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生的故事

时间:2023-08-27 03:34:35 作者:夢中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夢中”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郭生的故事,下面给大家分享郭生的故事,欢迎阅读!

篇1: 郭生的故事

郭生的故事

在人们的心目中,狐狸是狡猾的别名。不通人性的狐狸能读懂人写的诗文吗?这则故事讲的就是闻所未闻的狐狸帮人改诗文的事。郭生是淄博东山人,他从小特别喜欢读书,但山村没有地方可以请教。二十多岁时,他的字画还有很多错误。

以前,他家中狐狸作难,衣服、食品、器物,总是丢失,他深深地为狐狸的祸害而苦恼。

一天晚上,他阅读自己的诗文,读完后,随手把诗卷放在案头。第二天一看,他惊呆了:自己精心写出的诗文竟被狐狸涂得乌黑,以至于连字行都分辨不清。于是,他只好选择稍稍干净的编辑起来读。他心里十分愤恨,但又无可奈何。后来,他又收集了新写的二十多篇,准备向名人请教。早上起来,见诗卷被狐狸翻开摊在案几上,墨汁几乎把它全部涂满了,他更加愤恨。刚好王生因事到东山,他与郭生是好友,登门拜访郭生时,见到被墨汁污染的诗卷,问是怎么回事。郭生详细诉说了他的苦恼,并拿出残剩的诗给王生看。王生仔细地看了看,发现狐狸的涂抹,好像有章法,被它污染的地方好像可以删去。他惊讶地说:“狐狸好像懂诗,它不仅不是你的祸害,而且你应该马上拜它为师。”

郭生开始不以为然,过了几个月,郭生回头看自己的旧作,忽然感到狐狸涂得很对。于是修改了两篇放在案上,以观察有什么怪异。到天亮时,又被狐狸涂了。

过了一年多,狐狸不再涂,只是用浓墨洒洒点点,弄得满卷都是。郭生感到奇怪,拿去告诉王生。王生看了看说:“狐狸真是你的老师啊!这好文章可以入试了。” 这一年,郭生果然考上了秀才。他从此感激狐狸,常常买些鸡肉黍米,备给狐狸吃。他买了别人名稿,自己不选择,而是让狐狸选择。因此,他在县、府两级考试中都名列前茅。

当时,叶、缪等人的'作品,风格典雅,文词华美,家传户诵。郭生有一个抄本,爱惜备至,不料被狐狸倒了约一碗墨汁在上面,污染得几乎没有剩余的字;第二天,郭生又仿照叶、缪的题目创作,自己感到很得意,没想到,狐狸又把它涂得漆黑。于是郭生渐渐不相信狐狸。但过了不久,叶公因为文章内容不当被囚禁,郭生又不得不佩服狐狸有先见之明。但自己每次惨淡经营地写一篇文章,总是被狐狸涂坏。他还是怀疑狐狸妄为,就拿了从前被狐狸圈点很多的文章来试狐狸,狐狸又全部涂污。郭生笑着说:“这真是胡闹了!为什么以前肯定而现在否定呢?”于是,他就不再为狐狸安排饮食,并把读过的书锁在箱子里。第二天清晨看箱子分明锁着,打开一看,卷面却涂了手指粗的四道印,第一章涂了五道印,第二章也涂了五道印,后面就没有涂了。此后狐狸没有再来打扰。以后郭生在科举考试中得了一次四等,两次五等,才知道那征兆已寄寓在狐狸的涂划中。

篇2:郭凡生

郭凡生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工经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目录个人概述成长经历作品简介个人概述

郭凡生,慧聪网董事局主席,毕业于 中国人民大学 工业经济系, 获经济学学士学位。他深受企业家、学术界的推崇与尊重,被誉为 中国 家族企业的 管理大师 和思想教父。1992年10月,郭先生出资七万四千元创立慧聪公司,12月17日,慧聪国际资讯在 香港 成功上市。

成长经历

慧聪网 董事局主席。50年代生于北京,从小随父母到 内蒙古 支边。 1978年入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学习,属于下乡、当兵又考上大学的精英一代。 1982~1990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研究室、国家体改委中国 经济体制改革 研究所,从事西部发展与企业制度方面的研究。1990年,因各种原因无奈被迫下海。 十八年商海拼搏,他引领慧聪商情――慧聪网成为行业的领袖型企业,从几十人发展到三千多人,并于20在海外上市,一夜之间创造了126个百万富翁。他本人则成为国内 知识经济 的倡导人和先行者。他一直对中国家族企业从事严谨的学术研究。他的思想源于实践,逻辑顺畅,体系严谨,体现忧国忧民之心;他的演讲气势磅礴,语言犀利,充满激情,具有罕见的震撼力。

