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又不会一直下”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优雅的“请假条”课文教学,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优雅的“请假条”课文教学,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 目录
篇1: 优雅的“请假条”课文教学
优雅的“请假条”课文教学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识记 “雅、私、奏、熄、蜡、烛、艺、式、效”等9个生字;
理解并积累“优雅、美妙绝伦、新颖”等词语;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从课题提出问题的方法,并能在阅读过程中解决问题。
4、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像,进行说话训练,感受《告别交响曲》的深刻内涵,从而进一步
体会著名作曲家海顿的智慧和才能。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课题
1.平时,你请假过吗?为什么请假?把请假的内容写在纸上,就是请假条。(板书:请假条 )齐读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4课——(板书,补齐课题34 优雅的“请假条” )
(1) 课题中有一个生字,一起拼读“雅”,(板书:yǎ)
(2)你能用换部首的方法记住“雅”吗?(推、难、准、淮、集、堆、唯、维)
3.齐读课题
4.读了课文题目之后,试着来提提问题。
问题归纳:(1)请假条上为什么要打上“”?
(2)海顿为什么事情请假?
(3)为什么叫它“优雅”的请假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同学们,这些问题提得非常好,让我们带着问题来认真地读课文。打开书,翻到148页,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遍课文。要求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加字,不漏字。
2、读了课文,你知道“请假条”为什么打上“”?
(1)师:“”特殊含义。课题中的请假条不是平时用文字写的请假条,而是一首乐曲,这首乐曲就是著名的《告别交响曲》。(板书:?擦掉,写:———《告别交响曲》 )
(2)师:这首乐曲的作者是?(边板书边介绍:海顿海顿是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被人们称为“交响乐之父”。)
(3)海顿创作这首《告别交响曲》是为了什么?(海顿创作这首《告别交响曲》是为了替乐师们向公爵请假。)(师板书: 乐师们公爵 )谁再来把这句话说完整。
三、学习课文第1-3小节。
2、海顿为什么要替乐师们请假呢?(老师板书:替)
①请3位同学来读第1、2、3小节。其他同学有一个任务:一边认真听,一边找出“海顿为什么替乐师们向公爵请假”的相关句子,用直线划下来。
②学习生字“私”,读准平舌音,齐读。
③交流:
(出示2句句子:
有一年圣诞节前,乐师们向公爵请假,希望能回家过节,与亲人团聚,但遭到了拒绝。 他十分同情大家,便说:“别急,我替大家请假。”
④师:每年的12月25日是圣诞节,那是西方最隆重的节日,相当于我们的春节,大家都盼着能回家与亲人团聚。 师引读:(出示:有一年圣诞节前,乐师们向公爵请假,希望能———(回家过节,与亲人团聚),但———(遭到了拒绝)。
⑤想象说话:想一想,乐师们向公爵请假时,会怎么说?(出示:有一年圣诞节前,乐师们向公爵请假。乐师们说:“。”
⑥乐师们想请假回家过圣诞节,与亲人团聚,这是多么合情合理的要求啊,但遭到公爵的拒绝。乐师们心情怎样?(失望、难过、伤心、悲伤)谁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出示:有一年圣诞节前,乐师们向公爵请假,希望能回家过节,与亲人团聚,但遭到了拒绝)。 个别读、齐读。
⑦(边说边板书:请假拒绝)乐师们请假回家的要求遭到拒绝,面对这种情况,海顿是怎么表现的?(出示:他十分同情大家,便说:“别急,我替大家请假。”)谁来读?
⑧出于对乐师们的同情,(板书:同情),海顿主动提出替乐师们向公爵请假。一起读。 ⑨海顿为什么请假你了解了吗?(板书:擦掉“请假”下的“?”)
⑩海顿承诺了大家后是怎么做的呢?
A【出示:两天后,??先试演一遍。】谁来读?
B海顿用了两天创作了一部新的交响曲后,又做了几件事?(2件事)(出示)
(师)一件是—— (师)另一件是——
C这两件事同样重要,缺一不可,课文用了一个“分号”来连接。(出示:;)一起读好这句句子。
D为什么海顿要说服公爵在圣诞节前新乐曲先试演呢?“试演”什么意思?为什么一定要“试”演?(出示:试,加红点)提示:是担心自己写的.新曲不受欢迎?是担心乐师的水平?还是另有目的?(海顿是想让公爵看完演奏之后能改变主意,同意乐师们圣诞节请假回家探亲的请假要求。因此,这首乐曲就成了大家的请假条。)
四.学习第5节,读中感悟:“优雅”。
过渡:那么,请假条为什么说是优雅的呢?
1、“优”是优美的意思,“雅”在这里是指高雅,所以,优雅的意思就是既——优美,又
—— 高雅。再来读读这个词。为什么说是优雅的请假条呢?课文的第五、六小节展现
了当时演出的情景,轻声地读读第5小节,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2、学习第一句,体会乐曲的优雅,内涵的独特。
(1) 演出开始了,(播放音乐)舒缓的旋律把大家带入了仙境。(出示图片欣赏),这
么美丽的景色,独一无二,书上用了一个词来形容,(出示:美妙绝伦,齐读)
(2) 在乐师们的心中,故乡犹如仙境,他们仿佛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看到了
(指名2、3人交流)
小结: 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砖一瓦,故乡可爱的亲人,久别的朋友,
都是乐师们所想念的。
(3)舒缓的音乐不仅让乐师,更是让在场的观众沉醉在美妙绝伦的仙境中。谁来把这种美的感受读出来。(出示:交响乐舒缓的引子响起,把大家带入一个美妙绝伦的仙境,)个别读,女生读。
(4)当大家还沉浸在舒缓的乐曲中时,突然,小提琴声响起,听——(播放小提琴曲) 这乐声让人感到——(悲伤、难过、寂寞、孤独、孤单)圣诞节即将来临的时候,乐师们却是有家难回啊!这时,他们更思念——家乡,想念——亲人。
(出示:可是??),谁来读?小提琴的声音委婉凄凉,表露出强烈的——思乡之情,男生读。
(5)小提琴凄婉的乐声勾起每个人的思乡之情,此时此刻,强烈的思乡之情弥漫在整个音乐会场。读好第一句话。
(6)海顿为什么要谱写这样的旋律呢?(因为公爵请来的都是精通音乐的名流,他就是要通过舒缓的乐曲、凄婉的乐声让观众起到共鸣,想起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用优美的音乐向公爵表达和传递乐师们强烈的思乡之情,想要回家与亲人团聚的请假要求。可见海顿是精心创作,为的是替乐师们请假呀!同时也体现出他的智慧和才能。)(板书:乐曲优美)
4、学习第2、3句,体会演奏方式的不同。
过渡:这样一首舒缓又凄婉的曲子,乐师们是怎么演奏的?
2、(出示:当乐曲演奏到最后一个乐章时,每位乐师奏完一段独奏,就吹熄乐谱架上的蜡
烛,提着乐器,起身离去。)
3、先来学习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1)“奏”:(注意平舌音)开火车拼读。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下面“天”的第一笔是横,捺改成点)
2)“蜡烛”:开火车读词语。(蜡烛)蜡的部首是“虫子旁”,“烛”的部首是“火字旁” “熄”(一起读)是形声字。熄的意思是“灭”
3)自己读一读句子。
(1)让我们回到演奏现场(播放媒体)
(2)谁能说说乐师们是怎样演奏的?
