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高雅音乐会英国留学日记

时间:2023-06-03 03:36:04 作者:Apollo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Apollo”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享受高雅音乐会英国留学日记,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享受高雅音乐会英国留学日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享受高雅音乐会英国留学日记

享受高雅音乐会英国留学日记

学校名称:英国皇家音乐学院 Kungl. Musikh?gskolan

所在位置:瑞典,Stockholm

学校设置类型:享受高雅音乐会

学历:本科 专科 研究生

学生人数:0人

学校中文网址:/school/7624

伦敦亚非学院留学生 xx

xx(左一)和朋友们在伦敦。

离家一年多了。

独在异乡為异客,这十几个月来最大的改变却是白头髮越来越多。朋友问起,自嘲地笑一笑说:唉,大不列颠的水硬啊!

其实原因也只有自己懂得—白头难免乡愁。

来到伦敦之后一直忙於学业,对全英中国学联筹办组织的各项活动瞭解不多。

前日蹭了朋友一张免费票,有幸前往King’s College 教堂,近距离欣赏几位年轻艺术家的现场音乐会。能静静地坐在西方的教堂中享受原汁原味的华人音乐,这样的经歷估计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的。

冯方舟演奏的是李斯特的《b小调奏鸣曲》。一首30分鐘的曲目,令人惊异的是成千上万个音符他竟能熟记於心,甚至在演出中闭着眼睛全凭记忆来弹奏每一个音节。

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当夏夏演绎到“楼台相会”这一乐章,小提琴与钢琴深情对白的时候,聚精会神之间忽然觉得脸颊蛰疼。抬手一摸,才发现泪水早已不由自主地落了下来。

这一刻才体会到,原来这串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表现古代男女爱情故事的音符,在此刻听来却是一首具有强大穿透力,无法克制自己情感的思乡曲。能将音乐的感染力发挥至此,使人不得不对乐手们指间输出的'能量赞叹不已。

再说说武赫的唱功。虽然本人没有任何音乐修养,但每当她拔出一个高音来,都能使人心头為之一震。那种自上而下的共鸣和喜悦感,绝对不是任何一首流行歌曲能形容的。

回想起几个月前宋祖英等人的伦敦新年演唱会,哎,说实话也不觉得有什么高下之分。

张夏夏的小提琴,冯方舟的钢琴,武赫的女高音,假如不是亲眼所见,很难将听到的和眼前的这几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联繫在一起。他们三人都是皇家音乐学院享受全额奖学金的高材生,小小年纪已有大成,不难想像,这都是建立在他们数十年如一日的艰辛之上的。

作為年轻的音乐家,炫目光环之下那些曾经的泪水和悲欢又有谁能瞭解。

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他们都将成为华人世界的佼佼者,发挥自己的力量为美妙的音乐艺术谱写出新的篇章。

篇2:英国留学可以享受哪些优惠政策?

英国留学可以享受哪些优惠政策?

短期实习机会

4月1日最新的英国移民法草案中通过了关于中国学生毕业后在英实习的最新细则,新增ISIS国际学生实习计划,中国毕业生将获得短期在英国实习的机会,最长不超过12个月。这一计划的出台对中国学生来说无疑又是个利好消息。以后凡是来自中国211工程学校的中国学生,可直接在中国申请参与该计划;在英的中国留学生可从Tier4学生签证转到Tier5签证参与该计划。

高品质的教学水平

近些年来英国出现国际生人数下降的情况,英国相关部门认为英国大学海外留学生人数下降的原因与英国自9月以来的高等教育学费上涨有关。但赴英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数量仍呈现上升趋势,可见,英国名校学费的上涨并没有对中国学生赴英就读的热情产生太大的影响。另,据威久留学80%以上具有海归背景的英国顾问表示,他们在跟学生的接触中发现,除了学费外学生更加看重英国高质量的教育:含金量高的文凭、高效的短学制,以及英国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

最安全的校园环境

近年来留学安全问题引起众多关注。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在选择留学国家时都会将其安全性考虑在内。英国是一个美丽祥和的`国家,当地居民大多比较传统,种族歧视和宗教信仰冲突较小。不仅如此,英国还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警察不配枪的国家之一,但它的治安也是全世界最好的国家之一。

