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在农历中是哪一天

时间:2023-09-11 03:36:37 作者:Sheeryu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Sheeryu”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立春在农历中是哪一天,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立春在农历中是哪一天,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立春在农历中是哪一天

20立春是农历哪一天?

2020年立春是02月04日,星期二,农历正月十一

立春节气涵义

立春,为干支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二十四节气”原以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向确定。一岁(年)之中斗柄旋转依次指向“十二辰”,称为“十二月建”(或“十二月令”),“建”代表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向;斗柄从正东偏北(寅位,后天八卦艮位)开始,经东、南、西、北转一圈,岁末十二月指丑方,正月又复还寅位,故“斗柄回寅”为春正;“斗柄回寅”,指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按“定气法”确定(自1645年起沿用至今),“定气法”划分“二十四节气”,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行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反映了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古人命名为“黄道”,也称“日道”,将黄道等比例分成24份,之间相隔15°,就形成了24个节气。24个节气其实就是24个时令点,每月2个节气。二十四节气古人通过观察星象规律,认知一年中的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节点,于公历2月3-5日交节。

立春三候

我国古代将立春分为三候,即: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一候对应的花信为迎春,二候为樱桃,三候为望春。所谓“一候东风解冻”,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

而在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这就是所谓的“二候蛰虫始振”。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融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这就是“三候鱼陟负冰”了。

立春时节,春天已经到来,然而冬天的寒冷还未消失殆尽,它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慢慢消融,只有大地解冻才能使万物复苏,才能有万物生长的土壤,所以三候的说法十分准确地把立春阶段的特征和预兆形象地表现出来,令人不由得赞叹我国古人敏锐精准的观察力。

立春气候变化

立春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而且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意味着风和日暖、鸟语花香,也意味着万物生长、春耕播种,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约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

立春节气,东亚南支西风急流已开始减弱,隆冬气候已快要结束。但北支西风急流强度和位置基本没有变化,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仍然比较强大,大风降温仍是盛行的主要天气。但在强冷空气影响的间隙期,偏南风频数增加,并伴有明显的气温回升过程。

篇2:2022年立春在农历中是哪一天

2022年2月4日 星期五 农历正月初四

<<<返回目录

立春节气涵义

立春,为干支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二十四节气”原以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向确定。一岁(年)之中斗柄旋转依次指向“十二辰”,称为“十二月建”(或“十二月令”),“建”代表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向;斗柄从正东偏北(寅位,后天八卦艮位)开始,经东、南、西、北转一圈,岁末十二月指丑方,正月又复还寅位,故“斗柄回寅”为春正;“斗柄回寅”,指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按“定气法”确定(自1645年起沿用至今),“定气法”划分“二十四节气”,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行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反映了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古人命名为“黄道”,也称“日道”,将黄道等比例分成24份,之间相隔15°,就形成了24个节气。24个节气其实就是24个时令点,每月2个节气。二十四节气古人通过观察星象规律,认知一年中的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节点,于公历2月3-5日交节。

<<<返回目录

北方人立春吃什么食物

1、春饼

立春这天,一项重要习俗就是“咬春”。北方吃的食品是春饼,而南方则流行吃春卷。吃春饼和春卷,是人们对“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好祝福。因此,这一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每年立春日,北京人都要吃春饼,名曰“咬春”。吃春饼的习俗,历史悠久。《明宫史·饮食好尚》记载:“立春之前一日,顺天府街东直门外,凡勋戚、内臣、达官、武士……至次日立春之时,无贵贱皆嚼萝卜,名曰‘咬春’,互相宴请,吃春饼和菜。”这一习俗,可追朔到晋,而兴于唐。《关中记》说唐人“于立春日作春饼,以春蒿、黄韭、蓼芽包之”并将它互相赠送,取迎春之意。

北京人吃春饼是用白面擀成圆形的饼,经烙制而成。清《调鼎集》记载春饼的制法是“擀面皮加包火腿肉、鸡肉等物,或四季时菜心、油炸供客。又咸肉腰、蒜花、黑枣、胡桃仁、洋糖(白糖)共碾碎,卷春饼切段。”这是清朝的吃法。但现在演变为春饼抹甜面酱,卷洋角葱后食用。

