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dant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形容书的经典名,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形容书的经典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书名散文
书名散文
我们想了很久,想不出为这套丛书选个什么样的丛书名,后来,索性就用了现在这名。“红色中国”,直白,朴实,但至少不雷同,一目了解。
红色中国是一段历史,一截记忆,是前辈走过的足迹和奋斗的实录。关于这段历史,常常看到人们用这样的文字来形容:波澜壮阔激情澎湃,这并没有错。但我们认为用这样的描述更客观:纷繁杂乱万象丛生。所以,反映这段历史,故事应该很丰富,题材应该更开阔,值得回味值得书写的东西应该有很多很多。以往,我们看多了冠之以“红色”或者“革命”的文字。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同类的儿童文学创作,有着更多的“教化”功能,也同样使其题材和主题上单一和狭~。更何况,文字中多有激烈和偏颇,这导致了许多错误的阅读,也招惹一些对红色文学的误解。
我们不想这套丛书是这么一种文本。对于近代历史,我们充满了敬畏,也有着足够的虔诚,但我们也有着更多的清醒,图解和戏说是我们摒弃的,也不是我们的主张,站在偏激的立场上涂抹和片面的歌颂,会让我们在历史和读者面前感觉羞愧无地自容。
我们想这套丛书在同题材的作品中别开生面。
除了历史的背景,我们没有给作者太多的框框,其实就是这点,也原本是不该划定的,好的作品是在更自主和自由的想像中完成的。出于出版和发行的考虑,我们给作家提出了一些要求,虽然宽泛,但多少会影响到创作的。可非常感激作家们的努力,整体上,每本书的文字都很精炼,很优美,平实中体现出了成熟的语言运用技巧,我们知道,这对于少年读者的学习来说也有其独到的好处,许多人不只是在课堂里学习语文知识的,有更多的实例证明,一个人的.好具有很高的作文水准,有益的阅读必定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希望我们的青少年读者能在欢愉的阅读中学习到更多的历史知识和语文知识。
九个作家,呈现的故事不同,风格也不尽相同。这是我们希望的,这九本小说中,有传记体文本,有悬疑惊险的样式,也有幽默喜剧的风格,但核心的一点是相同的,故事是好看的耐读的,主题都表现真实的历史,彰显残酷背景下的人性,展示前辈们艰难岁月中的情操和情怀。我们的文字,更多的注重的是“成长”,即使有英雄主义革命理想的展现,也是在真实背景下完成的。
对于作者,我们有过刻意的选择,想最佳应该是老中青皆具的一种配备,但非常遗憾,显然七零后八零后的作者难于寻觅。可能是出于他们对那段历史的陌生或者疏远,也可能是出于别的原因,结果九个人中六人是六零后,想来,这决不是一种巧合,六零后这代人,其经历决定了他们对历史的判断和理解。
我们还对作家生活的地域有过考虑,写历史小说必须熟悉历史,这是无疑的。这种熟悉不是历史教科书的熟悉,而是立体的,比如人文背景,语言,风俗民情……只有将文化背景揉入文字中,人物才更其鲜活,故事才更有血肉,文字才更具张力。还有,故事发生地的作者来写故事,会怀有一种别样的情感,其态度和投入会是不一样的。
我们出于丛书的一种特色和品质,还有着某种探索的因素,特意从非儿童文学传统作家中精挑了四位。这四位的名字在书店儿童文学的柜台上是陌生的,但他们的小说却写得清新精致。这些作者在各自的创作领域也有一定的影响力,是较成熟的较有实力的作家,他们对儿童文学界的一些内幕也好情况也好,知之甚少,他们没有包袱,少顾虑,下笔从容。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我们只想创作者能保持一份清新和极强的责任感,这些往常从事其它门类创作的作家,可能缺少圈内所谓的知名度,也缺少所谓“经验”,但我们看中的是清新,我们期待有更多的作家参与到儿童文学的创作中来,给这个领域注入更多的活力
篇2:书名故事会作文
书名故事会作文
记起看过一篇小短文,作者把所看过的书本的名称都用一个小故事串起来,形成了一篇“书名故事会”。想到此,找出了此文,叫来小宝一起读起来。有趣之余,我们也来编一个“书名故事会”。
首先我们把所读过的书的名字都写在一张纸上,然后我和小宝一起进行筛选。为什么要筛选呢?因为我们要把一个故事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都要找出来,这里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要是书名才行。最后呢,再用语言把书名串起来,就形成了“书名故事会”。下面,就是我和小宝编的“故事会”:
在一个“银顶针的.夏天”,“装在口袋里的爸爸”和我、“长袜子皮皮”、“毛毛”、“窗边的小豆豆”还有我的好朋友们“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我是你的朋友—大熊猫”、“七个小淘气”、“青鸟”一起来到了“白城堡”,研究“人类神秘现象”,并争取“解开死亡密码”。清晨,我穿着“踢拖踢拖小红鞋”来到了“爱心树”下,我想如果“让太阳长上翅膀”,我就不会那么热了,如果“天上掉下大蛋糕”,我就会吃得饱饱的,不用饿得咕咕叫了。在“小灵通漫游未来”的带领下,我们来到“格林童话”里讲的“小猫出生在秘密山洞”的旁边,在这里“推开窗子看见你”,我们碰到了“虹猫蓝兔”。我们一群人带着药草—“蓝色的兔耳朵草”“渡过雪原”,终于来到“叶子小屋”。终于我们“解开死亡密码”,胜利地回到了家。
妈妈心里话:同孩子一起来编故事吧,在这里,一是有助于亲子交流。二是编故事的过程中,还可以教孩子如何来写作文,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几要素写出来就可以成为一篇小作文,当然如果再添加一些形容词和动词,那就会成为一篇不俗的作文了。三就是有助于激励孩子的读书兴趣,看到了书名,有的可能故事情节有点模糊了,我们可以趁些机会,鼓励孩子再复习一次,再看一次。其实书,每一次看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不要再等了,赶快一起来编故事吧!