以上是高考后英国留学可以享受的优惠政策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有意申请英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有所帮助。如有更多英国留学问题,欢迎咨询育路出国留学专家。

篇3:英国留学的日记

美好生活是由美好的物质和精神体验构成的。

而美好的物质体验是由优秀创意设计和精良制作品质构成的。

发达国家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虽有批评之声不绝于耳,说是养了懒人等等,但确实对公民具有好的保障作用。我的`房东患3年癌症去世了,这三年住院检查治疗没有自己掏过钱,全是公费医疗。英国的税收当然也很高。

发达国家重视公共艺术和公共服务水准,重视国民素质教育,于人性化管理细微处见真功夫。社会运行思路清晰,透明度高,讲究诚信。

不看不知道,西方文明是如此的灿烂辉煌,每一座古老教堂都像是艺术陈列馆,风格精美的雕塑、绘画、建筑、器皿搭建起世俗生活和灵魂飞升的桥梁。

巴黎不愧为艺术之城,风景如画;柏林、罗马、伦敦也都有贯穿城市的河流,赋予城市灵性。葡萄牙的精美更像是没落贵族,希腊的荣光沉淀在博物馆和古迹中,成为久远时代的历史回忆。

在欧洲十几个国家的游览十分新奇也令人疲惫。公共艺术是公民文化消费,是造福子孙后代的文化传承,要根植于社会与经济环境发挥艺术影响力,这是我想研究、考察和探讨的主题。

看过另外一部分世界,我发现,第一,世界上人口实在太多了,到处人满为患;第二,世界是平的,城市、商品和服务哪里都差不多;第三,开放的世界,人的流动很容易。连巴西都是免签证,中国人无论到哪都需申请签证,多麻烦呀。我的英国房东,孩子高中一毕业就和同学开车周游欧洲和非洲,这是十好几年前的事,现在她的孙子都大了。

我希望,“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饱览山川、城市、人文与社会万象。当然很不容易,因为世界太大,书太多,生命却短暂。行走在异国对我真是意志和体力的考验,由于每天疾走,两年前中国美术馆天工开悟展期间的背伤发作,睡觉翻身都很困难,要对世界始终保持旺盛的好奇心也不易,呵呵。没有兴趣的时候,由于机票定了,酒店钱付了,也要坚持。

全世界中国崛起论盛行,连外国老百姓谈到中国,都对中国的未来充满新奇。

在路上,我读了张爱玲全集,还阅读了大量关于经济和金融方面的书籍。

在牛津,我们昨天参加了华人教会的活动,认识了很多学者和和朋友。

生命也是一段精彩的旅程啊。

篇4:英国“巧克力节”留学日记

英国“巧克力节”留学日记

对于巧克力爱好者来说,能品尝到各种美味的巧克力自然是第一要事。

卢平教授已经回来了。他进来时停顿了一下,环顾四周,微微一笑,说:“我没有在巧克力里下毒啊,你们知道? ”哈利咬了一口,让他觉得非常惊讶的是,一股暖流突然散布到他的手指尖和脚趾尖。

这个片段大家一定不陌生,在J·K·罗琳的小说《哈利·波特》中,正是巧克力带着甜香的暖意帮助哈利击退了摄魂怪带来的寒冷和恐惧。

巧克力,仿佛其自身就蕴含了一种新鲜的活力,总是能给人注入能量。它们还常常和玫瑰一起,代表爱的温暖与浪漫。

在2012悄然而至的春天,伦敦(3月30日至4月1日)、布莱顿(3月17日至18日)、牛津(3月24日至25日)和布里斯托(4月7日至8日)四个城市将举办一年一度的巧克力节。

对于巧克力爱好者来说,能品尝到各种美味的巧克力自然是第一要事。而在三月的巧克力节上,大家不仅能品尝各色缤纷的糖豆、酥脆的杏仁、清甜的甘草和柔滑的慕斯,手握一杯热巧克力的融融暖意,还能欣赏多位巧克力大师的`现场制作工艺。

