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入党难吗

时间:2023-03-29 03:42:10 作者:懒猫想晒太阳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懒猫想晒太阳”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7篇大学生入党难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大学生入党难吗,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大学生入党难吗

关于大学入党难吗的问题的解答

不算太难。只要你成绩过关,到大四成绩达到百分之75就可以推优了,然后进行一系列的考察,调查。如果出现补考基本上你就完了,因为如果你上学期补考,那么下学期的推优或者其他你就等于丧失机会了。推优过后,如果你补考或者成绩不达标你也不能成为重点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最好也不要补考或者发生什么重大的违规现象,否则转正几率很低。不过放心到了预备党员阶段,一切都好办,因为预备期有一年,再延长也是一年,所以如果当地有党组织,只要两年就可以转正了。可是如果群众基础不好,你就只能永远停在推优阶段了,因为同学对你的评价很重要。

入党的程序和手续

根据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的规定,入党必须履行的程序和手续有:

(1)申请入党的人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

(2)党组织指定两名正式党员作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

(3)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1年以上的培养教育。

(4)对发展对象进行短期集中培训。

(5)严肃认真地填写《入党志愿书》。

(6)支部委员会征求党内外有关群众的意见并进行严格的审查。

(7)召开支部大会讨论,作出决议,报上级党组织审批。

(8)上级党组织审批前,指派专人对《入党志愿书》和有关材料进行审查,广泛听取党内外群众的意见,并同申请人谈话,作进一步考察。

(9)上级党组织集体讨论审批。

(10)被批准的预备党员,面向党旗进行入党宣誓。

(11)预备党员预备期满一年后,向党组织提出书面申请,并经党小组提出意见,党支部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支委会审查,支部大会讨论通过后,报上级党组织批准,转为正式党员。

大学入党申请书

尊敬的党组织:

我只是一名平凡的大学生,但我有着不平凡的人生理想。在我心中,中国共产党一直是一个神圣而光荣的组织,是每一个优秀中国青年的向往。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坚信,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成为我最根本的人生目标。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并在此过程中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完善自我是我内心深处的愿望。所以,我再一次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共产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中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外,所有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我是积极要求进步,争取入党的青年,必须用共产党员的标准对照要求自己。

我十分明确自己要求加入逐个共产党组织的动机。首先是要从思想上入党,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有共产主义理想,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作风,确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信念。还必须落实到行动中,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自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积极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学习、工作、社会生活中起模范带头作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行动指南,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不惜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利益,克已奉公。入党不是一个短暂的行为,必须长期不懈的努力,入党是我人生的奋斗目标,加入中国共产党才能使自己得以不断的提高和发展。

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证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正确的,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的。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可能是耳濡目染了上一辈对党的执著追求的原因,是我从小就树立了一定要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远大志向,并且一直持续到了今天,热情更是有增无减。在大一开学之际,作为刚刚跨入高级学府的我,我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虽然没能批准通过,也没能参加学校组织的党校学习,但是我还是努力学习党的先进思想,以党员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在不断追求思想进步的同时,我时刻记得自己还是一名学生,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共产党员只有精通自身的业务,才能在群众中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因此,我努力学习各门文化课,成绩在班中均名列前茅。同时也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

我觉得一个人独善其身并不够,还应该积极的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他人。一个优秀的人懂得要最大程度的发挥自身的潜力,不仅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对周围的人关心爱护,还要切实、灵活的去带动大家都来关心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

我会争取早日在思想上入党,进而在组织上入党。

请党组织在实践中考验我!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xxxx年xx月xx日

篇2:大学入党难吗

大学入党主要靠自己的努力,首先你要学习好,学校里面主要是以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当然其他的德育之类的也很重要,不然很多学校怎么会有德育分呢,这个其实就是要多参加活动,这两点做到的话,还要主动向党申请,积极学习党课等。还要有一颗向着党的心,入党态度很重要,如果态度就错了,入了党之后也发挥不出什么作用,甚至会有背向人民的去向。

篇3:大学入党难吗

学习方面:你的学习在班级里不能落后,起码要排在全班25%的同学的前面,否则就很难成为入党积极分子。

工作方面:在学校要有一个小职位,如是协会(社团)、学生会、班级的干部。

人际关系方面:要和同学们处理好关系,他们是你入党的第一道门槛;要和老师有一定的联系,最好能够有很好的关系,考察的时候很有用处。

思想方面:要在规定的时间把思想汇报和相关思想学习的资料上交跟党支部。思想汇报在我们学校是每个月必须交够两份的,不能及时上交的就不会被优先考虑。

入党的流程:首先要成为主动递交入党申请书, 写入党校学习申请书 (党支部推优育苗), 参加团校、党校学习(顺利结业) ,写入党校骨干班学习申请书(党支部推优、党委考核) ,参加党校骨干班学习(顺利结业) 主动递交入党申请书及个人思想汇报列为党员发展对象 群众调查,函调、政审(考察合格、党支部推优), 优推优,发展为中共预备党员 ,申请预备党员转正 (支部讨论通过) 发展成为中共党员 。

其中,党支部推优育苗、优推优是最主要的。

篇4:大学入党难吗

一、两份介绍人证明

_X思想上能自觉地同党组织保持一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学习上注重理解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对党认识正确,入党动机端正。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克服缺点,思想品德端正,对党忠诚。用党章规定的标准衡量该,我认为她已具备了共产党员的标准。我愿意介绍_X加入中国共产党。

_X积极认真的学习了党的基本知识,对党的认识正确,入党动机端正,在政治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班级中对带班级事务尽职尽责,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思想品德端正。用党章规定的标准衡量该,我认为她已具备了共产党员的标准。我愿意介绍_X加入中国共产党。

二、支部意见

__学院_支部于M月N日召开支部大会,按照程序对_X入党申请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会议认为,_X自申请入党以来,能联系自身实际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具有较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学习认真刻苦,为人诚恳,团结,乐于助人符合入党条件。 支部大会应到正式党员。。人,实到。。人,应到预备党员。。人,实到。。人,经举手表决,一致同意接收_X为中共预备党员。

支部名称 __学院_支部 20M月N日

三、介绍人谈话意见

在审阅_X的入党志愿书及党支部上报的综合材料和个别征求了党内外意见的基础上,××××年×月×日同×××进行了谈话。

通过考察,了解到该在政治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能够认证学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自觉接受党的教育,对党认识深刻,入党动机纯洁,为人诚恳,历史清白。该的缺点是进取意识不强,做事不够大胆。

该思想觉悟比较高,工作中表现突出,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基本具备了共产党员标准,符合入党条件,材料完备,手续健全,建议党委讨论审批。

四、介绍人对被介绍人的情况描述

_X在2010至2011年间,积极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对党认识正确,入党动机端正,按时汇报自己的思想和工作,经常主动征求党内外同学的意见,注意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平时学习刻苦认真,勤学好问,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思想端正,在班级中与其他同学的关系较好,能做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得到大家的肯定和好评。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响应国家号召。关心班级事务,主动承担课代表等工作,工作期间尽职尽责,表现比较突出。

不足之处:进取意识不强,做事不够大胆。

篇5:大学入党难吗

希望今后加强自身的修养,增强自身进取意识,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五、四份季度考察

在本季度中,_X同学努力按照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向党组织靠拢,积极参加班级党支部和党小组的活动,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坚持原则,品德优秀。在本学期的学习中,能自觉克服困难,比较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学习任务。不过同时,也应该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将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找出自身的缺点,多多团结身边的同学,争取共同进步。

在本季度中,_X同学以优异的成绩完成自身功课的同时,还积极帮助其他同学。平时的生活中能够联系群众,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热心助人。为人诚实可靠,学习认真刻苦。但是,还应该看到_X同学在平时的活动中将自己放的不够开,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应该在自身性格的历练方面多多加强,待人接物更加热情开朗,做事也应该更大胆更活泼,争取自身的全面突破。2010-09-20

在本季度中,_X同学认真参加党支部的各项活动,积极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应用先进的方法论指导学习。在理论上不断充实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始终如一的按照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团结同学,热爱生活,给同学们的印象有了很大的转变。在同学们当中树立了良好的典范,希望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继续保持这种良好的状态,同时在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上再下一番功夫。

