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随随便便叫啥吧”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松潘-甘孜造山带西部碰撞结合带中生代多岛弧盆收缩史,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松潘-甘孜造山带西部碰撞结合带中生代多岛弧盆收缩史,欢迎参阅。
- 目录
篇1:松潘-甘孜造山带西部碰撞结合带中生代多岛弧盆收缩史
松潘-甘孜造山带西部碰撞结合带中生代多岛弧盆收缩史
经过对近年的区域地质调查成果总结,认为松潘-甘孜造山带西部碰撞结合带在古生代以后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即晚三叠世的岛弧盆收缩期,侏罗纪至白垩纪的碰撞造山期,新生代的陆内走滑、推覆改造和高原隆升期.晚三叠世俯冲碰撞作用强烈,形成了一系列火山弧和火山岩浆弧;侏罗纪至白垩纪发生的.俯冲碰撞造山,形成了以弧-陆碰撞造山为主,并有弧一弧碰撞造山、弧后挤压造山等多种形式的、复杂的复合造山带;在古近纪、新近纪经历强烈的走滑、推覆改造活动;在第四纪由于高原隆升形成了现今的新生代山脉.
作 者:戴宗明 孙传敏 DAI Zong-ming SUN Chuan-min 作者单位:戴宗明,DAI Zong-ming(四川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四川,双流,61021;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院,成都,610059)孙传敏,SUN Chuan-min(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院,成都,610059)
刊 名:四川地质学报 英文刊名:ACTA GEOLOGICA SICHUAN 年,卷(期):2009 29(z1) 分类号:P5 关键词:松潘-甘孜 中生代 义敦岛弧 造山带篇2:松潘-甘孜造山带西部碰撞结合带古生代裂解史初探
松潘-甘孜造山带西部碰撞结合带古生代裂解史初探
通过对近年的区域地质调查成果总结,认为松潘-甘孜造山带西部碰撞结合带在古生代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早古生代先后形成金沙江裂陷槽和理塘裂陷槽;晚古生代中晚期形成金沙江洋和理塘裂谷;晚古代生代末期至中三叠世早期,金沙江洋关闭,理塘洋形成,二者是相互关联的.
作 者:戴宗明 孙传敏 DAI Zong-ming SUN Chuan-min 作者单位:戴宗明,DAI Zong-ming(四川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四川,双流,610213;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院,成都,610059)孙传敏,SUN Chuan-min(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院,成都,610059)
刊 名:四川地质学报 英文刊名:ACTA GEOLOGICA SICHUAN 年,卷(期):2009 29(z1) 分类号:P5 关键词:松潘-甘孜 古生代 结合带 裂陷槽篇3:松潘-甘孜和西秦岭造山带地球物理特征及基底构造研究
松潘-甘孜和西秦岭造山带地球物理特征及基底构造研究
本文对松潘-甘孜和西秦岭造山带地球物理特征以及基底构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松潘-甘孜地块与西秦岭造山带的基底性质相似,均具有扬子块体的构造属性.褶皱基底的分布范围为:西南部以二道沟-玉树-理塘为界;东至青川-都江堰,即龙门山断裂带;北部边界由西到东,沿昆仑南缘至花石峡,然后转向北东,沿兴海-夏河-西和展布.在深地震测深和高温、高压岩石密度研究结果的'约束下对重力资料进行反演,得到该地区的基底起伏.反演结果表明:松潘-甘孜-西秦岭地区的基底深度为1.3 ~ 8.6 km(以海平面起算).阿坝-甘孜-道孚以及夏河-泽库-兰州一带为基底隆起区;若尔盖-唐克-红原、花石峡-达日和达日东南一带为基底凹陷区,其中红原附近基底深度达8.6 km,为全区基底深度最大的地方.
作 者:张季生 高锐 李秋生 王海燕 朱海华 ZHANG Jisheng GAO Rui LI Qiusheng WANG Haiyan ZHU Haihua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 刊 名:地质论评 ISTIC PKU英文刊名:GEOLOGICAL REVIEW 年,卷(期):2007 53(2) 分类号:P5 关键词:松潘-甘孜 西秦岭 基底 重力 航磁篇4:松潘甘孜造山带早侏罗世的后造山伸展:来自川西牛心沟和四姑娘山岩体的地球化
松潘甘孜造山带早侏罗世的后造山伸展:来自川西牛心沟和四姑娘山岩体的地球化学制约
牛心沟岩体和四姑娘山岩体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东部,分别为中生代中性和酸性侵入岩.牛心沟岩体具有中等的SiO2含量(53.7%~63.6%),较高的K2O(3.44%~5.06%)和全碱含量(K2O+Na2O=6.55%~8.80%),显示橄榄粗玄岩特征.牛心沟岩体的微量元素Ba(1280~2010 μg/g)、Sr(1010~1660 μg/g)含量很高,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a/Yb)N=37.4~67.3),Nb、Ta和Ti明显负异常,并缺乏明显的Eu和Sr负异常,因此属于高Ba-Sr系列范围.牛心沟岩体的Cr(37.6~193 μg/g)、Ni(9.13~76.8 μg/g)和V(57.1~126 μg/g)等过渡元素含量变化较大,并与SiO2含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且岩体的几个不相容元素对的比值变化较大(Zr/Sm=2.54~29.7、Nb/La=0.13~0.38、Th/Nb=0.53~0.94),表明该岩体可能由幔源基性岩浆与壳源酸性岩浆混合形成.四姑娘山岩体的SiO2含量介于68.9%~73.6%之间,具有较高的全碱含量(K2O+Na2O=7.21%~9.38%)、高场强元素含量和较高的10000×Ga/Al比值(2.34~3.03),同时具有平坦的重稀土分布模式((Gd/Yb)N=0.79~1.43),明显的Eu负异常以及较高的Rb、Th和U含量,该岩体相对低的Ba、Sr、P和Ti含量表明它经历了相当程度的分离结晶作用,反映出A型花岗岩的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两岩体的形成均有幔源物质或新生地壳物质的参与,其中幔源岩浆的'加入为松潘甘孜造山带大量中生代花岗岩的形成提供了热源和部分物源.地幔岩浆的上侵和四姑娘山A型花岗岩体的形成标志着松潘甘孜造山带至少在早侏罗世以前就已处于伸展构造体制.
作 者:赵永久 袁超 周美夫 颜丹平龙晓平蔡克大 ZHAO Yong-jiu YUAN Chao ZHOU Mei-fu YAN Dan-ping LONG Xiao-ping CAI Ke-da 作者单位:赵永久,ZHAO Yong-jiu(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开封,475001)袁超,龙晓平,蔡克大,YUAN Chao,LONG Xiao-ping,CAI Ke-da(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
周美夫,ZHOU Mei-fu(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香港,薄扶林道)
颜丹平,YAN Dan-ping(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
刊 名:地球化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GEOCHIMICA 年,卷(期):2007 36(2) 分类号:P595 P597 P581 关键词:高Ba-Sr花岗岩 A型花岗岩 地球化学 幔源岩浆 伸展构造体制 松潘甘孜造山带 青藏高原★ 秦岭造山带秦岭岩群独居石电子探针化学年龄:晚泛非期变质证据?
★ 阿尔泰造山带南缘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体的Sr、Nd、O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其
松潘-甘孜造山带西部碰撞结合带中生代多岛弧盆收缩史(精选4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