郭凡生生于1955年,经历了上山下乡、当兵、重入大学。对80年代中国的经济学与改革理论研究方面有众多成果。8年中发表专著5本,论文100余篇,计200多万字,是当时国内理论界公认的有较为突出科研成就的年轻学者。1984年5月提出的“反梯度理论”、中国东西部差 距拉大的分析报告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西部学派”在当时理论界形成重要影响。1985年6月发表的重要论文《股份制――中国企业改革的唯一思路》一文,在国内学术界形成理论交锋,被《世界经济导报》等10余种国内外媒体转载,并被收入重要理论文集。扎实的经济学与体制政策研究,成为他日后建立慧聪业务系统与公司体制的重要基础。1990年3月从“商”,1992年10月,与 王冲 、王永慧等人共同创慧聪公司,他是慧聪劳动股份制创立者。,全球著名的B2B网站环球资源网董事长兼CEO韩礼士(Merle A. Hinrichs)支付1000万美元,从IDG手中购得慧聪网10%股权。

作品简介

1.1《家族企业的管理制度》

家族企业的管理制度

篇3:郭凡生

出 版 社:北京高教音像

出版日期:2月16日

1.2概述

企业领袖商道大讲堂 Boss MBA经典教程, 一套老板讲给老板的专用课程. 中国模式--家族企业成长纲要欧美、日本模式之后人类运营企业的又一创举.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家族式企业已经十分普遍。但是,他们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遇到了非常多的问题和困惑,种种问题已严重制约了这些企业的发展,甚至导致一些企业的消亡。为什么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地区的家族企业往往发展很好,而我们的家族企业却是问题多多?例如,家族企业面临的成长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家族企业的传承与交接问题等等――这些无疑都是所有中国家族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那么,家族式企业的出路何在?本课程将把您的困惑一一解开。 讲师:郭凡生 中国家族企业的管理大师 与思想教父 学者型企业家 慧聪网董事局主席。50年代生于北京,从小随父母到内蒙古支边。1978年入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学习,属于下乡、当兵又考上大学的精英一代。 1982~1990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研究室、国家体改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从事西部发展与企业制度方面的研究。1990年,因各种原因无奈被迫下海。 十八年的'商海拼搏,使他引领慧聪商情--慧聪网成为行业的领袖型企业,从几十人发展到三千多人,并于2003年在海外上市,一夜之间创造了126个百万富翁。他本人则成为国内知识经济的倡导人和先行者,一直对中国家族企业从事严谨的学术研究。他的思想源于实践,逻辑顺畅,体系严谨,体现忧国忧民之心;他的演讲气势磅礴,语言犀利,充满激情,具有罕见的震撼力。他深受企业家、学术界的推崇与尊重,被誉为中国家族企业的管理大师和思想教父。

家族企业领袖怎样与资本共舞

管理升级的科学手段

家族企业的 法人治理结构

家族企业的亲情与科学管理

优质传承定律

亲情传承与非亲情传承

2家族企业的激励制度

分配问题,大到整个社会,小至一个组织,都是一个难题。而这个问题,在具有独特产权关系的民营企业当中更是让经营者倍感棘手。激励制度作为企业运营的根本性问题,如果搞不好,企业难求生存,更谈不上发展。事实证明:中国大量的家族企业之所以做不大、做不长久,甚至短命消亡,问题几乎都出在了激励制度上。如何在中国背景下,妥善的设计关乎家族企业生存与发展最为敏感的激励制度呢?慧聪国际总裁郭凡生先生将与您共同探讨。

慧聪变法:从劳动股份制到知识经济

看《 乔家大院》做“知本”老板

股权变革的艺术和细节

家族企业的资本革命

知识经济的伟大变革

企业家的自我管理

3.1《管好我们的家族企业》

版权信息:

