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野”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简短的现代诗歌加赏析,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简短的现代诗歌加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目录
篇1:简短的现代诗歌加赏析
简短的现代诗歌加赏析
简短的现代诗歌加赏析
送行
作者:林泠
那挂上红灯驰来的
是最后的一班车
你轻轻跃上去,不要回头
我看得见你的影子
真奇怪啊,为什么冬天竟会不冷
为什么,一份联想永不能被分割
纵然那悬着红灯的车已驶来,载你离开
而我的归途上,雨落着
有人竖起大衣的领子……
赏析:
林泠作品通常带有一种冷冷的色调,她很擅长把这种冷变为丰富的意象,转化为诗进行情感的表达,如《散场以后》、如《造访》、再如这首《送行》,几乎都是冷冷淡淡的,
正如她的名字一样——清凉澄澈,如风如水.这种冷调子并不会使人寒冷,而是清清爽爽的,如一杯凉水,从口到喉,再经过食道到达胃里,它总会让人慢慢回味.
这首诗正是如此,“那挂上红灯驰来的/ 是最后的一班车/ 你轻轻跃上去,不要回头/ 我看得见你的影子“朋友风别也好,亲人分别也好,本应该是依依不舍的,这里作者却说不要回头,
只愿看着你的影子就好.“为什么冬天竟会不冷”,“而我的归途上,雨落着/ 有人竖起大衣的领子……”,真的不冷吗?那为什么会竖起领子?这里作者是矛盾的,把这种冷调子渲染得极为特别,
让人读起来反而暖暖的,这是林泠许多作品都有的一个现象.
【赏析要点】
现代诗歌,又称新诗。从诗歌选篇上看,一般多有朦胧色彩,
命题往往以抒情诗、哲理诗 或内蕴深厚的诗为主。设题多趋向于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与古代诗歌相比,新诗有其自身的三大特色:
(1)作品意象的模糊性(重叠、交叉、群体等) ;
(2)表现手法的新颖性(隐语、象征、暗示等) ;
(3)修辞手段的变异性(隐喻、移就、通感等) 。 因此,我们要在理解作品所表达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分析作者独具匠心的 表现手法方面多花功夫。
【习题精练】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散步 梁宗岱 在生命的路上, 快乐时的脚迹是轻而浮的, 一刹那便模糊了。 只有忧郁时的脚印 却沉重的永远的镌着。
A. 诗的第一、二行运用比喻,把人的生命过程比作一条道路,每个人都会在自己的人生道路 上留下或深或浅的脚印。这样, “路”和“脚印”就具有了象征意义。
B. 诗歌将“快乐时的脚迹”和“忧郁时的脚印”对照着写,流露出偏爱后者的感情,表明诗 人是一个感伤主义者,认为“忧郁”比“快乐”更有价值。
C. 作者要否定的是轻佻虚浮的人生,主张珍视人生的苦痛和忧郁,充分感受生命的复杂和深 度,让生命获得“分量” 。
D. “刹那”和“永远”“模糊”和“镌着”对比鲜明,表达了作者主张人应该努力追求生命 、的“永恒”的人生观。
2.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人”这个字 张志民 听书法家说:书道之深,着实莫测! 历代的权贵们 为着装点门面 都喜欢弄点文墨附庸风雅, 他们花一辈子工夫 把“功名利禄”几个字 练得龙飞凤舞, 而那个最简单的“人”字, 却大多是 缺骨少肉,歪歪斜斜…… 1986 年 11 月 A. 诗由书法写起,借用书法家的话谈论“书道” ,所说当更具有权威性。
B. 诗人用权贵们连“人”字都写不好的实践,来证明“书道之深,着实莫测” 。
C. 大谈书道只是作品的表面含义,诗歌更深的寓意则是借为书之道来讽刺“权贵们”舞文弄 墨的目的在于附庸风雅。
D. 诗人通过书法感受,表达自己的人生体验。 “人”这个字,看似简单,其实复杂得很,每个 人都要用自己的一生来书写它。
3.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思念 艾青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 也许藏有一个重洋, 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 在灵魂的深处。
A. 诗的第一节写的“挂图、代数、琴、桨橹”四个意象,表面看来并无联系,其实和“思念” 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了内心思念的焦灼、烦躁、惆怅、失意等情思。
