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势利导的成语故事

时间:2023-01-26 03:56:12 作者:SFngfecht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SFngfecht”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因势利导的成语故事,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因势利导的成语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因势利导的成语故事

因势利导的成语故事

出处:《·孙子吴起列传》。

意思: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很好地加以引导和推动。

战国时,魏国和赵国联合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援,齐威王任命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领兵5万去救援。田忌向军师孙膑求教救韩国之策,孙膑说:“魏军多,我军少,而且路途远,从下面进兵韩国不行,我军直接向魏国的都城大梁出击,可获全胜。”

果然,魏军主帅庞涓听说齐军进攻国都大梁,惟恐京都有失,立即日夜兼程回救。此时,齐军已进入魏国境内。孙膑又向田忌献计说:“那三晋的战士,素来勇猛凶悍,轻视齐国,诗词,认为齐军胆怯。我们要‘因势而利导之’,用减灶的办法来迷惑敌人。”田忌说:“请问军师减灶之法?”

孙膑说:“我军在进入魏国境内的第1天,筑10万个灶台,第2天筑5万个灶台,第3天筑3万个灶台。”田忌依计而行。尾追在后的`魏军主帅庞涓已追兵3天了,而且越追越高兴。因为他第1天察看齐军扎过的营地,叫人数了数做饭的炉灶,算来足够10万人用的,第2天就只够5万人用的,到第3天就只够3万人用的了。见此情景,庞涓洋洋得意地放声大笑道:“我原说齐军胆小,你们看,到我国才3天,兵士逃跑的就超过半数了。”于是,他决定扔下他的步兵,只带精锐的八千轻装骑兵,日夜追赶齐军。

孙膑获得这个情报后,认真地计算了庞涓的行军速度,准确地推算出在黑天的时候,庞涓会赶到马陵(今邯郸市大名县东南)。马陵地势险要,道路狭窄,可以埋伏军队。孙膑建议田忌派人,在道路上堆放些树干、石块,并把路旁一棵大树的皮剥下一块,让它露出白色的木质,大上面写着:“庞涓死在这棵树下!”又命令一万名弓箭手,埋伏在道路两侧,约定晚上但见树前有火把,就一齐放箭。夜里,庞涓率骑兵果然追到了马陵这个地方。他骄横轻敌,丝毫也没有看出什么破绽,想辨别一下方向,再往前追。透过朦胧夜色,他看见白色木质上有字迹,便命令手下人点起火把照着去看。庞涓就着火光去看树干上的字迹,就在这时,埋伏在道路两侧的齐军万箭齐发,向他射来。

魏军遭此突袭,顿时大乱,各不相让,四处逃命。庞涓自知败局已定,拔出宝剑,对天长叹一声,说:“这一仗又帮助孙膑这小子成名了!”说毕,刎颈而死。齐军乘势全歼魏军,并生俘了魏王的太子中,然后才胜利地撤军回国。

篇2:关于因势利导的成语故事

因势利导的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次魏国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派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发兵救韩。很快,齐军直捣魏国京都大梁。魏军统帅庞涓闻知后,急忙从韩国撤兵,火速赶回大梁解围。

孙膑听说庞涓回师救魏,就对田忌说:“魏军向来都凶悍勇猛,而且目中无人,他们一直瞧不起我们齐军,认为咱们胆小怯弱。我们不如因势利导,引诱他们中计。等我们进入魏国后,第一天宿营时,我们修建十万人的锅灶,第二天就减少到五万,第三天则减少到三万。用这个办法一定能够迷惑、引诱魏军。”田忌觉得孙膑的话很有道理,便采纳了他的建议。

庞涓领着队伍急匆匆地追踪齐军,发现齐军的锅灶一天天减少,就洋洋得意地说:“我早说过,齐军士兵个个胆小如鼠,果然不出我所料。现在进入我国国境只不过才三天,开小差逃跑的士兵就已经超过了半数。”

庞涓认为齐军的力量开始削弱,于是,决定只带领一些轻装骑兵,日夜追赶齐军。孙膑事先估计好了庞涓的行程,就在马陵这个地方设下了伏兵。

那里道路狭窄,两旁都是山,地势十分险要,正是打埋伏仗的好地方。孙膑还专门叫士兵把一棵大树的皮剥去,露出白木,在上面刻着:“庞涓死于此树下。”又派齐军的射箭能手,全部埋伏在道路两旁,命令他们夜里一见到火光就立即放箭。

当天晚上,庞涓果然领兵赶到了马陵。他隐隐约约看到树上有字,便叫人点起火把照看。当庞涓看清树上的字时,不禁大吃一惊,才知上了当。正在庞涓暗自吃惊时,齐军冲着火光的地方发箭,顿时,魏军一片大乱,死伤无数。庞涓知道败局已定,就拔剑自杀了。

后来,齐军乘胜追击,彻底打垮了魏军。孙膑也从此名扬天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因势利导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顺水推舟