(出示填空:当乐曲演奏到最后一个乐章时,(第1位、第二位、第三位)每位乐师,就吹熄(),提着(),起身()。
(3)想象说话,(出示: 乐师们一个个离去的背影好像在说:“”)
(4)就这样,乐师一个一个地下场,随着乐曲的演奏,我们能感受到台上的人(越来越少),光线(越来越暗),乐曲声(越来越轻),而思乡之情的表达却(越来越强烈),一起读(出示:乐师一个一个地下场,最后,台上只剩下两把小提琴,把乐曲引向尽头??)
①台上只剩两位乐师在演奏了,,当乐曲演奏结束,他们是怎么做的呢?书上没有写出来,而是用了省略号,你知道他们是怎么做的吗?(他俩走完一段独奏,也是吹熄乐谱架上的蜡烛,提着乐器,起身离去。)
②你是怎么知道的?再仔细读读第5节。
a,
B,还有吗?看看第6小节,找找答案。
5这样的演奏方式和平时有什么不同?(通常音乐会结束后,乐师们就一起起立,向观众致意,然后再一起离开。今天的演出形式却是与众不同,别出心裁,是一种新颖的艺术表演形式。这种特别的演奏形式其实是在向大家诉说着自己急切地盼望与亲人团聚的心声。)(板书:形式新颖)
6、新颖的艺术形式是指?(出示,)齐读。
(1)学习生字。 句子中有三个生字
1)艺:一起读 “艺”,给它找找好朋友(艺术、文艺、工艺、演艺)
2)式:男女生读。指导笔画顺序。书空
3)效:说说怎么记住它?(加部首)注意:“交”的最后一笔是点。
7乐师们用优美的乐曲和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表演向公爵表达自己想要回家的请求,这样的请假方式多么———优雅!
8师:这次试演获得了显著的效果。,最后,公爵终于大声宣布“各位乐师,请回家过圣诞节吧!” (齐读)
9请假获得了批准。让我们再次回到令人感动的演奏场景,一起读读第5、6小节。 五.总结
今天,我们围绕课题提出了问题,通过朗读课文解决了问题。我们知道了优雅的“请假
条”就是指——《告别交响曲》,还通过《告别交
响曲》的诞生认识了充满智慧、才华横溢的大音乐家——海顿,他用优美的乐曲和新颖的艺术形式向公爵表达了乐师们想要回家的愿望,这样的请假方式是多么——(优雅)。让我们再一次读课题。
板书:海顿
篇2:优雅的请假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11个生字。能正确书写其中6个生字。积累词语7个。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围绕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学习带着问题认真读课文、讨论问题。
3、了解著名作曲家海顿的智慧才能,鼓励学生运用智慧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质疑
1、板书:请假条读词,师:什么是请假条?你写过请假条吗?
2、板书:优雅认读词语,学习生字“雅”(重点字形),书空。
3、齐读课题:读了课题后,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说明:从学生生活入手,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生活中见过的请假条,既能在交流中切实体会请假条的作用,又为引出课题《优雅的请假条》作铺垫,“优雅”一般指动作姿势、语言谈吐优美高雅,读了课题后,学生自然产生疑问:请假条怎么能说“优雅”呢?“学贵有疑”,质疑为下文围绕“优雅”展开教学作好了伏笔。
二、自主学习,质疑解疑
出示学习要求:
(1)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找出不理解的词句,打上“?”
(3)思考:课题上的请假条为什么加上引号呢?
说明:“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习惯从小养成。学生自读课文时,尝试着圈圈划划,带着问题读书。
三、检查交流,整体感知课文
1、出示生字词语:优雅、圣诞节、遭到、拒绝、美妙绝伦、演奏、吹熄、蜡烛、新颖、效果。
(1)小火车读生字、词语
(2)指导书写:奏、
(3)交流对词语的理解:学生可说自己已经理解的或提出疑问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课文中的请假条是什么?(板书:乐曲)理解课题为什么用上“”。
说明:本课生字较多,存在一定难度。教学时,要特别注意“雅、诞、遭、颖”等生字。注意自的教学各有侧重,如“雅”可与形近字比较,“颖”则注意后鼻音的巩固。部分词语的`理解,“舒缓”“凄婉”等可在课文教学时,听音乐体验,或在语言环境中感悟。
四、学习课文,了解起因
过渡:海顿为什么要写这奇特的请假条呢?
1、自读课文1—3节,思考海顿这样做的原因
2、讨论学习:
出示句子:海顿十分同情大家,便说:“别急,我替大家请假。”
(1)读读句子,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围绕句子质疑)
(2)联系上下文,练习说话:
海顿十分同情大家,是因为()。
因为,海顿十分(),所以他决定()。
3、小结:指导朗读1—3节
说明:本单元要求学生能“读课文,提出问题”。针对学生实际,质疑能力的培养也应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对词语的质疑到读句子提出疑问,学生的思维逐渐发展。这样的训练不是走过场,针对性和实效性较强。
五、巩固字词,练习写字
重点指导“雅”的书写:把握好该字的间架结构,注意左右不能分得太开。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抽读生字卡片
二、继续学习课文
(一)第五节:读中感悟“优雅”
过渡:海顿的请假条为什么说是“优雅”的呢?
请学生自读课文第五节:想想《告别交响曲》和我们听过的音乐一样吗?
本文学习的重点是第五小节,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悟海顿请假条的“优雅”之处。
1、交流、体会演奏方式的不同
(1)出示:当乐曲演奏到最后一个乐章时,每位乐师奏完一段独奏,就吹熄乐谱架上的蜡烛,提着乐器,起身离去。乐师一个一个地下场,最后,台上只剩下两把小提琴,把乐曲引向尽头
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吗?
(2)指导学生读出“无声告别”时场景的优雅与悲壮
(3)你仿佛听到或者看到了什么?
(4)讨论:海顿为什么安排这种方式的演出呢?体会海顿的独具匠心。
说明:这是一场与众不同的演出,场面悲壮。教学时,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吹熄蜡烛”“提着乐曲”“起身离去”“一个一个”“引向尽头”,让学生通过多次朗读,仿佛看到在缠绵的思乡曲中的“无声告别”。在学生的想象说话训练中,进一步体会文中“请假条”的“优雅”。
2、交流领悟乐曲的优雅、内涵的独特
(1)出示:交响乐舒缓的引子响起,把大家带入一个美妙绝伦的仙境,可是小提琴凄婉的乐章却表露出强烈的思乡之情。
学生自读句子,注意长句的正确停顿
检查:抽读
(2)听音乐感悟:乐曲是“美妙绝伦”而又“凄婉”的,这会是一种怎样的旋律呢?让我们一起听一听,感受一下吧!