篇3:《易经》书名辨析
《易经》书名辨析
《易经》最初书名为《易》,而非《周易》。后人将古籍文献中的“周易”二字添加上书名号所带来的误解,导致易学界长期以来将《易经》、易经、《周易》、周易四个概念混淆使用,造成概念混乱。
很多学者使用《周易》(带书名号)来表述古经《易》这本书,甚至常常将不同的概念混同使用:一会儿称《周易》,一会儿称周易;一会儿称《易经》,一会儿称易经。从概念上讲,常常让人弄不清其准确定义。对此,有学者认为,《周易》与《易经》是古经《易》的不同称谓,说的是同一本书。[1]另有学者则持反对的意见,认为《周易》与《易经》两个概念截然不同,但存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周易》概念的外延大于《易经》,因为除了《易经》外,还包括《易传》,是《易经》和《易传》的统称;[2]另一种观点则相反,认为《易经》概念的外延大于《周易》,因为《易经》包括三部分,其中一部是《周易》,另外两部是《连山》和《归藏》。[3]究竟孰是孰非,始终没有定论。这样一种概念混乱、莫衷一是的情况并非个别,在有关易学的著作、论文中可以说比比皆是,而易学界对此并没在意,长期以来一直模棱两可地混沌至今,可在稍微懂得逻辑学知识的人看来,则是贻笑大方。因为如果连最起码的基本概念都没有划分清楚,作为概念的科研基础还处于混乱状态,那还有什么学术研究可言呢?甚而至于,由此带来社会认知和社会实践的误区―― 一些人误将算命先生当成是“《易经》大师”,把研究《易经》的学术成果错当成是“美化巫术”,使得具有完美的哲学思想、朴素的数理科学和中国式的逻辑思维特点的《易经》,与占筮、算命等术数为主要内容的周易预测混淆在一起,黑白难辨,从而使《易经》这一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的科学价值被贬低。
笔者经研究后认为,学者及出版者在著作及论文中使用《周易》这一带有书名号的概念属于误解。仅仅多了个书名号,看似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实际上其中却蕴含着很深的历史辨析及认知问题,可谓大是大非。故而试对此问题作一辨析,与专家学者们商榷。
一、《易经》最初书名为《易》,而非《周易》
周文王被商纣王软禁的7年中,“演易之六十四卦,各为彖。”由此写作出《易》这一大作。但周文王在灭商之前便先期死去。可见,周文王作《易》之时系商代末年,虽然此时周人已经称周,但仅仅是“周国诸侯”,绝不敢称“周朝”。因而此时即使非要以朝代来定书名,也不应用“周”字。
至西周时,尽管周公旦组织文人对《易》又作了进一步的完善和系统性的编纂,但仍称其为《易》。因为一直至春秋时,后人自始至终称《易》,无人称《周易》。如《论语・述而》:“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系辞》:“《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孔子及其门生所作的“十翼”,称为《易传》,并非称《周易传》,其中所有解古经《易》之语,均称《易》如何如何,未曾有《周易》如何如何的记载。尽管《易》后来被儒家尊为“六经之首”,但书名未变,始终称《易》。
即使到了汉代,众多学者频繁征引《易》,通常也只称“《易》曰”,从未见过“《周易》曰”的字样。如《史记・周本纪》:“西伯盖即位五十年,其囚h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汉书・司马迁传》:“故《易》曰:‘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淮南子・谬称训》:“故《易》曰:‘《剥》之不可以遂尽也,故受之以《复》。’”《说文》释“相”字:“《易》曰:‘地可观者,莫可观乎木。’”《说苑・敬慎篇》:“《易》曰:‘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国家,小足以守其身,《谦》之谓也。’”
甚至到明清两代,大多数正统学者仍称其为《易》。例如乾隆时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中记载:“《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
以上足以证明,春秋时代的学者仍尊周、尚周,甚至自视为大周朝之人,不管是评议还是诠释,都绝对没有必要在《易》之前添加上“周”字。即使汉唐宋至明清,大多数学者均依照前人所述始终称《易》。故而《周易》书名无从说起。
二、周易之“周”并非与“易”合为书名
“周易”(没有书名号)一词,最早见于《左传》。如《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左传・襄公九年》:“姜曰亡是于周易曰随元亨利贞”。此记载的“周易”,在战国时期的古籍中并不多见。当时的古籍中均不会有标点符号,更不可能有书名号。现今译注者及出版者将“周易”加上书名号,[4]实属误解。因为笔者认为,《左传》中的“周易”二字,意指“周朝之《易》”,是“周朝之《易》”的简称。得此结论,除了前面已经举证说明的以外,还有如下三点理由:
其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古籍中涉及的“周”字,多指西周。例如《尚书》中记载:“天休于文王,与我小邦周。”[5]又如《大学》中记载“周虽旧邦,其命惟新。”[6]《左传》“周易”之中的“周”字也应是如此,即意指西周。故而,“周易”之中的“周”字应看作是《易》前面的定语。因为学易之人都知道,在周朝之《易》之前,还有夏朝之易《连山》和商朝之易《归藏》。“周易”这一称谓是当时的史官或其他作者要确定所指的古经易是周朝之《易》。
其二,按照习惯,后代评前朝之作,为确定“代号”和区分不同朝代的同一类型作品,才有必要添加上“周”,譬如对于西周时期的礼制,后人均简称其为“周礼”。例如《中庸》有记载: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征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7]这里的“周礼”,意指“周朝之《礼》”,由此绝对不能用带有书名号的《周礼》来表述。②也就是说,如是周朝当朝之作,就无需说“周”,除非是史书,否则就是多此一举。周朝时代所出的不少文化古籍,例如《诗》、《书》、《礼》、《论语》、《大学》、《中庸》等,有哪一个需要在书名前添加上“周”字?而最先涉及“周易”二字的《左传》,恰恰是出自不再认同自身为“周朝之人”、且无人尊周的战国时代的作者。以前有学者误认为《左传》出自左丘明之手,即春秋之时,实际上,经过专家考证,《左传》成书之最早年代,应在公元前375年郑国灭亡后至公元前 360 年之间。[8]这一时期,虽然在我们现今史学上仍将它确定为“东周”,似乎仍处于“周朝”,但实际上,那时的人们早已认为彻底告别了“周朝”而进入新的朝代。故而《左传》始称“周易”,既可证明《左传》并非出自春秋之时,而是出自无人尊周的战国时代,又能证明“后周朝”时代古人将《易》定出“代号”――“周”,以后人的角度来述说“前朝”之事,这一做法非常合情合理。二者真可谓相辅相成。 其三,无论是上海博物馆馆藏的战国竹简,还是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汉初帛书,涉及古经《易》书名的原始记载均为《易》,根本不见带书名号的《周易》表述。