B.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极言时间之缓慢, “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极言距离之遥远,两个 比喻,诗意全出,含蓄曲折地写出了“思念”的那种焦灼感和迫切感。
C. “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两句诗形象地表明诗人内心虽有千言 万语要倾诉,却藏在心里,不让它轻易流露出来。
D. 全诗写“思念” ,但不着一字,写得清丽、典雅,一改缠绵、凄惋的情调。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 你好,南方的山 李瑛 对于我们南方的山, 我的诗怎能用吝啬的语言。 满天阳光,满天云雾,满天雨水, 碧绿、深紫,好不奇幻。 而且还有满坑满谷的大树 而且还有轰轰响的飞泉…… 既然你微笑着站起身来迎接我, 我就要停下来: “你好,南方的山。 ”
(1). 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的第一句,用“我们”来限定“南方的山” ,不但拉近了“我们”与“南方的山”的距离, 也表达了作者的一种自豪的心情。 B. 诗的第一节, 作者直抒胸臆, 表达了要用最美好的语言、最真挚的感情来赞美 “南方的山” 的强烈愿望。
C. 诗的第二节,前两句重复使用“而且还有”描写了“南方的山”的美丽,展现了“南方的 山”壮美的一面。
D. 诗的最后,不但呼应了开头,而且生动形象地点明了人与自然和谐、亲密的关系,突出了 诗歌的主题。
(2). 下面对这首诗的评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中“满天”的连续出现和“碧绿”等词语的使用突出了“南方的山”奇幻这一特色。
B. 诗中运用拟人手法,不但增添了诗歌的情趣,而且使作者感情越发自然、浓烈。
C. 诗歌所描绘的景物色彩绚丽,声响俱备,还运用了排比、比喻、反复等多种修辞手法。
D. 诗歌的语言简洁明快、准确生动, 形象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祖国河山的由衷热爱。
篇2:好的现代诗歌加赏析
好的现代诗歌加赏析
好的现代诗歌需要和大家一起赏析,各位,我们看看下面的好的现代诗歌加赏析,欢迎各位阅读哦!
好的现代诗歌加赏析
《七月流火》
◎原野牧夫
看见一条河流。风景和水车。我只是一个七月出生的上帝的孩子,或许也只是一只逃生的火鸟太阳的翅膀上曳动的羽毛,或许只是一小片儿
从看不见尽头的河湾里飘浮上岸。我的爱情使命和生命一样简单。不再是飞翔。天空中轮回已经没有划落过翅膀的河流
我的家也不知道究竟安置在哪里。叫不出来名字我赤足站在沙滩上。不远处的垂柳恹恹地挂满了夕阳和人们所有的日子,水早就流淌无声
知了。知了。也就在这样叫喊,在叫不出名字的河流中月光下站直双腿。我便沦为你惟一的风情鸟焚烧自己最后的羽毛。引那堆篝火无意间受骗上当
七月。流火。河面上的白色云朵也终于被无端点燃,羽毛哔剥作响的声音一直在睡眠的水底下飘摇。我看不见浮藻和水蚤
一只火鸟。一片羽毛。而我的柔弱生命永远都不做替身。谁的召唤和轻抚在一道伤口上边悬浮。让盐穿越水面月光翅膀
我不再哭泣。上帝满手都是血迹在一个焚烧羽毛的夜晚我扯动母亲二十七岁的发丝降生。看见一条河流
赏析
这是原野牧夫临屏诗赛写的另一首同题作品,诗题《七月流火》出于《诗经豳风七月》,其首句为“七月流火”。这也是原野牧夫的网络诗歌代表作之一。
诗一开始,便是呈现出一幅农民一年四季辛苦劳作的古老图景。诗人应该是作为农民之子,想以“我”为艺术原型出场,站在那里远远望着一条河流,在现代审美意识光照下,籍写出他自已的生命的原初与生存状态①。但“我”明明却感觉到自己是“上帝的孩子”,虽然自命不凡,但又不敢完全肯定,“或许也只是一只逃生的火鸟”,甚至是“太阳的翅膀上曳动的羽毛”,“或许只是一小片儿/从看不见尽头的河湾里飘浮上岸”。借此,写出人类生命的卑微和渺小,写出“我”在这个茫茫世界的微不足道。
虽然每一个人都是母亲把自己带到这个世界上,但“我”却不愿意告诉人们这一切。因为“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如何来到这个世界,或许是伴随着爱情的使命而来到这个世界。然而,这世界是承载着“河流”和“水车”的乡土大地,“我”的生命不过是幼小的身躯,炎热无比如火烤一样的夏季,让“我”感觉到就像“一只逃生的火鸟”,或像一片“太阳的.翅膀上曳动的羽毛”飘然而下。尽管如此,既然已经被抛落到人间,“我”就不想再“飞翔”,而只有服贴于泥土,去热爱这片土地②。