说明:借主题音乐欣赏来指导朗读,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但由于乐曲含义深刻,而学生的欣赏能力有限,因此,在欣赏音乐时,教师可以配之以生动的旁白介绍,使学生真正有所感悟,并能积累语言,为说话练习积累语言材料。
(3)学生说说感受:出示:这音乐是如此的,又如此的,乐师们仿佛在说:“。”
(4)指导读句,体会乐师们强烈的思乡之情。
(5)此时此刻,乐师们似乎在诉说什么?
(6)海顿为什么谱写这样的旋律呢?体会海顿用心良苦。
3、小结并指导朗读第五节
美妙的乐曲、凄婉的乐章表露出强烈的思乡之情。
说明:读中感悟、读中体验,教学始终以“读”为本。在这一重点段落的教学时,一次次地朗读,以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水平。
4、练习背诵
(二)第六节:读中感悟“折服”
过渡:我们被海顿的优美旋律打动,更被他的智慧所折服,那公爵和人们呢?
1、读第六节,理解“折服”
说明:课堂教学逐步从识字向阅读理解过渡。教学时,抓住段落中的关键词语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正确感悟文本。“折服”本义是使人信服的意思。教学时,读读句子,想想人们被什么折服?为什么会被“折服”?帮助学生再次感悟“请假条”的“优雅”,海顿的睿智。
2、此时此刻,公爵听着乐曲,看着表演,会想些什么呢?
3、小结、引读第六节
三、总结
1、有感情地读全文
2、总结
充满智慧的海顿以独特优雅的音乐语言书写并递交了一份特别的请假条。
篇3:优雅的请假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0个。积累词语13个,积累句子1句。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节。
3、读课文,学习提出问题,讨论问题。
4、了解著名作曲家海顿的智慧和才能,激发学生运用智慧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朗读课文。
2、学习提出问题,讨论问题。
分层目标:
1、能正确认读生字、词语,能正确朗读课文,学习提出问题。(后)
在正确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并激发学生运用智慧解决实际问题。(中、优)
教学过程:
一、认知冲突:
1、播放音乐《告别交响曲》。
随机出示:舒缓 美妙绝伦 凄婉
2、这首曲子的作曲是谁,介绍海顿。
3、这首曲子是在什么情况下写成的?
4、出示课题:38优雅的“请假条”
齐读课题。
理解“优雅”
“请假条”上为何加上双引号?
二、主动探究
(一)初读课文,学习其他字词。
1、快速阅读,自己解决字词。
2、学生交流。 重点指导:聘
(二)精读课文,解决疑问。
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2、学生交流。
1) 介绍奥地利及圣诞节。
2) 你知道这张请假条指的是什么?板书:《告别交响曲》
3、重点学习第五节。
1) 师再播放乐曲,学生默读课文,感受当时的情景。
2) 体会其中形容词的意思。
3) 指导朗读。
(三)学会质疑。
1、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问题?
2、同学讨论。
3、解决问题。
三、实践运用
1、加部首组词
巨( )( ) 爵( )( ) 虫( )( )
2、听写句子
四、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音乐家的小故事?说一个给你的伙伴听听。
篇4:优雅的“请假条”
教学反思课文第五小节介绍了《告别交响曲》这支曲子,是课文的重点,我在出示第五小节后,让学生听了两段段音乐,音乐选得非常好,是教材配套光盘里的,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优美的音乐氛围中。先听一段舒缓美妙的',再听一段凄婉深沉的。
然后我又范读了这一小节,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到描写这两段音乐的句子,配上音乐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句子,感受音乐的美妙绝伦,体会音乐中表现出的强烈的思乡之情。接着再从这一节里找一找,哪句句子写出了这场演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再让学生看一支一支蜡烛吹灭时的情景,然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凄婉的乐曲表现出了强烈的思乡之情,乐师们一个个退下场,仿佛在对公爵说:“ 。”
学生有的说:“我多么想念我的亲人,公爵让我回家吧!”有的说:“公爵,我的孩子在等着我,让我们回家过圣诞节吧” 有的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我的心早已飞回家去了,请您允许我们回家过圣诞节吧” 有的说:“先生,您听了我们的演奏一定明白我们的心情,请您让我们回家和亲人团聚吧”
篇5:《优雅请假条》说课稿
二年级的《“优雅”的请假条》,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音乐家海顿的故事。有一年的圣诞节前,奥地利的宫廷乐师们向公爵请假回家过节,但遭到了拒绝,海顿让乐师们用一种新颖的形式演奏“告别交响曲”,这张“优雅”的请假条使公爵同意乐师们回家过圣诞节。
初看课文,我觉得这篇课文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文中有许多词语,学生不理解,再加上他们感受乐曲的能力较低,文中的内容离他们的生活太远。这样的课文我觉得最好能通过加强各种形式的朗读以帮助对课文的理解,然后再创设一些语言环境更深一层地帮助学生理解。
课文第五小节介绍了《告别交响曲》这支曲子,是课文的重点,我在出示第五小节后,让学生听了两段段音乐,音乐选得非常好,是教材配套光盘里的,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优美的音乐氛围中。先听一段舒缓美妙的,再听一段凄婉深沉的.。然后我又范读了这一小节,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到描写这两段音乐的句子,配上音乐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句子,感受音乐的美妙绝伦,体会音乐中表现出的强烈的思乡之情。接着再从这一节里找一找,哪句句子写出了这场演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再让学生看一支一支蜡烛吹灭时的情景,然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凄婉的乐曲表现出了强烈的思乡之情,乐师们一个个退下场,仿佛在对公爵说:“ 。”学生有的说:“我多么想念我的亲人,公爵让我回家吧!”有的说:“公爵,我的孩子在等着我,让我们回家过圣诞节吧” 有的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我的心早已飞回家去了,请您允许我们回家过圣诞节吧” 有的说:“先生,您听了我们的演奏一定明白我们的心情,请您让我们回家和亲人团聚吧”
通过想像说话,学生能明白了这优雅的请假条所包含的意思。然后再回到为什么是优雅的请假条?我想这样这个最难的问题也就会水道渠成了。
同时本课文学性较强,语言感染力强。教学时,我想更要重视朗读的训练。我设计了在教学伊始,让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悟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如第六节中写到公爵被“折服”、“终于”同意乐师请假。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关键词的含义,再次领悟到《告别交响曲》乐曲旋律、演奏形式的美伦美奂,敬佩海顿的智慧和才能。在此基础上,通过范读、自读、抽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帮助学生读出语言的“味道”来,从而更深地理解文中请假条的“优雅”。
篇6:《优雅的请假条》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识记本课“雅、圣、诞、遭、拒、伦、奏、熄、烛、颖、效”等11个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积累“优雅、圣诞节、拒绝、美妙绝伦、演奏、蜡烛、新颖、效果”等词语。
2、能正确朗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第五小节。
3、了解作曲家海顿的智慧和才能。学着运用智慧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出示课题
1、(出示)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一张什么?
2、什么时候你要写请假条?
师:是啊,当我们生病或因为某些事情在一段时间内不能参加学习或工作时就会用写请假条的方式进行请假。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篇和请假条有关的课文。
3、出示课题:38优雅的“请假条”
(1)学习课题中的生字。(出示词语:优雅)
(2)“优雅”是什么意思?(优美高雅,不落俗套)
(3)齐读课题。
4、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读课文,思考课题中的“请假条”为什么要加引号?
