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醒醒我们回家了”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28《的一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28《的一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 目录
篇1:28《的一天》-
28《2030年的一天》-人教版
◆教材分析:
《2030年的一天》(人教版六年制第七册)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篇想象未来的日记。课文假想了30年后人们的生活环境:出门要穿抗幅射服,还要放上除臭剂。为了不受温室效应的煎熬,要坐上宇宙飞船到太空的特殊学校去上学。那时,水污染严重,以致于水中很难找到鱼。时常还要躲避酸雨的袭击。所有这一切都告诫人们:人类如果不断破坏地球环境,就会失去美好的生活。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所想象的30年后地球环境污染的情况。
能力目标:通过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理解重难点词句的方法来理解课文。提高小组交流合作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环保意识。
◆课前准备:
1、学生调查周遭环境污染情况及原因。
2、学生收集有关环境保护,环境污染的资料。
◆教学设计:
一、调查反馈,做好铺垫。
1、学生汇报课前调查周围环境污染状况。
让学生通过调查周遭环境的污染情况,让他们认识到环境污染就在身边,并且,在学生汇报完毕后,教师及时出示一些周遭环境污染的图片,让学生再次感受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
2、教师播放近几年世界环境污染报道,影片。
在学生感受到身旁环境污染的'基础上,把目光对准世界,让学生意识到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的一个严重问题,为底下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好铺垫。
3、生谈感想。
在让学生听汇报,看图片、报道后,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想,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小组合作,自学自悟。
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课文,完成自学卡上的内容。
第小组,组长:
◆自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所想象的30年后地球环境污染的情况。
能力目标:通过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理解重难点词句的方法来理解课文。提高小组交流合作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环保意识。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注意分工)
◆自学内容:
1、日记中讲到哪些环境恶化的情况?(打*号的题目可做可不做)
恶化情况* 产生原因*哪些东西是对环境有害的?
2、讨论:作者写这篇日记,想告诉我们什么?
3、理解重难点词语,不理解的,请把它写在方框里,留待大组交流。
4、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小组解决,解决不了的或觉得有创意的问题,把它写在方框里,大组交流。
这张自学卡,是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 来设计的。通过填表,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所想象的30年后地球环境污染的情况, 解作者写作的意图,掌握课文中的重难点词句,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交流学习,解决疑难。
1、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整理学习卡。
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想象课文中作者描述的情景,再一次感受环境污染的所带来的灾害。而教师则在一旁整理学习卡,筛选,梳理学生的问题,以便交流。
2、交流学习卡内容。
挑出自学卡完成得最好的小组,请该小组派代表来讲述他们的学习成果,一方面达到交流的效果,另一方面也让其它小组借鉴他们的学习方法。
3、解决学生疑难。
教师从学生的学习卡中挑出富有代表性的问题,提出来,让全体学生来共同解答。
四、引发思考,激发情感。
让学生思考;2030年真会像作者所写吗?
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这个问题,明白地球的命运掌控在人类的手中,如果人类能及时保护环境,我们的地球将仍是生机勃勃。以此,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并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为底下设计环境保护方案做好铺垫。
五、设计方案,保护环境。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环境保护方案,让他们尽量做到切实可行。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
让学生从以下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想象作文:
1、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我想对你说。
2、地球妈妈,我想对您说。
3、假如我是世界环境保护委员长。
通过让学生写想象作文,运用所学的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并使他们保护环境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
◆设计新意:
1、小组合作,自学自悟。
本节课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前,让学生进行预习,调查周遭环境污染情况,收集有关环境污染的资料;课内,以小组为单位,在预习的基础上,小组共同合作,完成自学卡,自学自悟,理解课文。
2、虚实交替,激发情感。
这是一篇想象日记,作者通过想象,描绘2030年环境污染情况。本课巧妙地把现实与想象交融,逐层过渡,激发学生环境保护的情感。首先,以实际污染情况导入 ,激发学生的危机感,从而引出文章,学习作者想象的后的人类生活情况,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然后,让学生根据实际,设计切实可行的活动保护方案,最后,再让学生写环保想象作文,让他们的环保意识再次得到升华!这样,把现实生活与想象的世界不断地交替出现,实现激发情感的目标。
3、弹性自学,分散难点。
课文中的一些环保名词,如:温室效应,臭氧层,酸雨等,学生较难理解,而这些知识,课文中并没有具体阐述,只能通过学生收集有关资料加以理解,因而,在设计自
篇2:28《的一天》
28《2030年的一天》
◆教材分析:《2030年的一天》(人教版六年制第七册)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篇想象未来的日记。课文假想了30年后人们的生活环境:出门要穿抗幅射服,还要放上除臭剂。为了不受温室效应的煎熬,要坐上宇宙飞船到太空的特殊学校去上学。那时,水污染严重,以致于水中很难找到鱼。时常还要躲避酸雨的袭击。所有这一切都告诫人们:人类如果不断破坏地球环境,就会失去美好的生活。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所想象的30年后地球环境污染的情况。
能力目标:通过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理解重难点词句的方法来理解课文。提高小组交流合作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环保意识。
◆课前准备:
1、学生调查周遭环境污染情况及原因。
2、学生收集有关环境保护,环境污染的资料。
◆教学设计:
一、调查反馈,做好铺垫。
1、学生汇报课前调查周围环境污染状况。
让学生通过调查周遭环境的污染情况,让他们认识到环境污染就在身边,并且,在学生汇报完毕后,教师及时出示一些周遭环境污染的图片,让学生再次感受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
2、教师播放近几年世界环境污染报道,影片。
在学生感受到身旁环境污染的基础上,把目光对准世界,让学生意识到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的一个严重问题,为底下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好铺垫。
3、生谈感想。
在让学生听汇报,看图片、报道后,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想,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小组合作,自学自悟。
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课文,完成自学卡上的内容。
第小组,组长:
◆自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所想象的30年后地球环境污染的情况。
能力目标:通过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理解重难点词句的方法来理解课文。提高小组交流合作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环保意识。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注意分工)
◆自学内容:
1、日记中讲到哪些环境恶化的情况?(打*号的题目可做可不做)
恶化情况* 产生原因*哪些东西是对环境有害的?