在这里,“我”对这世界的爱,简单而纯真③。“从看不见尽头的河湾里飘浮上岸”后,“我”就不再是上帝宠爱的孩子,不再是在“天空中轮回”。因为这片土地“已经没有划落过翅膀的河流”,只能“赤足站在沙滩上”,这似乎是大地的中央,而“我”却是让人“叫不出来名字”,更不知该把家园“安置在哪里”,记忆里只有简单的生命意识。随着年龄的长大,“我”由蒙昧无知的少年而成长为青年男子,身上的生命和爱情的使命感渐渐开始觉醒。
此诗把古老的文学母题,加以现代性的创作和诗意拓展,以一个人的生命成长到成熟,展现出象征了整个人类的生命,从异化到复归的强烈的意愿和伟大的历史回望④。同时,也借自己的生命意识觉醒,通过“我”把爱情当作自己生命的使命一样追求,巧妙地写出人类爱情的永恒主题。
反复阅读牧夫这首《七月流火》,惊叹于他诗的激情,心智的成熟。在诗中,他无疑是想借“看见一条河流”把读者带到火热的七月,置身七月感受火热,而且很快就被诗里的火热爱情灼烤。置身其境、虚实结合是他常用的手法,感情的真挚,诗意的流畅,真是令人感叹和佩服⑤。
全诗分七节,与他的成名作《爱情和麦子一起成熟》一样,每节三行。不同的是,这首诗歌的语言更为独特些。在他诗的抒唱里,语言的常新性往往见诸于如音乐在自然流动中⑥。
先读第一节,“看见一条河流。风景和水车。我只是一个七月出生的/上帝的孩子,或许也只是一只逃生的火鸟/太阳的翅膀上曳动的羽毛,或许只是一小片儿”。诗人把读者引到这条河流河岸,同时呈现出一幅美丽动人的水车风景画。这是诗人特别为“我”设置的一道诗歌场景,也是自己降生这个世界的生命场景。但却是不露声色的,整个文字就像这条河流一样,流淌是寂静无声的;节奏是舒缓的;但是用“一只逃生的火鸟”来象征自己的爱情,却是形象而又生动的。诗人无疑是告诉世人,“我”是一只爱情鸟,是在上帝默许下来到这个世界。
很快就到了第二节,“我”浪迹着的生命是“从看不见尽头的河湾里飘浮上岸”。但感觉爱情明显的受阻,虽然“我的爱情使命/和生命一样简单”,但爱情的使命不再是飞翔,不再是“天空中轮回”,因为天空下“已经没有划落过翅膀的河流”。或许那只爱情鸟的翅膀是被雨水淋湿了,还是在暴风雨折断了,这里诗人没有说,但能明显的感觉到诗人的隐喻在里面。
第三节,是将爱情和生命融合在一起,但“我的家也不知道究竟安置在哪里”。诗人让“我”由一只带着上帝使命的爱情鸟,眨眼就变成了无处着落的一片羽毛,再从一片羽毛变成一个“叫不出来名字”的孩子,最后“赤足”站在河边沙滩上,这个世界原来没有“我”的立足之地。随着诗中“我”角色的瞬息间不停转变,读者也明显感受到了诗人的生命情感。这是一种技巧,就在牧夫的指尖上,他娴熟地把这种技巧浓缩到他的诗情里去,甚至可以说变成诗中感情了⑦。我们知道,爱情的使命总是通过生命和生命所面临的现实生活来完成的。面对现实的残酷和爱情的渺茫,面对不远处的“垂柳”和恹恹挂在西天的“夕阳”,面对静默的流水和流失的青春岁月,从黄昏到夜晚,“我”开始在月光下不断冥想、沉吟和思考,望着那条流淌无声的河流,“我”深深感觉到时光瞬间即逝和生命的短暂。这种乡村生活让人无精打采,提不起任何精神。但“我”不打算和众人一样过这种庸常的“日子”,决心要活出独立的个性的自我,使生命成世界的唯一⑧。
第四节,尽管“知了。知了”的叫声不绝,仿佛一切都已明了,但“我”并不相信,而是要自已去探索,去验证,这样,才能获得个人的生存智慧⑨。似乎自己已经看见另一条河流,虽然那是一条“叫不出名字的河流”,但河流就是自己人生的方向,面对它“我”要在“月光下站直双腿”,由此“沦为你惟一的风情鸟”。诗中的“你”,或许是指一个沿着河岸朝自己走来的女孩,双双站立在花前月下,人间最美好的爱情终于出现在自己眼前。于是,趁“七月流火”的夜晚“我”把生命点燃,哪怕是“焚烧自己最后的羽毛”,哪怕是“引那堆篝火无意间受骗上当”。不知道别人看了这些诗句有何感想,这里读到它时,灵魂深处会不会受到极大的震憾。
第五节,是“我”让读者置身七月,感受流火。这是一个生命燃烧的青春花季,“河面上的白色云朵/也终于被无端点燃”,到处都是“羽毛哔剥作响的声音”。但这个世界仍然有很多人是麻木的,明明是听到自己生命的体内爱情开始在燃烧,却又让声音远远落在“看不见浮藻和水蚤”的地方,目的竟然是让人们对自己的生命视若未见。为此,仿佛自己的生命突然之间也开始在“在睡眠的水底下飘摇”。或许这些,都是为后面形成情感高潮做铺垫,但却令人触景生情,同时对“我”炽热的生命之爱,默默地给予了无限的关注和深情关怀。
