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小严选”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醉后却寄元九,醉后却寄元九白居易,醉后却寄元九的意思,醉后却寄元九赏析,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醉后却寄元九,醉后却寄元九白居易,醉后却寄元九的意思,醉后却寄元九赏析,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目录
篇1:醉后却寄元九,醉后却寄元九白居易,醉后却寄元九的意思,醉后却寄元九赏析
醉后却寄元九,醉后却寄元九白居易,醉后却寄元九的意思,醉后却寄元九赏析 -白居易的诗
醉后却寄元九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体裁:七绝 蒲池村里匆匆别,澧水桥边兀兀回。
行到城门残酒醒,万重离恨一时来。
篇2:寄元九,寄元九白居易,寄元九的意思,寄元九赏析
寄元九,寄元九白居易,寄元九的意思,寄元九赏析 -诗词大全
寄元九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体裁:五古 一病经四年,亲朋书信断。
穷通合易交,自笑知何晚。
元君在荆楚,去日唯云远。
彼独是何人,心如石不转?
忧我贫病身,书来唯劝勉:
上言少愁苦,下道加餐饭。
怜君为谪吏,穷薄家贫褊。
三寄衣食资,数盈二十万。
岂是贪衣食?感君心缱绻!
念我口中食,分君身上暖。
不因身病久,不因命多蹇。
平生亲友心,岂得知深浅?
篇3:寄元九,寄元九白居易,寄元九的意思,寄元九赏析
寄元九,寄元九白居易,寄元九的意思,寄元九赏析 -诗词大全
寄元九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身为近密拘,心为名检缚。
月夜与花时,少逢杯酒乐。
唯有元夫子,闲来同一酌。
把手或酣歌,展眉时笑谑。
今春除御史,前月之东洛。
别来未开颜,尘埃满樽杓。
蕙风晚香尽,槐雨余花落。
秋意一萧条,离容两寂寞。
况随白日老,共负青山约。
谁识相念心,鞲鹰与笼鹤。
篇4:山石榴寄元九
山石榴,一名山踯躅,一名杜鹃花,杜鹃啼时花扑扑。
九江三月杜鹃来,一声催得一枝开。江城上佐闲无事,
山下钡锰前栽。烂熳一阑十八树,根株有数花无数。
千房万叶一时新,嫩紫殷红鲜L尘。泪痕`损燕支脸,
剪刀裁破红绡巾。谪仙初堕愁在世,姹女新嫁娇泥春。
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人。闲折两枝持在手,
细看不似人间有。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
奇芳绝艳别者谁,通州迁客元拾遗。拾遗初贬江陵去,
去时正值青春暮。商山秦岭愁杀君,山石榴花红夹路。
题诗报我何所云,苦云色似石榴裙。当时丛畔唯思我,
今日阑前只忆君。忆君不见坐销落,日西风起红纷纷。
翻译:无
篇5:山石榴寄元九
九江三月杜鹃来,一声催得一枝开。---交代地点、时令,阳春三月,杜鹃花开,往往与杜鹃鸟啼联系在一起,一声一枝,诗人语也,多么富有节奏!多么富有诗意!
江城上佐闲无事,山下斫得厅前栽。---人物;依然是作者写《琵琶行》的赋闲背景,却依然有佳作!因为是诗人,故有此移栽雅趣!想起了苏轼的“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烂熳一栏十八树,根株有数花无数。---先写数量,认真的观察,是好诗的基础!
千房万叶一时新,嫩紫殷红鲜麴尘。---从数量,到颜色;从花苞、到花叶。
泪痕潘鹧嘀Я常剪刀裁破红绡巾。---推及:也许是雨后?也许是新晴?
谪仙初堕愁在世,姹女新嫁娇泥春。---再推及联想:杜鹃花如仙人、如美女,都有人的喜怒哀乐了!
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人。---难道是后羿射日滴血而成的?两句以动写静,后句更是写人接近杜鹃花海,被这些艳丽的花儿包围、围绕的感觉,几乎感觉到灼热和滚烫了!真是生动至极!
闲折两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进一步渲染,喜爱有加啊!
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杜鹃花如西施,其他花儿都是丑女了!比喻夸张反衬,无所不用其极!真妙手也!
奇芳绝艳别者谁?通州迁客元拾遗。---由花及人、作者,遭贬的坎坷经历
拾遗初贬江陵去,去时正值青春暮。---一声叹息!
商山秦岭愁杀君,山石榴花红夹路。---杜鹃花却夹道欢迎诗人(抑或是挽留?),真是令人眼睛一亮!愁叹中的`欣喜和慰藉啊!
题诗报我何所云?苦云色似石榴裙。---由色似裙,睹物思人。转入思念,心情却是那样的复杂:是思念朋友元九吗?是思念心爱的她吗?还是思念圣上,希望自己有朝一日重新朝廷被重用,可以一展宏图抱负?
当时丛畔唯思我,今日栏前只忆君。---此句可为警句!不同的人读之,有不同的心情体会感悟也!
忆君不见坐销落,日西风起红纷纷。---无限惆怅,无限感喟,都在不尽的杜鹃花海中!
作者资料: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香山。
篇6:劝酒寄元九,劝酒寄元九白居易,劝酒寄元九的意思,劝酒寄元九赏析
劝酒寄元九,劝酒寄元九白居易,劝酒寄元九的意思,劝酒寄元九赏析 -诗词大全
劝酒寄元九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体裁:五古 薤叶有朝露,槿枝无宿花。
君今亦如此,促促生有涯。
既不逐禅僧,林下学楞伽。
又不随道士,山中炼丹砂。
百年夜分半,一岁春无多。
何不饮美酒,胡然自悲嗟。
俗号销愁药,神速无以加。
一杯驱世虑,两杯反天和。
三杯即酩酊,或笑任狂歌。
陶陶复兀兀,吾孰知其他?