香甜来袭

斯隆爵士巧克力(Sir Hans Sloane)公司的巧克力专家凯瑞克(Bill McCarrick)会向大家展示一粒粒可可豆被研磨成粉,加入调料搅拌成为浓稠甜腻的巧克力糖浆,最后被裹上糖衣和饰品,蜕变成一颗精美的巧克力的过程。

考绍科斯(Laurent Couchaux),这位巧克力酱大师,则会制作特殊的黑松露巧克力,将可可脂与奶油融合在一起,创造出香滑松软的口感。

而被誉为“巧克力界的魔术师梅林”的欧索波(Damian Allsop),将威士忌和石榴汁兑在一起,配上接骨木花酱,为既爱甜点,又爱酒的游客们发明了一种独特的巧克力鸡尾酒。至于味道如何,就等大家自己去品尝了。

适量的食用巧克力,可以提高大脑内一种名为“塞洛托宁”的化学物质的水平,给人带来安宁与平静,帮助消除紧张和压力。这大概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一旦情绪不佳,就会大吃甜食的原因。

巧克力节上也可以买到各种巧克力食谱,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在家研究一番,为家人、恋人和朋友献上你的心意和创意。

三月,阳光已经穿过阴霾的云层照向渐渐回绿的植被,盛行西风也带来春天的温度,你有没有闻到空气里巧克力的甜香?

篇5:老舍的英国留学日记

老舍的英国留学日记

老舍在英国

学校名称: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所在位置:英国,Houghton

学校设置类型:综合性大学

创建时间:1895年

学历:本科 研究生

学校性质:公立

学生人数:8810人

院校地址:Undergraduate Admissions Office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Houghton StreetLondon

LSE伦敦商务孔子学院 许意

舒乙在讲坛上

5月,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著名作家,老舍之子舒乙先生来英国举行讲座。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与清华大学合办的伦敦商务孔子学院的讲堂里,舒乙先生风趣的讲述了父亲当年在英国的往事。(续上)

故居成英国文物遗产 在舒乙和有关专家及中国驻英使馆的协助下,英国文物遗产蓝牌中第一次出现了中文。

在英国街头共有750块这样的蓝牌,标明名人故居。这些是由英国文物遗产委员会下设的蓝牌委员会具体审核认定的,绝大部分都在伦敦。能够在故居外镶挂蓝牌的文化名人需要具备以下条件:是一个领域内多数成员所公认的杰出人物;为人类福祉作出过重要和积极的贡献;具有一定知名度;诞辰超过100年而且已经过世。

St.James Garden 31号,老舍出饭费,艾支顿付房租,两人开始了3年的合租生活。老舍住了3年,创作了他的`前两部半小说,以及和艾支顿合译《金瓶梅》,这个房子或可称为他文学之路的海外起点。房子外的蓝色牌子,用中英文写着“老舍”。这是英国700多处遗产中唯一一处为中国人挂的牌子,也是唯一的一块标有中英文的英国遗产牌。

老舍租住过的房子St.James Garden 31号,于成了英国文物遗产。

据说此房子和名人十分有缘。二战结束时,一位美国将军曾经住在这里;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黑人男低音歌唱家保罗·罗伯逊在这栋房子的屋顶上举办过演唱会。

其后,一位著名的英国雕塑家购下这栋房子,并把4楼辟成工作室。这位雕塑家创作的邱吉尔塑像至今仍立在议会广场里面供人瞻仰。另有人说,纪念老舍的这块“名人故居”牌匾镶上后,房子升值不少。

舒乙讲起当年父亲往事时,满眼含笑。尤其这段在他坚持努力下,让父亲故居挂蓝牌的事,更让他自豪。有观众问及父亲对他的文学创作之路有怎样的影响,他说,其实父亲并不希望子女成为作家。在家的父亲也并不和家人交流写作和过去在英国的事。他不多话,更多的时间在写作上。上午是铁打不动的写作时间,甚至在新婚第一天就跟妻子立规矩:早上不要跟我说话。因为这是他构思,写作的时间。而舒乙则自言通过“偷听“父亲和朋友门的谈话成才。父亲和朋友们在一起,谈笑风生,无所不交流,因都是知识渊博人士,彼此的思想交流碰撞给舒乙不少启发。久而久之,居然成了他的“课堂”。

