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盐水豌豆豆”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纪念恢复高考30周年征文:我的四次高考,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纪念恢复高考30周年征文:我的四次高考,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目录
篇1:纪念恢复高考30周年征文:我的四次高考
纪念恢复高考30周年征文:我的四次高考
1985、1986、1987、1988年的黑色7月已离我很遥远了,我却经常在梦里见到中学校舍,考前的焦虑无助,眼前立着巨大的倒计时钟……
1985年,16岁的我刚刚高二,学校从两个“尖子”班中推选出7个“尖子生”参加高考练兵,报的均是高不可及的名校。考试前我不当心淋了雨,3天考试一直发烧关节肿痛,结果是我以接近名校录取分数线而名列7人之首。在众人惊羡的目光下我开始了高三的全方位复习,花季少女的春风得意显露无遗,我已经梦想着大学校园里的浪漫约会……
1986年,我高三毕业。考前,班里一名老实巴交的女生写给一名英俊男生的情书落在我手里,我竟然偷偷当起了女包公,把女同学叫出去“洗脑”,而我以两分之差落榜,周围是众人失望与惊诧的目光。
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我留在母校开始了痛苦的复读历程。复读生的日子是日复一日的煎熬,所有的课本知识已经陈旧,味同嚼蜡。熟悉的老师与同学都小心翼翼地保护着我的自尊心,父亲的过分理解与母亲的过度指责让我不敢回家。平时的大考小考我仍然是名列前茅。
1987年,像是命运的戏弄,我再次以两分之差落榜。母亲愤怒了,我亲眼看到她砍掉了大门外的一棵小桃树来释放自己的失望,我以最快的速度回到当地最好的中学住宿复读,那一年我18岁。
从车站到学校的路非常漫长,我带着行李,又累又饿,终于看到一家路边小店进去歇脚,要了五角一碗的.牛肉面。店主人把核桃大的一块熟牛肉飞快地切成细丝,与香菜一起浇在面上,那是我吃的一碗世界上最鲜美的牛肉面。我摒弃一切杂念,切断了与外界的一切联系,重新开始了备考。1988年元旦时收到已经进入大学的一位同学的
贺卡,上书:今日之我不惜与昨日之我拼命一战!这一年,黄豆芽与白菜汤吃得我胃炎复发。每天天不亮就围着操场跑步增加体能,我惊讶于自己顽强的生命力,能够坚持到最后还有力量冲刺,而自己是个40公斤不到的黑瘦女孩子,毕业照上露出甜甜的微笑和亮晶晶的眼眸。
等待出榜的前一天,我住到同学的家里,一夜聆听他们家的鸽子“咕咕”的叫声。第二天一大早同学用自行车带我去学校,路上就听说自己考了全区的第一名。确认后乘车返乡,天上飘下了微雨,父母听说后相对落泪。
弹指一挥间,那4个远去的7月成了我一生的伤痕与财富。
(作者:远水无波)
邮件请寄:E-mail:zongbianshi@bjeea.cn
gaokao30years@vip.sina.com
来稿请寄: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 北京考试报总编室收
邮编 100083
邮件或信封上请注明“纪念恢复高考30周年征文”字样
篇2:纪念恢复高考30周年征文选登:我的高考
香港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 王春阁
上大学一直是我少年时代的梦。但1974年我高中毕业时,几乎已经忘却了“高考”这个词汇。
高中毕业后即下乡插队,两年后进工厂当了工人。经过几次折腾,我对上大学已几近绝望。
1977年夏天回家探亲时,有消息说可能要恢复高考了,遗憾的是当时我根本不相信,没有立即着手复习备考。
10月份,国家下发了关于恢复高考的通知。可当年报名要经过组织批准,还要进行严格的政治审查,不过这两道关口,是进不了考场的。我报名也经历了一些周折,但还算顺利。
报名后,我即翻出了多年不看的初、高中课本。当时除了这些课本外,根本找不到其他复习资料,更不用说什么高考辅导班之类的了。报名离考试只有1个多月时间,复习完所有课程根本来不及,因此多数人都是临阵磨枪,仓促应战。
