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且留下美文

时间:2023-03-13 04:09:05 作者:星夜凉风闻沙沙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星夜凉风闻沙沙”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西溪且留下美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西溪且留下美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西溪且留下美文

西溪且留下美文

冯小刚的《非诚勿扰》已经放映了将近一年了,我也自日本回来将近有两年了。在日本,我几乎去遍了《非诚勿扰》所有的拍摄地,北海道,北海道高速,小樽,洞爷湖,灯塔等等。然而,对于身边的另一个拍摄地,尽管不知道向往了多久,却每次都是擦肩而过。夏初的一个傍晚,应西溪朋友的邀请,终于来到了这个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

傍晚的西溪是宁静的,坐上画舫,从志学桥出发,一路行去,微波荡漾。小河两岸,树木成林,各种水鸟或飞于河面或钻入水中,忽然消失。忽而有野鸭在水面跳舞似的,沿河面嬉戏擦去,带出河面一条长长的细线。而白鹭更是时而在船头飞越,时而从船尾水面擦过,引得船上美女一阵阵尖叫。捕鱼高手翠鸟更是从花草中飞出,忽地钻入水中,不几秒就嘴里叼着一条小鱼闪电般地从水中跃出,飞向树林深处。

船一路行去,过了龙舌嘴桥就到了樟树码头,弃船登岸上了电瓶车,沿寿堤而行。晚风徐徐,一路行去,过观音桥,天竺桥,远望群山叠翠,山影与河港遥相呼应,真是令人心旷神怡。自然风光,田园牧歌,构成了一幅让人永远看不够的美丽乡村图景,好一个都市里的`村庄。

过了清平山堂,就来到了洪园。洪园为清朝洪舁之府第。洪家自北宋开始迁居杭州,至今已近千年,世代居住西溪,人才辈出。明朝时出过人称“一代重臣,国之长城”的洪钟。南宋时的洪皓冒险出使金国,宁死不屈达十五年,被称为“宋之苏武”。近千年来,洪氏家族人才济济,有洪遵、洪近、洪有恒、洪梗等。这些人物不是军事上颇有建树就是为官清正廉明,造福一方。其中最有名的当数洪昇。洪昇积数十年之功底,创作出《长生殿》,他与创作出《桃花扇》的孔尚任并列称为北孔南洪而立世。洪家的“以民为本”治国理念至今为政府所用。它的“遗金满簏不如教子一经”治家观念,为全世界之望族所用。无论是微软的盖茨还是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还是教育家卡耐基等等无不以此治家(洛克菲勒是富过了六代),可见洪家近千年盛而不衰是有其深刻的历史意义与极其实用的现实意义的。

西溪的山之美、水之美总是那么让人流连忘返。人们或对酒当歌或修身养性,引得无数文人骚客慕名而来。连冯小刚也看中了这块福地,在此给《非诚勿扰》的拍摄画上了完美的句号,给杭州这个爱情之都又重重地抹上了浓浓的色彩。让许多人在刚刚游过了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西湖之后,总是想去西溪湿地看看,真是西湖游罢西溪去,沐香雪,轻灵絮,自古谁知花解语,清流九曲,绿洲棋布,梦绕魂牵处……

(选自《课外阅读》)

赏读借鉴

作者按照游踪的顺序记叙了游览西溪的经历,表现了西溪的山水、人文之美。文章第二段运用了以静写动的手法,野鸭嬉戏,白鹭飞越,翠鸟捕鱼,表现了西溪静谧的特点。写洪园则主要介绍了洪家的治国和治理念,增加了文章的历史底蕴和厚重感。开篇以电影《非诚勿扰》引入,表达了作者对西溪的向往之情,结尾用电影《非诚勿扰》强调西溪之美,首尾绾合。

篇2:西溪且留下的经典散文

西溪且留下的经典散文

湿地特别是城市湿地,在当下算是稀缺资源了。这些年到过一些湿地。江浙湘赣鄂湖泊湿地众多。但印象深刻的却是宁夏银川附近黄河岸边的湿地。没有想到“大漠孤烟直”的边塞之地,竟也有如此美丽的地方。

冯小刚的电影《非诚勿扰》曾经将西溪湿地、武林路、西湖作为外景地。这部电影可谓是不落痕迹的杭州城市形象宣传片。夏末秋初,慕名去了一趟西溪湿地。一行众人“以船为车,以楫为马”,游历了湿地。

