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wendy”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永登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纪实,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永登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纪实,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 目录
篇1:永登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纪实
永登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纪实
中国兰州网5月12日消息 昨天,甘肃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精准扶贫暨双联行动考核表彰大会,隆重表彰全省精准扶贫实绩突出的18个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及县委书记、县长。我市永登县党政领导班子获评优秀,县委书记、县长双双喜获表彰。永登县的这份荣誉是靠什么得来的呢?连日来,记者实地走访永登县武胜驿镇、通远乡、柳树镇、七山乡、坪城乡等双联帮扶村庄,围绕该县扶贫工作中始终坚持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工作思路,追寻这份难得的荣誉背后的故事。明确“扶持谁”提起永登县七山乡长沟村的妇女吴三存,乡亲个个竖起大拇指来夸赞这个顶天立地的女汉子。这位农村妇女,公公常年卧病在床,丈夫因车祸致残,生活均不能自理,家里担子全落在了这位妇女身上。吴三存人穷志不短,十几亩山旱地里“刨”生路,愣是拉扯活了全家老少6口人。扶贫攻坚的号角吹响,永登县盘穷底、识真贫,确立精准脱贫建档立卡工作“八个准”。下乡联扶干部第一步就迈进了吴三存家中,帮扶建设生猪养殖大棚,几十头生猪出栏,头一年就让这位妇女还清了为丈夫治病举借的债务。采访中我们了解到,永登县精准脱贫建档立卡工作“八个准”,就是对象识别认定准、家庭情况核实准、致贫原因分析准、计划措施制定准、扶贫政策落实准、人均收入核查准、对象进出录入准、台账进度记录准。有了这八个准,就确保了村不漏社、社不漏户、户不漏人,做到了识别过程公开透明,对象群众认可,结果公平公正。按照这个标准,该县建立健全贫困人口进退机制,对符合脱贫标准的户,严格按照程序,退出贫困户管理;对因病因灾等原因返贫的农户,年度调整时纳入贫困户管理,做到脱贫销号、返贫挂号、动态管理、有进有出,从而确保了脱贫攻坚工作识贫实,为脱贫攻坚扶真贫奠定了坚实基础。来自该县的一组最新数据表明,永登在脱贫攻坚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县减贫13120户、48707人,贫困面下降了1.38%,贫困人口由底的9.6万人减少到20底的6293人。2015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287元,贫困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168元,贫困农民收入持续大幅增长,实现整县脱贫。落实“谁来扶”新一轮双联帮扶活动开展以来,永登县明确主体责任机制、靠实包抓责任机制、强化业务指导机制、落实识别审核机制、巩固长效运行机制、健全督促检查机制6项措施,省、市、县“双联”干部走进农家形成常态,省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与“1236”扶贫攻坚行动深度融合,整合省、市、县“双联”干部、乡镇包村干部、挂职干部、大学生村官等各方面力量抓扶贫,这当中,该县脱贫乡镇的党委班子是主力,双联干部为干将。永登县通远乡边岭村建设村民聚居点――大砂沟搬迁点新农村,为村民们安新家。该县通远乡党委书记唐文胜一天不落来到工地,从筹建计划到具体施工,每一件大事小事都务求做到心中有数;该县武胜驿镇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程,促使古镇旧貌换新颜,重新唤回“武胜驿手抓”的繁华,该镇党委书记赵克勤每天驻守建设工地,为这项工作默默耕耘;该县七山乡地沟村鼓励发展旱砂西瓜、秋覆膜双垄沟播玉米,乡党委书记陈光华每周都要走进这座村庄,农忙的时候,联系熟人帮助群众卖西瓜,全村的老少都认识这位没有架子的“公社书记”。还有卷起被褥主动走进大山的'千名驻村工作队员,是他们把热血和汗水无私地洒在了这片广袤的土地中……实现“怎么扶”去年,永登县坪城乡长山河村村民李自文老人响应号召养殖了180头羊,今年年头上喜得50只小羊羔,“羊”丁兴旺,一家人高高兴兴建设养殖温棚,当地政府又送来了补贴款3000元钱。李自文老人的老伴儿达德莲说,这是“老天下来的一场及时雨”。这“老天下来的一场及时雨”,其实指的是永登县拿出来的“财政支出投入”。全市待脱贫村庄300多个,永登就占了108个。永登县在经济下滑的当口,顶住压力,毅然决然从财政拿出三分之一来投入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为了百姓人家脱贫翻身,永登县舍得拿出这份家底来投入到各项扶贫工作中。他们着力培育壮大苦水玫瑰、红提葡萄、高原夏菜、马铃薯、中药材、双垄沟播玉米以及鲑鳟鱼、肉羊养殖“八大特色”产业,在优势富民产业的规模化经营带动下,特色富民产业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达到38%,实现了贫困村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践行了“发展生产脱贫一批”。近年来,该县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护林体系建设,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13.26%。践行了“生态补偿脱贫一批”。2015年,该县对符合低保条件的9519户、25892人应保尽保;五保对象保障措施全面落实;全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续保率均达到96%。践行了“社会保障兜底一批”。永登县先后完成了龙泉寺镇深沟村,坪城乡高家湾村、横沟村,中堡镇大岭自然村易地搬迁工程;通远乡张坪村、涝池村、边岭村易地搬迁工程进展顺利,农民群众即将喜迁新居,践行了“易地搬迁脱贫一批”。财政、金融资金的大量投入,是“五个一批”取得成效的根本保障。2015年,永登县共整合落实扶贫项目资金4.87亿元,资金之多、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在筹措扶贫资金过程中,永登县还创造性地把农村“五星级文明户”创评与道德信贷工程结合起来,让评出的2700多户“五星级文明户”获得金融机构近1亿元的授信额度,助推脱贫攻坚顺利实施。篇2:精准扶贫脱贫工作总结报告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扶贫办的具体指导下,我镇紧紧围绕“提高精准度、注重含金量、增强获得感”的目标,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怀着真挚深厚的群众感情,精心谋划扶贫工作
