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cycisco”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无目标如何进行职业规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无目标如何进行职业规划,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 目录
篇1:职业规划无目标如何选择呢
职业人最头疼的事情并不是职业规划问题,而是无目标情况下的茫然。很多朋友说,如果有了职业目标,那么我努力就可以了,但我现在没有目标,我应该怎么做呢?我怎么去制订我的人生计划?我如何去解决现实中的困难?我又如何在目前无绪的状况下,寻找到我的职业方向呢?确实是这样,当一个人在迷惘的时候,你让他给自己制订出一整套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来,是不切实际的,也是不现实的。
无目标状况的产生。
一、素养提高过程中的自然成长导致。
随着我们的成长,基点所包含的经济、气质、知识、兴趣、能力、价值观、经历等等,各方面素养水平也是跟着年龄提高的,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结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需求,也逐步变得越来越明确。但在基点素养提高的过程中,我们会出现这样一个状况,当某方面素养刚刚突破,或者即将突破时,我们突然迷失了方向,这个情况的产生,是因为随着我们基点素质的提高,我们的认识观的变化,已经对过去所拟订好的计划产生极大的怀疑,甚至有时出现颠覆的状况,在这样的情况下,旧目标已经消失,而新目标却没有及时产生,就出现无目标状况了。
一个小伙子,当他想法设法努力当上部门经理后,一下子发现原来担任经理跟不担任经理是两回事情,不担任经理时,一个劲的努力工作就可以了,而担任经理后,整个部门的努力成绩,才是自己的考核指标,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这个时候,因为自己努力工作的目标已经不是主要目标了,小伙子的目标等于没有了。
二、目标盲目拟订无法实现后导致。
另外一种情形,则是另外一回事情了,属于人为因素的为多些。当我们在一个比较低的基点状况下,制订出一个脱离实际无法实现的目标后,随着时间的演变、自身不断的受挫、自信心不断的下降的情况下,对所制订的目标产生极大的怀疑,进而演变成对现实生存世界的怀疑,认为不是自己不行,而是世界不给予自己,认为该目标无法实现,最终演变成目标失切状态。
一个没有任何家庭背景、没有任何资历、没有任何能力可值得炫耀的年轻人,进了一家万人大公司,发狠话说,我一定要在3年内当上公司的副总经理,这样的目标是没有必要拟订的,只会给自己增加烦恼,最终让自己完全失切斗志。
三、多目标状态下的目标失切。
有人说过,当一个人制订出几个目标来时,等于没有制订目标。这句话实质上不仅仅对个人发展有效,对家庭发展、企业经营、城市治理均同样有效。当一个人制订出几个目标来时,他的精力会出现自然而然的分散,或许有人说,我精力充沛的很。但当目标不断变换时,我们就不得不在多目标面前四处打转,在几个目标之间疲于奔命,最终导致一个目标也实现不了的状态,如此情况继续发展下,在与他人的对比中,发觉自己原来是没有方向的可怜虫。
一艘船,从上海出航,一会儿向东京方向走,一会儿向悉尼方向走,什么时候这艘船能够到达目的地?到底到达的是哪个目的地?在不断的变换中,因为始终无法到达目的地的焦躁,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出来。
无目标状态下的心理
给自己定下目标之后,目标就在两个方面起作用:1、努力的依据,2对自己的鞭策。目标给了你一个看得着的射击靶。努力实现这些目标,就会有很大的成就感。如果目标不确定,计划不具体,那就没有办法衡量是否实现,不找到自己到底向目标前进了多少步,这会降低积极性,慢慢的会泄气,最终导致甩手放弃的格局产生。
在失去职业目标的情况下,几乎所有人都会变得萎靡、茫然、不知所措。职场励志 由于始终寻找不到目标,觉得不管怎么努力,都是徒劳无益的,逐渐的人就会倾向性的顺波逐流了,大家怎样我就怎样是最普遍的情况。
无目标情况下的选择
千万别抱怨。遗失掉目标时,最需要做的事情,不是去抱怨,而是去检视我们的基点状态,即我们所处的具体位置是什么!很多人在没有目标时,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抱怨,到处寻找帮助,结果问的越多,自己越迷惘,到最后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情儿,总之,就是找不到方向,慢慢的让自己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基点的比较。基点包括的项目有:经济、气质、知识、兴趣、能力、价值观、经历等等,最简单的,我现在所处的基点状态,与我的同学们进行对比,到底差哪些?我们可以来个假定,假定我的大学同学的各综合项目值的平均值为基点1,假定因素最高的同学的基点位在2,那么我现在所处的假定位置在哪里?应该如何进行补偿,才能够实现或者说最快的达到2的状态?同样的,跟我的上一级到底差哪些?应该如何补偿?