春饼是用来卷菜吃的,菜包括各种熟食和炒菜。因其荤素搭配,食物种类繁多,故各种营养成分均很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钙、钾、镁、硒等矿物质。又因平时家中不常制做,故而新颖别致,令人见了胃口大开,可以养胃生津、滋阴化燥,特别适合老人孩子食用。

吃春饼时,每人面前最好放一只干净的平碟子,将春饼置于其上,放上和菜或其他炒菜,卷好,拿着吃。在吃春饼的同时,还可以配些汤水来滋润。春饼宜配绿豆稀饭或红豆小米粥等。但若有一碗酸辣汤,或其他汤类,亦无不可。

2、萝卜

立春这一日,我国民间“咬春”的另外一种食品是萝卜。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还可以增强妇女的生育机能,立春萝卜又称为“子孙萝卜”。

过去“咬春”就是买个萝卜来吃,因为萝卜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在老北京,这一日从一大清早,就有人挑着担子在胡同里吆喝:“萝卜赛梨……”那时候再穷的人家也要买个萝卜给孩子咬咬春。

李时珍对萝卜更是赞誉有加,认为它“根叶皆可生,可熟,可酱,可豉,可醋,可糖,可腊,可饭,乃蔬中之最有利益者。”您看,李时珍开出了一串萝卜的食谱。而且,萝卜还有很大的药用价值,它可祛痰、通气、止咳,甚至解酒、解毒、补脾胃、御风寒。由此可见,吃萝卜表面看来仅是一种风俗,实际上它是古人关于营养、健身、祛病的经验之谈。

民间也有“萝卜上市,医生没事”的记载。萝卜中还有的维生素C可以帮助消除体内的废物,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尤其是白萝卜或者水萝卜,其富含的酶可以起到促进消化的作用。通常,酶能够吸收食物中的淀粉,更能化解胃中的积食,起到很好的消化效果,预防胃痛和胃溃疡。

<<<返回目录

篇3:立春是农历哪一天

答:20立春是02月04日,星期二,农历正月十一

立春的由来及意义

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划分为24个彼此相等的段落,也就是把黄道分成24个等份,每等份各占黄经15度。当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便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便是“立春”,时间一般在每年2月3-5日(农历正月初一前后),所以,人们把“立春”视为一年春天的开始,也视为新一年的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讲到:“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春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从这天开始,万物复苏,阳气生发,冰雪开始消散,气温、日照、降雨等等也开始趋于上升、增多,民间有谚语“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所以不管是对于日常生活还是农事生产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节点。

气候变化

立春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而且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意味着风和日暖、鸟语花香,也意味着万物生长、春耕播种,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约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

立春节气,东亚南支西风急流已开始减弱,隆冬气候已快要结束。但北支西风急流强度和位置基本没有变化,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仍然比较强大,大风降温仍是盛行的主要天气。但在强冷空气影响的间隙期,偏南风频数增加,并伴有明显的气温回升过程。

篇4:立春是在农历哪一天

2021立春是几月几号

202月3日,农历二〇二〇年腊月廿二

立春是中国民间比较重要的传统节日,“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立春节气历史悠久,已有三千多年历史。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

立春的由来

立春作为节令早在春秋时就有了,那时一年中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个节令,到了《礼记·月令》一书和西汉刘安所着的《淮南子·天文训》中,才有24个节气的记载。

在汉代前历法曾多次变革,那时曾将24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定为春节,意思春天从此开始。这种叫法曾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19,当时的国民政府正式下了一个文件,明确每年的正月初一为春节。

