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eor”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家在邗城”全球华人征文大赛启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家在邗城”全球华人征文大赛启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
- 目录
篇1:“家在邗城”全球华人征文大赛启事
“家在邗城”全球华人征文大赛启事
为喜庆扬州建城2500周年,弘扬扬州深厚的历史文化,以史育人,扬州市城庆办、扬州晚报、扬州市作家协会与邗江区委宣传部、邗江文体新局联合举办“家在邗城”全球华人征文大赛,为文化扬州、文化邗江建设添彩,定格心中那份“生于斯、长于斯”的乡愁,表达对家乡扬州、家乡邗江的热爱之情。
一、征文时间
从4月1日开始,到6月1日截止。
二、征文要求
所有应征稿件,要求紧扣“邗城、邗江、扬州”关键词,突出“城市就是我的家”主题,讲述家在邗城、家在扬州的归属感、自豪感、幸福感。稿件要以小见大,突出故事性、可读性,给人启迪。每篇字数在1500字左右。只要你是邗江人,只要你是扬州人,或者是在扬州(邗江)工作生活过的.,都可以参与,没有年龄、地域的限制。
三、征文评奖
本次征文活动中的优秀作品将在《扬州晚报》“家在邗城”征文专栏陆续刊出。活动结束后,主办单位将组成评委会,从来稿中评出特等奖1名,发给奖金2500元,另奖价值2500元的漆器一件;一等奖4名,各发给奖金1500元;二等奖10名,各发奖金800元;三等奖15名,各发奖金500元。另设优秀奖、组织奖若干,分别给予表彰奖励。获奖作品将汇编成《家在邗城》礼品书正式出版,向城庆2500周年献礼!
四、投稿方式
应征稿件可发电子文本至cad@yzwb.com,也可邮寄至扬州市文昌西路525号扬州晚报周刊部,信封上注明“家在邗城”征文字样。邮编:225000。县(市、区)作家协会或单位集体组织参赛的请与扬州晚报预约投稿事宜,联系电话:87891011,18952781860。所有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通信地址、邮编及联系电话。
篇2:家在邗城作文800字
她没有娇艳的外貌,却有清纯的心灵,她不需要浓妆淡抹,却能总相宜。也许,她不富有,但她富裕,她不奢华但她真实。今年,她两千五百岁,却依旧精神焕发。—扬州,一个神秘的地方,那是我的家。
踏进这座城市,你忘却了烦恼,忧虑、恐惧、担心、她能使你变得舒心,愉悦。她神秘、难懂、似乎有一层薄薄的雾介于你俩之间,你拼命地想要穿越它,它却紧紧地缠绕叛乱你,似乎这一种朦胧的感觉正是她想要赠予你的。说这一片土地是文化的圣地,一点也不为过,文人朱自清的家乡便是这儿了,朱自清故居里不仅是朱自清,还是扬城的“宝”。隋炀帝也曾被这儿了的美景所吸引而三下扬州,可见她的魅力是如此之大。
即是一座千年古城,曾可没有心脏,扬州的旅游胜地非瘦西湖不可了,旅游节,那儿人山人海。它没有西湖的娇媚之气,与江南的清新脱俗相比,它当然更高一筹了。漫步于长堤春柳,你便只与春风为伴,以桃花为友,静坐于长堤之下,阵阵清风拂面而来,柳絮随风飘荡,河面上,泛起的阵阵波纹,也早已幻化成乐曲。噢,万花园便会引你而去;赏,身旁撩人美景叫你驻步。当你回首一望,发现自己早已沉醉其中。“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骚客曾经为邗城止步?有多少人不曾为此留恋。
