我们都是城市空巢青年诗歌

时间:2022-12-18 18:23:41 作者:矮矬白莲何猷君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矮矬白莲何猷君”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我们都是城市空巢青年诗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我们都是城市空巢青年诗歌,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篇1:我们都是城市空巢青年诗歌

我们都是城市空巢青年诗歌

又到了周六,意味着又可以休息了

这可是上班族,望眼欲穿等来的

结果,然并卵,真的到了周末

大部份的人还是会选择在家给睡上两天

从前一天晚上进去,到后一天早上才出来

睡前都给自己制定的计划

但是第二天总是以各种借口拖延一点动力都没有,睡的天昏地暗什么都不想做,我想我会懒死吧

有一次站在家对面的十字路口等红灯

对面走来,一群人,男女老少

有老人,有小孩,有男人,有女人

突然仿佛 看到了未来的自己

在这条斑马线上看到了每一个阶段的自己

想着日子每天都差不多,不仅可以预知明天

半年后的生活好像都可以一眼望穿

甚至能想到一辈子都能看到底的.生活

人的一生有多长,都在脑海想象中过了一遍

虽然在这个城市 土生土长

却似乎,并没有太多朋友来往

有些朋友,你不联 系,对方也不会联系你

每次都是自己主动去联系,主动久了会心累

总感觉自己是不是打扰到了别人

其实,你不联系对方,对方也是没有人约

有时候我们像是在比谁更能忍受孤独

你约我,我赴约,你不约,我继续宅着

继续一个人躺着玩手机,或者盯着天花板发呆

反正就是不喜欢主动去约别人,也害怕被拒绝

手机通讯录,一个个名字,熟悉又陌生,全都是摆设

平时工作忙碌,周末懒于社交,空闲时休息睡觉,与自我为伴一个人宅到天荒地老,一个人宅到海枯石烂

偏远的农村,有空巢老人

热闹的城市 ,有空巢青年

我们只是换个地理位置

在彼此看不到的地方互相思念

然后继续书写孤独而已生活

生活,就是这样一个无限的循环

篇2:空巢青年调查报告

空巢青年调查报告

“丈母娘抬高房价”的说法已有多年,不管信与不信,作为一对年轻人即将走进婚姻的殿堂,婚房在哪儿几乎是不可回避的现实。于是每次房价抬头的时候,丈母娘总会变成被调侃的对象。那么在中国,到底是不是丈母娘把房价抬高了?近日,挖财与百度外卖联合发布的报告颠覆了我们的刻板印象,报告指向另一个买房动力十足的群体——空巢青年。挖财与百度外卖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空巢青年虽然目前购房比例低于普通青年,但他们更愿意花钱住更好的房子,而且他们的收入增长率更高,买房意愿更强烈。分析人士认为,空巢经济才是未来房产的发动机。

空巢青年买房意愿更强,收入增长快

“空巢青年”是一群远离家乡、独自在大城市打拼且独居的年轻人。近年来,这一群体的规模越来越大。国家统计局的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国一人户占总户数的14.92%,而在,这个比例仅为7.8%。这些独居人口中,除去空巢老人和一部分离异、丧偶人士外,“空巢青年”的数量越来越多。 挖财、百度外卖的数据显示,在无房青年群体,空巢青年中有74%表示正在攒钱买房。该数据高于普通青年,后者有61%表示正在攒钱买房,剩余的39%则没有买房的意愿。

为什么空巢青年比普通青年更向往买房?数据分析师认为,空巢青年作为城市的独行者,更需要安全感,而买房则是能够获得财富和生活安全感的最佳途径之一。

在工资收入方面,空巢青年年工资收入为10.4万元,普通青年的年工资收入为11.4万元,相比普通青年,空巢青年由于进入职场时间较短等因素,在收入实力上,其间还有一定差距。不过从收入增长率来看,空巢青年三年内收入增幅53%,高于普通青年收入的增幅45%。数据分析师认为,工资收入数据也表明,“空巢青年”其实是一个在成长、进步的群体。空巢青年强烈的买房需求和高速的工资增长速度,或形成新一轮的空巢经济,成为未来方式发展的又一个发动机。

空巢青年住房消费高,房子比情人更有安全感?

在社交媒体的调侃中,“空巢青年”大多正在经历爱情、事业的考验,往往为现状感到困顿,对未来感到迷茫,是对窘迫现实的一种自嘲。不过,近日挖财、百度外卖通过大数据计算,为我们描述了“空巢青年”的另一面。数据分析师们首先选取用户中23~36岁,独自在一、二线城市生活且有独居特征的年轻人作为样本,通过对这群人的'住房数据分析,重点揭示该群体在居住选择上的生活态度。大数据显示,“空巢青年”由于年龄相对普通青年较小等原因,买房的比例较少——仅有一成空巢青年买房,比例是普通青年的一半。不过,“空巢青年”更愿意花钱住好的房子,人均每月房租消费1355元,是普通青年的1.5倍。而且空巢青年中的有房人群,人均房贷月供为4241,是普通青年人均月供的1.9倍。

