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babyfattq”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幽默故事:卓别林以智取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幽默故事:卓别林以智取胜,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 目录
篇1:幽默故事:卓别林以智取胜
卓别林以智取胜
天才幽默大师卓别林家喻户晓,但有个歹徒却不认识他。有一天,他见卓别林一人在街上行走,便拿出枪来指着他的头打劫。卓别林知道自己处于劣势,所以不做无谓抵抗,乖乖奉上钱包说:“我是个小职员,这些钱不是我的,是我老板的,现在这些钱被你拿走了,老板一定认为我私吞公款。兄弟,我想和你商量一下,拜托你在我帽子上开两枪,证明我被打劫了。”
劫匪心想,反正这笔钱归我了,不妨就满足他这个小小的愿望,于是对着卓别林的帽子开了两枪。
卓别林又说:“谢谢。兄弟,可否在我衣服和裤子上再各补一枪,让我老板更加深信不疑。”头脑简单、被钱冲昏头的劫匪统统照做。
卓别林不知道他枪膛里是否还有子弹,又要求道:“你能不能朝天开两枪,然后我再奔跑,让人家相信我是被打劫了?”劫匪又得意洋洋地朝天开枪,可枪膛里的6发子弹已全部打光了。这时,卓别林一拳挥去打昏劫匪,取回钱包,喜笑颜开地离去了。
过了几个月,卓别林结束演出深夜从剧院回家,路上又遭遇那个劫匪。劫匪拿枪顶着他的头冷笑道:“哈哈,卓别林先生,我现在可认识你了。不过,你还记得我吗?”卓别林摇摇头。
劫匪说:“你要不要我在你帽子、衣服和裤子上各开两枪?然后不放心我枪膛里还有没有子弹,再要求我朝天开两枪?”
卓别林装作胆战心惊的样子说:“你要怎样?”
劫匪说:“你别害怕,我不会伤害你,我只要钱。”
卓别林说:“我身上没有钱,不过,我有今晚演出的一万美元支票。”卓别林掏出支票,在上面签了名就给了他。
那张支票的确太诱人了,但劫匪拿它到银行兑现时立刻被警察抓了起来。
利令智昏是一切利欲熏心者的通病,而机智的人往往懂得放弃,依靠自己的力量摆脱困境。
篇2:卓别林的故事
说起卓别林,想必许多人都知道吧,他是一位世界著名的喜剧大师。
现在,我给大家讲个卓别林理发的故事。但要请各位注意,等会儿有个问题要你们来回答。
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天,卓别林来到了一个偏远的小镇,他忽然觉得自已该理发了,据当地人介绍,由于这个小镇很偏僻,只有两家理发店,每家店只有一个理发师,至于到哪家店就由他自己决定吧。
于是,卓别林走进了第一家理发店一看,不禁皱了皱眉,怎么啦?原来这个理发店房子小,座椅旧,地上还撒了不少头发渣,最糟糕的是那个理发师自己的头发非常难看,该长的地方很短,该短的'却又很长,上面像个麻雀窝,旁边像是被老鼠刚啃过似的。卓别林退了出来。
他走进了第二家理发店。这儿的情况可大不一样,房子宽敞明亮,座椅是弹簧垫子,店内地上非常干净,再看这理发师的头发,端端正正、大大方方的……这时,你一定认为卓别林会在这家理发店理发了。错啦!卓别林想了想,又返回到第一家去理发了。
是第一家理发店价格便宜吗?不是。是卓别林喜欢自己理成“麻雀窝”、“老鼠啃”吗?更不是。
那么是什么原因呢?
聪明的你们,请你仔细地想一想啊!
