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Rrrrrreparo”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最令人感动的真实故事,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最令人感动的真实故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 目录
篇1:最令人感动的真实故事
在我们的人生当中,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挫折,有的人病魔困扰,我们要坚强的面对生活,努力战胜病痛,微笑着面对人生,最新感人故事分享给大家。
微微地,发丝飘扬。轻轻偏头,望着身旁的绿叶,听着那沙沙的声响。墨绿色在眼前晕开,慢慢地,弥漫在脑海里,浮现出红色的花。我不愿意踏着青石板唱歌,因为那坑坑洼洼的表面,一如我心底失去的信心般,满目疮痍。我总是说着我要努力,然后在下一次得到同样的结果。,总是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明媚地到来,梦见秋萧瑟地到来,梦见自己有一天自己努力的成果结出了果实,我知道小粉红花的萌,秋后要有春;我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拂尘而过,我轻轻地,轻轻地,在这云霞染红的半边天的季节里。
看着以前写的东西,有些是真的,有些是假的,但那都是当时心血来潮认真写下来的,所以一直喜欢着它们,今天,我却有些懊恼了,为什么要写那些呢,如果不写的话脑子里跟本就想不起来那些事情了吧,也不会惹来现在的烦恼,唉,心里乱乱的,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表达什么?
一个花季般的少年,一个应该像同龄孩子一样在校园中接受知识熏陶的男孩,一个应该像着自己的梦想追逐的男孩,此时正静静的躺在医院里,接受着化疗,而他跟同龄的孩子不一样,他现在不仅仅承受着病痛的折磨,而且还要承受着自己即将要离开这个五彩的世界,走向死亡边缘的心情,男孩在做化疗期间,感觉到好无聊,于是他央求他的爸爸把他的笔记本拿到了病房,每天靠着上网来调整自己的心里恐惧,慢慢的爱情走向了男孩,男孩在网上认识了一个女孩,女孩的气质深深的吸引了男孩,女孩并不知道男孩即将是走向死神的人。可是男孩知道他并不能给予女孩幸福,男孩渐渐的和女孩保持距离,渐渐的远离女孩。
男孩现在好矛盾好痛苦,于是男孩把自己的事情写成了故事发到了网上,可是很多人看过男孩写的故事,都不相信,可是男孩并没有灰心,因为他剩下的日子已经不多了,他希望能用文章来把自己的故事记录下来,这样就算他离开这个地方,也不会遗憾。
男孩此时生活在灰色的世界.虽然单调但是不会觉得失望.也不会伤心..黑色的天空.散发着诡异的气息.空气中弥漫着压抑的感觉.那感觉.让人窒息..光!如果你真的存在.请你抽出一点点光芒照射男孩吧!驱散那顽强的病魔。
我想对男孩说,“弟弟,姐姐相信你,你很坚强,你能从容的面对病魔和死神,姐姐佩服你,你要加油!加油!世上会有好心人的,祝你早日能配型成功,早日摆脱病魔。”弟弟加油!
自从男孩跟我聊过之后,我的心情都处于低落状态,脑袋空空的,男孩的事情深深的感动了我,我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我的心情。只希望能把男孩的事情写出来,让更多的人关心他,让他更有信心,更有希望继续努力摆脱疾病,还有很多的人在关心着他。
篇2:最令人感动的故事
母亲说:“不早了,快去你舅家吧。”
儿子说:“嗯,天快黑了,舅有早睡的习惯。”
儿媳说:“不能空着手,要给舅买些营养品,虽说舅得的不是什么大病。”
儿子说:“那是那是。”接着就摸上衣口袋,摸了摸说:“哟,我兜里没多少钱了。”
母亲听了忙从口袋里掏出一张50元的,递给儿子。儿子伸手接过来。
媳妇看看男人忙说:“不能要妈的钱,抽屉里有,给你钥匙。”媳妇怀里抱着孩子,没腾出手,趔着身子叫男人去摘腰带上的钥匙。
男人说:“妈给了,就接着吧。”母亲也笑着说:“一样一样,别麻烦了。”
母亲和儿子出了门。到一家商店门口,儿子进去,母亲站在外面等着。一会儿,儿子拎着鼓鼓的一个食品袋出来,又把50元钱塞给母亲。母亲愣愣地望着儿子,儿子笑了笑说:“我口袋里装着钱呢。”
母亲明白了,生气地瞄了儿子一眼:“咋那么怕你媳妇。给你舅花钱还不应该?”
儿子仍就笑着说:“两口子有时也得隔道墙,这叫生活艺术,少生气,图清静。她那人就属嘴甜。只要儿子疼你,怕不怕媳妇不碍事,对吧,妈?”
