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称象的典故故事

时间:2023-11-11 03:38:40 作者:wwtt53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wwtt53”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曹冲称象的典故故事,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曹冲称象的典故故事,欢迎阅读!

篇1:曹冲称象的典故故事

【拼音】cáo chōng chēng xiàng

【基本释义】“曹冲称象”在中国几乎是妇孺皆知的故事。年仅六岁的曹冲,利用浮力的物理原理,解决了一个连许多有学问的成年人都一筹莫展的大难题。也告诉我们,年龄不在大小,关键是遇事要善于观察,开动脑筋想办法,小孩也能办大事。褒义

【出处】取自《三国志》:冲少聪察,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篇2:曹冲称象的典故故事

曹冲,字仓舒,他是三国时魏王曹操的小儿子,天资聪慧,思维敏捷,五六岁时的智力已和成年人不相上下。

大约在曹冲十岁的`时候,有一次,吴王孙权派人给曹操送来一头大象。大象生长在南方的丛林里,北方人极少看到。因此,曹操带着儿子们和文武官员一起前往观看。

大伙儿看着这庞然大物,纷纷议论。谁都想知道它的重量,但哪儿有那么大的秤呢?

曹操也很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就问文武百官说:

“你们谁能想办法称出它的重量?”

文武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个个束手无策。这时,曹冲上前对曹操说:“父王,我有一个办法,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

曹操知道曹冲一向聪明过人,平常也很喜欢他,就说:“你说说看,用什么办法?”

曹冲说:“用一只大船,先把大象安置在大船上,在大船吃水的深度刻上一个记号,然后把大象牵上岸。再把一些石块装到船上,让船沉到原来刻上记号的深度。只要称一称石块的重量,就可以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曹操听了,连声称赞说:“好!这个办法好!”

于是,曹操马上让人准备船只和石块,果然很快就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后来,“曹冲称象”这一典故,用来称颂人年幼聪颖,才智过人。(雅雅)

篇3:经典故事:曹冲称象

经典故事:曹冲称象

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一天,外国人送给他一只大象,他很想知道这只大象有多重,就叫手下的官员想办法把大象称一称。这可把官员们难住了。那时候没有那么大的秤,人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把大象抬起来,怎么办呢?官员们都围着大象发愁,谁也想不出办法。正在这个时候,跑出来一个五六岁大的孩子,站到大人面前说:“我有办法,我有办法!”官员们一看,原来是曹操的小儿子曹冲。曹操见了,很高兴地说:“你有办法就说出来让大家听听。”曹冲说:“我称给你们看,你们就明白了。”于是,他叫人把大象牵到河里的一艘大船上。大象上了船,船就往下沉了一些,曹冲叫人在船舷与水面齐着的地方划一道记号,然后又叫人把大象牵上岸。大家看着,一会儿把大象牵上船,一会儿又牵下船,不知这孩子在玩什么把戏。接下来,曹冲叫人往船上挑石块,挑了一担又一担,一直装到船舷上的`记号与水面齐着为止,然后又叫人把石块挑下船来。这时候,大家明白了:石头装上船和大象装上船,船下沉到同一记号上,可见,石头和大象是同样的重量。再把这些石块称一称,把所有石块的重量加起来,总和就是大象的重量。    感悟:你想到这个好办法了吗?如果我们平时善于观察,遇事多动脑筋,就可能解决一些大人都认为很难的问题。可不要小看我们自己啊!你也能像曹冲一样聪明哦!