制订出短线。在没有目标的情况下,不是再去设置一个目标,这样做无意义。应该认真的去检视自己,提高自己的基点素养,当自己的基点素养出现变化时,我们就会出现第一种无目标状态的情况,这个时候,需要我们迅速的实现角色转变,哪里缺什么就补什么,最终让自己的基点因素跟上,找到自己的新的职业目标出来,然后根据短线目标的产生,拟订中线目标,再拟订长线目标,最终找到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以及人生目标来。
1.职业规划:“定位+目标+通道”
2.职业规划的目标
3.有关职业规划目标组合
4.在职人员职业规划的目标
5.个人职业规划如何设定目标
6.职业规划指导:别把理想当目标
7.职业规划:别把理想当目标
8.2014职业规划的最新目标
9.个人职业规划范文目标
10.怎样确立自己的职业规划目标
篇2:职业规划目标
职业规划是针对职业困惑、面向职业发展的一系列服务的统称。相对于专家咨询的双向高成本和实时性要求,客户自服务是更具可行性的道路。下面为大家分享职业规划目标,一起来看看吧!
我是来自江苏扬州宝应职高一年级的学生,曾经的我一直没有一个准确的目标,一个能让我积极向上的动力。作为职高生的我,在初中阶段的学习成绩一直不佳,在这个重要的人生转折点上徘徊不定,十分茫然。作为一名学生,我们都希望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要实现这个愿望不但要有合理的学习计划,更重要的是要有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能让自己在毕业之后,不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不知所向。
一、对自我的认识:
1、性格:口才好,对地理、历史上手很快;随机应变能力好;有耐心,和蔼、负责、务实、易相融、孝顺、注重团队合作、善于和人交往、易相信别人、有主见和冒险精神(敢于尝试)、敏感。
2、能力:有比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喜欢与人交流,能用最简洁的语言向其他人作介绍;有比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做事的主动性较强,宏观掌控能力较好;有较好的随机应变能力,对事情要求较高,倾向于容忍自己的追求或失败,喜欢较为轻松的生活,希望每个人按自己的方式做事,不喜欢与他人争权夺势。
3、兴趣和爱好;喜欢听音乐唱歌、去图书馆看书买书、打羽毛球、绣十字绣??
4、价值观:从高中接触了政治以后,我就比较相信唯物主义,推崇集体主义价值观,虽然在这个观念里说“性善论”是错误的,我还是觉得不管什么人,他的内心深处都有一颗善良的心。不崇尚拜金主义、金钱主义和享乐主义。
5、身心状况:虽然现在和别的同学相比,身体素质还不大好,但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会慢慢好起来的。在压力面前不够坚持,不过我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很快调整好自己。
6、情绪的平稳度:一般情绪不大,但当压力超过负荷时,易于受情境的影响,导致情绪化的一面。
7、问题的解决能力:做事小心谨慎,尽量避免出现差错;喜欢尝试做一些没有把握的事敢于冒险;遇见比较大的问题或突发事件时,知道冷静分析情况然后想想如何去解决,从而做出理智的抉择。
综合以上所有,我比较热衷于社会关系和帮助他人解决问题,适合在彼此支持的气氛下工作,换言之我认为我自己适合从事导游工作。
二、对导游专业的认识:
1、具备健康的身体、爱岗敬业、有刻苦耐劳的精神是做好导游工作的关键。导游工作既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也是一种繁重的体力劳动。在接待旅行团组织旅游活动的时候,要步行、要爬山、要连续不断的工作,还要适应气候的差异、饮食的不同??这一切都需要导游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能适应这种长时间多方位的劳作;其次每天都要带着旅行团在外观光,日晒雨淋是难免的;而且游客迷路,不按时集中的情况是经常出现的,遇上此情况导游只有亲自去找游客,这样往返地跑来跑去会很累。但当我们爱上导游这份工作后,即使再苦,我们也可以忍受,再累,我们也会认为是值得的。当我们做到这一点时,就会觉得生活还是充满激情和新鲜感的,每一天都有新的期待。有期待就有动力,动力是成就事业的基本前提。
2、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和区域合作,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给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机遇。中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未来较长时间经济发展仍将处平稳的上升期,在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目标下,人民整体的生活水平将得到显著提高。北京奥运会与201x年的上海世界博会,将是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崛起的良好时机,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舞台,通过这两个舞台,中国将进一步提升在国际旅游市场中的形象,入境旅游、出境旅游以及国内旅游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因此这就对导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游工作者要深刻理解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如何尊重顾客的权力、情感、满足游玩者的个性需求,实现对其的整体关怀。同时要认识导游角色的广义性,导游的角色慢慢从传统形象中脱离出来,当代的导游承担着多个角色---是知识的传播者、合格的讲解员;联络员;翻译;教师;演员和学者?