第六节,诗人开始直抒胸臆地抒发自己的情怀,诗歌可谓语言炽热,虽然只是“一只火鸟”、“一片羽毛”,但“我的柔弱生命/永远都不做替身”;“我”注定是要在浴火中一次又一次重生,而且,无需上帝的“召唤”和“轻抚”,也能伟岸出人的自由、价值和尊严,由此而自立于天地之间⑩。最后,哪怕“自己柔弱的生命”是“在一道伤口上边悬浮”,也要“让盐穿越水面月光翅膀”,诗歌寓情于形,融形入情,一再升华诗意,在这里形成了高潮。“永远都不做替身”,这表明了诗人对爱的专一和执着的追求。
最后一节,到了不顾一切,纵情燃烧,就像传说中那只“爱情鸟”,在一个漆黑的夜晚焚烧了自己最后的羽毛又重新诞生——让我们想起了郭沫若的“凤凰涅槃”,那只为爱焚烧自己后又重获新生的凤凰——传说中“凤凰”是一对神鸟,就如诗中的“我”和月光女孩一样,为追求真爱、合二为一,不惜化为灰烬而坠入爱河……直到这时,“我”才坦然告诉对方自己的身世:我,是在流火的七月,挣脱上帝满是血迹的双手,在一个焚烧羽毛的夜晚扯动母亲发丝降生,赤裸裸地来到这世界上。
诗至结尾爱在继续升华,是诗人的希望所在,诗人让我们“看见一条河流”,那是一条生命的河流,又是一条爱的河流。整个诗歌,都是从“看见一条河流”开始、又在“看见那一条河流”结束,这也就是诗人自己所要表达的一切,“既属于生命,也属于爱情。”诗人特意把这两个主题都设定在一幅的《七月流火》的画卷,如同随“一条河流”徐徐展开,又尾随“一条河流”缓缓落下来。可见,这是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它象征着人类生命的漫漫长河,又象征着爱情的无限永恒,两条河流交汇在一起,总是不断激起最美的浪花。
篇3:经典现代诗歌赏析「参考」
作者:汪国真
我不去想,
是否能够成功 ,
既然选择了远方 ,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
能否赢得爱情 ,
既然钟情于玫瑰 ,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
我不去想,
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
我不去想,
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
只要热爱生命 ,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作品鉴赏
《热爱生命》,可以说是汪国真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四个肯定的回答表达出为何要热爱生命的哲理。四个段落,看似相似,却各有其趣。四个段落分别以“成功”、“爱情”、“奋斗历程”和“未来”为意象进行分析和回答。这四个意象不难懂,不故弄玄虚,不生僻难解,可以说是完全区别于朦胧诗的特点,朦胧诗多半孤傲,这帮助诗歌成功,也促使它衰败。相反,汪国真的诗歌背弃孤傲,甚至在韵律的营造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热爱生命》,也是一首非常适合朗读的抒情诗歌,也可以作为励志的诗歌来读。我相信,只要心中有爱,有着对生命的一种热爱,一切美好的结果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篇4:经典现代诗歌赏析「参考」
作者:汪国真
如果不曾相逢
也许 心绪永远不会沉重
如果真的失之交臂 恐怕一生也不得轻松
一个眼神
便足以让心海 掠过飓风
在贫瘠的土地上
更深地懂得风景
一次远行
便足以憔悴了一颗 羸弱的`心
每望一眼秋水微澜
便恨不得 泪水盈盈
死怎能不 从容不迫
爱又怎能 无动于衷
只要彼此爱过一次
就是无憾的人生
也许
也许,永远没有那一天
前程如朝霞般绚烂
也许,永远没有那一天
成功如灯火般辉煌
也许,只能是这样
攀援却达不到峰顶
也许,只能是这样
奔流却掀不起波浪
也许,我们能给予你的
只有一颗
饱经沧桑的心
和满脸风霜
作品鉴赏
《只要彼此爱过一次》更多了几分忧伤与感叹。爱过的人,深爱过的人,看到这首诗的第一眼就会被它所触动。真爱只有一次,爱都不怕了,真的就不会怕死。
篇5:简短现代诗歌赏析
简短现代诗歌赏析
诗歌一:小时空
我在雨后的赤橙里梦想
你在我眼睛的黑白里张望
晴朗的雨水的印记
迷失在白云的远方
倒影清清听你轻声唱
笑声的天平托起了希望和夕阳
夜色的泪眼烟雨朦胧
淋湿了月光有我在身旁
诗歌二:好吧,我们不再一起漫游
好吧,我们不再一起漫游,
消磨这幽深的'夜晚,
尽管这颗心仍旧迷恋,
尽管月光还那么灿烂。
因为利剑能够磨破剑鞘,
灵魂也把胸膛磨得够受,
这颗心呵,它得停下来呼吸,
爱情也得有歇息的时候。
虽然夜晚为爱情而降临,
很快的,很快又是白昼,
但是在这月光的世界,
我们已不再一起漫游。
诗歌三:雨后
生命 其实也可以是一首诗