出 版 社:北京电子艺术中心音像出版社

出版日期:4月

家族企业在中国的经济领域,已经成为一支重要力量。中国95%以上的企业属于家族企业,过去十年,中国90%的新增就业是由家族企业解决的。 但是为什么很多中国家族企业做不好,做不强? 面对中国诸多家族民营企业的共同问题, 前沿讲座 特邀中国首席商务资讯服务商、中国最杰出的高新技术家族企业慧聪集团总裁郭凡生先生,结合亲身体验,告诉大家如何管好家族企业! 讲师:郭凡生 慧聪网CEO 上山、下乡、当兵,之后重入大学,经历丰富! 上世纪80年代,在经济学与改革理论研究方面,郭凡生是国内理论界公认的有突出科研成就的青年学者! 郭凡生先生曾先后出任内蒙古党委政策研究室战略组组长、中国体制改革研究所联络室主任,西部开发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等职。 1992年,郭凡生创立慧聪集团,2003年,慧聪成为首家在 香港创业板 成功上市的国内 信息服务 企业。 目前,慧聪集团作为一家高新技术家族企业,已被公认为中国首席商务资讯服务商!

3.2内容提要

1、家族企业,要很好地解决人的积极性、企业发展战略 和企业科学管理体系这三个问题。

2、现代家族企业的管理,不再只是靠老板的聪明,而需要科学管理,有科学手段支持。

3、没有社会化发展,单一职业化推进的家族企业,成功的希望几乎是零。

4、家族企业要想获得长久发展,就要处理企业所有权、享用权和管理权的关系。 5、慧聪成功的秘诀,是把受益权社会化。

6、让员工从给老板干,变成给自己干。

7、钱散人聚,钱聚人散。你肯不肯把自己挣来的钱分给更多人,这是企业成功最关键的地方。

8、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往往3年是一个槛儿,就在于从直接管理变成间接管理这个阶段,很难跨越。绝大多数中国企业跨不过去。

9、家族企业得以成功的关键点在于,每一个家族企业都拥有一个企业家,拥有一个统帅,而很多国营企业没有企业家,只有拥有企业家精神的职业经理人。

10、企业家必须照顾好 股东 、职工和用户三者的利益,才能使企业利益最大化。

11、企业做大了,钱多了,老板要通过后期审计来管钱。

12、要想解决空降兵与企业功臣的矛盾,就要使企业的功臣变成能臣。

13、只有管理者的权力,没有被管理者的权力,管理会出现腐败。绝对的权力一定会产生绝对的腐败。

14、公司越大,制度越要简单,越要靠人的主动性、自觉性来完善管理。小公司靠制度,大公司靠文化。

15、好的制度、好的管理,最后一定能够让坏人做不了坏事,最后因为长期做不了坏事,不得不去做好事,变成好人。 ……

4.1《中国模式--家族企业成长纲要》

版...

篇4:郭凡生

郭凡生

1955年生于北京,从小随父母到内蒙古支边.1974年入伍服役,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学习.毕业后在内蒙古自治区建委调研室工作.1983年6月调入自治区党委研究室工作.1984年初任自治区党委研究室战略组(处)组长,在自治区主要领导同志的直接指导下,开展对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研究.1985年出任由国家体改委组建的内蒙.新疆、贵州、云南等十一个省区的中国西部问题研究组组长,并主持了中国西部发展与改革方面的重要研究.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数字通信世界 英文刊名:OIGITAL COMMUNICATION WORLD 年,卷(期):2009 “”(3) 分类号: 关键词: 

篇5:郭路生简介

诗神眷顾受苦的人 ——郭路生访谈录

6 月10日,我带着《诗探索金库·食指卷》(林莽、刘福春编,作家出版社)这本书的

样稿,在百万庄他自己的家中,采访了这位诗坛传奇人物。

“疯了倒好了”

崔:约一个月前我们见面时,您突然冒出一句:“疯了倒好了”,我不明白您的意思。

郭:疯了就可以面对命运。要不面对命运就坏了。就像那谁呀,徐刚,写革命诗。写革命诗的

路我也走过一段,就像这本集子里的《南京长江大桥》、《我们这一代人》,写这种诗比较苦恼,

不写自己,都是外在的。

崔:面对命运也就是面对自身?

郭:对。不是面对外在的东西,寄托外在的东西抒发自己的感情,而是自己直接面对人生,这

样好一点。所以命运的跌宕,能引起诗歌比较大的变化。

崔:是不是对诗人来说,有些挫折反而是好事?