数据分析师说,前述数据虽然有“普通青年房租低是因为两人平摊”的因素,但仍表现出空巢青年在住房上不愿意将就,是对生活态度积极的表现。

此外,单身女性买房似乎已成为一个风潮,据某房产专业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大龄女(30岁及以上)已买房的比例为30%,虽然比大龄男买房(39%)的比例低,但却高于30岁以下男性(18%)的买房比例,调查的数据显示,未婚买房的女性大多是独生女,家境或个人条件较为突出,其中13%的大龄女拥有多套房。

数据分析师认为,这种主动选择独居的现象,与当前被解读成被动选择独居的空巢青年十分不同。他们不再是“和siri聊天,孤独得像条狗”,而是享受孤独,希望更多自由的时间和独处的空间。

其实在全球范围内,这种选择独居而不选择婚姻的社会现象也不鲜见。比如,北欧独居人群很早就达到人口半数,目前还在继续增加。几十年前,在美国只有三分之一的人选择独居,目前已超过人口半数。

篇3:空巢女人诗歌

空巢女人诗歌

夏的燥热

很难被一碗凉水打破

树叶里交织一起的蝉鸣

难解难分

门前的荷塘饱涨

塘水漫过塘埂

塘里的荷花

顺着蜻蜓一路飞来的方向

紧绷着花瓣

那城市里传说中的高楼让我成了

乡间候鸟般的寡妇

我家的'柱子,每天顺着高楼

一层层垒着他的汗水

他黑黑的脊背对着毒辣的太阳

晚上又像一口黑锅

对着工友的口舌

柱子说这让他在城市弯着腰

抬不起头

柱子来电话问

为啥家里小黄狗在电话里

一直叫个不停

为啥有人说咱家的院落里有烟蒂

其实我也一样

谣言从电话那端

一直飞到了村头

飞在公公婆婆的脸上

飞在卖货郎的烟圈里

飞在晚霞燃烧得通红的

玉米地里

飞在一阵阵空洞的槌音里

每当家里的小黄狗夜里叫个不停

我都搂着咱家的铁蛋

坐在床头

用铁杠抵着房门

抵着夜漆黑的心脏

我也像小孩常常盼望着过年

盼望着南方的火车载着我的心跳

能在每年大年三十的夜晚

让我再次做一次新娘

篇4:“空巢青年”生活调查报告

“空巢青年”生活调查报告

“空巢青年”正成为社会议论的热词。这一人群指的是与父母及亲人分居、单身且独自租房的年轻人。他们之中的有些人背井离乡,独自在外打拼,与亲朋好友联系减少,成为一个个孤岛。大城市的繁华和生存压力则让他们显得更加孤独和艰辛。那真实生活中也是这样的吗?

近日挖财、百度外卖联合发布《“空巢青年”生活报告》,通过对23-36岁独自在一、二线城市生活且有独居特征的年轻人的消费、理财数据分析,并结合问卷调查,重点揭示他们与“非空巢”青年在生活态度上的异同。报告显示,很多空巢青年的生活“孤独而又灿烂”,他们对生活品质有着自己的追求——愿意花钱去住更好的房子,在美食、服饰、数码产品上的单笔消费也更高。

挖财和百度的这份报告显示,“空巢青年”的孤独感得分6.35分,“非空巢青年”得分4.34分。数据分析师们发现,并不是城市越大越孤独,重庆、东莞、北京的年轻人是孤独感最强的,而杭州在城市排名中仅排第六名。“空巢青年”在独处的日子里有自己的生活情趣,他们排解孤独的主要方式不是狂欢,而是阅读和看电影,选择这两种方式的比例分别高达40.01%、46.87%。有趣的是,不同城市的“空巢青年”也有不同的偏好,比如南京的喜欢养宠物,成都的爱旅游,杭州的爱美食。数据显示,高达46.7%的杭州空巢青年选择找朋友聚餐的方式排解孤独。

此前有媒体调查后说,缺乏感情寄托和居住条件差是“空巢青年”面临的两大困境,他们租住的地方往往远离城市中心与工作地点,每天的通勤成本甚至要四五个小时,他们没有闲暇也没有精力去社交或娱乐。

不过挖财、百度外卖基于大数据的报告显示,其实“空巢青年”对生活品质有着自己的追求——更愿意花钱租住好的房子,人均每月房租消费1355元,是普通青年的1.5倍;空巢青年中的有房人群,人均房贷月供为4241,是普通青年人均月供的1.9倍。

而且在决定继续留在大城市的“空巢青年”群体中,有74%表示正在攒钱买房。该数据高于普通青年,后者有61%表示正在攒钱买房,剩余的39%则没有买房的意愿。

报告主笔说,前述数据虽然有“普通青年房租低是因为两人平摊”的因素,但仍表现出空巢青年在住房上不愿意将就,这是对生活态度积极的表现。

在生活消费上,“空巢青年”除了和普通青年一样关心柴米油盐外,在美食、服饰、数码产品等上面的追求更高——这些子项目的单笔消费都高于“非空巢青年”。而且大数据显示,“空巢青年”更倾向于月光和提前消费,比普通青年更为任性。