此后立春日,仅作为24个节气之一存在并传承至今。

立春习俗活动

燂春

这种立春跨火堆的传统仪式,即是“燂春”。“燂春”是华夏民族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料记载,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在民间盛行。因立春之日阳气将出地面,燃放爆竹,焚烧樟树枝可祛退阴气,宣达阳气,助阳气生发,有驱邪迎祥之意,而孩童跨火,则更蕴含着平安成长的美好祝愿。“燂春”仪式结束后,孩子们会 吃“春茶”,“春茶”是用红豆、红枣、桂圆、陈皮、桂花、红糖等6种配料烧煮而成的。按照民间的习俗,过了立春,孩子又长了一岁,而吃了“春茶”,在新的 一年里,不仅祈盼生活红红火火,而且也能护佑孩子们健康成长,平安吉祥。

躲春

在传统民俗学上,到了立春这一天就该躲春。因为立春这天气候开始交接,新的气场会对部分人群有不利的影响,更甚者会影响一年的运气,所以躲春的习俗 就出现了。在民间,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风俗与忌讳,也就延伸出各式各样的躲春方法与习俗。传统留下来的习俗,每到立春这一天不能有口舌之争、必须要和和睦睦、心平气和地迎接这一天。更有一些地方习俗里面,躲春这一天不宜搬迁、看望病重患者及参加丧事等,以免招惹晦气,影响一整年的运气。

鞭春牛

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后来一直保存下来,但改在春天,盛行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为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鞭春牛的意义,不限于送寒气,促春耕,也有一定的巫术意义。山东民间要把土牛打碎,人们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塑制春牛时,往往要在肚子里塞上五谷,当牛被打烂时,五谷就流了出来。人们欢笑着拾起谷粒放回自己的仓中,预示仓满粮足。如今很多的农村有这些习俗。

句芒神

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设东堂迎春之事,说明祭句芒由来已久。清人让廉撰写的《京都风俗 志》中说:“立春之仪前一日……迎春牛芒神入府署中,搭芦棚二,东西各南向,东设芒神,西设春牛,形象彩色,皆按千支,准令男女纵观,至立春时……众役打焚,故谓之打春。”然后,人们将春牛的碎片抢回家,视为吉祥。

篇5:立春农历是哪一天

答:2021年立春是02月04日,星期二,农历正月十一

立春的由来及意义

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划分为24个彼此相等的段落,也就是把黄道分成24个等份,每等份各占黄经15度。当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便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便是“立春”,时间一般在每年2月3-5日(农历正月初一前后),所以,人们把“立春”视为一年春天的开始,也视为新一年的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讲到:“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春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从这天开始,万物复苏,阳气生发,冰雪开始消散,气温、日照、降雨等等也开始趋于上升、增多,民间有谚语“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所以不管是对于日常生活还是农事生产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节点。

气候变化

立春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而且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意味着风和日暖、鸟语花香,也意味着万物生长、春耕播种,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约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

立春节气,东亚南支西风急流已开始减弱,隆冬气候已快要结束。但北支西风急流强度和位置基本没有变化,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仍然比较强大,大风降温仍是盛行的主要天气。但在强冷空气影响的间隙期,偏南风频数增加,并伴有明显的气温回升过程。

立春三候

我国古代将立春分为三候,即: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一候对应的花信为迎春,二候为樱桃,三候为望春。所谓“一候东风解冻”,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

而在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这就是所谓的“二候蛰虫始振”。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融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这就是“三候鱼陟负冰”了。

立春时节,春天已经到来,然而冬天的寒冷还未消失殆尽,它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慢慢消融,只有大地解冻才能使万物复苏,才能有万物生长的土壤,所以三候的说法十分准确地把立春阶段的特征和预兆形象地表现出来,令人不由得赞叹我国古人敏锐精准的观察力。

立春气候变化

立春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而且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意味着风和日暖、鸟语花香,也意味着万物生长、春耕播种,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约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

立春节气,东亚南支西风急流已开始减弱,隆冬气候已快要结束。但北支西风急流强度和位置基本没有变化,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仍然比较强大,大风降温仍是盛行的主要天气。但在强冷空气影响的间隙期,偏南风频数增加,并伴有明显的气温回升过程。

篇6:农历小年是哪一天

2017农历小年是哪一天

1月20日,农历腊月廿三,星期五。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汉族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