【卓别林和劫匪】
天才幽默大师卓别林曾被歹徒用枪指着头打劫。卓别林知道自己处于劣势,所以不做无谓抵抗,乖乖奉上钱包。
但是,他对劫匪说:“这些钱不是我的,是我老板的,现在这些钱被你拿走了,老板一定认为我私吞公款。兄弟,我想和你商量一下,拜托你在我帽子上开两枪,证明我被打劫了。”
歹徒心想,有了这笔钱,这个小小要求当然可以满足了,于是便对着帽子开了两枪。
卓别林再次恳求:“兄弟,可否在我衣服和裤子上再各补一枪,让我老板更深信不疑。”
头脑简单、被钱冲昏头的劫匪统统照做,6发子弹全部打光了。这时,卓别林一拳挥去,打昏了劫匪,取回钱包喜笑颜开地离去了。
机智的人往往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摆脱困境。
篇3:卓别林人物故事简介
卓别林的舞台生涯
1894年卓别林五岁时在伦敦的一俱乐部代替他的母亲首次登台表演(母亲嗓子突然沙哑)。他小时候曾生过一次大病,数星期躺在病床上,晚上他的母亲在窗前给他表演外面发生的事情。19他的哥哥为他在在伦敦竞技场上演的哑剧《灰姑娘》中扮演一只戏剧性的猫的角色。19他获得了一个新角色,后来不久他获得了他的第一个正式角色,扮演《歇洛克·福尔摩斯》中的一个报童。直到19他扮演这个角色。此后他在一个杂技团里工作,次年在弗莱德·卡尔诺(Fred Karno)的喜剧团里扮演小丑。
卓别林移民美国
根据美国移民纪录查理·卓别林是于1910月2日随同卡尔诺哑剧剧团进入美国的。当时卡尔诺哑剧剧团的成员还包括斯坦·劳雷尔,卓别林和劳雷尔在旅店里分享一屋。后来劳雷尔回到英国,而卓别林则留在美国。当时电影导演麦克·塞纳特看到卓别林的表演后在雇用卓别林。卓别林在那里与喜剧演员玛布尔·诺曼德合作。19到1923年间,卓别林拍摄了大量的短片,以精湛的哑剧技巧、完美的银幕形象成为闻名世界的喜剧演员——事实上他可以说是第一名世界明星。卓别林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这样他可以自己控制自己的电影。
在卡尔诺剧团,卓别林有很多机会可以去巡回演出,他很希望能去美国。1912年,卓别林梦想成真,他在美国的演出非常轰动,以至于引起美国电影制片商的兴趣。在最孤独寂寞的时期,他一生中的转折点慢慢到来。当时,启斯东公司的老板赛纳特一眼相中了这个来自异国他乡的青年,卓别林开始了向往已久的演员生活。
卓别林在启斯东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多半是凶狠的、轻浮的、散漫的、狡猾的和丑陋的。这些人物符合启斯东的“理想”,但和卓别林独具一格的整套喜剧手法很不协调。卓别林曾说:我并不很喜欢自己的早期影片,因为在这些影片中我很不容易控制住自己。一两块奶油蛋糕飞到人的脸上,也许还有点逗趣,可是,如果整个喜剧性仅仅依靠这种办法,那么影片马上就会变得单调而索然寡味了。也许我并没有能够一贯做到实现我的意图,不过,我是一千倍地更喜欢用一种俏皮的姿态、而不愿用粗鄙和庸俗的行为去赢得笑声。
卓别林基于他真正艺术家的天性,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幽默对生活基础的特殊意义。他开始从早期的滑稽电影中摆脱出来,逐渐地把严肃的题材和喜剧片的传统手法非常巧妙地结合起来。在卓别林对现实的讽刺影片中占有特殊地位的、是他19拍摄的《狗的生涯》。这部影片中,深思代替了嬉笑,忧郁代替了嘲弄。通过这部影片,他放弃了滥用的低级趣味,而以发人深省的笑代替了纯生理的笑;用同情的微笑代替哈哈大笑。“不朽的流浪者”夏尔洛,露宿街头,处处受辱,当他从职业介绍所碰了壁狼狈地走出来时,茫然地看见门口的几只狗正在争夺一块骨头。这辛酸的一笔正是残酷人生的真实写照,也是童年卓别林的真实写照。
1918年1月21日,卓别林自己的制片厂正式落成。这天,他兴高采烈地穿上那双举世闻名的夏尔洛的大皮鞋,在未干的水泥地上踏下一个脚印。
卓别林力图通过电影反映出时代的特征。他说,创作喜剧,其中的悲剧因素往往会激起嘲笑的心理,而嘲笑正是一种反抗。