2、出示:这首乐曲就是著名的《告别交响曲》(齐读句子)。给“著名”换个词语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师:原来课题中的请假条加引号是因为这并不是一张请假条,而是大作曲家海顿谱写的《告别交响曲》。
三、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1、为什么优雅的乐曲会成为请假条了呢?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思考,试着完成填空。
(出示)有一年圣诞节前,乐师们向公爵(请假),希望能(回家过节),但(遭到拒绝)。海顿得知后,十分(同情大家),就谱写了(《告别交响曲》)。试演那天,公爵被(新颖的艺术效果)折服,同意大家(回家过圣诞节)。(《告别交响曲》)也就成了一张优雅的请假条。
(1)交流填空。
(2)学习生字:圣、诞、遭、拒、颖、效(圣、颖:读准后鼻音)。
师:简介圣诞节。
2、引读第1、2小节,思考:乐师会如何向公爵请假?
师:海顿得知后,十分同情乐师,于是写下了《告别交响曲》。
3、(出示)文中哪些句子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首优雅的`乐曲呢?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轻声读读课文第5小节,边读边试着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1)学习生字:伦、奏、熄、烛
(2)交流描写乐曲优雅的句子。
(3)齐读课文第五小节。
(4)欣赏乐曲,感受《告别交响曲》的优雅(播放媒体)。
师:交响乐舒缓的引子响起,把大家带入一个美妙绝伦的仙境,谁能说说美妙绝伦的意思。你们听,小提琴声是那样的悲哀而婉转这使强烈的思乡之情萦绕在每个人心间,使人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你们瞧,演奏到最后一个乐章时,每位乐师奏完一段独奏,提着乐器,起身离去,像是在与听众(……)就这样,在缠绵的思乡曲中,最后一位乐师也起身离去。
(5)伴着乐曲再读第5小节,试着去感受这优雅的乐曲。
4、公爵听了这首乐曲会怎么想?
(1)(出示)公爵听了乐曲,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导读句:“各位乐师,请回家过圣诞节吧!”
5、小结全文:海顿用《告别交响曲》成功地为乐师们请了假,这真是优雅的“请假条”啊!
6、简介海顿。(出示)海顿是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是世界公认的交响乐创始人。
四、复习巩固
1、(出示)认读词语:优雅、圣诞节、拒绝、美妙绝伦、演奏、蜡烛、新颖、效果
2、(出示)比一比,再组词。
雅( ) 诞( ) 伦( ) 颖( ) 拒( )
鸦( ) 延( ) 轮( ) 疑( ) 巨( )
板书设计:
篇7:《优雅的请假条》教案
——《告别交响曲》
舒缓的引子 美妙绝伦的仙境
凄婉的乐章 强烈的思乡之情
独特的演奏 新颖的艺术效果
教学后记:
了解课文内容,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在听故事录音,整体感知中,我请学生边读边思考:为什么优雅的乐曲会成为请假条了呢?在听的基础上通过完成填空来感知课文内容。学生在集体交流时,能用自己的话简单表达对课文内容浅显的了解。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那么“为什么优雅的乐曲会成为请假条了呢?”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篇8:合作学习《优雅的请假条》教学设计
合作学习《优雅的请假条》教学设计
34 优雅的“请假条”(第四册)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识记 “雅、私、奏、熄、蜡、烛、艺、式、效”等9个生字;理解并积累“优雅、美妙绝伦、新颖”等词语;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式”。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从课题提出问题的方法,并能在阅读过程中解决问题。
4、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像,进行说话训练,感受《告别交响曲》的深刻内涵,从而进一步体会著名作曲家海顿的智慧和才能。
教学重点:
1、能借助一些关键词语,简单地讲述课文内容。
2、能理解为什么称《告别交响曲》为优雅的“请假条”。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是一张优雅的“请假条”。
教学过程:
一.质疑、揭示课题
1.出示:请假条(板书)
(1)这里有个词,谁会读?(指名读)
(2)平时,你会向谁请假,为什么请假?(生病、有时不能来学校)
(3)小结:理由可以各种各样,但目的只有一个——请假。
2.再来看看这个词,:板书“优雅(yǎ)”(雅是个生字,借助拼音读准这个词。)
(1)一起读
(2)请你用换部首的方法记住“雅”,给它找找朋友。
(3)理解“优雅”。
优雅:优就是优美的意思,雅在这里就是指高雅,所以,优雅的意思就是既——优美,又—— 高雅。再来读读这个词。
3.出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 34 课 优雅的“请假条”(板书:的)
4.一起读(课题)
5.预习课文时,老师曾让大家读了课题之后试着提提问题,你提了哪些问题? 预设:
(1)谁向谁请假?
(2)这“请假条”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请假条要打引号)
(3)为什么叫它“优雅”的请假条?
(4)为什么要写“优雅”的请假条?
6. 那么通过预习,现在你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
随机板书:《告别交响曲》 海顿 公爵 乐师们
(1) 介绍海顿:海顿是著名的作曲家,他被后人称为“交响乐之父”。海顿生活在奥地利,那里是音乐王国。(出示第一节,齐读)
(2)“请假条”就是《告别交响曲》,现在你知道“请假条”上为什么要加双引号了吗?(因为这并不是真正的请假条,而是一首交响曲,所以要加双引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通过预习,大家解决了不少问题。接下来,开火车读课文,一人读一句。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请大家试着用上这四个词把课文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
2.大家把每个字音都读准了。现在自己先用上这四个词来说说看。
3.交流。(补全板书)
预设:乐师们向公爵请假,遭到了拒绝。于是,海顿写了一首《告别交响曲》作为请假条。
海顿写了一首《告别交响曲》,替乐师们向公爵请假。公爵同意了他们的 请求。
二.学习课文2、3小节
1.海顿为什么要替乐师们向公爵请假呢?自己读读课文2、3小节,找出有关句子。交流出示有关句子:
(1)有一年圣诞节前,乐师们向公爵请假,希望能回家过节,与亲人团聚,但遭到了拒绝。
介绍圣诞节:每年的12月25日就是圣诞节,这是西方的最隆重的一个节日,相当于我们的春节,大家都盼着能与亲人团聚。
(2)他十分同情大家,便说:“别急,我替大家请假。”海顿安慰大家,说——
(3)这两句话,告诉了我们海顿为什么要替大家请假。请你用上这三个词语,试着说说海顿替乐师们请假的原因。先自己轻声说一说。
2. 海顿急大家所急,那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A 出示:两天后,??先试演一遍。
B 海顿拿出一部新的交响曲后,他做了几件事?(2件事)
(师)第一件是—— (师)第二件是——
C 你能用“一方面?一方面?”把这两件事连起来说一说吗?自己先轻声说说。
D 交流:a.两天后,海顿拿出一部新的交响曲,一方面让大家赶紧排练,一方面又说服公爵在圣诞节前将新乐曲先试演一遍。其实,这两件事情是同样重要的,说的时候,顺序可以前后交换一下。
b.两天后,海顿拿出一部新的交响曲,(一方面又说服公爵在圣诞节前将新乐曲先试演一遍,一方面让大家赶紧排练。)
小结:正因为海顿做的这两件事都很重要,缺一不可。所以可以用“一方面?一方面??”连起来说,而课文用了一个“分号”来连接,起到了同样的作用。
E 一起读。
四.学习4—6节
1.师:试演那天,台下坐满了精通音乐的名流,课文的第五小节展现了当时的情景,先自己读读这一小节,注意:读准字音。这小节中有几个生字,先来学一学。
1) 奏:谁来拼?(注意平舌音)开火车直接读。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下面的天第一笔是横,捺改成点)
2)烛(一起拼)你们把翘舌音读准了。蜡:烛连成词语一起读。(蜡烛) 熄(一起读)、这两个字的部首都是———火字旁。
2. (播放音乐)演出开始了,舞台上烛光摇曳,交响曲舒缓的引子响起了,把大家带入一个的仙境。乐师们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家乡,那里有——(2、3人交流)是啊,那里非常美好,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比得上。那就是(出示:美妙绝伦)。美妙到了极点!(齐读:美妙绝伦)
3.出示:交响乐舒缓的引子响起,把大家带入一个美妙绝伦的仙境,(指名2-3人读、女生齐读)
4.(播放小提琴曲)但就在这圣诞节即将来临的时候,乐师们却是有家难回啊!
