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的成语解析

时间:2023-06-18 03:41:15 作者:筛瑞噗儿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筛瑞噗儿”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信任的成语解析,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信任的成语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信任的成语解析

关于信任的成语解析

1、不言而信

解释:旧指君子不用说什么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形容有崇高的威望。

出处:《庄子·田子方》:“夫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

2、赤胆忠心

解释:赤:忠诚,比喻真诚。形容十分忠诚。

出处:明·汤显祖《还魂记·淮警》:“贼子豪雄是李全,忠心赤胆向胡天,靴尖踢倒长天堑,却笑江南土不坚。”

3、计行言听

解释:行其计,听其言。形容十分信任。

出处:《金史·术虎高琪传》:“高琪止欲以重兵屯驻南京以自固,州郡残破不复恤也。宣宗惑之,计行言听,终以自毙。”

4、谋听计行

解释:犹言言听计从。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

出处:宋·王令《读<孟子>》:“然后天下之君,下堂去席,引手倒耳,以倾就其说而谋听计行。”

5、取信于民

解释:取得人民的信任,让人民相信你。

出处:《汉书·楚元王传》:“览往事之戒,以折中取信。”

6、唯命是从

解释:是命令就服从,不敢有半点违抗。

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二年》:“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将唯命是从,岂其爱鼎?”

7、言听计从

解释:听,听从。计,计谋,主意。从,依从,依顺。说的'话和出的主意都采纳照办。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

8、言听计行

解释: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同“言听计从”。

出处:《新唐书·魏知古卢怀慎传赞》:“观玄宗开元时,厉精求治,元老魁旧,动所尊惮,故姚元崇、宋璟言听计行,力不难而功已成。”

9、言听计用

解释: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同“言听计从”。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

10、言行计从

解释:说的话出的主意都采纳照办。形容深被信任。

出处:宋·司马光《乞去新法之病民伤国者疏》:“言行计从,人莫能间。”《宋史·司马光传》:“光自见言行计从,欲以身徇社稷。”

11、一心一意

解释:只有一个心眼儿,没有别的考虑。形容做事专心一意,一门心思的只做一件事。

出处:《三国志·魏志·杜恕传》:“免为庶人,徙章武郡,是岁嘉平元年。”

12、忠肝义胆

解释:忠心耿耿,仗义行事。

出处:宋·辛弃疾《水调歌头》千古忠肝义胆,万里蛮烟瘅雨,往事莫惊猜。

13、忠心赤胆

解释:形容十分忠诚。

出处:明·汤显祖《还魂记·淮警》:“贼子豪雄是李全,忠心赤胆向胡天,靴尖踢倒长天堑,却笑江南土不坚。”

14、忠心耿耿

解释:耿,忠诚的样子。形容非常忠诚。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七回:“当日令尊伯伯为国损躯,虽大事未成,然忠心耿耿,自能名垂不朽。”

15、忠贞不二

解释:贞,意志或操守坚定不移。忠诚坚定,永不改变。也指下属对上层十分忠心。

出处:红娘子平日深明大义,~,务须体念朕诛杀叛臣,消灭乱萌之苦心。(姚雪垠《李自成》第五卷第十三章)

16、忠贞不屈

解释:忠诚而坚定不屈。形容不向邪恶屈服。

出处: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附录:“为了争取中国人民的民族自由和社会改革,忠贞不屈,视死如归,悲壮激昂,可歌可泣。”

17、忠贞不渝

解释:贞,意志或操守坚定不移,有操守;渝,改变,违背。变。忠诚坚定,永不改变。

出处:张扬《第二次握手》:“我始终期望着,有朝一日,把自己的学识、才能献给祖国;同时把自己忠贞不渝的感情,完美无缺地献给你。”

18、众望所归

解释:众望,众人的希望;归,归向。众人的信任、希望归向某人。 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作或完成事情。

出处:《晋书·列传三十传论》:“于是武皇之胤,惟有建兴,众望攸归,曾无与二。”

19、疑人勿用,用人勿疑

解释:怀疑的人就不要使用他,使用的人就不要怀疑他。指用人应充分信任。

出处:《金史·熙宗本纪》:“疑人勿使,使人勿疑。自今本国及诸色人,量才通用之。”

篇2:信任的成语

关于信任的成语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下面为大家带来关于信任的成语,快来看看吧。