如果你能让我慢慢前行
静静盼望 搜寻
怀带着逐渐加深的暮色
经过不可知的泥淖
在暗黑的云层里
终于流下了泪 为所有
错过或者并没有错过的相遇
生命 其实到最后总能成诗
在滂沱的雨后
我的心灵将更为洁净
如果你肯等待
所有飘浮不定的云彩
篇6:现代诗歌简短赏析
现代诗歌精选简短赏析
烦忧——戴望舒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赏析
诗人戴望舒创作的诗数量不多(不过百余首),却在诗坛中占有重要位置;他没有系统的诗论,但他的《论诗零札》和他友人杜衡整理的《望舒诗论》却备受重视,他在诗坛以现代派的面孔出现,可在他生命的终端却写出了《我用残损的手掌》这样浸透了血泪的现实篇章。
在新诗史上,戴望舒自有他一席地位,不过地位并不是很高。
“五四”前后,科学与民主的洪流震醒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美好的理想与黑暗的现实的激烈矛盾,笼罩了他们敏感的心灵。“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社会使命感笼罩了一个庞大的“烦忧”群。戴望舒就是这样一位由现实世界转到诗的世界中最忠实的烦忧者之一。他写了许多烦忧者的诗篇,这一杰出的诗篇《烦忧》为这一群体的心态与精神作了集中的`观照与画像。
此诗出自戴望舒的诗集《望舒草》。作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诗坛的重要派别——“现代”派——的重要诗人,戴望舒的诗歌集中描写了现代人的生命感悟与情感体验的心灵轨迹。在人生的旅程中,有阳光灿烂般的欣悦激动,也有阴雨绵绵似的苦恼烦忧,那么,此刻郁结在诗人心中的烦忧是什么叫呢?诗人没有直接表露。
清秋是一个怀人的季节,大海寄寓着无尽的相思,读来已是使人伤怀,加上“寂寞”,加上“辽远”,便把诗人落寞无奈与欲罢不能的相思之情展示得更为深刻细致,一种“断肠人在天涯”的感觉便油然而生。然而在这愁肠百结,落寞孤寂中,作者却突发奇想,身边有人来问你的烦恼,你的忧愁,这时你会如何回答?是和盘托出,把一腔愁绪全部告诉对方,还是讳莫如深,紧紧瞒住?自己虽有选择的自由,但面对关爱你的朋友的询问,你能装聋作哑吗?那么,这种欲言又止的心理又如何表达呢?“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这“不敢”二字实在是确切地表达了作者的矛盾心态,且把读者引向无穷的遐想之中。上面四句,短短三十六个字,活画出了作者深刻的怀念,激烈的斗争,那种“欲说还休”的滋味,那种刻骨铭心的相思,既意味深长,又强烈迫切。
下面四句,将上面四句作逆向排列,粗粗看似回文诗,细想又不是简单的重复,更不是花拳绣腿般的故弄玄虚,而是作者那种络绎不绝、日益汹涌的思念之情在放纵宣泄。首句既像反复,又似顶真,联络照应密不透风。尽管是激烈而又矛盾的“不敢说出”。但想要心情倾吐的希望又是那么迫切,在这里,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想像空间,有心人不妨在那里作一次感性的神游。全诗以“清愁”作结,却正好表达了成熟的思想者以“却道天凉好个秋”式的常语来表达自己复杂心态的不同寻常。
全诗八句两组,呈轴对称排列,形式整齐,音节和谐,这是作者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格律诗影响的结果,前四句的压韵为后四句的复唱设置了先机,故读来十分上口,给人留下齿颊生香的愉悦之感。
送行
作者:林泠
那挂上红灯驰来的
是最后的一班车
你轻轻跃上去,不要回头
我看得见你的影子
真奇怪啊,为什么冬天竟会不冷
为什么,一份联想永不能被分割
纵然那悬着红灯的车已驶来,载你离开
而我的归途上,雨落着
有人竖起大衣的领子……
赏析:
诗人林泠作品通常带有一种冷冷的色调,她很擅长把这种冷变为丰富的意象,转化为诗进行情感的表达,如《散场以后》、如《造访》、再如这首《送行》,几乎都是冷冷淡淡的,正如她的名字一样——清凉澄澈,如风如水。这种冷调子并不会使人寒冷,而是清清爽爽的,如一杯凉水,从口到喉,再经过食道到达胃里,它总会让人慢慢回味。
此诗正是如此,“那挂上红灯驰来的/ 是最后的一班车/ 你轻轻跃上去,不要回头/ 我看得见你的影子”朋友风别也好,亲人分别也好,本应该是依依不舍的,这里作者却说不要回头,只愿看着你的影子就好。“为什么冬天竟会不冷”,“而我的归途上,雨落着/ 有人竖起大衣的领子……”,真的不冷吗?那为什么会竖起领子?这里作者是矛盾的,把这种冷调子渲染得极为特别,让人读起来反而暖暖的,这是林泠许多作品都有的一个现象。
篇7:如何赏析现代诗歌