5.听!你来读(出示:可是小提琴凄婉的'乐章却表露出强烈的思乡之情。)乐师们仿佛在说——男生读读这句话。舒缓的音乐、凄婉的乐声——把这句话连起来读一读。(女生读蓝颜色的字,男生读黑色的字)。
6.引读:(师)当乐曲演奏到最后一个乐章时,(生)每位乐师奏完一段独奏,就吹熄乐谱架上的蜡烛,提着乐器,起身离去。
7.(播放媒体)让我们回到演奏现场,舞台上烛光点点??
正如我们所见,乐曲演奏到最后一个乐章,第一位乐师奏完一段独奏,就——吹熄乐谱架上的蜡烛,提着乐器,起身离去。他的背影仿佛在说—— 第二位乐师奏完一段独奏,又——吹熄乐谱架上的蜡烛,提着乐器,起身离去。他的背影仿佛在说——
第三位乐师奏完一段独奏,也——吹熄乐谱架上的蜡烛,提着乐器,起身离去。他的背影仿佛在说——
就这样,乐师一个一个地下场,随着乐曲的演奏,我们能感受到台上人(越来越少,)光线(越来越暗),乐曲声(越来越轻),而思乡之情的表达却越来越(强烈啊!)最后,台上只剩下两把小提琴,把乐曲引向尽头??其中的一位演奏者就是海顿,只见他俩也是——吹熄乐谱架上的蜡烛,提着乐器,起身离去。
8.你是怎么知道的?再仔细读读第5节。
(1)“每位”告诉我们每个乐师都是这样做的。
还有吗?读读第6小节,找找答案。
(2)在一片黑暗中,也就是所有的蜡烛都熄灭了。(对啊,你学会了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
五.学习第6节
1.师: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一片黑暗中,掌声热烈地响起来。
2.出示:这种新颖的艺术形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个别读)
3.句子中有三个生字
1)艺:一起读 “艺”,给它找找好朋友(艺术、文艺、工艺)
2)式:男女生读。伸出手一起写?
3)效:我拼你读,你拼我读。说说怎么记住它?(加部首)注意:“交”的最后一笔是点。
4.师:通常音乐会结束后,乐师们就一起起立,向观众致意,然后再一起离开。然而今天的演出形式却是与众不同,这种演出形式指的是?再读读第一节,找找有关句子。
5. 多么新颖的艺术形式。这就是海顿写的音乐请假条,小朋友们,如果我们用文字写这张请假条,会有些什么内容呢?我们下节课就来试着写一写。
6. 当时,公爵听到了——(多么优美)看到了——(多么新颖)想到了——
7. 于是公爵宣布“各位乐师,请回家过圣诞节吧!”
指导朗读:注意,这里有个“!”让我们一起大声宣布(齐读)
六.总结
1.而《告别交响曲》就成了一张——(生)优雅的“请假条”。今年是海顿
逝世200周年,为了纪念这位“交响乐之父”,今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最后一首曲目就演奏了《告别交响曲》,让我们一起再回到那优雅的演奏现场,伴着音乐,一起读读第5小节。(所有的观众同样以最热烈的掌声向这位音乐大师致敬。)
2.朗读第5节。
板书:
34.(请假优雅的“请假条”——《告别交响曲》拒绝 同情) 海顿 替乐师们 公爵
篇9:合作学习《优雅的请假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识记“雅、私、奏、熄、蜡、烛、艺、式、效”等9个生字;理解并积累“优雅、美妙绝伦、新颖”等词语;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式”。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从课题提出问题的方法,并能在阅读过程中解决问题。
4、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像,进行说话训练,感受《告别交响曲》的深刻内涵,从而进一步体会著名作曲家海顿的智慧和才能。
教学重点:
1、能借助一些关键词语,简单地讲述课文内容。
2、能理解为什么称《告别交响曲》为优雅的“请假条”。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是一张优雅的“请假条”。
教学过程:
一、质疑、揭示课题
1.出示:请假条(板书)
(1)这里有个词,谁会读?(指名读)
(2)平时,你会向谁请假,为什么请假?(生病、有时不能来学校)
(3)小结:理由可以各种各样,但目的只有一个——请假。
2.再来看看这个词,:板书“优雅(yǎ)”(雅是个生字,借助拼音读准这个词。)
(1)一起读
(2)请你用换部首的方法记住“雅”,给它找找朋友。
(3)理解“优雅”。
优雅:优就是优美的意思,雅在这里就是指高雅,所以,优雅的意思就是
既——优美,又——高雅。再来读读这个词。
3.出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4课优雅的“请假条”(板书:的)
4.一起读(课题)
5.预习课文时,老师曾让大家读了课题之后试着提提问题,你提了哪些问题?预设:(1)谁向谁请假?
(2)这“请假条”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请假条要打引号)
(3)为什么叫它“优雅”的请假条?
(4)为什么要写“优雅”的请假条?