3、简单的说,导游工作比较烦琐、繁忙、人际关系比较复杂,导游需要有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导游的工作不再仅仅是带游玩者去欣赏风景、吃一些特色风味小吃,更要学会去调动游玩者的积极性。因此导游的重要职责是:
(1)安排旅游活动
(2)做好接待工作
(3)导游讲解和翻译
(4)维护安全、处理问题。
三、职业机会评估:
1、社会一般环境: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在全球旅游事业发展迅速的形势下,中国的旅游事业也在突飞猛进的发展,逐渐从以前的中专水平―大专水平―本科水平,更甚者可以出国深造与国际进行交流。
2、导游职业特殊社会环境:由于中国的管理科学发展较晚,管理知识大部分源于国外,中国的企业管理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中国急需管理人才,尤其是经过系统培训的高级管理人才。因此企业管理职业市场广阔。要在中国发展企业,必须要适合中国的国情,这就要求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和环境动态适应相结合。因此,受中国市场吸引进入的大批外资企业都面临 着本土化改造的任务。这就为准备去外企做管理工作的人员提供了很多机会。
3、导游的工作环境:导游变导购,其行为成为旅游者与媒体关注的焦点,成为被指责的对象,这种局面的出现,应该说是与导游的生存环境分不开的。旅行社之间的残酷竞争,并不富裕的旅游者只对旅游价格感兴趣而对存在的服务质量差异视而不见,旅游相关行业为扩大收入而不择手段,法律法规的欠缺使得导游职业难有认同感,等等,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导游的工作环境。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批高素质的导游人员还是被需求的。
四、行业分析:
最近几年以来,伴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业的就业吸纳力提高,导游已成为人们寻求就业的热点行业。面对这一情况,我想大学毕业之后回到自己的家乡宝应工作。
一方面是因为大部分人都希望呆在城市,城市就业压力很大,另一方面是因为回到家乡工作,既可以方便自己,又可以为自己家乡的旅游事业贡献一点绵力。据我了解宝应环球旅行社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是目前宝应及周边地区规模最大的一家旅行社,拥有一批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员和优秀的导游队伍。电脑联网销售飞机票、全国各地火车票。有专业旅游车队。
日前,根据国家旅游局人教司对全国导游队伍人力资源状况的调查,在201x年,全国通过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取得导游资格证书的人员就有4万多;201x年,这一数字增至5.4万人。截止201x年8月底,全国已有197375人取得导游人员资格证书,其中正在从事导游工作的有131904人,占66.6%;已不再从事导游工作的65471人,占33.2%。131904名持证导游员中,中文导游人员110666人,占84%,外语导游人员21238人,占16%。在外语导游队伍中,不同语种的导游人员供求结构不平衡。201x年,全国英语导游从业人数为10913人,当年来自美国、英语、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等英语客源客的入境旅游者人数共约226万人,导游人数与接待人数的比例为1:207,其它语种导游人数和接待人数的比例分别为:法语1:279,德语1:392,日语1:482,俄语1:579,韩语1:5336。从到201x年,韩国一直是我国第二大旅游客源市场,201x年韩国来华旅游人数为212万,占入境外国旅游者人数的15.8%,比19增长了4个百分点。韩国市场在中国入境旅游市场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相对于其它语种的导游,韩语导游的数量严重不足,已成为进一步开拓韩国市场的主要制约因素。此外,其它一些语种导游,如日语、俄语导游等相对于客源市场的变化趋势,也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所以导游人员的前景还是很乐观的。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作为一名08旅游专业的学生,我们不能太过乐观,因为近几年,国家不断加大对旅游事业的投入,再加上人们对服务性行业的观念开始转变,觉得导游、护士、教师等行业比较容易找到工作(因为这些冷门的专业,毕业后竞争压力相对较少,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还是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越来越多的投身于这个职业。
目前大专类的导游市场已经开始饱和,但相对于她们,本科类导游还是比较容易找到工作的,不过任何的工作到了一定的程度都会饱和,所以我不敢确定四年之后,我们毕业了可不可以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因此我们现在就要树立起危机意识,作好自己的生涯规划。
五、目标
(一)高中阶段目标
1、每天坚持体育锻炼,增强自己的体质。
2、多参加一些技能竞赛,丰富自己的知识。
3、考试每门在80分以上,其中英语在88分以上。
4、英语课认真听讲,上课抓紧练习,为接下来的英语考试做好准备。
5、平时多看看历史地理方面的书籍,为自己以后从事导游行业做准备。
(二)大学阶段目标:
1、大一的时候争取通过英语四级考试。
2、大二争取二等奖学金。
3、大二寒假去自己县城的旅行社实习,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
4、大二暑假学校安排实习时,不懂的要多向专业导游询问。
5、大学四年间,利用空余时间报英语辅导班。
6、大学四年间,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多参加一些活动,提高自己的社会交际能力。
7、大学四年间,多去考一些和自己专业有关的证书。
8、大学第四年,在实习的同时,积极准备导游的资格证书的考试。
(三)工作阶段目标
1、毕业后能去宝应环球旅行社工作。
2、工作后十年内,自己开一家旅行社。
梦想总是美好的,现实却不一定会如意,所以我们只有梦是不够的。在现在我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掌握扎实专业知识。还要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因为近年来用人单位的择才标准经历了很大变化――从最初看学习成绩,到慢慢注意学生的爱好特长,现在则是最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利用自己的年轻给自己充电,在专业上应该是样样精的同时对于其他的我们可能用的到的专业知识也要样样通。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不被淘汰。
当然也有很多到大学四年毕业后才发现做一名导游面临的压力很大,那她们是不是还要硬着头皮去从事导游行业呢,我的答案是不!其实学旅游专业,并不代表你就要去从事导游工作。你也可以选择与旅游有关的工作,比如你可以继续学习,毕业后去酒店工作,做一名酒店管理人员。
未来的形势怎样,没有人敢确定,不过我们能做的是以积极的心态去应对,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峰,雕刻着理想、信念、追求、抱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森林,承载着收获、芬芳、失意、磨砺。一个人,若要获得成功,必须拿出勇气,付出努力、拼搏、奋斗。成功,不相信眼泪;成功,不相信颓废;成功,不相信幻影,未来,要靠自己去打拼。加油吧!