将“周易”加上书名号,有学者认为古籍中另有出处,依据是《晋书・束皙传》:“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或言安厘王冢,得竹书十车。……其《易经》二篇,与《周易》上下经同。”笔者以为,古籍原文应是“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或言安厘王冢得竹书十车其易经二篇与周易上下经同”,[9]如果加入标点符号的话,应是“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或言安厘王冢,得竹书十车。……其《易》经二篇,与周《易》上下经同。”至于《汉书・艺文志》所写的“易经十二篇”,应是意指“《易》与其经传③共十二篇”,而非“《易经》十二篇”。
三、《易》被改称《易经》系“出口转内销”
古经《易》的书名是何时被改称为《易经》的?笔者认为,这应与西方科学家对《易》的理解和翻译有关。
四个世纪之前,即1685年,法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数学家白晋(1656―1730)奉法王派遣来到中国传教,在传教的同时开始研究《易》,后著有《易经大意》(Idea Generalis Doctrinae libri Ye Kin)等著作。16,白晋明确地将古经《易》翻译成《易经》,在巴黎以《易经》为题专门作了一次演讲。在演讲中,他把《易经》视为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一样合理、完美的哲学。[10]这是古今中外历史上首次给予古经《易》科学性的最高评价。自此之后,西方科学家都统一地称中国古经《易》为《易经》。例如黑格尔说:“《易经》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 。”他在《世界哲学史纲》(英译本)中写道:“《易经》此书是被作为中国思维的基本著作,这是由于它是从一和二的抽象开始的.,然后对适合于这些抽象思维形式的具体存在去进行探讨。”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说:“中国的确有一种‘科学’,其‘标准著作’就是《易经》,只不过这种科学的原理就如许许多多的中国其他东西一样,与我们的科学原理完全不同。”荣格在肯定《易经》科学价值的同时,正确地指出了《易经》所代表的中国科学与西方科学在思维方式和认识方法上的根本区别。1949年欧洲哲学权威C・G捷恩为英文版《易经》所写的序言中说:“谈到世界人类唯一的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易经》。”正是由于西方科学家将中国古经《易》的书名直接翻译成《易经》,并给予了极高的赞誉,获得了中国众多学者的认同,才使得国内很多学者也习惯将古经《易》的书名改称为《易经》,延续至今。
四、《易经》与周易等概念应严格划分
后人将古籍中的“周易”,误解为书名,甚至以讹传讹,明显缺乏严谨态度。即便是将《易经》和《易传》合在一起称做《周易》也仍不妥,因为《易经》和《易传》两者性质不同、功用不同,所吸收的思想资料不同,逻辑体系也不同;如果“经传不分”,将二者合在一起统称为《周易》,“不利于对两者自身所具有的体系、价值、特点等进行研究。”(174)故而《周易》的表述不符合“经传分开”的逻辑趋势。更有后人对一些易学概念随便使用,造成了概念的混乱。例如有人说:“易经就是《易经》,也是周易或《周易》。”可见,易经、《易经》和周易等概念被混为一谈。
那么,这些概念应如何作出符合逻辑的严格划分呢?笔者浅见如下:
《易经》:它的逻辑概念外延最小,系指周文王写的六十四卦的卦辞和周公组织文人集体创作的六十四卦的爻辞并进行系统性编撰的著作全文。共计4986个字。它仅仅指周朝之《易》。表面上看,《易经》中的卦辞、爻辞等部分似乎与占筮不无关系,但从其深层的整体逻辑结构上看,它具有的完美的哲学思想、朴素的数理科学和中国式的逻辑思维特点的价值不容低估。
易经(不带书名号):它的逻辑概念外延比《易经》要大,系指三部易著:夏朝易――《连山》;商朝易――《归藏》;周朝易――《易经》。
周易(不带书名号):它的概念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
狭义的周易概念,为了与广义的周易概念区分开,可使用引号,即“周易”。“周易”概念的外延比《易经》略大,包括《易经》和《易传》,但绝对不可以用《周易》(带书名号)来表述,因为我们谁也没有权利将各自独立成篇的《易经》和《易传》两部书合成一本书。
广义的周易概念外延最大,除了《易经》和《易传》外,还包括自秦汉、唐宋至明清,历史上所有就《易经》和《易传》进行解读、诠释、分析和研究的理论学术著述,以及对易学义理、数理、占术的补充、完善和创新的全部内容,是易学文化始发并延续、学术与应用的统称。在这其中,有一些占筮、算命的内容虽然与科学是大相径庭的,但社会上的很多普通群众甚至也有上层人士却比较喜欢,他们所理解并口口相传的周易,基本上都与中国传统预测的应用相关,也就与占筮、算命等脱不开关系。久而久之,大众对周易二字的理解,占筮、算命的成分已经远远地大于学术理论研究的成分了。
综上所述,带有书名号的《周易》,不但找不到有理有据的出处,而且也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只能带来说不清的费解和歧义,它可以说是后来部分学者误解所导致的误用。因此,研易者在表述《易经》时,再用《周易》或周易这一表述,就未免添乱了。学术研究中涉及的基本概念的不同表述,都各自应有严格的定义,各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本文对一些概念进行了细致的划分,目的就是要避免费解和疑义。
篇4:书名的谜语
关于书名的谜语大全
谜语既是一种有趣的游戏,又是一种文学式样。它的主要特点,就是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以诗歌形式集中描绘某一事物特征,为大家分享了关于书名的谜语,一起来看看吧!