统一思想。多次召开大会,学习宣传贯彻中央、省和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每次召开会议,我们至少要求各村支部书记、会计、镇机关干部、各包村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宣读文件,讲解要点,剖析内涵,深刻领会中央会议和省市各级会议的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并且要求各级干部在学深悟透,结合实际上下工夫,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的具体要求上来,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把精准扶贫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
组建专班。我镇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张军武同志为第一组长,镇长为组长的扶贫坚攻领导小组,形成了党政领导牵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运行机制。
形成方案。出台了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施意见和镇机关干部及包村单位干部职工一对一结对帮扶的方案。
二、带着不掉一人的决战信念,扎实开展扶贫工作
做到对象精准。狠抓走访调查、民主评议及公开公示,确保识别对象精准。我们要求各包村单位干部职工和镇机关干部以及村“两委”干部一起进村组、入农户、察实情,摸清村与农户的现状与致贫原因,然后一起“回头看”,挤出水分,查漏补缺,找准对象。对因规模分解、标准把握不合理,没有严格执行“民主评议”和“两公示一公告”制度造成的对象识别不准问题,及时加以整改,清理原来错误识别进来的贫困户,同时把真正的贫困户纳进来。通过整改,我镇确立了金剅、夏新、新垸、益星、易桥5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065户,3500人。
做到措施精准。因村施策、因户施法,确保扶贫攻坚措施的针对性、准确性及实效性。通过全体帮扶干部职工的'深入走访调查,摸清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家庭现状,致贫原因。全镇1065户3500人的贫困户,其中因残致病172户,563人,因病致贫737户,2417人,因学致贫40户,162人,因灾致贫18户,60人,其它因素致贫98户,298人。根据每个贫困户致贫原因不同,需求不同,驻村工作组同帮扶责任人确立不同的扶贫思路,制定了对应的帮扶规划和帮扶措施,有的已初见成效。2015年底已脱贫802人。新垸村是位于我镇东南面偏远角落的落后村,有6个小组,286户1559人,耕地面积1573亩,贫穷原因是因为村级基础设施差,种植农作物单一,市统计局和团市委开展驻村工作以来,一是积极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已疏挖中心沟沟渠长3000米,架设中心沟三相四线电线3000米,还准备硬化组级公路7000米,铺设生产路碎石7530米;二是积极倡导调整农业内部结构。他们组织农户外出考察,与潜江小龙虾协会、汉川小龙虾深加工协会达成产销对接协议,同时开展养虾技术培训,目前,已发展稻田养虾200多亩,带动一般农户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4户。稻田养虾风险小,投入少,收入大,贫困户一般只要养殖1年,就可脱贫,我镇像新垸这样有针对性地出实招、见实效进行扶贫开发的村还有易桥、金剅等村。
做到强基固本。实施全域土地整理。争取上级支持,完成了杨步垸2万亩土地整理项目,实施了千秋垸土地整理,基本实现了土地整理全域化,彻底改善了群众生产条件,从根本上助推困难群众脱贫。积极探索整组搬迁。结合增减挂钩、危房改造、棚户区改造项目实施,加快汪洲社区、许湾社区、小道居民点建设,实现偏远、落后村组搬迁,辅以就业帮扶,直接帮助困难群众脱贫。
三、按照统筹推进的工作理念,合力抓好扶贫工作
狠抓部门参与。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实打实的落实项目和资金,解决群众急需解决问题。供电所筹措资金27万元,为所包的三合、万古垸两村安装变压器增容。环保站筹措资金2万元,直接帮助小道村困难群众发展网箱养鳝,提高困难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狠抓社会帮扶。深入开展村企对接活动,发挥企业多、老板多的优势,动员社会力量积极投身精准扶贫工作。新发公司出资5万元,帮助对口村新建村困难群众和贫困大学生。万龙公司出资2万元给八步村修路,解决群众出行难。裕民公司在何场村投资建厂,帮助群众就业,提高群众收入。
狠抓考核结账。镇机关干部、包村单位和各村民委员会签订了脱贫工作责任状,将精准扶贫工作纳入领导干部和机关干部以及村委会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层层签订责任状的方式,健全和完善“限期脱贫”责任机制,确保扶贫攻坚工作抓紧抓准到位,出台实施意见和帮扶方案,层层签订责任状,狠抓责任落实。
半年来,我镇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少数市垂管单位不受镇委镇政府调遣,对包村工作软拖硬抗,不愿接受;二是少数单位干部职工以本职工作事多为由,结对帮扶工作积极性低,消极应付;三是帮扶责任人手上缺少信息和资源,帮扶好像无从下手。我们建议一是加大乡镇党委政府对市垂管部门的监管权重,提高乡镇党委政府的支配能力;二是扶贫开发应以扶持生产、解决就业为主,各种救助手段为辅,因此应加强农业、工业、服务业等行业的信息汇总和发布,使结对帮扶人心中有数,以便及时指导贫困对象;三是扶贫开发办公室应吸纳熟悉各行各业的人参与,兼听多谋,集思广益,这样才能有更多的办法与措施来指导扶贫开发工作。
篇3:2017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实施方案