西溪,古称河渚,这里约十之七八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河流纵横交汇,诸岛棋布、水道如巷、河汊如网、鱼塘如鳞。当日阴有雨。时近正午天下起了大雨。后时大时小。后半程都是在雨中走过的。如此,游人稀少。一个寻常的日子,少了一份热闹和熙攘,方是西溪本来的面目。

雨滴时而密集时而稀疏地落入河面,水面间或白茫茫的`一片,一会又是是点点圈圈的涟漪。木船穿行在河道中,一切都安静得让人不忍打扰。船推起的浪拍打着河岸,发出“哗哗”声响。宁静里有几声水鸟的鸣叫。岸边打着整齐的松木桩,这是用来支护堤岸的。在水面的交界处可以清楚地看见水生植物飘荡的根系。风从水面吹来,夹杂着植物清新的气息,湿润,恬静。

河道窄处,仅容一舟而过,树木蔽日。开阔处,茅草芦苇迎风摇曳,孤舟野渡,竹篱茅舍,颇有遗世独立的味道。同一些纯自然景观的湿地不同,西溪湿地的人文沉淀颇多。被历代文人视为净土桃源,泊庵、梅竹山庄、西溪草堂都曾是文人隐逸之处。西溪民俗也颇有特色,尤其以端午“花样龙舟”和江南水乡渔村风俗最值得一观。

木船继续前行。雨丝沿着船舱玻璃或急或缓地滑落,向外望去,烟树隐隐,水天一色,杂着绿幽幽的雾色,窗外的物象便有了油画的意味。雨中,树木颜色愈加的绿了,潭水愈加的深了。偶尔有一二只受惊的飞鸟快速飞起掠过树梢。河岸曲折深浅不一。不经意地转过一个弯,有虬枝斜逸,刮擦着船帮。这里没有刻意的修葺和整饰,一切都如初始的样子,随意,随性。

途中遇见了两三只小船,船夫披着雨衣摇着橹,悠闲自在……看着手中的门票,读着景点的名称——烟水渔庄,秋雪庵,西溪梅墅,高庄,深潭口,河渚街……望着船外的烟树隐隐,心中并无恼烦。这样也好,真正有了些烟雨江南的味道。

不经意间,想起了杭州的另一处著名景点——九溪烟树。西湖西面群峰中的溪水流经狮子峰、龙井、灵隐、五云山、虎跑、梅家坞的山涧间,称“九溪十八涧”。由于特殊的小环境,优质的水源,这里所产的茶叶闻名遐迩,尤以龙井为最。实是得益于山泉雨露之灵气。而西溪湿地,鱼塘遍布,鱼肉极鲜美。也算是美景美食兼得之地啊。

此处属留下镇辖制。留下镇,原名西溪市,有千年的历史。宋建炎三年,宋高宗行经西溪,见小桥流水,芦花胜雪,欲建都于此,后见凤凰山改变了主意。留下一句:西溪且留下。“留下”之名由此得名。

人的天性中一直怀有一种对于自然无法泯灭的天然向往。在西溪——这一方远离喧嚣的芦荡碧水间,偶遇安详和宁静。

时光且留下,西溪且留下。

篇3:西溪

唐代 李商隐

近郭西溪好,谁堪共酒壶。

苦吟防柳恽,多泪怯杨朱。

野鹤随君子,寒松揖大夫。

天涯常病意,岑寂胜欢娱。

译文

近郊这一带西溪的风光最美,可是有谁能和我一起共同把酒消忧。

苦吟诗句比柳恽还要入迷,伤心流泪成天像杨朱那样担忧犯愁。

只能和野鹤为友追随这位飞禽中的君子,以寒松为师向这位山中大夫稽首。

飘泊在海角天涯常常意绪恶劣,但这孤寂寥落的生活却胜过那喧闹烦嚣。

注释

西溪:位于梓州(今三台县城)西。

郭:外城。

酒壶:这里指饮酒。

苦吟:反复吟咏,苦心推敲。言做诗极为认真。防:这里念fāng,相比,抵当。柳恽(yùn):《梁书·柳恽传》:“柳恽字文畅,河东解人,少工偏什,为诗曰:‘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琅琊王融书之斋壁。入梁,为秘书监,终吴兴太守。”

常病意:常常意绪恶劣。

岑(cén)寂:冷清,寂寞。

创作背景

一般注家均认为这首诗是作者居梓州幕府时所作,清代学者冯浩编于大中九年(855)。李商隐此时期诗中多次写到西溪,是因他常到这里来散心。此诗也是到西溪散心触景伤怀而作。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伤怀之作。首联点题,并慨叹只能独游,无人相伴,即和结句“岑寂”相应。是此诗表现的主旨,可谓此诗诗眼