走过扬城的角落,无处不散发着真实的古典气息,她带你穿越到几千年前,敲打着你的心房,你是否曾经为她驻步,想过好好地欣赏她,又是否依然执念远去,从此擦肩而过?趁着你还年轻,请好好地珍惜,邗城。我更喜欢这样叫她,总觉得这样才与她的古典气质搭配。她不会生气,默默地用自己的魅力吸引着人们,即使他们破坏她动人的脸蛋,她是伟大的,用自己2500的年岁孕育出了一代又代的生命。
家在邗城,我爱邗城。
篇3:家在邗城作文800字
“又是烟花三月天,娇红吐艳柳含茵。莫嫌浓彩惹过客,且抛凡尘做神仙。”
每每沐浴在初晨的暖阳中,漫步在邗城的街头,仰头望向湛蓝的天空,心中涌动着的是无限的喜悦,口中吟咏的总是这首诗。虽说人这一生总被尘世羁绊,但一到邗城,一见这万般美景,便恍然有超脱尘世的意味了。
夕阳斜下,晚霞如烟似火,织遍整片天空。我紧了紧肩上的背带,奔赴在回家的路上。一切仿佛都是设定好的,四周静谧安宁。车辆鱼贯而行,却鲜有刺入耳鼓的鸣笛,惹人生厌。人们或急行或缓步,踏着有规律的步调,奔赴自己的目的地。
没有大城市的喧嚣,扬州总是静静的,扬州人总是慢慢的,他们不急,他们让生活变得有情调。
漫步扬州,自然要到古色古韵的东关街。撑着把雨伞,独自一人行走。秋雨凄冷,有人便也不多。抬眼望去,整条街都显得空旷寂寥,石板路面也被天空衬得灰蒙蒙的。是,这就是了,一下子,手里的雨伞也显得不真实,或许撑着把油纸伞,着一身缟衣素裙更衬这般情调。江南的雨巷多是戴望舒笔下一般,透着股轻愁哀怨。但扬州的小街,却是独一无二的,那血液里流着的一种温柔,总是触动人心的,纵使在这凄风苦雨中。你看,那街道两旁店铺映出的莹莹灯光,明亮而润泽,包裹着我早已湿冷的心,似暖流浸润。你看,那街尽头冒雨嬉戏的孩子,正组队玩着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湿发覆在额头,眸中却尽闪愉悦与欢欣,那眼底的波光流转,着实让人内心一动。你看,那街边小贩露出的甜甜的笑容,总能俘虏你的脚步,流连于摊前,这是对他们冒雨贩卖的怜惜与对那些笑容的回馈。小街的温柔,是凝结于扬州人血液里的温柔,是千百年来不变的和谐。
没有虚伪的做作,扬州总是温柔的,扬州人的笑发自内心,照亮扬州,照亮东方。
总忘不了那一对夫妇,刺骨的严寒中,闷热的酷暑下,总有他们辛勤劳作的身影。生活似乎从不曾垂怜他们,夫妻双双坐在轮椅上。每每路过那个街口,望着他们的身影,总不忍细看,却总能在眼底的一瞟中捕捉到他们绽放的笑容。像雨后带着晶莹水珠的玫瑰,他们用这笑容驱散命运的阴霾,用坚韧这把刺,戳破生活的无情。
没有卑微的屈从,扬州总是挺立在那里,扬州人的背是直的,他们直面岁月的艰辛,带领着扬州跨越千年,夺得一个又一个辉煌。
而今的邗城,经过了25的沉淀蓬勃而旺盛的发展着。作为扬州人,我爱着这座城,爱着这里的人。
篇4:家在邗城的作文
“烟花三月”,最美不过“下扬州”。“下扬州”,最美不过回到那老家及老家所在的古巷了。
一踏入巷口,城市里的繁华都仿佛离你而去。呼吸的不再是尾气,而是自然的赠予。看到的不再是幢幢高楼,而是先人的鬼斧神工,看这错落有致的屋舍,青灰色的墙壁、乌黑的瓦片;透露一丝凝重,一丝庄严,一丝古典,一丝韵味,它的香醇便如同百年佳酿,越久便越发的浓稠。正如扬州城,作为一座拥有2500年建城历史的城市,所拥有的不正是这种独特的气质吗?