小年,即每年农历腊月廿三或廿四,是祭祀灶王爷的节日。它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除此之外,还吃灶糖的习俗,有的地方还要吃火烧、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

祭灶的风俗,由来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记述春秋时孔丘言行的《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话。

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祭灶时要设立神主,用丰盛的酒食作为祭品。

关于灶君本人,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说。后来又衍生出许多说法。魏晋以後,灶神有了姓名。隋杜台卿《玉烛宝典》引《灶书》称,“灶神,姓苏,名吉利,妇名搏颊”。《杂五行书》又称,“灶神名禅,字子郭,衣黄衣,披发,从灶中出”。灶神初为女神,或称是老妇,或称是美女,说法诸多。《敬灶全书》则称,灶君姓张,名单,字子郭,当属男神。

小年的习俗

1、祭灶王

古时腊月二十三日,宫庭用黄羊祭灶,这种祭灶礼仪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民间祭灶则用糖瓜、关东糖、糖饼等供品,以祭灶君;用清水草料祀灶君之马。相传灶王每到腊月二十三日,骑马上天向玉皇大帝票报人家善恶。家家户户于二十三日更尽时,在院内立杆,悬挂天灯,由男主人跪拜,祝以隐恶扬善之词,严禁妇女主祭,妇女只能在内室扫除炉灶。祭完之后,将灶君神像揭下,与纸元宝等一并焚烧。

2、扫尘土

扫尘土即扫年,实际上就是进行家庭环境卫生的清理。北方人称“扫房”;南方人称“掸尘”。传统上,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据《拾遗记》记载,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当时为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后“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3、剪窗花

所有准备工作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 ,狮子滚绣球 ,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

4、贴春联

小年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

小年的由来

一般来讲,小年是相对于大年而言的。小年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关于祭灶,还有一个传说有关,由于每家每户都有一个炉灶,玉皇大帝在每家都派驻一位灶神来监督考察这一年的所作所为,到了小年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年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所以每家每户祭灶时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了。祭灶节这一天,实际是各家欢送灶神上天的节日。有欢送灶神上天,就有接灶王下天的仪式。在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

小年习俗

1、祭灶王

古时腊月二十三日,宫庭用黄羊祭灶,这种祭灶礼仪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民间祭灶则用糖瓜、关东糖、糖饼等供品,以祭灶君;用清水草料祀灶君之马。相传灶王每到腊月二十三日,骑马上天向玉皇大帝票报人家善恶。家家户户于二十三日更尽时,在院内立杆,悬挂天灯,由男主人跪拜,祝以隐恶扬善之词,严禁妇女主祭,妇女只能在内室扫除炉灶。祭完之后,将灶君神像揭下,与纸元宝等一并焚烧。

2、扫尘土

扫尘土即扫年,实际上就是进行家庭环境卫生的清理。北方人称“扫房”;南方人称“掸尘”。传统上,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据《拾遗记》记载,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当时为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后“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3、剪窗花

所有准备工作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 ,狮子滚绣球 ,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