“伦敦是大的,马威却觉着非常的孤独寂寞。伦敦有七百万人,谁知道他,谁可怜他……他觉着非常的凄凉,虽然伦敦是这么热闹的一个地方。他没有地方去,虽然伦敦有四百个电影院,几十个戏馆子,多少个博物院,美术馆,千万个铺子,无数的人家;他却没有地方去……他坐在铺子里,听着街上的车声,圣保罗堂的钟声,他知道还身在最繁华热闹的伦敦,可是他寂寞,孤苦,好像他在戈壁沙漠里独身游荡,好象在荒岛上和一群野鸟同居。”

这段文字来自老舍的《二马》,或许也反映了老舍当时的心境和体会。他不是特别喜欢英国人,认为他们傲慢且保守,他曾在文中说过,“我简直没写出几个像样的英国人”。他在英国的日子,或许并不美好。据说还有校方克扣,拖欠工资之说。在LSE讲座现场的中国驻英大使馆公使参赞秦刚会后笑着说,他要去调查一下,如果能把这笔欠款找回来,一定捐给中国现代文学馆。

教中文,写小说,翻译名著,编写录制汉语教材,老舍在英国的5年,或觉孤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5年开启了他的文学之路,对他今后的作家生涯产生了重大影响。他本人也非常怀念在当年的东方学院任教的日子,他曾深情地说过一句话,“唉,希望多咱有机会再到伦敦去,再在图书馆里写上两本小说!”

篇6:在英国吃海鲜的留学日记

在英国吃海鲜的留学日记

周末, 朋友请我去他在英国东部的艾赛克斯(Essex)家玩,对于我这个一直在伦敦居住的学生来说,相比伦敦的繁华与拥挤,艾赛克斯幽静了许多。

免费签证评估

星期日,我刚刚睁开朦胧的眼睛,朋友就大呼小叫的:“快起床,我今天带你去一个地方吃海鲜去”。“海鲜!!!”一听到这个,使得我这个视海鲜为生命的人,顷刻间睡意全无。 在喝完一杯香浓的英式早茶后,朋友建议先打电话订位子。“什么,现在快来?不保证位子?”。朋友挂了电话急匆匆的说:“快走,我们必须在一点到两点之间到达,要不就没有位子了…… 小店四点关门”。 天啊,这么火啊,我今天一定要看看这是个什么样的海鲜店。

那一天,蓝天白云,阳光灿烂,是英国少有的好天气。以前在国内真的没有发现好天气的重要性,而在英国,好天气绝对会增加你的食欲!路上,朋友介绍说今天要去的地方是一个叫西默西(West Mersea)的英国东部沿海小镇,位于艾赛克斯(Essex)的科尔切斯特区(Colchester)东南部,默西岛(Mersea Island)的最西端。西默西以举办年度帆船和划船比赛而闻名,鲜美的海鲜更是这个小镇的旅游招牌。The Company Shed更是经营海鲜的龙首,不仅吸引着英国本居民,无数的海外游客也是慕名而来。吃着海鲜,看帆船比赛,听得入神的我,不禁感叹:“这就是我的天堂啊!”

The Company Shed

据朋友介绍,连接西默西与英国大陆的是一个叫The Strood的堤道,也是从内陆去西默西的唯一通道。每天两次,这个堤道会被海潮淹没,而西默西也因此与大陆隔离,从而形成一个名付其实的海岛,隔断了去西默西的必经路。涨潮时间表则可以从StroodCam网站查寻。“啊……还有这么一个故事”听到这里,我真是着急。 朋友内疚的向我坦白,出发之前他没有查寻涨潮表,所以我们只能碰运气。 哎,难道真的是要看天吃饭了吗?我们还算幸运,潮涨的时间还没有到,顺利的通过了The Strood的堤道,以最快的车速按时达到了慕名以久的The Company Shed。

