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下物理知识点

时间:2023-04-14 03:35:48 作者:weiwei0796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weiwei0796”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人教版八下物理知识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人教版八下物理知识点,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篇1:人教版八下物理知识点

第十章 浮力

10.1 浮力(F浮)

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会受到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2、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3、产生原因: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4、,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控制变量法):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10.2 阿基米德原理

1.实验: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1,小桶所受的重力G2;

②把物体浸入液体,读出这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1,(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G1-F1)并且收集物体所排开的液体;

③ 测出小桶和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总重力G3,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G排=G3-G2。

2.内容: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3.公式:F浮=G排=ρ液gV排

4.从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的大小只决定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排液的体积(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与物体的形状、密度、质量、体积、及在液体的深度、运动状态无关。

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物体的浮沉条件:

1、物体的浮沉条件:

1)轮船是采用空心的方法来增大浮力的。轮船的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由于水的密度变大,轮船浸入水的体积会变小,所以会上浮一些,但是受到的浮力不变(始终等于轮船所受的重力)。

2)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或下潜。

3)气球和飞艇是靠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来改变浮力。

4)密度计是漂浮在液面上来工作的,它的刻度是“上小下大”。

4、浮力的计算:

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称量法:F浮=G物-F拉(当题目中出现弹簧测力计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

漂浮悬浮法:F浮=G物

阿基米德法:F浮=G排=ρ液gV排(当题目中出现体积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

篇2:人教版八下物理复习提纲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1、维持运动需要力吗?亚里士多德: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如果这个力被撤销,物体就会停止运动。伽利略: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阻力。

2、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

3、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特性。惯性不是力,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物体惯性大小只与质量大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运动快慢均无关。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第2节 二力平衡

1、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这两个力相互平衡。

2、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第3节 摩擦力

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2、摩擦分为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3、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既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又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我们应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加接触面的粗慥程度,增加压力,变滚动为滑动;减小摩擦的方法:减小接触面的粗慥程度(使接触面光滑),减小压力,使两个互相接触的表面分开,变滑动为滚动。

篇3:八下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欧姆定律:第一节电压

通过此节的学习要让学生明白电压的单位是什么?怎样测量电压?这是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

电压是电学中重要的概念,是研究欧姆定律的基础。本节重点是练习使用电压表。

电压概念的形成:教材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热知的“电压”一词来学习。教材只讲了电压是什么的问题。

教学建议:启发提问:你在日常生活那些地方听说过“电压”这一概念呢?让学生讨论、阅读思考回答,让他们从实际中认识电压。

想想做做: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灯泡两端电压变化及亮度变化情况。让学生感知灯泡的亮度与电压的关系,从而引出电压的作用。即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要有电压。然后讲解电源作用、电压表示符号及单位。

怎样连接电压表: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它去掉了现行教材的讲述式的介绍电压表的使用方法,而是让学生根据说明书自学并使用电压表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电压表的使用说明书,来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建议:教师可以采用先让学生阅读电压表使用说明书,然后交流获取的信息,谈谈电压表的连接方法。同时让学生根据电压表的使用方法自我设计一个用电压表测小灯泡两端的电路,并动手实验。这样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师注意:电压表的连接与旧教材的区别:过去的是“电压表与部分电路并联”。电流从“+”入“—”出,过于抽象。现今更加直观、准确、可操作性强。

怎样在电压表上读数:教材没有告诉读数的方法,而是采用类比联想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思考电压表读数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切忌直接告诉。可先展示一下电流表,让学生说说电流表的读数方法,然后想想该怎样,谈谈你从电流表的读数中受到什么启发。大胆尝试一下电压表的读数。

想想做做:电池串联问题是生活中常见的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对测量的分析,不难得出串联电池组电压的特点,即让他们从实验中感知串联电池组电压比单个电池电压多,且等于个串联电池电压之和。

建议:教师可让学生动手实验后提问:串联电池电压组给了我们哪些新的启发呢?关于学生问到并联电池组电压时,由于并联电池组在日常生活中少见,教材未研究,教学中可让学生课外研究。

动手动脑学物理:共有4个小题,且都联系实际,给学生实践的机会。第2题自制盐水电池,并用电压表判断电源正、负极。教师应想办法为学生提供器材,让他们动手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打破对电的产生的神秘感。在用电压表判断电源正负极时,大胆用“试触”的方法来实验。遇到问题可讨论如何解决。

第六章欧姆定律:第2节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这个探究是教材中没有告诉结论的探究。它是从学生实验演变而来的,为学生提供了探索过程完全的探究。教材告诉了一个学案,有些探究程序中的具体内容需要学生自己填写。探究的结论,学生容易得出。教材中之所以没有给出结论,其原因之一是标准中没有确定的要求。

建议:由于教材中给出了学生导学的过程。因此,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我探讨完成导学内容前五部分,然后让他们交流。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将并联电路中电压规律的探究,作为课外内容布置,让学生去完成。当然教师也可以用实验向学生展示。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制作水果电池,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不仅用菠萝可做,而且用其他水果、蔬菜如葡萄、土豆等也可以做。活动中让学生感知了电压表的作用,进一步巩固了利用电压表判断电源正负极的方法。此实验活动的最后让学生思考:关于“水果电池”你还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展开想象,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生活用品来做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STS:防止废电池对环境的危害。主要讲保护环境的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