篇4:曹冲称象典故

曹冲 (196—208),字仓舒,谥号邓哀王,东汉末年沛(pèi)国谯(qiáo)(今安徽亳(bó)州市)人。是曹操的三儿子,由曹操的小妾环夫人所生。

曹冲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建安十三年(公元2),曹冲病重不治而去世,年仅十三岁。与甄氏亡女合葬,追赠骑都尉印绶,黄初二年追赠谥「邓哀侯」,追加号为「公」,太和五年,加冲号曰邓哀王。对于曹冲的母亲,是一位只在历史上留下一笔的所谓“环夫人”,但却为曹操生有冲,据,宇,三子,有这点可以看出,曹操对于这位环夫人还是喜欢的,但环夫人的身世,生死都是谜,有待考证。

篇5:曹冲称象的典故

有一次,吴国孙权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十分高兴。大象运到许昌那天,曹操带领文武百官和小儿子曹冲,一同去看。

曹操的人都没有见过大象。这大象又高又大,光说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么粗,人走近去比一比,还够不到它的肚子。

曹操对大家说:“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们哪个有办法称它一称?” 嘿!这么大个家伙,可怎么称呢!大臣们都纷纷议论开了。

一个说:“只有造一杆顶大顶大的秤来称。”

而另一个说:“这可要造多大的一杆秤呀!再说,大象是活的,也没办法称呀!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块儿称。”

他的话刚说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有人说:“你这个办法可不行啊,为了称称重量,就把大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吗?”

大臣们想了许多办法,一个个都行不通。可真叫人为难呀。

这时,从人群里走出一个小孩,对曹操说:“爸爸,我有个法儿,可以称大象。”

曹操一看,正是他最心爱的儿子曹冲,就笑着说:“你小小年纪,有什么法子?你倒说说,看有没有道理。”

曹冲趴在曹操耳边,叽叽喳喳讲了起来。曹操一听连连叫好,吩咐左右立刻准备称象,然后对大臣们说:“走!咱们到河边看称象去!”

众大臣跟随曹操来到河边。河里停着一只大船,曹冲叫人把象牵到船上,等船身稳定了,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条道道。再叫人把象牵到岸上来,把大大小小的石头,一块一块地往船上装,船身就一点儿一点儿往下沉。等船身沉到刚才刻的那条道道和水面一样齐了,曹冲就叫人停止装石头。

大臣们睁大了眼睛,起先还摸不清是怎么回事,看到这里不由得连声称赞:“好办法!好办法!”现在谁都明白,只要把船里的石头都称一下,把重量加起来,就知道象有多重了。

曹操自然更加高兴了。他眯起眼睛看着儿子,又得意洋洋地望望大臣们,好像心里在说:“你们还不如我的这个小儿子聪明呢!”

滥竽充数的典故: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得意极了。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i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乐师们接到命令后都积极练习,都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滥竽充数的启示:

弄虚作假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一个人如果像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那样,没有真本事,只靠装样子吓喝人,在别人还不了解真相的时候,能够蒙混一阵子,但是总有真相大白的一天。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真本领,才能抵挡住一切困难、挫折和考验。

篇6:曹冲称象的故事

曹冲称象的主人公是谁?

曹冲称象的主人公是曹冲

曹冲的简介:

曹冲,(1-2),字仓舒,曹操之子。曹冲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曹操几次对群臣夸耀他,有让他继嗣的意思。不过曹冲还未成年就病逝,年仅十三岁。

篇7:曹冲称象的故事

有一次,吴国孙权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十分高兴。大象运到许昌那天,曹操带领文武百官和小儿子曹冲,一同去看。

曹操的`人都没有见过大象。这大象又高又大,光说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么粗,人走近去比一比,还够不到它的肚子。

曹操对大家说:“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们哪个有办法称它一称?” 嘿!这么大个家伙,可怎么称呢!大臣们都纷纷议论开了。

一个说:“只有造一杆顶大顶大的秤来称。”

而另一个说:“这可要造多大的一杆秤呀!再说,大象是活的,也没办法称呀!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块儿称。”

他的话刚说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有人说:“你这个办法可不行啊,为了称称重量,就把大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吗?”