车还没停下,就看到像一个鱼棚的小店外人头蹿动,熙熙攘攘好不热闹。朋友介绍说这就是著名的The Company Shed。走进店内,这个海鲜店可和国内的‘顺峰’不一样,地方不太大,可以容下三四十人,很拥挤,不过很热闹。 拼桌是这里的规定,有点像国内的小食摊一样。不过排队等人的数量足以证明这个店的名气和实力了。客人桌上诱人的海鲜和葡萄酒漂香已经使我不能自拨。 虽然已经订好了位子,但是我们被告知还要再等一个小时。 看着店长在店内的黑板上把我们编为11号,我们总是踏实下来。好心的服务员见我们是中国的客人,特地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了这个小店的历史。

店内的招牌菜:海鲜拼盘

The Company Shed 是一个家庭经营的海鲜店。 男主人和儿子养殖的生蚝,品质在英国属于上乘。女主人则借助这个优势经营了这个海鲜店。她并不希望人们认为这是一个饭店,因此取名The Company Shed。 每天这里的渔民会把刚刚打捞上来的海鲜送到店内, 品质新鲜,保证一流。 店里的桌子既简单又小巧,吃海鲜的方式是最简单最原始的:用手!如果你想享受高级饭店富丽弹簧的装饰和时髦幽雅的气氛,这里可不是你的理想之地。 如果你就想品尝英国最优质的海鲜,来The Company Shed一定不会错。这个店还有一个特色:只提供海鲜!如果你想要面包和酒水与海鲜相配,请自备,店里负责提供餐具酒具。

海鲜饕餮

我们接受了店长的'建议,从镇上的小店买来面包和饮料回来,待我们归来,位子也正好等到了,拼桌!看着菜单上丰富诱人的海鲜,我早已等不及了, 点了这里的招牌菜:两人份海鲜拼盘(9.5磅每人),其中包括, 美味大蟹,深黄粉红对虾, 多汁鸟蛤(海扇),腌熏三文鱼,对虾,鲱鱼,烟熏马加鱼,蚌和绿蚌贝,另外我们还点了大龙虾,奶油蒸欧洲蚝(只有9月和4月之间可以吃到)和蔬菜沙拉。品尝海鲜最好配以柠檬,芥末,醋,寿司酱油,和辣椒酱。 店内提供柠檬,塔巴斯哥辣酱油和醋,如果你还想要什么配料,可以在小镇的店上找到。

超大大龙虾

蔬菜沙拉更是必不可少。再加上面包和红白葡萄酒,可以消除海鲜的寒气。 大龙虾,腌熏三文鱼还有烟熏马加鱼是我至今吃到的最新鲜美味的,和超市里买到的简直是天壤之别,放到嘴里,感觉像棉花糖一样化掉。 深黄粉红对虾的肠子都是透明晶莹的,可以肯定海水污染很小。美味大蟹有半个盘子的大小,蟹黄粒大可比黑莓,甜甜绵绵蟹肉如同丝绸一般。 奶油蒸欧洲蚝更是国内吃不到的,香浓的奶油配上刚刚打捞上来的新鲜欧洲蚝,真是让人如痴如醉。整个小店沉浸在美酒,欢笑和飘香的奶油味中。

西默西的The Company Shed 真是名不虚实的海鲜天堂。与一同拼桌的来自西默西的当地的客人聊天时才发现,西默西人不光以这里的海鲜而自豪,同时也喜欢议论着每天涨潮的时间,他们故作神秘地告诉我,他们享受着这片被隔离的海湾天堂。相关阅读:留学过来人谈:留学生该如何融入当地生活过来人谈:在加拿大的省钱决窍留学过来人谈究竟是偷菜还是做菜过来人谈:高中生留学加拿大好不好?留学美国过来人谈穿正装的问题