1929年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此时拍摄的《城市之光》描写夏尔洛爱上一个卖花的盲女,盲女却误以为他是百万富翁。为了给卖花女攒钱治病,夏尔洛吃尽苦头弄来一笔钱,卖花女眼睛治好才知道自己的恩人原来是个乞丐式的穷人。
提出的问题更为尖锐深刻的片子是《摩登时代》。贪得无厌的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不顾工人死活,无限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甚至异想天开地发明“吃饭机”,连工人短短的午饭时间也不放过。由于夏尔洛整天在传送带旁操作,机械地重复拧螺丝的单调工作,因而神经失常,被送进医院,然而等病治好了,他却失业了。这部影片不仅思想内容深刻,而且在演技上也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谴责战争贩子和军火商的《凡尔杜先生》,描写银行小职员凡尔杜忠心耿耿地干了二十年,受尽剥削,在一次经济危机中被踢出银行,为了养家糊口,被迫走上了犯罪道路。凡尔杜因杀人而被捕,判处死刑。他说:“杀了一个人就说这人是罪犯,杀了几百万人却说他是英雄。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有权势就能获得成功……”
为此美国政府掀起对卓别林的迫害。《凡尔杜先生》在美国许多大城市被禁映。1947年12月,卓别林在巴黎报纸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我向好莱坞宣战”的文章,向全世界控诉他所遭遇的迫害。
1952年9月,为参加欧洲各国举行的《舞台生涯》首映典礼,卓别林准备到欧洲旅行半年。他带着家眷,当轮船横渡大西洋时,收音机广播了美国政府司法部的声明,声明说政府将拒绝卓别林再入境。船在法国停泊时,卓别林向一百多名记者发表了谈话,他说:“我信仰自由,这是我全部政治见解……我为人人,这是我的天性。”又说:“我并不想制造革命,只是还要拍些电影。”
1953年初,奥娜代表她丈夫回美国出席联美公司董事会,卖掉了卓别林在美国的全部财产,并把他的手稿、影片等珍贵资料运往瑞士。从这以后卓别林下定决心不再返回美国。从此,他在日内瓦湖北岸、风景优美的维薇镇定居下来。从定居瑞士起,卓别林就着手撰写回忆录。50年代末完成了40万字的《我的自传》,他以惊人的记忆回忆了自己艰苦奋斗的一生。
60年代和_的来临,使卓别林在美国的命运再度被改变。1963年,他在纽约组织了自己的电影节。1972年,他在奥斯卡有史以来最热烈且持续时间最长的起立鼓掌声中,接受了美国电影学院颁发的奥斯卡特殊成就奖。1972年造访美国期间,83岁高龄的卓别林说自己早已放弃了激进的政治主张。
1977年12月25日,88岁高龄的世界杰出的喜剧大师与世长辞了。
麦卡锡主义
尽管卓别林非常成功,而且从1914年至1952年始终住在美国,但他是一直保持着他的英国国籍。在麦卡锡主义时期,他被指责从事“非美行为”,并怀疑倾向共产党。约翰·埃德加·胡佛下令联邦调查局秘密收集卓别林的情报并建立了一个秘密档案,胡佛还试图将卓别林驱逐出境。1942年卓别林呼吁打开第二欧洲战场后联邦调查局对卓别林的压力加强。1940年代末这个压力达到顶点,美国议会威胁要审问他。但是最后这个威胁没有变成现实,可能是因为反对他的政治家怕他讽刺和嘲弄审问者的才能。
1952年卓别林离开美国,他本来打算短暂访问英国家乡。胡佛听到这个消息后与美国移民归化局商议取消卓别林的入境允许。卓别林决定留在欧洲,他定居瑞士沃韦。期间游历各国,受到了毕加索、英国女王、法国总统、赫鲁晓夫、周恩来等人的接见。1972年他与他的夫人短暂回访美国来领取奥斯卡荣誉奖。尽管他是受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邀请回到美国的,美国当局只给他发了一个为期两个月的一次性入境签证。不过此时美国公众里反对卓别林的政治情绪已经消失了,他的回访非常成功。
卓别林获奥斯卡金像奖