大臣们想了许多办法,一个个都行不通。可真叫人为难呀。

这时,从人群里走出一个小孩,对曹操说:“爸爸,我有个法儿,可以称大象。”

曹操一看,正是他最心爱的儿子曹冲,就笑着说:“你小小年纪,有什么法子?你倒说说,看有没有道理。”

曹冲趴在曹操耳边,叽叽喳喳讲了起来。曹操一听连连叫好,吩咐左右立刻准备称象,然后对大臣们说:“走!咱们到河边看称象去!”

众大臣跟随曹操来到河边。河里停着一只大船,曹冲叫人把象牵到船上,等船身稳定了,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条道道。再叫人把象牵到岸上来,把大大小小的石头,一块一块地往船上装,船身就一点儿一点儿往下沉。等船身沉到刚才刻的那条道道和水面一样齐了,曹冲就叫人停止装石头。

大臣们睁大了眼睛,起先还摸不清是怎么回事,看到这里不由得连声称赞:“好办法!好办法!”现在谁都明白,只要把船里的石头都称一下,把重量加起来,就知道象有多重了。

曹操自然更加高兴了。他眯起眼睛看着儿子,又得意洋洋地望望大臣们,好像心里在说:“你们还不如我的这个小儿子聪明呢!”

篇8:曹冲称象的故事

一日,有人献一头大象给曹操,曹操问众百官,如何能明白大象的重量。

(曹操:)“文武百官,如何能明白这头大象的重量啊?”

百官一时间议论纷纷!

(文官:)“主公,我有一计!”

(曹操:)“嗯,说来听听。”

(文官:)“大家能够吩咐工匠用秤称一称不就明白了吗?如此简单,就是小事一桩!”

曹操一言不发,这时一武官大声吼道:“你说的轻巧,到哪里去找那么大的秤?”

“说的有道理,其他人有什么意见?”

(武官:)“主公,想明白大象有多重并非难事,臣有一计,不知当讲不当讲?”

(曹操:)“但讲无妨!”

“主公,我们把大象杀掉,将它切成小块儿,再称出每块的重量,加起来总和不就是大象的重量吗?”

话音刚落,文武百官随声附和:“是啊是啊,真是个好办法!”

(曹操:)“难道你想把我的大象置于死地吗?你是何居心?”

(武官:)“主公息怒,主公息怒,我实在想不出办法,才想出这个主意。还请主公饶恕我们。”

“一群饭桶,连一个办法都想不出来,天黑之前还想不出办法谁也别想回家吃饭!”曹操甩袖离去,百官乱作一团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有一个侍者追着一个小男孩经过那里,小男孩很好奇,就凑过来看热闹!“哈哈,你抓不到我,你抓不到我,来呀,抓我呀。”曹冲在大臣中间乱窜,侍者怎样也抓不到,高兴得曹冲坐在地上哈哈大笑。

“我的小祖宗,你别再闹啦,我们都快急死啦,你就别再在这添乱啦,赶快去别处玩去!”侍者过来拉住曹冲,要领他走。

(曹冲:)“是什么事儿呀看你们一个个愁眉苦脸的,我有一个主意能够让你们转忧为喜!”

“什么主意,快说!”

(曹冲:)“咱们一齐玩儿捉迷藏吧!”

大家一听哭笑不得,一位老臣走过来:“孩子,今日我们不能和你一齐玩啦,我们还要想办法称那边儿的那头大象呢,想不出办法谁都不能回家,可真是愁死我们了!天呐!”老臣仰天长叹一声,大家也跟着摇了摇头。而曹冲呢?他围着大象转了几圈儿,不时的拍打大象的身体。

就在这时,曹操在侍者的陪伴下走了过来:“嗯?想到办法了吗?”

大臣们支支吾吾。

“想到啦!父王,我有一个办法能够明白大象的重量!”曹冲一边说一边对曹操的侍者做鬼脸儿。

(曹操:)“你有办法?”

(曹冲:)“当然!”

(曹操:)“说来听听!”