公布高考成绩时已到了1978年初,我的分数刚过最低录取线1.5分,未被录取。1978年春节过后,我即着手复习以备再战。
幸运的是,1978年已有简单的复习资料出版发行,我买到了历史、地理、数学三本复习资料,虽不够系统和正规,但基本不用像去年那样盲目地复习了。政治、语文仍没有复习资料,只有靠自己平时的积累应试了。
1978年7月7日至9日,恢复招生后的第二次高考,也是文革后第一次全国统一高考如期举行。
虽在考前给自己放了三个晚上的假,看了刚刚解禁的《刘巧儿》和《红楼梦》两场电影,试图使自己放松下来,但开考前一天的晚上,仍然紧张得难以入眠,一夜只睡了三四个小时,起床后脑袋昏昏沉沉,再加考试当天烈日炎炎,树上的知了没完没了地齐声干叫,使人更加烦躁不安。我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始了决定自己命运的拼搏。
考试科目共5门,语文、数学、政治、历史、地理,总分为500分。外语为选考科目,不计入总分,供大学录取时参考,听说不加试外语重点大学不录取,所以我加试了英语。
当年高考,不像现在出了考场就有标准答案,供你进行比对估分,考得怎么样,完全凭自己的感觉去揣度。除了考政治时因借来的手表于当日11时停摆,导致最后一道论述题没答完外,其他科目基本都发挥出了自己的“历史最高水平”。
那时分数线的划定也与现在有很大区别,重点院校分数线是由教育部统一划定的,北大、清华也与其他院校同时录取。进校后听招生老师讲,当年录取工作还不太正规,上了分数线的考生全部投档,由招生院校挑选,学校的自主权较大,高分考生未见得必须录取,因政审不合格刷下来的不在少数。因此一些专科院校往往聚集了很多高分考生。
高考结束一个多月后,第一批院校的录取通知书就发下来了,我被吉林大学政法系录取(进校后改名为法律学系)。政审很严格,且全国只有北京大学、吉林大学、西南政法学院、湖北财经学院招生,竞争必定异常激烈,因此我没敢报考该专业。能够被政法专业录取,是我的幸运。
1977、1978、1979年三届高考,是文革期间积压了的人才一并迸发,争挤高考这座独木桥,竞争甚为惨烈。而1977、1978级两届加起来才招收30多万人,其中本科院校招生不过10来万人。据说,当年我所在的省份理科110人才能考上一个,文科则是130多人一个。
1977、1978级两届新生的年龄结构也是空前绝后的,父子、母女、兄弟姐妹、师生同年上大学的现象并不罕见。我所在班级年龄最大的36岁,最小的17岁,二人是师生关系,老的是一所中学的校长,小的是其学生。
虽然大家所经历的高考不尽相同,但对参加过高考的人来说,高考是人生的一个珍贵经历,值得回忆。
篇3:纪念恢复高考30周年征文选登:难忘1977
1977年上半年,有关高考即将恢复的传闻充溢着城市的大街小巷,而我在听过之后却无动于衷。其实,类似的传闻早在我初中毕业那年(1973年)就已经不绝于耳了,但却无果而终。因此,我更多地相信这次有关高考的传闻只是人们美好的夙愿。汽车修理厂的工作很繁忙,白天紧张工作一天后,下班时已经相当困倦了,躺在被窝里看几页书,伏在写字台上写几百字的日记,也就成了那个单一色调的年代里相当不错的调剂。高考于我而言,似乎还只存在于小道消息或传闻的范畴里,并没有更多特别的涵义。
转眼间到了天高地远的初秋时节。一天,邀一位高中同学到厂子里玩时,这位同学问我听说高考消息了没有,当我说“不大可能考时”,这位同学告诉我:与我一届的不少同窗,已经在重拾课本、厉兵秣马、跃跃欲试了。一句话点醒梦中人,我开始搜寻有关高考的复习资料与信息。大约半个月后的一天,工厂大喇叭里传出新华社发的消息:高考将在年内举行。我利用手头尚未拼凑够数的教材,匆匆开始了为期1个多月的复习。
我选择了报考文科。因为自己毕竟离开校园已有两年,而眼下复习时间又来得仓促,理科内容系统,这点时间一下也捡不起来。考理科究竟胜算几成很是难说。而且近年来自己经常利用业余时间阅读名著、向报刊投稿,对文科喜爱有加,学文科应该有些把握,理当成为自己的首选。就这样,带着对写作、对文学的美好憧憬,我终于坐在了梦寐已久的高考文科考场上。