郭:对。为什么呢?只有这样,有波折,感情上有起伏,有撞击,才能写诗。像波德莱尔说的:

痛苦产生诗。别的不成为诗,只有痛苦才产生诗。

崔:痛苦成了诗的财富,想想这挺残酷的。

郭:只有这样。

崔:或者说谁也回避不了痛苦和挫折,只不过诗人对待它们的处理方式不一样?

郭:这有一个过程。我开始也不满,理解不了。女孩子把我毁了。我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慢慢地,化为诗。诗出来了,火就没了。

崔:愤怒变成了优美的形式。很多人不能完成这个转换。

郭:那就不是诗人。诗人就是把感情……(略停)化苦难的生活为艺术的神奇。这句话开始不

是我说的。有一个人曾经给我写过一封信,说我的诗是“化苦难为神奇”,我后来把它改成“化苦

难的生活为艺术的神奇”。

崔:这就是对待苦难所产生的不同态度。

郭:别人想输赢。那不是诗人。有人搞政治去了,像魏京生,多数人默默地咽下苦难,求生计

去了。

崔:诗人有抓住痛苦的能力,或者说宁愿被痛苦所抓住。失败和挫折对他来说变成一个吸取的

源泉。那么是否可以说,诗人即站在失败这一边?

郭:对,是这样。失败时使人感觉到:啊呀,这才是人生!如果是胜利,是欢乐,就体验不到

这些。多多那句诗怎么写的?“因为欢乐我变得无用”。人啊诗啊,得“有血有肉”,什么叫“有

血有肉”,就是“有血有泪”。

崔:我在您的诗中经常读到诸如“受伤”,“欺凌”,“嘲弄”这样的意思,是不是写出来了,

就和具体的人没什么关系了?

郭:是的。我就出了这口气。没写出来之前老在那儿想,老有这种感觉,这感觉被装到心里去,

只有写诗时才把它吐出来。所以意大利有个疗法叫诗歌疗法,你不高兴了,精神抑郁,让人花钱给

你念首诗。

崔:而您是自己动手写诗,通过这个办法您也原谅和宽恕了别人?

郭:对。但是伤还在。内心痛苦还在。不管怎么说,多少有。这是事实。我觉得人的心都比较

脆弱,比较嫩,你给他一刀,就是结成疤,这疤也老在。

崔:只要是有心灵的话。

郭:对。没心的人爱怎么看怎么着。那没心的人也不知怎么活的。

“那儿不是现实”

崔:平时在福利院日常生活是什么?整天做什么?

郭:擦地呀,涮碗。涮碗一天涮6 遍。那儿的护士比较少,大伙就关在那儿看电视。我对电视

文化特别不感兴趣,就看点新闻。电视剧、电影很少看。也没几个台,也没装室外天线和有线天线。

护士就往哪儿一坐,你就那么关着看,也没什么意思。

崔:白天也看电视?

郭:白天就看电视。早上起就看,我就涮碗,干点活,做点事啊,有点乐趣,有点寄托。

崔;最近看书了吗?看的什么书?

郭:电影界于晓阳给了我他的文集,我看了。

崔;那个环境和外面相比怎么样?

郭:不那么乱,可以冷眼看世界。但就是生活惨一些。见面的人都不言钱,不像人世那么乱。

吃饭有时间,吃完饭就完了。没别的事。人际关系简单。在外面就是会朋友,很累的。前一段,这

报社那报社的记者要瞧一瞧,开那么老远的车,他们不觉得累,我都觉得累。什么还没看呢,还叫

谈,谈也谈不出什么来。

崔:只是写诗需要一些来自外部,来自现实的冲击,在这样的环境下——郭:在那儿不是现实。

怎么说呢,我感觉我主要是因为命运。(现实)对我倒无所谓。

(那儿)反而好一点。有一个审视自己心灵的机会。没事呀就考虑考虑自己的事,洞察一下自

己的心灵,有多好。在外面没那个环境。一乱呀,应付社会、社交,就不能静下心来考虑问题。

崔:我也有这样的感觉,有时候恨不能到什么地方躲起来。

郭:现在有啊。有人在山里买房子,住几年,静下心来考虑问题。我真奇怪,你们怎么写东西?

你和晓渡两人都写东西,那也不知怎么写?多干扰啊。

崔:是的。那现在和你在一块儿的人,他们知不知道你在干什么?