1、士为知己者死――知己者:了解自己,信用自己的人。指甘愿为赏识自己、栽培自己的人献身。

2、人微权轻――微:低下。指人的资历浅,威望低,权力不能使大家信服。

3、欺上瞒下――对上欺骗,博取信任;对下隐瞒,掩盖真相。

4、苦肉计――故意伤害自己的肉体以骗取敌方信任的计策。

5、腹心之臣――像人的腹心一样的臣下。比喻极受信任的臣下。

6、疑人勿用,用人勿疑――怀疑的人就不要使用他,使用的人就不要怀疑他。指用人应充分信任。

7、杖莫如信――杖:通“仗”,凭借。可仗恃的莫过于守信用。

8、计行言听――行其计,听其言。形容十分信任。

9、交洽无嫌――洽:协商;嫌:猜疑。指双方密切协作,相互信任。

10、众望所积――众望:众人的希望。大家一致期望的。指得到群众的信任。

11、一诺千金――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12、欺人眼目――用欺骗的手段骗取别人的信任。

13、誉望所归――誉望:名誉和威望;归:归向。指为声誉所托,为众人所敬仰。多指某人担任某项重要职务是受到群众拥护的,和他的声誉相称。

14、欺世惑众――欺骗世人,迷惑大众。指坏人以欺骗手段博得信任。

15、惟天可表――只有对上天才可以表白自己的心情。表示在别人不信任的`情况下无可奈何的慨叹。

16、坚明约束――坚:坚守;约束:信守诺言。坚守同盟,信守盟约。

17、众口捧月――大家共同捧举月亮。比喻共同拥戴一个人。

18、f玉求售――比喻自夸其才以求任用或信任。同“f玉自售”。

19、不孚众望――不为众人所信服。孚,使信任、信服。

20、哗众取宠――以浮夸的言论迎合群众,骗取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21、天人共鉴――鉴:审察。天公、众人皆可审察。表示诚实无欺。

22、言行计从――说的话出的主意都采纳照办。形容深被信任。

23、大信不约――真正讲信义,不在于订约盟誓。

24、九锡宠臣――-九锡:古代帝王赐给重臣的车马、虎贲等九种器物。形容位高权重,深受皇帝宠信的大臣。

25、民无信不立――无信:缺乏信任;不立:立不起来人民如果对国家缺乏信任,这个国家就不稳固。

26、旦旦信誓――旦旦:诚恳的样子。指誓言诚恳可信。

27、抱柱之信――用以表示坚守信约。

28、人心所向――向:归向,向往。指人民群众所拥护的,向往的。

29、有如日――日:白日。表示对天发誓,以显示自己可以信赖和一片诚意。

30、深入人心――指理论、学说、政策等为人们深切了解和信服

31、蚊虻负山――蚊虻:吸血的昆虫。以蚊虫的力量能背山。比喻力弱者担重任,难以信任。

32、言听计从――听:听从。什么话都听从,什么主意都采纳。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

33、心服首肯――指心里信服,并点头同意。

34、言从计听――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同“言听计从”。

35、物望所归――物:指人,公众;物望:众人的希望。形容众人所期望的。指得到群众的信任。

36、惟明克允――惟:只有;明:明察;克:能;允:公允。只有明察事物,才能公正地对待事物,令人信服。

37、言必信,行必果――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38、船骥之托――船骥:船只和千里马;托:信托。比喻可信托,可重用的人才。

3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40、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41、欺上罔下――对上欺骗,博取信任;对下隐瞒,掩盖真相。

42、人望所归――人望:众望;归:归向。大家一致期望的。指得到群众的信任。

43、忠款诚信――款:诚恳。忠实诚恳守信用。

44、信明义――:重视;信:诚实。重视信实,明白理义。

45、讲信修睦――修:建立;睦:和睦。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讲究信用,谋求和睦。

46、不言而信――旧指君子不用说什么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形容有崇高的威望。

47、金字招牌――旧时店铺为显示资金雄厚而用金箔贴字的招牌。现比喻高人一等可以炫耀的名义或称号。也比喻名誉好。

48、言听计行――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同“言听计从”。

49、众望有归――众望:众人的希望。深得众人拥护、爱戴,为人心所归依。形容得到大家的信任。

50、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疑:怀疑。既然已经任用的人,就应当充分信任;有怀疑信不过的人,就不要用。

