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isZ9”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梅兰芳纪念馆游记故事800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梅兰芳纪念馆游记故事8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梅兰芳纪念馆游记故事800字
你们知道梅兰芳是谁吗?对了!是中国的京剧大师。今天我们一起去梅兰芳纪念馆好好的参观一下。
我刚走进梅兰芳纪念馆的大门,就看见了里面的场面很大。于是我就踏上了参观梅兰芳纪念馆的参观路线。
我走进第一个展览馆,就看见了梅兰芳小时候苦难的情景。梅兰芳4岁时,他的母亲就去世了,虽然他的母亲走了,但是他还有父亲,一直是父亲抚养着他,等到梅兰芳12岁时,连他唯一可以依靠的父亲也走了。就这样一下子梅兰芳就变成了一个没爸没妈的孤苦伶仃的孩子。这时的梅兰芳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跟叔叔学唱京剧,这也是他维持生活的唯一出路了。
你们知不知道练京剧有多么的辛苦。这时候我从橱窗里的照片中看见梅兰芳小时候练京剧的艰辛。上面写道,梅兰芳每天中午都要爬到屋顶上,等待着鸽子的到来。等很多的鸽子都停在屋顶上时,梅兰芳拿出来一根长长的木棒重重地一敲,顿时所有的鸽子受到了惊吓都四处乱飞。梅兰芳就在屋顶上练眼神,鸽子飞到哪里他的眼珠子就转到哪里。为了就是让自己在唱京剧时自己的眼睛能更传神。
走进第二个展览馆是表现梅兰芳民族节气的情景。这时我就看见了1937年,日本侵略我们中国。日本人早就耳闻中国有一位大名鼎鼎的京剧大师,于是就叫梅兰芳给他们唱一首京剧。日本人第一次请他,他不去,第二次、第三次一直请到第五次,他还是不去。这时日本人就开始威胁梅兰芳的家人。但是梅兰芳还是不想给日本人唱,怎么办呢?他想出来一个好办法,请他的一位医生朋友来给他打一针,喉咙就哑了。他一上场就告诉日本人喉咙哑了而且发烧40 度,没法唱了。日本人很生气一把抓住他的围巾想揍,这时梅兰芳的胡子露了出来,一看他原来是男人就放手了,日本人沮丧地走了。
梅兰芳纪念馆还有很多的展区,我就不一一介绍了,等待你去细细的参观。
老师点评:同样的故事,不同的写法,让读的人更有新鲜感,燃起了阅读的欲望。为你点赞!
作者|实验小学 四(7)班 王若源
篇2:参观梅兰芳纪念馆600字作文
参观梅兰芳纪念馆600字作文
星期五,天气晴朗,气候温润。学校组织我们去梅兰芳纪念馆参观,听到这个消息时,我们激动得欢呼雀跃。
下午一时三十分,我们准时从学校步行,前往梅兰芳纪念馆。经过二十分钟的路程,我们来到了梅兰芳纪念馆。刚进门,便看到一座梅兰芳的塑像。听老师说,这尊塑像是齐白石的徒弟用汉白玉雕成的,价值连城。
梅兰芳年幼时便失去父母双亲,家境十分贫寒。受家族的影响,梅兰芳跨入了京剧之门。梅兰芳的眼睛十分传神,但他从小就是一个近视眼。他为了使眼睛好起来,每天坚持看天上飞翔的鸽子练眼,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才练成了“火眼金睛”,他这种不懈努力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梅兰芳不仅刻苦努力,还很爱祖国,他从不为日本人演戏。从日本人踏上中国的`那一天起,留居在香港的梅兰芳便蓄起胡须。一些朋友感到茫然,演女性出名的梅兰芳,向来不留胡子,为何如今留起胡子来?梅兰芳年幼的儿子梅绍武对父亲留胡子,也感到好奇。他悄悄地问梅兰芳:“爸爸,您怎么不刮胡子了?”梅兰芳说:“我留了小胡子,日本鬼子还能强迫我演戏吗?”
梅兰芳演过许多京剧,如《贵妃醉酒》中的杨贵妃;《宇宙锋》中的赵女;《霸王别姬》中的虞姬……。日本文学家曾发表文章说:“梅兰芳的艺术真是高超,看了他的戏,真令我十分敬佩!”
正是因为梅兰芳的艺术,打开了日本人的心扉,搭起了中日人民友好的新桥梁。
梅兰芳有着坚定不移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着坚持不懈的创作精神。他面对的困难和考验可想而知,但他以一生的刻苦努力,终于登上世界瞩目的一座艺术高峰,成为人类文明史册上一个伟大的名字!