1.个人职业规划范文目标
2.职业规划的目标
3.有关职业规划目标组合
4.职业规划:“定位+目标+通道”
5.怎样确立自己的职业规划目标
6.职业规划指导:别把理想当目标
7.大学生职业规划和目标
8.职业规划书目标确立怎么写
9.在职人员职业规划的目标
10.职业规划:别把理想当目标
篇3:大学生如何进行职业规划
大学生如何进行职业规划
对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我想提些个人观点。没有别的意思,不同意的也请见谅,希望没人拍砖就好。我觉得对于大学生职业规划应该立足于一个课题,需要上升一下层次,而不是停留在具体的几项事情上。这和培训工作是很类似的。举个例子吧,培训如果就停留在课程内容上,而忽视了学员的需求,只是一味的强制挤压,最后结果并不一定会如我们所愿。所以职业规划,更是要任重道远,不是讲几个故事,说明几个道理,让他们从中感悟就完了。而是要有体系,有系统。把职涯规划开发成一套系统来切实帮助大学生解决职业选择和个人发展的问题。
其实看过一些国外的书,在国外,真正的职业规划从高中就会开始。从我国国情来看,上大学前跟学生们谈择业、或者简单的谈择校都是空话。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们大多还是处于家长的控制之下,进入大学则不然了,很多人离开家,面对新的世界新的生活。学知识的方式以及面对社会的方式也会产生很大的不同,这时候会产生很多的问题,而且随着阶段的不同,问题也在随之增加,在毕业前夕进入一个顶峰。就我们自己这代人来说,问题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大学入学期:
1、我选择的专业有前途吗?
2、我该如何规划大学4年的生活?
3、我的理想究竟是什么?(呵呵,以前的理想就是考大学)
4、我真的喜欢这个学校吗?
5、除了上课,我还要学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大学毕业前的一年,择业期:
1、我的理想改变了吗?
2、什么职业和我的理想有关?
3、考研还是择业?
4、后的我?
5、求职和理想的关系。
6、失业意味着什么?
7、金钱、地位、权利、和生存?
8、去哪里找工作?
大学毕业,发展期:
1、什么是适合我的工作。
2、永远的离开学校了吗?
3、放弃原有的理想不等于失去一切!
4、我该在第一份工作上学什么?
这些问题在不同的时期产生,带来不同的影响,一一解决或者一一找到答案,都会对学生的职业生涯产生好的影响。因此我建议如果有志同道合的人,不如我们一起来开发一套职业生涯的课程体系,分阶段向学生们介绍解决他们迫切问题的方法和方式。
其实国外的学生很多人在求职、择校时都会选择专业的机构。通过测评更好的了解自己,通过训练具备求职的技能,了解生存的环境。(创业 )我没能力成立什么机构,我只想借助自己的平台,给更多的人提供了解自己的机会。积累大家的需求,最后有机会给更多的朋友去分享。
我必须承认一点,以上的很多问题,是我当时的困惑,可能现在的学生增加了更多的内容。另外,我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一个课程体系的开发,如果完成也只是皮毛。借此机会,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来探讨吧。希望有人愿意和我一起来研发这个课题。
有人会说,已经很多老师在乐此不疲的这么做了。我想说,那是他们,很多人只是拿老师的思维去看问题。而我经历了学生时代,我抵触过,我更愿意接受那些用学生的思想去思考问题的人。
其实在人生的旅途上,谁是学生谁是老师呢?
职业规划范文_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据说是最好的职业规划文章:如何择业、跳槽、成长职业生涯必经的5个坎现实职业选择与心中的职业梦想职业规划:努力踮起你的脚尖,靠近你的理想职业规划:用规划照出前进的方向,用实践为理想插上翅膀职业规划:让大学四年无怨无悔职业规划:天上不会掉馅饼,春华才会得到秋实职业规划易犯十大错误年轻人如何选择职业篇4:关于尽早进行职业规划
融入新大学时代
“我高考成绩650分,是我们县的高考状元,我能直接进清华!”就读于清华大学二年级的彭嘉强两年前填报高考志愿时曾这样宣言。如今,回顾自己在一流大学300多天的读书生活,看着师兄师姐的毕业去向统计表,自问“我英语四级98分,做微积分只错10分题,毕业后能进入500强吗?”