2、讨论:作者写这篇日记,想告诉我们什么?
3、理解重难点词语,不理解的,请把它写在方框里,留待大组交流。
4、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小组解决,解决不了的或觉得有创意的问题,把它写在方框里,大组交流。
这张自学卡,是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 来设计的。通过填表,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所想象的30年后地球环境污染的情况, 解作者写作的意图,掌握课文中的重难点词句,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交流学习,解决疑难。
1、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整理学习卡。
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想象课文中作者描述的情景,再一次感受环境污染的所带来的灾害。而教师则在一旁整理学习卡,筛选,梳理学生的问题,以便交流。
2、交流学习卡内容。
挑出自学卡完成得最好的小组,请该小组派代表来讲述他们的学习成果,一方面达到交流的效果,另一方面也让其它小组借鉴他们的学习方法。
3、解决学生疑难。
教师从学生的学习卡中挑出富有代表性的问题,提出来,让全体学生来共同解答。
四、引发思考,激发情感。
让学生思考;2030年真会像作者所写吗?
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这个问题,明白地球的命运掌控在人类的手中,如果人类能及时保护环境,我们的地球将仍是生机勃勃。以此,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并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为底下设计环境保护方案做好铺垫。
五、设计方案,保护环境。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环境保护方案,让他们尽量做到切实可行。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
让学生从以下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想象作文:
1、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我想对你说。
2、地球妈妈,我想对您说。
3、假如我是世界环境保护委员长。
通过让学生写想象作文,运用所学的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并使他们保护环境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
◆设计新意:
1、小组合作,自学自悟。
本节课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前,让学生进行预习,调查周遭环境污染情况,收集有关环境污染的资料;课内,以小组为单位,在预习的基础上,小组共同合作,完成自学卡,自学自悟,理解课文。
2、虚实交替,激发情感。
这是一篇想象日记,作者通过想象,描绘2030年环境污染情况。本课巧妙地把现实与想象交融,逐层过渡,激发学生环境保护的情感。首先,以实际污染情况导入 ,激发学生的危机感,从而引出文章,学习作者想象的20年后的人类生活情况,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然后,让学生根据实际,设计切实可行的活动保护方案,最后,再让学生写环保想象作文,让他们的环保意识再次得到升华!这样,把现实生活与想象的世界不断地交替出现,实现激发情感的目标。
3、弹性自学,分散难点。
课文中的一些环保名词,如:温室效应,臭氧层,酸雨等,学生较难理解,而这些知识,课文中并没有具体阐述,只能通过学生收集有关资料加以理解,因而,在设计自学卡时,我设计了打*号的自选题,小组根据收集的资料自由填写。并让他们写出小组不能解决的词语,问题。然后,通过大组的交流反馈,来理解这些名词,共同解决各小组的疑难,以此来突破难点,理解课文。
篇3:28观潮
●教学目标 掌握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中自然美与风俗民情美相融合的特点。●教学重点掌握文言词语。把握文章描写的钱塘江潮、水军演习、吴中健儿的弄潮等三方面的内容,体会自然美与风俗民情美的融合。●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对照课文注释和有关资料,初步读懂文章内容。教师:剪辑钱塘江潮的有关画面,搜集相关历史背景资料。●教学内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疏通课文文意。
教学设计导入 (播放钱塘江潮的录像)
我们在录像中已经感受到了钱塘江潮的宏伟壮大,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周密的《观潮》,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或老师范读,或放录音,学生圈点勾画生字、词语。自读课文,在小组合作中学习,交流生字、词语,并思考讨论文章写了哪些内容?讨论后全班交流并明确。全文写了四方面内容: a.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 b.水军演习奔腾分合的宏大场面。 c.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巧。 d.观潮者之多。研读探究,深入理解 O默读课文,掌握重点文言词语: a.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农历十六 b.方其远出海门:当…时 . c.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骑:ji,马;标:树立,举。
d.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倏尔:一会儿;略:一点儿。 e.随波而逝:去,往。 f.披发文身;w6n,动词。 g.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溯迎:逆流迎着。出没:(健儿)在水中忽隐忽现。朗读课文,质疑讨论: a.朗读课文,深入思考问题,互相质疑解答。 b.全班交流有代表性的疑难问题。 c.需要老师指导的问题有:◆历史文化背景简介,有利于学生把握课文内容。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国都。观潮地