在本季度内,_X同学积极向当组织靠拢,表现积极,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基本素质,继续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超越自我,在学习和平时的生活中,全面学习提高,继续发扬自身的优点,团结同学,共同进步,希望能持之以恒。但是,在以后的学习中应多关注时事,增强自己的政治敏感性和把握大局的能力

六、思想汇报

__年第一季度思想汇报

——认真学习两会工作

敬爱的党组织:

春光明媚的三月,喜逢两会胜利召开。在我们单位里立刻掀起了一股“两会”学习热。作为一名教师,我认真收听、收看“两会”相关报道,借此机会谈谈对“两会”的感想。

“两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简称。两会是中国的窗口,关注中国就不能不关注两会。经过60年的持续发展,特别是30年的改革开放,今天的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三,进出口总额世界第二,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日益提高。我们的发展和走势直接影响着世界经济态势和政治格局。因此,国际社会不能不关心中国的情况,两会就必然地成为国际看国内的一个重要窗口、世界看中国的一个重要平台。 两会是国内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吸收各方面意见,集中各方面智慧,修改、完善已有的法律和决策,有助于平衡各方面利益,缓解各方面矛盾,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二是通过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以及代表委员的呼吁、建议,解决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三是对两会的报道,实际上等于就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进行一次全国性的宣传动员,可以起到增进共识、凝聚力量、提振信心、鼓舞士气的作用。在上述意义上,一年一度的两会是用群众智慧治理国家、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全局的一次生动实践。

两会也是对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模式的实践和展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中国___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特点和优点。这两项制度扎根中国大地,是构成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模式的重要内容。两会的召开和运作过程,同时也就是中国民主政治模式的实践过程。与此相关联的是,我们的治国理念和政治模式因为两会而得到更加广泛的理解和认可,这是一个很大的成就。

由于两会越来越开放、务实,信息量逐年增大,其新闻价值也日益提升。党和国家领导人与代表委员共商国是;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代表委员相互对话、相互沟通,谋国计民生,议大政方针,览国际风云,视野开阔,信息丰富;两会不断为新闻媒体的采访报道提供更多便利,使这个窗口越开越大。借助这个窗口人们可以了解大量权威、可靠的决策性信息。

今年的两会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特殊背景下召开的。代表委员肩负重任,努力为我们国家拿出迎接挑战的韬略、克服危机的良策,这也使得今年的两会格外令人关注和期待。___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内容特别丰富。在社会政策,亦即民生方面,概括起来,有几点可能应该会引起特别的关注:

1.关于民生问题。亦即改善人民生活将被始终放在一个极为显著的重要地位。《报告》中说: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以改革促进和谐稳定,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宁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关于“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的关系有几个新的提法,一是将“改善人民生活”作为三者关系的“结合点”,二是强调三者都要适度而且要统一起来,三是“改革”是着力点和突破口,要以“改革”来“促进”和“确保”其他几个方面。

2.关于“十二五”规划。《报告》中提出:要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就要“坚持把增加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加快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然后提出了很多很明确、很具体且数字化的发展目标。譬如:五年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超过7%;政策范围内的医保基金支付水平提高到70%以上;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十二五”期了,公众就可以凭这些目标来对政府的工作作出评估。《报告》中提出的这些指标,看来很有底气,而这个底气应该不是盲目乐观,是建立在对国际国内的大局审慎地审时度势,然后再对今后五年的工作进行周密部署之上的,因此我们应该对此充满信心。

3.关于2011年的工作。《报告》指出: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报告》指出: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然后分五个方面进行了慎密的安排。

其中之一就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就业很重要,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劳动者只有就业,才有资格参加第一次分配。如果失业,就等于少了一次参加分配的资格,而且通常第一次分配会比第二次分配得到的利益更多。所以,在现代社会中,失业往往是陷入贫困的同义词。《报告》中很明确提出,今年中央财政拟投入423亿元,用于扶助和促进就业;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小型微型企业和创新型科技企业;在工作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还要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要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整个工作报告持续了两个多小时,相信坐在电视机前关注“两会”的全国百姓心里应该是很开心,会议中提出了很多百姓所期望看到的新政策。对于这次会议的内容,百姓心里的感受用几个词概括可能是“自信”,“好、快”,“幸福感”。

一个国家为了发展制定出“五年”计划,并按照这样一个计划一步一步走上强国之路。试想,如果在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规划中也是由这样一个又一个“五年”计划而组成,我们的事业、生活可能会更美好。最后,借梁老前辈的话来一表我内心的澎湃和对祖国的热爱与期望: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黄黄。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_X

__年_月_日

看了大学入党难吗还看了:

篇6:大学入党难不难

持有这三种入党动机的大学生,我觉得是可悲的,也是可怜的。翻开你们的成长史,翻开你们的教育史,有多少次已经背离了正确的方向?翻开中国共产党党史,一一对照,认真考虑自己想入党的“一厢情愿”到底是怎么了,自己的觉悟和能力究竟能不能达到党的要求吗?答案是一目了然的。有的大学生说,现在的大学早就把发展党员作为一项类似于指标性的任务,每年各年级各班能够发展几个党员,几个入党积极份子算的清清楚楚,审核也是马马虎虎,凭什么严格要求我们?这话说的不是不无道理。可是呢,人生的钥匙掌握在自己手里,走什么样的路,过什么样的桥,只有自己知道,也许路上有荆棘,也许路上不平坦,但是我们的精神指引不能歪斜,更不能“倒打一耙”。

简略分析了上述五种入党动机,说实话,自己有诸多不足,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社会舆论导向和社会竞争机制起到很大的影响。在社会舆论导向在一层面上,我觉得必要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与之挂钩的社会实践是很必要的;其次是,要改变传统的“入党光荣”观念,一个平庸的、碌碌无为的党员是光荣的吗?只有当你真正为大家、为人民做出点什么的时候,你才是光荣的。在社会竞争机制上,我认为要大力改变“入党”为前程添砖加瓦的不利形象,要让大家形成这样一种心理---党员比常人苦,比常人累,想入党的人需要好好掂量。

大学生入党基本程序

一、自愿提出入党申请

要求入党的同志自愿向所在院系党组织提出书面申请,申请主要写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和本人主要表现。

二、确定入党积极分子

入党申请人经党小组(团支部)推荐、支委会审查同意后,便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党支部将入党积极分子报上级党委备案,并通知入党积极分子本人,指定两名正式党员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 三、进入考察期

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期一年以上,自党支部确定其为入党积极分子之日算起,要不定期地向党组织汇报思想。

四、确定发展对象

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经过一年以上培养教育后,在听取党小组、培养联系人和党内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经由党支部委员会集体讨论确定为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写出自传(内容主要写本人简历、家庭主要成员及主要社会关系的政历和现实表现情况)。

五、参加党课培训

申请入党的同学要参加学校党委的党课培训和结业考试,通过考试之后才能进一步发展。

六、确定入党介绍人

入党介绍人由两名或一名正式党员担任,一般由培养联系人担任,也可由发展对象约请,或由党组织指定。

七、填写入党志愿书

发展对象填写《入党志愿书》,须经上级党组织同意,在入党介绍人的指导下,用钢笔或毛笔填写。并要求其填写时要忠诚老实、实事求是,不得有任何隐瞒和伪造。字迹要清楚,不得涂改。对《入党志愿书》上有的项目没有内容可填写时,应注明“无”。在“对党还有哪些需要说明的问题”一栏,主要填写需要向党说明,而其它栏目中不能填写的问题,或对某些栏目需要补充说明的问题。

八、支委会审查

召开支委会,严格审查发展对象填写的《入党志愿书》和有关材料、经支委集体讨论认为发展对象合格和手续完备后,即提交支部大会进行讨论。

九、召开支部大会

程序:

1、申请入党人汇报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本人履历、现实表现以及向组织说明的其它问题;

2、党小组和介绍人介绍入党人的主要情况,并对其能否入党表明意见;

3、支委会报告对申请入党人的审议情况;

4、与会党员充分发表意见,对申请入党人能否入党进行讨论;

5、采取举手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

6、申请入党的人对大会讨论情况表明自己的态度;

注意事项:

1、到会有表决权的正式党员达到应到会的正式党员半数以上;

2、申请入党人及其入党介绍人必须参加支部大会;

3、讨论两个以上的人入党时,必须逐个讨论和表决;