或许这与他们的消费增长能力有一定关联。工资收入数据显示,“空巢青年”由于进入职场时间较短等因素,10.4万元的年收入比普通青年的工资年收入低1万元。但是从收入增长率来看,空巢青年三年内收入增幅53%,高于普通青年收入的增幅45%。

“他们在工作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报告主笔说,“空巢青年”点外卖的时间集中于19:00~22:00,要比普通青年的时间(17:00~19:00)更晚,这或许存在加班的因素。

但是在投资理财方式上,“空巢青年”并非都是冒进的群体,他们选择单一储蓄、股票等高风险投资的占比都较多,风险偏好上显现两极分化。而且有一个细节是,55%的“空巢青年”计划今年回家用一个月的工资孝敬父母,比“非空巢青年”高出七个百分点。

报告主笔援引人民日报的评论说,其实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有其奋斗群像,“空巢”更是几代人的人生中必然经历的阶段,因为真正建立起自己的家庭前,任何人都要经历这样的“中空”状态,在历练中积累生存技能、锻炼自理能力。

更多精彩文章推荐阅读:

1.大学生校园生活调查报告

2.2017大学生寒假生活调查报告

3.中国都市人居家生活调查报告

4.大学生业余生活调查报告

5.增城生活调查报告

6.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调查报告

7.大学生日常生活调查报告

8.在校大学生课余生活调查报告

9.巴黎人性生活调查报告

10.陕西省移民搬迁户生活调查报告

篇5:空巢青年作文800字

当下有一类特殊的群体备受关注,叫做“空巢青年”。某杂志撰文指出几类空巢青年的生活方式和生命形态。其中一类空巢青年认为,空巢期是执着奋斗和认识自我的理想阶段,我对此持赞同态度。

脱离了父母和家庭的“空巢青年”,有着很多时间和空间重新认识自我,为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奋斗。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里,每一个有为青年,都得离开自己的家庭与父母,都得离开学校和老师。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不能选择逃避社会、封闭自我,而是应该选择一种“只争朝夕,奋斗不已”的生命形态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来开创自己的美好未来,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这样才不愧于这个充满激情与活力的时代,才无愧于“青春”这两个字。尽管每个人的家庭和生活地位是不一样的,但时代赋予每个青年人的机遇是平等的。那么才能如何利用好这段空巢期,重新认识自我,使得自己成长并且成才?这要看每一个青年人能如何把握住自己的青春华年,如何执着于奋斗自己的人生理想。

当青年的我们在奋斗过程中失去动力和毅力的时候,我们不妨读一读 “空巢青年”的励志故事。

譬如:20世纪代末30年代初,华罗庚在其青春空巢期,在那间破旧的小屋子里,在那昏暗的灯光下,在那一张张寄托着人生理想的草稿纸上默默地演算着。在那段空巢的青年时光里,他为自己心中的数学理想而不懈奋斗着。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不少“空巢青年”响应国家号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逆向而行,奋战在抗疫一线,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做出了卓越贡献。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其人生底色都离不开“奋斗”这两个字,没有哪个青年人的创业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换一个角度来看,其实奋斗的青春本身也是一种幸福、一种充实、一种坚韧、一种铸造,更何况是在空巢期的历练与锻造。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不能浪费青春华年,我们要利用好“空巢”期,要通过自己的不懈奋斗去构建自我,锻造自己,奉献社会,报效祖国。这应当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空巢青年坚定的理想和信念。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们正当青春,本应生命不已,理想不息,奋斗不止!在这个充满青春活力与奋斗激情的好时代,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应当利用好“空巢”期,勇于奋斗,敢于拼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发光发热!

篇6:空巢青年作文800字

中国有这么一类人,正在城市蔓延。他们是主动选择独居的年轻人,他们远离家乡,在大城市中打拼,还大都有一份收入尚可的工作,他们大多20岁至39岁,他们的同类人竟有2000万人。调查显示,空巢青年比普通青年感觉更孤独,但是也有人认为,他们比普通人自由。另外,一份报告显示,“空巢青年”除工作外,生活中更多的是在出租房里上网、玩手机和一个人吃饭。他们更愿意在美食、服饰、数码产品等方面上花钱,追求高品质。21%的“空巢青年”有“月光”现象或轻度负债。看完这些,是不是恍然大悟找到了同类,而更恍然大悟的终于找到了自己“剁手”的根源所在。

独自居住的“空巢老人”经常被我们反复提及,而“空巢青年”还是一个比较新鲜的名词。与被动独居的空巢老人相比,空巢青年更多的是主动选择独居的年轻人:他们远离家乡,在大城市中打拼,还大都有一份收入尚可的工作。报道援引的一项数据显示,国内20岁至39岁的独居者数量目前已经接近2000万人。