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
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
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本文描写的水军演习、弄潮表演以及观潮情景,既衬托了钱塘
江潮的奇伟壮丽,又与自然景观浑然一体,极有气势的自然景观和人的勇敢行为相辉
映,构成了南宋都城生活的风景画、风俗画。表现了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既望”:“望”是古人对阴历十五这一天的称谓,“既”是已经过去的意思,“既望’’的意思
是过了阴历十五,也就是指阴历十六。类似的说法还有“晦”(指阴历每月的末一天),
“朔”(阴历每月的第一天)。◆如何理解“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这是宋朝杨万里的诗句,原题是《浙江观潮》,意
思是,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郭;浙江横看,潮水给它系上了一条白玉的腰带。
周密在直接描写了潮水之后,引用杨万里的诗句,进一步描摹了钱塘江潮的波澜壮阔的气势。◆作者写“观潮”,为什么要写“教阅水军”和“吴中健儿弄潮”?作者在描写了钱塘江潮的
雄伟景象之后,又浓墨重彩描绘水军演习的宏大场面和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巧,既写
了风景,又写了民俗,人借水势,水借人势,人助水势,水助人势,使两者相得益彰,巧妙
融合。这样的描写,使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相互映衬,使读者如身临其境一般。再读课文,体味文中壮阔的`海潮,动人的水军演习心魄以及“夸能”的弄潮儿等场面。教师小结
这是一篇结构得当,语言精练的写景记事佳作。作者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井然有序,主次分明。并且,文章中作者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使得语言十分生动形象,感染力很强,让我们在阅读中获得了极其美妙的感受,在身临其境中受到了美的熏陶。延伸拓展阅读
宋人潘阆写的这首《酒泉子》,与课文的题材一致,请学生充分发挥想像、联想,理解这首词的内容。
酒泉子
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作业
请把这首词改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记叙文。可以选取第一人称的视角,抓住观潮人、潮水、弄潮儿、自己的感受四点来写,重点放在潮水和弄潮儿上面。
篇4:28《九色鹿》
( )的调达
4.《九色鹿》的故事一定激起了你的爱恨之情,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五、演故事
1.九色鹿救助他人不图回报,而落水人调达背信弃义,恩将仇报,最后受到了惩罚,让我们一起再来好好读读这个民间故事。
分角色朗读:(戴头饰表演)九色鹿、调达、乌鸦叙述
情到:眼睛有神情,面布有表情,声音有感情。
心到:不仅仅是思考,还要有想象,在脑子里再现课文中描写的画面和自己联想到的画面。
2.选择画面配音。
同学们都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爱想象的人都是有很大的创造力的,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大胆想象,创造写出更多更好的童话。
六、课外阅读:
请利用课余时间阅读:
《格林童话选》
《安徒生童话选》
《伊索寓言》等书,
并从中领悟为人处事的道理。
篇5:Lesson 28
课型:练习课
课时:2节
ⅠTeaching Materials
Words: healthily, clearly, frustrate, frustrated, wonder, worth, confidence
Phrase: be worth sth. have confidence in sb.
Sentences: It’s not a very good line.
Tomorrow if possible.
Sometimes you may even wonder if it’s really worth it.
Grammar: the infinitives
ⅡTeaching Objectives
1. Master the use of the infinitives
2. Try to understand the whole lesson and read it fluently.
3. Master the following materials
Words: healthily, clearly, frustrate, frustrated, wonder, worth, confidence
Phrase: be worth sth. have confidence in sb.
Sentences: It’s not a very good line.
Tomorrow if possible.
Sometimes you may even wonder if it’s really worth it.
ⅢTeaching Points
1. The main points-(1) and (2) in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2. The difficult points: 1. be worth sth. 2. have confidence in sb. 3. wonder +句子
ⅣTeaching Procedure
1. Organization of the class
The infinitives
2. Revision
A. the use of the infinitives
B. workbook ex. 3
3. The teaching of the new lesson
A. Lesson 28
B. Part 2
Ask the students to match the infinitives and the adverbs and make new dialogues.
C. Part 3
Here’s a dialogue between Tina and Ann. I’d like you to listen and answer.
What does Ann want to borrow? Why?
Read and act it.
D. Part 4
Read and learn
1. frustrate, frustrated
2. wonder+句子
3. be worth sth. doing sth.
4. have confidence in sth sb.