母亲嗔怒地瞪了儿子一眼,笑了。
回到家里,媳妇悄悄问男人:“给舅买了什么?”
男人一一数叨给她听。媳妇听了又说:“哟,买的真不少,妈给的钱全花光了?”
“全花光了。”
“明天把钱还给妈,这钱该咱花。”媳妇瞅着男人的脸。
男人说:“妈花也一样,反正不是外人。”媳妇笑了,慢声慢气地说道:“要说也是,妈一个月退休金几百块,花不完,比咱富。”
瞧着男人温顺的样子,媳妇心头荡起一阵甜蜜……
篇3:最令人感动的故事
二傻三十五岁,由于父母近亲结婚的原因,天生弱智,只要七八岁孩子的智商。
村里一直都叫他二傻,就连唯一和他相依为命母亲都快不记得二傻的姓名了。可能姓名对二傻已经不重要了。
五月,第二个星期日。吃饭时,二傻把菜盘子里的肉全夹进妈妈的碗里。自己吃着家里菜园的蔬菜和妈妈腌制的小菜。孩子,你怎么不吃肉,都给妈妈了?母亲觉得二傻今天挺奇怪。平时二傻是很能吃的。三十多岁的壮汉能不能吃吗?哪怕智商不高。
母亲从不称呼儿子二傻这个绰号。总是亲昵喊孩子。母爱,总是伟大的。今天我在外面玩,听二狗子他们说今天是妈妈节。一年只有一次。属于妈妈的节日,我就把肉省给妈妈吃,妈妈节快乐。二狗子他们上二年级,二傻的玩伴。也只有这些孩子才能和二傻玩到一起。偶尔还欺负二傻。
孩子们太小不懂事,只要不太过份,二傻母亲也不会和还在计较。妈妈节……母亲一瞬间嚎啕大哭,听着二傻的话,妈妈觉得所有的委屈都变得不重要。二傻的父亲走的早,母亲一人将二傻拉扯到三十多岁,其中的辛苦只有天知道。不知流过多少泪水,有过多少叹息,普通人是无法体会的。
这次泪水与往日不同,里面有太多的欣慰。看着二傻成熟脸庞却挂着只有在孩子脸上才能看到的天真。母亲微笑的纠正一句:傻孩子,是母亲节。心里却是更喜欢听孩子说的妈妈节。妈妈节快乐,母亲对自己说。不止妈妈节,以后每一天都要快快乐!
最令人感动的故事 伤痕无碍我们的美丽
放学铃已响过很久了,韦蓝仍在座位上一动不动,她拿着笔,似乎是在聚精会神地演算习题。直至整个教室空无一人,韦蓝才收拾好东西,默默地最后一个离开。
她走得很慢,但仍逃不脱路人关注的目光。她知道自己奇怪的走路姿势将如影子一般伴随一生。
韦蓝16岁,这个年龄,如花绽放。转学来的第一天,当她站在教室门口时,吸引了很多赞叹的目光。可是当她开始移动双腿的时候,就低下了头,满面羞涩。她不敢抬头,因为她知道那些目光将会如何变化。
老师介绍:“这位是今天转学过来的韦蓝同学,成绩优异。希望大家能发扬互助精神,多多照顾韦蓝同学。因为某些原因,韦蓝同学行动有些不便。”说到后面时,老师的语气异常轻柔,仿佛生怕伤害了一朵娇柔的花儿。
韦蓝从座位上艰难地站起来,掌声在四周荡漾,可她却感觉,这仿佛是对她的一种嘲笑。
放学了,橙子热情地说:“韦蓝,我家和你家只隔着一条街,以后就由我负责送你回家吧!”
韦蓝却冷冷地说:“不需要!你凭什么送我?”
橙子大出意料之外,愣了一下,不由犯了口吃的老毛病:“我……我只是关心你……老……老师说同学应该互相帮助。我家离你家很……很近,我也顺路。”
韦蓝猛地站起来,忘了自己右脚没有力量,所以歪了一下,几乎跌倒。橙子赶紧去扶她,韦蓝却一把甩开橙子的手说:“我刚才说得很清楚了,我不需要!我讨厌别人的怜悯!没想到你这个学习委员竟是个大结巴啊,话也说不清楚,还想要帮助别人?”