51、废耳任目――废:放弃;任:信任。放弃了耳朵,信任眼睛。指不相信别人的意见,只凭信自己眼见的现象。

52、同寅协恭――同寅:原指同具敬畏之心,后指在一处做官的人;协恭:友好合作。形容人们互相尊敬,同心协力地工作。

53、众望所依――众望:众人的希望。大家一致期望的。指得到群众的信任。

54、众望所归――众望:众人的希望;归:归向。大家一致期望的。指得到群众的信任。

55、言听计用――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同“言听计从”。

56、寓言十九――寓言:有所寄托的话;十九:十分之九,指绝大多数。原意是采用寓言的方式表达,最容易使大多数人信服。后泛指故事情节多为虚构。

57、信誉卓著――卓著:突出显著。信用与名誉特别好。

58、取信于人――比喻取得别人的信赖。

59、深孚众望――在群众中享有威望,使大家信服。

60、尾生抱柱――相传尾生与女子约定在桥梁相会,久候女子不到,水涨,乃抱桥柱而死。典出《庄子・盗跖》。后用以比喻坚守信约。

61、铜山铁壁――形容坚固的防御物。比喻可信赖的坚强人物。

62、大孚众望――孚:使人信服;众望:群众的愿望。指符合群众的心愿,使群众心服口服。.

63、民保于信――指执政的人有信还要有义,才能受到人民拥护。

64、安老怀少――安:安顿;怀:关怀。尊重老人,使其安逸;关怀年轻人,使其信服。

65、信守不渝――坚守信用不变。

66、松枝挂剑――比喻重信义的美德。

67、人似秋鸿――鸿:大雁。人好像秋天的大雁一样。比喻朋友间守信用,就像鸿雁每年秋天按时从北方飞到南方那样。

68、海翁失鸥――翁:老人。在海边居住的那个老翁没有捉取到海鸥。比喻人如果怀有私心,就会失去朋友的信任和情谊。

69、半信不信――指不完全相信。

70、坚持不渝――渝:改变。坚守约章或诺言,决不改变。

71、信以为本――信:诚实。以诚实可信作为处世的根本。指言行要遵守信用。

72、一言为重,百金为轻――金:古代货币单位。严守自己诺言比百两黄金还珍重。指信守诺言可贵。

73、得君行道――旧指有才识的人得到开明君主的信任,得以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和计划。

74、君子协定――双方不经过书面签字,只以口头承诺或交换函件而订立的协定,它与书面条约具有同等的效力。本用于国际事务间。

75、论一增十――指诽谤或赞美他人,要夸大其辞,使人信服。

76、f玉自售――比喻自夸其才以求任用或信任。

77、信誓旦旦――信誓:表示诚意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誓言说得真实可信。

78、杀妻求将――春秋时,吴起杀掉妻子以求得到鲁国的信任和重用。比喻为了追求名利而不惜做灭绝人性的事。

79、季礼挂剑――季礼:春秋时吴国人,重信义。比喻重信义的美德。

80、小信未孚――孚:为人所信服。小信用未能信任。

81、众望所属――众望:众人的希望。大家一致期望的。指得到群众的信任。

82、坚信不疑――非常相信,毫不怀疑。

83、取信于民――取得人民的信任。

84、钻刀立誓――钻刀:古代立誓仪式,立誓人要从刀门下钻过,表示如果负盟,甘愿死于刀刃之下。形容立誓定盟之真诚。

85、一言立信――信:信誉。以一句话树立了信誉。

86、违信背约――违:违背。失信于人,背弃约定,毫无信义可言。

87、季布一诺――季布:人名,很讲信用,从不食言。季布的承诺。比喻极有信用,不食言。

88、哗世取宠――哗世:使世人激动兴奋;宠:喜爱。以浮夸的言论迎合群众,骗取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89、徙木为信――徙:迁移;信:信用。指说到做到,言而有信。