我说可怕,基于如下两点。一、这样的寂寞;二,如此的数量。央视称之为“中国式寂寞”这样的说法准确与否不知道,但是,却不敢往深里想。比如,为什么中国会有这样式的寂寞?“更多的是在出租房里上网、玩手机和一个人吃饭。他们更愿意在美食、服饰、数码产品等方面上花钱,追求高品质。21%的‘空巢青年’有‘月光’现象或轻度负债。”真的挺可怕。我说可怕,不止因为这些人生活在中国,更重要的因为他们是中国的青年。他们怎么啦?谁来关心他们一下?我很想知道,他们的明天在哪里?他们的明天是谁的明天?或许有人说,2000万不算什么,绝大多数青年是朝气篷勃意气风发的,那么,请把这种自我麻醉的话留给自己独享。不管做一个负责任的人有多难,但也还是要做。问题的更可怕在于原文开头所言:“ 中国有这么一类人,正在城市蔓延。”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不能把包括这件事在内的任何潜在险情看得无所谓说得轻飘飘,否则,有一天,狼来啦,谁也跑不掉。

篇7:空巢青年作文800字

我是一名与你们一样处于青春奋斗年华的高中生。特借本次争青杂志社“时代与青年”专栏投稿的良机,我想与与你们分享我对“时代与青年”的认识与思考。

出于综合因素的考虑,你们选择成为空巢青年群体中的一员。有人为工作所需,有人视空巢期为奋斗、自立的理想阶段,这固然值得肯定。但是,却有一部分人将“空巢”当作摆脱束缚,隔绝社会的良机,其实这无异于作茧自缚。在此,我想说,立足时代的语境,身为青年的我们应心怀“争做时代新人”的鸿鹄之志,不念“空巢”之安逸,去迎接时代曙光,拥抱社会春风。(照应题目,提出观点)

“机”遇险而生,自立自强“险”亦迎刃而解。也许你们当中有部分人屡屡受制于现实的藩篱,经受不起奋斗路上遍布坎坷的现实考验,从而选择“空巢生活”。殊不知,作为社会成员,我们不可能完全摆脱束缚,避开考验,我们只有迎难而上,培养“乱云飞渡仍从容”的静气,陶熔“一川难归水”的奋勇。如鲁迅先生所言: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巧妙运用名言)试问我们又怎能惧于束缚而消耗时代、社会所需的“生力”?踏出舒适圈,机遇不远矣。

如要自立自强以寻机,你们亦不可封闭自我,逃避社会。孤独确实给了个人心境调试的机会,但一味孤独“其实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神”。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创造价值。时代的洪流固然给我们带来了诸多考验,让逃避心理、封闭心理潜滋暗长。但这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唯有融入集体,我们才能“做一名精神明亮的人”,且看抗疫队伍中青年志愿者们协同攻坚,大学生村官走访村民,奉献乡村振兴事业……他们都将个人的力量融入到集体中,即使微薄却有意义。(新鲜素材)因此,何妨以执着奋斗之精神展现自我,为集体、社会发光发热呢?

时代、国家、青年是永恒的铁三角,是互推共进的浪涛。马克思有言: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年代表的性格。作为青年的我们,应与时代同频共振,身处空巢却不耽于巢,心怀“争做时代新人”的鸿鹄之志,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自立自强,投身社会实践,展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时代进步的责任与担当!

愿我们能“摆脱冷气”,“始终保持元气淋漓的气象”,鸿鹄不耽巢,翔集向长天!

篇8:空巢青年作文800字

献给新一代的演讲《奔涌吧,后浪》月初燃爆全网。短短3分多钟的演讲里,金句频出,特别能打动我的是最后一句话:“奔涌吧!后浪!我们在同一条奔涌的河流。”

正在考场挥汗答卷,为未来努力拼搏的我,想不到还有“空巢青年”这个群体。或者有青年因外在因素被“空巢”,但他不空心,感情生活很充实。亲情、友情、爱情,情情牵挂。他独居,他享受自由。或者有“空巢青年”认为空巢期是执着奋斗和认识自我的理想阶段,他也不空虚,精神阵地不匮乏。守住内心、勇于追求让他战胜了孤独。这些青年的“空巢”状态很正常,完全没必要大惊小怪。

但是,如果青年将“空巢”当做摆脱种.种束缚的良机,过着封闭自我、逃避社会的孤独生活,那么,青春是无味的!