以下三联均是表现诗人生活的孤独岑寂。颔联写每日里只能像柳恽那样苦吟诗歌,又像杨朱那样伤心流泪因傍徨无路而担心犯愁,写出生活的凄苦。解释这两句,历代注家所论,似均欠当。冯浩曰:“柳仲郢父子皆工诗文,而杨本胜贤而文,恳索其所作四六。此其藉欤?”如此释诗,可说是所有李商隐诗的注释者所犯的通病,殊不足取。由于李商隐之诗,每多朦胧隐晦,注家们遂不免疑神疑鬼了见有“柳”字,就疑是柳仲郢,见有“杨”字,就疑是指杨本胜。理解这两句,首先必须详细体会第二句,“谁堪共酒壶”中的“谁堪”二字,这两句即紧承第二句,落实“谁堪”二字。因此,这两句内在含义即是:有人比得上柳恽的文采,但我却怕他苦吟;有人比得上杨朱的.见识,但我却又怕他过于多泪。

颈联写只能与野鹤寒松为友,也是突出生活的孤独,从中也看出诗人对周围世俗的烦厌,诗人认为这西溪郊外的野鹤寒松远甚过那些世俗,才是自己的知己,见出诗人的孤高品性。尾联是诗人自我排解,远在天涯,人越来越“常病意”,在这样的时候,感到岑寂孤独远甚过烦嚣欢娱。关于尾联,历代往释家大抵偏于“病”字。如何焯曰:“第三句,因病废诗。”屈复曰:“天涯病客,以岑寂为佳耳。”对于本诗第七句,有必要分析这五个字的节奏:

其一、如果将商隐看成有病,应读为“天涯多病——意”。且不要说唐人诗中极少上四下一格的句式,即使有,也不宜用在此句。因为如果变为上四下一格,则“意”字放在此句,简直毫无作用。

其二、如果将这一句看成有病或多病,则与第二句“谁堪共酒壶”,委实大相矛盾。唐人诗中,凡说及有病,多提戒酒,绝不可能提到无人陪伴饮酒。

其三、如果将这一句看成是多病,则多病正宜于“岑寂”,亦不可能有“欢娱”之事,是则第八句简直是画蛇添足,毫无意义。

其四、如果将这一句看成是多病,则第一句“近郭西溪好”,也就毫无着落了。一个多病之人,还能出游郊外,还能欣赏西溪的景色,也是很难置信的。

基于上述理由,此句中的“病”字不应释为名词,而应释为形容词,将“病意”二字连读,如此,则全诗脉络皆可贯通了。

全诗写得孤傲清凉,但实际上诗人心中是悲苦已极,使全诗具有极凄苦感伤的情味。

篇4:印象西溪

微风拂过脸颊,枝头的叶子旋转翻身仿佛舞女似的翩翩起舞,这就是我钟爱的——西溪。

芦锥几顷界为田,一曲溪流一曲烟,这是西溪;

疏枝绿,硕果红,盈盈一水鱼儿跃,这是西溪;

一带回环浸落日,半湾曲抱映朝虹,这是西溪;

孤山狼藉后,此地香未已,这是西溪;

西溪——“杭州之肾”也。河流纵横交汇,其间分布众多港汊和鱼鳞状鱼塘,形成了西溪独特的湿地景致。

西溪之胜,独在于水。水就好比西溪的灵魂,初秋的水跳跃、活力。一阵秋风吹去,河面上便泛起粼粼波光,此时最佳的观赏地就是河面上的桥中央,你会感觉到它正向你袭来,仿佛充满着生命力。那星罗棋布的池塘,风吹水皱,鱼翔浅底;那雾气氤氲的岛渚,芦苇摇曳,百鸟飞翔;那水光树影间的寺庵,粉墙黛瓦,若隐若现。眼前的景致,充盈着恬淡与清雅,荡漾着旷达与野趣,还捎带着几份妩媚与神秘,俨然一轴素雅的水墨风光长卷,散发着温馨柔和,流淌着诗情画意。