6.那么通过预习,现在你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
随机板书:《告别交响曲》海顿公爵乐师们
(1)介绍海顿:海顿是著名的作曲家,他被后人称为“交响乐之父”。海
顿生活在奥地利,那里是音乐王国。(出示第一节,齐读)
(2)“请假条”就是《告别交响曲》,现在你知道“请假条”上为什么要加
双引号了吗?(因为这并不是真正的请假条,而是一首交响曲,所以要加双引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过预习,大家解决了不少问题。接下来,开火车读课文,一人读一句。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请大家试着用上这四个词把课文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
2.大家把每个字音都读准了。现在自己先用上这四个词来说说看。
3.交流。(补全板书)
预设:乐师们向公爵请假,遭到了拒绝。于是,海顿写了一首《告别交响曲》作为请假条。
海顿写了一首《告别交响曲》,替乐师们向公爵请假。公爵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三、学习课文2、3小节
1.海顿为什么要替乐师们向公爵请假呢?自己读读课文2、3小节,找出有关句子。交流出示有关句子:
(1)有一年圣诞节前,乐师们向公爵请假,希望能回家过节,与亲人团聚,但
遭到了拒绝。
介绍圣诞节:每年的12月25日就是圣诞节,这是西方的最隆重的一个节日,相当于我们的春节,大家都盼着能与亲人团聚。
(2)他十分同情大家,便说:“别急,我替大家请假。”海顿安慰大家,说——
(3)这两句话,告诉了我们海顿为什么要替大家请假。请你用上这三个词语,
试着说说海顿替乐师们请假的.原因。先自己轻声说一说。
2.海顿急大家所急,那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A出示:两天后,先试演一遍。
B海顿拿出一部新的交响曲后,他做了几件事?(2件事)
(师)第一件是——(师)第二件是——
C你能用“一方面?一方面?”把这两件事连起来说一说吗?自己先轻声说说。
D交流:a.两天后,海顿拿出一部新的交响曲,一方面让大家赶紧排练,一
方面又说服公爵在圣诞节前将新乐曲先试演一遍。
其实,这两件事情是同样重要的,说的时候,顺序可以前后交换一下。
b.两天后,海顿拿出一部新的交响曲,(一方面又说服公爵在圣诞
节前将新乐曲先试演一遍,一方面让大家赶紧排练。)
小结:正因为海顿做的这两件事都很重要,缺一不可。所以可以用“一方面?
一方面”连起来说,而课文用了一个“分号”来连接,起到了同
样的作用。
E一起读。
四、学习4—6节
1.师:试演那天,台下坐满了精通音乐的名流,课文的第五小节展现了当时
的情景,先自己读读这一小节,注意:读准字音。
这小节中有几个生字,先来学一学。
1)奏:谁来拼?(注意平舌音)开火车直接读。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下面的天第一笔是横,捺改成点)
2)烛(一起拼)你们把翘舌音读准了。蜡:烛连成词语一起读。(蜡烛)熄(一起读)、这两个字的部首都是———火字旁。
2.(播放音乐)演出开始了,舞台上烛光摇曳,交响曲舒缓的引子响起了,把大家带入一个的仙境。乐师们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家乡,那里有——(2、3人交流)是啊,那里非常美好,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比得上。那就是(出示:美妙绝伦)。美妙到了极点!(齐读:美妙绝伦)
3.出示:交响乐舒缓的引子响起,把大家带入一个美妙绝伦的仙境,(指名2-3人读、女生齐读)
4.(播放小提琴曲)但就在这圣诞节即将来临的时候,乐师们却是有家难回啊!
5.听!你来读(出示:可是小提琴凄婉的乐章却表露出强烈的思乡之情。)乐师们仿佛在说——男生读读这句话。舒缓的音乐、凄婉的乐声——把这句话连起来读一读。(女生读蓝颜色的字,男生读黑色的字)。
6.引读:(师)当乐曲演奏到最后一个乐章时,(生)每位乐师奏完一段独奏,就吹熄乐谱架上的蜡烛,提着乐器,起身离去。
7.(播放媒体)让我们回到演奏现场,舞台上烛光点点,正如我们所见,乐曲演奏到最后一个乐章,第一位乐师奏完一段独奏,就——吹熄乐谱架上的蜡烛,提着乐器,起身离去。他的背影仿佛在说——第二位乐师奏完一段独奏,又——吹熄乐谱架上的蜡烛,提着乐器,起身离去。他的背影仿佛在说——第三位乐师奏完一段独奏,也——吹熄乐谱架上的蜡烛,提着乐器,起身离去。他的背影仿佛在说——就这样,乐师一个一个地下场,随着乐曲的演奏,我们能感受到台上人(越来越少,)光线(越来越暗),乐曲声(越来越轻),而思乡之情的表达却越来越(强烈啊!)最后,台上只剩下两把小提琴,把乐曲引向尽头其中的一位演奏者就是海顿,只见他俩也是——吹熄乐谱架上的蜡烛,提着乐器,起身离去。
8.你是怎么知道的?再仔细读读第5节。
(1)“每位”告诉我们每个乐师都是这样做的。
还有吗?读读第6小节,找找答案。
(2)在一片黑暗中,也就是所有的蜡烛都熄灭了。(对啊,你学会了联系上
下文,读懂课文。)
五、学习第6节
1.师: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一片黑暗中,掌声热烈地响起来。
2.出示:这种新颖的艺术形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个别读)
3.句子中有三个生字
1)艺:一起读“艺”,给它找找好朋友(艺术、文艺、工艺)
2)式:男女生读。伸出手一起写?
3)效:我拼你读,你拼我读。说说怎么记住它?(加部首)注意:“交”的最后一笔是点。
4.师:通常音乐会结束后,乐师们就一起起立,向观众致意,然后再一起离开。
然而今天的演出形式却是与众不同,这种演出形式指的是?再读读第一节,找找有关句子。
5.多么新颖的艺术形式。这就是海顿写的音乐请假条,小朋友们,如果我们用文字写这张请假条,会有些什么内容呢?我们下节课就来试着写一写。
6.当时,公爵听到了——(多么优美)看到了——(多么新颖)想到了——
7.于是公爵宣布“各位乐师,请回家过圣诞节吧!”
指导朗读:注意,这里有个“!”让我们一起大声宣布(齐读)
六.总结
1.而《告别交响曲》就成了一张——(生)优雅的“请假条”。今年是海顿
逝世200周年,为了纪念这位“交响乐之父”,今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最后一首曲目就演奏了《告别交响曲》,让我们一起再回到那优雅的演奏现场,伴着音乐,一起读读第5小节。(所有的观众同样以最热烈的掌声向这位音乐大师致敬。)
2.朗读第5节。
篇10:课文《感受优雅》练习题及答案
课文《感受优雅》练习题及答案
①第一次感受优雅,是很久以前的事儿了。那天我骑车路过使馆区,要横穿一个没有红绿灯的街口的时候,看见一辆小轿车疾驶而来,我捏住闸,单腿支地,等它过去。
②出乎我意料的是,那车也减速停了下来。车里一个胖胖的老外,微笑着冲我挥挥手--让我先过。
③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有些失礼,可能是正处在第一次与外国人交流的局促中,我竟___a___。
④哪怕笑一下也好,我后来想。
⑤但那一次,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优雅。
⑥后来,学会开车以后,也曾几次在人行道前把车刹住,然后 b 。然而,我看到的是无表情的人流,听到的是身后怨声一片。被我挡住的司机们,不许我优雅,我猜想他们鸣笛的时候肯定在说:这人脑子有问题。
⑦优雅,有时候真的很难,在别人眼里,那是另外的事情。
⑧还有一次,参加一个公司的宴会,组织者可能是怕说完了就吃太没品位,事先准备了几个小节目,想给食客们添些丝竹之乐。领导致辞后,公司的一位小姐走上台后,准备演奏《梁祝》, 我当时就想:完了。
⑨果然,小姐优雅的琴声很快被淹没在觥筹交错之中,虽然其间服务员几次调大麦克风的音量,但仍一次次地被鼎沸的人声盖住。小姐后来草草地结了尾,红着小脸下了台。
⑩这时,席间才传出稀落的掌声。是组织者太天真了,听众们暂时还没有达到双重享受的阶段。他所期待的台上台下交相辉映的场面只会出现在德国或奥地利的电影中,我想。
前几天,在某公司的演示会上,我再次看到了这种人文的反差。
那次演示会中间有段休息时间,百十来位听众三五成群地挤在大厅里喧哗,摩肩拉踵,活像一个集市。
这时,一个西服笔挺一头金发的外国人出现在会议室门口,他看了一眼熙攘的人群,略一迟疑,但还是走了出来。
他小心翼翼地左右躲闪着,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在人缝中慢慢地前行。他冲每一个与他目光接触的人点头致意,如果谁在前面挡住了他的去路,他就停下来,等着,而绝对不像我们所习惯的那样分开众人。
最后,在走了许多的曲线,几乎绕了一个大弯之后,他向我站的大门口走来,我侧侧身,让开通道。他看见我后,点了点头,经过我身边的时候,还轻声说了一句“Thank you”。
这个洋人,在刹那间,把他的教养解释得一清二楚。
我真的服了。
这种与世无争的优雅,已经比较接近本意,而不是我们所刻意表现的那种,比如装束,比如动作,比如在宴会上拉拉小提琴。
⑴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这种与世无争的优雅,已经比较接近本意”,读了此文后,你体会到的优雅的本意是什么?