我可以设想,如果结束了高三的学习生涯,将是何等的自由与放松,抛开学校的规章制度,屏蔽父母的唠叨告诫,我或许就会无拘无束地“宅”着。宅个三五天?这种想法,应该还是正常的吧?然而,如果你宅个三五月,继而是三五年,彻底成为了孤独封闭的“空巢青年”,则是万万不正常的。锦瑟流年,花开花落,岁月蹉跎仓促过。在我们最美丽的芳华,做着八十老者都能做的事情,这其实是懦弱与逃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看来,垂暮老人的随心所欲不应该跟“青年”扯上关系。

青春,不应全是封闭与逃避。青年,不能主动把自己“空”在“巢”里。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有意义方为生活。人生可以达到何种境界,渺小或伟大,我们无法控制。但无论如何,年轻人要有开放与融入的观念,扬起青春的旗帜,挥洒亮丽的色彩。美国作家梭罗曾说过:“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以免当我生命终结/发现自己从没有活过。”是的,莫负韶华,我们热血的青春,要在更大的舞台上实现更多的可能。

虽说选择何种生活方式是个人的自由,但若不恰当的“空巢”思想影响了大部分年轻人时,那么这个国家就站在了悬崖边上,处境岌岌可危。

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此话反之亦有道理。我们这个时代,是最好的时代,还是最坏的时代,取决于年轻人。青年不做时代的看客,要把我们的青春相册嵌入时代画卷中。青年,总是与时代同行:战争时期,青年舍命保家卫国;和平年代,青年奉献投身建设。打响疫情防控战争以来,我们的无数青年同奏抗疫“青春战歌”,彰显新时代中国青年力量。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青年人独有的朝气与勇气。青年有担当,国家有希望!

鲁迅曾言,“你们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我们每一位青年,可能都是一朵“小浪花”,奔涌吧!时代大潮中的青年“后浪”。

篇9:空巢青年作文800字

中南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董海军认为,对年轻人来说,刚毕业未婚,“空巢”的状态是普遍而正常的,不应该给他们打上标签。“空巢”的状态并不一定就会导致年轻人社交圈狭窄、孤独感强等问题,这从逻辑上是不成立的。年轻人毕业之后结婚之前自己居住,这是一个正常的过程。对于感觉孤独、苦闷的独居年轻人,要寻求适当方式排解不良情绪,比如跟朋友倾诉、做心理咨询进行疏导、参加一些社会工作。

“空巢青年”正成为社会议论的热词。“空巢青年”指的是与父母及亲人分居、单身且独自租房的年轻人。他们有些背井离乡,独自在外打拼,与亲朋好友联系减弱,成为一个个孤岛。大城市的繁华和生存压力则让他们显得更加孤独和艰辛。不过,也有一些人认为“空巢青年“只是一个人生阶段,无需过度渲染他们生活的悲情色彩。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4.3%的受访者表示自己身边的“空巢青年”多,缺乏感情寄托(57.9%)和居住条件差(57.8%)被认为是他们面临的两大困境。55.1%的受访者认为“空巢青年”既是一种居住状态也是一种心态。对于帮助“空巢青年”改善生活状态,64.4%的受访者赞同多发展兴趣、公益导向的社会组织,鼓励年轻人参与。63.6%受访者认为“空巢青年”的苦闷并未得到足够的关注和理解今年30岁的郭丰(化名)在武汉从事电梯销售及安装生意,和家人长期分开。一个人在武汉租房住,他生活中很多方面都是凑合。“吃饭一般在街头馆子或叫外卖解决,租住的屋子能满足基本需求就够了,忙起来就更不讲究了”。郭丰有一个3岁的女儿,从出生起就一直放在老家,由妻子和岳母照顾,父女相聚的时间很少。

在北京某生物制剂企业工作的曹芳(化名)是一名28岁的女孩。,她与大学男友一起到北京工作,但是不到一年,两人就分手了,此后她单身到现在。随着收入的提升,曹芳换到了居住条件更好、交通更便利的小区居住,一直与人合租。她表示,尽管与人合租有所不便,但是“最起码下班后回来能感觉到一点人气,不然真是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和呼吸了”。

本次调查中,64.3%的受访者表示自己身边的“空巢青年”多,回答非常多和比较多的受访者分别占14.5%和49.8%,7.9%的受访者回答少,26.7%的受访者回答一般。空巢青年”面临哪些困境?调查显示,缺乏感情寄托(57.9%)和居住条件差(57.8%)被认为是他们面临的两大困境,其他还包括:生活拮据窘迫(49.5%)、社交圈子窄(48.1%)、缺少照顾和关爱(41.9%)、作息混乱(39.6%)、娱乐生活贫乏(33.2%)、上升通道受阻(12.9%)等。

目前,网上有不少描述“空巢青年”的帖子和新闻。然而,调查中,63.6%的受访者认为“空巢青年”未得到足够的关注和理解。

“很多人知道在大城市工作的年轻人辛苦,但是那种在生活各种细节中被孤独伤到的感觉,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在深圳工作的邢志彬对记者说,他的朋友并不算少,父母对自己也很关心,但是他私下里并没有在人前那么阳光快乐。“很多年轻人都提醒自己要独立坚强,对家里也习惯了报喜不报忧。即使我们都有亲友、同事、同学,有些苦处和落寞还是只能自己吞咽,尤其是单身青年”。55.1%受访者认为“空巢青年”既是一种居住状态也是一种心态