1. 工资表(书名) 答案:金钱,外套
2. 寂寞朱门反锁空(书名) 答案:废都,贵族之家
3. 寒来暑往(书名) 答案:秋
4. 中日合作(书名) 答案:华阳集
5. 小姐说是要租房(书名) 答案:伊索寓言
6. 不重生男重生女·掉尾格(书名) 答案:千金要方
7. 游子身上衣(书名) 答案:流浪者,外套
8. 偏从化蛾眉(书名) 答案:美人烟草
9. 汉口方言(书名) 答案:少女的`声音
10. 全在里面·徐妃格(书名) 答案:呐喊
11. 无冬无夏(书名) 答案:春秋
12. 徊(书名) 答案:双重人格
13. 重施火计曹终破(书名) 答案:十日谈
14. 江门小弄(书名) 答案:三家巷
15. 一人得道(书名) 答案:大路
16. 曲谱(书名) 答案:乐经
17. 关公显圣毙吕蒙(书名) 答案:死魂灵,复仇
18. 说话别上当(书名) 答案:成语辞典
19. 老耄回首如黄粱(书名) 答案:八十一梦
20. 两言不合,那人执匕向吾而来(书名) 答案:论语
21. 穿了件马甲,就说是老板(书名) 答案:化身博士
22. 饱经风霜(书名) 答案:苦难的历程
23. 南北混(书名) 答案:蒙经
24. 宇文称帝为隋而灭(书名) 答案:周易
25. 天冷雾罩丛林黛(书名) 答案:寒烟翠
26. 虎门焚鸦(书名) 答案:毁灭,烟
27. 对方皆男儿(书名) 答案:对面少女
28. 醒能述以文者(书名) 答案:南柯记
29. 金陵近貌印象深(书名) 答案:新石头记
30. 渝州秋色闻遐迩(书名) 答案:巴金传
31. 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遂至于亡(书名) 答案:倾国怨伶
32. 日月无私照(书名) 答案:明通鉴
33. 儒学寒灯伴客谈(书名) 答案:冷斋夜话
34. 清辉洒向梧桐花(书名) 答案:月朦胧,鸟朦胧
35. 千朵万朵压枝低·下楼格(书名) 答案:重放的鲜花
36. 蒲松龄(书名) 答案:草木春秋
37. 马上草檄(书名) 答案:急就篇
38. 又逢甲子岁(书名) 答案:六十年代的变迁
39. 初稿概要·掉首格(书名) 答案:本草纲目
40. 户户动迁(书名) 答案:家,家变,旧址
41. 离恨做成春夜雨(书名) 答案:楚辞集注
42. 增加警力为长治(书名) 答案:保卫延安
43. 皓首宽闲度四时(书名) 答案:白门柳
44. 石头城下不觉晓(书名) 答案:金陵春梦
45. 无冬无夏(书名) 答案:春秋
46. 天冷雾罩丛林黛(书名) 答案:寒烟翠
47. 关公显圣毙吕蒙(书名) 答案:死魂灵,复仇
48. 经济管理的一面镜子(书名) 答案:资治通鉴
49. 简化(书名) 答案:第二个太阳
50. 三八的来历(书名) 答案:二十四史
51. 晚有儿息(书名) 答案:子夜
52. 达理又知书(书名) 答案:通典
53. 膝关·求凰格(书名) 答案:连心锁
54. 七言诗·遥对格(书名) 答案:三字经
55. 山的儿子(书名) 答案:岳传
56. 聚沙成塔(书名) 答案:碎石集
57. 穷岛屿之萦回·卷帘格(书名) 答案:山海经
58. 历代钱币展闭幕(书名) 答案:古文观止
59. 因循守旧(书名) 答案:法老
60. 笔译口译,小菜一碟(书名) 答案:随便翻翻
篇5:经典书名的谜语
“大夫,是男孩?是女孩?”(书名)人生的探索
“过岭只闻千树吼”(书名)林海音传
“女子相思客店”(书名)伊索寓言
door(书名)门外文谈
NO(书名)中国可以说不
Travels(书名)西游记
阿英日记(书名)三国志
安能不忆李将军(书名)太平广记
安全人人挂心怀(书名)太平广记
俺只念木石前盟(书名)密密相思林
暗香浮动月黄昏(书名)梅花影
八戒笑得前俯后仰(书名)猪的喜剧
八面齐心扫歪风(书名)周易正义
八一诗歌郎育会(书名)将军吟
八一颂(书名)将军吟
把酒临风(书名)诗品
爸爸和我(书名)父与子,两代人
霸王别姬(书名)楚辞
霸王别姬(书名)楚辞,虞美人
白骨化作美人来(书名)精装斯佳丽
白日依山尽(书名)天方夜谭
白素贞成仙(书名)蛇神
白天打烊,晚上营业(书名)夜店
白雨跳珠乱入船(书名)谈心
百合恰似黄连味·秋千格(书名)苦斗
百年多病独登台·脱靴格(书名)老残游记
百千万贯犹嫌少(书名)巴金全集
败绩全录(书名)北齐书
饱经风霜(书名)苦难的历程
保(书名)白痴
保险名单全写上(书名)列宁全集
悲歌仰天泪如雨(书名)楚辞集注
碑文(书名)石头记
奔流到海不复回(书名)水经注
本书不收旧作·卷帘格(书名)老舍文集
笔下生风(书名)毛诗 沈一鸣
笔译口译,小菜一碟(书名)随便翻翻
笔恣汪洋(书名)辞海 周之屏
便将浓艳斗繁红(书名)广角英语
变相发廊,来者不良(书名)废都
变形金刚(书名)易经
遍写谜条密麻麻(书名)布老虎丛书
别乱动(书名)离骚
别伤心(书名)楚辞
别有伤心无数(书名)楚辞
丙(书名)第三代
秉笔直书(书名)清实录
病大虫(书名)疾风
卜(书名)点与线
不及黄泉勿相见也(书名)死魂灵,地下集
不可同日而语·蕉心格(书名)天方夜谭
不离不弃,芳龄永继(书名)金锁记
不忘古事(书名)史记
不愿跪着生(书名)最后一站
不知细叶谁裁出(书名)剪剪风
不重生男重生女·掉尾格(书名)千金要方
