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活动:找朋友

时间:2023-07-03 03:36:22 作者:笨蛋小蜜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笨蛋小蜜”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小班活动:找朋友,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小班活动:找朋友,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小班活动设计:找朋友

设计思路: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喜欢动物是孩子们的天性,在孩子们带来的玩具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少小动物的玩具。在动物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对身边的小动物也越来越喜欢,愿意主动亲近它们,愿意倾听关于小动物的故事。在本次活动中,我有意识的选择了幼儿较为熟悉动物,它们分别有几种不同的特征,能够让幼儿在比较的过程中进行分类。另外运用找朋友的情节,给与孩子在寻找动物朋友的过程中体验快乐。

活动分为共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引出动物角色,观察特征,初步认识各种动物;第二环节在帮助老师找朋友的过程中观察动物的细节特点进行分类;第三环节让幼儿尝试听指令进行游戏,和动物交朋友。

活动目标:

1.尝试根据故事中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1.能按规则进行游戏,体验与动物做朋友的乐趣。

活动准备:小动物图片若干、线索提示、小蛇玩偶

活动过程:

一、观察动物,引出问题

1、今天我们要去动物园参观,说说你最喜欢哪种小动物?

2、(出示小动物)这里有好多小动物, 这些动物你们都认识吗?

看一看它们长得有什么不一样?

3、小结:这些动物长得不太一样,有的身上有花纹,有的没有;有的动物有尾巴,有的没有;还有的头上长着角。

二、通过线索,找出好朋友

1、在这些动物里面有一个是陈老师最要好的朋友,请你们来猜一猜,找一找。它的第一个秘密是:身上有花纹。

1)哪些动物身上是有花纹的?

2)看,这群动物有花纹,那群动物没有花纹,我的好朋友可能藏在哪群动物里呢?

2、第二个秘密:它的身后有尾巴。

1)它可能藏在哪堆动物中?

2)没有尾巴的动物离开后,还剩下几个动物?

3、第三个秘密:它的头上没有角。

哪些动物不是我最最要好的朋友?为什么?(因为它们头上长角)

4、最后我们来听一个谜语,猜一猜到底谁是我最好的朋友:

没有手也没有脚,细细长长像绳子,冬天里爱睡大觉。

你知道哪个动物是国王了吗?

5、小结:原来身上有花纹、长着尾巴、而且头上没有角、会冬眠的蛇才是我最要好的朋友。今年是蛇年,小金蛇来跟大家打招呼啦!

三、和动物做游戏

1、真厉害!你们成功地找到了和我最要好的动物朋友,动物们也想和你们交朋友。不过听清楚哦,它们想先和这些孩子交朋友。

1)我先和弟弟们做朋友,快快过来拉拉小蛇的尾巴。

2)下面我想请梳辫子的妹妹和我做朋友。如果觉得是你的话,那就快上来吧!

上来的宝宝都是梳辫子的女孩吗?

2、你们真聪明!小动物们要送一些礼物给你们,快快贴上五角星,去找更多的朋友吧!

篇2:小班音乐活动:找朋友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熟悉音乐旋律,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做相应动作.

2.启发幼儿在前奏声中,创编各种亲热动作.

3.鼓励幼儿结伴舞蹈,体验与同伴相亲相爱的情感.

活动准备:

图谱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出主题

t:小朋友你们喜欢钱老师吗?那谁愿意做我的朋友啊?

(谢谢你跟我做朋友,好朋友握握手/敬个礼,第三个幼儿开始询问:你想做个什么动作,让老师知道你喜欢我呀?)

t:我一下子多了这么多好朋友,我可真高兴!有朋友多好啊!你有朋友吗?(有,你的朋友叫什么?你真幸福!/没有,好可怜,不要紧,钱老师就是你的朋友啊!我们一会再去交更多的朋友。)

t: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那你和小朋友在一起都做些什么呢?

小结:和好朋友一起可以做游戏、吃饭、唱歌,多开心啊!