头一门考的是语文。拿到作文题目“在这战斗的一年里”时,我的眼眶不禁有些湿润了。一年多的风雨坎坷、酸甜苦辣仿佛也一股脑地浮现在眼前。于是,带着一股油然而生的激情,我提起笔来,思路便如喷泉奔涌,发挥得酣畅淋漓,不知不觉中已将整个试卷写满。在作文中,我以较大篇幅描写自己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利用业余时间风雨无阻地去 纪念恢复高考30周年征文:难忘的120多天 在恢复高考的第一年里,我的哥哥姐姐同时上的考场,结果,在那个偌大的农场里,高考中榜的20多名录取者中,我家就占了两名。在不大的地方引起了一场轰动,他们给家庭带来了荣誉和骄傲,也无形中给我带来了更多激励。 1978年夏,我高中毕业了,是属于懵懵懂懂地被裹胁进高考队伍中的那种,学业上、心理上都毫无准备。那一年,我以12分之差被阻隔在大学门外。与其他人不一样的是,对我这个没有一点心理准备的落榜者来说,确实没有一点失落,反倒有了些许的自信。此前我的理想一直是插队回来在连队的食堂里干个炊事员,学一门技术、吃得饱饭。 此时的父亲一脸的冷漠,说:你成人了,那就下连队试试吧……于是,那年11月,我的连队生活便开始了,每月27元工资,养活自己足足有余。记忆中的连队生活只有半年,与那些在命运中苦苦挣扎的人们一道,我挖过渠、拾过棉花、平过地、割过稻、脱过坯、盖过房。1979年春节前,我从挖渠工地回家,母亲看到的是一个又黑又瘦的小男孩,不由得哭了起来。父亲还是那样冷冰冰的,安慰母亲说,人家能受得了,他就受得了…… 我明白,他这是激将法,但我的思想却起了一个质的变化,我不再认为知识是可有可无的了,悔恨自己为什么在小学、中学不好好学习,落得今天的下场,好在苍天有眼,离1979年高考尚有4个月的时间。父亲看出了我的忧伤,就又说,那就回来吧,好好复习。在我软缠硬磨下,季连长同意了我的请假复习要求。 我记得,2月28日―7月7日,4个多月,120多天,是我命运的分水岭。我自觉而疯狂地想要在这120多天里,实现自己命运的转变。我知道,没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是不可能支撑起如此繁重的脑力和体力劳动的.。每天的早晨,沿着沙漠公路长跑1小时是我必备的功课,好让身体不至于在关键时刻趴下…… 为了提高写作水平,我要求自己每天必须动笔,花鸟鱼虫、野外景色、个人感想,必须胡编乱造地写一些非常可笑的文字,一大本装订起来的白纸上写满了。为了提高对古汉语的理解和翻译能力,家人不知道从哪儿找来一本破旧的《史记》,让我一天天翻得像菜盒子。为了熟记政治、历史、地理的一些基本知识,我将家里的墙壁上贴满了基础知识的条文。夜半总在默默地记诵,不知有多少次,睡梦中猛然惊起,口中还念念有词……以至母亲担心她的儿子会否成为精神病患者。为了熟悉地理知识,睡梦中的我,常常会不自觉地让自己变成一条大鲸,在冰凉的海水中,沿海岸线穿梭。马六甲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等等,像一幅地图牢牢地刻印在我脑海中……在这样的生活中,我送走了一个个晨昏。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的,靠着这样的勤奋,我抓住了它的尾巴,几个月下来,整整掉了近10公斤肉,希望终于向我走来。 录取通知书下发的那一天,我的心情出奇平静。夜里,我坐在那条沙河旁,仰望星空回想着那120多天给我身心带来的变化…… (江苏 徐州 唐冬笛) 邮件请寄:E-mail:zongbianshi@bjeea.cn gaokao30years@vip.sina.com 来稿请寄: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北京考试报总编室收 邮编 100083 邮件或信封上请注明“纪念恢复高考30周年征文”字样 纪念恢复高考30周年征文:同桌给了我坚强 1993年高考前的一个星期,学校放假让学生在家自己复习。天气出奇的热,我窗前的那棵老树几乎都被热死了,就连栖在它枝上的那只知了也停止了喧闹。我蛰伏在屋里昏天黑地地看书,一颗心却飘荡在书外,我莫名其妙地恐惧,“十年面壁图破壁”,可一想到失败,我几乎都想放弃即将到来的高考了。 巨大的思想压力和闷热的天气终于摧垮了我的身体,高考前四天我病倒了。