昨日,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我省正式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贫困学生资助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的实施方案》,新方案规定,从秋季学期起,在原有资助政策基础上实施精准资助政策。贵州省户籍就读普通高中的农村贫困学生,在实施国家助学金基础上,每年每名学生新增扶贫专项助学金1000元。就读中职的一、二年级学生也一样贵州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精选贵州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精选。
因病返贫的也可申请
这次教育精准扶贫资助的对象为在普通高中、中职学校、普通高校(不含研究生阶段)就读,具有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学籍和我省户籍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在普通高中、中职学校、普通高校(不含研究生阶段)就读,具有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学籍和我省户籍的因灾因病等特殊原因返贫的农村非在册贫困户子女,经扶贫部门按“两公示一公告”程序审核后,进入贫困人口建档立卡系统的可纳入资助范围。(营销方案策划书)
免费(补助)标准原则上为贵州省范围内相应学段收费项目的最低收费标准,所涉免费(补助)标准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可根据相应的收费标准变化而调整。凡具有贵州省户籍就读高中阶段及以上的学校(不含研究生阶段)的农村贫困学生凭《扶贫手册》都有资格申请资助;对因灾、因病等特殊原因返贫的非在册贫困户子女,经本人申请审批后可纳入资助范围。
新增专项助学金1000元
从20秋季学期起,在原有资助政策基础上,将对以下情况在校农村贫困生实施以下精准资助政策,具体标准为:
贵州省户籍就读普通高中的农村贫困学生,在实施国家助学金基础上,每年每名学生新增扶贫专项助学金1000元、免(补助)学费760元、免(补助)教科书费400元、免(补助)住宿费500元资助;
就读中职学校的贵州户籍农村贫困学生,在实施三年免学费和一、二年级国家助学金的基础上,对一、二年级学生每年每名学生新增扶贫专项助学金1000元、免(补助)教科书费400元、免(补助)住宿费500元;
就读普通高校本专科(高职)的贵州户籍农村贫困学生,除享受原有的国家助学金外,每年每名学生再可获得扶贫专项助学金1000元、免(补助)学费(本科学生标准为3830元、专科高职学生标准为3500元)资助项目。
如何申请资助
农村贫困学生于每年10月15日前,向就读学校、县级教育部门或县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出资助申请,如实填报《贵州省教育精准扶贫资助申请表》(相关申报表格可通过省教育厅网站下载)
受理单位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组成评审委员会,于每年10月25日前对申请资助的农村贫困学生进行评审。
学校评审委员会由班主任、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和资助中心工作人员等相关人员组成贵州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精选策划书。评审后将资助名单交受理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核,之后在本地本校的电视台、网站、报纸等易于让广大群众知晓的媒体上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新办法要求,扶贫部门加强动态管理,及时更新完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读子女名册,确保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学生获得资助。县级扶贫部门于每年9月30 日前,通知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学生分别到学校、县级教育部门或县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资助,同时将相应的农村贫困学生名单提供给县级教育部门、县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以作对照审核之用。
篇4:2017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一个希望、三个着力”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振兴发展苏区,早日让老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这个总目标,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决定》(赣发〔2015〕10号)、县委县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芦发[2015]2号)的部署和要求,切实组织实施好我镇精准扶贫工作,推进我镇扶贫工作取得新成效,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要求,结合“三严三实”等专题教育活动,改善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方针,坚持“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格局,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扶贫开发思路,以实现共同富裕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为工作对象,以增加贫困农户的收入和改善贫困村发展环境为目的,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实施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责任制,着力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改善发展环境,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二、工作原则