4、贴春联

小年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

5、宜婚嫁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篇7:冬至是农历哪一天

冬至时间:12月22日 12:47:55,农历 20十一月(大)十二

冬至时间:12月21日 18:44:07,农历 20十一月(大)廿三

20冬至时间:12月22日 00:27:53,农历 2017年十一月(大)初五

冬至时间:12月22日 06:22:38,农历 20十一月(大)十六

冬至时间:12月22日 12:19:18,农历 20十一月(小)廿七

冬至时间:12月21日 18:02:12,农历 20十一月(小)初七

冬至时间:12月21日 23:59:09,农历 20十一月(大)十八

2022年冬至时间:12月22日 05:48:01,农历 2022年十一月(小)廿九

2023年冬至时间:12月22日 11:27:09,农历 2023年十一月(大)十一

2024年冬至时间:12月21日 17:20:20,农历 2024年十一月(大)廿一

2025年冬至时间:12月21日 23:02:48,农历 2025年十一月(大)初一

2026年冬至时间:12月22日 04:49:55,农历 2026年十一月(大)十四

2027年冬至时间:12月22日 10:41:50,农历 2027年十一月(大)廿五

2028年冬至时间:12月21日 16:19:19,农历 2028年十一月(小)初五

2029年冬至时间:12月21日 22:13:45,农历 2029年十一月(大)十七

2030年冬至时间:12月22日 04:09:13,农历 2030年十一月(大)廿八

2031年冬至时间:12月22日 09:55:07,农历 2031年十一月(小)初九

2032年冬至时间:12月21日 15:55:29,农历 2032年十一月(小)十九

2033年冬至时间:12月21日 21:45:32,农历 2033年十一月(大)三十

2034年冬至时间:12月22日 03:33:30,农历 2034年十一月(小)十二

篇8:秋分是哪一天农历

2016秋分:农历 2016年八月廿二(新历是9月22日)

秋分养生事宜

过量食蟹会致肠胃炎

秋分前后,不仅月饼市场开始旺盛,此季的螃蟹也开始黄肥肉满。不少市民除了从海鲜市场购买,还热衷于网购,一饱口福。

结果,因贪图美味,吃出病的人不在少数,比如:急性肠胃炎、急性胰腺炎等,有的甚至还要吊盐水。

消化科医生提醒您,螃蟹首先要蒸熟煮透,吃蟹时最好还要除去蟹的腮、胃、心、肠等脏器。

由于螃蟹性寒,虚寒者不宜多食,更不能与柿子、生梨等寒性水果同食。

“三高症”少吃肉馅蛋黄馅

食蟹

在大闸蟹上市的旺季,月饼也随之火爆起来。有些人好吃甜食,甚至还每天把月饼当早饭吃。

医学专家提醒,吃月饼时要特别注意。月饼是高糖、高脂食品,早上或中午吃可补充能量,也不易发胖。

但在晚上,则应少吃或不吃月饼,特别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更应如此,否则可能增加血栓风险。

月饼大多含有较多脂肪,一旦存放过久,容易发生变质。油脂会氧化酸败,不利于健康。

而月饼含油脂、蔗糖较多,过量食用还可能引起胃满、腹胀、消化不良、食欲减退、血糖升高等不适症状,

老年人和儿童,更不宜多吃月饼。

糖尿病病人也不能多吃所谓“无糖”月饼,这些月饼不少还是淀粉做的,热量仍然可能较高。

吃得太多,可能导致血糖升高。高血脂、高胆固醇人群,要少吃肉馅、蛋黄馅月饼。

在保存时,月饼既怕高温又怕潮湿,存放久了馅也会变质。

因此,放入冰箱时,最好将月饼连带包装盒一起放入,吃前提前一小时取出。月饼吃得过多,可能会觉得油腻。品尝时,宜多饮绿茶。

注意传染

秋天是肠道传染病、疟疾、乙脑的多发季节,也常引起许多旧病。

如胃病、老慢支、哮喘等的复发,患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中老年人若疏忽防范,则会加重危险。

注意休息

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哪怕比以往早10分钟,也是进步。尤其是女性朋友,更要注意早睡早起。

夜愈深,寒气愈重,寒气很容易入侵体内,给以后腰腿疼痛埋下隐患,还会导致咳嗽等疾病。

秋日清晨气温低,应根据户外的气温变化增减衣服。在锻炼时不宜一下子脱得太多,应等身体发热后,方可脱下外衣。

尤其是老年人外出运动更要注意早晚温差,以免受凉。

注意运动

由于人的'肌肉韧带在气温下降的环境中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肌肉伸展度明显降低,关节生理活动度减小。