卓别林两次获得奥斯卡荣誉奖。在1929年5月16日奥斯卡金像奖首次被颁发时还没有今天的投票程序,而且各项奖励之间的区别也非常模糊。卓别林本来因他的电影《马戏团》被提名为最佳男演员和最佳喜剧导演,但后来他的提名被撤回,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决定因他在“《马戏团》片中在表演、协作、导演和制片各方面表现出来多样性和天才”而授予他特殊奖。唯一的另一部获得特殊奖的影片是《爵士歌手》。
44年后卓别林于1972年末为他对“本世纪的电影艺术所做出的不可估量的贡献”获得了第二次荣誉奖。卓别林重返美国,除了获奖外他还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历史上最长的起立致敬。在明星群聚的会场内观众整整起立鼓掌了五分钟。
卓别林还为《大独裁者》被提名为最佳电影、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原创剧本,为《凡杜尔先生》被提名为最佳原创剧本。在卓别林本人拍电影的时期里他对奥斯卡金像奖表示小看。他的儿子小查理写道卓别林开玩笑将他1929年获得的金像奖当作制门器使用,因此在1930年代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人对他非常不满。
卓别林最后的两部电影是《纽约王》(1957年)和索菲亚·罗兰和马龙·白兰度上演的《香港女伯爵》(1967年)
人们往往忽视卓别林还获得过一次奥斯卡金像奖,1973年他为他1952年与克莱尔·布卢姆一起拍的《舞台生涯》获得了最佳最佳原创音乐奖。片中巴斯特·基顿也登场,这是这两位大喜剧家唯一的一次同时露面。由于卓别林当时面临的政治困难,这部电影始终未在洛杉矶上演,而这是被提名的条件之一。这个条件直到1972年才达到。
篇4:哲理故事:查理卓别林笑对人生
哲理故事:查理卓别林笑对人生
哲理故事:查理卓别林笑对人生
19世纪末,英国伦敦,诞生了一个不幸的男孩。出生后一年,父母离婚,他跟了母亲。然而母亲在他6岁时精神失常被收入精神病院,他也被收入孤儿院。他自小当过药店的徒工、旅馆的服务生、书店的伙计、玻璃厂的零工,印刷厂的学徒。他的童年饱尝都市里的苦难,没有一个正常儿童应有的快乐,但他后来却发现了对付苦难的有效方法,他掌握了笑的秘密和诀窍。于是他就把他的笑拍成电影,他的每一部影片均在世界范围内拥有3亿观众。他征服了观众、征服了世界,他就是查理?卓别林。
【启示】: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病痛、苦难、挫折等是人生的不幸,但如果我们能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它,并用积极的行动去战胜它,它就会变成人生宝贵的财富。卓别林用笑的秘密和诀窍对付人生的苦难,征服了观众,征服了世界,自己的人生境界也得到了升华。
篇5:卓别林理发的名人故事
卓别林理发的名人故事
说起卓别林,想必许多人都知道吧,他是一位世界著名的喜剧大师。现在,我给大家讲个卓别林理发的故事。但要请各位注意,等会儿有个问题要你们来回答。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天,卓别林来到了一个偏远的小镇,他忽然觉得自已该理发了,据当地人介绍,由于这个小镇很偏僻,只有两家理发店,每家店只有一个理发师,至于到哪家店就由他自己决定吧。
于是,卓别林走进了第一家理发店一看,不禁皱了皱眉,怎么啦?原来这个理发店房子小,座椅旧,地上还撒了不少头发渣,最糟糕的是那个理发师自己的头发非常难看,该长的地方很短,该短的却又很长,上面像个麻雀窝,旁边像是被老鼠刚啃过似的。卓别林退了出来。
他走进了第二家理发店。这儿的情况可大不一样,房子宽敞明亮,座椅是弹簧垫子,店内地上非常干净,再看这理发师的'头发,端端正正、大大方方的……这时,你一定认为卓别林会在这家理发店理发了。错啦!卓别林想了想,又返回到第一家去理发了。
是第一家理发店价格便宜吗?不是。是卓别林喜欢自己理成“麻雀窝”、“老鼠啃”吗?更不是。那么是什么原因呢?聪明的你们,请你仔细地想一想啊!