生病后的第二天黄昏,母亲领进一个人来,竟然是H。他曾是我的同桌,高二的时候,因为生病加上困窘的家境,他退学了。我记得帮他搬桌椅(我们是自备桌椅)的时候,他几乎是踉跄地走出教室。他的离去曾让我惆怅了好一阵子,因为他写得一手优美的文章而我总是他的第一个读者,我们曾无数次地描绘过未来的大学校园。H退学后我曾去过他家,那是真正的家徒四壁,屋里一件像样的家具也没有,家用电器更没影子。窄小的堂屋里只放着一张黑乎乎的小饭桌,能捕捉来人目光的是贴在墙上的一张张H的奖状和一摞摞摆放整齐的书。 我是在一片长势良好的棉花田里找到H的,他正忙着拔草,动作有些生硬却很认真,太阳烤着他黑黝黝的'脊背,汗水在阳光下熠熠然像珍珠样美丽。我清楚地记得,他当时指着那片棉田问我:“怎么样,我的作品?” H坐在我的书桌前慢慢地说他离去的光阴,他说他可以胜任所有的农活了,还在家里搞起了鸽子养殖,帮家里还了一笔钱,估计到明年就不欠人钱了。H说这些时充满了信心,没能参加高考的阴霾似乎消失在盛夏炙热的阳光里了。H还兴致勃勃地跟我谈起他宏伟的建设家乡的计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他在描绘美好前途时全然忘了他甚至还赤着脚。然而这又算得了什么,我的同桌是如此坚强,他早已走出了失学的阴影,又成了新生活的主宰。 我知道H是来给我打气的,虽然自始至终他都没说一句鼓励的话,我对高考的恐惧却随着他的离去烟消云散了。美丽的大学梦就要实现了,为什么不试一试就轻易放弃呢?即便失败那又如何,我可以复读,可以参加自考,可以学一门手艺,还可以像H一样在农村有所作为,数一数竟有这么多路可以选择。接下来的几天我休息得很好,病也渐渐好了。后来我考上了一所省重点大学,和H告别的时候,H请我吃了他亲手养殖的鸽子肉。 事情已经过去了,但我仍然珍藏那段宝贵的有关高考的记忆,如同珍藏我和H的友谊。我想高考不仅是对知识的检阅,更是对参加者心理承受力的一次锻炼。幸运的是在我人生的十字路口上,同桌给了我坚强。成功固然值得庆贺,失败也不用觉得末日来临,至少它可以使你学会从容地面对挫折,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目标。人生不仅只有风和日丽的艳阳天,失败的挫折感能使人善待生活,“笑看庭前花开花落”,这份从容足以使人受益终身。 (安徽省合肥工业大学 洪沛霖) (北京考试报专稿) 邮件请寄:E-mail:zongbianshi@bjeea.cn gaokao30years@vip.sina.com 来稿请寄: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北京考试报总编室收 邮编 100083 邮件或信封上请注明“纪念恢复高考30周年征文”字样 纪念恢复高考30周年征文:我经历的高考变化 我从事教育和生物学教学工作25年了,与学生、同事、朋友交谈闲叙,少不了高考的话题,每当此时,我总感慨万分。 我记得1977年的仲冬,白雪覆盖塞北一所县级中学的校园,比我高两届以上的学哥学姐们神情庄重地跨过考试警界线,旁边只站了1名穿蓝衣服的警察。当时,我感觉高考是神圣的。后来从资料查出,这一年报考人数达570万! 1979年,我参加了向往以久的高考,以292分的成绩考入河北师范大学生物学系,当时考理化(史地)、数、语、政、英(英语只作参考分),高考录取率仅为4%,在我读大三时生物学列入高考科目,满分30分,读大四时生物学占50分。 1983年,我毕业回到母校任生物教师,当时高考采用“文理分科”模式,生物占70分。至1992年9年的时光,我连续从事高三班主任和生物学教学工作,获得市县多项奖励,发表了多篇教育教学论文。由于当时河北采取高考预选,我的部分学生无缘参加高考,至今回想起来心中隐隐作痛。 1992年,我参加省阅卷工作时获悉,93年起生物学退出高考,当时心情很失落。但我并没有放弃生物学教学研究,时刻关注高考的变化,9年中有部分省市以不同形式恢复生物学高考,尤其是中科院76位院士给教育部恢复生物学高考联名信,我坚信生物学教学的春天会再次到来,但我的同学绝大部分改行,目前在中学任教的不到10人。高考制度也会影响一个教师的事业发展和方向。 ,生物学科以理综形式又加入高考队伍,高考采用“3+X”模式。