神经系统对运动器官的调控能力下降,因而极易造成肌肉、肌腱、韧带及关节的运动损伤。

因此,在每次运动前一定要注意做好充分准备活动;三防运动过度。秋天是锻炼的大好时机。

但此时因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因此运动也要顺应这一原则。

即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

篇9:寒食节是农历哪一天

寒食节时间:20寒食节为5月10日,农历四月初四,星期二。

【宜】:嫁娶 交易 立券 作厕 补垣 塞穴 畋猎 取渔 开生坟

【忌】:安床 开渠 上梁 修造 开市 开光 入宅 移徙 安床

寒食节源于纪念春秋时晋国介子推。当时介子推与晋文公重耳流亡列国,割股肉供文公充饥。文公复国后,子推不求利禄,与母归隐绵山。文公焚山以求之,子推坚决不出山,抱树而死。文公葬其尸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于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后相沿成俗。

寒食节通常是冬至后第105日。与清明节日期相近。清初汤若望历法改革以前,清明节定在寒食节两日之后;汤氏改革后,寒食节定在清明节之前一日。现代24节气的定法沿袭汤氏,因此寒食节就在清明节前一日。新中国成立后,很多地区把寒食节与清明节等同了起来,在同一天过。

清明节是根据星相运行所确定的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用于辅助农耕。明清时期,“清明”之称多于“寒食”,呈取代后者之势。后来寒食节的祭祖等习俗与清明节合并,故寒食节渐渐被人们遗忘。到现代,大多数地方的百姓只知“清明节”,不知道“寒食节”之名了。但在山西、山东等少数地方还保留有禁火或食冷之俗。

寒食节的由来

远古时期

寒食节的源头,应为远古时期人类的火崇拜。古人的生活离不开火,但是,火又往往给人类造成极大的灾害,于是古人便认为火有神灵,要祀火。各家所祀之火,每年又要止熄一次。然后再重新燃起新火,称为改火。改火时,要举行隆重的祭祖活动,将谷神稷的象征物焚烧,称为人牺。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后来的禁火节。

春秋时代

禁火节,后来又转化为寒食节,用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介子推。传说晋文公流亡期间,介子推曾经割股为他充饥。晋文公归国为君后,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躲藏山里。晋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于是在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

魏晋时期

汉时,山西民间要禁火一个月表示纪念。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曾下令取消这个习俗。《阴罚令》中有这样的话,“闻太原、上党、雁门冬至后百五日皆绝火寒食,云为子推”,“令到人不得寒食。犯者,家长半岁刑,主吏百日刑,令长夺一月俸”。三国归晋以后,由于与春秋时晋国的“晋”同音同字,因而对晋地掌故特别垂青,纪念介子推的禁火寒食习俗又恢复起来。不过时间缩短为三天。同时,把寒食节纪念介子推的说法推而广之,扩展到了全国各地,于是寒食节成了全国性的节日,寒食节禁火寒食成了汉民族的共同风俗习惯。

寒食节有什么习俗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农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两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因时间上和清明节接近,并受其影响,因此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天气万年历频道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间(581至9),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

什么是寒食节?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是沿袭了远古的改火旧习。

每到初春季节,气候干燥,不仅人们保存的火种容易引起火灾,而且春雷发生也易引起山火。古人在这个季节要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即是“禁火”,然后重新钻燧取出新火,作为新一年生产与生活的起点,谓之“改火”或“请新火”。禁火与改火之间有间隔的时间,史料有三日、五日、七日等不同说法,而在太原等地较为特别要禁火一个月。

而在这段无火的时间里,人们必须准备足够的熟食以冷食度日,即为“寒食”,故而得名“寒食节”。因时间上和清明节接近,并受其影响,因此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篇10:端午节是农历哪一天

2016年6月9日至6月11日放假公休,共3天

6月9日(星期四,农历端午节当日)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6月11日(星期日)公休

6月12日(星期日)公休调至6月10日(星期五)

6月12日(星期日)照常上班。

端午节端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2013年的端午节是6月12日。“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的由来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后来,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

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同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大寒是哪一天

过小年是哪一天?

世界末日是哪一天

夏至是哪一天呢

冬至夏至是哪一天

世界气象日是哪一天

中元节是指哪一天

今年感恩节是哪一天

腊八节是哪一天

观音诞是哪一天

立春在农历中是哪一天(整理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立春在农历中是哪一天,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