⑵解释文中加波浪线的词语。
局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刻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给文中a,b两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文字。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如何理解第⑦自然段中“另外的事情”?作者为什么说“优雅,有时候真的'很难”?
⑸第⑨自然段中加横线的词使用较好,请谈谈其好处。
参考答案:
⑴不在意别人的言论,不是刻意地做给人看,而是自己本身教养的自然流露;与世无争,凡事为他人考虑,不打扰别人。(答案不唯一)
⑵局促:拘谨,拘束,不自然的状态。刻意:故意,特意,用上全部心思做某事。
⑶a.没有任何表示;b.优雅地微笑、挥手
⑷“另外”表示与己无关,显示出一种冷漠,因为有些人素质平平,遇到优雅人士不能理解,甚至抵触、嗤笑,所以奄那些人眼中优雅是“另外”的事;“优雅,有时候真的很难”是因为身边人往往不能理解诌己的优雅行为,对自己的优雅行为不认可、不回应。
⑸“淹没”一词形象的写出了宴会的嘈杂以及与会者的喧嚷对音乐的侵扰,以强烈的对比突出优雅与现实的反差,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篇11:二年级语文《优雅的“请假条”》优选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11个生字。能正确书写其中6个生字。积累词语7个。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围绕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学习带着问题认真读课文、讨论问题。
3.了解作曲家海顿的智慧才能,鼓励学生运用智慧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能借助一些关键词语,简单地讲述课文故事。
2、能借助填空理解“为什么称《告别交响曲》为优雅的‘请假条’”。
难点:
理解海顿为什么不用一张普通的请假条,而要用一首曲子来向公爵请假。
教学媒体 ppt
课前学生准备 充分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质疑
1、板书:请假条 读词,师:什么是请假条?你写过请假条吗?
2、板书:优雅 认读词语,学习生字“雅”(重点字形),书空
3、齐读课题:读了课题后,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二、自主学习,质疑解疑
出示学习要求:(1)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找出不理解的词句,打上“?”
(3)思考:课题上的请假条为什么加上引号呢?
三、检查交流,整体感知课文
1、出示生字词语:优雅、圣诞节、遭到、拒绝、美妙绝伦、演奏、吹熄、蜡烛、新颖、效果、
(1)小火车读生字、词语
(2)指导书写:奏、
(3)交流对词语的理解:学生可说自己已经理解的或提出疑问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课文中的请假条是什么?(板书:乐曲)理解课题为什么用上“”。
四、学习课文,了解起因
过渡:海顿为什么要写这奇特的请假条呢?
1、自读课文1—3节,思考海顿这样做的原因
2、讨论学习:
出示句子:海顿十分同情大家,便说:“别急,我替大家请假。”
(1) 读读句子,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围绕句子质疑)
(2) 联系上下文,练习说话:
海顿十分同情大家,是因为( )。
因为( ),海顿十分( ),所以他决定( )。
3、小结:指导朗读1—3节
五、巩固字词,练习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抽读生字卡片
二、继续学习课文
(一)第五节:读中感悟“优雅”
过渡:海顿的请假条为什么说是“优雅”的呢?
请学生自读课文第五节:想想《告别交响曲》和我们听过的音乐一样吗?
1、交流、体会演奏方式的不同
(1)出示:当乐曲演奏到最后一个乐章时,每位乐师奏完一段独奏,就吹熄乐谱架上的蜡烛,提着乐器,起身离去。乐师一个一个地下场,最后,台上只剩下两把小提琴,把乐曲引向尽头……
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吗?
(2)指导学生读出“无声告别”时场景的优雅与悲壮
(3)你仿佛听到或者看到了什么?
(4)讨论:海顿为什么安排这种方式的演出呢?体会海顿的独具匠心。
2、交流领悟乐曲的优雅、的独特
(1)出示:交响乐舒缓的引子响起,把大家带入一个美妙绝伦的仙境,可是小提琴凄婉的乐章却表露出强烈的思乡之情。
学生自读句子,注意长句的正确停顿
检查:抽读
(2)听音乐感悟:乐曲是“美妙绝伦”而又“凄婉”的,这会是一种怎样的旋律呢?让我们一起听一听,感受一下吧!
(3)学生说说感受:出示:这音乐是如此的 ,又如此的 ,乐师们仿佛在说:“ 。”
(4)指导读句,体会乐师们强烈的思乡之情
(5)此时此刻,乐师们似乎在诉说什么?
(6)海顿为什么谱写这样的旋律呢?体会海顿用心良苦
3、小结并指导朗读第五节
美妙的乐曲、凄婉的乐章表露出强烈的思乡之情。
4、练习背诵
(二)第六节:读中感悟“折服”
过渡:我们被海顿的优美旋律打动,更被他的智慧所折服,那公爵和人们呢?
1、读第六节,理解“折服”
2、此时此刻,公爵听着乐曲,看着表演,会想些什么呢?