90、谋听计行――犹言言听计从。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

91、至信辟金――至信:最有信用;辟:排除。最守信用的人无须用金玉作信物。

篇3:信任阅读答案解析

信任阅读答案解析

信 任        甘晓成

将军战功赫赫,战后成了国家高级领导人。大乱初定,国内治安状况依然十分严峻,将军决定为自己增加几个可靠的卫士。

将军的贴身卫士当然必须百里挑一,副官汉克负责初选,他整理好详细资料后,再由将军亲自圈定。这一天,在汉克送来的名单里,将军圈点了一个叫斯曼的下士。斯曼射击.格斗等各项科目都是全优,父亲是中学教师,母亲是纺织工人,看起来没问题。

斯曼身高一米八,身体非常强壮,长相也极为英俊。将军看了非常满意,拍了拍斯曼结实的肩膀:“小伙子,好好在我身边干,你会有大好前程的。”斯曼并没有特别激动,自始至终表情一直很平静:“将军,谢谢你的提拔。”看着斯曼不同寻常的平静,汉克突然有一种不祥的感觉,他隐隐觉得这个斯曼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

事实证明,斯曼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卫士。好几次,斯曼不费一枪一弹,就凭他那双铁钳一样的手和精湛的格斗本领,就轻而易举制服了企图对将军不利的暴徒。不知不觉,斯曼成了将军面前的红人,直到有一天……

这一天,汉克一脸紧张地来到将军办公室,说:“将军,那个斯曼,太危险了,不能留着他。”

“什么问题?”将军顿时也紧张起来。

“将军,我无意中找到了斯曼入伍前的原始档案。他十一岁那年父母双亡,现在的父母只是其养父母,他的亲生父亲,是死去的麦克上校!”将军的脑袋里嗡了一声。十二年前,麦克上校是将军最强劲的竞争对手,后来将军抓住机会,以通敌叛国罪下令处决麦克上校全家,只有他不在家的小儿子得以幸免。没想到那孩子如今竟成了自己的贴身卫士!

看将军沉默不语,汉克小声请示:“要不要把斯曼控制起来?”

将军沉思一会,脸上突然露出了笑容,说:“继续留用斯曼。另外,在适当的时候,把斯曼的身世和我用他做我卫士的故事,透露给报社。”

不久,全国各大报纸都刊登了将军与仇人儿子的故事。一时间,将军的宽阔胸怀赢得了全国人民的赞叹。

将军和斯曼长谈了一次,斯曼的表情依然非常平静。他说父亲的确是想叛变投敌,将军处决他没有错。将军为斯曼的父亲大发感慨:“其实我与你父亲是很好的朋友,可军法无情,我也是没办法。”将军甚至掉了几滴眼泪,站在一旁的汉克,看着落泪的将军,突然感觉到一种阴冷的恐惧。

将军重用仇人儿子的事情,在喧嚣了一阵后又平静下来。

这天,将军应邀到一所大学演讲。斯曼着一身军装,腰佩手枪,不离将军左右。演讲进行到高潮时,斯曼突然发现,一个戴墨镜的男人形迹十分可疑!斯曼感觉情况不妙,把手按在了枪套上。突然,墨镜男人掏出了手枪。斯曼出枪更快,挡在将军面前,同时抢先向对方开火。斯曼的枪没有响,刺客的子弹却应声而至,射进了斯曼的胸膛。刺客的子弹有毒,斯曼当场殒命。

在送别斯曼的葬礼上,将军泪流满面,再一次感动了全国人民。

汉克很疑惑,斯曼的手枪,关键时刻为什么不响呢?汉克反复检查斯曼使用过的手枪,他发现,子弹里没有火药!所有的子弹都没有火药!

汉克当即向将军报告,将军轻描淡写地说:“我知道,是我让人做的。”汉克惊讶:“为什么?”“你以为我真的相信斯曼?他毕竟是我仇人的儿子,谁能保证他不会对我不利?实话对你说,自从我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后,他的枪里就再也没有一颗真正的子弹了!”

当晚,将军被杀,他的脑袋被子弹打穿了,眼睛瞪得很大,死前似乎看到了什么可怕的东西。而汉克自此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他留下了一张字条:世界上可怕的不是不被人信任,而是有人假装信任你!