由于工作需要,我调到张家口市第一中学任教,9年的厚积薄发,激情再一次燃烧。至4年间,我再次连续任高三班主任和生物学教学工作,教育教学水平又一次提升,我的.学生中一大批考入清华北大等全国名校,近10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于国家级生物学教学期刊,获得市级名师等多项奖励,成就感倍增。 高考试卷在稳中求变,由全国一张卷演变为分省命题和统一命题结合的多种形式。上海、广东、江苏采用“3+X+1”,其他采用“3+X”。这样有利于各地中学根据当地的文化条件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 高校扩招带来了中学扩招,带来了教师的需求和合理流动,20我调到北京潞河中学任教。感受到京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同时,也感受到京城部分家长和孩子非名校不上,非京城校不上而选择复读的艰辛和苦乐! 随着“新课标”模块教学的推广,多样化、选择性和探究性,让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是这一次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亮点,高考制度将与之相适应,更加合理、和谐。例如:海南、山东、广东、宁夏高考采用与“新课标”模块教学相适应的多元化高考模式。广东省实行“3+文科基础/理科基础+X”方案。山东实行“3+X+1”方案。海南实行“3+3+基础会考”方案。“宁夏实行“3+文综/理综”方案。“到各地都将实施,有望改变“一考”变“多考”的模式。 纵观30年高考制度的变化,每一次课程改革和高考制度的改革,都会对学生、家长、教师、学校和社会带来深远影响。高考制度的改革,一定要与课程改革相衔接,一定要以 (贺占云 北京市通州潞河中学) 邮件请寄:E-mail:zongbianshi@bjeea.cn gaokao30years@vip.sina.com 来稿请寄: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北京考试报总编室收 邮编 100083 邮件或信封上请注明“纪念恢复高考30周年征文”字样 恢复高考30周年征文选登:些许遗憾 更多欣慰 说起高考,我仍然难以平复紧张而激动的心:就在去年6月,我参加了高考,并在9月踏上开往北京的列车,成为北京工商大学的一名大一新生。回想一路走来,不禁有许多感触。因此提笔写下,以纪念这难忘的经历。 我来自宁夏银川,在当地一所知名的高中就读。我是文科生,平时的学习成绩排在前几名,根据往年的形势分析,差不多能考上外地的一流大学。老师和父母也对我抱着很大希望,而我自己也渴望通过努力进入理想的大学,一切梦想都在不远的前方。 高三的日子匆匆如流水,有欢笑有烦躁,有令人望而生畏的一次次大考小考,有厚厚的复习资料,有同学间的争高论低,还有老师的谆谆教诲……我努力着、拼搏着,时间一点点接近6月…… 在阳光灿烂的6月,我走进了考场。与平常不同的是爸爸亲自接送,邻居的议论“这孩子今年高考”,还有自己心中的沉甸甸。接下来便是公布成绩,令人始料未及的是我的考分仅高出重点线40分,不过报考一个重点院校还很有希望。经过和家人分析商量,最后填报了中国政法大学。可是计划不如变化快,当年反常的志愿填报使我变成了高分落档,我最初向往却不敢报的 9月,我在父母的陪伴下来到北京,这里有我所期待的'机会和发展。带着些许遗憾,我走进了北京工商大学。我逐渐了解到法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并不乐观,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后来在入学选拔考试中我成功考入了文科实验班,在这里有外聘名师,有更多的压力和动力,有更好的教育条件,有和我一样落档的天南地北的朋友,有竞争和淘汰,还有自主选择专业的权利。我突然想到一句话: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就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我为能到北京上大学而感到更多欣慰。 