现在我来公布答案:原来是卓别林在想,小镇这么偏远,只有两家理发店,所以就可以推断:第一家理发师的“麻雀窝”、“老鼠啃”头发就是第二家理发师理的,另外,从第一家理发店的地上撒满的头发渣也可以说明顾客很多,也就是理发师的技术与服务肯定比第二家好。
篇6:英国喜剧演员卓别林的故事
查理·卓别林(Charles Chaplin),1889年4月16日出生于英国伦敦,英国影视演员、导演、编剧。
查理·卓别林的第一部电影是《谋生》。从19开始卓别林开始自编自导自演,甚至还担任制片和剪辑。稍后他加入了埃斯安尼公司,并于19出品了《移民者》和《安乐街》,19他和他的兄弟在洛杉矶开了自己的公司。并在19召集到了道格拉斯·费尔班克斯等人。但直到1923年,卓别林才为这个公司拍了第一部影片《巴黎的女人》。之后1925年的《淘金者》和1927年的《大马戏团》为卓别林赢得了学院奖。
1931年因为《城市之光》的首映卓别林来到伦敦,转年才返回,他的下一部影片是1936年的《摩登时代》。四年之后他拍摄了《大独裁者》。1949年,他的有声电影《舞台生涯》上映,同年他被传为共产党人而被卷入麦卡锡主义的迫害中。不满于美国的对他的不公正待遇,他移居瑞士。1967年他拍摄了最后一部影片《香港女伯爵》,1977年受勋,1977年圣诞节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8岁。
20xx年01月,位于法国巴黎的卓别林协会办公室遭窃,小偷偷走了价值超过100万欧元的奥斯卡奖杯以及一组卓别林使用过、每支价值高达8万欧元的钢笔。
欣赏是另一种阳光
卓别林小的时候,有一年圣诞节学校组织合唱团,卓别林却落选了,他很沮丧。一天在班上,卓别林背诵了一段喜剧歌词,博得了大家的喝彩。老师说:“虽然你唱得不好,但表演很有幽默的天分。”
后来,父亲早逝,母亲患上严重的精神病。为了生计,卓别林四处到剧院打听,希望能演上一个角色。一天,伦敦一家剧院要上演一出戏,剧院老板答应让卓别林演一个孩子的角色。演出并不成功,《伦敦热带时报》在批评该剧的同时却说:“幸而有一个角色弥补了该剧的缺点,那就是报童桑米。以前我们不曾听说过这个孩子,但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定会看到他不凡的成就。”
后来,年轻的卓别林获得了一个去美国演出的机会。不巧的是,这次演出没有引起任何轰动,然而美国的《剧艺报》在谈到卓别林时说:“那个剧团里至少有一个很能逗笑的英国人,他总有一天会让美国人倾倒的。”
多年后,卓别林终于成为享誉世界的艺术家。我想,除了天才与勤奋之外,他的成功与年轻时候宽厚的社会氛围是分不开的。
对于一个人一生的成长来说,欣赏是另一种必要的阳光。这一缕纤细的阳光,能使将要跌入生活暗处的人,及时得到一丝光亮的指引,获得前进的勇气,看到走向成功的希望,从而最终引领他走到明媚的未来。而实际上,做到欣赏又是那么容易,只要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能有一句肯定的话就足够了。
篇7:卓别林的励志小故事
19世纪末的一天,伦敦的一个游戏场内正在进行着一场演出,突然,台上的演员刚唱两句就唱不出来了,台下乱得一塌糊涂。
许多观众一哄而起,嚷嚷着要退票。剧场老板一看势头不好,只好找人救场,谁知找了一圈也找不到合适的人。这时,一个5岁小男孩儿站了出来。
“老板,让我试试,行吗?”