二、学习歌曲韵律活动《找朋友》。

1.教师示范

t:钱老师有了你么这么多朋友,我还想起找个朋友,你们看钱老师是怎么找朋友的?看看谁的小眼睛最亮!(教师和搭伴老师示范)

t:刚才钱老师找的朋友是谁呀?

t:那刚才钱老师是怎样找*老师做朋友的?(幼儿回答,教师贴图谱,边唱出来,并带幼儿唱一唱,做一做动作)

t:钱老师找到*老师都做了什么动作呢?(幼儿回答,教师贴图谱,边唱出来,并带幼儿唱一唱,做一做动作)

小结:对了,刚才钱老师是边拍手边走过去找朋友的,找到朋友后,我们敬个礼、握握手,最还后再见了。我们来完整唱一次。

2.幼儿示范

t:请个小朋友用钱老师刚才的好办法去找一个朋友!(师唱,带其他幼儿拍手)

t:你看看,这个小朋友找的朋友是谁呀?(说明他很喜欢)刚才他也是……拍着手去找朋友的,找到朋友后是怎么做的。(边唱边做动作)

3.全体幼儿表演

t:现在我们小朋友都用这个办法去找个好朋友吧!(师唱)

t:这次我们换个朋友再来一次

4.回座位休息一下。

三、创编动作

1.幼儿说说朋友之间还可以做什么动作。

t:好朋友之间除了敬个礼、握握手,还可以做什么动作来让朋友知道你喜欢你的朋友呢?那怎么唱呢?

(让幼儿说一说,唱一唱,和旁边的好朋友做一做)

2.让孩子们做一做自己创编的动作。

(1)抱一抱

t:好朋友见面可以做这么多动作啊!这次,我们再找个朋友来抱一抱(师唱)

(2)亲亲脸

t:刚才小朋友说可以亲亲脸,那我们再找个朋友亲亲脸,(师唱)

(3)碰屁股(同上)

3.玩了这么久,回座位休息一下。(在休息的时候不吵到朋友,这才是真正的好朋友。)

四、游戏拓展

找老师做朋友互动

t:我们找到了好多朋友,看后面的客人老师还没有找到朋友呢,我们也用刚才的办法去找位客人老师做朋友好吗?

篇3:小班活动:小猫咪找朋友

小班活动:小猫咪找朋友

活动目标:

一、在听听、看看、讲讲中,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猫咪的情绪变化。

二、愿意在大人忙碌的时候自己游戏、寻找快乐。

重点:能分辨小猫三次不同的叫声,愿意表述自己的想法。

难点:尝试积累自己寻找快乐的方法。

活动准备:

PPT课件、小猫叫声录音

活动过程:

一、猜猜谁来了(环节意图:引起幼儿对猫咪局部的观察,为活动的开展做铺垫,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

(一)出示PPT1,问:

1、猜一猜,这是谁的眼睛呀?

2、你见过的小猫咪有什么特别的?

过渡语:原来,你们都见过小猫咪啊!今天我们这里也来了一只小猫咪,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呢?

二、小猫咪找朋友(环节意图:通过分段倾听、观察、辨别小猫咪三次不同的叫声,理解故事情节,感受小猫咪的情绪变化)

(一)叫声一——撒娇

1、看看,老奶奶手上拿着什么呀?

小结:是呀,奶奶要给家里的宝宝织毛衣,织毛衣是件很花时间的事情,要认认真真才行。可是奶奶刚开始织毛衣就听到……

2、小猫咪好象在说什么呀?

3、小猫咪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啊?(引导孩子学学小猫咪的叫声)

小结:是呀,这是撒娇的声音。

过渡语:可是奶奶说:“小猫咪别叫了,奶奶要给宝宝织毛衣。”这回……

(二)叫声二——生气

1、这次的叫声和第一次撒娇的叫声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2、小猫咪为什么生气呀?

过渡语:原来是这样啊!但是奶奶说“你不要吵,你不要叫,奶奶没空陪你玩,自己去玩吧。”

3、瞧,小猫咪找到了哪个朋友?他们在做什么游戏呀?