4、支部决议应及时填写在《入党志愿书》上,决议内容包括申请人的优缺点,应写实到有表决权的正式党员数、表决结果及日期;

5、及时将《入党志愿书》、申请书、政审材料、培养教育和考察材料报党委审批。

十、组织员谈话

在审批接收新党员前,要指派党委组织委员、组织员、其它党委成员同申请人谈话(2人以上),作进一步的考察。谈话前,组织员要对支部报来的入党材料进行审查,看材料是否齐全,手续是否完备(查看支部记录),并采取座谈或个别谈心的方式,听取党内外人员对入党申请人的反映。谈话中,主要了解被谈话人的入党动机,对党的认识和对党的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征求其对党需要说明的问题,帮助其提高对党的认识,指出努力的方向。谈话后,及时如实地将谈话人的意见填入《入党志愿书》,并向党委汇报谈话情况。

十、党委审批

党委审批必须坚持集体讨论的原则,将审批意见填写在《入党志愿书》上,注明预备期的起止时间,并通知报批的党支部。

十一、支部向本人发出入党通知书

党支部接到上级党委入党审批通知后,应及时通知本人并在党员大会上宣布。党支部应

将上级党委批准的预备党员编入党小组活动,告诉其交纳党费的时间、规定等。

十二、入党宣誓

预备党员必须面对党旗进行宣誓。

入党宣誓仪式的程序:

1、唱国际歌;

2、党组织负责人致词;

3、新党员宣誓;

4、上级党组织代表讲话;

5、党员代表讲话;

6、新党员代表向党表示决心。

十三、预备期的培养考察

预备期为一年,从支部大会通过预备党员之日算起。对预备党员地教育和考察,党组织通过听取本人汇报、个别谈心、集中培训、介绍人帮助等方式,每季度要讨论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同本人谈话。预备党员要自觉地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考察,经常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每季度要向支部书面汇报思想和工作一次。预备期满后,党支部要进行全面考察,并写出书面报告。预备党员转正材料(转正申请、个人思想工作汇报、党小组意见、党内外群众意见、党支部考察报告及发展材料)必须报市委组织部审查同意后,方可讨论审批。

十四、预备期满考察合格,向当组织提交转正申请书。

看了大学入党难不难还看了:

篇7:大学生如何入党

三、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是争取入党的首要问题 所谓入党动机,就是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基本出发点和目的,是人们的政治信仰、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在入党问题上的集中反映。只有在正确的入党动机支配下,才有可能推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使自己逐步达到党员的标准。入党动机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有纯与不纯之别。有的人入党动机与党的性质,宗旨、奋斗目标是一致的,因而是正确的;有的人入党动机与党的性质、宗旨、奋斗目标是相违背的,因而是不正确的。正确的入党动机,应该是为了献身共产主义事业,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社会生活也日趋多样化、复杂化,这就难免这样或那样地影响人们的入党动机。我们应当看到,目前在大学校园中,广大要求入党的青年学生的主流是好的,但在入党动机上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注意和需要加以引导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种,“入党可以为自己今后工作打好基础”。

有些人认为,共产党是执政党,如果自己不是党员,将来会在使用、提拔上受影响,不利于发挥自己的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特别是近几年来,连外企、私营单位接收大学毕业生时,也青睐党员。于是,他们申请入党是为了以后安排一个好工作、获取更多提拔和重用的机会。第二种,“不写申请书就是不进步”。一些同学看到别人写入党申请,如果自己不写,怕老师、同学说自己不要求进步,于是随大溜也写份申请。第三种,受家庭和亲朋好友的推动才递交申请书。有些同学的父母都是党员,亲朋好友也多是党员,每当他们问及自己是否要求进步时,感到不入党似乎不光彩。第四种,“入党是为了荣耀和满足”。有些人看到别人入了党,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威望,羡慕不已,于是自己也写份入党申请书,企盼有一天自己能获此荣耀,得到精神上的满足。这些不端正的入党动机都程度不同地有功利化的倾向。

怀着这种入党动机,即使加入了党组织,也不可能真正成为有党性有奉献精神的先锋战士。而且其功利化的意识一旦显现,就会给党带来不好的影响。 入党的确是个人追求进步的途径,但是这种进步不应是为了面子和狭隘的个人目的,而是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个人能在历史进程中正确发挥作用,实现最大的人生价值。所以,正确的入党动机应该是:对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充满热爱,信仰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愿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祖国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共产主义的理论,不断从思想上丰富提高自己,坚定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信念,由此而提出入党的要求。

四、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 产生了入党的愿望,并确立了正确的入党动机,就要把入党动机体现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去,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通过行动来表明自己的愿望;接受党组织的考验,使自己早日达到党员的标准。 (一) 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实践“四个统一”,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5月4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向全国青年和大学生提出了“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的希望和要求。 大学生党员要做坚持和实践“四个统一”的表率,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学好共产主义的理论,在社会实践中提高自己,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努力奋斗。根据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的特点,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主要应从四个方面着手: 第一,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担负起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是我们党的最终目标,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的信念。正如刘少奇同志所说:“共产主义事业是我们的终身事业。我们终身一切的活动,都是为了这个事业,而不是为了别的”。

这是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最高体现,也是一种为共产主义献身的精神。跨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大学生党员,应是坚定的、忠诚的青年共产主义者,要有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坚定性,要有同党中央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的一致性,要有开拓进取、立志改革、积极站在“四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前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造性,要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维护党和人民利益、珍惜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自觉性。总之,大学生党员在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应该认清并担负起这些伟大历史使命,从而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第二,勤奋学习,全面提高素质。当代大学生是开创新世纪大业的主力军,同时又正处在增长知识、发奋成才的时期,其主要任务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四年的大学生活一晃而过,大学生们要十分珍惜时光,以顽强的毅力和刻苦的精神勤学苦读,“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大学生不仅要端正学习态度,勤奋学习书本知识,掌握建设四化的过硬本领,争取学习成绩优秀,还要积极实践,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不仅要向富有实践经验的工农群众学习,还要从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活动中汲取营养,增长才干。更重要的是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逐步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思想觉悟,将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为攀登科学技术文化高峰而奋力进取的精神结合起来,成为高素质的有用人才。 第三,以身作则,严于律已,加强党性修养。

遵守党的纪律,遵守国家的政策法令及学校的规章制度,是大学生党员组织纪律性和自觉性的体现,大学生党员必须以身作则、严于律已,起模范带头作用,特殊的学生党员在大学生群体中是不能存在的。因此,大学生党员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必须加强修养,遵守社会主义道德,树立共产主义道德法制观,讲究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自觉抵制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等一切剥削阶级腐朽没落的思想和道德观念的影响;在学习、生活中做到举止大方、注重礼貌、大公无私、舍己救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用自己的言行带动同学树立优良的校风、学风,充分发挥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骨干带头作用。 第四,关心集体,热心为同学服务。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一员,他们天天与同学生活、学习在一起,使自己成为党联系大学生的纽带。党的方针、政策通过大学生党员的言行,去影响和带动广大学生去实现,广大学生的愿望和要求,也通过大学生党员反馈到党组织中来的。所以,大学生党员不能在大学生之上,不能置身于大学生之外,而应生活在他们之中,成为他们的公仆,时时刻刻关心集体、爱护同学,积极参加社会工作,热心为同学服务,帮助同学解决困难,使大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二)严格履行入党手续和程序 严格履行入党手续和程序,实际上就是严格把握党员的标准,是对要求入党的同志进行培养教育的过程。入党是一个人有关政治信仰的最郑重最严肃的选择,是关系到自己一生的大事。许多已入党多年的同志对自己第一次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激动地接过入党志愿书,庄严地面对鲜红的党旗宣誓的情景,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他们认为,入党的过程是是党组织对申请入党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政治审查的过程,也是申请入党人思想认识不断升华的过程。 入党手续的第一步,自愿提出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这是一个人选择政治生命的起点,表明一个人立志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的事业,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