橙子顿时满脸通红,泪珠在眼眶里几乎要掉下来,只得负气离开。
韦蓝坐下来,装模作样地拿着习题集,做起习题。她要等全部同学离开,没有人能看见自己走路的样子时才一个人离校。
韦蓝很敏感,她讨厌别人把她当残疾人。
这天,她等了很久,却发现一个陌生的男生久久不离开,一直埋头做习题。她的肚子已咕咕叫唤,那男生还没有离去的迹象。
韦蓝终于无法再等了。她收拾好东西,一瘸一拐地出了教室。出门的时候,她恨恨地向那男生瞥了一眼,却只看到他仍在聚精会神地做题,仿佛对自己的离去毫无知觉。
第二天也如此。
第三天,韦蓝再也无法忍耐了。她强压着怒气,冲到那男生面前,使劲敲了下桌子,怒气冲冲地说:“喂!你是哪个班的?要做习题为什么不在自己班的教室做?你既然这么想看我这个瘸子,那你现在就看个够!然后你哪来的仍回哪里去!”她的脸涨得通红,已经有泪珠在眼眶里打转。
男生很吃惊,注视了她一会儿,然后开口:“你的脚很引人注目吗?说实话,我实在看不出有什么特别!”
他抬头看着韦蓝:“不过这张脸如果能有一些笑容,我倒觉得会非常引人注目。”
韦蓝愣了。这个男生如此坦然地对她的右脚开玩笑,分明没把她当残疾人。
其实他在韦蓝的教室看书,只因为这个教室门锁得最迟。但在来的第一天,他就注意到这个迟迟不肯离开的女孩儿。当他看到这个女孩儿孤独地、歪歪扭扭地走出教室,脸色慢慢变得凝重。
用什么方法能使她走出阴影?
他冲对面发愣的女孩儿笑笑:“我叫童乐。为了看到你的笑脸,我很想充当一次护花使者。请问我可有这份荣幸?”
是他的坦然和阳光让她脱下厚厚的盔甲吗?他的话有着让她无法拒绝的魔力。
暮色苍茫中,童乐不停地催:“哎呀,快点儿啊,肚子都饿扁了!”仿佛她是一个肢体健全的人。
在童乐的催促下,韦蓝发现,若不顾忌自己的走路姿势,她能和别人走得一样快!原来,阻碍她的,其实是心理上的“伤痕”。
路过花店,童乐说等一下。然后他转身买了一束鸢尾出来。蓝色的花朵,上面却有着一道伤痕,是他故意划的吗?
他把花递给韦蓝,说:“你看,恰恰是这道伤痕,使鸢尾增添了别样的美丽!伤痕也有‘生命’,如果你因此将它放在阴冷潮湿的地方,它就会腐烂发霉。而如果将它仔细打理一番,然后再欣赏它,就会发现它的别样的美丽!韦蓝同学,我希望你别因为‘伤痕’,就将自己的美丽遮盖!”
夜晚,韦蓝躺在床上,看着带有伤痕的蓝色鸢尾,不禁心潮起伏。她看着自己的脚,想起了橙子。其实,橙子也有“伤痕”,她的“伤痕”是口吃带来的。而她那天却在橙子的伤痕上又刺了一刀,想到这里她有些愧疚。
第二天,同学们看见一个白衣女孩儿捧着一束鸢尾向着橙子大方地走了过去。她走得不稳,但微笑却异常动人。花中垂下一张字条:“伤痕无碍我们的美丽——韦蓝致歉。”
篇4:最令人感动的小故事
玛利亚原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她的丈夫汤姆斯意外身亡。噩耗传来,玛利亚因悲伤过度,在怀孕28周时意外早产下一名女婴。小家伙体重只有907克。按医学界定,28周出生的为极端早产儿,存活率非常低,因此,孩子生下后就马上被转移进恒温育婴箱。
在这次分娩之前,玛利亚和丈夫已经生了一儿一女:儿子哈里5岁,女儿莫莉3岁。两个孩子活泼又懂事,尤其是哈里,一有空就去育婴室探听妹妹的情况。
按照汤姆斯生前起好的名字,女婴叫伊莎贝尔,意思是“上帝的誓约”。伊莎贝尔在医院接受了整整10周治疗后,才获得允许回家。出院时,她的体重已经达到2.26公斤,看上去像一个正常的婴儿了。可是,医生表情严肃地叮嘱玛利亚:“护理早产儿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尤其是在离开育婴箱这个模拟的母体环境后,随时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