E. Checkpoint 7
4. Homework
1. Do all the exercises in the workbook.
2. Recite Part 3
Period 2
Do workbook exercises
篇6:28《狮子和鹿》 之三
鹿腿――难看(有力) 逃生
28《狮子和鹿》教学设计之三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篇7:28 女娲造人
袁珂
人,是从哪里来的?古时候,科学不发达,人们对此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于是,许多民族都有神创造人的传说。这篇课文是根据中国古代神话改写的,阅读时想想:这个神话是怎样展开想像的?
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了,可是单单没有人类。这世间,无论怎样说吧,总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
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做女娲。据说,她一天当中能够变化七十次。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②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呢?
走啊走的,她走得有些疲倦了,偶然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
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合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
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起来,并且开口就喊:
“妈妈!”
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
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
人的身体虽然小,但据说因为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同。这样,看起来似乎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的气概。
女娲对于她的作品,感到很满意。于是,她又继续动手做她的工作,她用黄泥做了许多能说会走的可爱的小人儿。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从此,她再也不感到孤独、寂寞了。
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夜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
她一心要让这些灵敏的小生物布满大地。但是,大地毕竟太大了,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意愿,而她本人已经疲倦不堪了。
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这么一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模样一般无二。“妈妈”“妈妈”的喊声,震响在周围。
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工作,果然简单省事。藤条一挥,就有好些活人出现,不久,大地上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
大地上虽然有了人类,女娲的工作却并没有终止。她又考虑着:人是要死亡的,死亡了一批再创造一批吗?这未免太麻烦了。怎样才能使他们继续生存下去呢?这可是一个难题。
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
研讨与练习
一这篇课文是根据《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改编的,下面是这两则短文的译文。通常说天地开辟以后,还没有人类。女娲揉团黄土造成人。这项工作太费力了,女娲忙不过来,就把一根绳子放到泥浆中,拉出来,溅出的泥点子就成了人。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看看课文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出作者的想像力。
二本文处处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感。找出有关词句,说说你对这一喜悦感的体会。读一读,写一写
女娲 澄澈 幽光 灵敏 绵延 神通广大 莽莽榛榛
篇8:拯救北纬28°
拯救北纬28°
百万碳汇林不仅将改善最南端的大熊猫栖息地,还能惠及周边居民。在四川的南部与云南相邻、绵延起伏的山脉之间,有一个名叫雷波的小县城。之前,伐木业主导着这里的日常生活。锈迹斑驳的大卡车运送着刚从周围山上砍伐的体积巨大的天然木材,最高峰时雷波县所在的凉山州全年木材产量达到80多万立方米。 在经济迅猛发展已持续数十年的中国,这般狂热的工业化势头随处可见。但雷波值得特别关注,因为在这个不知名的小县城境内,陡峭的竹林坡地是世界上大熊猫栖息地最南端的一部分。 著有《大熊猫之路:中国政治动物的奇妙历史》的作者亨利?尼科尔斯曾说,失去野生大熊猫,现代中国将失去自己的身份认同。 为了延续这份认同,近日,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风尘仆仆地从成都双流机场驱车8小时赶到雷波,兑现自己6个多月前的承诺DD“为西南添绿?造百万碳汇林”拯救北纬28°大熊猫行动。 据活动的发起者民间组织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孙姗主任介绍,这项活动将在雷波县的省级自然保护区麻咪泽内种下面积为1000亩的碳汇林,以改善这个大熊猫栖息地最南端的生态状况。“南大门”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中国大量森林被砍伐,其中约一半是在大熊猫自然栖息地。孙姗回忆道,由于缺乏涵养雨水的林木,大量雨水顺着四川光秃秃的山坡直接流入了河道,“这种森林砍伐很大程度上引发了19长江流域的洪灾”。 