当下,大多数人对“空巢青年”生活的印象都比较负面,年轻人遇到的一些生活和心理困境也被很大程度上归因为这种生活状态。

中南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董海军表示,并不认同“空巢青年”的提法。“对年轻人来说,刚毕业未婚,这种状态是普遍而正常的,不应该给他们打上标签。”董海军指出,“空巢”的状态并不一定就会导致年轻人社交圈的狭窄、孤独感强等问题,这从逻辑上是不成立的。“年轻人毕业之后结婚之前自己居住,这是一个正常的过程。家对他们来说还是一个港湾,而且他们同时可以拥有自己的社交圈。一些跟父母同住的人,社交圈也可能因为受到父母的限制而狭小”。

调查显示,28.2%的受访者认为“空巢青年”主要是一种心态,12.1%的受访者认为主要是一种居住状态,55.1%的受访者认为二者都有,4.6%的受访者回答不好说。值得注意的是,49.2%的受访者发现享受独居状态的年轻人多,27.2%的受访者发现这样的年轻人少,23.6%的受访者回答不好说。曹芳表示,接受采访以前,她并不知道还有“空巢青年”这个名词。事实上,除了自己在家的时间感觉孤独,还有感情问题绕不过去,大部分时候她都生活得比较平静,不觉得自己需要被过度关注。“我下班后有时会跟同事聚餐、逛街、看电影,周末会有一天看书或者工作,假期经常会出游。这样的日子过了差不多4年,也没觉得有多郁闷或者难捱”。关于合租的生活,曹芳表示与目前的室友合租一年多了,她只知道对方的姓名和微信,其他如来自何处、做什么工作、兴趣爱好等一无所知。“就是住在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大家不约而同保持着距离,除了交房租水电的时候,也就刚好碰面时打个招呼”。

调查显示,33.7%的受访者发现不愿意与合租室友交流的年轻人多,回答非常多和比较多的受访者分别占5.3%和28.4%,21.5%的受访者感觉这样的年轻人少,41.3%的受访者回答一般。关于年轻人不愿意与合租室友交流的原因,对不知底细的人戒备心重(25.3%)被认为是最大原因,其次是共同话题少(21.8%),其他还包括见面机会少(13.5%),单纯的合租关系更方便(13.1%),害羞或不知道怎么打开局面(10.9%),工作太辛苦,回家不想讲话(8.6%),不喜欢被打扰(6.3%)等。64.4%受访者鼓励年轻人参与兴趣、公益导向的社会组织

郭丰虽然对目前的“空巢”状态有些无奈,但是他感觉“还是有奔头的”。“看着女儿一天天长大,家里条件也在改善,心里宽慰不少”。每天和家人的电话或视频是他一天中最舒心的时刻:“听着女儿在那边叫‘爸爸’,心都要化了,也不累了。”郭丰说,他希望能够把生意做大,用这些年挣的钱回去再做个生意。“长期这样也不是办法,一家人还是要在一起的”。

曹芳对记者说,家人一直催她回家发展和结婚,但是她在老家找不到对口的工作,也难找到合适的结婚对象。“虽然有时候会感觉到孤单,但是工作还算顺心,收入养活自己完全没问题,就先这样过着吧,遇到合适的人再说”。曹芳说。对于帮助“空巢青年”排解孤独感,64.4%的受访者希望多发展兴趣、公益导向的社会组织,鼓励年轻人参与。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空巢青年”摆脱困境?调查中,55.2%的受访者建议“空巢青年”主动为自己寻找生活乐趣;44.4%的受访者希望平衡区域发展,减少背井离乡的现象;40.9%的受访者希望降低年轻人的生活成本;35.7%的受访者认为“空巢青年”应该主动交际;34.5%的受访者建议家人多关心和支持“空巢青年”;18.3%的受访者建议商家多推出适合独居者的衣食住行用品和模式。

董海军建议,社会层面、公司、亲友对于“空巢青年”要多加关心。感觉孤独、苦闷的独居年轻人也要寻求适当方式排解不良情绪,比如跟朋友倾诉,做心理咨询进行疏导,参加一些社会工作。受访者中,35.2%的人租房居住。受访者年龄分布为:00后占0.2%,90后占20.1%,80后占55.5%,70后占18.2%,60后占5.2%。

青年作文800字5篇

篇10:关于空巢青年的作文

社会上有不少年龄相仿的人,比起合租,他们更喜欢独居,做个所谓的“空巢青年”。他们可以一个人逛街,一个人郊游,一个人吃火锅,一个人去KTV,一个人过生日甚至一个人搬家。网上“十大孤独指数排行榜”的内容他们基本都占了,可是这些行为与孤独无关,他们反而很享受。

在外人看来,这样的日子可能孤单可怜透了,可是他们却觉得比起在一堆热闹喧嚣的包围中迎合大众,还是按自己的想法过比较幸福。他们认为,没有任何一种深刻和走心的交流,能在热闹的人群里完成,因为人在人群中最容易丢失自己。