3、小结、引读第六节
三、总结
1、有感情地读全文
2、总结
充满智慧的海顿以独特优雅的音乐语言书写并递交了一份特别的请假条。
板书设计 38.优雅的“请假条”——《告别交响曲》 海顿
优美 高雅 新颖 圣诞节
舒缓的引子 吹熄蜡烛 乐师 公爵
美妙绝伦的仙境
凄婉的乐章 一个一个地下场 遭到拒绝
强烈的思乡之情
篇12:《请假条》教学设计
《请假条》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中14个生字,知道“制度、另起一行”等词的意思。
2、学会写请假条。
3、知道写请假条的意义,初步培养遵守学校请假制度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词。能写请假条。
教学难点:正确写请假条,养成不上学写请假条的习惯。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了一条不好的消息。出示:
今天,王刚感冒发烧了,要去医院看病,不能来上学。
怎么办呢?看谁的办法多?(生说……)明确写请假条的意义。
结合学习、理解“制度”
出示课题,学习生字“假”
二、自学课文
看能不能帮王刚写一张请假条。
1、自己读课文,可以同桌交流写请假条的'方法
2、共同交流,帮助王刚写一张请假条
3、熟读第三自然段
4、用上“先……再……最后……”说说请假条应该怎样写。
三、巩固
1、读生字词
2、轮流读课文
3、按课文填空:课后习题4
四、作业
试着完成课后第5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读生字词
2、完成课堂作业2
3、回忆写请假条的方法
用上“先……再……最后”说一说请假条该怎样写。
二、说说下面两张请假条分别错在哪里
完成课后习题5
三、学习课文第2段
为什么一定要写请假条呢?看看李老师是怎么说的?
熟读第段
提问质疑
四、小结
根据下面内容写请假条
4月15日,王平感冒了,不能去上学,向楼老师请假一天。
篇13:请假条的教学
教学目标:
1、知道写请假条的意义,初步培养遵守学校请假制度的习惯。
2、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理解请假条、发烧、按时、如果、制度、顶格、冒号、原因、时间、姓名、日期等词语的意思。
3、学会写请假条。
重点:
1、掌握生字词语。
2、学习请假条的写法。
难点:
简明地把请假条应写的`内容写清楚。
教学时间: 三教时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学会9个生字,假、利、华、按、如、或、制、度。
2、理解1-2段,知道学会写请假条的意义。
3、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小朋友,有时候我们班的小朋友生病了,不能来上学,那该怎么办?[今天,我们班的××同学生病了,不能来上学,他写了一张请假条。出示,这张请假条写得对不对呢?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2、出示课题:9、请假条。假:读准字音,记记字形,给字找朋友。
3、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⑴、请假条写给谁?
⑵、为什么要写请假条?
⑶、请假条怎么写?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你解决了刚才同学提出来的哪个问题?你是怎么知道的?
指名回答,结合教学生字。
⑴、谁写给谁的?学习生字:利、华、英。
⑵、为什么写请假条?学习生字:按、如、或、制、度。
⑶、请假条怎么写?学习生字:并、冒、号、另、期。
2、课文一共几段?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2、王利华为什么要请假呢?出示请假条。(小黑板)
3、齐读第一段。
四、学习第二段。
1、为什么要写请假条呢?自由读课文第二段。
2、李老师说了几句话?每句主要讲了什么?
⑴、理解按时,制度。
按时:准时,不早到也不迟到。
制度:说说我们学校有哪些制度。
3、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要写请假条。
4、齐读这一段。
五、复习巩固。
1、读字组词。
2、说说本节课学的生字哪个最难写,学生说一说,教师指导书写。
六、课后作业。
1、抄写前两段中的生字。
2、朗读课文1、2自然段。
第二教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并、冒、号、另、期,理解词语顶格、冒号、原因、时间、姓名、日期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课文3、4段,知道写请假条的格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第一节课所学的生字)
2、说说为什么要写请假条?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怎样写请假条?分几步?(点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
2、讨论填空
什么地方 什么
先在( )( )
再在( )写( )
最后在( )( )
3、结合填表学习生字:并、冒号、另、期。
4、指名看填空,用上先、再、最后说说怎样写请假条。(多请几位学生)
5、质疑:
你在填表时遇到了哪些不理解的词语?
重点理解顶格,冒号、日期
在黑板上画一个框,让学生点点顶格的位置、写一写冒号、说一说今天的日期。
6、齐读第三段。
三、学习第四段
1、齐读
2、你知道怎么写请假条了吗?同桌互相说一说写请假条的格式
四、巩固字词
1、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2、你认为哪个字比较难写,拿出来分析
五、作业
1、抄写五个生字
2、作业本作业2、3
第三教时
课时目标
1、初步培养遵守学校请假制度的习惯。
2、学会写请假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生字词语
2、说说写请假条的格式
二、指导写请假条
1、出示课文后面练习5
说说这两张请假条分别错在哪里?
第一张:第一行没有写向谁请假。
第二张:没有写请假多少时间和日期。
2、在书上修改。
3、把请假条补充完整
李老师:
今天( )病了,头痛发烧,不能来校上课。请假一天。
( )
4月10日
4、再出示第一堂课出示得请假条,让学生指出错误的地方,并改正。
5、根据下面内容写请假条
4月15日,王平感冒了,不能去上学,向楼老师请假一天。
自己写,请一生板演,校对
三、作业
作业本作业4、5、6
板书:
9、请假条
先顶格 向谁请假
再另起一行,空两格 谁、原因、多少时间
最后右下方 姓名、日期
篇14:课文《假如》教学反思
【A】 《假如没有灰尘》揭示了科学家们的重大发现,解释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学生在学习新课文之前,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他们的`知识背景不同,学习的原始状况也不相同,所以,我们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目标,虽然不可能为每一位学生制定有特色的个性目标,但我们一定要保持教学目标的弹性化。备课前我认真思考了这些问题:什么样的目标能使更多的学生知识储备达到最优化?对于课文及其相关的内容,有多少学生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大致达到什么程度?
【B】 新课程理念指出: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自己活动,从而发现知识、获取知识,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真正让教师的“讲坛”变成学生的“学坛”。我想,略读课文的教学最应该遵守这一原则。上周的一节组内研究课,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略读课文要放手。我选择的是《假如没有灰尘》这篇略读课文。《假如没有灰尘》共5个自然段,层次分明,条理清晰。首段先从人们对灰尘通常的认识写起,指出灰尘的危害,接着笔锋一转,以问句设疑,发人深思,自然导入下文。第2自然段简要介绍了灰尘的大小和主要来源。第3至5自然段从不同的角度详细说明了灰尘的特点和作用,解答了第一自然段所提出的问题。第5自然段是重点段,由“灰尘大多具有吸湿功能”这一特性入手,层层推进,说明了灰尘的重要作用。 此外,这三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先介绍灰尘的特点,然后再具体说明灰尘的作用,结尾都运用“假如没有灰尘”这样的句式,对其重要作用加以强调和总结。这篇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知识性、趣味性很强。作者运用了假设、列数字、对比等说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我的教学设计大致是这样的:
一、读题揭题
1、齐读课题。
2、找出课题中的关键词。
3、谈对灰尘的感受。
4、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二、阅读提示要求,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1、快速浏览阅读提示。
2、指名说出阅读要求。
3、指名说通过阅读提示了解到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精读课文、自主学习
1、出示阅读建议:
⑴默读课文,看看灰尘有什么特点?用“──”画出来。灰尘有什么作用?用“~~”画出来。
⑵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小组汇报时,要通过读表现出灰尘的特点和作用。重点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 请假条的教学
★ 优雅女神短句
★ 优雅的辞职信
★ 优雅的近义词
★ 请假条
★ 请假条格式以及
优雅的“请假条”课文教学(整理14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