况在名利途,平生有**。
深心藏陷阱,巧言织网罗。
举目非不见,不醉欲如何?
篇7:春暮寄元九,春暮寄元九白居易,春暮寄元九的意思,春暮寄元九赏析
春暮寄元九,春暮寄元九白居易,春暮寄元九的意思,春暮寄元九赏析 -诗词大全
春暮寄元九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梨花结成实,燕卵花为雏。
时物又若此,道情复何如?
但觉日月促,不嗟年岁徂。
浮生都是梦,老小亦何殊?
唯与故人别,江陵初谪居。
时时一相见,此意未全除。
篇8:《同十一醉忆元九》白居易诗词赏析
《同十一醉忆元九》白居易诗词赏析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赏析】:
唐人喜欢以行第相称。这首诗中的“元九”就是在中唐诗坛上与白居易齐名的元稹。元和四年(809),元稹奉使去东川。白居易在长安,与他的弟弟白行简和李杓直(即诗题中的李十一)一同到曲江、慈恩寺春游,又到杓直家饮酒,席上忆念元稹,就写了这首诗。这是一首即景生情、因事起意之作,以情深意真见长。
诗的首句,据当时参加游宴的白行简在他写的《三梦记》中记作“春来无计破春愁”,照说应当是可靠的;但《白氏长庆集》中却作“花时同醉破春愁”。一首诗在传钞或刻印过程中会出现异文,而作者对自己的作品也会反复推敲,多次易稿。就此诗来说,白行简所记可能是初稿的字句,《白氏长庆集》所录则是最后的定稿。那么,诗人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修改呢?在章法上,诗的首句是“起”,次句是“承”,第三句当是“转”。从首句与次句的关系看,把“春来无计”改为“花时同醉”,就与“醉折花枝”句承接得更紧密,而在上下两句中,“花”字与“醉”字重复颠倒运用,更有相映成趣之妙。再就首句与第三句的关系看,“春愁”原是“忆故人”的'伏笔,但如果一开头就说“无计破春愁”,到第三句将无法显示转折。这样一改动,先说春愁已因花时同醉而破,再在第三句中用“忽忆”两字陡然一转,才见波澜起伏之美,从而跌出全篇的风神。
这首诗的特点是,即席拈来,不事雕琢,以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表达了极其深厚、极其真挚的情意。而情意的表达,主要在篇末“计程今日到梁州”一句。“计程”由上句“忽忆”来,是“忆”的深化。故人相别,居者忆念行者时,随着忆念的深入,常会计算对方此时已否到达目的地或正在中途某地。这里,诗人意念所到,深情所注,信手写出这一生活中的实意常情,给人以特别真实、特别亲切之感。
白居易对元稹行程的计算是很准确的。当他写这首《醉忆元九》诗时,元稹正在梁州,而且写了一首《梁州梦》:“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亭吏呼人排去马,忽惊身在古梁州。”元稹对这首诗的说明是:“是夜宿汉川驿,梦与杓直、乐天同游曲江,兼入慈恩寺诸院,倏然而寤,则递乘及阶,邮吏已传呼报晓矣。”巧的是,白居易诗中写的真事竟与元稹写的梦境两相吻合。这件事,表面上有一层神秘色彩,其实是生活中完全可能出现的巧合,而这一巧合正是以元、白平日的友情为基础的。唐代长安城东南的慈恩寺和曲江是当时游赏胜地。而且,进士登科后,皇帝就在曲江赐宴;慈恩寺塔即雁塔,又是新进士题名之处。元、白两人想必常到这两处共同游宴。对元稹说来,当他在孤寂的旅途中怀念故人、追思昔游时,这两处长安名胜,不仅在日间会时时浮上他的心头,当然也会在夜间进入他的梦境。由于这样一个梦原本来自对故人、对长安、对旧游的朝夕忆念,他也只是如实写来,未事渲染,而无限相思、一片真情已全在其中。其情深意真,是可以与白诗比美的。
联系元稹的诗,更可见两人的交谊之笃,也更可见白居易的这首《忆元九》诗虽象是偶然动念,随笔成篇,却有其深厚真挚的感情基础。如果把两人的诗合起来看:一写于长安,一写于梁州;一写居者之忆,一写行人之思;一写真事,一写梦境;诗中情事却如《本事诗》所说,“合若符契”。而且,两诗写于同一天,又用的是同一韵。这是两情的异地交流和相互感应。读者不仅从诗篇的艺术魅力,而且从它的感情内容得到了真和美的享受。
★ 武关南见元九题山石榴花见寄,武关南见元九题山石榴花见寄白居易,武关南见元
★ 秋雨中赠元九,秋雨中赠元九白居易,秋雨中赠元九的意思,秋雨中赠元九赏析
★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 寄元孚道人,寄元孚道人陈陶,寄元孚道人的意思,寄元孚道人赏析
★ 寄李儋元锡,寄李儋元锡韦应物,寄李儋元锡的意思,寄李儋元锡赏析
★ 醉落魄/一斛珠,醉落魄/一斛珠张元干,醉落魄/一斛珠的意思,醉落魄/一斛
★ 后350字作文
醉后却寄元九,醉后却寄元九白居易,醉后却寄元九的意思,醉后却寄元九赏析(合集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