往巷中走去,沿途墙壁、青石板上的青苔,为这条古巷增添了活力,使它在处处的古典之中,又处处透露出新生。也正如扬州城,古典之下是又好又快的发展。
待走至码头旁,便能看到那古运河,它没有大禹治水时,水的波澜壮阔,它有的只是恬静,连绵。正如那水滴,却能击穿一块块的顽石。那碧幽幽的河流微风拂过,惊起一道道的波痕。
再向前走去,便是我的老家了,我的老家不大,也很不显眼,但它却是整个邗城,乃至扬城之中,最令我感到温馨的地方。一扇木门嵌在青灰色的墙壁之中,朱红色的大门早已掉漆,但在我眼中却依旧鲜艳如火,从围墙外依稀可见几枝枝条如孩童一般,似要翻墙而出。
推开那朱红色的大门,入眼满是春色,绿油油的青菜,铺满了大半个院落,院落的一角,便是那“要翻墙而去的孩童”。一张躺椅伏在树下,坐在椅上,手中拿着蒲扇的那位,便是我的祖母,也正是祖母,以及她的这个院子,陪我渡过了整个童年,给我留下许多或欢乐、或悲伤的记忆。堂屋面前,放着几株盆栽,有芦荟,有龙舌兰,还有几株我也不清楚。
走进堂屋,装潢如十几年前一样,未曾变动,左边是祖母的卧室,右边是我的卧室,最令我感动的便是门上那一颗颗小红星,及墙上的一张张奖状。祖母曾说过,这是荣誉,要永远的保存。
祖母,一个地道的扬州人,老家,一个地道的扬州家,她们身上闪现着邗城的特色,扬城的特色。作为祖母的孙子,我骄傲,作为老家成员中的一名,我自豪,我爱我的祖母!我爱我的老家!我更爱这个邗城,这个扬城!
篇5:家在邗城的作文
我是跟着这巷长大的,一砖一瓦,莫不熟悉得令人跳脚。巷是深远的,青石浸着时间沉淀下的浮尘;巷是寂寥的,这么多年了,车马喧嚣,而独这一片幽静。
听奶奶说,她住的这条古巷很久之前便存在着,它见证了邗城的繁荣与兴盛。我虽早已搬离此处,却每每都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吸引我,不知不觉又回到了古巷——就像现在。
眼前是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路。路边的老屋投下深沉的黑影,矮矮的墙角爬满青苔,散发着潮湿的气息。我缓缓地行走着,但脚下依旧发出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清脆的又是极绵长的`,在这幽深的古巷中显得既空洞又扣人心扉。
历史在这里留下了太多沧桑,凹凸不平的青石板路,布满青苔的墙壁。曾经又有多少人像我一样从这里走过,或有失意的叹息,或有心酸的无奈……
这里的繁华早已不在了啊!那一辆废弃的破旧推车,也曾装满货物满巷跑吧;这一堆积满灰尘的纸灯笼,也曾在黑夜中被点明,照亮出人们的笑容吧……但现在早已物是人非了。古巷太静了,静得连脚步声都像在扣击我的灵魂深处。已没有谁能改变它,历史的厚重已慢慢刻在了这里,只有雨水的长裙才能冲刷一些,摇曳而过,撒下一片清新。
静静地缓缓地走着,从奶奶家拿出一把伞继续前行——是的,下雨了。
漫步走到小桥上,向远处眺望,朦胧的雨雾像一层薄纱掩住了古巷,湖边垂柳轻撩湖面,它弯下纤细的腰肢仿佛要藏去它娇羞的脸庞。湖面雨仙子的长裙摇曳而过,泛起阵阵涟漪。
我的心湖也泛起了涟漪——眼前的美景就像一幅年代久远的江南水墨画,浓重又淡漠,此时的古巷失去了繁华却留下了令我心驰神往的宁静,让人不禁想要去接近,融入这份淡漠、闲适的生活,没有喧闹的人群,没有闪烁的霓虹灯,静静地享受心中的那方角落。
我的心里踞着这妩媚入骨的老巷,再无人声喧哗;巷里寄着这悠悠古城千年来的安宁心事,再无霓虹晏然。行迟迟,路漫漫,心生欢喜,梦回古巷。愿这古巷伴着古城,洗去一身铅华,永存一份清灵。
篇6:家在邗城的作文
童年时期住在农村的我生活是无忧无虑的,我常常爱望着成群的鸟儿从我头顶掠过,聆听着农田间蛙儿的叫声,与小伙伴们嬉戏在稻田间,再嗅一口风的味道,别说有多惬意了。当得知父母要带我去城里住时,我的心中不免泛起阵阵的酸涩与不舍……
新家搬到了邗城一处偏远的小区里,小区里的人很杂,许多都是来自外地的,没有了熟悉的天空,没有了一望无垠的天野,没有了亲切的伙伴,唯有一幢幢冲天而起的高楼林立在我眼前,我对这里开始变得排斥,变得陌生,甚至意一丝厌恶,虽在这里安家落户,可我心中却没有一丝家的感觉。
没过几年,我便踏入了小学的课堂,那是一次学校组织的春游,坐上大巴,游历在城市的马路上,透过玻璃窗,我第一次领略了邗城的美丽和壮观,大街两旁的各式商店,餐馆各式各样,种类繁多,马路两侧的梧桐树高大魁梧,枝繁叶茂,阳光洒向林间,投下斑驳的树影,树身虽锈迹斑斑,可树干却依旧挺拔,老当益壮,树下的花圃中各类名花争奇斗艳,竞相开放,其中扬州的市花琼花更是吸引了我的眼球,琼花树干并不粗壮,叶疏枝细,可花却奇美,粗看,花大如盘,细看,那嫩黄的花蕊,那玉白的花瓣,好像由无数颗细小而晶莹的珍珠镶嵌而成,在无数枝干上摇曳出万种风情……我紧紧地盯着窗外,心中只有说不尽的惊讶与赞叹。