篇3:纪念馆游记作文
革命战士为保卫祖国热血奋斗,甚至献上了宝贵的生命,这些革命战士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赞扬。其中我最佩服的人是小萝卜头。
20xx年10月21日,老师带我们去参观小萝卜头纪念馆,我们高兴地手舞足蹈。
刚一进门,一个模拟监狱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跑了过去,里面的雕像栩栩如生,瞪大双眼,望向笼外,我知道,她(他)们肯定是恨这帮小鬼子。
我向左走,看见了小萝卜头的死前简介:
小萝卜头死去那年才9岁多一点,是被一个心狠手辣的坏蛋特务杨进兴活活勒死。小萝卜头死去的时候,双眼瞪得大大地,好像在向苍天问为什么,为什么。
我向里面走了走,看到了一张坏蛋杨进兴的照片。只见他的'照片不知被谁撕烂了半张脸,应该是那些人十分讨厌这个杀害了小萝卜头,杀害了自己的家人以及无辜的人,而感到气愤。如果可以撕的话,我一定会把他五马分尸,万箭穿心,碎尸万段,谁叫他丢尽了姓杨家的脸。
不知何时,我走到了楼上,当我回过神来的时候,一座雕像勾走了我的注意力,啊!这就是小萝卜头。
他瘦的十分恐怖,大大的头,小小的身子,瘦弱的胳膊和腿。我知道,在抗日时期,人们吃不饱,穿不暖,但却为现在的我们开辟了一条小康之路。
“集合!集合!全体集合!”时间到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小萝卜头纪念馆。
去下一站的路上,我在想:小萝卜头这么小就能为祖国付出,作为21世纪青少年的我们,难道不能好好学习,也为祖国争光吗?
篇4:纪念馆游记作文
向警予纪念馆,是我们溆浦县最有名的景点。
去年暑假的一天,妈妈说要带我去向警予纪念馆参观,我十分高兴,吃完早饭后我就催促妈妈,说:“妈妈现在就走吧!好不好?”过了一会儿,我们终于出发了。
大约十几分钟后,我们就来到了向警予纪念馆,走进大门,向警予的雕像就映入了我的眼帘。雕像两旁是花坛,花坛里种有四季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在月季等花花草草的映衬下显得格处挺拔,与向警予的雕像相辉映。
欣赏完了雕像后。我们向左走,就来到了陈列室。陈列室里有向警予事迹的记载。向警予出生于1895年9月4日,她才33岁就牺牲了,在当时遵从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而向警予却做了向守旧挑战的女士。19,向警予从周南女校毕业,怀着“教育救国”的抱负,回到家乡。她四处奔波,克服重重困难,创办了男女合校的溆浦小学堂。学校在她的主持下,传授新知识,提倡新风尚,宣传新思想,培养了不少人才。
我们参观完陈列室,又来到了旁边向警予的故居。向警予的故居是个漂亮而精致的四合院。向警予的书房简陋、整洁、古朴、大方。在故居里我们还浏览了向警予的日记。文章是那么的文采飞扬。作为一名溆浦人,我为向警予感到骄傲,自豪!
向警予,您真是个好榜样,我要向您学习,从现在起好好读书,长大后做祖国有用的人才。
篇5:名人故事:梅兰芳
名人故事:梅兰芳
梅兰芳 (公元1894—1961 年),原名梅澜,祖籍江苏泰州,生于北京,
他是卓越的戏曲家,京剧表演艺术家,我国传统戏曲的代表。青年时代从艺在京剧表演艺术上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后来又勇于革新,编演新戏,使京剧在各方面都出现了新面貌。他所创立的 “梅派”艺术,继往开来,影响深远。
他还是让京剧走向世界的先行者,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大师。梅兰芳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品德高尚,演技精堪,在艺术界和人民群众中享有极高声望。 刻苦学艺梅兰芳出生在一个京剧世家。他的祖父梅巧玲是早期京剧的名演员,是 演旦角的。父亲梅竹芬也是京剧演员,在梅兰芳四岁那年就去世了。伯父梅 雨田是有名的琴师和笛师,为京剧、昆曲伴奏,会戏很多。梅兰芳在长辈的 熏陶下,从小就喜欢看戏、听戏。
八岁的时候,他开始学戏了,学的也是旦角。男孩子学旦角,扮演女角 色,唱、念、做,都要模仿女性,用假嗓唱、假嗓说。这就需要刻苦练习。一开始他的天赋条件并不好。有时候一出戏,老师教了多时,他还没有学会。有一次,一位老师见他学得慢,生气地说:“不行,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
梅兰芳脸红了。他下决心一定要学出样子来,就用心琢磨、反复学。一 段唱,一般唱六七遍就会了,他却要唱二三十遍。渐渐地,他练出了一条又 宽又亮又圆润甜美的好嗓子,唱出来让人特别爱听。成名之后,他有一次又 见到最早教过他的老师。老师不好意思地说:“我那时候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您别这么说。”梅兰芳说,“我受您的益处太多了,当初要不是挨您 一顿骂,我还不懂得奋发上进呢!”