小彭的疑问显示了他由高中生向大学生转型后,面临的现实困惑与挑战。确实,升入大学后,高分成绩已不是惟一标准,未来职业生涯的严峻让更多大学生意识到学业成绩与就业技能兼顾、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社会生存能力潜质的激发培养在大学四年更为重要。“就业导向”也因此成为高校老师提倡的教育新理念,同时也是“500强”向在校大学生提出的全方位学习要求。即使是“保字头”(中学、大学、研究生一路保送)出身的学生,最终还是要与成功就业对接。来自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和职业规划专家的建议是,尽早培养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积极增强就业技能、力争添注实习及海外镀金的就业砝码将是行之有效的准备方案。而作为刚刚升入大一的“新转型生”来说,了解并抓住各种机会进而全面提升自我显得格外必要。
深入名企内部淘金
就业关键词:非营利性名企体验
非营利性就业体验:大学期间还有机会进入一些知名企业兼职或者实习,或者参加企业举行的大赛。这类体验不以收入回报为目的,而以积累从业经验、接触企业内部环境、培养自己就业竞争力为目的。
厦门大学计算机专业的雷小光(化名)大二时就看到很多国际知名企业向非毕业生推出实习生、管理培训生的“招募计划”,最吸引他的是微软推出的“明日之星”实习生计划,符合资质的学生可以以实习生身份进入微软亚洲研究院后深入到每个研究小组进行为期3个月或更长时间的实习。一年下来雷小光虽然还没有进入微软,但积累的经验让他今年同时获得了很多IT公司的培训生录用offer,如今刚入大四的他已经是群硕软件的实习生。
建议:知名企业的培训生计划;知名企业的“明日之星”实习生计划;知名企业的商业大赛、创业大赛。
●李蒙蒙,北京交通大学通信专业毕业生
大多数500强企业都会在他们的网站或专门招聘机构网站上开设招聘专栏。新生闲暇时可以研究他们的网期面试及笔试题目,一般是全英文的。有的网站还提供了一些经典解答分析。这样你可以很快熟悉名企的面试和笔试内容及风格。另外,如果没有被招聘为实习生,还有很多企业会以商业大赛的形式提供就业体验机会。
提高就业含金量
就业关键词:海外镀金
大学期间,一些国内外知名机构组织的“海外实习”项目或学校内部设置的“国际交流”项目都可以让学生获得海外镀金经历,提升就业含金量。
毕业于城市与区域规划管理专业的小陈,两年前经学校选拔参加了爱因斯特短期海外实习,赴匈牙利进行了为期8周的镀金项目。当时他只是在学校bbs上看到了这个项目的招生启事,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填写了报名表。后来经过成功考试选拔获得项目资格,在大二暑假前往布达佩斯进行了海外体验。短短8周,小陈不但对国外交通规划的可行性研究框架有了基本了解,还有幸参加了第五届Tawards Carfree国际讨论会,极大丰富了实习经历,也增添了相当程度的就业含金量。今年,小陈以出色的表现拿到了5家知名外企的Offer,最后选择了一家英国设国内的建筑设计公司。
建议:国际大学生实习交流协会(IAESTE“爱因斯特”)海外实习项目、国际经济学商学学生联合会(AIESEC)海外实习项目、中华英才网大学生海外实习营、高校内部的“国际交换生项目”等都可以尝试体验。此外,很多高校的海外交换生计划虽然偏重学业,但也能提供海外交流经验。
【私家经验】打入海外机构学生圈
●尚青,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学生,曾申请美国时代华纳集团海外实习
海外经历申请起来并不容易,因为一般相关海外实习组织机构都有自己的学生组织。加入这些学生组织,对申请很有帮助。比如北京大学学生实习交流协会就是爱因斯特的北大学生圈。Aisiec在全国各大高校也有自己的学生社团。另外,如果未能获准申请资格,一些培训机构组织的出国夏令营、冬令营也可以添注海外经历,还能快速提升英语交流能力。不过这些项目费用较高。
正式成为大一选修课程
就业关键词:大学职业规划
在大学期间,将现实学业和未来人生结合考虑,以职业发展目标为导向,合理规划四年时光,培养相应的学习技能和综合素养。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和方法,根据自身能力特点拟定符合实际情况的职业目标和职业发展道路。
北京某大学附近围墙上的标语。如今由于就业压力大,很多高校从大一就开始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
9月2日,北大迎新第一天,骆小夏办完新生注册手续后,来到北大“三角地”的课程展示台前,充满新奇地填写了一张“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报名信息表”。骆小夏指着课程介绍对记者说,“没有想到大一就能有机会让人事部、国家发改委、IBM、FESCO等单位的职业规划专家当自己的导师!上课形式看起来也很有趣,有案例分析、互动游戏、素质拓展等多元模式!”小骆说,她对拿下这意义不寻常的2学分选修分充满期待。
职业规划的概念并不新鲜,针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讲座也是每所高校例行推出的常规大餐。但今年,它却作为一门正式的全校选修课程问世。北京大学今年面向大一新生最新推出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选修课即是重要代表。
建议:新生可多选择校内《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或校外“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类讲座,校外一些企业机构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讲座。
【私家经验】大一把握二次选专业机会
●王磊,清华大学研究生会主席,公共管理学院2003级直博研究生
不少学校大一结束时会有一次重新选专业的机会。通过参加职业规划选修课、职业规划讲座等,对将来有更理性的认识就能很理性地争取和利用好这次机会。培养职业规划意识最好的办法是大一进校时就去各自院系的毕业生去向登记表(一般会公开张贴)中,查看本专业师兄师姐的职业方向和就业单位。再结合自己的特点自我分析将来愿意、能够、有机会做什么?