长大些,我开始对邗城有了更深的印象,知道了扬州的特色炒饭,了解了扬州人为人善良热心的品质,也一睹东关村宋夹城之下邗城的历史,然而仔细回想,却总感觉少了些什么。
如今,当我再次游历瘦西湖时,我心中除了是那赞不绝口以外,却内心空洞,别无他感。月色皎洁,我漫步在二十四桥间,仔细地观察着桥下的一滩湖水,水波在月光的映衬之下显得那么地明亮而又有些刺眼,周围的一切在我眼中朦朦胧胧,忽明忽暗,我不禁想起了“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在扬州”的诗句,我仔细思考,难道诗人旅客或政治失意来到此地,心中就只有对这片景色的赞不绝口吗?诗人或身居异处,心中不免惆怅叹惋之情,望着夜空中闪烁的明星和那美丽的嫦娥,仿佛……仿佛……我忽然一怔,若有所得。
乘一叶小舟,徜徉于月下,耳旁回想起那似曾相识的蛙声与那从简小虫的细语声,嗅一口扑面而来沁人心脾的水汽,我仿佛回到了过去,在这里重拾起了那家的感觉,那感觉是甜蜜的,是熟悉的,让我难以忘怀。
篇7:家在邗城的优秀抒情作文
家在邗城的优秀抒情作文
每个人,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城,或宽阔,或狭窄,或繁华,或冷清。爱上一座城,或许只为这城中的一处动人的风景,一段深刻的记忆;亦或许,为的,仅仅是这座城。
说起扬州,总会令人感慨它博大厚重的历史。25前的春秋,吴王夫差开凿邗沟,修筑邗城,历经几度风云变幻,才有了今天风姿绰约、文脉绵长的扬州。
扬州,这是一座让人不忍辜负的城。
自早晨醒来,接受扬州的第一缕阳光,就注定要被这座城市感染。扬州一天的生活是从“皮包水”开始的。所谓“皮包水”,即扬州人每天的早点-------灌汤包子,这种包子皮薄汁多,有时甚至得用吸管把汤汁吸完后才能吃,所以有“皮包水”这形象的一说。
依稀记得,去年暑假,我去了一趟张家界,回扬州时已经很晚了,然而无论如何,我硬是四处找,硬着头皮找,只为那两三个灌汤包,现在想想不觉发笑,当初何以如此任性?后来,我似乎明白了。灌汤包并不是有多美味,张家界的食品口味也并不见得有多差,那腊肉不也很熏香吗?只因灌汤包是家乡的产物,是家乡的象征,它给了我一种归属感,让我足以重温家乡的味道,解我为期一周的淡淡乡愁。
如果吃包子觉着油腻了,不妨信步到富春茶社喝茶,这里融古典亭楼建筑艺术和现代化装饰于一体,点缀以雅致的假山、喷泉,红木、漆器桌椅古色古香,置身其中宴饮小酌,定觉心旷神怡。
“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简单七言,却道尽了瘦西湖的多姿多娇、曲折迤逦。不必说杜牧笔下玉人吹箫的二十四桥,也不必说婀娜秀丽的五亭桥,单是那玉立亭亭的晴云白塔就已令人流连忘返。据说1784年,乾隆皇帝第六次坐船游览扬州瘦西湖。从水上看到五亭桥一带的景色,不由遗憾的说:“只可惜少了一座白塔,不然这而看起来和北海的.琼岛春阴就像极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财大气粗的扬州盐商当晚连夜用白色的盐包堆成了一座白塔,于是有了“一夜造塔”之说。一夜造塔,听上去虽觉荒谬,然而这种事情,我想也不必深究。如今,还是让人们伫立白塔之下,静静感受扬州人绝妙的造塔技术好了!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扬州自古重视文化娱乐,扬剧、扬州评话广为流传,扬州清曲更是一绝。扬州清曲一般以坐唱形式演出,细腻缠绵。不化妆,无说白,仅靠扣人心弦的音乐和感人肺腑的歌唱。清曲曲目丰富,郑板桥“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描绘的正是当年家家唱清曲的情形。一开始,我以为扬州清曲并不好唱,毕竟它在吐字发音运气行腔方面都很讲究,殊不知,扬州市歌《茉莉花》就源自扬州清曲中的一支鲜花调,而对于《茉莉花》,早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就应邀参加过茉莉花的相关表演。这,算不算与扬州清曲的些许缘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还记得朱自清笔下那醉人的荷塘月色吗?只是斯人已逝。如今,你且走进朱自清故居,踏入院门的那一刻,也许,你就会明白,其实古人与今人并没有距离,书房里睹物思贤,你是否能看见他伏案笔耕的背影?