梅兰芳小时候,眼睛有点近视,眼皮下垂,眼珠也缺少神气。而旦角在 台上的眼神特别重要。怎么办呢?后来他养了几只鸽子。每当鸽子飞起来后,他就用眼睛随着鸽子飞翔而转动,越望越远。这样天长日久,他的眼睛,毛 病没有了,变得特别有神,直到老年,在舞台上演出,还是光彩照人。
有些人总以为梅兰芳的艺术成就是天赋条件好,其实应主要归功于他的 刻苦学习,努力钻研。
唱红了梅兰芳从十岁起就登台演戏了。十四岁那年,他搭喜连成的戏班,正式 参加演出。
“喜连成”后来改名叫 “富连成”,是我国最有名的京剧科班,培养了许多京剧名演员,像侯喜瑞、马连良、谭富英等。梅兰芳和这个戏班 一起演戏,又学了不少戏,丰富了自己的表演经验。
刚开始演戏,梅兰芳主要是演唱工戏,就是在舞台上以唱为主,像 《二 进宫》、《三娘教子》、《祭江》、《玉堂春》等。这些戏,只要嗓子好,唱得字正腔圆,都能受欢迎。可是后来,随着清朝灭亡,社会进步了,群众对京剧的要求也高了,不再满足只听唱,而要求看那些有内容、有表演的戏。
梅兰芳心想:“看来,只演重唱的青衣戏,不能满足要求了。我要把戏路子放宽才好。”
于是,他又向老师们学了不少偏重身段、表情和武工的戏,像《穆柯寨》、《樊江关》、《虹霓关》等,果然受到欢迎。梅兰芳经常观看同行们的演出,从他们身上学习人家的长处,化为自己所有。昆曲,是一种古老又典雅的剧 种,具有丰富的表演技巧,
梅兰芳就又和前辈艺人学习昆曲,演出 《思凡》、《春香闹学》、《游园惊梦》等名剧,这样,他的演技大大提高。
还不到二十岁的时候,梅兰芳就在北京唱红了。后来,他到上海演出,也一炮打响。他那甜润大方的唱腔、俊美的扮相和细致的表演,受到观众的 赞扬。本来,京剧的旦角戏不如老生戏 “吃香”。旦角演员一般唱不了“大 轴”戏,就是每场最后的一出。可自从梅兰芳出现之后,旦角戏能唱大轴了。许多人到戏园子看戏,就是为着他来的。梅兰芳的声望超过了前辈人,连当 时的 “京剧大王”谭鑫培也说:“如今胡子(老生带胡子)唱不过旦角啦!”
创造“梅派”梅兰芳打下了深厚的艺术功底,把传统剧目演得十分出色,得到了观众 的承认。但是他并不满足。
“我们要创新,演新戏。”他说,“我看了新兴的话剧,话剧的剧目很 多是反映现实的。我想京剧也可以这样做。”
“对。咱们也编些时装戏演。”大家都赞同。
时装戏,就是描写现实生活的戏。因为演员要穿现实生活中的服装上场,京剧传统的表演方法用不上了,需要用新的`方法演。而且在化装、道具上,男演女的困难更大了。梅兰芳知难而进,很快排练出 《孽海波澜》、《邓霞姑》、《一缕麻》、《童女斩蛇》等戏,上演了。
“京戏也演时装戏啦!”观众们互相传说着,“演得还真不错。”
梅兰芳为京剧演现代戏开出了一条路。他又集中精力编演古装戏。传统 京剧在旦角化妆上存在许多问题,因为大都是男扮女,在发式、服装、扮相 上缺乏女性特点,而且缺少舞蹈,舞台效果差。梅兰芳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排练了大批新戏。在这些新戏中,他扮演的古代妇女,头饰变了,服装变了,扮相也十分美观。不仅如此,梅兰芳还为许多角色设计了舞蹈。如 《天女散花》中的长绸 舞,《霸王别姬》中的剑舞,《西施》里的羽舞,《太真外传》里的盘舞,《嫦娥奔月》里的花镰舞,《廉锦枫》里的刺蚌舞,等等。从此,载歌载舞,声情并茂,绚丽多彩,成了梅兰芳演戏的突出特点。
梅兰芳还努力学习古典文学。他读过曹植的 《洛神赋》以后想:“这个故事虽然情节简单,但是很有神话色彩。如果编一出有诗意的歌 舞剧演出就好了。” 于是,在朋友们的帮助下,京剧 《洛神》编出来了。舞台上,梅兰芳扮 演的洛神,驾着云雾,身披长纱,宛如天神下凡。在川上相会一场,三层高 台上,洛神和众仙女边唱边舞,把观众引入了神话世界,非常精彩。
梅兰芳的新戏,使京剧舞台焕然一新,受到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的热烈 欢迎。他的名声更大了,因为表演自成一派,被称为 “梅派”。1927 年,北京 《顺天时报》举办京剧旦角评选。梅兰芳与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获前 四名。从此,“四大名旦”被人们公认。
把京剧介绍给世界京剧是我国传统戏曲的代表,被称为 “国剧”。现在,京剧已被世界各 国人民所知晓。而最先把京剧引向世界的就是梅兰芳。
★ 梅兰芳颁奖词
★ 梅兰芳影评
★ 游记作文800字
★ 安源纪念馆作文
★ 八一纪念馆作文
★ 白求恩纪念馆作文
梅兰芳纪念馆游记故事800字(锦集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