职业规划从新生做起
●方伟,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
据统计,目前约70%的大学生对未来缺乏合理规划,持续四年后,导致就业竞争力不强,难以人职匹配。将职业生涯规划设置成大学公共选修课,正是考虑到这一现实问题而进行的教育探索。从“规划”意义看,它更适合于大一和大二的学生早期体验。课程体系中最吸引人的是“职业辅导工作坊”和“职业规划训练营”。前者是在知名职业咨询师的带动下,10人小团体授课,以职业咨询、讨论分享、团体互动等方式进行培训。后者则是和典型行业的知名企业联合展开的短期职业规划培训,20多人小班教学,学生可以近距离接触名企高管,通过开放互动的体验式培训模式达到教学目的。期末作业是学生撰写一份“职业规划书”,导师和专家将根据规划书打分。
海外实习面试阶段要求更高
●曾舒煜,HiAll团队创始人兼CEO
一般咨询公司或者投资银行比较看重海外实习或交流的经历。目前在学生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海外实习项目有两个,爱因斯特海外实习项目和Aisiec。他们安排的一般都是大型的跨国公司各国office的实习机会。另外,一些营利性的海外交流基本以短期参观和交流为主,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实习。正规机构的海外实习,一般申请门槛较低,但是在面试阶段,则更青睐有领导能力、注重自身提高、具备跨国交流能力的学生,当然,学习成绩和语言水平也是考核的重要方面。
名企体验价值更高
●贺威,智联招聘校园招聘负责人、资深人才顾问
企业对高校人才的选拔,早已不局限于应届毕业生。在校园招聘中,很多企业采取实习生、管理培训生同步招聘策略。像戴姆勒―克莱斯勒、google、华硕、英特尔、可口可乐、玫琳凯、毕博、埃森哲咨询、TNT中国、西门子等公司都曾向大二、大三的学生开放实习职位。有的企业上半年招募实习生,是为下半年的校园招聘做人才储备。据调查统计,企业在求职大学生的简历上,社会实践占有60%被关注的比重。但要提醒学生,同为“实践”意义可能不同,知名企业和普通企业的就业体验经历含金量肯定不同。学生应多关注名企的校园招聘动态,研究分析企业的用人标准和要求,然后快速提高自己,争取获得一份非营利目的的名企体验经历。
小黄和小李是大学同学,同时应聘一家大公司的市场部,听命于同一位老板。两人工作能力和表现都不错,两年以后都成了部门骨干。可是两人在工作风格上有一个最大的不同,那就是当老板的决策出现问题时,小黄往往会直言不讳地当着众人的面向老板指出来。如果老板安排的事情有明显的错误,小黄甚至会顶着不办。小李则完全不同,当他觉得老板的决策有问题的时候,他会先私下给老板写一封邮件,表明自己的想法和担心。如果老板坚持,他也能认真去实施,尽量完成老板的想法。即使失败,他也主动承担自己那部分责任,从来不在众人面前抱怨老板。3年过去了,老板升职在即,选接班人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小李。对待老板的两个误区
如何对待老板的错误,如何“批评”老板,在公司里是一个很敏感、很微妙的话题。员工普遍存在两个认识上的误区:一是认为老虎屁股摸不得,老板的错误提不得,最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当不知道,反正出了问题由老板自己担着;另一种想法认为,现代企业提倡民主,看到老板有错误应该立即坦率地指出来,这才是主人翁姿态。
第一种是明哲保身的态度,但不要忘了老板的许多错误会与员工的工作息息相关。错误决定会导致大量无用功,老板最终很可能怪罪到你的头上,认为是属下的无能导致了失败。如果他知道你原先有想法却不说,反而会更加愤怒。后一种人其心可嘉,其言却不可取。这类员工往往过分高看了老板的心理承受能力,忽视了老板“被尊重”的心理需要,不知不觉中就得罪甚至伤害了老板的自尊心,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埋下了祸根。
因此,如何“批评”老板,需要把握好以下几条原则:
一是不要将老板看成完美的人,不要以为老板心理都很健全、理性、大度。恰恰相反,现实中不少老板通常感情用事,有时也不那么公正(虽然他们自以为公正)。尤其是老板的自尊心一般都比较强,“大度”通常是做给别人看的,心底里也是喜欢被赞美,害怕被指责。如果理解了老板真正的心理需求,员工在表达想法的时候就不会过于坦率。“适度”是向老板表达意见最重要的修养。
二是不只将老板看成“老板”,而要看成你的“客户”。搞销售的人最有体会,当客户有了不合理甚至错误的要求时,直截了当地拒绝或表达愤怒、抱怨往往无济于事,搞不好还会激怒客户,丢掉订单。最好的方法是毕恭毕敬、小心谨慎,或晓之以礼、动之以情,最终只有一个目标,尽量减少错误,最终拿到订单。
小李就是将老板看成自己的客户,帮助老板实现了他的目标。当“客户”身上发生不合理的情况时,你要做的就是以最恰当的方式,提供你的建议,并努力提高工作绩效,使之朝最有利的方向发展。
所谓“老板的错误”其实只说明你和老板看问题不一致。员工不是老板,常常不能从更高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另外,敢于替老板承担部门决策失败的责任,是一个成熟的下属应有的心理能力。这种能力可以真正帮助老板和企业成长。