如今的扬州再不是那幅挂在江南壁上的风景画了,它将以它无穷的美丽,繁华的风物,享誉世界,展现其绰约的风采。而我,生于斯,长于斯,我为扬州自豪!
篇8:“现代农业在淮安”征文暨摄影大赛启事
2015“现代农业在淮安”征文暨摄影大赛启事
为进一步推动我市农业新闻宣传工作,反映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成就,展示农业新气象、农民新风采、农村新面貌,充分发挥各类新闻媒体作用,推进全市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舆论氛围,市农委、淮安日报社决定联合开展“现代农业在淮安”征文暨摄影大赛活动。
一、作品内容
1.应紧紧围绕建设新农村、推进农业现代化这一主题,着重反映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所采取的新举措、培育的新典型和取得的新成就等。
2.内容真实、报道及时、主题鲜明、特色明显、语言生动、感染力强,舆论引导正确。
3.系列报道和连续报道要求题材重大,新闻性强,有深度,反响大,社会效果较好。
二、奖项设置
本次大赛征集的作品将择优在《淮安日报》开设的“现代农业在淮安”专栏刊登,活动结束时将组织有关专家组成评委会按新闻作品和摄影作品分类评奖。奖项与奖金设置如下:一等奖2名,奖金各2000元;二等奖6名,奖金各800元;三等奖12名,奖金各500元;组织奖6名,奖金各500元。
三、作品要求
1.作品仅限新闻宣传稿件和摄影作品,字数不限,体裁不限。
2.所有征集作品版权归主办单位所有,主办方有权用于宣传、印制画册等活动,不再另付稿酬。
3.征集作品无论入选与否,来稿不退。
4.所有征集作品如涉及著作权、版权、隐私权、肖像权或名誉权纠纷,均由作者本人自行负责。
四、投稿方式
征集作品请寄送至清浦区明远路1号淮安日报社605信箱,邮编:223002,联系电话:*******,须注明:“现代农业在淮安”作品大赛字样;电子版请发至邮箱:harbcly@163.com。摄影作品请附注标题和文字说明、拍摄时间、地点。
五、征集时间
从即日起至11月30日截止,2012月举办本次大赛作品评奖活动。
篇9:“梵行梦,在路上”征文大赛启事
怒江之云,康定之风,芬芳美好时光;
波密之雪,然乌之水,安放一份温暖。
我有故事和酒,你跟不跟我走?
文章千古事,妙手偶得之!
行走千山万水,一杆笔、一溜文字记载如烟过往;
青春在路上,以梦为马,诗酒趁年华,把流年化为光彩的文字吧!