很多人为了喜欢认识各种各样的朋友,喜欢和不同的人聚会吃饭。可是曲终人散后,才会发现自己始终还是一个人,孤独感反而会比之前来得更加猛烈。所以,为了掩饰自己的孤独,人们会继续选择扎堆儿来麻痹和隐藏这种情感。可是,这种社交越到后来会让越发疲惫。与其热闹之后要面对更加深沉的孤独,不如放弃了那些无用的社交,专注于自己的生活。

你可以不必考虑约谁去吃自己期待已久的料理,也可以不用考虑别人的行程去自己想去的地方,生活的节奏完全由自己掌控,沟通成本降低了,做事的效率提高了,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反思自我,会觉得比之前的生活更加充实。

相反,那种做什么都要抱团的人更加值得同情。因为这种人往往没有自我,而且真正的孤独又空虚。叔本华说:“一个人拥有的越多,那么,别人能够给予他的也就越少。”所以,在独处的时候,一个空虚的人就会将这种感觉放大,更加觉得自己孤单又可怜,因此,他急切地想要寻求另一个人的陪伴,好用“抱团”的方式来掩饰自己的空虚。

一个内心丰富的人在独处时只会感觉到自己丰富的思想和生活的乐趣。所以,“空巢青年”不过是外界或者真正的孤独者的顾影自怜,而真正勇于选择独居、保持单身的人,其实并不在乎这一称号,因为在他们看来,“空巢”时期才是提升自己、享受生活的最佳时期,尤其是90后的“空巢青年”,其实真的没有别人想象的那么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我们不能时时刻刻都与他人捆绑在一起,当没有人陪伴的时候,我们更要学会与自己好好相处,学会与孤单和解。

篇11:关于空巢青年的作文

近段时间,“空巢青年”一词在网上引起了热议,本应是年轻、朝气蓬勃的青年被戴上“空巢”的帽子,他们的生活状况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

有人说青春是一部电影,每个人都在扮演着各种角色,或激情昂扬,或低沉迷茫。也有人说青春是“无人问我粥可温,无人与我立黄昏”的孤独……

该如何客观对待青年“空巢”现象?对此,社会不应过度关注,青年自身也不能忽视。

摆正心态青春蝶变

居住条件差、生活拮据窘迫、缺少照顾和关爱,这些都只是“空巢”的客观环境,只要心中有阳光,居住条件、生活环境艰苦一些,也会觉得“苦中有乐”。

28岁的来自湖北荆州的女孩杨娟,自高中毕业后就独自外出打工,辗转到过很多城市,最后选择在北京留了下来,当记者问起“空巢青年”这个词时,她说并没有听说过这个词,只知道“空巢老人”。除了感情问题绕不过去,大部分时候她都生活得比较平静,不觉得自己需要被过度关注。

“我觉得现在的自己作为一名销售,每天跟各种人交流生活很充足,有时间也会出去到各地旅游,不会感觉很孤独。”乐观自信的杨娟说道,“离开家乡,到城市工作是一种挑战,能够提高自己的见识,也是自己的选择,青春就是要奋斗。”

与之相反,也有部分没有离开家乡,在家乡奋斗的青年,他们虽没有在繁忙的大城市,但却是同样的独自生活,他们的生活又如何?

走进河南省偃师市大口乡经周小学,两排高大的松树映于眼帘,坐落于旁边的破旧教师住宿楼,显得渺小,记者走进教师刘珂珂的宿舍,简单的摆放着一张床、一个书柜、一张桌子。

“我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很喜欢教师这个职业,每天跟孩子在一起很快乐。”接受《慈善公益报》记者采访的特岗教师柳珂珂说,在大学毕业后并没有到大城市发展,而是回到了家乡河南省偃师市考了特岗教师,成了一名乡村教师。

柳老师说:“现在只有一、二、三、四年级在这所学校上课,其余的都转到其他学校了,我负责的班级语文课程,一个班是8个人,一个班12个人。尽管如此,我也会在这里教下去,这是我的事业,也是未来的追求。”

与柳老师相似的青年还有很多,他们虽没有在大城市生活,但是依然有着自己的独居的人生风采,也有着属于他们的梦想与追求。

相关学者说:“空巢青年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空巢的经历是青年一种社会经历的沉淀。”

中南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董海军认为“年轻人毕业之后结婚之前自己居住,这是一个正常的过程。家对他们来说还是一个港湾,而且他们同时可以拥有自己的社交圈。一些跟父母同住的人,社交圈也可能因为受到父母的限制而狭小。”

社会引导空巢归心

“空巢”常常用来形容老人,青年人也被“空巢”,听起来似乎不合理,但事实确实如此。“空巢青年”如今成了社会议论的热词,它指的是与父母及亲人分居、单身且独自租房的年轻人。