所以,入党申请书是一个人政治观点的表白,是党组织对申请入党人的第一次认识,也是选择入党积极分子的一个参考依据。 个人向党组织提出申请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后,通过平时学习党的有关知识,并在工作中自觉实践共产党员的标准,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工作十分出色,群众威信比较高,党组织按照程序,就会把这样的同志列入培养对象,由此进入入党手续的第二个环节,即由党组织派专人与申请入党人联系,负责对他进行考察、培养和教育,具体地为要求入党的同志讲解有关党的知识,启发其觉悟,提高党性素养,向他传授做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些技巧,并具体地纠正他存在的缺点、不足。党支部还要安排时间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专门培训,主要学习党章,弄清楚党的性质、党的指导思想、党的最终目标和党在现阶段的任务。学习党的历史、党的优良传统,等等,进行党性教育,着眼于解决思想上入党问题。

这是一个人政治上成熟的必经之途。 填写《中国共产党入党志愿书》是第三个环节。经过较长时间的培养,当党组织认定某同志已符合党员标准,准备正式发展他时,就会让他填写入党志愿书,这是又一个物化标志。每一个要求入党的同志,拿到入党志愿书后,逐项认真填写的过程,就是一次新的思想教育,也是对要求入党的同志对党是否忠诚老实的考验。 党支部发展党员讨论大会,围绕入党申请人是否符合党员标准,展开公开的、全面的、充分的讨论,最后由支部大会作出表决,是否同意申请入党人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入党手续最重要的一环。这次大会不仅对于发展对象本人,而且对参加会议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都是一次活生生的党课教育。 入党宣誓,又是一个重要环节。在党旗前的宣誓。这是每一个党员最难忘的时刻,当您举起握拳的右手念着每一句誓词时,一定会热血沸腾,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一定会萌发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终身的强大精神力量,一定会在往后的人生里程中常常想起在党旗前的誓言,并以出色的表现实践自己的誓言!

(三)正确对待党组织的考察 为了保持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组织要对每一个入党的同志进行考察。考察的主要内容有:政治思想上的考察,主要考察其入党动机是否端正,是否具有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理想,是否对党有正确的认识,是否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等。人格品质上的考察,主要考察其思想品德表现,是否有集体主义思想,是否言行一致,品行端正,是否有奉献精神,乐于助人等等。政审上的考察,主要考察其本人历史、家庭主要成员和联系比较密切的主要社会关系成员的政治面貌、思想情况和工作情况。对大学生来说,还有学习上的考察,主要考察其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

最后,我要特别强调的是:党组织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一定时间的考察,对入党积极分子来说,是一种考验,有的同学不能正确对待党组织对自己的考验,考察时间长一些,就会出现情绪波动,在学习、工作表现中时好时差,思想表现忽进忽退的现象,不能持之以恒。有的同学看到周围与自己同时甚至更晚提出入党申请的同学入了党,就很着急,不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找差距,而是埋怨组织没有看到自己的成绩,乃至与组织赌气,自暴自弃,放弃对入党的追求,这是不对的。党组织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多方面的考察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再说,看一个人的表现如何,也不能凭一时一事,要有一定的时间考验。所以,每一个要求入党的人自从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那一天起,就应该做好长期接受考验的准备,正确对待他人和组织,无论考察的时间多长都应该无条件的愉快地接受,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自己的入党决心。事实上,经受党的考验,不仅是入党前的事,也是一个共产党员一辈子的事。

看了大学生如何入党还看了:

篇8:是什么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

大学生就业难,与工作经验关系不大

招聘会场中,随处可见“X年工作经验”这样的要求,大学生不能将就业难归咎于工作经验,因为别人有的你没有,但你有的别人也没有,虽然你没有工作经验,但你有可塑性。

不少大企业每年都有校园招聘,而且规模比社会招聘还要大,他们看重的就是大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可塑性。不要拿自己的弱项去比别人的强项,只要发挥出自己的强项,照样可以纵横职场。

可悲的是,现实让大学生认清了一点他们自己没有的优势,这本来是好事,但大学生身上应该有的优势也找不到了,这就问题了。企业需要经验,但是也需要理论,并不是放弃理论只抓经验。

有一次,我在某知名财经院校招聘,某人力资源专业的学生前去应聘,因为是学生,我就随机问了几个课本上的理论常识。我问他学过哪些绩效考核的理论,随口而来的那几个MBO、360、KPI、BSC他居然一个也答不上来,你说,即使他有工作经验,我能录用他吗?

大学生们,任何的工作实践是需要理论去指导的,熟练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是你们必须去做的功课。工作经验固然重要,但对大学生来讲,理论知识比经验更重要,放下课本去社会上混上几天工作经验然后用这几天的皮毛功底去忽悠那些阅人无数的招聘经理们,这,才是最得不偿失的。

大学生就业难,与所学专业的关系不大

在职业市场中,对求职成功起关键作用的因素,不是专业是否对口,而是专业之外的其他东西,这也是比专业更重要的东西,比如心态,比如感性与理性,比如敏感程度,比如适应能力等等,这些素质也是在大学这几年中积累起来的。说到这,你还抱怨你的专业没有吸引力吗?

由于工作关系,近些年接触到很多大学生,谈其就业难的问题,不少都说到专业。“我这个专业不好找工作,太宏观了”,“我学的这个专业理论性太强,而且又没地方实践”,这类观点非常多。

有的人对我说:我学的是工商管理,这专业太宏观了,而且刚毕业的学生,谁让我去管。我这样反驳了他:第一,专业宏观不是找工作难的原因,会计学不宏观,可学会计的学生为什么还有大批人也找不到工作呢?第二,如果说你是刚毕业的学生,没人让你管,那这几年的大学你是白上了,管理不仅仅是管人,作为基层的管理人员,更重要的是管事。不少大学生,一谈到管理,首先想到的是管人,这点是应该改变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管理就是管事。

就业的出路与专业的关系并不大,一些文科类的专业更是如此。拓展视野和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强化适应环境的能力和建立积极的心态才是你求职的法宝。

大学生就业难,是职业规划缺失的必然结果

与已经毕业的大学生谈职业规划,已经有点迟了,但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职业规划,早在高考后填报志愿的那会就开始了,填报志愿的一个主要依据就是职业规划,要想好以后要从事什么职业,才能选择适合的专业。上文我曾说专业不是求职的关键,并不是说大家就可以丢掉专业,专业是必须慎重去选的。

我见过很多处于求职状态的人,他们有大学生,也有工作过一段时间又跳槽的。他们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处于职业的迷茫期,不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

职业规划的理论知识在这里我就不讲了,我举个例子。我现在所在的公司是物业行业,招聘保安员是日常工作之一。每次我上网打开招聘网页,都会有不少简历发过来,而且我发现里面有很多大学生,本科也不在少数。我心里还在想,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务实了,知道找工作难,愿意从底层做起了,是个好趋势。可是电话打过去,人却来不了几个,即使偶尔有来的,谈了几句话,我就发现他的职业方向不在这里,我就想,既然他不想做这工作,还发这个简历干嘛,难道是短期行为,找个临时性工作,通过继续交谈,让我失望的是,这飞来的简历连短期行为都不是,不少大学生在网上发简历,看到招聘,鼠标一点,不管什么岗位,简历就飞过去了,职业目标几乎就是空缺的。

没有做过调查,不敢妄言,我希望这样的大学生是少数。毕竟这样的大学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对企业的不负责,是在浪费金钱,浪费时间,浪费自己的青春岁月。

大学生们,要尽早为自己做个职业规划,为自己的职业定位。职业定位不求精准,总该有个方向,有了职业锚,你的求职才会有的放矢。

篇9:大学生就业难英语论文

College students are a valuable resource for the nation. It is the hope of the nation and the future of the motherland. It is the backbone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and realizing national rejuvenation.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college graduates, it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society, colleges, families and students to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1.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in 2004 China's college graduates 2.8 million, 680000 increase over 2003, 2005, 3.4 million, the net gain of 580000 than in 2004, in 2007 the national ordinary university graduates will reach 4.95 million. More than 2006, 750000 people, 22%, a record high. While the number of new graduates ha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the number of unemployed graduates has risen steadily. It is reported that the number of unemployed graduates in 2004 was 690,000. In 2005, the number was 790,000. In 2006, it reached 930,000. These data strongly suggest that the college students are faced with the difficulty of employment of the gravity of the situation, task, and work in the long-term. Be fully prepared for ideological understanding and psychological. Society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to personnel qualities.

2. The root of difficult employment for college students.

2.1 search for roots in society.

