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马原复习概念记忆准确掌握知识点

时间:2023-11-04 03:38:30 作者:世纪大路痴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世纪大路痴”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考研政治马原复习概念记忆准确掌握知识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考研政治马原复习概念记忆准确掌握知识点,欢迎大家分享。

篇1:考研政治马原复习概念记忆准确掌握知识点

考研政治马原复习概念记忆准确掌握知识点

考研政治马原高效复习法:概念记忆法,帮助大家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三个步骤(准确识记概念表述、深度理解概念内涵、通过解读真题把握方法),掌握知识点,达至高分、梦想成真。

距离考研还有将近半年的时间,很多同学已把政治列入复习进度表。由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学科理论性较强,不易理解,部分同学在复习时感到有一定难度。下面送给有志于加入研究生行列的同学一种高效的马原复习方法:概念记忆法,帮助大家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三个步骤(准确识记概念表述、深度理解概念内涵、通过解读真题把握方法),掌握知识点,达至高分、梦想成真。

概念记忆法是指,通过识记基本的概念,把握概念的内涵,掌握相关的考研知识。

以下以马原基础知识点“意识”为例,帮助同学们通过三个步骤,掌握概念记忆法。

第一步:准确识记概念表述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第二步:深度理解概念内涵

仔细研读“意识”这一概念的中心词是:“意识”、“物质世界”、“产物”、“主观映象”,我们可感知“意识”的如下内涵:

1.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从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再到人的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中出现了人类后才产生的,但是,人的意识不是纯粹生物进化的结果,而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和狼群生活在一起的“狼孩”尽管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但没有“人的意识”。

2.既然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人脑,因此不同的人对同一个物质世界的反映不会完全等同。这就说明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3.由于意识具有能动性,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不仅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反映现存事物,而且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具有能动创造性。

4.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可以通过“思维操作”实现对客观事物的超前的、观念的改造,指导并通过实践把理想变成现实。这就是列宁所说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将“意识”的内涵转化为规范的术语表达,就是: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第三步,通过解读真题把握方法

下面以考研政治试卷的多项选择第17题的解题思路为例,帮助同学们通过解读真题掌握方法:

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 )

A.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

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

【解题思路】根据对“意识”概念的把握,我们可知:“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因此“A.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正确。

根据对“意识”概念内涵的把握,我们可知:意识不仅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反映现存事物,而且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具有能动创造性。因此“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错误。

根据对“意识”概念的把握,我们可知: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因此“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正确。

作为唯物主义者,我们知道“龙”其实并不存在,它只是一种虚幻的观念。题目中指出,“龙”的形象是“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龙”这种图腾只是对鹿、虎、牛等动物部分身体器官的组合“形象”,它不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因此,“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错误。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AD

篇2:考研政治复习:马原把握规律知识点的“规律”

考研政治复习:马原把握规律知识点的“规律”

在考研政治的马原版块中,规律这个概念是经常出现和考察的,也是同学们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版块的一条重要线索,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整理一下规律的相关概念在大纲中出现的次数以及考研政治真题对这个知识点如何考察的。

首先,同学们需要把握的是规律的概念,同学们要把这个概念放到整个辩证法的体系中加以理解,“规律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换句话说,规律首先是一种联系,但不是一般的联系,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第一,本质,规律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属性,要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任何规律都是实物的内在根据和本质联系。规律同本质是同等程度的范畴,规律是本质的或本质之间的联系。第二,就是必然的,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也就是事物发展的必然性。第三,规律是稳定的联系,任何规律都是同类现象背后的共性,是丰富多彩的现象背后的稳定联系。

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某种合乎规律的现象就会重复出现。接下来的,同学们一定要清楚,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唯物主义,所以规律是客观的。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所以在考研政治的真题中经常是利用人与规律的关系给同学们制造做题的.障碍。首先,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到,承认不承认,规律都客观存在着,并以一定的方式起作用。规律的客观性表明,人们不能藐视规律,更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藐视、创造、消灭改变,”这几个词只要和规律搭配,同学们一定要清楚,就一定不能选择。可以和规律搭配的是“认识、发现、利用、遵守”,但是人们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使事物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同时,理论思维是十分重要的,正确的理论思维能使人们增强驾驭规律的能力,错误的思维会走向真理的反面。

规律的种类有哪些呢,规律可以分为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考研政治真题的一道真题就是根据这个知识点来命制的,我们一起来看下,

2014.2 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

A.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B.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

C.比自然规律更易于认识的规律 D.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

同学们要清楚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区别和联系,两者的联系是: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是实现的。在社会规律中,既存在客观制约主观的关系,又存在着主观制约客观的关系。认识社会规律比认识自然规律困难得多。人们队社会规律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往往要经过反复实践、反复探索,才能达到正确的认识。所以这道题目的答案是A选项。

在也考过一道非常经典的关于规律的题目,那就是

17.党的十六大指出,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这“三大规律”