为拯救这场危机,国家采取了一些世界上最大胆的环保举措DD于1998年推出了全国范围的林木砍伐禁令,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该工程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森林保护新规,叫停了长江上游地区大部分的商业采伐(长江上游地区是熊猫栖息地的心脏地带)。 此外,退耕还林工程将陡坡上的粮食作物变成了草地与森林。自这些工程于在四川、甘肃与陕西(这三个省份仍有野生大熊猫)开始试点以来,中国已为此投入400亿美元。 但不可否认的是,过去50年间,人类改变生态系统的速度和广度超过历史上其他任何时期,而物种灭绝速度是地球史上典型的背景速度的1000倍。如果将目光从地球北纬33°附近的四川若尔盖、九寨沟和甘肃文县垂直南挪便会发现,横断山中的岷山、邛崃山、凉山,穿云贵高原再南下,至中南半岛北纬19°附近的泰国清迈、老挝普比亚山和越南巴泰勒米凯山口这一条状地带,1000万年前曾是大熊猫世界野生栖息分布的主要地带,是大熊猫分布的“最南端”。但如今,这个“最南端”已逐渐北移萎缩到了北纬28°附近的雷波县麻咪泽自然保护区。 然而,一个物种必须有生存空间才能够逐渐发展演化。在全球的范围内,栖息地的缩小、片断化和质量的下降,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最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维持一只大熊猫正常生存和繁衍所需的栖息地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孙姗告诉记者,栖息地的缩小指的是栖息地面积和数量的减少,片断化是指大而完整的栖息地被分割成互不相连的小的栖息地斑块。据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调查显示,四川省麻咪泽自然保护区内的大熊猫数量,已由至全国第三次大熊猫普查时的2只增至至少8只。但从现有大熊猫分布的几个种群来看,北纬28°范围内的凉山山系大熊猫种群栖息地破碎化程度最高,种群数量也较少。 四川省林业科学勘察设计研究院的专家表示,麻咪泽自然保护区为现有大熊猫在凉山山系生殖的关键环节,是连接美姑大风顶、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以及雷波锦屏山大熊猫栖息地的关键生殖走廊带。 “因此,保护野生大熊猫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其赖以生存的栖息地,不但需要对现有的栖息地进行有效管理,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其栖息地面积,尽快建立栖息地廊道,尽可能将隔离的大熊猫栖息地斑块连接起来,以促进不同栖息地种群间个体的交流。”孙姗透露,此次的1000亩碳汇林仅仅是一个开始,守护好大熊猫栖息地的“南大门”是保护好我国野生大熊猫种群的重要使命。 记者了解到,此次碳汇林的树种都采用麻咪泽的原生树种DD冷杉和云杉。麻咪泽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张绵跃在接受采访时说,这些树成林后,林下的植被就能充分生长。而冷杉、云杉的林下植被以冷箭竹为主,是熊猫的可食竹。 张绵跃坦言,麻咪泽保护区里现在还能看到当年砍伐留下的树桩,“被砍掉的冷杉树大的要两三个人才能合围。冷杉和云杉都是高海拔的慢生树种,靠自然恢复是不可能的。要恢复这些森林,必须靠人工育苗、管护和协调。” “麻咪泽”,彝语,汉语意为“盛产竹子的巍峨大山”。目前,麻咪泽保护区内物种多样性非常丰富,其中兽类8目27科83种,包括国家重点保护兽类21种,国家I级保护动物有大熊猫、豹、云豹、林麝等5种;种子植物也非常丰富,科数占全国42.9%,占四川67.5%,其中珍稀濒危植物29种,包括国家I级保护植物4种。 据悉,仅麻咪泽自然保护区就有近5万亩砍伐留下的林地需要人工恢复,而整个凉山州需要人工恢复的林地达到20万亩。受益的不仅是熊猫其实,退耕还林后的雷波县仍是一个以农、林、牧业为基础的边远山区县。由于恶劣的`自然地理条件、落后的基础教育,全县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极低。而大熊猫栖息地多分布于地处距离县城近百公里的保护区内,所以周边的社区群众在教育、医疗、卫生、饮水、电力等基本生活保障方面极度缺乏。 此次“百万碳汇林”的活动不仅恢复了大熊猫的栖息地,其产生的多重效益也不容忽视: 其一,利于恢复保护北纬28°野生大熊猫栖息地的植被,利于保护以大熊猫为标志的旗舰物种以及栖息地,并对生活在该区域其他珍稀野生动物的保护产生积极的推动;其二,关注气候变化,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商业企业,可以因支持公益碳汇林的种植和养护,而抵消部分由因生产、销售环节产生的碳排放; 其三,北纬28°碳汇公益林项目位于极度贫困的高寒彝族聚居区,公益林将由当地彝族老百姓参与栽植、抚育和管护,他们将在这些活动中获得5000个工日的短期工作机会,这些经济收入将对他们的基本生活水平的改善提供帮助。 此外,孙姗还补充道,通过拯救北纬28°这个项目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经过认证之后可以在国际的一些市场上进行碳交易,“所换的钱也会返回给当地的业主方,也就是林业局。” 活动当天,该项目的赞助商统一企业的总经理特别助理杨寿正先生也带领“绿动中国”计划的团队当场捐赠了100万元。经过计算,新落成的1000亩百万碳汇森林,将在30年内吸收二氧化碳2万吨(一棵树一年可吸收18.3千克二氧化碳),相当于减少7500辆汽车一年的碳排量。 杨寿正强调,北纬28°大熊猫栖息地就位于长江的上游,这里的森林不仅呵护野生大熊猫等多种野生动物、吸收二氧化碳,而且保护长江的水源。“像江河的源头一样,老百姓开展的基层保护行动,是另一种源头。我们所探求的,不仅仅是江河的源头,更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机缘,也是我们人类在地球上可持续进步的精神源泉。”
篇9:教案28课时
教案28课时 -31课时(12课、13课、语文园地3)