2.1.1 imperfect social market system.

In the modern era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has changed the traditional planned economy “series, packages, tube” mode, instead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unit of choose and employ persons “meet the supply and demand”, “two-way choice”, university students' employment into the market. However, the imperfect social employment market system, the inadequate laws and regulations, is one of the root causes of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for college students.

2.1.2 concept of employing unit.

Now. The unit of choose and employ persons blindly increase the standard of choose and employ persons in terms of talent introduction. Conditions are increasingly demanding, diploma is no longer the only “passport” to the ideal career, in addition to advocating education, graduates with goo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Also ask its has a good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ies, strong working ability, practice ability and innovative spirit, and most graduates are often not able to completely accords with the demand of unit of choose and employ persons, “abandon” for a number of unit of choose and employ persons. In addition, there is the issue of gender discrimination in employment. Many employers' advertisements clearly specify “only male” or “men first”.

2.2 find the source from the university itself.

2.2.1 talent training mode.

In the new era of education need to constantly innovat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At present, problems of our country's higher education mode is a professional divided carefully, diameter is relatively narrow, not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s: 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to the students. Ignore to the student ability quality of ascension as well as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education: speak only academic study, ignore the vocational skills: combined with the weak teachers and teaching quality after enrolment, all these caused the knowledge, ability and level is not adapt to each other. Lead to college students is hard to do jobs, employment difficult.

2.2.2 the employment guidance is not effective.

Som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not provide the corresponding employment guidance service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make it difficult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obtain employment. First, the employment guidance for graduates is not practical.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needs of the talent market, lack of effective employment guidance system, lack of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and business capability. Secondly, there is no career planning and employment guidance for students throughout the whole teaching process. Some only offer career guidance courses when students are about to graduate, only for the graduates, not included in the school students, the guidance scope is small. Moreover, most employment guidance forms are simple and simple, and do not start from the actual college students.

2.2.3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imbalance.

As the enrollment expans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ome universities offer “popular professional” blindly, lack what is what. Ignored the market share of “product”. The graduate students to question, the result is excess talent supply and demand. “marketing”.

2.3 find the source of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2.3.1 high expectations.

College students' expectations of career choice are generally high and their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is weak. There is an obvious mismatch between the willingness of choosing a career and the demand of society for talents. Expectations are too high, which can lead to the frustration of choosing a career and the loss of opportunity.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guide university students to establish reasonable career expectations. Due to higher education at the university of investment on the home front. Students after graduation is also expected to get the corresponding returns. Therefore likely to cause “industry is” and “unemployed can” two contradictions co-exist. Other students set goals for themselves during career planning.

Regulation itself in a few years as a manager, in a few years to become the boss and so on. Holding the college students is to make the idea of “white collar”. Put down shelves, and the lack of the spirit of the feet on the ground from the grassroots once began. These exorbitant requirements lead to the “high and low” ment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n choosing a career, which ultimately leads to a difficult employment situation.

2.3.2 the self-quality needs to be improved.

Some graduates overestimate their own qualities and abilities, and can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employers.

2.3.3 lack of entrepreneurial awareness.

The traditional employment outlook restricts the successful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college students generally have the ideas of “waiting”, “leaning” and “wanting”, and lack of entrepreneurial spirit and independent entrepreneurial consciousness. In the face of today's huge market entrepreneurial platform. The graduates would rather be existing employment market cheap replacement with competitors, is not willing to achieve a breakthrough, the self is not willing to go along with the road of entrepreneurship.

2.3.4 ideas need to be changed.

Some students when choosing a subconscious dominated by traditional ideas, the only target in government departments, institutions, public ownership enterprise, foreign enterprise, think these units are “iron rice bowl”, guaranteed a steady job. Some students also choose coastal developed areas such as Beijing, Shanghai and shenzhen, which also impose limitations on employment.

3. Ways to solve the difficult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3.1 perfect the job market for college students.

The government should play a positive and main role in improving the employment market of college students, optimizing the employment environ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improving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employment market. On the one hand, the government is trying to expand the demand for the job market. At present, we should give priority to developing industries and enterprises with large space for employment growth, and vigorously develop the tertiary industry. We will increas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region and provide more jobs. On the other hand, the government has introduced preferential policies to encourage college students to choose jobs in underdeveloped areas such as the west or the grassroots. At present, the problem of overconcentr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s particularly prominent, and the government needs to strengthen guidance on this phenomenon. In the country's latest employment policy for college students, it is said: encourage college graduates to work in the grassroots and hard work areas.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to create working conditions for the college graduates. Main enrich the urban communities and rural villages and towns grass-roots unit. Engaged in education, health, public security, agricultural exten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other social public welfare undertakings. In hard work for two years or more than two years, enter oneself for an examination the graduate student, should give priority to recommend, admission to enter oneself for an examination party and government organs and apply for the position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priority should be accepted. We will encourage all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 especially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nd private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 to hire graduates from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nd the relevant government departments shall provide them with convenient conditions and corresponding services. The provincial capital cities should earnestly implement relevant policies and remove restrictions on hukou. In addition, the government should strengthen the ability of macro-control, and make plans for education to adapt to the overall plan of social development. Finall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further broaden the employment channels. We should boldly try new ways, intensify external publicity, collect information of employers extensively, and set up a certain information database of employers. Actively contact the employing units and establish friendly cooperative relations with them to form a virtuous circle of employment.

3.2 raise the entrepreneurial awar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make great efforts to cultivate pioneering consciousness. In the face of the severe employment situ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expanding employment, job creation and encourage entrepreneurship to create more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To improve the current difficult employment situation has the very vital significance. The entrepreneurship of college graduates can not only provide more jobs for the society, reduce the employment pressure, but also benefit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As new peak into the working age population.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can not only improve graduates employment problem, at the same time can provide other underemployed workers in society with more jobs, to achieve the ideal of entrepreneurship to create more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However, starting a business requires the efforts of the society, universities and students to complete the employment. Society should give graduates to provide a good business environment and the effective laws and regulations safeguard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focu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the student individual should have the spirit of striving, bold innovation.

3.3 adjust the training mode of university talents.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should adapt to the needs of college students' job marke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predict the future demand of talents according to the whole economic environment, rationally adjust the professional structure, and determine the majors and scale of admission. In terms of classroom teaching, universities should change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ideas and modes of talent training, transferring from one-sided focus on professional knowledge education to at the same time pay attention to cultivate students' quality and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track, including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ability, interpersonal ability, thinking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etc.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practical and hands-on ability, strengthen practice. To broaden the students' knowledge, improving students'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In addi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also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system of scholarship,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directional cultivating way. Take appropriate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the unit of choose and employ persons of the talent training scheme, to cultivate “relevant” production and sales of college graduates in advance.

3.4 improve the employment guidance syste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establish a career guidance center. For students to enter the university after graduation in the future to the employment problem should focus on all the way, often in the form of lectures, discussions and other to do a good job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guidance.

3.4.1 establish the correct concept of employment.

On the one hand, college students can't always stare at “hot” jobs. With the change of society, the old industries are disappearing and new industries are constantly being produced. What used to be regarded as “humble” work, but more able to exercise people's skills. On the other hand, to set up a diversified employment outlook cannot wait until graduation to decide whether to take the postgraduate entrance exam, go abroad or work. Some students just don't think about going to the postgraduate entrance exam after work, or turning to work after failing in the exam. These are all aimless behaviors. Only early preparation can form a clear career goal in college, so that you won't be confused when you graduate. Finally, you can't miss the boat. Take the opportunity to remember that “opportunity knocks but once.” Some graduates lose the best chance to choose a career in order to be able to move into a more desirable work unit and wait for their immediate employer. Graduates should be good at grasping the opportunity of employment. Timely sign employment agreement with employers.

3.4.2 cultivate college students' employability.

To help students to master more skills for employment. How to prepare the interview material, including resume, honorary certificate,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etc., how to use language allows businesses to get to know you. How to find a good job market in large, looking at enterprise development potential, and so on. These seemingly simple employability requires comprehensive guidance to students by the employment guidance center. Employment guidance also includes guidance on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quality and psychological endurance.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education and anti-frustration ability of the graduates,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students with mental unhealthy or family difficulties, and conduct timely guidance.