具备留学经历、拥有洋文凭曾经一度是成为职场宠儿的保证,然而在20XX年,“海归”找不到工作而成为“海待”,开始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日前,一份调查表明,有60%的“海归”受调查者愿意将月薪标准下降1000元。一些还想出国的年轻人暂缓放慢打点行囊,职场的“学历崇拜”开始回归理性。 据悉,受调查者中已有3个月未找到工作的占30%,另有15%在5个月内都没有找到工作。另有资料显示,去年上海找不到工作的“海归”已达7000人,有关人士预计今年这一数字还将提高。 从英国LEEDZ大学传媒专业毕业的张可已经回到上海半年了,曾在本市重点大学读完本科的她顺利直升研究生,但觉得国内读书“太顺利”,于是加入了出国的大潮。但是学了两年回来,才发现自己原先一点没有工作经验成了现在找工作的重大障碍。“即使是国外研究生也没用,反而不如当初我本科毕业的很多同学,有的都买了房子,而我还一无所有,连开头都这么难。”张可开始怀疑自己当初投资30万元读的这个研究生是不是有用。 现在,国内学生更加关注留学对象国的社会环境、治安状况;更加关注出国所学专业是否能够在国内或者国外顺利就业。不少有出国意向的应届毕业生选择了先在国内就业,然后再出国留学深造。 全球最大的猎头公司光辉国际供职的顾先生表示,海外学历即金字招牌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在哪里读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工作经验和能力。 业内专家认为,以往学历和职称是企、事业单位招揽人才的主要标准。但这种唯学历论在20XX年有所缓解,MBA的“缩水”、“出国热”的降温以及学历的“贬值”这些理性回归,都会给今后的中国职场打下一个良好的铺垫。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关于提前进行留学以及职业规划的建议
2.关于大学生如何进行职业规划推荐
3.“85后”应怎样进行职业规划
4.大学生该怎样进行职业规划
5.如何进行自我职业规划
6.美容导师如何进行职业规划
7.关于开学的第一课:大一新生尽早做职业规划
8.关于职业理想不等于理想职业,和孩子一起进行职业规划
9.考研进行前之浅谈考前职业规划
10.文科学生留学该如何科学地进行职业规划
篇5:设计师如何进行职业规划
设计师如何进行职业规划
在现代社会,人们都想有更好的发展,而成功的捷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是按部就班的努力,作为一名设计师,我们该如何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一个更系统的规划,如何去实现呢?
职业规划并不是一件悬的事情,在一个行业中一条路走到黑的策略,往往更能令大多数人小有成就,而如何去走这条路,如何令自己去坚持,在职业道路出现瓶颈的时候,是勇往直前,寻找广阔的出口,还是绕道而行?
抛开性格和其他因素,职业设计师的职业规划往往是这样的:助理设计师-设计师--职业设计师--知名设计师--设计管理--职业设计经理--CCO(首席创意官),
首先给助理设计师谈起,既然出到社会,进入公司,你的职业就是:为公司创造效益,公司提供平台让你成长。别终日以“设计学徒”的定位阻碍自己,公司并不想花钱雇你来学习,也没有这个义务,因此,作为一个助理设计师应该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令自己提升到商业设计师的水平做出不懈的努力,这也是每个走出学校的设计师需要做的第一步,坚决杜绝“眼高手低”
成称得上“设计师”的人,并不是那么简单,这部分的锻炼主要集中在高级的软件技能和优秀作品的积累,需要给客户以及行业朋友在设计师绝上的征服感,拥有一份固定的商业设计工作;
在不断积累客户与作品的过程中,经验迅速积累,开始了解到设计的更深的层面,于是商业技巧,客户关系管理,设计分析,设计策略,设计作品展示,沟通技巧的提高,对于设计的理解更为深刻,这个时候“职业性”成为了标签;
当你参加了一些比赛,并获得奖项,出版了一些书籍,获得了一些采访的机会,拥有了一些欣赏你作品的用户,并且有客户慕名而来给你提供合作机会的时候,你开始学会打造个人品牌,维护自己在行业中的口碑,更高的要求自己,有那么一点点名气了,就离你的梦想又近了一步–也有不少朋友这个时候选择了自己创业;
在面临设计管理的升级时,有个分水岭:自己是否开始单干,
一部分人选择了自己创业开公司,一部分人选择了维护稳定客户做SOHO,一部分人选择一个好的平台开始组建团队。不同的选择面临不同的挑战,对于设计的理解也由“术”的层面提高到“道”的层面,开始研究更多社会化结构与设计行业的问题,又针对事物做设计,转向到针对人做设计;
到职业设计经理的层次后,你开始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公司,一个平台,而是整个行业的宏观思维,你可以跨领域,跨媒体的研究一些通用的设计现象,并且积累了一定行业中的人脉资源和设计资源,了解如何让一个团队脱颖而出,如何通过设计使企业获得更高的附加价值,如何让设计更好的参与大众的生活;
最后,也就是职业规划的终极阶段–CCO。比如奥美的许舜英,日产的`中村史郎,斐思态的周俊仲等。我还不了解作为CCO的可能性是否要经过或者更长的时间,但是CCO的本质一定是需要敏锐的眼光,设计的品味,对于人与社会化关系的深刻理解,并且在运营,创意,市场,三位一体的关系中游刃有余的精英。
当然这样的职业规划并不一定适用所有人,因为期间也会有较多的变化,它并不是设计师的发展定式,但至少可以为一些对设计师职业生涯下半段还比较模糊的朋友提供一个参考方向,重要的是,你应该首先规划你自己,而不要等到“被规划”的那天!