步兵会师(书名)阮籍集
步香尘、底印儿浅(书名)微软之路
财务工作大检查(书名)资治通鉴
采访员金榜挂名时(书名)官场现形记
曹娥碑记(书名)孝女传
曹娥碑文(书名)孝经
草草收葬归泉下(书名)死水
草图(书名)未完成的画
查禁迷信品告示(书名)封神榜
产院重地,非请勿进(书名)当你步入人生
长安随笔(书名)西京杂记
长颈鹿·卷帘格(书名)高老头
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遂至于亡(书名)倾国怨伶
厂标(书名)石头记
厂徽(书名)石头记
厂史(书名)石头记
唱票(书名)正字通
晁错上奏,参了一本(书名)春桃
承情约稿(书名)文字蒙求
秤的研究(书名)论衡
赤壁鏖战(书名)红岩,战斗
赤壁林翠(书名)红岭青松
冲天香阵透长安(书名)英烈传
愁因薄暮添,桂值清秋发(书名)黑郁金香
愁因薄暮添,桂植清秋发(书名)黑郁金香
出口成章(书名)说文
出没**里(书名)沉浮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掉头格(书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出勤卡片(书名)考工记
出头露面(书名)山雨
初稿概要·掉首格(书名)本草纲目
除夕零点(书名)残冬,子夜
处处讲文明(书名)周礼
川流不息(书名)无定河
穿了件马甲,就说是老板(书名)化身博士
传家有故书(书名)老舍文集
垂钓采薪乐何及,时颂风雅兴有余(书名)渔樵诗说
春风吹又生(书名)复活
春风吹又生(书名)野草
春风几度吹开天(书名)杀夫
春风又绿江南岸(书名)青青河边草
春眠不觉晓(书名)醉卧长安
春秋遗迹(书名)花月痕
春秋之作(书名)耕耘与收获
此恨绵绵无绝期(书名)缘尽情来了
此话乃杜撰(书名)成语辞典
此曲只应天上有(书名)无双谱
此去泉台招旧部(书名)地下集,死魂灵
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书名)柳如是别传
此行何去(书名)目的'地不明
从此阅新书(书名)古文观止
从前难致富(书名)现在出发
从壹到玖(书名)拾遗记
翠堤春晓(书名)青春之歌
村自为战(书名)庄子,列御寇
存心改变旧河山·卷帘格(书名)新疆图志
错择芳心(书名)文选
达理又知书(书名)通典
打不打(书名)战争与和平
打破砂锅问到底(书名)十万个为什么
打算2000办婚事·调头格(书名)心有千千结
打渔杀家美名扬(书名)恩格斯传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书名)广笑府
大地之子(书名)土生儿
大个子一向领先(书名)高老头
大海永无静止日(书名)不息的浪潮
大江茫茫去不还(书名)辞源
大浪起伏(书名)洪波曲
大陆台湾盼统一(书名)中国地图集
大陆台湾盼团圆(书名)一统志
大闹洞房(书名)人间喜剧
大声疾呼(书名)呐喊
大水湾(书名)洪波曲
呆霸王挥金如土·蝇头格(书名)孽海花 老天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书名)中国地图集
丹青咫尺见精神(书名)画魂
单调(书名)无双谱
单向运动(书名)无双传
旦(书名)日出
但悲不见九州同(书名)老残游记,金瓯缺
但愿元洪不公开(书名)巴黎的秘密
弹指一挥间(书名)刹那时光
当街行为要斯文(书名)道德经
当年貌似桃花(书名)岁华纪丽
当以金屋贮之(书名)美女收藏家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书名)离骚
刀斩陈世美(书名)包法利夫人
到处逢人说项斯(书名)陈其美传
到黄昏点点滴滴(书名)天才,黑雨
悼妻赋(书名)汉书,楚辞
道旁疏影报芳讯(书名)陈香梅传
灯谜知识(书名)白虎通义
登陆(书名)辞海
嫡孙之父(书名)孟子
第二个丈夫来信(书名)后汉书
癫狂遍九州(书名)国风
雕栏玉砌应犹在(书名)石头记
丁(书名)没有点亮的灯
丁丁(书名)灯下集
东方发明史(书名)破晓记
东风第一枝(书名)占花魁
东墙不念情(书名)西厢记
东施效颦(书名)无病呻吟
东吴一别后,实施离间计(书名)刊误
东西方会谈(书名)齐物论
冬天里的春天(书名)冷暖集
冬夏漫漫度日艰(书名)春秋,易经
冬夏漫漫度日艰(书名)春秋繁露,易经
冬云缕缕笼青松(书名)寒烟翠
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书名)三闲集
动气上前陈(书名)风萧萧
独家新闻(书名)无双传
杜鹃(书名)花鸟集
短命二郎够哥们(书名)小五义
断肠人在天涯(书名)悲惨世界
对方皆男儿(书名)对面少女
俄(书名)多余的人
俄式菜谱(书名)苏味道集
儿皇帝(书名)少年天子
儿女成行(书名)列子
儿女共沾巾(书名)楚辞集注
儿女忽成行(书名)列子
儿女忽成行(书名)诸子集成
儿童节寄语(书名)六一词
儿童节讲话(书名)六一词
儿童节献辞(书名)六一诗话
儿童团(书名)幼幼集成
儿童相见不相识(书名)老人,还乡
儿童相见不相识(书名)笑面人生
儿童用品(书名)小东西