译文: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加.有效地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已成为社会、高校、家庭及学生共同关注的焦点。

篇10:大学生就业难英语论文

2.1从社会方面找根源

2.1.1 社会市场体制不完善

当今大学生就业改变了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的“统、包、管”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的“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方式,大学生就业进入市场化。然而社会就业市场体制的不完善,相应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源之一。

2.1.2用人单位观念问题

目前.用人单位在人才引进方面盲目提高用人标准.条件要求也愈加苛刻,文凭已经不再是走向理想职业的唯一“通行证”,除了崇尚高学历,要求毕业生具有好的专业知识技能外.还要求其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较强的工作能力、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多数应届毕业生往往不能够完全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为许多用人单位所“嫌弃”。另外,还存在就业性别歧视的问题.不少招聘单位的.广告明确地写明“只限男性”或“男士优先”。

2.2从高校自身找根源

2.2.1 人才培养模式

新时期的教育需要不断进行创新.才能符合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是专业划分过细、口径较窄、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只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对学生能力素质的提升以及学生全面素质地教育:只讲学术研究,忽视职业技能:加之扩招后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下降,这些都造成了知识、能力、层次等相互之间不适应.导致大学生难以胜任工作岗位,就业艰难。

2.2.2就业指导工作不得力

有些高校不能为大学生提供相应的就业指导服务,至使大学生就业难。首先,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缺乏实用性。不了解人才市场的需求,缺乏有效的就业指导体制,缺乏专业经验以及业务能力。其次,没有将人生职业规划和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贯穿于整个教学全过程。有的只是在学生即将毕业时开设就业指导课,只针对毕业生,并未将在校生包括在内,指导范围小。再者,大多数就业指导形式单一、内容简单,并未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

2.2.3“产销”不平衡

随着高校的扩招.一些高校盲目开设一些“热门专业”,缺什么就添什么.忽视了“产品”的市场占有.即毕业学生的去向问题,结果造成人才供求过剩.“产销”不平衡。

2.3从学生本人找根源

2.3.1 期望值过高

大学生择业期望值普遍偏高、社会责任意识淡薄.择业意愿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存在着明显错位。期望值过高,既可能产生择业的挫折感,又可能导致机会的丧失。

因而.指导大学生确立合理的职业期望是非常重要的。家庭方面因大学教育的较高投入.同样期望学生毕业后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因此有可能造成大学生“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两种矛盾并存。还有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给自己定了目标.

规定自己在几年内成为经理,再有几年成为老板等等.抱着大学生就是要做“白领”的念头.不肯放下架子,缺乏脚踏实地从基层开始干起的精神。这些过高的要求导致大学生在择业时存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最终造成就业难的局面。

2.3.2 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大学生的自身素质与社会需求的差距较大.部分毕业生过高估计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2.3.3缺乏创业意识

传统的就业择业观制约了大学生成功就业,大学生普遍存在“等”、“靠”、“要”等思想,缺乏创业精神和自主创业意识。在面对当今市场巨大的创业平台.高校毕业生宁愿成为现有就业市场廉价的替代者与竞争者,也不愿意实现对自我的突破,不愿意走上创业之路。

2.3.4思想观念需要改变

一些学生择业时潜意识的受传统思想观念支配,只把目标锁定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外企上,认为这些单位是“铁饭碗”,工作稳定有保障。还有些学生选择北京、上海、深圳等沿海发达地区.这也给就业带来了局限性。

3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途径

3.1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

政府在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优化大学生就业环境、改善就业市场法律法规不健全方面要起到积极和主要的作用。一方面政府努力扩大就业市场的需求量。当前,要优先发展就业增长空间大的产业和企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大西部开发力度,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政府出台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大学生向西部或基层等经济欠发达地区选择就业。目前大学生就业,地区选择过于集中的问题尤其突出,政府需要对此现象加强引导。在国家出台的最新大学生就业政策中就谈到: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各级政府要为高校毕业生创造工作条件.主要充实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基层单位.从事教育、卫生、公安、农技、扶贫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在艰苦地区工作两年或两年以上者,报考研究生的,应优先予以推荐、录取报考党政机关和应聘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录取。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事业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政府有关部门要为其提供便利条件和相应服务。对企业跨地区聘用的高校毕业生.省会以下城市要认真落实有关政策,取消落户限制。再者,政府应该加强宏观调控的能力.做好高等教育的规划以适应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最后,高校方面也要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主动出击开拓就业市场。大胆尝试新的方式,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广泛收集用人单位信息,建立一定规模的用人单位信息资料库。积极联络用人单位,并与之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形成就业工作的良性循环。

3.2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

高校大学生应努力培养创业意识.在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式下,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以创业带动就业.对改善目前就业难的局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毕业生创业不仅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减轻就业压力.而且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随着新增劳动年龄人口进入高峰期.大学生创业不但可以改善毕业生自己的就业问题,同时可以为社会上其他的待就业人员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达到创业带动就业的理想境界。然而创业带动就业需要来自社会、高校、学生个人几方面的努力才能完成。社会应该给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有效的法律法规保障制度:高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学生个人应该具有勇于拼搏、大胆创新的精神。

3.3调整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主动适应大学生就业市场的需要。高校应根据整个经济环境来预测未来的人才需求状况,合理调整专业结构,确定招生的专业和规模。在课堂教学方面,高校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把从片面注重专业知识教育转移到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轨道上来,包括专业技术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等.加强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加大实习力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建立奖学金制度、校企合作、定向培养等方式.采取相应的符合用人单位特定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来预先培养“产销对路”的高校毕业生。

3.4完善就业指导体系

高校应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中心.对学生进入大学后将来的毕业去向即就业问题应全程关注,经常以讲座、讨论等多种形式做好大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

3.4.1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一方面,大学生不能总是盯着“热门”职业。随着社会的变迁,旧的行业在不断消失,新的行业也不断产生。过去被人视为“低贱”的工作,反而更能锻炼人的本领.发挥个人的潜力。另一方面,树立多元化就业观,不能等到毕业时才决定是考研、出国还是工作。有的学生只是在找不到工作后才想到去考研,或是考研失败后转而去找工作,这些都是漫无目标的行为。只有早做准备.在大学期间才能形成一个明确的择业目标,才能够在毕业时不会感到迷茫。最后,不能错失良机。把握机会,要牢记“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有些毕业生为了能够进入更理想的工作单位把眼前的工作单位放着一等再等,结果失去最佳的择业良机。毕业生应该善于把握就业时机.及时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

3.4.2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

帮助大学生掌握更多的就业技巧.如何准备好面试材料,包括简历、荣誉证书、资格证书等,如何通过语言让企业了解你.如何在偌大的就业市场中找好自己的定位,观察企业的发展潜力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就业能力都需要由就业指导中心对学生进行全面指导。就业指导还包括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心理承受能力的指导。加强对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对毕业生中心理不健康或是家庭困难的学生要进行关注,及时进行开导。

篇11:大学生就业难英语论文

据统计,中国高校毕业生达到280万人,比增长68万:突破340万,比20净增58万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495万人.比增加75万人,增幅达22%.创下历史新高。在应届毕业生数量年年大幅度增长的同时.往届毕业生待业的现象大量出现,而且这个数量还在逐年上升。据悉,2004年全国待就业毕业生达69万人.20达79万人.20达93万人.20将达124万人。这些数据充分表明了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任务的艰巨性和工作的长期性.对此要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和心理准备.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篇12:关于大学生就业难提案

案由:关于深化校企合作、逐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提案

提案人: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教育部办理

主题词:学生就业

当前网络民意显示:“大学生就业难”是网民重点反映的问题之一。国务院已经连续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高校、社会各界合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未来几年内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据央视报道,20xx年大学应届毕业生约为750万人,已经达到近年增长峰值,未来几年大学毕业生数量将保持相对稳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大学生就业难,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由于近年大学扩招数量超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二是部分大学生就业观念比较陈旧,艰苦岗位、基层岗位不愿意去;三是受大学扩招影响,高校在培养社会需要的实践人才方面仍有很大空间。大学生就业难危害巨大,它既阻碍了大学生通过劳动取得报酬的途径,造成了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影响了国家核心竞争力,也给社会安定增加了不稳定因素。

因此探讨一种综合、系统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有效途径变得非常必要。本人作为学生创业的企业负责人,试图从校企合作方面为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有益的建议。