郭:他们睡觉了。我写诗的时候他们躺在床上睡觉。安静。一支烟,一杯茶,考虑点事,写点

东西。在晚上。

崔:有没有第二天把你写的东西读给他们听?

郭:读过。

崔:他们反映如何?

郭:他们嘛,一般。还可以。他们文化层次比较低,最高就小学生,再就是文盲。

崔:你和他们有没有撞击?

郭:有,也有撞击。他们野蛮、自私,使我吃惊。还有这样的理论,这样的想法?比如你掉东

西在地上了,你不知道。别人告诉你:“你掉东西了。”你去捡,但是,“嗖”地一下被别人捡走

了。我说:“给我呢”,“嘿,我捡的,凭什么给你,我捡的就是我的。”这理论哪来的?那儿是

这种物质贫乏的地方。“我捡的,管你是谁呢。”

崔;然后您怎么办呢?您跟他们计较吗?

郭:没有哎。没法计较。他拿我一包烟,我就没烟抽了。要等买了才有烟。

崔:买烟在哪儿买?

郭:家里带去的,很紧张,就这么多烟,在外面一根烟,两根烟,一包烟这都不算什么。

在那儿没烟就没得抽。

崔:家里人什么时候看望您?

郭:一个月一次。有时我也托人带些钱往这儿带烟。

崔:一般多长时间出来一次呢?

郭:不一定。这回是杨益平接我出来的,在路上正好芒克打来电话,问他去不去白洋淀,他说:

“这不,我正把路生接在路上呢。”

崔:伙食标准怎么样?多少钱一顿?

郭:16o (块)。

崔:16o 是什么意思?多长时间吃16o ?

郭:一个月。

崔:160 吃一个月?

郭:对。吃一个月。

崔:都吃些什么啊?

郭:(笑而不语。不告诉我的那种笑。)

“为感觉寻找一个形象”

崔:请谈谈作为一个诗人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郭:有两项可以成为诗人或艺术家。首先一点呢,要敏感,要能够和周围产生撞击,“呕”

一下要有震动。在别人就过去了。对诗人,震动以后就存在心里了。第二,存在心里的东西,

需要你找到一个形式,把它们透露出来,有些诗人有点感触就写,写感觉,我不赞成。过去有人问

怎么写诗,我跟他们说,要首先练意。

崔:练到什么时候才应该写呢?

郭:给它找到一个形象,为感觉寻找一个形象,有了感觉不要忙动笔,搁在心里想一想,想好

长时间,直到一个形象冒出来。形象能说明好多感情,能深刻地表现自己的感觉。

崔:您的诗中有一些形象给人特别深刻的印象。比如《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里“我的心骤

然一阵疼痛,一定是/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还有《受伤的心灵》里的:“不得已,我

敞开自己的心胸/让你们看看这受伤的心灵——上面到处是磕开的酒瓶盖/和戳灭烟头时留下的疤

痕。”它们让人过目不忘。

郭:你发现了?我自己也比较喜欢。通过形象让人感觉到,“这颗心哪”。

崔:也许对心灵来说,能受伤害才能表示它是一颗心。如果不能受伤害,那就麻木了。

郭:对对。那天谁跟我说呢,一个也认识张郎郎的人,说“你们现在还写诗啊,听上去特别遥

远”。这心就麻木了。还是鲁迅写的“闰土”特别好,年轻时眼神骨碌碌转,什么都好奇,有新鲜

感、生命感。到后来呀,看见“老爷”一副麻木的样子。这是中国人的命。外国人也一样。

崔:对有些人来说,他要求自己早年的生命与后来有连贯和一致,而另外一些人呢,不连贯就

不连贯。

郭;不连贯没法看啊。我写的都是短诗,放在一起连着看也像看小说似的,有连贯性,一个阶

段一个阶段的。前会(儿)聚会,大春这么说的。

崔:您能否给自己的诗歌分出一个大致的阶段。

郭:可以,年轻的时候比较忧郁和优美;后来疯了,写的是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比较愤怒,

比较火;到后来进福利院,这之后比较沉静,写出的像《归宿》、《人生舞台》、《午后的生涯》。

写这些诗,岁数比较大了,也没那么大火了,比较平静,带有哲理性。

崔:我看了林莽、刘福春编的这本诗集,晓渡是出版社的责任编辑,我“近水楼台”。不过看

了《南京长江大桥》、《我们这一代》、《红旗渠组歌》,还是十分惊讶,您还写过这样的诗!