为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注重把握“五个结合”和“四个统一”的原则:即帮扶规划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相结合,短期扶持与稳定脱贫相结合,开发扶贫与保障扶贫相结合,扶持发展与提高素质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全社会参与相结合;统一领导、统一思想、统一部署、统一行动。全镇干部要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上来,严格按照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计划,按照统一步骤,统一帮扶行动,完成规定动作,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协调有序开展。
三、目标任务
20xx年底我镇按国家标准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651户1656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432 户,1291人;无劳动能力219户365人。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和部署,从2015年起实施精准扶贫,用2年时间,对上述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规划到户、措施到户、责任到人”精准帮扶。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等精准扶贫措施,为我镇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打下坚实基础贵州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精选贵州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精选。到稳定实现贫困对象 “两不愁、三保障”,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通过精准扶贫帮扶到户的实施,使被帮扶的贫困户有自我发展和稳定收入的主业,并实现稳定脱贫;在全镇达到“七个确保”目标:一确保贫困户家庭危房完成改造;二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家庭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三确保贫困户家庭能参与当地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四确保贫困户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不辍学;五确保考上大中专院校的贫困家庭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六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劳动力能参加免费职业技术培训;七确保每一贫困户学会一至二门种养技术或者手工加工技术,提高种养劳动技能。
四、工作内容
(一)精准识别
1、扎实做好建档立卡
(1)核准底数,精准识别。按照国家制定的统一的扶贫对象识别办法,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根据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科学划分“扶贫开发户、扶贫低保户、纯低保户、五保户”四种贫困户类型。完善规模控制、精准识别、动态管理机制,采取按收入倒排、公示公告的方式,逐村逐户开展拉网式摸底排查和精确复核,以收入为依据,设置排除指标,对建档扶贫对象进行再次摸底识别,并纳入扶贫信息网络管理系统。严格审核各村上报的帮扶贫困户名单,确保建档立卡户是真贫困,确保做到扶真贫。
(2)完善系统,建档立卡。按照国家统一的贫困识别标准,完善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资料,建立互联互通扶贫信息系统平台,做到“一户一网页、一户一对策、一户一帮扶、一年一结果、一年一核查”,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3)动态监测,分级管理。按照脱贫出、返贫进的原则,以年度为节点,以脱贫目标为依据,逐村逐户建立贫困帮扶档案,及时进行数据更新,做到有进有出、逐年更新、分级管理、动态监测
2、建立帮扶制度贵州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精选策划书。对家庭没有劳动能力的农村生活困难户,给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扶持,根据有关政策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对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低收入户,要明确具体的到户帮扶措施和年度目标,采取各种扶贫开发方式和方法,扎实开展针对性的帮扶。
3、建立帮扶台账。各村(处)要建立本村(处)的结对帮扶台账,帮扶台帐要有帮扶责任人、帮扶措施、年度目标、帮扶投入、实施过程、实施结果和扶贫对象户收入变动等内容和指标。
篇5:2017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圳头村总户数455户,总人口1680人,耕地总面积1372亩,山林面积8786(其中油茶山4360亩),9个自然村,11个村小组。党员51 名,低保户75户(其中农村低保68户,111人;城镇低保7户,12人。),五保户:5户5人。瞄准扶贫对象,找准致贫原因,逐户制定措施,整合资源力量,加大投入力度,落实目标责任,强化保障机制,切实提高扶贫开发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贫困农户增收脱贫,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营销方案策划书)
二、目标任务