【反义】引足救经

妙语点拨

《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善于用兵的孙膑猜透庞涓向来认为齐军胆小如鼠的心理,便因势利导,故意逐日减灶,营造出齐军士兵胆小逃跑的假象,请君入瓮。与此同时,暗中埋伏弓箭手,瓮中捉鳖。轻敌的庞涓果然上当,被迫自杀。这启示我们,与对手竞争时,千万要擦亮慧眼,识破对手的狡诈之术。倘若骄傲轻敌,很容易将自己推向穷途末路,甚至死无葬身之地。

篇3:因势利导典故

【出处】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解释】因:顺着;势:趋势;利导:引导。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善于处理问题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顺水推舟

【相反词】倒行逆施

篇4:因势利导顺藤摸瓜

因势利导顺藤摸瓜

【设计理念】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课教学是发展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之一,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解决数学问题中一种有别于精确计算的重要策略。本课以生活情境作为问题的切入点,以探究“四舍五入法”的合理性作为着力点,以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为训练点,精选并丰富教学素材,有天文、地理、科学知识……改变呈现方式,从生活出发还原于生活。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及时引导学生围绕教学要素从感性到理性进行深入思考,运用分析、比较进行规律的概括与表达,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学生的思维之花在探究“四舍五入法”的合理性的过程中尽情绽放,学生品味到了浓浓的数学味。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近似数与准确数及尾数的含义,积极探索、建构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会求一个大数目的近似数。 2.基本技能: (1)掌握多层次观察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合理归纳与概括的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形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技能。 (2)能应用“四舍五入法”合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基本思想:理解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在充分的数学活动中使学生产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强化数学的理性精神。 4.基本活动经验:在合作交流中,获取丰富的感性认识及理性思考,发展数学思维,积累探索数学规律、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经验。 【教学过程与意图】 一、创设情境,明晰概念 1.理解准确数和近似数的含义。 (1)育新分校共有学生2000余人,其中四(2)班有65人。 (2)印度尼西亚现已查明的火山达400多座,其中活火山120多座,有“火山国”之称。 (3)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总人口数为1339724852人。 2.问题: (1)以上数据的准确度一样吗?为什么? (2)上面的数据哪些是近似数?哪些是准确数? (3)育新分校学生数为什么用近似数表示呢? 【通过选择社会和自然知识中有关数量的信息,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来判断近似数的。引导学生找出“大约、达、近”等一些词及交流“育新分校学生数为什么用近似数表示呢”可以促使学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在此基础上引入近似数,学生容易接受。】 二、尝试并探究 1.尝试并质疑。 某市末人口统计情况: 男性:484204人 女性:486685人 (1)明晰概念:什么是尾数? (2)试着写出男性、女性人数的近似数。 (3)交流:男性、女性人数各接近40几万?说说你的想法。 (4)质疑:用“四舍五入法”求它们的近似数合理吗?合理性在哪里? 【教师适时地追问与反问:男性人数为什么接近48万?你是怎样想的?用“四舍五入法”求它们的近似数合理吗?如果合理,合理性在哪里?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好问题必须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够给学生“跳一跳,够得到”的感觉。】 2.探究。 探究一: (1)动态呈现:数轴的含义及其作用。(边呈现边说明:数轴是一条可以无限延长的直线,越往右数值越大。) (2)贴:48万到49万间的数轴。 (3)标:在数轴上标出男性、女性人数。 (4)交流:从数轴上能看出男性、女性人数各接近40几万? (5)小结:男性人数在485000的左边,所以接近48万;女性人数在485000的右边,所以接近49万。(区间) 探究二: (1)写并标:写2-4个48万到49万间的数并在数轴上标出来。 (2)报数:把你写的数报出来。(报数时学生能感觉到这样的数有很多,从而渗透集合思想。) (3)观察并交流:数轴上哪些数的近似数是48万,哪些数的近似数是49万?为什么?(引导学生认识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合理性。) 【让学生在比较中体验。比较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思考方法。通过比较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便于抽取出事物普遍存在的规律、区分出个体独有的特征。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才能使直观感受到的经验得以提升,进入学习数学化的过程。】 (4)思考并交流:不看数轴,接近48万的数有何特征?接近49万的数有何特征?(引导理性思考) (5)分析:含有万级的多位数,千位上是0、1、2、3、4的数的近似数是48万,千位上是5、6、7、8、9的数的近似数是49万,各有5个数字,从而也可证明“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是合理的。 (6)小结:含有万级的多位数,如果千位上小于或等于4则直接去尾数再把尾数改写成0;如果千位上大于或等于5则先向万位进1,再把尾数改写成0,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就是“四舍五入法”。 【探究“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合理性是本课的一个难点,通过两次探究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数学中的一些规律和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从中体会探究与发现带来的乐趣。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把自己个性化的想法展示出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本环节利用数轴,让学生体会多位数所在的区域,探究过程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思考与探究。】 三、巩固练习 1.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地球海洋面积是362000000平方千米。 2.用“万”作单位,求近似数。 374889 296780 3995600 180999 589999 633434 3.□中可以填哪些数? 9□875≈10万 39□0000000≈39亿 四、拓展升华 地球的直径是这样得来的: 地球直径还能再次修改吗?为什么? 【以测量地球直径数据的变化为“隐线”,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觉到人类的探究与创新永无止境。只有体验到探究与创新的奇妙,才能真正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愿望,这就是数学学习的根本动机所在。】 写在后面: 近似数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运用的数。教材采用的是观察思考的方法来求近似数,把一组不同的准确数放在一起,根据不同的要求得出不同的近似数,归纳出了如何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秉着传承与超越的教学理念,我把探究用“四舍五入法”的合理性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有意识地“设置”一些认知冲突并利用这些认知冲突因势利导、顺藤摸瓜,给予学生适当的启发和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育新分校)