第六章欧姆定律:第三节电阻

通过此节的学习,要让学生明白电阻的概念,单位是什么?变阻器是什么样的?如何调节灯泡的亮度?了解半导体、超导体的特点。

本节内容电阻是电学中重要物理量之一,对电阻的理解,探究导体长度对导体电阻大小的影响及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炮的亮度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1、电阻概念的形成:教材首先从学生们熟悉的事例中引出了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并不陌生的概念:导体、绝缘体、接着让学生通过“想想做做”动手实验来获取不同导体连入电路中对灯泡的亮度的影响的信息。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感知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有大、有小。从而形成电阻的概念,避免了过去的读概念、记概念的做法。

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课标中没有明确的要求,而是以活动建议的形式提出,课本中以“想想做做”来研究电阻大小与长度的关系。为理解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打基础。学生通过“想想做做”的实验探究来获取信息。明白了铅笔芯的长短对电阻大小的影响

建议:实验中教师可提问:实验中你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小灯泡作用是什么?让学生明白铅笔芯电阻的大小可通过灯泡亮暗程度来体现(学生完成这一思维过程,笔者认为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应给予引导)

3、变阻器:研究变阻器时,除研究了滑动变阻器外,还增添拓展了对电位器的研究,画出了电位器的内部结构图,教学建议P16,批注。

4、探究变阻器的作用: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炮的亮度?这个探究有两个核心问题:

①变阻器是怎样改变电阻的?

②如何让学生自己设计电路。这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建议:(见教材P16,批注)

5、科学世界介绍了半导体、超导体的特点及半导体、超导体材料的发展对高科技的影响,教师要给予指导性的阅读。

第六章欧姆定律:第四节欧姆定律

1、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这是一个完整的探究,不希望教师告诉学生的结论,应让学生去探究,通过测得的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应注意多次测量数据,综合分析,以避免出现以偏概全的错误,强调学生要如实记录,综合分析,得出结论。这个探究是过程完全的探究,课标中有要求,教材给出了结论,学生应加强理解。

教材中还设计了例题,渗透了物理学的计算方法。欧姆定律知识的应用,对于物理计算,教师要有度。注意不要把计算题设计的过深、过难、过偏,应有实用性,体现学习物理的实用价值。如教材例题一中,通过对试电笔中电流的计算,让学生明白试电笔的使用方法及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

额定电压、短路:短路主要让学生明白,短路时电阻小,电流大。危害:电源损坏,导线升温,可能导致火灾。

第六章欧姆定律:第五节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本节内容突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材中“想想议议”为学生测电阻作准备。思考如何设计测电阻的试验电路,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设计电路、操作步骤及记录数据表格。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学生如实记录,引导学生对计算数据的分析。同时,强调变阻器的作用。

第六章欧姆定律:第六节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投影)

本节内容涉及知识面较宽,主要研究:

①为什么电压越高越危险?

②为什么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

③注意防雷:讲了形形色色的避雷方法。

④气象报上的新闻增强了学生对欧姆定律的理解。

篇4:八下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九章信息的传递:第一节现代顺风耳—电话

本节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白电话的工作原理和电话交换机的作用,让学生了解数字信号和摸拟信号。教材通过神化的传说“顺风耳”,引起学生关注信息传递的兴趣,体现了人文精神。讲述了当今社会是狠多神话已变成了现实,引出了电话的内容。

想想议议:让学生思考电话交换机的作用,即通过电话交换机能减少电话线的数量,减少材料的浪费。

拓展:程控电话技术发展,电话交换机有人操作变为自动电话交换机(通过电磁继电器接线),即程控电话机。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电话分模拟和数字两种。电流传递的信号叫模拟信号,这种通信方式叫模拟通信。用不同符号的不同组合表示的信号叫数字信号,这种通信方式叫数字通信。数字通信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电磁波其实是无限的信息传递的内容。主要讲解了电磁波的产生及传播。

电磁波的产生:教师不要讲产生的基本原理,要通过演示实验来向学生展示电磁波的存在及产生,即电磁波是由迅速变化的电流来产生的。通过实验打破学生对电磁波的神秘感。

电磁波的传播:教师可以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为基础,让学生想象:电磁波是否也需要介质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师生共同设计方案动手实验得出结论。

电磁波的波速与波长、频率的关系,及电磁波谱要引导学生分析。让它们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对于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C=3×105㎞∕S(即30万千米每秒)应让学生记忆。

科学世界:(投影)微波炉主要告诉学生电磁波不仅可以用来传递信息,还可以使食物分子发生剧烈振动,扩大学生视野,让学生做科普性的了解。

第九章信息的传递:第三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这一节内容,教师可采用科普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展示。主要介绍了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电视的发射和接收、移动电话的基本原理。教师只作简单介绍,不要深究。

科学世界:介绍音频、视频、射频和频道,要引导学生阅读。

STS:电视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教师要让学生讨论交流。

第九章信息的传递:第四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此节内容也是一个科普性介绍的内容,主要讲解了为什么要利用微波通信,为什么要建立微波中继站、卫星通信、光纤通信。

STS:我国光缆通信的发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它旨在培养学生保护光缆的意识。光的频率比电磁波的频率更高,因此要用光纤通信。

八下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物理精选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物理知识点精选

八下物理教学计划

人教版八下语文复习文学常识知识点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

八年级人教版期末物理知识点

中考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

历史八下知识点总结

物理知识点

人教版八下物理知识点(共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人教版八下物理知识点,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