回家后的第2天晚上,玛利亚给伊莎贝尔喂了奶,然后催着客厅里的两个孩子去睡觉。突然,卧室里传来伊莎贝尔的哭声,玛利亚跑进去一看,不由得大惊失色:只见伊莎贝尔的哭声越来越弱,全身开始变蓝,然后发紫,眼睛也慢慢地闭上了。一切发生得太快,玛利亚全然不知所措。
就在这时,哈里冲了进来,他先是轻轻地拍了拍妹妹的腿,然后呼唤着她的名字。看到妹妹全无反应,他便模仿电视上曾看过的急救镜头,掰开伊莎贝尔的小嘴,对她连续吹起气来。奇迹出现了,看上去已经死去的伊莎贝尔慢慢苏醒过来。
第2天,玛利亚抱着伊莎贝尔,和哈里一起去了医院。医生听了她的讲述后,对伊莎贝尔又进行了系统的检查。最后确诊:伊莎贝尔因神经系统发育得不完全,患有严重的早产窒息症,常常会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停止呼吸,如果不及时救治,就极容易死亡。而且这种特殊的病症无法一次性治疗成功,只能靠患儿增强体质慢慢克服。
泰迪熊俱乐部是英国红十字会下设的一家慈善机构,免费向市民传授一些常用的急救技巧。初秋的一天,俱乐部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小学员, 一个6岁的孩子,他和同学坐在一起听课的样子惹人发笑。可是,当得知他一心想救护妹妹的初衷后,大家无不动容。
这个男孩正是哈里。
哈里成了伦敦市年龄最小的急救学员,虽然他的同学大多是六七十岁、已经退休的老人,可是与他们相比,哈里是学得最认真的一个。
每天回到家,哈里都会按老师所讲的内容,将急救技巧在4岁的妹妹莫莉身上实践一番,这样,他很快就掌握了学到的知识。
从哈里建立的救治记录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他一共为伊莎贝尔急救上百次,其中22次实施了人工呼吸。靠这22个生命之吻,哈里充当了伟大的守护神,一次次将逼近妹妹的死神驱走。
在日积月累的接触中,尚不懂事的伊莎贝尔对这个活泼可亲的哥哥特别依恋,每次睡觉都要哥哥哄她才能进入梦乡,她开口叫的第一个称呼竟然也是哈里的名字。
在伊莎贝尔1岁多时,哈里按照专家的建议,开始适当加大妹妹的运动量。小孩子都会耍小性子,每当伊莎贝尔哭闹着、不想继续坚持下去时,哈里就从口袋里像变戏法一样,掏出她最爱吃的食物,伊莎贝尔只好乖乖地听话。
由于照顾伊莎贝尔,哈里耽误了整个幼儿园时期的学习,又拖延了两年小学的课程。为了督促这个大龄的学生早日入学,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找上门来。可是,他们很快便被这个特殊家庭的兄妹感情所打动。在他们的帮助下,当地的报纸和电视报道了哈里和妹妹的故事,哈里的行为感动了越来越多的人。无数热心的市民呼吁:“帮一帮这个了不起的男孩,让他早日接受教育,那样他会帮助更多的人。”
很快,一家医用器械公司主动上门,送给哈里一台传感器,这样可以随时监测伊莎贝尔的呼吸,如果一旦出现窒息,传感器会马上发出警报提醒家人。
7月,教育部门通知哈里9月份必须入校学习。可是哈里仍担心伊莎贝尔,于是他开始着手培训自己的接班人。哈里利用整个夏天的时间,将在泰迪熊俱乐部学到的急救技巧,原原本本地教给妹妹莫莉。
受哥哥的影响,莫莉学会了坚强和担当,她学得特别认真。她要通过接力的方式,为妹妹继续铺平生命的道路……在哈里和莫莉无微不至的照顾下,伊莎贝尔从刚开始一周窒息数次,到现在基本每周发病一次,病情日趋好转,症状也越来越轻。
今年年初,医生对伊莎贝尔进行了检查,她的体质令他们惊讶:她是同类早产儿中体质恢复最快的一个。单从伊莎贝尔的外貌特征看,不论身高还是体重,她也非常接近正常孩子的生长情况,就连红润的脸色和挂在脸上的微笑,都证明她离危险已经越来越远。如果不出意外,她完全有望在10岁前彻底摆脱这一病症的困扰。
医生的话让哈里欢呼,妹妹莫莉的话更让他吃了一剂定心丸:“放心好了,我也是伊莎贝尔的守护神!”