郭:这些诗没有发表过,这回是头一次发表,大春他们说,这些诗革命性特别可以,也特别艺

术。

崔:这其中是不是也有形式上的探索?

郭:对。比如有意识地使用民歌,起一个文学上的过渡作用。“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

这回是什么“来了”呢?是登上上层建筑。

崔:这个阶段对您先后有什么意义?应该怎么看呢?因为在这之前您写过很优美的诗,在这之

后写的诗也很优美,就这么几首。

郭:(略停)时代是那么个时代,一点不合那个时代的拍子也不对,一点不留时代的痕迹也不

对。回想起来,当时是想发表。幸亏没有发表,一发表,就那么几首,没有了。也写不下去。

那不受罪吗?据何其芳的女儿说,一次看团体操表演,发了一张观礼台的票,孩子跟他抢,他

说“别抢,我写一首诗呢”。看完回来说:“真没意思。”他女儿说:“没意思你还写诗。”像马

雅柯夫斯基写了那么多,最后疯了,自杀了,不疯怎么办?

崔:何其芳在您的创作道路上很重要?

郭:新格律诗我是向何其芳学习。他给我讲了诗歌大概的发展、起伏。一开始没有格律,到形

成格律,再打破旧的格律,产生新的格律。

崔:他谈的是中国古代诗歌吗?

郭:不,是现代,现代诗。他也研究外国诗。我写了新格律诗后,见过贺敬之。他说我的语言

有点晦涩。正好我要下乡了,去河北或者山西。他说“那正好,有民歌。学点民歌有好处”。

我到农村也写了点民歌。

崔:这个集子里没有收进?

郭:民歌没搁进去。以后再增加吧。

崔:您对中国现代诗歌形式的探索显然是非常有意义的。比如音步的考虑。

郭:我的音步比较整齐,也比较长。对生命起伏的体验只有在节拍比较长、起伏比较大时才能

表达。贺敬之写《雷锋之歌》:“当当———当当—当当当——”这样的节奏起伏就不大了。

崔:您的意思是说,如果所表达的内容本身起伏比较大,音步也就随之——郭:比较长,比较

复杂。老是那么高,谁受得了?没有低沉下来的东西,没有痛苦、沉思,也不真实。

崔:您自觉地向前辈诗人学习,也带动、启发了后来一大批人,在诗歌发展方面来说,您起了

一个承先启后的作用。

郭:不能这么说。诗要写得像宗白华说的,新诗要像古典诗那么美,这才叫中国诗。

崔:“美”是指什么?有那样多的伤痕怎么还是美的?

郭:写出来就是一种美,是一种力量。写出来就是一种力量。

崔:“美”在这里不是表面的意象的“漂亮”?

郭:是深刻。深刻本身就是一种美,是力量的表现。哲理和诗可分的。悟出一个道理来,是好

诗。

崔:您和您后来的诗人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有什么不同?

郭:不一样。我不洒脱。

“跨越精神死亡的峡谷”

崔:您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中有:“跨越精神死亡的峡谷”这样的句子。

郭:我是有感觉。有这样的感觉:写不出来了。写不出来我就把它比作‘精神死亡“。

崔:您指的是有关写作灵感的枯竭?

郭:对搞创作的人来说,这比较可怕。写不出来还不如死了呢。死了完了,活着干嘛。

崔:这种感觉就像水不流动了?

郭:比较惨。当时只想到死。

崔:但是过去以后,会有一个新生的感觉。

郭:有。跨越精神死亡之后,感觉就不一样,写的诗、诗的承受重量与死亡之前就不一样。

能成熟一大块。诗呀,诗的品味、格调都高出一大块。

崔:那这个阶段对您来说大约多长时间?

郭:不一样,有时候一年。

崔:这其中的滋味——郭:不好过。只有干活。拼命地想帮自己考虑这件事,考虑了又特别苦

恼。于是不去想这事。玩呀,聊天呀,说点胡话,打点混架,打发过去就是。只有打发。一想就特

别痛苦。一两年了一点东西没写,干嘛了呢。

崔:心里一直惦记着呢。

郭:惦记着,很苦的。等到一首诗写出来,一首好诗写出来,哎哟,觉得没白过,受的苦也值

了。

崔:能具体地形容那种感觉吗?

郭:昂首天外的感觉。

崔:昂首天外怎么讲?