从周家庄的湿地码头乘船,沿着河汊纵横的河道慢慢地前行。天空飘着蒙蒙细雨,游船剪开墨绿色如丝绸般平滑的河面,宛如在绿色的时空隧道里穿行。田野的沉寂,樟树的芬芳,芦草的茂密,柿树的遒劲,杨柳的轻柔,河汊的宁静,野花的斑斓,这一切的一切,都在悄悄地告诉我,如今这里已经成为植物的王国、候鸟的天堂。游船静静地掠过碧绿的水面,绿色世界里静寂无声,平素有些寥落的心此时真正的平静下来。贴近清澈的水面细细观看,水底袅袅浮动的水草清晰可见。位于中心水域的秋雪庵是西溪最美的地方,四面环水,只有靠划桨小船才能进入。“西溪芦”曾是清代西湖18景之一,而秋雪庵就是西溪观芦的最佳处。坐船靠近秋雪庵时,一群群野鸭会神气地从芦苇丛中钻出,横穿过“河路”,消失在另一片芦苇荡中,每当微风吹过,一丛丛的芦苇都似向你点头弯腰。

一曲菱歌,一湾碧水,三月摇橹西溪,穿梭在湿地芦苇、水道之间,岸边时有垂梅探头,“弯腰”垂入水面状似恭迎贵宾,微风中,阵阵沁凉的花香袭来,江南柔情令人迷醉。

西溪的流水,清澈明亮。西溪的泽域,广袤柔美。西溪的植衣,青翠妖娆。西溪的民俗,质朴淳厚。西溪的资源,丰沛富饶。五月的西溪湿地,真的有些令人难忘。

十月的西溪满园秋色。一走进西溪公园的大门,展现在眼前的是几盆五颜六色的花,它们像一个个友好的迎宾小姐,对着游客招手和微笑,花盆后是三株枝繁叶茂的柿树,柿树上那一个个红红的柿子,象一盏盏红色的小灯笼,把树枝压弯了,它们却在绿叶丛中露出半个小脑袋,让人看了馋涎欲滴。

喜欢浓妆艳抹的西湖但更喜欢自然、未经雕琢、淳朴如村姑的西溪,原生态的西溪。

山下有石人岭,峭拔凝立,形如人状,是西溪;

古色古香,黛青瓦垅,马头白墙,是西溪;

花开十万家,一半傍流水,是西溪;

一条横木过前溪,村女齐登采叶梯,亦是西溪。

阳光、清风、蓝天、白云

这是我的青春

六月,注定是被繁忙和伤感堆砌的,好像在一杯柠檬汁中投进一颗黄连,五味杂陈。

空闲时伏在桌上,透过写满阳光的窗户向操场望去,那样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地方。

三年前,我们一起走在阳光倾洒的操场,对着这棵老树幻想他的过去,他的青春。一片叶子飘落,捧在手心,写满我们的梦想与纯真,接着便是没心没肺的笑声,明眸中折射着天空的纯净—

那时的天,也就那么蓝着,仿佛接纳了我们所有的欢声笑语,像是一层薄薄的蓝纱,随风飘动—

清风,轻风

伴着袭人花香,漾起满树白雪,阳光被透绿的树叶剪碎,斑斑驳驳的落在手心,摇曳着它独特的明媚,吻在我们扬起的脸上。深吸一口气,仿佛整个夏天都簇拥过来,抬头又正好与阳光四目相对,她就这样照着一个老操场,一棵老树,一群少年。

书包,校服,单车

这是我们的青春

我们大把的时光留在校园,这看似枯燥的日子也就在我们的低声抱怨中悄然流逝了,回不去的是那时特有的快乐

黑板上一道道费解的数学题张牙舞爪,讲台下的我们一个个目瞪口呆,这画面真是融洽,散发着全部青春的气息。偶尔的一两句耳语引得四周人的会心一笑,就这样调剂着紧张的日子,我们走过的无数个朝夕

我喜欢独自仰望蓝天,看大把的时光怎样穿过我单薄的青春。但我想,就算有一天我独自望夕阳,忆及的也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岁月

汗水,眼泪

还记得长跑比赛后的她,汗水不断地从额头渗出,她大口喘着,用力扯出一个微笑,她的瞳孔折射出阳光的骄傲,那一刻,仿佛所有的美好都定格在她脸上,为了这个干净的像杯水的女孩儿

成绩公布后,她的眼底滑过一丝失落,这是一瞬却足够铭记一生。她那样含着泪奔跑,雨水打在她扬起的脸上,打落了全部的自信与微笑

我们就这样哭着,笑着,走过青春的林荫

睁开眼,再一次收好这下珍贵的回忆。将阳光从那里剥离,坐起身来,又看到那行让我的心收紧的文字。我们就这样从三年走到了三十天,又从三十天走向分离。我的笑容不再想笑,拿起笔,继续写那张没完成的试卷,或许指尖多了一丝冰凉,但身旁的这些人,曾经的那些事,足以为我的孤独带来些许安慰