篇7:观看牛剑划艇赛英国留学日记

观看牛剑划艇赛英国留学日记

学校名称:英国牛津大学 University of Oxford

所在位置:英国,Oxford

学校设置类型:综合性大学

创建时间:10

学历:语言 预科 本科 研究生

学校性质:公立

学生人数:19486人

牛津大学生物化学系硕士生 XX

作为牛津学生,第一次观看比赛就赶上牛津取胜,让张宇林激动不已。

3月26日,一年一度的牛剑赛艇盛会在泰晤士河拉开了帷幕。尽管今年已经是我负笈英伦的第六个年头,这还是我第一次亲自来到现场感受盛大赛艇比赛的气氛。

自1829年起,牛津和剑桥这两所英国最负盛名的高等学府便开始组织赛艇对抗赛。比赛为两条八人单桨有舵手赛艇之间的对抗,赛道全长6779米。

去年的比赛结果是剑桥队以4秒的优势击败了牛津队,这也把两校队总的取胜次数拉大到了5场。因此,来到现场观战的牛津人都憋着一股劲,为牛津队加油打气。当然,剑桥的支持者们也盼望着连胜的战绩。就连路边义务贩售比赛图册的温莎学校的小学生们,也都为自己支持的队伍助威。

大家来到Bishop Park现场的时候,现场人声鼎沸,在终点线附近挤满了前来观战的市民和学生,水泄不通。人们都非常期待着比赛开始。

下午5点钟,比赛正式开始。两队赛艇队的`选手依次出场,个个风华正茂、精神抖擞,势要为自己母校荣誉而竭尽全力。

随着裁判的示意,两队的赛艇如离弦的箭一般飞速前进。岸边的观众们大声加油助威,尖叫声、口哨声、欢笑声此起彼伏;没有挤到岸边的观众也都为各自支持的队伍捏着把汗,目不转睛地盯着眼前的屏幕,生怕漏掉了什么细节。

比赛的悬念延续到了中段——牛津赛艇队把起先很小的领先优势逐渐扩大到了半个艇身、一个艇身,直至最后的绝对优势。随后,牛津队保持住了沉稳的心态,在领先的情况下没有犯下失误,最后以14秒的优势大胜,把牛津和剑桥的取胜记录扳成了76次比80次。

这场热闹的盛会真是令人心潮澎湃、激动不已。作为牛津学生,头一次观看比赛就赶上了牛津取胜,心情之好自然溢于言表!

篇8:游杜莎夫人蜡像馆英国留学日记

游杜莎夫人蜡像馆英国留学日记

杜莎夫人蜡像馆端庄气派的大门口

现在是一个90后留学生遍布世界各地的时代。爱闯爱写的大一学生朱洁,飘洋过海到英国,成为这留学军团中的一员,向大家讲述逐渐展开的新生活。————编者

前几天,与朋友去了伦敦的著名景点——杜莎夫人蜡像馆。

蜡像馆坐落在著名的贝克街(Baker Street)上,离美丽的摄政公园(Regent’s Park)很近,若是春暖花开的时候,就可以两处景点一起玩。可惜在这寒风飕飕、万物凋零的冬日里,逛公园的乐趣就少了许多。不过也正因为圣诞节临近的缘故,蜡像馆中添设了许多华丽的圣诞装饰,闪闪发光的圣诞树和精致的礼物盒子,为蜡像馆增色不少。

杜莎夫人蜡像馆在节假日时常常人满为患。为了玩得尽兴,尤其是为了能够和名人蜡像单独合影,防止相片背景里充满路人甲乙丙,我和朋友挑了一个非周末的日子,还提前在网上买了票,并在早上十点早早入场。即便如此,馆里也已经有了不少游客。

第一站,也是最吸引人的一站,就是各种“影星名人”在奢华派对的场景中。老牌明星汤姆克鲁斯、莱昂纳多摆着帅气的招牌姿势,新生代红星“哈利波特”丹尼尔、“吸血鬼”罗伯特也不遑多让,年轻无敌、英气逼人。美丽的'女明星妮可基德曼、凯特温丝莱特等人身着礼服、脚踏高跟鞋,摇摇曳曳地走在红地毯上。温黄色的灯光下,名人蜡像们栩栩如生,当真是群星璀璨,引得游客们赞叹不已,驻足不前。