如何赏析现代诗歌
如何赏析现代诗歌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意思是说,人没有一点诗歌修养,是说不好话的。此话不无道理。另外,优秀的诗篇还承担着丰富和美化精神生活的使命,并启示真理。
但它一般不直接告诉读者应当如何怎样,而是以默默的持久力量,改造和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净化人们的灵魂。所以,诗歌的学习应是中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必需的精神营养品。而掌握诗歌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技巧,则是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对于现代诗的学习,应当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揣摩意境。意境是作者在诗作中所创造的一幅画面,这幅画面凝聚着作者独特的情思,它是读者获得审美趣味的基石。由意象入意境是把握意境的较好方法。
例如胡适在新诗《鸽子》中写道: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看它们三三两两/回环来往,夷犹如意/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十分鲜丽!碧蓝的天空,有鸽群飞舞,这是多么美丽的景观,作者抓住鸽子飞翔的动态,使诗歌具有极其亮丽的色彩之美,意境恬静优美,读后给人以审美的快感。
二、把握情感。诗言志。诗是抒情的艺术,情绪和情感是诗的基础。与其他文体相比,诗更能充分地显示诗人的品格和情怀。
长久以来,人们常用诗歌中所表现的民族精神内涵——深沉的思想,诚实的品质,宽宏的怀抱,自然的意趣,情致婉约,风骨挺拔,以及操守、格调、丰神等人格魅力来抒情志,明教化,寄情思,逞才能,以默默的持久的'力量,改造并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净化人们的灵魂。读诗时,把握了诗的思想感情,也就把握了诗的灵魂与命脉。
例如《理想》这首诗是一首哲理诗。在这首诗里作者指出了理想的特征、内涵,以及对人生、历史、社会的重大意义,号召人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挥鞭起程,为理想而努力奋斗。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事业需要我们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我们手中实现,党和人民殷切期望我们志存高远,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平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这正是作者在这首诗中所抒发的强烈的思想感情,也是作者所热切期望的。
读后,每一个读者都会被感染得激情亢奋,热情高涨。
三、赏析技法。诗歌的表现形式及表现技法是经过多年的摩挲砥砺,在实践中已经使大家觉得是最方便、最熟练、最能得心应手的,可以拈来随手随心应用。淘沙拣金,去粗存精,诗歌大家们给我们留下了大量文质兼美的优秀篇什,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们的横溢才华。这些精美的诗篇既体现在诗篇的形式上,包括它的语言,它的音韵、节奏和旋律;更重要的是诗篇表现出的完美的表达形式,恰当贴切的表现技法,无不是人们学习的典范。
诗歌创作中常常使用的表现技法有联想想象,用典铺垫,渲染烘托,暗示省略,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诗中大量使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象征、排比、拟人、夸张等。
例如著名诗人邵燕祥在《致空气》这首诗里,就运用了大胆的联想和奇特的想象手法,用象征手法,以人们司空见惯的空气为歌颂对象,抓住其特点:“无所不在”“踪迹难寻”等,在对空气这一时刻难离的自然现象的讴歌中,寄寓了诗人对友谊、对真情的赞颂。自觉地理解吸收借鉴优秀诗歌中的写作技法,一方面可提高鉴赏水平,另一方面对写作也大有裨益。