老板看着小家伙自信的眼神,便同意让他试一试。结果,他在台上又唱又跳,把观众逗得特别高兴,歌唱了一半,好多观众便向台上扔硬币。小家伙一边滑稽地捡起钱,一边唱得更起劲儿了。在观众的欢呼声中,他一下子唱了好几首歌。
又过了几年,法国著名的丑角明星马塞林来到一个儿童剧团和大家同台演出,当时,马塞林的节目中需要一个演员演一只猫,由于马塞林的名气太大,许多优秀的演员都不敢接受这个角色,还是那个小男孩又自告奋勇地站了出来,大家都为他捏了一把汗,谁知他和马塞林配合得非常默契。
很可能你已经想到,这个小男孩,就是后来名扬世界的幽默艺术大师——卓别林!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渴望一展才华的机会,早日找到人生的梦想舞台,然而,当机会来临的时候,我们常常会顾及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犹豫不决,踌躇不前,以至于错失了一个又一个实现梦想的机会,最终落得一连串的遗憾。
有时候,可能我们什么都不缺,惟独缺少大声说一句“让我试试”的勇气!
卓别林的励志小故事4:卓别林吃汤圆的故事
据说著名喜剧大师卓别林来到上海,中国著名电影演员韩兰根曾陪他逛过城隍庙。他们走进一家汤圆店,吃到了芝麻猪油汤圆。别看卓别林演戏得心应手,却不知汤圆怎么吃法,一口咬下去,只听“吱”地一声,馅汁溅到韩兰根身上,喜剧大师连忙拿出手帕揩擦。
他感到奇怪,又舀了一支,仔细端详,问韩兰根:“噫,这汤圆中馅心怎么放进去的?”韩兰根不由大笑,轻轻说,“这是中国几千年前仙人传授的。”卓别林惊叹不已,边吃边点头。韩兰根见他当真,就把实情告诉了他,两人顿时哄笑不已。临别,卓别林买了一大包生圆子。
篇8:卓别林的励志小故事
著名美国电影艺术家卓别林,一生共拍影片八十多部,其中多是喜剧。他所扮演的“流浪汉”等角色,风趣幽默,滑稽可爱,给人们带来了畅怀的笑声。
卓别林出生在一个很不美满的.家庭,他还不记事的时候,父母就离了婚。母亲带着他,过着含辛茹苦的生活。
卓别林的母亲是一个杂剧场的喜剧演员,平时常教儿子演唱一些歌曲,晚上演出时,就把小卓别林带到剧院去。卓别林耳濡目染,小小年纪就有了一定的艺术才能。
有一天晚上演出,母亲的嗓子突然哑了,台下的观众发出一片嘘声。她不得不含着眼泪走到帷幕后面,心情异常烦恼。这时,舞台总管事可慌了手脚,正要大发脾气,忽然看到条幕后面的卓别林。他灵机一动,决定叫卓别林临时上台表演。
卓别林亲眼目睹了母亲所遭到的歧视,为了给母亲争口气,他在一片混乱声中大胆地走到台前,面对刺眼的灯光和黑压压的观众,无拘无束地唱起了家喻户晓的歌曲《杰克·琼斯》。开始时,台下观众还想起哄闹事,听着听着,剧院里安静下来,接着有人发出了赞叹声和欢笑声。一首歌曲还没唱完,钱就像雨点儿似的扔到了台上。这一来,卓别林更活跃了,又边唱边演了许多名曲。当母亲走上台来领他走时,观众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篇9:成功人士之卓别林的励志故事
卓别林的励志故事1:欣赏是另一种阳光