(曹冲:)“不用说,只需要将大象牵到河边,按我说的话做,就能明白它的重量!”

(曹操:)“当真?”

(曹冲:)“当真!”

曹冲叫人赶着大象,跟着他来到河边儿。曹操和大臣们想看个究竟便跟着来到河边儿。河边儿正好有只空着的大船。

(曹冲:)“把大象牵到船上去!记下船舷上水面的位置!”大象上了船,船就往下沉了一些。曹冲在起水面的船帮上画了一道记号,记号画好了。曹冲又叫人把大象牵上岸去。这时候大船又浮起了一些。大家见曹冲一会儿把大象赶上船,一会儿又赶下船。

“这孩子在玩什么把戏啊?”

(曹冲:)“快快快,往船上搬石头!”

曹冲叫人提了许多石头装到大船上去,大船又慢慢地往下沉了下去。

(曹冲:)“好了,好了!此刻水面刚好到这个记号的位置啦!”

接下来,曹冲看见船帮上的记号齐了水面,就叫人把石块儿挑下船。大家开始称石头!30斤、55斤、40斤……

(曹冲:)“把它们加在一齐,算个总数。”

大臣们用算盘开始算,乱忙一片!

“2700斤”

“2563斤”

“2798斤”

“2642斤”

“3071斤”

……

(曹冲:)“你们再算一遍!”

“2563斤!”

“主公,算出来了,2563斤!”

“我儿聪明啊!”

大臣们将曹冲抱起,直夸他真聪明,太聪明了!

(曹冲:)“我们一齐玩儿捉迷藏吧!”

“好啊!”

就这样,曹冲巧称大象的故事不胫而走,传遍全国。

篇9:曹冲称象的故事

曹冲自小生性聪慧,五六岁的时候,智力就和成人相仿。有一次,东吴的孙权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带领文武百官和小儿子曹冲,一同去看。曹操的人都没有见过大象。这大象又高又大,光说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么粗,人走近去比一比,还够不到它的肚子。曹操对大家说:“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们哪个有办法称它一称?”嘿!这么大个家伙,可怎样称呢!大臣们纷纷议论开了。来自chengyu.t086

一个说:“仅有造一杆顶大顶大的秤来称。”

另一个说:“这可要造多大的一杆秤呀!再说,大象是活的,也没办法称呀!我看仅有把它宰了,切成块儿称。”

他的话刚说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大家说:“你这个办法呀,真叫笨极啦!为了称称重量,就把大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吗?”

大臣们想了许多办法,一个个都行不通。真叫人为难了。

这时,从人群里走出一个小孩,对曹操说:“父亲,儿有个一法,能够称大象。”曹操一看,正是他最疼爱的儿子曹冲,就笑着说:“你小小年纪,有什么法子?你倒是说说,看有没有道理。”

曹冲把办法说了。曹操一听连连叫好,吩咐左右立刻准备称象,然后对大臣们说:“走!咱们到河边看称象去!”

众大臣跟随曹操来到河边。河里停着一只大船,曹冲叫人把象牵到船上,等船身稳定了,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条痕迹。再叫人把象牵到岸上来,把大大小小的石头,一块一块地往船上装,船身就一点儿一点儿往下沉。等船身沉到刚才刻的那条道道和水面一样齐了,曹冲就叫人停止装石头。

大臣们睁大了眼睛,起先还摸不清是怎样回事,看到那里不由得连声称赞:“好办法!好办法!”此刻谁都明白,只要把船里的石头都称一下,把重量加起来,就明白象有多重了。

曹操自然更加高兴了。他眯起眼睛看着儿子,又得意洋洋地望望大臣们,好像心里在说:“你们还不如我的这个小儿子聪明呢!”