过渡语:可是突然,传来了奇怪的叫声……哎呀,发生什么事情了?

(三)叫声三——求救

1、原来,小猫咪真的`是被毛线绕住了,它在喊什么?

2、奶奶听见了小猫咪的求救,赶紧一道一道把毛线解开来。小猫咪的哪里露出来了?

小结:奶奶抱起小花猫,轻轻拍拍它的头:“你呀,真是个小淘气。”

三、情感迁移(环节意图:完整欣赏故事内容,尝试懂的关心大人,愿意当大人忙碌的时候自己游戏寻找快乐。)

(一)完整欣赏故事

(二)我会自己玩

1、你们喜欢这只小猫咪吗?

2、你们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会做些什么玩些什么呢?

小结:是啊,大人在忙碌的时候,我们可以自己找一些开心的事情,自己玩。你们果然都长大了,懂事了!

篇4: 小班数学《找朋友》活动反思

小班科学:找朋友

(本课程为优质课,有配套视频,完整教案。)

活动目标:

1. 在找找、说说、想想的过程中,发现生活中多种多样的朋友关系。

2. 愿意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体验与朋友一起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好朋友围兜(含大树背景):

围兜上共六个口袋(其中四个为透明口袋) 上方翻下后为大树背景

2、好朋友图片胸卡(云朵、太阳 、泥土、蚂蚁、花朵、小草 、小鸟、鸟巢 、桌子、椅子、纸、画笔)

3、场景创设:好朋友座位

活动过程:

一、导入:音乐游戏――找朋友

幼儿跟随音乐寻找朋友并交换朋友,两两入座。

二、找找口袋里的朋友(根据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配对)

提问:看看我的围兜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这是一个好朋友口袋,口袋里有谁?谁和谁能做朋友?

小结:池塘是蝌蚪的家,他们是一对好朋友;

小勺和小碗能帮助我们吃饭,他们是一对好朋友;

星星和月亮都在夜空中,他们是一对好朋友;

原来生活中有的东西经常在一起,就像一对好朋友。

三、找找身边的好朋友(发现生活中事物之间的关系,愿意大胆表述)

(一)两个好朋友

导语:有一些图片要找好朋友,请你帮帮它们的忙,找到的两个好朋友可以坐在一起。

分享:哪个小朋友愿意来介绍一下?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我是……,我和……是朋友。

(二)换个好朋友

导语:现在请你帮忙换个好朋友,看看还有哪样东西经常在一起,像对好朋友? 分享:这次谁和谁做朋友?为什么?

小结:云朵可以和小鸟做朋友,可以和太阳做朋友(可以和……),原来好朋友可以不止一个。

四、给大树找朋友(发现一样事物与多种事物的关系,体验有朋友的快乐)

导语:现在有一棵大树很孤单,没有朋友,谁能和他做朋友呢?

(幼儿讲述理由,并把图片放上背景图)

小结:看!大树有了泥土才能扎根,大树有了阳光才能生长,大树有了小花和小草才不会感到孤单,大树有了小鸟和鸟巢才会觉得自己本领大……大树的朋友真多啊!

五、结束

生活中我们也有许多好朋友,除了和你坐在一起的朋友之外,想一想、找一找,还有谁是你的好朋友?(老师、其他小朋友等)

篇5: 小班数学《找朋友》活动反思

《找朋友》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首歌曲,在活动之前,孩子们也已经会唱这首歌了,因此,本次活动,主要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个圆圈舞的游戏创编。我们先让幼儿学习与歌词相应的动作,然后教师示范如何去找新朋友。示范后,请一些小朋友跟着音乐找朋友。在幼儿对于游戏方式有了一定地了解之后,我们开始圆圈舞的创编,先请6个小朋友在中间围成一个小圆,背对圆心站立,然后再请5个小朋友跟着我一起围着小圆跟着音乐转圈,等音乐停止找到新朋友。但是在活动中,内圆的小朋友也会跟着动,因此,最后我给内圆的小朋友每人一张小椅子,防止他们运动。在幼儿知道如何游戏后,我们将圆圈变得更大,请更多的小朋友参与进来。整个活动,幼儿的兴致都很高,很喜欢这个游戏,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们也应该加入更多的音乐游戏,让更多的幼儿喜欢音乐活动。