卓别林小的时候,有一年圣诞节学校组织合唱团,卓别林却落选了,他很沮丧。一天在班上,卓别林背诵了一段喜剧歌词,博得了大家的喝彩。老师说:“虽然你唱得不好,但表演很有幽默的天分。”
后来,父亲早逝,母亲患上严重的精神病。为了生计,卓别林四处到剧院打听,希望能演上一个角色。一天,伦敦一家剧院要上演一出戏,剧院老板答应让卓别林演一个孩子的角色。演出并不成功,《伦敦热带时报》在批评该剧的同时却说:“幸而有一个角色弥补了该剧的缺点,那就是报童桑米。以前我们不曾听说过这个孩子,但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定会看到他不凡的成就。”
后来,年轻的卓别林获得了一个去美国演出的机会。不巧的是,这次演出没有引起任何轰动,然而美国的《剧艺报》在谈到卓别林时说:“那个剧团里至少有一个很能逗笑的英国人,他总有一天会让美国人倾倒的。”
多年后,卓别林终于成为享誉世界的艺术家。我想,除了天才与勤奋之外,他的成功与年轻时候宽厚的社会氛围是分不开的。
对于一个人一生的成长来说,欣赏是另一种必要的阳光。这一缕纤细的阳光,能使将要跌入生活暗处的人,及时得到一丝光亮的指引,获得前进的勇气,看到走向成功的希望,从而最终引领他走到明媚的未来。而实际上,做到欣赏又是那么容易,只要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能有一句肯定的话就足够了。
卓别林的励志故事2:卓别林第一次登台
著名美国电影艺术家卓别林,一生共拍影片八十多部,其中多是喜剧。他所扮演的“流浪汉”等角色,风趣幽默,滑稽可爱,给人们带来了畅怀的笑声。
卓别林出生在一个很不美满的家庭,他还不记事的时候,父母就离了婚。母亲带着他,过着含辛茹苦的生活。
卓别林的母亲是一个杂剧场的喜剧演员,平时常教儿子演唱一些歌曲,晚上演出时,就把小卓别林带到剧院去。卓别林耳濡目染,小小年纪就有了一定的艺术才能。
有一天晚上演出,母亲的嗓子突然哑了,台下的观众发出一片嘘声。她不得不含着眼泪走到帷幕后面,心情异常烦恼。这时,舞台总管事可慌了手脚,正要大发脾气,忽然看到条幕后面的卓别林。他灵机一动,决定叫卓别林临时上台表演。
卓别林亲眼目睹了母亲所遭到的歧视,为了给母亲争口气,他在一片混乱声中大胆地走到台前,面对刺眼的灯光和黑压压的观众,无拘无束地唱起了家喻户晓的歌曲《杰克·琼斯》。开始时,台下观众还想起哄闹事,听着听着,剧院里安静下来,接着有人发出了赞叹声和欢笑声。一首歌曲还没唱完,钱就像雨点儿似的扔到了台上。这一来,卓别林更活跃了,又边唱边演了许多名曲。当母亲走上台来领他走时,观众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卓别林的励志故事3:卓别林“让我试试”的勇气
19世纪末的一天,伦敦的一个游戏场内正在进行着一场演出,突然,台上的演员刚唱两句就唱不出来了,台下乱得一塌糊涂。
许多观众一哄而起,嚷嚷着要退票。剧场老板一看势头不好,只好找人救场,谁知找了一圈也找不到合适的人。这时,一个5岁小男孩儿站了出来。
“老板,让我试试,行吗?”