12、《听听,秋的声音》 28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难点: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教学准备:录音带(适合做朗读背景音乐)课件教学过程: 一、引题: 1、师:秋的脚步轻轻,可我们还是分明听到了秋的声音,不信,你听!(录音响起)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仔细聆听,想像一下,你的脑中会出现怎么样的画面。(音乐中师范读全诗) 2、你觉得这秋天的声音美吗?生:秋天的声音很美。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听,秋的声音》 请学生读课题,读得美一点。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学生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检查 3、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学生回答 4、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声音?(是否可以小组合作学习) (其中的哪一种因学生说了拿来体验感悟)(朗读和想象、说话结合) (1)、“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看课件) 黄叶从树上一片一片地掉下来,你看着像什么?黄叶对大树妈妈说:“ ”哦,你能用你的朗读把它们的飘飘洒洒表现出来吗。呵,多美的黄叶啊。 (2)“RR”蟋蟀振动着翅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要到哪儿去了呀?(看课件) 蟋蟀在唱着“ ”朗读指导 (3)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他们在说些什么呢?(课件)舍不得走,因为这儿的秋天很美丽。朗读表现。 (4)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发出“ ”的声音,(课件)这是秋风送来的丰收的歌吟。秋风吹过,田野里 果园里 ……人们的心里 你能用朗读表现么?配乐朗读1----4节。 三、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学生发散说,师引导到诗歌的形式,为写打下基础。用听听,秋的声音……这样方式来说。 师:是啊,秋的声音,我们已经说了好多,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像这个小诗人一样把它们写下来好吗? 出示:听听, 秋的声音 四人小组合作,写诗,每人一段,合成一首 展示:把小组合作写的诗,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示出来。 师小结:是啊,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到秋的声音,我们的心里多么―― 就用我们的朗读来表达我们的喜悦吧! 感情朗读。 扩展,可以欣赏一首写秋的诗歌,送给大家作为礼物。布置作业。 1、为自己写的诗配上画。 2、搜集有关秋的诗歌,画面,歌等 3、感受秋天写诗:看看,秋的色彩――――――闻闻,秋的味道―――― 板书: 12、听听,秋的声音 黄叶 蟋蟀 大雁 田野 匆匆来去 课后反思: 我写完课题,窗外正好吹过一阵风,"唰啦啦!"这纯自然的音乐激活了我的心。我惊喜地喊:"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风吹落叶""风声……" 调皮的同学站起来喊:"秋的声音!" 一个有趣生动的导言就自然地生成了…… 学生们是闭着眼听完我的范读的。这首小诗打开了他们思路,竟使有的学生听到花开的"啪嗒"声,农民丰收割稻的"唰啦"声…… 惊喜在秋之声中,不断涌现……它们时而在窗外寻找秋天的影子,时而闭上眼回忆自己海边的、山里的童年…… 感谢上帝!我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他们的童年比我的童年更加色彩斑澜…… 看来自然是最好的老师,窗外已有满眼秋色,又何须我苍白的语言…… 语文园地三 第一课时 29课时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 2.搜集相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3.以“秋天”为主题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a、语言引述:同学们,这一段时间我们欣赏了五彩缤纷的秋色,聆听了美妙的秋天的声音,感受到秋雨带给我们的欢乐,也体验到在秋阳中放飞风筝的乐趣。在这美丽的秋天里,你们快乐吗?让我们进行一次快乐的展示会,把所有的快乐与大家分享,好吗? b、师生共同制订快乐展示会的规则: ◇把事情过程说清楚。 ◇讲的时候要有感情,把心中的快乐表现出来,使听的人受到感染。 2.快乐展示。 a、展示自己在秋天里所拍的照片或亲手所画的`图画,可以张贴在教室四周墙上,全班学生一起观看、欣赏。 b、分组介绍: c、课堂展示: ◇各小组代表参与课堂展示,可用实物投影的方式展示照片或图画,有感情地讲解。 ◇ 评选最佳展示员。 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30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进行我的发现、读读背背的教学。 3、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积累能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积累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我的发现 教师引趣:汉语的构词方式非常奇妙。这堂课我们来了解一下有关颜色的词语,看看从中能发现什么。 教师可先将“黄色”和“绿色”这两组词语卡片贴在黑板上,并把学生分成男女两组,各读一组词语,看谁先有所发现。 学生交流发现:“黄色”一组词语是由“事物+颜色”这种构词方式组成;“绿色”一组词语是在“绿”字前加上表示颜色深浅的词语。再让学生按这两个特点分别组词,丰富词汇。 让学生读“红色”与“兰色”两组词语,说说这两组词语在构词上分别有什么特点。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说“黄、红、绿、蓝”颜色的词,看哪一组说的词最多。 二、 读读背背 教师引述:我国的语言文字非常丰富,有时候人们常常把那些意思相近或者意思相反的词语成对的用在诗文中,用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我们先来看看语文园地里的对子歌。 