A 是有层次的 B 都是人的活动的规律

C 是人们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创造的规律 D 存在着个别特殊和一般的关系

这道真题是一道非常精彩的讲马原和毛中特结合的题目,非常有亮点。首先同学们可以判断的是无论是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还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都属于社会规律。社会规律存在并实践与人的活动之中,社会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客观性。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肯定是有层次的,同时他们也是个别特殊和一般的关系,而C选项就如我上文所写,规律是不可以被改变的,故排除,此题正确选择项为ABD

同学们还要注意的是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给大家总结出来一个简单好用的版本:1 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2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如何正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呢:1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2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人的意识是一种精神的力量,要使它得到实现,变为物质的力量,必须通过物质的活动――实践才能达到。3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最后在理清了概念问题之后,来给同学们梳理一下马原的概念模块。建议同学们加强掌握大概框架,熟悉科目的重难点。

模块一 人与自然的关系

1.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关系

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人类社会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人和自然是和谐统一的关系。

2.实践是人和自然关系的基础

实践构成了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方式,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分化开来的历史前提,又是使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3.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人类的实践活动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链接

人与自然、环境破坏、环境保护、污染治理、垃圾处理、可持续发展、雾霾天气、生态文明等等。

模块二 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

(一)原因和结果

1.原理:

原因和结果揭示的事物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范畴。

原因和结果之间是引起被引起的关系。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

2.方法论意义: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二)现象和本质

1.原理:

现象和本质揭示的是事物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的范畴。

现象是人可以通过感官感知的外部表现,本质只能通过理性认识把握。

任何本质都通过现象表现出来,任何现象都只是从一定方面表现本质,即便假象也表现本质。

2.方法论意义: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模块三 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的核心考点如下:

核心考点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裂

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核心考点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始终

方法论: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特殊性――不同事物矛盾不同,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矛盾不同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模块四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核心考点一:人与规律的关系

人可以认识、利用、规律

人不可以创造、消灭、改造、改变规律

核心考点二: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①充分尊重客观规律

②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合理发挥主观能动性

模块五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一)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二)认识的本质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能动地创造性的过程。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同一个客体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三)认识的两次飞跃

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两个条件:一是要勇于实践,获取感性材料;二是进行理性思考,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

2.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第一,要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要形成正确合理的实践观念。

第三,要把理论的正确性与现实的可行性统一起来

篇3:考研政治马原复习知识点之辩证法联系特征

考研政治马原复习知识点之辩证法联系特征

2015考研政治马原暑假复习知识点之辩证法联系特征,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马原重点在于马哲,马哲重点在于辩证法。本文将通过马原暑期学习系列文章对马哲辩证法相关考点进行解答。辩证法有两大特征――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辩证联系是以事物之间的区别为前提的,相互区别的事物又通过联系而相互过渡。辩证法要求在区别中看到联系,在联系中看到区别。

本考点需要掌握联系是以区别为前提的,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联系和区别的关系可以理解为对立统一关系。

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

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坚持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去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用主观臆想的联系代替事物本身的真实的联系是典型的唯心主义。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任意地乱联系,是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在联系的观点上坚持了唯物论。

本考点需要掌握联系的客观性以及两种错误观点。事物的联系不依赖于热闹的意识而存在,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迷信星座、数字吉凶等都属于犯了联系主观性的错误。

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其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即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其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其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并通过它表现出联系的普遍性。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来实现的。所谓中介就是事物相互联系的媒介、环节或桥梁。世界的普遍联系是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内在体现。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证明,不论是物理领域、化学领域、生物领域,还是社会领域和人的思维领域,以及各个领域之间,联系是普遍存在的。

本考点需要掌握联系的普遍性是通过“中介”实现的。但是不能把“中介”作为联系的基础。世界的普遍联系是指任何一个事物都必须和其它事物有联系,没有绝对孤立的事物。世界的普遍联系不等于说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有直接联系。

再次,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事物联系的.主要方式有: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等。不同的联系构成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

本考点了解即可,不会多加考查。

联系的普遍性造成了事物普遍地以系统的形态存在着。所谓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

本考点需要掌握系统的含义和特征。并不是所有的整体都是系统,只有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才能被称为系统,要做好区分。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当代中国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坚持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日趋紧密,这就要求我们树立世界眼光,顺应世界潮流,把握世界发展进程中诸方面的相互联系,抓住机遇,努力发展自己。

联系的相关考点在历年考研政治考试中,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多关注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考点,把握好各个考点之间的有机联系。

考研政治复习:马原把握规律知识点的“规律”

考研政治马原暑期复习入门指导

考研政治 马哲复习之认识论

考研政治复习如何彻底清盲区知识点

考研政治该怎么复习

考研政治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复习宝典

考研政治复习规划:从马哲入手

考研政治马政经济核心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知识点辩证唯物论

考研政治马原复习概念记忆准确掌握知识点(精选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考研政治马原复习概念记忆准确掌握知识点,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