故事启发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能够看到曹冲是一个细心和聪明的小朋友。他利用船和石头简便的称出了大象的体重,难道是因为曹冲天生就比其他人聪明吗?并不是。而是因为他遇到问题的时候认真的观察和思考才得出了准确的结论。小朋友们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也要发动自我的小脑筋,细心观察每一件事情。

如果我们在生活上在学习上不细心的话,会犯很多的错误,如果我们能够用心去思考那么很多事情就会很简单。所以在平常的生活中小朋友不能依靠爸爸妈妈去帮你完成,而是要尽量自我动手,自我思考。

同时这也告诉了我们大人在平时管理和陪伴孩子的时候,不能什么都给孩子打理好,而是要让孩子自我有动手的本事,能清楚的思考每一件事情的过程,让他们头脑活动起来。这样孩子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遇到问题不慌不忙进取的想解决办法。

曹冲简介

曹冲(196—208),字仓舒,谥号邓哀王,东汉末年沛(pèi)国谯(qiáo)(今安徽亳(bó)州市)人。是曹操的三儿子,由曹操的小妾环夫人所生。

曹冲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一样,深受曹操喜爱。建安十三年(公元2),曹冲病重不治而去世,年仅十三岁。与甄氏亡女合葬,追赠骑都尉印绶,黄初二年追赠谥「邓哀侯」,追加号为「公」,太和五年,加冲号曰邓哀王。

对于曹冲的母亲,是一位只在历史上留下一笔的所谓“环夫人”,但却为曹操生有冲,据,宇,三子,有这点能够看出,曹操对于这位环夫人还是喜欢的,但环夫人的身世,生死都是谜,有待考证。

来源

取自《三国志》:冲少聪察,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作者简介

陈寿(233-297),字承祚,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西晋史学家。他小时候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

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入晋以后,历任著作郎、长平太守、治书待御史等职。280年,晋灭东吴,结束了分裂局面。陈寿当时四十八岁,开始撰写《三国志》。

篇10:曹冲称象儿童故事

“曹冲称象” 在中国几乎是妇孺皆知的故事。年仅六岁的曹冲,利用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的重力等于水对物体的浮力这一物理原理,解决了一个连许多有学问的成年人都一筹莫展的大难题,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可是,在那个年代(公元200年),虽然阿基米德原理已经发现了500年,但这一原理直到1627年才传入中国,小曹冲不可能知道这个原理,更不用说浮沉条件了。

实际上,聪明的曹冲所用的方法是“等量替换法”。用许多石头代替大象,在船舷上刻划记号,让大象与石头产生等量的效果,再一次一次称出石头的重量,使“大”转化为“小”,分而治之,这一难题就得到圆满的解决。

等量替换法是一种常用到的科学思维方法。这里再讲一个爱迪生的小故事。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有一位数学基础相当好的助手叫阿普顿。有一次,爱迪生把一只电灯泡的玻璃壳交给阿普顿,要他计算一下灯泡的容积。阿普顿看着梨形的灯泡壳,思索了好久之后,画出了灯泡壳的剖视图、立体图,画出了一条条复杂的曲线,测量了一个个数据,列出了一道道算式。经过几个小时的紧张计算,还未得出结果。爱迪生看后很不满意。只见爱迪生在灯泡壳里装满水,再把水倒进量杯,不到一分钟,就把灯泡的容积“算”出来了。这里,爱迪生用倒入量杯里的水的体积代替了灯泡壳的容积,用的也是等量替换法。

曹冲称象文言文内容

【原文】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也。”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翻译】

曹操的儿子曹冲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意识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孙权曾经送来过一头巨象,曹操想要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他的下属,都没法想出称象的办法。曹冲说:“把象安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它东西,(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就能知道结果了。”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曹冲称象文言文

曹冲称象教案

入木三分的典故故事

关于禁果的典故故事

高山流水的典故故事

曹冲称象的读后感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曹冲称象幼儿园教案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

4.曹冲称象教学反思

曹冲称象的典故故事(共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曹冲称象的典故故事,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