篇5:因势利导散文

因势利导散文

因势利导,利用形势而巧妙引导,包含有:看清眼前的一切状态,并且能够灵活的运动有利条件去达成有意义的目标。这样的心态,比一味蛮干或一味消极要理智、高明得多。

比如,教育孩子上,如果孩子一味贪玩,不妨多让其制作一些有益于动手、动脑的玩具,将其爱玩的心理与过人的精力引导到科技、创新上去,如此必然比一味束缚其天性要好。

比如面对好胜心强的孩子,与其一味讥讽其好高骛远、斤斤计较,不如为其提供一些有现实意义的榜样,从而将好胜心转化到赶超先进、优秀自我上。

比如面对胆小畏缩的孩子,与其一味责怪其懦弱、琐碎,不如让其做一些需要细心、耐心才能完成的任务,从而将其特长充分发挥出来。

比如面对蛮不讲理的孩子,与其一味与之冷战热战,不如让其习练体育、武术、棋艺等,在合理公平的游戏规则中寻找到遵守规矩的意义。

上述都是因势利导在教育孩子中的例子。当然还有很多例子可以证明因势利导的好处,比如某些田地容易积水,与其一味排水重玉米高梁,不如索性挖深些,养鱼种藕;比如某些地方风沙大,与其一味与风抗衡,不如建立一些风力发电设备,从而让肆虐的风成为造福人类的工具。

是的,因势利导永远比简单粗暴要有意义,也有智慧。要知道我们的烦恼多半都源于与不易改变事物的抵触上,如果懂得因势利导并且善于利用之,则处境与前景会有根本上的改善。

如何做到因势利导?我想,首先应该意识到事物的两面性,没有一无是处的事物,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其次,要学会从全局上看问题,综合各种优势劣势,从而做到取舍有度、收放自如;再次,要学会承受代价,不要因为一时的'意气用事而将事件引向不可控的地步,而是要懂得,想得,必有舍;其中分寸,存乎一心。

做到因势利导并不容易,但其效果却十分诱人。这里考验出一个人的眼光、修养、素质、层次,也见证了智慧、见识、学识、能力。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当然也没有白流的汗水。在我们为一件事而纠结不已时,请想到因势利导这四个字,请学会把自己的精力时间从无谓的消耗中转向对事物的驾驭能力上来。

篇6:因势利导的故事

因势利导: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

战国时期,有一次魏国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派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发兵救韩。很快,齐军直捣魏国京都大梁。魏军统帅庞涓闻知后,急忙从韩国撤兵,火速赶回大梁解围。

孙膑听说庞涓回师救魏,就对田忌说:“魏军向来都凶悍勇猛,而且目中无人,他们一直瞧不起我们齐军,认为咱们胆小怯弱。我们不如因势利导,引诱他们中计。等我们进入魏国后,第一天宿营时,我们修建十万人的锅灶,第二天就减少到五万,第三天则减少到三万。用这个办法一定能够迷惑、引诱魏军。”田忌觉得孙膑的话很有道理,便采纳了他的建议。

庞涓领着队伍急匆匆地追踪齐军,发现齐军的锅灶一天天减少,就洋洋得意地说:“我早说过,齐军士兵个个胆小如鼠,果然不出我所料。现在进入我国国境只不过才三天,开小差逃跑的士兵就已经超过了半数。”

庞涓认为齐军的力量开始削弱,于是,决定只带领一些轻装骑兵,日夜追赶齐军。孙膑事先估计好了庞涓的行程,就在马陵这个地方设下了伏兵。

那里道路狭窄,两旁都是山,地势十分险要,正是打埋伏仗的好地方。孙膑还专门叫士兵把一棵大树的皮剥去,露出白木,在上面刻着:“庞涓死于此树下。”又派齐军的射箭能手,全部埋伏在道路两旁,命令他们夜里一见到火光就立即放箭。

当天晚上,庞涓果然领兵赶到了马陵。他隐隐约约看到树上有字,便叫人点起火把照看。当庞涓看清树上的字时,不禁大吃一惊,才知上了当。正在庞涓暗自吃惊时,齐军冲着火光的地方发箭,顿时,魏军一片大乱,死伤无数。庞涓知道败局已定,就拔剑自杀了。

后来,齐军乘胜追击,彻底打垮了魏军。孙膑也从此名扬天下。

成语因势利导造句及近义词

经典成语故事

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说说笑笑成语故事

三国成语故事

葫芦依样成语故事

画蛇添足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50字

英语成语故事

狗咬吕洞宾成语故事

因势利导的成语故事(推荐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因势利导的成语故事,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