篇5:最令人感动的小故事
昨日,在微信里我看到了朋友在吃汤圆的照片,一股浓郁的汤圆的香味涌上了心头,促使我想起了小的时候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片片回忆。
儿时的元宵节,过得有滋有味,那个时候在生产队,虽然没有城市的多姿多彩,却不失浓郁的乡土气息,注重团员氛围的厚重的“人情”味,更加孕育和证实了元宵节的寓意。
小的时候,我对元宵节的认识就是吃汤圆和灯笼。每到正月十五的时候,就会看见大人们在张龙着包汤圆,家里有方便条件的,就会给孩子做一个小灯笼,灯笼里点上蜡烛,孩子们拿着一盏灯笼游走在大街小巷,一种荣耀的心情更增添了节日的喜庆。
那个时候,一般很难能够买到现成的汤圆,都是自己家座做一些,或者是亲属朋友给送一些。自己家做的汤圆就不像现在集市上卖的汤圆那么圆,有大有小,母亲把搓好的汤圆下到锅里,锅盖上热气腾腾,锅里汤圆翻滚着,等到汤圆煮好以后,香喷喷的味道会溢满屋子。正月十五,一大早起来,妈妈就已经把汤圆煮好了,“儿子,起来吃汤圆了。”我迷迷糊糊的听到了妈妈招呼我起床的声音。
仔细想起来,对小时候元宵节没有太多的记忆了,在依稀的记忆碎片里,还保存着不多的儿时过元宵节的画面,回想起来,虽然没有太多回忆,但是这份纯真是唯美,长久的。
如今,在经济比较发到的社会里,自己家不会再做汤圆和扎灯笼了,儿时的那些场景越来越离我们远去了,当年的那种汤圆的甜蜜、灯笼的美丽,已经越发淡出了我们的生活。更多的,也只是为了过节而过节,但是这种意味着阖家团圆的吃汤圆还是必不可少的,吃汤圆不仅是一种节日的形式了,更赋予了一种美好的祝福,祝福幸福美满,祝福长长久久。
篇6:最令人感动的小故事
生长在七十年代初的我们这一代人,也是经历了很多事情的一代人,我们的儿时是在“”后期的环境中成长的。那个时候的记忆不是很清晰,很多事情随着时间的久远已经无法再追忆了,但是对于有些让人无法忘怀的事情,我还是记忆犹新的。记忆中感觉是那么的清晰,但是又那么的模糊。对于我儿时记忆的故事,总是那么的让我难以忘怀,但是要想细细的品来,却又是时断时续的让我无从下笔。已是新春佳节,索性就捏来一段儿时过年的忆事,由此下笔带领大家进入到我过年的那段曾经的记忆里。
过年的红灯笼
对于我们这个“东北坐地户”的家庭来说,男孩的“地位”还是蛮高的,大孙子的概念贯穿着整个家庭。我记得好像是在大年三十的当天,我父亲的姑姑也就是我的姑奶从鹤岗市前往宝泉岭农场十五队看望我们。记忆中那是一位胖胖的姑奶,一进门就抱起我来使劲的亲我。我的父亲是哥四个,当时在我出生的时候,我的的二叔家生的是女孩,三叔和我的姑姑都还没有孩子,因此我这唯独一个能够传承老李家“香火”的男孩备受宠爱。“我们老李家的大孙子呀,你可是我们家的大宝贝呀……”姑奶奶抱起我就不松手。当时,我的这位姑奶奶给我买来了一个小红灯笼,里面好像是能够放一根蜡烛的那种,外面是什么材料的既不清楚了,反正是点亮了以后整个灯笼都是红红的非常好看,我拿着跑出去,左右邻居的小孩都出来用羡慕的眼光看着我。在那个资源还很匮乏的年代,过年小孩能够拿着这么一个“稀罕物”,那还是非常令人羡慕的事情。
过年穿“条绒鞋”
我的母亲是哈尔滨知识青年,我母亲家所有的亲属都在哈尔滨市居住。这大城市居住的人当然就和农场的有区别了,尤其是过年的时候。每个家庭在过年的时候都会给小孩子做一套新衣服,买一双新鞋。那个年代在农场连队居住的孩子过年能够换的的新鞋,也就是一双新的棉胶鞋。而我的姥姥一到过年的时候,就会从哈尔滨市给我邮寄来一双她自己做的条绒面的棉鞋。现在回想起来隐约的记忆着,那是一双黑色的“千层底”条绒面的棉鞋,我穿在脚上很合适,“你看人家张姐家的孩子(我母亲姓张),都穿上条绒鞋了,肯定是哈尔滨给邮来的……”那种羡慕的议论,让我也是那颗幼稚的童心也是有着一种自豪感。就是现在每逢遇有谈论知青的事情的时候,我的内心还有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过年能够吃到各种野味