接着看下去,还有更多的影视明星,范围也更加跨越时空。宝莱坞影帝影后载歌载舞,风头丝毫不输好莱坞明星;加勒比海盗风流潇洒,乘风破浪一往直前。奥黛丽赫本恬静地坐在小桌边,黑色礼服衬着白白的皮肤,完全还原了《蒂凡尼早餐》里的经典场景;玛丽莲梦露手抚被风吹起的白裙,脸上浮现出忘情的笑容,金色卷发和烈焰红唇展现出美国六十年代的风情。

第三站依然是蜡像,但是人物类型却截然不同起来。血腥玛丽和伊丽莎白一世两姐妹身着英国十六世纪的冗丽华服立在最前面,毫无表情的脸上透出女王特有的高贵。她们之后是各代的皇室成员,一直到现今的女王、王子们,将英伦皇室的风华延展。同堂而立的还有科学巨人们,牛顿爵士、爱因斯坦、轮椅上的霍金,神情专注,在王室成员之中或许显得衣着朴素,却丝毫不缺乏游人的关注。

英首相卡梅伦蜡像

政治家展厅里,有极权主义的希特勒、斯大林,也有自由战士曼德拉、马丁路德金。有当年叱咤政坛的铁娘子撒切尔夫人、首相布莱尔,也有现今的欧盟领袖卡梅伦、萨科齐。古今政坛风云人物汇聚一堂,执政手段正邪相对,执政理念百花齐放。不论世人评价是褒是贬,只要对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人,都塑有蜡像,让人铭记。

接下来的恐怖魔屋,重现了欧洲历史上的黑暗时期及各式各样的酷刑,亦展出杜莎夫人在法国大革命期间搜集的物品。断头台、折磨轮、绞刑架、死亡笼,让人明白每段文明的光辉背后,都曾有过血腥和黑暗。一个骇人的鬼屋,更是将这里的恐怖气氛推到了极致。

之后,我们乘着伦敦小黑车钻进“山洞”,观看了伦敦城的崛起。这座古老的城市,经历了古典时代贵族的富丽、工业革命工人的汗水、现代社会的普遍的先进,一直都是世界的中心之一。

最后的4D影院,播放了一部短片,描绘了各种影视作品中的英雄:蜘蛛侠、美国队长、绿巨人等等。各个英雄的特点不同,但是拥有同样的正义感,因此面对可怕的敌人时配合完美,最终合力拯救了世界。

蜡像馆给人的整体感觉非常好,最开始用名人效应把游客们吸引住,让人在明星们面前欣喜若狂,然后由浅入深,渐渐地由当代影视明星转向历史上的科学家、政治家,大大增加了蜡像群的深度和广度。这些重要人物看多了,总有些沉重的感觉,于是“恐怖魔屋”又将人的肾上腺素激发出来,使游客们重新进入亢奋状态,热情高涨地品味古老伦敦城的历史。品味完悠长的历史,又立刻引入现代化高科技的4D影院技术,让人回到现实中来,影片塑造的英雄又与最开始的影视明星的完美相呼应。总体而言,寓教于乐,古今合一,节奏把握得非常好,能让游客一路走下来,丝毫不觉得疲惫。

当然,给很多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还是第一站里的明星们。毕竟蜡像馆塑造当代明星的名声最响,不知多少游客为此慕名而来。塑造蜡像,是对演技最好的演员们致以敬意。对于游客们而言,则是有了难得的机会,与高不可攀的名人们近距离接触。看着这些栩栩如生的名人蜡像,和在电视上看起来的感觉是很不一样的。他们离得那么近、他们身边没有团簇着各种摄像机、话筒和保镖,他们微笑地沉默着不说事先编排好的台词。在游客的身边,他们是身高近似、可以触碰到的人。假的蜡像,反映出的说不定是这些名人最真实的一面。

寒冷冬日里,何不去杜莎夫人蜡像馆这样的室内景点一游,沾一沾名人派对的热闹,感受一下蜡像艺术的魅力?

英国留学协议书

英国留学方式

音乐会日记300字

英国留学申请条件

英国留学院校选择

英国留学申请信范文

英国留学住宿攻略

去英国留学条件

哪些英国地区最适合留学?

英国留学信书写须知

享受高雅音乐会英国留学日记(精选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享受高雅音乐会英国留学日记,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