高考改变了我生命的轨迹,大学生活使我重新审视自我,我认识到学习、考试、就业不仅是个人的事,还与国家民族的发展有关。大学生在哪儿学习不重要,怎样能学有所成、学以致用更值得思考。上不上大学没关系,只要将自身前途与国家发展、社会需要相结合,有志于报效祖国,终会成就一番事业。 高考是改变命运的关键,想想昔日多少大学生,如今已是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才。时值恢复高考30周年之际,我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说出心里话:“少年富则国富,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未来属于我们,高考更是机遇,把握高考,成就亮丽的人生! (北京工商大学 李 瑞) 邮件请寄:E-mail:zongbianshi@bjeea.cn gaokao30years@vip.sina.com 来稿请寄: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北京考试报总编室收 邮编 100083 邮件或信封上请注明“纪念恢复高考30周年征文”字样 恢复高考30周年征文:赶考 头发上蒙一层霜雪 时间过得真快啊,一晃30年过去了,回忆起1977年参加的那次高考,我仍历历在目。 记不得确切的时间了,只记得当时我正在地里拔萝卜,忽听村头广播喇叭响起了恢复高考的广播。当时我急忙把铁锹往地里一丢,跑到大队会计那里找到近日的报纸,仔细阅读起来。看到报纸上果然有全国要恢复高考的报道,心禁不住狂跳起来――我能参加考试上大学了,这是真的.吗? 当天晚上,我拿出已经搁置4年的课本找到同村的一位同学,欣喜若狂地告诉他恢复高考的消息,邀他和我一起备战高考。当时高中毕业已经4年,要回忆起4年前学的知识真的要费一番工夫,而且国家10多年没有组织过高考,我们也没有任何试卷作为参考。更令我们紧张的是,从知道消息到上考场只有28天的时间。书上的知识对我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不管是定理定义、还是课文、诗词,一股脑儿地往脑子里塞。我们没日没夜地学啊学啊……有好几天几乎是通宵达旦。 我们村距县城10多里路,家里也没有自行车。到了考试那天,我们天没亮就出发了。我们一路步行一路背诵政治题,到了城西门天亮了,互相一看,每人头发上一层霜雪,同学互相开玩笑说:“为了赶考我们头发都愁白了。”考试开始后,只顾审题做题了,连坐下都忘了,弯着腰一口气答完了政治题。当时的老师真大度,竟然没有人提醒我坐下。至今我还记得语文试卷上一道改错题,试卷上把“垦荒”的“垦”字写成了“恳”,让改正。数学试卷上有一个19分的题需要加辅助线。我把辅助线加上了却没来得及做,时间就到了。结果满分100的试卷我得了97分。总体来看,各科没有什么不会的题,考完后很自信,觉得十有八九能考上。后来我被一所师范大学录取,毕业后当了一名中学老师。现在回想当时备考、参考的时光,心里还是甜甜的。高考,成了我一生的财富。 (河北大名西店中学 张金广) 邮件请寄:E-mail:zongbianshi@bjeea.cn gaokao30years@vip.sina.com 来稿请寄: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 北京考试报总编室收 邮编 100083 邮件或信封上请注明“纪念恢复高考30周年征文”字样 今天的高考和鸡肋一样的滋味,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鸡有事没事时常的来两只,最没啃头的便是著名的鸡肋,吃得多了,才真正深切的体会到什么叫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即便是鸡头咬起来都比鸡肋有味道。 细品品,今天的高考便是鸡肋的味道,绝对的一模一样的味道。 大量的学生辛辛苦苦读那么多书,参加高考,上大学干什么? 