我的这个系列文章里,在以前曾经写过一篇关于打猎的一篇文章,那是描述了我和我父亲一起出去打猎的事情。那篇文章也只是描述平时的情况,那也只是偶尔的打一次猎。但是每到临近过年的时候,我的父亲出去打猎频率就会很高,会经常相约几个人在我家一起出发去打猎。当时每到我父亲回来的时候,具体都打到了什么猎物我也不是很清楚,我就知道我的父亲这段时间总是很早就走了,直到很晚才能够回来。等到大年三十的那天,我才知道了其中缘故,原来摆在饭桌上的各种野味使我明白了我的父亲的“功劳”所在,他为了在过年的时候能够让我们全家都吃上各种野味,不辞辛苦的爬山越岭的尽量能够打到多一些的猎物,也好在那个资源匮乏的年代里,能够让我们吃上一顿丰盛的肉类大餐,有“野鸡、野鸭、野猪、袍子”。有时候如果运气好的话,我父亲和其他几位猎户还能够打到野猪和狗熊,在大年三十年夜饭的餐桌上,各种美味的肉类还是让我记忆犹新的,至今都无法忘怀。
篇7:最真实的恐怖故事精选
雨噼哩啪啦地打在马路上,一个浑身包裹在黑色雨衣中的瘦小身影在雨中飘飘地走着,她走进一个电话亭,干笑了两声,然后喃喃自语道:“你欠我的,应该还了……”她伸出一只苍白干枯的手摘下听筒,僵硬地拨了一个号码。
王大志关紧门窗,拉上窗帘,点燃白色的蜡烛,然后把桌子摆上,把所有的美食端上桌,摆上两副碗筷酒杯,最后他把秦娟的照片摆上,点上祭香。
每年做这种事的时候他都会浑身发紧,就好像这样真会把秦娟的魂招回来一样。但是,不这样做他在这一天会更害怕。秦娟死了三年了,三年前的今天他们一起经历了那场车祸,他活了下来,可秦娟却死了。三年来,每到这一天,他就会在家里弄一个祭堂,给秦娟安安魂。
三年前是一个雨夜,今天又是一个雨夜。明年就不用了,过了今晚,秦娟就该投胎了。王大志这样安慰着自己。
王大志是秦家的上门女婿,他们夫妻开了一家小公司。像所有受气的上门女婿一样,王大志也总被秦娟压制着,他的大志根本就不得施展,连公司的法人名字都是秦娟的。那天他们去签了当时最大的一笔单子,有了那笔单子,他们的小公司就不再是小公司了。可是他们也够倒霉,那天因为两人都喝多了,再加上雨大路滑,在回来的路上,他们的车栽下了高速公路。
王大志也并不是个没良心的人,那天是他开的车,本来秦娟是不让他喝酒的,但几乎只是充当司机角色而心怀怨气的他一定要喝,还喝多了,所以才出了车祸。因此他一直认为秦娟的死是自己造成的,他很愧疚,这愧疚就以恐惧的形式表现了出来。王大志在桌旁坐下,挟了一口菜放到秦娟照片前的碗里,说:“娟啊,这是你最爱吃的,快吃吧。我还给你叫了宫食府的肉羹,一会儿就送来。娟啊,我想你,你想我吗?想我就打个电话给我吧。”王大志深情地说着,突然,电话铃声刺耳地响了起来!王大志浑身一颤。这电话来的太巧了吧?他怯怯地把目光投到秦娟的照片上,幽迷的烟气后面秦娟好像在笑,戏谑地笑。王大志喉咙发出“咕噜”一声。
电话铃声还在刺耳地响着,混合在窗外仿佛来自三年前的雨声中,像催命的午夜凶铃。王大志终于站起来,一步步慢慢走过去,哆嗦着拿起了听筒:“……喂?”
“你想不到吧,我出来了。”电话里传来一个尖细却颤抖的女人的声音,在雨声中显得迷离破碎。王大志没听过这个声音,但那可能是因为这个人已经不是人。
“……出来?你从哪儿出来?”王大志觉得屋子里一下变得昏暗阴冷了。
“呵呵……你知道的,不许装。”那个声音戏谑地说。
知道?自己知道什么?难道她是指自己从骨灰盒里出来?“你是谁?不要搞恶作剧!”王大志没有底气地愤怒着说。
“呵呵呵呵……”
“你不要装神弄鬼。”
“呼……”电话里的人出了一口气,王大志觉得耳朵一阵发凉,“你不相信是我吗?你是不是以为我已经死了?”