与青春同行的日子,如果可以,能否选择无限延续

篇5:西溪湿地

暑假,我去了西溪湿地游玩。

来到西溪湿地,坐着摇橹船在小溪中行驶。把脚放到水中荡起一圈圈波纹,让风静静吹拂脸庞,十分舒服。

小溪两边景色非常好看,树遮住了阳光,带来阴凉。枝叶嫩绿无比,郁郁葱葱。枝干曲曲直直,有的又细又长,有的苍劲有力。树下的洞里还住着小蟹小虾,它们可机灵了。你一泼水,它们就立刻跑得无影无踪了。

西溪的水很青很青,当阳光照来时,水面上闪着白光,像钻石一般闪耀。水上飞过一群白鹭,羽毛雪白雪白的,它们用翅膀扑打水面,然后展翅而飞。湖里还有小野鸭,它们互相追逐,成群结队地游去。

西溪湿地也有大片的荷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经打开了所有的花瓣。荷花亭亭玉立,一阵风吹来,荷花和荷叶就跳起舞来。荷花边上还有莲蓬,摘下一个尝一尝,莲子芯黄黄的,透心的甜。

夕阳下的西溪湿地蒙上了金色的面纱,更是美丽。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个美丽的城市――杭州,更不会忘记这个风景如画的地方――西溪。

篇6:溪西水库

溪西水库位于霞浦县崇儒乡溪西村,罗汉溪干流河道上,海拔400多米。水库集雨面积53平方公里,流域内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765毫米,水库总库容398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3500万立方米,死库容100万立方米,水库上下游总落差420余米。是闽东最大的水库之一。

目录概述县长李岳与溪西水库人民的力量枢纽建设收缩展开概述

霞浦地形从北向南倾斜,呈三阶梯状。境内河流自成流域,自北向南入海。七都溪,罗汉溪,杯溪,三河,长溪等五大河流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县长李岳与溪西水库

李岳,原名玉春,河南济源王屋乡人。 1949年10月3日,为首任福建省霞浦县人民武装委员会主任。1952年3月,升任县人民政府县长,兼县人民法院院长。8月,接任县委书记。1959年,县长李岳力挺兴建溪西水库,解决“北水南调”问题,他亲自勘察流域沿线,提出建库方案,并动员霞浦人民,克服困难集中力量办大事。同年12月5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破土动工,日上场民工达万余人。

人民的力量

溪西水库自1959年工程动工兴建,1960年8月因县财政困难停工缓建,至1972年10月复工,最终在1974年10月建成。溪西水库的建成,首先应当归功于人民,特别要感谢数以万计农民的'无私奉献。在兴建溪西水库过程中,霞浦全县各村生产队都按照县政府的部署,一批又一批地,派出社员无偿出工出力,无数农民们自带工具,棉被和生活用品,他们吃在工地,睡在工地,不拿国家报酬,他们的收入就是生产队给的工分。这就是霞浦的农民,这就是溪西水库得于胜利建成的坚强力量。

枢纽建设

1959年工程动工兴建,大坝为砌石重力坝型,大坝右端与土坝连接,坝中间设溢流闸,净宽30米,分设3孔弧形闸门,每孔宽10米。完成两座副坝,为均质土坝型,以水中倒土施工方法筑坝,于1960年完成。1960年8月停工缓建,至1972年10月复工,1974年10月建成。渠道总长81.51公里,干渠长36.44公里,上干渠总长15.88公里,下干渠20.56公里。附属西关倒虹吸管建筑物,系全省首次试用大管径高压力预应力钢筋砼的倒虹吸管工程,全长1630米,内径130厘米,设计流量5.06立方米/秒,实际灌溉面积2.7万亩。水库淹没耕地3660亩,拆迁3个行政村740多户3706人。工程总投资1950万元,其中国家补助1376.5万元。 工程竣工后设立管理处,并配置经济民警,还开展养鱼、种植水果等综合经营,效益较好。

游玩西溪湿地作文

杭州西溪湿地导游词

高二写景日记印象西溪

情感美文-且行且珍惜

云且留住随感美文

留下三分暖别人美文

秋游西溪湿地小学作文500字

留下坚实的路美文摘抄

西溪子,西溪子牛峤,西溪子的意思,西溪子赏析

留下记叙文

西溪且留下美文(精选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西溪且留下美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