而今处处讲文明(书名)世说新语
而吾乐名山(书名)爱之上
二八佳人未出闺(书名)美女收藏家
二度梅(书名)重放的鲜花
二分无赖是扬州·折屐格(书名)广陵潮
二频道(书名)对数表
二十七人(书名)花的变化
二十七岁(书名)九三年
二世而亡,何其剧与(书名)安图的后代,三辈儿
二月艳阳八月果(书名)春华秋实
帆影重重曲重重(书名)蛐蛐蛐蛐
繁红一夜经风雨(书名)破晓光华
反诗(书名)背叛之风
方言大全(书名)南腔北调集
飞阁流丹续黄粱(书名)红楼梦
飞起玉龙三百万(书名)雪花飘飘
废除旧话(书名)世说新语
分道扬镳(书名)别人的凶器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书名)聚散两依依
分娩时刻(书名)人生
分娩太平(书名)生死之间
粉笔字(书名)素书
风流人物数今朝(书名)当代英雄
烽火连三月(书名)战斗的春天
凤凰涅磐(书名)燃烧吧!火鸟
奉先家史(书名)吕氏春秋
伏虎(书名)热风
扶摇直上(书名)旋风
芙蓉国里尽朝晖(书名)破晓光华
讣告(书名)死亡的通知
复活(书名)从死亡中归来
垓下之歌(书名)楚辞
改变环境(书名)周易
改道(书名)易经
改头换面出昭关·卷帘格(书名)楚辞,易经
干了又干(书名)复活
敢笑黄巢不丈夫(书名)江表志
刚出生一日(书名)新星
港澳陆台是一家(书名)四世同堂
港澳台陆本一家(书名)四世同堂
告别仪式(书名)辞典
歌颂子弟兵(书名)将军吟
各国小说汇编(书名)世界童话集
各式灯具展销(书名)陈亮集
工资表(书名)金钱,外套
弓(书名)月蚀
弓马(书名)月朦胧,鸟朦胧 章镳
公堂见状何能忘(书名)官场现形记
公堂见状何能忘(书名)官场现形记
共商于湖南省会(书名)贾长沙集
购房储备金(书名)花间集
购年货款(书名)迎春花
姑娘似着连衣裙(书名)婉君
古道少人行(书名)世说新语
古屋藏书(书名)老舍文集
故事会(书名)史通
故曰:“人在江湖,岂能数典忘祖!”(书名)陈涉世家,史记
呱呱坠地(书名)人生一瞬间
关公显圣毙吕蒙(书名)死魂灵,复仇
官家无处不波澜(书名)宦海潮
广式月饼·徐妃格(书名)呐喊
归来记所历(书名)书径
龟甲兽骨驻足看(书名)古文观止
过年(书名)超载
过去的时光难忘怀(书名)史记
过问(书名)谁之罪
海瑞新传(书名)三国志
海棠铺绣,梨花飞雪(书名)飘,红与白
海峡两岸盼统一(书名)中国地图集
海之府(书名)庭院深深
寒来暑往(书名)秋
寒凝方寸尽来归(书名)冰心全集
寒山寺外桃李艳(书名)姑苏春
汉皇重色倾国(书名)真爱的追求者
汉口大道(书名)少女的声音
汉口方言(书名)少女的声音
汉人陈余(书名)丈夫的自白
汉书高后纪(书名)吕氏春秋
汉语广播(书名)少女的声音
皓首宽闲度四时(书名)白门柳
禾(书名)播火记,秋
合纵连横(书名)战国策
何谓霸王别姬(书名)英汉辞典
何谓曾祖父(书名)爸爸爸
和泪出门相送(书名)楚辞加注
和议终非长久计(书名)战国策
黑话连篇(书名)乌云密布
红叶御沟流(书名)韩诗外传
虹随雁字长(书名)七彩人生
猴子照镜(书名)申鉴
后帝的隐私(书名)元朝秘史
后宫佳丽三千人(书名)妻妾成群
忽见陌头杨柳色(书名)郁达夫,出奔
湖广方言(书名)楚辞
虎口余生(书名)死地,复活
虎门焚片(书名)毁灭,烟
户户动迁(书名)家,家变,旧址 亭下
户户盼团圆(书名)家具图集
花朝不识此因由(书名)二月,半生缘
花钱游览尽受气(书名)文化苦旅
华夏(书名)美丽的南方
华夏子孙唱统一(书名)中国民歌集
画龙画虎墨痕新(书名)风云初记
话到嘴边留半句(书名)道藏
话要少说挥汗干,但求放眼于未来(书名)活着
徊(书名)双重人格
环境在改变(书名)周易
环宇都道春节来(书名)世说新语
幻景(书名)天京之变
宦海实录(书名)官场现形记
皇帝亲笔(书名)后汉书
挥手泪沾巾(书名)楚辞
询_十日谈
赦_红字
歼_一千零一夜
身兼二职_复活
人间地狱-悲惨世界
老子天下第一---李尔王
宗棠年谱---左传
何仙姑----女神
创面痊愈-----伤逝
旅欧随笔-----西游记
前事不忘-----史记
回合(书名)清真集
篇6:《红楼梦》书名与古诗词
《红楼梦》书名与古诗词
一、“红楼富女”出自白居易的《秦中吟·议婚》
《红楼梦》甲辰本梦觉主人在序言中写到:“辞传闺秀而涉于幻者,故是书以梦名也。夫梦曰红楼,乃巨家大室儿女之情,事有真不真耳。红楼富女,诗证香山;悟幻庄周,梦归蝴蝶。作是书者藉以命名,为之《红楼梦》焉。”这一段序文是说:《红楼梦》写的就是富贵家簇的儿女之情,有真的,也有假的。这种写法来自白香山(即白居易)的诗和庄子的文章。
“红楼富女”出自唐朝诗人白香山写的《秦中吟·议婚》,诗全文如下:
天下无正声,悦耳即为娱。人间无正色, 悦目即为姝。
颜色非相远,贫富则有殊。贫为时所弃, 富为时所趋。
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见人不敛手, 娇痴二八初。
母兄未开口,已嫁不须臾。绿窗贫家女, 寂寞二十余。
荆钗不直钱,衣上无真珠。几回人欲聘, 临日又踟蹰。
主人会良媒,置酒满玉壶。四座且勿饮, 听我歌两途。
富家女易嫁,嫁早轻其夫。贫家女难嫁, 嫁晚孝于姑。
闻君欲娶妇,娶妇意何如?