“你……你没有死?”王大志的声音颤抖着。
“是的……不,我死了。是你,是你杀了我!”电话里的人恶狠狠地说。
“不,不是我。是车祸害死了你,我也不想。”王大志已经控制不住地相信了,他不想说出这种等于承认的话,但是话脱口而出。电话里传来冰冷的笑。
“不,你不是你。”王大志嘴硬道,“你不用吓我,我知道你不是。”
“……”
“你是谁?你为什么……”王大志快哭了。
“……”
“……你是……你真的是……是……”王大志的牙齿激烈地打架,咬碎了自己的语言。
“不错!我是!”电话里终于又传出了声音,那声音变得恶狠狠的,充满阴气。
“可是……真的不是我害死你的啊。车祸,是车祸!”王大志喊道。
“是吗?呵呵呵……”
王大志说不出话了,他的身体抖成一团,是的,他骗不了自己,更骗不了秦娟。为什么他会如此恐惧?恐惧来源于心虚,心虚是因为他做过贼。因为在那个不幸的雨夜里,秦娟本来是死不了的。当时,醒来之后的王大志发现自己并没受严重的伤,而秦娟的头却被磕出了一个大洞,血正从那个洞流出来,雨水正从那个洞灌进去。秦娟居然还没有死,她失神的眼睛看着王大志,艰难地说:“快救我,快拨120……”
王大志摸出了电话,他是想拨120。但就在那一瞬他却忽然改变了主意。他想,自己的伤并不足以致命,秦娟的伤却是致命的。自己如果晚一点打这个电话,那么自己的倒霉就可以转嫁到秦娟身上,并得到补偿:公司就将是自己一个人的,法人也会从秦娟变成他王大志。他将不再受气,他将扬眉吐气。
于是他咬咬牙揣起了电话。忍受着大雨,忍受着疼痛,转过头去闭上了眼睛。在他身后,他仿佛能看见秦娟那绝望而怨毒的眼睛直直地看着自己,那感觉是如此强烈,强烈到现在仍紧紧贴在自己的脊背上。
他控制不住自己的脑袋不转动,控制不住自己的眼睛不去看秦娟的照片。
秦娟在祭香迷离的烟气后面的照片和他对视着,王大志觉得那眼神如秦娟死时般绝望而怨毒。
这时候秦娟的照片“咣当”从墙上掉了下来。
王大志“啊”的一声:“你……你回来了?你在哪儿?”
“咯咯咯。我就在门外!”电话里的声音由冷笑变成了尖利。与此同时,门铃狂叫起来!王大志眼睛一翻,嘴里涌出白沫来,一头栽倒在地上。
宫食府送外卖的人按了十几分钟门铃。没人应,他愤愤地骂了一声,走了。雨夜的电话亭里,那人听着听筒里“啊”的一声后忽然没了声音,她叹息一声:“不好玩。”然后挂了电话。
愣了一会儿,她再次喃喃自语道:“你欠我的,应该还了……”然后她摘下听筒,随手又拨了一个号码。
精神病院的车在雨夜的街头仔细搜寻,因为他们走失了一个病人。
篇8:最真实的恐怖故事精选
他的仇家来杀他了。拿着一把长长的刀,寒光闪闪。
他躲在家里瑟瑟发抖,但是还没有失去理智,仇家进来的一瞬间他拉掉了电闸。仇家在黑暗中慢慢地走着,刀在月光下闪着瘆人的光。
他听到自己的妻子起来了,然后开始惨叫,惨叫声慢慢变成了痛苦的呻吟,最后悄然无息。他知道自己的妻子死了。
然后他听到儿子的怒吼声,但是一阵杂乱的扭打声过去之后,那个仇家又慢慢地从儿子屋子里走出来,带着浓重的血腥味。
他悄悄地从桌子底下爬出来,爬进了衣柜。
仇家走到桌子前,仔细地看着桌子下面,什么都没发现。
他又从衣柜里偷偷爬出来,爬到了窗台上。
仇家走到衣柜前打开柜子,把里面所有的衣服都扔了出来,却一无所获。
他又偷偷爬回了卧室,绕过妻子冰冷的身体,躲到了床头柜后面。
仇家走到窗台前仔细地检查窗台。
他在黑暗中肆意地爬着,不敢发出一丁点声响。尽管泪水已经淌满了他的脸颊。
他爬啊爬啊,终于爬不动了,他转头看着自己的仇家。月光照着他狰狞的脸,他慢慢地闭上眼睛。
但是仇家却从他的眼前转了一个弯,走到一边去了。
他坐在黑暗的角落紧张地喘息着,仇家在他的家里四处翻找了很久,还是没有找到他,只得离开了。
天慢慢地亮了,他想去儿子的卧室看看儿子是不是还有呼吸。
但是他发现,他爬不出来了。
警察来了,在他的脚下走来走去,大声交谈,却看不见他。
终于有一个警察抬头看了他一眼,他激动起来,终于有人发现他了。
可是那个警察看了他一会儿,又和别人说起话来。
“你看,那幅画里的男人真像这家男主人。”
他这才绝望地发现,昨天晚上,他爬进了一张画里。
篇9:最感人真实励志故事