目前我国“校企合作”方式比较单一。一是在模式方面还停留在“产学研相结合”,目的是为加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对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效果有限。二是在资助困难学生方面,企业大多停留在现金资助、设立奖学金资助等“输血”方式。

新形势下“校企合作”应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建议由教育部出面,构建政府、企业、高校立体合作平台,合力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共同解决就业难问题。

一、改革高校大学生实习制度,入学第一年开始参与实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xx—20xx年)》中指出,要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因此建议高校改革大学生实习制度,并与企业建立社会实践基地,政府部门可以认证、授牌,以人才引进、落户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走进高校,吸纳在校生进入企业实习。并建议高校从学生入学第一年起便开始加入实习阶段(例如一个月左右),实习时间应随年级变化每年递增,待实习结束后,企业高校双方联合为学生开具“实习证明”。

二、建立“大学生校外勤工助学岗”。目前高校的“勤工助学”工作,主要是提供校内服务岗位,以解决贫困生问题。岗位有限,工作简单,对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帮助不大。社会兼职如家教、翻译等,因没有政府部门监管,存在大量中介公司和招工单位欺诈行为,学生基本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因此建议由教育部门牵头,高校与企业共同参与建立“大学生校外勤工助学岗”。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及企业签订合作意向书,企事业单位按需求设立一定数量的“勤工助学岗”,高校负责选拔、输送符合用工单位用人条件的大学生,政府可在人才引进、人才落户等方面给予参与企业优惠政策。这样既可帮助大学生提前接触社会岗位,帮助高校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也可帮助企业解决企业发展所面临的人才问题,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三、合办“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鼓励大学生创业,建议教育行政部门、高校与企业联合举办“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三方签订合作意向,政府将给予参与企业一定的政策优惠。高校聘请知名企业家到基地讲述创业历程,组织会员参观知名企业。参与企业设立实习岗。鼓励有意愿自主创业的学生加入“创业孵化基地”,并协助创业学生办理相关手续、提供法律咨询、资金赞助和金融服务等。在这方面,由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等7家机构倡议发起的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简称YBC)和北京共青团创业青年夜校(简称“青檬夜校”)作为先行者已做出了非常突出的成绩,值得广泛推广,特别是YBC帮助青年创业,成功率高达95%,令全世界震惊。

总之,政府搭台,高校与企业联合“唱戏”。通过深化“改革高校大学生实习制度,入学第一年开始参与实习”、“大学生校外勤工助学岗”、“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校企合作方式,构建系统化、综合性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工作措施,对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改善企业用人环境和推进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篇13:大学生就业难,怎么这么难啊

大学生就业难,怎么这么难啊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大学生就业难雪上加霜。以往每年11月份,各高校都会集中举办各种招聘会。但记者日前走进山东几所大学校园发现,与往年相比,校园里比较冷清,并没有出现招聘会一场接一场、供求两旺的局面,企业专场招聘会数量、招聘人数都有所减少。常月说,来学校招聘的用人单位并不多,只能在网上寻找求职信息,四处投递个人简历。近两个月,她向用人单位投了二十多份求职简历,但都没有消息。她说,同宿舍的同学还没有一个人找到工作,听说金融危机来了,大家都很迷茫。国家工信部网络营销学院就业指导中心的.陈老师告诉记者:“大学生就业能力欠缺。就业不比获得奖学金,不是看你学得如何,而是能力、学历、智慧、关系、细节的大比拼,当前各高校虽普遍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但投入的人力物力有限,对毕业生这方面的培养和培训也欠缺,导致许多大学生就业能力欠缺。”

篇14: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摘要: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社会的和谐与人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大学生就业难对于社会稳定具有较大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和谐社会;大学生就业;职业发展规划

在人类思想史上,“和谐”的构想由来已久。从孔子的“和为贵”到墨子的“兼相爱”、“爱无差等”,都表达了社会和谐的主张。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则赋予了和谐社会新的时代内涵,并使之成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主题。

一个社会和谐与否,是与人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的。孟子曾说:“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而如今的社会,民生问题相当多的集中在“就业”进而“乐业”的层面上。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职业安身立命,那和谐社会就缺失了应有之义。

一、大学生就业困难之因

1.人才政策不健全

社会普遍存在的狭隘的人才观阻碍了大学生的合理流动,减少了他们的就业机会。一些地方为了留住人才,对大学生到本地以外的地方就业进行限制。而另一方面,一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用人门槛,不从自身的实际需要出发,盲目要求高学历、高职称。尤其近两年受经济危机影响严重,高学历毕业生就业难,有的单位更是不顾实际的喊出这是引进高学历人才的最佳时机。高校扩招,毕业学生总量增多,社会却没有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造成了人才闲置现象。

2.高校易进而出口不畅

普遍的就业压力与相对“和谐”的招生工作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即一方面高校扩招,高等教育实现了向大众化的转变;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普遍遭遇“就业难”问题。现在很多大学的管理模式,还是延续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管理体制,大学只管学制内的教育过程,不考虑毕业生以后怎么办。学校管理部门主要时间精力还是集中在三年或四年教育过程当中,对就业环节相对轻视。在对百余名大学生进行采访的过程中,发现近79%的同学对所谓的“职业规划”概念比较模糊,这体现出高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不到位。不少高校不根据社会需求办学,忽视市场走向。高校设置的专业和社会需求之间有一定程度的脱节,专业教育的周期性和惯性调节比较滞后。

3.学生心理失衡

由于传统“精英化”择业观的影响,目前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普遍过高,都希望做“金领”、“白领”,不愿做“蓝领”、“灰领”,脱离实际的追求造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现象。在现实中“养尊处优”的大学生基本上没有经历过“坎坷”,想法单纯,只希望能够一蹴而就,顺利就业,却常常无法面对失败。整天游走在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之间的莘莘学子不善于适应社会变化,对身边的压力不知所措,似乎离开了校园便完全陷入了迷茫,无法正确完成自己的人生定位。

二、解决措施

1.社会开放,兼容并包

将大学生就业纳入社会就业体系,提供更多就业工作平台,如增加社会职业中介机构,专门从事大学生就业方面的工作。争取使职业中介机构达到分布广、数量多、信息渠道通畅、就业优势明显的有利状态,打破大学生就业招聘会挑大梁的局面。同时,在工作过程中给大学生提供更多再学习、再深造的机会。

2.高校联系社会,加强就业指导

高校在设置专业时应充分做好社会调查,按社会需求设置专业,还要做好就业指导。可以必修或选修的方式开设“就业指导课”,在内容上,可以是“就业政策宣传”、“择业技巧指导”、“就业信息发布”等等。面向的对象也不必拘泥于毕业生或者是高年级学生,鼓励更多低年级新生参与,尽早规划未来人生,才能有动力。

3.毕业生要找准自己的职业坐标

以前的大学生就业非要到国家机关,到外资机构,这种好高骛远的观念应该转变,还要彻底改变那种不愿从事“专业不对口”工作的旧思想。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加强“心理能力”锻炼,学会自我调节,遇到困难,主动与他人沟通,克服可能出现的“心理障碍”。另外一方面,积极进行个人“职业发展规划”设计。

大学生毕业后踏入的社会,一个合适的就业岗位便是最基础也是最可靠的保障。而只有在社会与学校之间搭起坚实而沉稳的支柱,天之骄子们才能凭借他们的聪明才智,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好。

篇15: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一直都是一个较为严重的社会现状,很多的人认为,自己在毕业之后根本就难以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也有很多的人会觉得,自己对于事业和未来的期望值,根本就和我们的预期相互背离的。大学生对于职业的要求高,很多人都会表现出好高骛远的心态,这种心态反而会让我们难以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的确,其实找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应该要懂得摆正自己的心态,只有在将心态摆正之后,才能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我们在摆正了心态之后,就不会一味的去追求那些高薪而又轻松的工作了,毕竟这种工作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找到的,很多企业并不喜欢聘用那种毕业之后没有工作经验的人,所以作为大学生的你,首先应该要找一个地方先干着,积累一些工作经验,本文信息来源于wWW.yjSJl.ORg大学生个人简历网。转载请注明。这样做可以帮助你改变那种浮躁的精神状态,其实作为一个真正找工作的大学生,最大的禁忌应该就是浮躁了。

求职也会涉及到个人简历制作的问题,现在的人都喜欢在网络上找工作,因为这种找工作的方式比较的方便,你只是需要在求职网站上注册一个账号,再为自己制作一份简单的求职简历就可以了,让后你就可以选择批量投递简历的方式,如果你觉得这个工作好,就投递一份自己的简历,很快就能够看到回应了。

篇16: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在我国总体人力资本水平不高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本应不成问题。然而,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却日趋严峻。一方面,政府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重要位置,另一方面,多数大学生的求职心态已相当务实,认同先就业后择业的价值观,薪酬预期一降再降。那么,为何大学生就业还这么难呢?