四、品味语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中的语言是诗人千锤百炼的结果。“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等都说明了这个道理。诗歌的语言是富含哲理的、含蓄隽永的、凝练深沉的、生动流畅的、形象传神的、充满情感的,往往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尽而意无穷。这都给诗歌的审美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所以,在诗歌的学习中应当注意语言的品味。例如著名诗人顾城在《一代人》中写道: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全诗只有两句话,虽短小却警醒世人,表明作者及整个时代人们的心声:渴望光明,自由与个人价值的实现。语言含蓄隽永,深刻蕴藉。冰心在《春水三三》中写道: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首哲理小诗,告诉我们要把眼界放宽、切莫孤芳自赏。
孤芳自赏的含义是: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很显然,在这里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墙角花朵的形态,可以唤起人们丰富的想象力。语言使用准确恰当,贴切生动。理解了诗歌中的语言运用之妙,不仅知道诗歌写了哪些内容,而且懂得了诗歌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就能够从更高层面上去把握和鉴赏诗歌。
篇8:现代诗歌赏析:假如
现代诗歌赏析:假如
假如有一天,我成为了父母中的一员,
我不会抛弃自己的孩子
独自闯荡;
假如有一天,我是父母中的一员,
我一定会好好的和另一半相处,
给孩子一个健全的`家
假如有一天,我是父母中的一员
我一定会把孩子带在身边,陪她一起成长
不论多么艰难
假如有一天,我是父母中的一员,
我一定会尊重中孩子的意愿,
选择他自己所喜好的东西去学;
假如有一天,我是父母中的一员
我一定会好好的爱护他们
再给他们臂湾的同时
也会给他们一片天空
让他们学会成长
假如有一天,我是父母中的一员
我一定不会给孩子们暴力的教育
假如有一天,我当了父母
我不会让我的孩子孤单
在每个月明星稀的夜晚独自仰望星空
默默的留下眼泪
假如有一天,我当了父母
篇9:现代诗歌赏析
诗人戴望舒为表达自己的相思之情写下了《烦忧》,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吧。
【原文】
烦忧――戴望舒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必读理由】
中国现代派的著名作品,古典的节奏,现代的哀愁有机结合。
【名作赏析】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人戴望舒无疑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创作的诗数量不多(不过百余首),却在诗坛中占有重要位置;他没有系统的诗论,但他的《论诗零札》和他友人杜衡整理的《望舒诗论》却备受重视,他在诗坛以现代派的面孔出现,可在他生命的终端却写出了《我用残损的手掌》这样浸透了血泪的现实篇章。
在新诗史上,戴望舒自有他一席地位,不过地位并不是很高。
“五四”前后,科学与民主的洪流震醒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美好的理想与黑暗的现实的激烈矛盾,笼罩了他们敏感的心灵。“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社会使命感笼罩了一个庞大的“烦忧”群。戴望舒就是这样一位由现实世界转到诗的世界中最忠实的烦忧者之一。他写了许多烦忧者的诗篇,这一杰出的诗篇《烦忧》为这一群体的心态与精神作了集中的观照与画像。
这首诗出自戴望舒的诗集《望舒草》。作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诗坛的重要派别――“现代”派――的重要诗人,戴望舒的诗歌集中描写了现代人的生命感悟与情感体验的心灵轨迹。在人生的旅程中,有阳光灿烂般的欣悦激动,也有阴雨绵绵似的苦恼烦忧,那么,此刻郁结在诗人心中的烦忧是什么叫呢?诗人没有直接表露。