调查显示,缺乏感情寄托(57.9%)和居住条件差(57.8%)被认为是他们面临的两大困境。诚然,刚踏进社会的青年,想要在大城市要立足、要扎根,除了主观的努力、行动的积极,最好还有外部条件帮助。青年空巢但不能“空心”,这需要城市的包容,社会关爱。

深圳通过全民写作计划,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为包括“空巢青年”在内的广大市民搭建了一座实现基本文化权利的桥梁。深圳让外来青年空巢不空心,为他们创造人性化的生存环境,开展了各种类型的活动,贴近百姓生活的文化活动,让人们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写作让我找到了心灵归宿,开启了人生的上升通道。”来自广西博白的李双鱼通过深圳“全民写作计划”,让自己从一个普通的文学爱好者蝶变为宝安区小有名气的诗人,且发表了数部反映深圳外来工生活和生存状态的诗歌作品。在深圳,还有很多像李双鱼这样的外来青年,虽然在陌生的城市,但却不失来自社会关注、政府的关怀,用文字互相倾诉聆听、抚慰“空巢”的心灵,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归属感。

“我们过去关注的都是青少年和老年人的业余生活,年轻人往往被忽视。”深圳龙岗区文体旅游局局长张耀认为,相对于其他群体,文艺青年更易多愁善感,更需要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心声的社会平台。

俗话说: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对于“空巢青年”来说,“空巢”只是暂时的,耐得住寂寞,敢拼搏敢奋斗,会有“破茧成蝶”的那一天。

篇12:关于空巢青年的作文

近些年,“空巢青年”和“空巢老人”一样,频频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成为一种特殊倍受关注的群体。空巢青年是指有的人是因为工作和理想而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而有的人却因为逃避社会封闭自我而选择独居。在这个培养青少年为祖国的花朵,以青少年为祖国的未来的时代中,我认为青年选择独居是追求理想和认识自己的良机。所以作为空巢青年,我要这样生活。

自古以来,古人们就有男子成年分家的传统和习惯。而作为当代青年,分家独居不仅仅是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更是可以走向社会,走出父母及原生家庭的庇护成为独立个体的最佳表现。

然而总是有不少人觉得选择独居是为了逃避父母的监管,可以逃避社会摆脱种.种的束缚的最佳选择。其实不然,当我们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时,就可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可以尝试着独自走出去,见识更广阔的世界,开阔我们的视野。这不仅可以学会个体心理双重独立,也可以学会照顾自己家人和朋友,更是可以打破原生家庭的圈层,去结识更多不同圈层的人的最好的机会。这同时也是给了自己一些独处的空间,可以更好地与自己交流去,发现更好的自己。某著名学者曾经说过:学会享受孤独,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所以选择独居,也就选择了享受孤独,学会与自己交流,可以更好地培养自己独立自主性格。更有利于我们在社会上生存和成就更好的人生

作为独居的青年,我们选择独居,同时也就意味着我们选择了不同的人生。繁杂忙乱的世界,迷了我们的眼睛,永长的依赖时光囚禁了我们的身。选择独居,也就是选择换种方式在这个世界上运行,只因为心灵早已飘然远去。所以我们要这样自由追随心中所想去生活。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人的青春都是短暂的,但如果卑劣地度过这短暂的人生,那就显得太多了。”选择独居,我们也就选择了义无反顾的去奋斗去追梦。就像挪威著名小提琴家布尔20岁就在各国巡演,并且好潮如评。但米兰著名评论家却恶语攻击他。于是很多别有用心者,也就群起而攻之。但布尔没有任何辩解,因为他知道自己还不够强大,于是选择独自苦心钻研自己的技艺。最终成为了世界级小提琴家。他一直都是一个人去成长,去发展更好的自己,去承担社会上的责任。选择独居一室,我们也就选择了风雨兼程,就像布尔一样,选择一个人去面对指责和非议,一个人去面对所有的困难。但我们也要像他那样默默的积蓄自己,努力的提升自己,强大自己,然后一个人笑傲江湖。

空巢青年的空巢期其实也是执着奋斗和认识自己的理想阶段,是找准自己的位置,以坚持为盾,以努力为剑,为自己开辟一片蔚蓝天空的成长过程。但我们在独居的同时,也不要忘了多陪伴我们的父母。在追求理想的同时,不要忘了停下赶路的步伐去静下心来,好好的享受生活,看看美丽的大好河山,多听听可以拨动我们心弦的大自然的声音。同时,我由衷的建议,这个社会可以多多包容这些空巢青年,给我们多一些的支持和鼓励,希望政府机构可以给我们一个空间让我们与社会上与我们同行的空巢青年可以聚在一起去感受不一样的生活,过不一样的人生。

空巢老人 范文

空巢老人倡议书

关注空巢老人倡议书

空巢老人社会调查报告

关爱空巢老人标语

关心空巢老人语录

长春市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关爱空巢老人论文

关爱空巢老人心得

社会实践报告关爱空巢老人

我们都是城市空巢青年诗歌(合集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我们都是城市空巢青年诗歌,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