金融危机加重大学生就业难度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连续上升。

20xx年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为115万,20xx年为145万,20xx年为212万,20xx年为280万,20xx年达到338万,20xx年为413万,20xx年为495万,20xx年为558万,20xx年为610万。据教育部统计,20xx年大学本科毕业生待业人数为34万人,20xx年增至79万人,20xx年与20xx年毕业的大学生分别还有100万人和150万人没有找到工作。如果20xx年与20xx年的未就业学生与20xx年610万应届高校毕业生一起竞争工作,这个数字将高达860万。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仍然严峻。

20xx年9月以来,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乃至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它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海外市场业务的缩减,二是国内市场需求受影响。这使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数量矛盾更加突出。金融危机导致出现的失业属于周期性失业。一般而言,经济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以创造一百万个就业岗位。20xx年,我国的经济增长目标是保八,也就是说,20xx年我国可依靠经济增长为社会创造800万个就业岗位,这是相当不容易的。但是,相对2400万劳动供给数量而言,劳动力市场仍然要面对严重供大于求的现象。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还存在一个滞后期。这体现在劳动力市场上,可能会表现为由沿海地区转向中西部地区、由外向型企业转向各类企业、由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转向规模以上企业、由农民工转向城镇劳动力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等,劳动供给数量与劳动需求数量上不平衡可能进一步扩大。在此背景下,大学生作为职场新人显然更易受冲击,从而使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凸显出来。

重视总量失衡背后的结构性因素

时下有一种看法,将大学生就业压力推责于大学扩招。其实不然,扩招虽然带来大学生就业压力,但扩招后的大学生即使不读大学,一样要就业。目前,我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超过27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与我国13亿的人口总量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比,我国大学生数量远远没有过剩。西欧国家适龄青年高校入学率都在35%以上,而且没有出现大范围的就业难问题。那么,为什么我国那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大学生到底是多了还是少了?

与大学生就业难相对应的,是技校生职场的走俏。但技校、职校不可能替代大学教育,当大学毕业生纷纷回潮读技校寻找就业出路时,拷问的则不是教育体制,更深层次折射出的是当前经济结构的问题。目前,我国一些重要产业仍停留在资本与劳动双密集阶段,世界加工厂吸纳的劳动力是蓝领工人,对大学生的需求有限。相应的是,社会上需要大学毕业生从事的白领岗位需求不足。这个不足,主要是因为我国的产业结构不完善,特别是第三产业不够发达造成的。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第三产业只占到全部GDP的36%-38%,而一般市场经济发达国家该比例达到60%甚至70%。我国很多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需要的只是生产工人和技术工人,且这些企业本身抗风险能力不强,所以,金融危机给今年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带来了很大压力。从长远来看,只有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才能解决更多大学生就业,当生产和消费达到了均衡,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便都能提供就业机会。当我国产业不再高度依赖于外向型,而形成自己完整的产业链时,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就可能得到缓解。

就业市场中还有一种怪现象,就是经常是一方面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又抱怨招不到满意的人才。用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就业难说明在人力资源市场上大学毕业生供过于求。但在我国,事实并非如此简单。从制度层面分析,大学生就业难既是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矛盾的体现,也是高等教育市场上供求双方的行为所致。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这样的矛盾:一方面,我国高等教育还较为落后,社会对高等教育有强烈需求,大学生占适龄人口比例不高;另一方面,由于配置不合理,本来不足的高等教育供给又出现了大量资源被浪费。现在,大学生就业的供求矛盾主要表现在,毕业生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学历层次,甚至就读院校等不适应市场需求;毕业生的择业倾向与技能不适应市场需要;毕业生的择业期望值与用人单位要求不一致。这些矛盾的存在,导致了非自愿的摩擦性和结构性失业。

关注就业难派生的新问题大学生就业难,会派生出不少新问题,值得引起注意。

首先,容易形成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转变,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分配制度改革将大学毕业生推向了市场。大学毕业生成为了一种资源―――人力资源,在就业市场上也要受价值规律的作用和影响,要通过使用价值和价值来判断,与供求关系紧密相连。就业状况的变化,对培养大学生、实施高等教育的高等学府提出了新要求,也对社会应对措施提出了新考验。

当前,即使将大学生失业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在绝对数量上依然会有相当多的大学毕业生流入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根据达伦多夫的社会冲突理论,社会冲突是随着准群体转化为显群体而最终爆发的。原来的失业大学生可以说是社会冲突形成过程中的准群体,他们把失业主要认为是自己的原因,没有共同的利益认知,整个群体处于一个松散的聚合状态;而现在,大学毕业生已经开始把失业的原因集中认知为社会因素,并且开始有了共同利益的认识。大学生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具有明确的利益要求,年龄又不大,容易冲动。因此,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保障问题,是值得高度关注和认真思考的。

其次,扩大教育差距甚至社会差距。在我国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后,大学毕业生从事一般性工作的几率开始增加,这与传统的就业观相背离。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对于家庭特别是贫困家庭绝对是高投资。一些家长认为,好不容易把孩子供出来,就是为了将来能找到好的工作,有好的待遇,这才对得起多年的苦读和家庭的投入。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并不是因为原来经济条件不好,就更容易接受或暂时接受不理想的工作,相反,一定程度上他们会更多地考虑到读书的高成本要求必然的高回报。因此,他们面对的社会压力与心理压力更大。根据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一个行动的发生,是行动者通过交换的方式对资源进行调配,最终去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结果。因此,如果投资没有产生回报,势必影响人们对教育的投入,一些青少年将不能接受高等教育甚至基础教育。这不仅对我国社会的总体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也会拉大社会差距。

总的来说,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必须更多地依托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政策来加以实现。一是,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发展高端产业和第三产业;二是,提高高等教育的有效供给,使劳动力供求双方在市场上通过价格机制求得平衡。此外,要强调的是,进一步减小对社会成员流动性的限制,不仅会促进大学毕业生择业的自主性、能动性,而且会使就业的空间变得更加广阔。

篇17: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一、研究背景

究竟是哪些大学生就业难?“民工荒“又荒在哪?孙静静和彭平平(20xx)指出:大学生就业难仅指一般地方综合高校的知识型大学生并不包括成人教育及职业大学的专科生,也不包括著名一流高校的'大学生;在一些劳动条件差、工资待遇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低端服务业以及有一些有专业技术含量的职业存在着民工荒的问题。

二、大学生就业难与民工荒并存的原因分析

(三)人口层面。人口年龄结构的老龄化加大了劳动力市场的不均衡。在生育率不断下降和人口寿命不断延长的双重作用下,我国自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速度仍不断加快。而我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国家,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使得劳动人口数量的减少,加上教育事业的发展,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口数量越来越多、从事密集型生产事业的人数越来越少,这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与民工荒并存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个人层面。一方面,价值观、择业观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大学生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更追求幸福感,单调、乏味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在是他们所追求的工作岗位。此外,目前的大学生中仍存在自我定位不准确等错误价值观念,就业岗位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另一方面,在现代社会下,大学阶段的学习很大程度取决于自身的自我约束和学习能力,相对而言专业所学质量有所下降,很难完全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建议与不足

(二)不足。本文由于篇幅等原因没有对大学生就业难与民工荒并存问题的原因做深入全面的探讨。另外,数据等方面也存在着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

大学生就业难论文

大学生就业难提案

大学生就业难的思想汇报

自传范文入党大学生

大学生入党演讲稿

大学生入党志愿书格式

大学生入党申请书范文

大学生入党思想汇报

入党申请书大学生通用

大学生入党动机

大学生入党难吗(精选1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大学生入党难吗,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