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这两段文字,激发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发现哪些词语是相对的。 让学生再读读这两段文字,并说说读后产生了怎样的感受。 试着背背对子歌。 三、 总结: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31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进行我会填、趣味语文的教学。 3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积累能力。 教学重难点: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我会填 口头填空“匆匆地( )”“快活地( )”。通过交流,激发兴趣,开启思路。 各人在书上填写。 读读各人填写的词语。适当组织评议。 二、趣味语文 绕口令比赛。 教师:下面我们进行一次绕口令比赛,要求是看谁的口令绕的最准、最快。 给学生一定的自读时间,让学生读准、读熟并背出。 在小组里先进行比试,选出一至两名最佳选手。 各组选手进行比赛。 评比后授奖 三、拓展活动: 鼓励学生课余搜集绕口令,在下一次比赛中再大显身手。篇10:28太阳课件
28太阳课件
【教学要求】
1、认识太阳的远、大、热,知道太阳与人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研究天体的热情。
2、培养学生初步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及兴趣。
3、理解“觉得……其实……”“看起来……实际上……”“如果……就……”“虽然……但是……”等关联词的作用。
【课前准备】
适逢有日环食,先带领学生观察,或放太阳的幻灯。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创设问题情境、自学课文、分段、读讲第一段。
第二课时:读讲第二、三段,创设情境巩固练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结合儿童的生活,引起学习新课的兴趣)。
昨天下午整整三个小时,同学们密切注视着太阳的变化,同样在这样的这个时间,有上亿万眼睛注视着太阳,观看、研究日环食这奇异的天象。从同学们的热情来看,大家对探索天体的奥秘怀有相当大的兴趣。
这一课就请同学们来做个小小科学家,研究研究太阳。(板书:太阳)
二、创设研究太阳的情境,促使儿童对新课主动地思考。(出示太阳幻灯)
(运用电化教学创设情境: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光彩眩目,投影幻灯的电光源使画面富有真实感。此时,距离地球三万万公里的太阳一下子推到学生眼前。这鲜明的形象加上儿童的强烈的求知欲,进入问题情境。)
1、启发:太阳,我们每天都能看到,早晨,从东方升起,把光明带给大地;傍晚,从西天落下,黑暗便来临。太阳对于我们好像是挺熟悉的;其实又是很陌生的。因为对于太阳的真实情况我们知道得太少了。需要老老少少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去研究它,揭开它的奥秘。
要研究一个事物,首先要会提出问题。(板书:“?”)现在你们面对太阳,你们想知道它的什么?
学生提问。(估计学生对太阳的大小、远近、温度及现象均会提出有关问题。)
2、教师将学生问题分类概括。
教师鼓励:这些问题提得很好,说明同学们很有些科学精神、科学态度。
你们提的这些问题怎样去寻找答案呢?一是从课文《太阳》中找答案,二是课外自己去阅读有关资料进一步了解,三是有的现在我们人类还没有得出结论,要靠你们去研究、去发现、去解答。
(这样处理问题,不仅使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主动学习课文--这是最主要的;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路。起了很好的导引作用。)
三、自学课文,寻找答案。(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并初步培养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1、关于太阳有多远、多大、多热与人的关系,课文上说得很清楚。现在我们就把这篇课文当作一份资料阅读。研究科学,要提出问题,还需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学会查阅资料,有的还要搞实验。现在就请你们阅读这份有关太阳的资料。看谁通过自己的阅读找到答案。
(无形之中,就把学生带入了研究科学,查找、阅读资料的情境中。他们似乎是一个小小科学家。这时,他们读起课文来分外专注。)
2、学生自学。
△指导①。
对于这类科普的说明文,一般一小节说明一个意思,我们阅读时首先要概括出每节的内容。
(板书:一节一意)
要求学生读时把每个节概括的内容写在每一小节前,像加注一样。
△指导②。
每小节内容概括出来了,就要进一步弄清全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引导学生交流,充许多种分段起讫:
指点:阅读说明文,一节一意首先分清层次,概括段意。(板书符号〢〢)
(实际上,这是教给学生学习说明文、阅读科普读物的方法,弄清每节每层说明的主要意思。)
四、再读课文,运用不同形式进行检查,报告答案。
(让学生继续担当小小科学家的角色,这就把学生进一步带入研究太阳,深入了解学习资料的情境中)
第一段:
1、太阳有多远、多大、多热,你们这些小小科学家自己能找到答案吗?(学生回答,教师将数字填入表中。表格见下)
2、指点:从这表上我们可以知道课文上说太阳的远、大、热是通过什么来说明的?
(板书:列举数字)
对资料中数字比较多,可以列表,将数字一填,就一目了然了。
3、文章中是不是光用数字来说明的?还用了什么办法?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后回答。
①引用传说(板书:引用传说)
谁还记得我们二年级时学过的一个关于太阳传说的故事?(《后羿射日》)谁能说说。
如果这里不用传说,光用数字,这三节课文就变为:
“太阳离我们很远,有3万万公里,
太阳很大,有130万个地球大,
太阳很热,表面温度有6千度,中心温度有1800万度”。
文章这样写,你们的阅读兴趣怎么样?