这组诗作者站在同情贫家女的立场上,劝人娶妻不要娶富家女。并提出了一个审美的观点,即“悦目”的标准,既含容貌美,尤含心灵美。富家女虽易嫁,却“嫁早轻其夫”,贫家女难嫁,却“嫁晚孝于姑”。足见选美标准有贫富善恶之别,反映了当时社会婚姻状况。“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也就是富家女的生活现状。“诗证香山”是否指的这一首呢?没有明确的答案。但红学家冯其庸认为是白香山的另一首《和梦游春诗一百韵并序》的长诗,诗中描写了“到一红楼家”,一个“红楼富女”的生活,以及描写的“窗下人”,颇有《红楼梦》的味道。白香山的诗几处写到“红楼富女”因此,梦觉主人认为白香山的诗和庄周之梦就构诚了《红楼梦》,但这仅仅只是梦觉主人的看法。
二、“红楼女”出自韦庄的《长安春》和《闺月》
无独有偶,红学大师周汝昌在《红楼十二层》提出:此楼为何而非“红”不可?我则喜引晚唐韦庄的诗,比白居易的诗有味得多――“长安春色谁为主,古来尽属红楼女。”“美人情易伤,暗上红楼立。”
这几句诗出自韦庄《长安春》和《闺月》两首诗:
《长安春》:长安二月多香尘,六街车马声辚辚。家家楼上如花人,千枝万枝红艳新。帘间笑语自相问,何人占得长安春?长安春色本无主,古来尽属红楼女。如今无奈杏园人,骏马轻车拥将去。
《闺月》:明月照前除,烟华蕙兰湿。清风行处来,白露寒蝉急。美人情易伤,暗上红楼立。欲言无处言,但向姮娥泣
这两首诗都写了“红楼女”,前一首写的长安的景色,长安的春色是红楼,居住在红楼是一些什么人,暗示当时社会一些问题,后一首以景写美女的`心境。唯独一个“情”字,周汝昌大师作了一段论述: “情”是什么?不必到字书词典里去查“定义”“界说”。此字从“心”从“青”而造。中华语文的心,与西医的“心脏”不同,它管的是感情的事,而感情亦即人的灵性的重要构成部分。再者,凡从“青”的字,都表最精华的涵义:“精”本米之精,又喻人之精;“睛”乃目之精;“清”乃水之精;“晴”乃日之精;“倩”“靓”也都表示精神所生之美。那么,我不妨给“情”下个新定义:“情,人之灵性的精华也。”《红楼梦》里所谓“大旨谈情”,也不是专指“男女爱情”,是借写男女‘情’为名,为‘情伤’的女人,为天下普通女人鸣不平,为她们的命运而悲愤。故此周大师认为 :明白了这些文化关联,才会领略雪芹所用“红楼梦”三字的本旨以及他的文心匠意。
三、李义山的《春雨》中“红楼”与“梦”遥遥相望
《红楼梦》第四十回,有一段贾府人游湖的描写,其中贾宝玉说了要拔掉那些破荷叶,林黛玉说了一句令人奇怪的话:“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李义山就是晚唐诗人李商隐,今天看到这首诗,却略微有些出入。诗是这样写的:“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也许是林黛玉喜欢残不喜欢枯,故将枯改为残了。然而李义山写的《春雨》与《红楼梦》却有些关联。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
珠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这是一首情诗,诗中“红楼”与“梦”遥遥相望,春雨中望着对方居住过的红楼,极尽情思之苦,书札难寄,怀念无穷。正表达出梦断红楼的无限思情的意境。从诗的意境分析与《红楼梦》的人物特点有些相似之处。李义山的诗以残花缺月、黄昏迟暮伤感爱情诗为特色,抒情深而厚,造意精而细,可谓典雅华丽,情思缠绵,符合林黛玉忧郁、多疑、烦闷、喜散不喜聚的感伤情调,为何林黛玉最不喜欢?这可能是一句反话。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借香菱之口说宝钗的名字就来源李义山的七言绝句‘宝钗无日不生存’。第四十九回又借宝钗的话说李义山的诗隐僻。另外,《红楼梦》书中很多诗都是仿照李的诗写的,如:《红楼梦》中的四时即事诗,即第二十三回宝玉写的《春夜即事》、《夏夜即事》、《秋夜即事》、《冬夜即事》,全系仿李商隐《燕台四首(春、夏、秋、冬)》而来;第十五回,写到贾宝玉路遏北静王时,水溶向贾政笑道:“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引用的就是李商隐《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兼呈畏之员外》中的一句。几处引用和仿写李义山的诗说明《红楼梦》深受其影响。