篇6: 小班数学《找朋友》活动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将相关的物体一一匹配,初步获得对应的经验。

2、简单讲述物体的用途。

3、愿意参加数学活动。

二、活动准备:

1、教师用具:四个大蘑菇房, 8个物品图片(帽子、围巾、杯子、牙刷、碗、勺子、铅笔、书)

2、幼儿操作材料:每人一张操作纸、一个盒子、图片四张

三、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图片宝宝,看看都有些谁呀?

(出示图片)提问:你认识谁呀?(我认识**)

师:除了刚刚小朋友说到的图片宝宝,我们一起看看还有谁。(看下没说过的图片)

2、基本部分:

过渡:这些图片宝宝今天要来住新房子啦,(出示大蘑菇房)这就是新房子,漂亮吧。

师:有几个房间?

小结:原来这个漂亮的新房子要住两个好朋友。

(1)教师示范:

师:这些东西当中谁和谁能成为好朋友呢?为什么?

(出示大图)小结:原来**和**住到一起就能做一件事情。

(2)幼儿示范:

A 师:还有谁和谁能成为好朋友,住到一个房子里呢?

师:他在找的时候我们一起说“**和**是好朋友”

(出示对应大图)小结:原来**和**住到一起就能做一件**事情。

B 师:其他图片宝宝都等的着急了,谁来帮帮忙找两个好朋友让他们住到一起呢?(边找边说“**和**是好朋友”)

(出示对应大图)小结:原来**和**住到一起就能做一件**事情。

C 师:这儿还有好朋友吗?(幼儿自己边说边操作)

(出示对应大图)小结:原来**和**住到一起就能做一件**事情。

总结:小朋友们太厉害了,帮它们都找到了好朋友,原来两个好朋友住到一起就能完成一件事情。

(3)幼儿操作:

师:现在有更多的图形宝宝需要小朋友们帮忙啦。

讲述要求:每个人有2个房子和一个盒子,里面有许多图形宝宝,请你找找谁和谁是好朋友。边送边说(**和**是好朋友哦!)做好了给老师,你坐回原位。

3、结束部分:(点评分析)

师:小朋友们瞧瞧,都找对了吗?谁和谁在一起会更加合适呢?

师:今天你们帮这么多的图片宝宝找到了好朋友,还住到了一起,做了许多事情,真棒!一起表扬一下自己!回家小朋友们也可以找找家里还有谁和谁是好朋友,明天告诉王老师哦!

篇7: 小班数学《找朋友》活动反思

情感交流――我们都是好朋友是本活动开展前的铺设。

在《小公鸡和小鸭子》生动>故事引题中幼儿 的“朋友”概念得到初步的认识和形成,如故事中教师提问幼儿:“小公鸡不会游泳是谁救它的?”“小鸭子啄不到虫是谁帮它的?”“它们是一对什么样的朋友?”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回答,炫宸:“小公鸡帮助小鸭子啄到虫;”张睿:“小公鸡和小鸭子是一对好朋友,小朋友也有好朋友;” h 琪:“弟弟是我的好朋友;”??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孩子们在讨论、回答中知道了好朋友应该互相帮助、相亲相爱的道理。根据幼儿初步形成的“朋友”概念,我组织幼儿进行自我介绍活动:我叫××,今年×岁,我是×孩,我想和小朋友一起,以及自由交友活动。

由于有了之前对“朋友”的粗浅认识,幼儿的自主性、参与性得到了激发,气氛积极、活跃,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这里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孩子们非常的兴奋,沉浸在交友的乐趣中。这些为音乐游戏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使幼儿对“找朋友、交朋友”产生了愿望与乐趣。