征文内容(以下四项征文内容优秀者均参与奖项评选)
1、人物故事:个人所见所闻所想、个人经历、他人故事或者虚构故事;
2、游记攻略:要求图文并茂,对行走川藏线旅程中的'经历、景点、线路有详尽的描述,充满个性化色彩,并且具备一定的实用攻略内容;
3、诗歌:五言律绝、七言律绝、古体诗、现代诗均可;
4、推荐素材:可提供原创素材或故事原型,由公司进行包装宣传。
评分标准
1.图文并茂;
2.内容新颖,视角独特;
3.可读性强;
4.视图片水平、文字水平以及用心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5 . 文章阅读浏览量
获奖回馈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付稿费,并直接参与活动评选。
素材推荐:推荐的素材一经采用付稿费,并赠送精美小礼品一份。(不参与原创作品评选)
【一等奖】1名,获得现金壹仟元整;
【二等奖】2名,各获得现金陆佰元整;
【三等奖】10名,各获得现金贰佰元整;
【读者喜爱奖】1名,列出征文期间的优秀作品,通过投票形式选出第一名,获得现金伍佰元整;
参赛要求及细则
1.本次活动评选重点为游记和人物故事;
2.本次活动提倡原创作品,同时也欢迎大家推荐身边的原创美文;
3.图文并茂:游记攻略部分图片不少于5幅,每篇文字总数不少于600字;
4.所有参赛作品必须在本次活动时间期限内(8月1日-10月31日)发表,超过活动时限发表的作品不在本次活动评选之内;
5.禁止剽窃、抄袭行为,一经发现具有删除剽窃、抄袭的作品,取消获奖资格,并停止继续传播的权利。涉及侵权的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自行承担;
6.本次活动的投稿作品若采用将发布到梵行客APP或者梵行客微信公众号上,请自留底稿。未获得奖项作者将不予通知;
7.本次活动的评委组成员不得参赛;
8.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属公司总经办所有。
征集时间:本次征文活动自208月1日-10月31日,为期三个月。
投稿邮箱:请以电子档形式发送到zhaoxiaojun@fanxingke.com;
liuyihan@fanxingke.com
并在邮件内注明撰写人和推荐人姓名、联系方式(手机号码及电子邮箱),以便评委会及时联系。
篇10:“欢愉在张家界”短微小说征文大赛启事
“欢愉在张家界”短微小说征文大赛启事
一、征文背景
人生是一场旅程,有张有弛有精彩;情爱是生命中动听的音符,有它生活就散发着魅力。来张家界,是您与自然的对话,青山为伴,绿水相依;来张家界,是您与峰林的对话,它阅尽亿万春秋,见证沧海桑田;来张家界,是您对时空的穿越,放下工作的重压、生活的烦恼,享受心灵的宁静和人性回归的欢愉。
我们恳请您将在张家界的活动、体验和故事写下来,将对张家界的期望描下来,让你、我、他共同见证和分享。
二、主承办单位
主办单位:张家界市人民政府承办单位:张家界市房地产管理局
三、征文主题
欢愉在张家界
四、征文要求
1、用动情的.文字以短篇、微小说体裁,记下您在张家界经历的故事、情节和体验,尚未来过张家界的,记下您对张家界的期待和想象,让大家分享生活的美好和愉悦。
2、征文内容健康,表达心灵体验和心情欢愉,体现“欢愉之美”、“人性之美”。篇幅原则上不超过1500字,每人限投1篇,必须是首创且未曾发表的,违者,一经发现将取消评奖资格。
3、参赛者请在稿末注明真实姓名、性别、年龄、通讯地址、电子邮箱和联系方式,以及2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4、稿件一经投出,即视为尊重征文规则,版权及解释权归会展组委会所有,获奖作品将结集发行,不另外支付稿费。
五、征稿时间
2016年6月5日至2016年11月8日
六、征稿范围
面向海内外喜爱张家界的朋友
七、投稿方式
应征作品均发至邮箱:*******@qq.com
垂询电话:0744-*******/*******
邮寄地址: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子午路市房管局办公楼市房地产开发协会《欢愉在张家界》征文办公室(收)
八、奖项设置
特等奖:1名奖金10000元
一等奖:5名各奖5000元
二等奖:10名各奖1000元
三等奖:15名各奖500元
优胜奖:20名各奖200元
九、评奖与公布
1、评奖时间:2016年11月20至25日
2、公布时间:2016年11月28日(在各大网络及活动官网公布)。
十、评委组成
本次征文,会展组委会将邀请具有专业水准、社会公信力和权威性的专业人士组成评委会进行评审,确保征文公平、公正、公开。
★ 征文大赛-
★ 山东省征文大赛
★ 国庆征文大赛
“家在邗城”全球华人征文大赛启事(精选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