上世纪90年代中,手机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还是稀罕物,当时名字也不叫手机,而是叫大哥大,不像是一种通讯产品,倒颇像某位江湖人士的匪号。当时谁拥有一部手机可是件了不得的事,那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走到街上,经常可以看到有人手里拿着个板砖似的东西站在马路中央,两眼朝天哇哇乱叫,碰到这种情况,过往的车辆都得绕着走,惹不起。那时候买一部手机要二三万元人民币,以购买力来等值折算的话,大概至少得相当于现在的七八万甚至10来万元人民币吧。十几年来,手机产业让很多人都发了大财,但发财的大多是手机生产商和经销商,包括一些修手机的人。谁也没有想到,手机发展到现在,还能让另一种人发财,这种人就是像李俊峰这样的人,基本上属于白手起家的无产者。一想到手机,大家首先就会想到这是个大投入大产出,小投入没产出的行业,一款手机要想在市场上打响,最终捞回成本并且赚到钱,不说研发、生产,光广告费就得投入多少?在这样一个行业中,像李俊峰这样出身低、无资源、无资本的小人物,是怎样起家发财的呢?李俊峰仰赖的就是我们正在介绍的这一招:锦上添花。
李俊峰,农民出身,发财前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拥有一部自己的手机。1996年21岁的时候他出门打工,一直到2001年他26岁的时候,才真正拥有了第一部属于自己的手机。但那个时候,手机已经开始像洪水一样泛滥成灾。走在城市街头,虽不说人手一部,也相差不远了。对于好不容易才奋斗到手的一样宝物,转眼间便泯灭于芸芸众生之中,李俊峰很不甘心。他总想使自己的手机有点特色,与众不同。他没有钱赶潮流经常更换手机。他想的办法就是换汤不换药。当时有一种小贴纸,本来是让人家贴在墙上或书包上做装饰之用的,他用来贴在手机上,效果还不错,真能够产生“区别众生”的效果。后来他将这种贴纸改进,在上面打印上自己喜欢的图案,再压上一层塑料膜。因为不是手机装饰专用贴纸,这些工作做完后还要用刻刀比着手机的大小和形状对贴纸进行“雕刻”和修改,然后才能贴到手机上。经过这样“改装”的手机,不但是区别众生,而是超越众生,在众多手机中显得是那么的卓尔不群,李俊峰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不过,这也给他惹来了麻烦,就是同事们不断地要求他帮忙给自己“改装”手机。李俊峰不能不答应,这使他几乎丧失了所有的休息时间,每天下班后就趴在那里给同事们做手机贴纸,进行手机美容。到后来,一些朋友的朋友为了排在别人前面得到他的手机贴纸,甚至愿意出钱购买他的贴纸,这使李俊峰心眼一动:原来这玩意儿还可以赚钱!随着愿意出钱买他的手机贴纸的人越来越多,到2002年初,李俊峰干脆辞了职,拿出6年打工的全部积蓄,一共1万8千块钱,在北京西单的一家商场租了一小截柜台,正式开始做起了手机贴纸和手机美容的生意。
到现在,3年过去了。李俊峰依靠一片小小的手机贴纸,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叫做大秦手机化妆公司。他不但自己做,还发展加盟代理,目前旗下已拥有加盟代理商数十家。一片小小的手机贴纸,3年来已为李俊峰带来了超过百万元的利益,以后还会给他带来多少收益,谁也不知道。不但是手机贴纸,现在李俊峰还将业务开拓到手机添香、手机水晶刻印、手机镶钻等三十多种手机美容业务,生意一片红火。
如果说金融行业有衍生产品,那么,李俊峰做的可以说是手机行业的衍生产品。像这样依靠手机行业衍生产品发财的并不只李俊峰一个。在广西南宁,有一个叫黎小兰的女孩,也是靠做琥珀昆虫手机链和水晶昆虫手机链,从1000多块钱起家,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南宁昆虫之恋工艺品厂,几年间赚了上千万元,2005年还将业务做到了国外,开始赚美元,事业做得比李俊峰还大,生意比李俊峰还火。
★ 名人真实励志故事
最令人感动的真实故事(共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