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提出的目标,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全村低于2300元扶贫标准的扶贫对象人口人均年收入全面达到4800元以上,全村农村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17.55%降到3%以下,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75%以上,全村贫困人口减少至49人。2015年,计划实现精准减少贫困人口40名,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增收产业进一步壮大,扶贫对象的技能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贫困对象的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对象范围。2014年,以2013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736元(相当于2010年2300元不变价)的国家农村扶贫标准,以年人均收入低于扶贫标准的农户及家庭人口为建档立卡贫困对象村级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精选村级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精选。按照分“扶贫开发户、扶贫低保户、纯低保户、五保户”四种类型进行识别,共识别贫困户94户,贫困人口286 人,其中包括轻度贫困户(扶贫开发对象)18户60 人,中度贫困户(扶贫低保对象)60户187人,重度贫困户(纯低保对象和农村“五保”对象)16户39人(其中低保11户34人,五保5户5人)。 2015年,重点精准扶持对象为2014年底建档立卡的扶贫开发和扶贫低保对象,即轻度和中度贫困对象,对重度贫困对象,采取政府托底保障解决。
四、推进措施
(一)完善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
坚持客观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完善贫困对象建档立卡工作,做到底数清楚,动态管理,扶持精准。一是精确登记造册。核实完善贫困户建档立卡登记数据,通过建档立卡暨信息动态管理,建立完善贫困人口数据库,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镇有薄、县有电子档案,墙壁上有图表公示公开,文件柜有资料台帐,并及时更新、动态调整。二是精确分清类别。按照扶贫开发对象、扶贫低保对象、纯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四种类型区别贫困人口。区别分析致贫原因,区分为因病、因残等健康原因;因学教育原困;因灾、缺乏土地、缺水、交通条件落后等自然条件原因;因缺技术、缺劳力、缺资金、自身动力不足等能力四种原因。三是精确制定措施。坚持开发扶贫与救济扶贫“两项驱动”,对基础设施落后的贫困村,帮助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对有发展产业能力的贫困户,扶持其发展特色富民产业;对生存发展条件较差的贫困户,优先安排搬迁扶贫;对缺生产技术和就业技能的贫困户,通过开展“雨露计划”等培训。对纯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农户,采取政府托底保障,给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扶持。
(二)发展特色优势扶贫产业
根据扶贫对象产业基础、劳动条件等实际情况,选择可行性强、具特色的产业增收致富项目。一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依托上品山风光,在推进水稻、油茶、油菜等传统农业产业的基础上,通过做优上品山景点风光文章,大力发展山羊、土鸡、生猪等农业产业,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业,带动农业产业增收增效;二是做大做强村级企业
村级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精选策划书。通过加大对村级旧礼堂进行改造,引进制伞、制鞋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解决安排劳动就业80人;加大对现有雨美人伞厂扶助,促其做大做强,安排解决劳动就业150人;三是做好劳动力转移工作,通过加强与乡政府、县劳动就业局、县工业园对接,加强劳动技能培训,安排解决劳动就业岗位。
(三)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
全力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大力支持贫困村实施改路、改水、改厕、亮化、绿化、水、田、林等居住环境的综合治理,全面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为实现稳定脱贫奠定基础。加快推进圳头村至319道主干道拓宽改造,改善出行条件。全面实现25户以上的自然村100%完成水泥路面硬化目标。对 25户以下的农户通水泥路做好规划,测量等,并将项目列入十三五扶贫计划,逐步完善;借助岭水水厂、圳头至南岭中学饮水工程深入推进,解决贫困村农民饮水安全问题,使全村100%解决饮水困难;加快农村贫困对象危房改造和搬迁移民扶贫,加大扶贫开发对象危房改造力度,解决贫困对象居住安全问题,对山口自然村刘日本、上圳头自然村尹树南、尹凤程3户重度贫困户实施危房改造项目,积极向上争取,整合扶贫办、城建、民政等各类危房改造资金,全力解决居住安全问题。
(四)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
通过加强培训,全面提升贫困户的就业技能,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加大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力度,落实现有国家济困助学政策,利用各类奖助学项目,精准用于建档立卡扶贫开发对象;完善“雨露计划”培训,开展产业技能教育培训;以“阳光工程”为载体,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以就业培训为依托,开展就业技术培训;利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职业学校培训资源,对扶贫对象进行针对性的技能技术培训教育,确保贫困户掌握1门以上实用技能,提高就业创业的能力。
(五)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对纯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农户,采取政府托底保障,给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扶持。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障、临时救助等制度,逐步提高补助标准,对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扶贫对象做到“应保尽保”,扩大低保覆盖面。加强对扶贫对象的扶持,在社会养老保险、合作医疗保险、临时救助政策上,对扶贫对象给予政策扶持。
★ 精准脱贫口号
★ 精准脱贫标语
★ 精准扶贫简报
永登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纪实(集锦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