即便名牌重点大学毕业,没后台没关系没路子一样难找到工作,即便找到工作,一样两三千一个月。 何况重点大学有多难考! 进了大学,学子们又能学到什么?与生活与社会脱节的一堆不合时宜的知识! 倒是商品经济的今天,什么都物质化了,什么都市场化了,什么都社会化了,大学身在社会中,也是一样。 进了大学,学子们都在干吗? 有性欲望的急着谈恋爱去了,有权力欲望的当官去了,有休息欲望的睡大觉去了,有游戏欲望的通宵达旦玩游戏去了,…… 绝少有学习欲望的。 大学是人间的大学,人间没有世外桃源。 大学绝非世外桃源,大学绝非净土。 有钱有权,有洋房有小车,有关系有路子的,无论在那里都混得开,大学里也是一样。 没钱没权,没车没房,没关系没路子,在物质生活异常丰富的今天,在极其现实极其客观的现在,他们手中能掌控的资源能把握的机会少得可怜!他们的未来极其渺茫,极端无奈! 一个个年轻的聪明的不富裕甚至贫困的,何必考大学? 即便考上大学,没关系没路子也难找到工作; 即便找到工作,也不过两三千块钱一个月, 锦城虽安乐,不如早还家! 趁早学门实际的手艺,人勤快点,哪里一个月挣不到两三千块钱? 可,即便有两三千块钱一个月,也仅够自己吃喝用住的,除去生活基本开销,没有任何剩余,想要凭个人能力买房买车,照顾父母,养活妻小,绝对的痴人做梦! ……. 读过书的都知道,读书有多苦多难。 参加过高考的都知道,考个重点大学多难。 找过工作的才知道,找份工作有多难! 可,若干年过去了,终于读到了大学毕业,却发现根本找不到工作;找到了工作,却发现根本养活不了父母,根本满足不了丈母娘,根本娶不上老婆,根本养活不了老婆孩子! 这书还有什么读头? 这样的大学上个什么? 高考还有什么必要? 单位邓姐的孩子今年高考,常听邓姐说他孩子的事情。随着高考的临近,她儿子的情绪越来越不稳定,经常闹脾气,时不时的生气不吃饭。常为一点小事生气不理人,今天因为做的饭不如意了,昨天因为打球老是投不进篮而闹情绪,前天因为老师啰嗦而不想听课了,常常看到邓姐拿他孩子无可奈何。 我听到后对邓姐说将就将就吧,马上就高考了,千万别影响了他的情绪。邓姐说这孩子成天的事多,嫌做的饭不对口了,嫌同位有坏毛病了。这可能就是学生考前综合症吧。怎样预防孩子考前焦虑的情绪,我们做家长的应该做到什么,该如何的面对高考的孩子呢?我来说说,不见得正确,欢迎大家共同探讨。 孩子面临高考心理压力很大,因为大学是他们的梦想,这时候的孩子情绪容易焦虑,家长要多关心下孩子的心理波动。这时候要多鼓励鼓励孩子,有许多家长在孩子取得好成绩的时候不要这山巴望那山高,考了九十、一百都嫌少,埋怨孩子怎么没考满分,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孩子考的成绩不理想也不要表现在脸上,孩子也想考好,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考好,不能打击孩子说孩子从来就这么差。尽管是气话,却大大的伤害了孩子的心。 面对紧张的高考,家长的紧张不亚于孩子。这时候家长不必过于紧张,当好孩子的心里老师。这时候孩子一定情绪波动很大,作为家长一定要跟孩子沟通好,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孩子要是真的考不上好学校也不要给孩子泼冷水,只要孩子尽力,考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合理的搭配孩子的膳食,多做些鱼之类的食品,少让孩子吃油腻的食品,早晚吃牛奶,有助于孩子的消化系统。总之为了孩子家长多多关心多多照顾好高考的孩子吧! ★ 难忘那年高考征文 ★ 我看高考范文 ★ 我的高考范文 ★ 范文高考 ★ 高考范文 ★ 高考范文四百字 ★ 那年,我高考美文篇4:纪念恢复高考30周年征文:难忘的120多天
篇5:纪念恢复高考30周年征文:同桌给了我坚强
篇6:纪念恢复高考30周年征文:我经历的高考变化
篇7:恢复高考30周年征文选登:些许遗憾 更多欣慰
篇8:恢复高考30周年征文:赶考 头发上蒙一层霜雪
篇9:我与高考征文
篇10:我与高考征文
纪念恢复高考30周年征文:我的四次高考(精选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