除此外,还有很多李商隐的诗,如《锦瑟》、《残花》、《板桥晓别》等等都与《红楼梦》的某些意境相同,而且《春雨》诗里既有‘红楼’,又有‘梦’,可见《红楼梦》书名与李商隐的诗也是有缘分的。
四、最相关联的是陈子龙的《春日早起》
在古代诗词里与《红楼梦》书名三字完全相同的,最早出现在唐朝诗人蔡京的《咏子规》:
千年冤魄化为禽,永逐悲风叫远林。愁血滴花春艳死,
月明飘浪冷光沉。凝成紫塞风前泪,惊破红楼梦里心。
肠断楚词归不得,剑门迢递蜀江深。
这首诗虽然写的很悲惨,与《红楼梦》作者的境况有些相似,有的红学家认为那三字似连文,实不连文─ 咏杜鹃啼声哀凄(子规即杜鹃),使长城征戍者下泪而将闺中怀念远离之人的梦中暂聚也给惊断了,所以应理解为“红楼中人连梦也被鹃声惊断”,实是“梦里心”三字为连文。该诗的意境,特别是“梦境”与红楼的不符。但有些学者根据此诗逐字逐句分析,认为这些诗句影射了《红楼梦》书中的人和事,《红楼梦》书名就是来自这首诗,也许这只是一种推理吧。
与《红楼梦》书名三字完全相同的,还有明末诗人陈子龙写的《春日早起》:
独起凭栏对晓风,满溪春水小桥东。
始知昨夜红楼梦,身在桃花万树中。
这也是一首情诗,以景代情,诗的意境很美,充分表达了恋人的幸福感。有的学者还考证了诗中的人物,认为就是写的陈子龙与著名歌妓才女柳如是的一段恋情,而且人物的背景与《红楼梦》中的故事极相吻合。诗中出现的“红楼梦”三个字,不仅与小说《红楼梦》在意思上直接关联,而且意境息息相通,与作者成书的年代又相近,认定《红楼梦》书名就是出自这首诗。
中国诗词渊源流长,卷帙浩瀚,精品迭出。上述引用的部分红楼诗,不能不说对《红楼梦》作者没有影响。虽然还不能准确地确定《红楼梦》书名就是出自其中的哪一首诗,但是可以肯定地说这些诗都与《红楼梦》有关联,实际上这是一种文化关联,正是这种关联印证了《红楼梦》高超的艺术风格。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还有很多有关的红楼诗,有待于专家,学者进一步探本溯源。《红楼梦》的古代渊源非常深厚且广,它吸取了中国古文化的精华,乃融会众家之长,成为一部惊世之作。
篇7:有关报书名的绕口令
出南门,面正南,有一个面铺面冲南。面铺门口挂着一个蓝布棉门帘。摘了蓝布棉门帘,看了看面铺面冲南,挂上蓝布棉门帘,瞧了瞧,哟,嗬!面铺还是面冲南。出西门走七步,拾到鸡皮补皮裤。是鸡皮补皮裤,不是鸡皮不必补皮裤。
闲来没事我出城西,树木琳琅我数不齐,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六五四,三二一,五四三二一,四三二一三二一,二一一,一个一,数了半天一棵树,一棵树上七个枝,七个枝结了七样果,结的是槟子、橙子、桔子、柿子、李子、栗子、梨!”
报菜名
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儿、烧子鹅、卤煮咸鸭、酱鸡、腊肉、松花、小肚儿、晾肉、香肠、什锦苏盘、熏鸡、白肚儿、清蒸八宝猪、江米酿鸭子、罐儿野鸡、罐儿鹌鹑、卤什锦、卤子鹅、卤虾、烩虾、炝虾仁儿、山鸡、兔脯、菜蟒、银鱼、清蒸哈什蚂、烩鸭腰儿、烩鸭条儿、清拌鸭丝儿、黄心管儿、焖白鳝、焖黄鳝、豆鼓鲇鱼、锅烧鲇鱼、烀皮甲鱼、锅烧鲤鱼、抓炒鲤鱼、软炸里脊、软炸鸡、什锦套肠、麻酥油卷儿、熘鲜蘑、熘鱼脯儿、熘鱼片儿、熘鱼肚儿、醋熘肉片儿、熘白蘑、烩三鲜、炒银鱼、烩鳗鱼、清蒸火腿、炒白虾、炝青蛤、炒面鱼、炝芦笋、芙蓉燕菜、炒肝尖儿、南炒肝关儿、油爆肚仁儿、汤爆肚领儿、炒金丝、烩银丝、糖熘饹炸儿、糖熘荸荠、蜜丝山药、拔丝鲜桃、熘南贝、炒南贝、烩鸭丝、烩散丹、清蒸鸡、黄焖鸡、大炒鸡、熘碎鸡、香酥鸡,炒鸡丁儿、熘鸡块儿、三鲜丁儿、八宝丁儿、清蒸玉兰片、炒虾仁儿、炒腰花儿、炒蹄筋儿、锅烧海参、锅烧白菜、炸海耳、浇田鸡、桂花翅子、清蒸翅子、炸飞禽、炸葱、炸排骨、烩鸡肠肚儿、烩南荠、盐水肘花儿,拌瓤子、炖吊子、锅烧猪蹄儿、烧鸳鸯、烧百合、烧苹果、酿果藕、酿江米、炒螃蟹
打南边来了个瘸子,担了一挑子茄子,手里拿着个碟子,地下钉着木头橛子。没留神那橛子绊倒了瘸子,弄撒了瘸子的茄子,砸了瘸子的碟子,瘸子毛腰拾茄子。 打北边来了个醉老爷子,腰里掖着个烟袋别子,过来要买瘸子的茄子,瘸子不卖给醉老爷子茄子,老爷子一生气抢了瘸子的茄子,瘸子毛腰捡茄子拾碟子,拔橛子,追老爷子,老爷子一生气,不给瘸子茄子,拿起烟袋别子,也不知是老爷子的烟袋别子打了瘸子的茄子,还是瘸子用橛子打了老爷子烟袋别子。
★ 书名 读书感言
★ 好句摘抄要书名
★ 谜语谜底是书名
★ 形容成语
★ 形容距离句子
★ 形容健身语录
形容书的经典名(精选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