1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这篇小说采用了双线结构,以将军设计除掉斯曼为明线,以斯曼复仇为暗线。

B.文章开头写将军所在国的国内治安形势十分严峻,为下文写斯曼做将军的卫士埋下了伏笔。

C.汉克看着落泪的将军“突然感觉到一种阴冷的恐惧”,这是因为将军的言行给他一种阴险的感觉,让他觉得将军虚伪.造作。

D.汉克最初看到斯曼时就产生了一种不祥的.感觉,他早已意识到斯曼很可能就是将军仇人的儿子。

E.文章结尾虽然没有交代将军为谁所杀,但却暗示读者:将军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没想到自己最信任的副官汉克竟会杀害自己。

(2)小说以“信任”为题,有什么作用?。(6分)

(3)请分析小说中将军的形象。(6分)

(4)关于小说结尾段最后一句,有人认为是多余的,应该删除;也有人认为是点晴之笔,应该保留。你的看法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参考答案:

11.AD (A项,文章没有采用双线结构。D项,“他早已意识到斯曼很可能就是将军仇人的儿子”于文无据。)

(2)题目“信任”具有线索作用,小说正是围绕“信任”层层展开矛盾冲突,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3分)小说中“信任”被亵渎,以“信任”为题,突出了小说的悲剧色彩和讽刺意味,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3分)

(3)①心狠手辣,心胸狭窄;②城府极深,哗众取宠;③虚伪.阴险;④善于掩盖犯罪事实,是手上沾满鲜血的刽子手。(每答对一点并结合文章分析得2分,满分6分。)

(4)(8分)观点一:认为多余,应删掉。①给读者留下更多想象的空间。将军到底是被谁杀的?是汉克,还是其他伸张正义之士?或者是将军的对手?②主旨表达更加含蓄。小说结尾“可怕的东西”即指信任危机,读者仔细体味得出,更富韵味。③小说情节至将军被杀的恐怖场面戛然而止,更具有震撼力,更能表现惩恶扬善的主流思想。

观点二:认为是点睛之笔,应保留。①情节更完整。②汉克的形象更鲜明,更丰富。③主旨更加突出。

篇4:痛饮黄龙成语解析

【成语】:痛饮黄龙

【拼音】:tng yǐn huáng lóng

【简拼】:tyhl

【解释】:黄龙:即黄龙府,辖地在今吉林一带,为金人的'腹了。原指攻克敌京,置酒高会以祝捷。后泛指为打垮敌人而开怀暢饮。

【出处】:《宋史?岳飞传》:“金将军韩常欲以五万众内附。飞大喜,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

【示例】:内忧外患澄清日,~定约君。 朱德《和郭沫若同志〈登尔雅台怀人〉》诗

【近义词】:黄龙痛饮

【语法】:作谓语、定语;指为打垮敌人而开怀畅饮

【成语故事】:北宋末年,北方女真族建立金国大举进攻北宋,消灭了北宋。宋钦宗的弟弟宋高宗建立南宋,南宋朝廷软弱无能,步步退让。岳飞指挥岳家军英勇抗金,金国士兵闻风丧胆,岳飞乘胜追击,他对将士们说:“我一定要直捣黄龙和你们痛饮。”

篇5:体无完肤成语解析

【成语】:体无完肤

【拼音】:tǐ wú wán fū

【简拼】:twwf

【解释】:全身的皮肤没有一块好的。形容遍体都是伤。也比喻理由全部被驳倒,或被批评、责骂得很厉害。

【出处】:《三国志?魏书·邓艾传》“子忠与艾俱死”裴松之注引《世语》:“师纂亦与艾俱死……死之日体无完皮。”

【示例】:他就静悄悄地看下去,看到把各种责难都驳斥得~之后,他又低声念起来。

【近义词】:遍体鳞伤、皮开肉绽

【反义词】:完好无损、安然无恙、完美无缺

【语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被打或驳斥等

篇6:兵贵先声成语解析

成语:兵贵先声

【成语】:兵贵先声

【拼音】:bīng guì xiān shēng

【简拼】:bgxs

【解释】:指用兵贵在先以自己的声势镇慑敌人。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

【示例】:况~。今发半天下之兵属王,安危成败,在百日之内,何可轻以为寻常! 唐·卢藏用《陈子昂别传》

【近义词】:先声夺人

【反义词】:

【语法】:作谓语;用于军事方面

无名鼠辈成语解析

三言两语成语解析

火树银花成语解析

成语解析下笔有神

神不收舍成语解析

栩栩如生成语解析

投机倒把成语解析

酒池肉林成语相关解析

仙风道骨成语解析

胸有邱壑成语解析

信任的成语解析(集锦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信任的成语解析,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