由于有了之前活动的情感交流认识,在本活动一开始,我采取了直接导入的谈话引题方式,孩子们的兴趣马上被调动了起来,开始悄声的讨论起自己的好朋友,形成了游戏的氛围。于是,我邀请了几位事先排练好的小朋友进行游戏的示范,孩子们看的津津有味,幼儿示范完后小朋友的游戏热情高涨起来了,林彬小朋友说“:老师,让我玩吧,我要找好朋友,”在这里我发现到原来哭闹的羽晴小朋友、不喜欢参与活动的卓凝、孙毅、艺磊等几位小朋友在音乐声、其它小朋友的热情参与的积极性感染下也都不知不觉的加入到活动中,这是活动收到的一个好效果――“让幼儿在与环境互动获得积极的发展、”“活动要以幼儿为主体,促进每一位幼儿在不同程度、不同水平上的不同发展。”

但是由于幼儿的游戏能力和年龄特征存在着弱强性和差异性,孩子在游戏的开展中能力强的幼儿能很好的随音乐大胆、开心的游戏,而能力弱的幼儿游戏进行到一半就无法进行,而有一部分幼儿由于兴趣、注意的转移也停止了游戏,这是本活动存在的一个不同能力、不同水平幼儿发展定位的困惑和难点,以及需要在今后的活动中注意加强幼儿游戏能力训练和培养幼儿大胆、活泼个性的重点。

活动结束后,在许多幼儿两两结伴的快乐脸上和日常生活中常有的自理能力强的孩子帮助自理能力弱的孩子穿鞋子、袜子以及游戏中互相合作的现象中(虽然这种现象并不占幼儿人数的绝大部分,但也说明教育成功的开始)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活动目的收到了好的效果。可在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引起重视和关注,让幼儿在交朋友乐趣中、在好朋友的快乐合作、互相帮助、相亲相爱中战胜入园焦虑、体验交友的乐趣、爱上幼儿园 ,从而促进幼儿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篇8: 小班数学《找朋友》活动反思

设计意图:

小班初期,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对于数的实际意义必须与实际事物相联系。在主题活动“我上幼儿园”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于“做客”、“办家家”等游戏乐此不疲,常常在活动区中为客人做饭、请客人喝茶??看到孩子们欢快地游戏,我萌发了将数学概念与幼儿游戏相结合,在游戏中渗透数字实际意义的理解,进行初步的手口一致地点数的想法。于是我设计了小班数学活动“看朋友”,让幼儿在看朋友、到朋友家做客、给朋友送礼物的游戏情境中,通过多媒体教学课的运用、幼儿的实际操作、师生共同的游戏,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的魅力。

活动目标:

1. 体验去朋友家里做客的快乐。

2. 初步理解数字1、2的实际意义。

3. 能大胆地参与数数活动。

活动准备:

1.活动场景布置:数字宝宝的家。

2.画有1个或者2个的图片若干,饼干、糖果若干。

3.音乐《找朋友》;课件《找朋友》。

活动过程:

1. 带礼物去看朋友。

开上小汽车,一起去看朋友。

播放《找朋友》音乐,教师带着幼儿一起开起小汽车,去看朋友。

向数字宝宝问好。

播放多媒体课件:

提问:

・红房子是谁的家?(1的家)

・绿房子是谁的家?(2的家)

・让我们一起向数字宝宝问好吧!

2. 参观数字宝宝的家。

看一看:数字宝宝的家里有什么?点数数字宝宝家里的物品各有几个。知道数字宝宝“1”家里的玩具和物品都是1个,“2”家里的玩具和物品都有2个。

帮帮忙:让这些物品回到相应的数字宝宝的家。

(1)播放多媒体课件(课件中有各种物品,数量分别是1个一组、2个一组的):

有一些东西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小朋友们快来帮帮忙吧!

(2)提问:

谁应该回到“1”的家?我们来数一数,是不是1个?

谁应该回到“2”的家?我们来数一数,是不是2个?