篇6:大学生如何进行职业规划
对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我想提些个人观点。没有别的意思,不同意的也请见谅,希望没人拍砖就好。我觉得对于大学生职业规划应该立足于一个课题,需要上升一下层次,而不是停留在具体的几项事情上。
这和培训工作是很类似的。举个例子吧,培训如果就停留在课程内容上,而忽视了学员的需求,只是一味的强制挤压,最后结果并不一定会如我们所愿。所以职业规划,更是要任重道远,不是讲几个故事,说明几个道理,让他们从中感悟就完了。而是要有体系,有系统。把职涯规划开发成一套系统来切实帮助大学生解决职业选择和个人发展的问题。
其实看过一些国外的书,在国外,真正的职业规划从高中就会开始。从我国国情来看,上大学前跟学生们谈择业、或者简单的谈择校都是空话。
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们大多还是处于家长的控制之下,进入大学则不然了,很多人离开家,面对新的世界新的生活。学知识的方式以及面对社会的方式也会产生很大的不同,这时候会产生很多的问题,而且随着阶段的不同,问题也在随之增加,在毕业前夕进入一个顶峰。就我们自己这代人来说,问题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大学入学期:
1、我选择的专业有前途吗?
2、我该如何规划大学4年的生活?
3、我的理想究竟是什么?(呵呵,以前的理想就是考大学)
4、我真的喜欢这个学校吗?
5、除了上课,我还要学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大学毕业前的一年,择业期:
1、我的理想改变了吗?
2、什么职业和我的理想有关?
3、考研还是择业?
4、10年后的我?
5、求职和理想的关系。
6、失业意味着什么?
7、金钱、地位、权利、和生存?
8、去哪里找工作?
大学毕业,发展期:
1、什么是适合我的工作。
2、永远的离开学校了吗?
3、放弃原有的理想不等于失去一切!
4、我该在第一份工作上学什么?
这些问题在不同的时期产生,带来不同的影响,一一解决或者一一找到答案,都会对学生的职业生涯产生好的'影响。因此我建议如果有志同道合的人,不如我们一起来开发一套职业生涯的课程体系,分阶段向学生们介绍解决他们迫切问题的方法和方式。
其实国外的学生很多人在求职、择校时都会选择专业的机构。通过测评更好的了解自己,通过训练具备求职的技能,了解生存的环境。我没能力成立什么机构,我只想借助自己的平台,给更多的人提供了解自己的机会。积累大家的需求,最后有机会给更多的朋友去分享。
我必须承认一点,以上的很多问题,是我当时的困惑,可能现在的学生增加了更多的内容。另外,我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一个课程体系的开发,如果完成也只是皮毛。借此机会,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来探讨吧。希望有人愿意和我一起来研发这个课题。
有人会说,已经很多老师在乐此不疲的这么做了。我想说,那是他们,很多人只是拿老师的思维去看问题。而我经历了学生时代,我抵触过,我更愿意接受那些用学生的思想去思考问题的人。
其实在人生的旅途上,谁是学生谁是老师呢?
职业规划要考虑的外部因素【二】
职业生涯就是指一个人在其一生中与工作相关的一系列活动、行为、态度、价值观、愿望等的有机整体。那么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呢?严裕民向大学生建议首先要考虑好如下4个问题:
第一,冷门还是热门。现在有冷门职业和热门职业,热门职业一般薪酬高,“但我们决不能以此定职业。”严裕民强调:“必须分析自己的能力所长,对已经表露出来的职业兴趣和职业特长要特别珍惜,尽量寻找符合自己特长的职业。”即使一时无法就职自己喜欢的职业,也没有关系,可以在以后工作中逐步调整。
第二,稳定还是不稳定。中国有句老古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以前很红火热门的职业,现在可能一点都不吃香。但是职业稳定的概念却是相对的,计划经济时,所有职业都是稳定的,而现在即使是公务员,也有淘汰机制。“所谓的不稳定,不是职业的不稳定,而是企业、单位的不稳定。作为社会分工的各种职业,在社会上永远都是需要的。”
第三,大公司还是小企业。大公司优点很多,比如有良好的福利、晋升、培训体系,大公司的经历为以后求职带来便利。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因为大企业人才济济和分工过细、过明确,长处就不易被发现,其他能力可能很难得到锻炼。
相对于大公司,在小公司工作,可能身兼数职,更能展示你的才能,职业发展空间可能会更广阔。
第四,大都市还是小城镇。人才结构呈金字塔形,高端人才少;人才分布呈山地型,有的地方人才多,是高地,有的地方人才少,是平地。
东北振兴、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这些地区的发展对中高级人才的需求都非常大。严裕民说,东北的辽宁省,沈阳、大连人才占全省总量50%,西部5个城市人才总量不足全省20%。中西部地区,更是对制造业人才求贤若渴,每年都会从发达省市,甚至国外引进优秀人才。
篇7:怎样进行职业规划?
大学学的是光电子,研究生期间读的是光学工程,但做的基本上是计算机学院的事儿,现在感觉光学的东西忘得差不多,计算机的东西基础也没有科班的好,不知道将来能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怎样进行职业规划?]
★ 职业规划范文
★ 职业规划是什么
★ 目标是什么范文
无目标如何进行职业规划(精选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