老板看着小家伙自信的眼神,(www.52article.com)便同意让他试一试。结果,他在台上又唱又跳,把观众逗得特别高兴,歌唱了一半,好多观众便向台上扔硬币。小家伙一边滑稽地捡起钱,一边唱得更起劲儿了。在观众的欢呼声中,他一下子唱了好几首歌。
又过了几年,法国著名的丑角明星马塞林来到一个儿童剧团和大家同台演出,当时,马塞林的节目中需要一个演员演一只猫,由于马塞林的名气太大,许多优秀的演员都不敢接受这个角色,还是那个小男孩又自告奋勇地站了出来,大家都为他捏了一把汗,谁知他和马塞林配合得非常默契。
很可能你已经想到,这个小男孩,就是后来名扬世界的幽默艺术大师——卓别林!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渴望一展才华的机会,早日找到人生的梦想舞台,然而,当机会来临的时候,我们常常会顾及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犹豫不决,踌躇不前,以至于错失了一个又一个实现梦想的机会,最终落得一连串的遗憾。
有时候,可能我们什么都不缺,惟独缺少大声说一句“让我试试”的勇气!
卓别林的励志故事4:卓别林吃汤圆的故事
据说著名喜剧大师卓别林来到上海,中国著名电影演员韩兰根曾陪他逛过城隍庙。他们走进一家汤圆店,吃到了芝麻猪油汤圆。别看卓别林演戏得心应手,却不知汤圆怎么吃法,一口咬下去,只听“吱”地一声,馅汁溅到韩兰根身上,喜剧大师连忙拿出手帕揩擦。
他感到奇怪,又舀了一支,仔细端详,问韩兰根:“噫,这汤圆中馅心怎么放进去的?”韩兰根不由大笑,轻轻说,“这是中国几千年前仙人传授的。”卓别林惊叹不已,边吃边点头。韩兰根见他当真,就把实情告诉了他,两人顿时哄笑不已。临别,卓别林买了一大包生圆子。
卓别林的励志故事5:漫天信件
有一次,卓别林从美国来到伦敦,不到3天就接到7.3万多封信。他请来6个打字员,经过几天的忙碌,终于将这些信件作了分类。
2.8万封来信向卓别林请求借款和援助,款项从20先令到1万英镑不等。
671人想跟卓别林攀亲戚。其中9个女人宣称是他的母亲,她们有根有据地叙述了卓别林小时候被人拐骗的经过;将近700人说是他的伯叔、姑婶和堂兄弟。写信者都请求喜剧大师慷慨解囊。
几千个女子倾诉她们的爱慕之情,有的约他相会,并且还附上了自己的相片。
发明家们、商人们、濒于破产的工业家们都要求他入股,学校请他做董事长,有人要把自己的亲生小孩送给他,说这将是卓别林事业的继承人,甚至还有一个人寄来一张当票,要求卓别林把他祖母的假牙从当铺里赎出来,
“这真是一出喜剧!比我演的滑稽电影还要滑稽!”喜剧大师卓别林面对着7.3万封信件,感叹地说。
篇10:世界名人卓别林的有趣故事
一次,卓别林带着一笔巨款外出,在路上僻静处,他遇上了强盗。强盗拿着枪逼他交出钱来,卓别林答应了以后,却提出恳求:“请你帮个忙,在我的帽子上打两枪,我回去好向主人交待。”强盗便打了两枪。
“请你再在我的衣襟上打上两个洞吧。”强盗又打了两枪。
卓别林又央求道:“你朝我的裤脚上再开几枪吧。这样更真实,我更好交待了。”强盗不耐烦地朝裤腿连开几枪,但枪不响了——子弹打光了。
这时,卓别林迅猛地夺回钱包跳上自行车,飞也似地跑了。
★ 幽默故事人生哲理
★ 英文短篇幽默故事
★ 民间幽默故事精选
★ 中外名人幽默故事
★ 幽默爱情笑话故事
★ 三国幽默的小故事
幽默故事:卓别林以智取胜(精选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