(3)教师边提问,边操作,根据幼儿的意见将课件中的物品送到相应的“房子”里。

找找看:有没有谁走错了家。

验证刚才的操作结果:教师和幼儿一起检查刚才的操作中,有没有数量不是1的进了“1”的家?

3. 给数字宝宝送礼物。

应该怎么给数宝宝送礼物,数宝宝才会开心呢?(提示幼儿给数宝宝送相应的礼物)

请幼儿来给数字宝宝送礼物。

4. 听音游戏。

听到几下拍手的声音,就请数宝宝几来跳舞,带着数宝宝跳一个快乐的圆圈舞。

5. 回赠礼物:

数宝宝也给小朋友准备了礼物,请小朋友自己去取,1送给每个小朋友1块饼干,2送给每个小朋友2块糖果。

6. 和数宝宝再见,开上小汽车回家。

活动反思:

对小班幼儿来说,数字“1”和数字“2”就好象两个既熟悉而又陌生的人一样,他们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却常常弄混淆他们实际上所代表的意义。我们常常看见,有的小朋友拿着一个苹果说:“我有两个水果”,也常常看到孩子一边数数一边用手指点着物品,但手里点的和嘴里数的却不是对应的'。这就是小班孩子在数概念萌芽前期的表现。杜威曾说:“教育即生活”,幼儿的数概念的形成是与幼儿所接触的生活环境密不可分的,是建构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的。因此,本活动的设计从生活出发、在游戏中进行、在反复练习中建构经验,萌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喜爱,初步理解数字“1”和“2”的实际意义。

活动设计上有几个优点:

一是活动选材生活化。孩子们都有到别人家去做客、看望亲友的生活经验,去看朋友是他们十分感兴趣的活动,活动一开始就使幼儿处在一种积极参与的状态之中。

二是活动中提供了丰富的多通道的刺激,使幼儿沉浸在游戏的愉悦之中。首先充分利用了多媒体信息化技术的优势,让幼儿在视听、交互中感受学习的愉快。老师设计了能够位移的多媒体课件,将散落在房子四周的物品逐一移动到相应的房子里,这个过程伴随着好听的音乐声,孩子十分喜爱;其次,多种实物学具的提供,给孩子更多的动手操作的机会,他们在送礼物、取礼物的过程中反复练习,在动作操作中理解了数字“1”和“2”的实际意义。

三是活动过程游戏化。整个活动以“看朋友”为线索贯穿始终,小朋友们通过“问候朋友――送礼物给朋友――拿朋友给自己的礼物――和朋友一起游戏”的过程,不知不觉地进行了数的实际意义的学习,并在操作中进行了巩固。活动动静交替,安排环节紧凑,十分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在进行主题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有数学活动不好上,孩子数学经验构件支离破碎等等感慨。通过这一次活动我们看到,数学教学和主题内容是有结合点的,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学教学要求我们不断地关注孩子的行为,在孩子的兴趣点上去寻找数学活动适宜的教材内容,让孩子在生活中、在游戏中感受数学、探究数学、用自己的经验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善于探索,我们一定可以做到!

篇9:小班数学活动《找朋友》教案

小班数学活动《找朋友》教案

设计意图:

在找朋友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孩子发现鱼身上的不同颜色,而且需要孩子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发现颜色排列上的差异,从而根据鱼身上的条纹,找到相应“好朋友”。粘纸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操作,因此这一教学活动,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在数学活动中认知学习,且能在操作中体验找朋友的乐趣。

活动目标:

1、能发现鱼的不同特征,并大胆表述。

2、学习独立粘贴的习惯,体验操作的快乐。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发现鱼的不同特征,并大胆表述

活动难点:学习独立观察、粘贴的习惯,体验操作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两条鱼,幼儿观察发现两条鱼条纹的不同之处

二、找好朋友

再出示两种相同的鱼,请个别幼儿上来找朋友

三、出示三条鱼,幼儿表达观察到的不同处

四、出示贴纸,教师示范

五、幼儿操作

活动反思:

第一次在小班尝试数学活动的教学,在还并不太熟知每个幼儿能力的情况下,本次活动不仅是努力尝试达到目标,也是在操作中观察每一幼儿数学能力的差异,为今后数学的集体教学创设更适宜的环节。

(1)观察教学的层次性不够明显

从操作的成效发现,幼儿的能力虽然参差不齐,但表现最弱的则是对身上有三种颜色的鱼的辨认,既要分辨颜色,又要考虑排列,这是教学的难点

在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时,我的方法过于笼统,不具层次递进性,应先请幼儿观察比较两种颜色及其排列,并让幼儿示范操作;再着重强调三种颜色的观察,先观察颜色,然后将颜色和排列结合着比较,在幼儿的示范中及时发现不足并纠正

(2)忽略了大胆表述的重要作用

让幼儿除了观察以外,表达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与同伴共同学习的一个过程,但在教学中我忽略了这一点,让自己的说变成了主体。其实幼儿的表达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体的形式,个人的回答可以从中发现一些个别问题,从而当场纠正,集体的回答可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关注全面,促使幼儿集中注意力。

(3)操作用具混淆、出现漏缺

在操作中,大多数幼儿撕粘技能基本没有问题,但手眼的协调能力还不够,贴纸和小鱼的身体对不准,容易贴到外面去;个别两个幼儿方向感不强,将小鱼的头尾贴倒了。有小部分幼儿出现了贴纸混淆、小鱼没有贴全的情况,当然对于这点我也意识到应该给幼儿人手一个操作盒,在操作盒内进行则可避免这一疏漏,但由于现在班级硬件条件的限制,在今后还需多收集补充,给幼儿一个完整地操作条件。

篇10:小班综合活动找朋友教案

小班活动:

水果宝宝找朋友

活动目标:

在看看尝尝中找出水果与果汁的对应关系,进一步了解水果的特点。

活动准备:

1、PPT;西瓜、猕猴桃;果汁。

2、幼儿已积累关于水果的一些相关经验。

活动关键点:

找出水果与果汁的对应关系。

活动过程:

一、幼儿回忆果汁,并说说果汁的味道。

1、你们喝过果汁吗?喝过什么果汁?

2、果汁的味道是什么样的?

小结:果汁的味道有甜甜的,有酸酸的,也有又甜又酸的。

二、幼儿看看果汁的颜色,找找水果朋友。

1、提问:果汁是什么做成的?(水果)

2、PPT出示果汁,问:这杯果汁是用什么水果做成的?你怎么知道的呀?

小结:用眼睛看看果汁的颜色就能知道是什么水果宝宝,紫色的是葡萄汁,

葡萄汁是葡萄的好朋友…

三、幼儿观察比较,尝尝果汁的味道。

1、教师出示一杯绿果汁,问:这杯果汁什么颜色?来;自.大;考吧;幼.师网;你们知道它的好朋友是谁?

2、出示西瓜、猕猴桃,谁是这杯绿果汁的好朋友呢?为什么?

(西瓜说:我有一件绿衣裳,我是你的好朋友;猕猴桃说:我的果肉是绿色的,我是你的好朋友。)

3、到底谁是它的好朋友呢?让我们来尝一尝。

现在你们尝出来了吗?谁是这杯绿果汁的好朋友呀?

(4、教师现场验证。)

小结:原来有些果汁的好朋友不单单要看颜色,还要想想果肉的颜色。

延伸活动:

水果宝宝夸我们小一班的小朋友真聪明,她还带来一些果汁朋友请你们尝一尝,尝好了告诉客人老师你喝的是什么果汁哦!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小班健康:找朋友

小班健康活动《小脚找朋友》教案

《找朋友》幼儿园小班教案

幼儿园小班音乐《找朋友》教案

找朋友韵律活动教案

小班体育《找朋友》教案与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图形宝宝找朋友》优秀教案设计

《数字找朋友》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中班美术活动:圆点娃娃找朋友

小老鼠找朋友作文

小班活动:找朋友(整理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小班活动:找朋友,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