清秋是一个怀人的季节,大海寄寓着无尽的相思,读来已是使人伤怀,加上“寂寞”,加上“辽远”,便把诗人落寞无奈与欲罢不能的相思之情展示得更为深刻细致,一种“断肠人在天涯”的感觉便油然而生。然而在这愁肠百结,落寞孤寂中,作者却突发奇想,身边有人来问你的烦恼,你的忧愁,这时你会如何回答?是和盘托出,把一腔愁绪全部告诉对方,还是讳莫如深,紧紧瞒住?自己虽有选择的自由,但面对关爱你的朋友的询问,你能装聋作哑吗?那么,这种欲言又止的心理又如何表达呢?“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这“不敢”二字实在是确切地表达了作者的矛盾心态,且把读者引向无穷的遐想之中。上面四句,短短三十六个字,活画出了作者深刻的怀念,激烈的斗争,那种“欲说还休”的滋味,那种刻骨铭心的相思,既意味深长,又强烈迫切。
下面四句,将上面四句作逆向排列,粗粗看似回文诗,细想又不是简单的重复,更不是花拳绣腿般的故弄玄虚,而是作者那种络绎不绝、日益汹涌的思念之情在放纵宣泄。首句既像反复,又似顶真,联络照应密不透风。尽管是激烈而又矛盾的“不敢说出”。但想要心情倾吐的希望又是那么迫切,在这里,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想像空间,有心人不妨在那里作一次感性的神游。全诗以“清愁”作结,却正好表达了成熟的思想者以“却道天凉好个秋”式的常语来表达自己复杂心态的不同寻常。
全诗八句两组,呈轴对称排列,形式整齐,音节和谐,这是作者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格律诗影响的结果,前四句的压韵为后四句的复唱设置了先机,故读来十分上口,给人留下齿颊生香的愉悦之感。
篇10:现代诗歌赏析
卵石
是一种完美的造物
等于它自身
留神于它的限制
确切地充满了
卵石般的意义
他的香气不会令人想起任何事物
不会吓跑任何事物不会激起欲望
它的气味和寒冷
公正而充满尊严
我握着它时
感到深深的悔恨
它高贵的身体
被一种虚假的温度渗透
——卵石不会被驯服
最后它们都会看着我们
以平静、清澈的眼睛
赏析
读波兰诗人齐别根纽·赫伯特的诗歌《卵石》,可以明白自我的完整意义。
诗歌一开始以冷静的语调作出判断:“卵石∕是一种完美的造物”。“完美”是极致意义的词语,似乎不应该用来修饰卵石,卵石太普通了,这一词语的陌生组合,引人对卵石产生非分的想象。但诗人马上制止这种猜想,以四个诗节阐释“完美”的含义。卵石的完美在于它与自己相等,打破了人们对完美的期待,完美在世人心目中的各种各样附加的含义,被诗人删除了,并且诗人强调地指出卵石的完美就是它是卵石,而非他物。诗人用“留神于它的限制”赋予卵石以理性的人格,卵石懂得自己的局限,知道自己的边界,它用理性控制自己,确保自己的完整,“确切地充满了”表达了卵石既不想越出自我,以扩大疆界来增加自我,也不想因为任何因素减少自我,总之,必须是准确地等于自己,以保证自己的圆满自足。接下来诗人从卵石与他者的关系中,进一步说明卵石的自我意义。卵石不是孤立于世界,它的'存在必然和他者发生联系,但是卵石在这种联系之中,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它保证自己在与他者的联系中的零影响。它的气味(译者翻译为“香气”似不妥,香气浓烈了些,应该是下文的“气味”)“不会令人想起任何事物”,他者看到的是它自己。它也不会戴着冠冕吓跑任何事物,它不具备威胁,没有威权形象。它甚至不会激起他者的欲望,不让占有,也不让玷污。这三个否定句,让人联想到米沃什的《礼物》中几个否定句,(米沃什也许受了这三个否定句的影响)但是,赫伯特的否定非常自然,他是以他者的眼光来表述的,而米沃什是自己在表述。至此,诗歌的铺垫非常坚实,到了揭示卵石另一种意义的时候,它从卵石的“气味和寒冷”的存在状态中,剥离出“公正”和“充满尊严”的人格意义。不过,卵石的“寒冷”会让人产生误解,诗人以悔恨惭愧的语气表达自己的肤浅。诗人看到卵石的“寒冷”的存在,竟产生了同情,他想用自己的手去温暖卵石,结果破坏了卵石的寒冷,使卵石的身体“被一种虚假的温度渗透”,他看到了卵石“平静、清澈的眼睛”正看着他。诗人从这种眼睛里,明白了从外部输送温暖也是驯服的一种形式,从而真正懂得了卵石的意义。
赫伯特生活在极权时代,他在思考个体人格时,想到的是如何坚守自我,他从卵石这种平凡的物象中,从小而硬的特性里,找到了不被驯服的理由,诗歌反省的一节是有真实意义的。生活在非极权时代的人们,虽然从卵石的形象中不一定得出“不被驯服”的意义,但是《卵石》关于什么是完整的自我的表述,却有永恒的意义。
★ 现代诗歌赏析
★ 海子现代诗歌赏析
★ 摘抄加赏析
★ 美文选段加赏析
★ 红楼梦诗词加赏析
★ 美文摘抄加赏析
★ 雪的诗句加赏析
简短的现代诗歌加赏析(共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