郭:刚到泰山时,感到头顶上都是云,四周围都是云层,等登上山顶发现,哟,天外了,豁然

开朗了。

崔:您动笔写时,写下一首诗很快吗?

郭:哎哟好些日子,好些时间。今年已经写了几首,比较成功的有三首。

崔:您的生活都是围绕着写诗而进行的,其他的内容被缩减至最低限度。

郭:安贫乐道。生活得很简单,就容易多思考问题。写诗的人和当官的不一样。当官的人来人

往,吃啊,喝啊,就这个,还有什么?到哪儿去一帮人迎迎送送,开会啊,住宾馆啊,不就这事嘛。

我呢一杯茶,一支烟,简单的主餐,涮完碗,就完了。

崔:可是有些人就不平衡了,和其他人一比……

郭:比什么?“比”就是没有找到自身的价值、自身的创造。比什么?比吃比喝?有什么意思。

中国人讲“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我就觉得很讨厌。没有意思,到头来有什么价值。

“又要回去了”

崔:您现在心境比较平和了。那么还有没有称得上是来自现实的冲击?

郭:有。比如回家来生活优越一点,吃得好一点,比较懒散一些,不写都可以,看看书啊。

再回到那个环境呢,嘿,“又要回去了。”有感觉,心哪就又变回去了。有感觉,有感觉,有

感觉。

我又要回去了。又回来了。又静下来了。又穿上病人的衣服,又涮起碗来,……

篇6: 郭路生经典语录

郭路生经典语录

1、我把自己定位为疯子。我戴着一顶疯子的帽子,在思想上和精神上可以天马行空独往独来,爱怎么想怎么想,因为我是疯子。

2、痛苦对于诗人是一种财富。而诗歌是释放和治疗。

3、假如我真的成条疯狗,就能挣脱这无情的锁链,那么我将毫不迟疑地,放弃所谓神圣的人权。

4、我是疯子,我在我自己的王国里是国王。很多东西,我放下了,我自在了。我不求酒色财气,我把这些放下了,我就自在了。

5、我要用手指向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撑起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6、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7、诗人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敏感,别人没有感觉到的地方,他敏感到了。一个景物,一件事物,在别人心时有留下痕迹,在诗人那儿就有痕迹;第二点就是,痕迹积累多了,不把它表达出来,这个痕迹还积在心里,非得把它写出来。

8、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的手中。

9、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10、好的声望是永远找不开的钞票,坏的名声是永远挣不脱的枷锁。

11、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12、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13、当我的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14、远去的只不过是岁月,长存的是内心至纯至洁。

15、受够无情的戏弄之后,我不在把自己当人看,仿佛我成了一条疯狗,漫无目的地游荡人间。

篇7:郭生的文言文欣赏

郭生的文言文欣赏

郭生,邑之东山人。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年二十余,字画多讹。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辄多亡失,深患苦之。一夜读,卷置案头,狐涂鸦甚,狼藉不辨行墨。因择其稍洁者辑读之,仅得六七十首,心恚愤而无如何。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晨起,见翻摊案上,墨汁浓泚殆尽。恨甚。

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善,登门造访。见污本,问之。郭具言所苦,且出残课示王。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又复视涴卷,类冗杂可删。讶曰:“狐似有意。不惟勿患,当即以为师。”过数月,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观其异。比晓,又涂之。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王阅之曰:“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是岁,果入邑库。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由是两试俱列前名,入闱中副车。

时叶、缪诸公稿,风雅绝丽,家弦而户诵之。郭有抄本,爱惜臻至。忽被倾浓墨碗许于上,污荫几无余字,又拟题构作,自觉快意,悉浪涂之:于是渐不信狐。无何,叶公以正文体被收,又稍稍服其先见。然每作一文,经营惨淡,辄被涂污。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妄。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狐又尽泚之。乃笑曰:“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旦见封锢俨然,启视则卷面涂四画,粗于指,第一章画五,二章亦画五,后即无有矣。自是狐竟寂然。后郭一次四等,两次五等,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

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缪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有感于“活雷锋”郭明义的人生价值观散文

郭枫简介

郭姐散文

郭晶晶嘉奖令范文

郭广昌语录

哲理故事:生命中的5个球

个人对照检查材料郭徐

小郭粉笔灰飘动范文

郭明义先进事迹

郭德纲经典语录

郭生的故事(通用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郭生的故事,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