(这样教学丰富了课文内容又紧扣课文,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指点:“传说”是流传在民间的口头上的故事。研究科学非常讲究科学性,必须说明它的.实质。这儿
在传说以后,用一个什么词语来揭示实质?(“其实”)文章中引用传说,引人入胜,接着用“其实”一词揭示实质。
(板书:说明实质传说其实)
下面一节说明实质的又用了什么词?(板书:觉得实际上)
③说太阳,怎么又说了地球,说了沸水和钢铁呢?(突出“抵得上”“比”等词语。)(板书:进行比较)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比较的方法能够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所说明的事物。
④引导学生从事物相互关系上思考问题。太阳的“大”、“热”、离我们“远”这三大特点,与我们的地球关
系是相互联系的,你们要做科学家,阅读资料时,就得认真思考,自己先思考一些问题。
例句:(出示句式:因为……所以……)
△太阳虽然大,但因为远,所以看起来小。
△太阳虽然热,但因为远,所以烧不死地球上的生物。
△因为太阳大,所以整个地球太阳都照得到。
△因为太阳热,又离我们远,所以太阳光使我们感到温暖。
第二课时
第二段:
1、提出:在家都分析得很好,具体说来,太阳与人的关系怎样密切呢?这个问题我们要好好研究。现在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2、你们自己读第二部分,根据你平时观察所得和书上提供的资料说说太阳与我们人类关系怎么密切。
提供句式:A、有了太阳……
B、如果没有太阳……就……,因为……
(出示两种句式,由学生自己任意选择,以体现因材施教。)
3、阅读、讨论后学生回答,进行以上句式的说话训练。
4、指点:这一节先正面说,“有了太阳……”再反过来说,“如果没有太阳……就……”说明了关系密切。用“看起来……其实……”从现象说到实质。
5、提问:这一节内容可以用哪一句话来概括?书上把这一段内容概括成一句话“太阳虽然离我们这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写在这一段的开头,这叫“段首概括”。(板书:段首概括)
阅读这类文章要注意小节开头的话,那样往往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全小节的内容。
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照理关系不大,这里意思转折,所以用上“虽然……但是……”。
6、朗读全段。齐读第一句,以下几句轮读。
第三段。
第二段说了太阳与我们人的关系,那么太阳与自然关系怎样呢?我们学习时可以用箭头标明,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分别出示两组卡片:1.太阳水雨雪水蒸气小水滴云
2.太阳热量多热量少热冷风
第四段。
指名读。齐读。(突出“没有……就没有……”)
五、创设《太阳》的小型展览的情境,进行巩固练习。
激发兴趣,明确要求。
1987年9月23日,在我国可以看到罕见的日环食,为了帮助同学们认识太阳,我们这些小小科学家,举办一个关于“太阳”的小小展览会。展览会用多种形式,用图画,用幻灯,还用动画演示、介绍,说明太阳与人的关系,这是展览会主要的部分。现在请一个扮演动画中的太阳公公,一个扮小朋友,两人对话。小朋友提问,太阳公公回答,帮助小朋友认识太阳。
△同座对话。(全班进行分角色普遍训练)
△指名扮演讲解员。
动画表演
(此时创设情境需具有综合性,不仅要巩固本课学得的知识,加深印象,而且能灵活运用,培养能力。创设“展览会”情境,学生感到新鲜有趣,尤其是动画片角色的扮演,这种形式使儿童兴趣浓厚)
总结:
1、这一课的学习,使我们懂得了太阳有多远、多大、多热。知道了太阳与人的关系密切。没有太阳就没有动物、植物、人类,没有风云雪霜,没有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2、学习这篇文章也使我们懂得了怎样阅读说明文。
说明文一般在写作方法上是“一节一意” 、“段意概括” ,常用“引用传说” 、“列举数据” 、“进行比较”来说明事物的实质和因果关系。所以在阅读时,针对这些特点,“一节一意学概括”,“引用传说增兴趣”,“列举数据可画表”,“抓住实质明因果” 。
同学们能注意观察天象,又能认真学习有关书籍、资料,并进行研究,就有点像小小科学家。
篇11:个人简历表格28
个人简历 姓名: 性别:男 民族:汉 籍贯: 出生年月: 政治面貌:团员 联系电话: E-mail: 身份证号:
教育背景:(1)2010年在江西太阳能学院就读 (2)2008.9-2010.6在第二中学读书 (3)2006-2008
姓名
XXX
性别
男
照片
民族
汉
籍贯
甘肃
出生年月
政治面貌貌
团员
身份证号码
教育背景
(1)2010年在江西太阳能学院就读
(2)2008.9-2010.6在第二中学读书
(3)2006-2008在第十中学读书
工作经历及其他专长
(1)在当地饭店当服务生
(2)在武威当地工厂做临时工人
(3)英语(具备听力、写作、阅读能力)
(4)个人爱好(唱歌、计算机、写作、篮球、短跑)
获奖情况
(1)在第一届“天马文化旅游节”获得征文一等奖
(2)在高中时获得校内演讲比赛二等奖
个人自传
本人性格开朗,热情大方,与人相处融洽,
个人简历表格模板28
,
严于律已,思想觉悟高。对待事物客观公正,明白事理。对工作一丝不苟、实事求是、勤奋苦干、责任心强、敬业、乐业。
★ 美妙的一天
★ 一天作文初一作文
★ 写在最后一天
★ 难忘的一天!!
★ 初中英语作文一天
★ 小区的一天
★ 最后一天文案
28《的一天》-(整理1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