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十块钱美文欣赏

时间:2023-11-16 03:33:44 作者:现行标准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现行标准”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最后的十块钱美文欣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最后的十块钱美文欣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篇1: 最后的十块钱美文欣赏

最后的十块钱美文欣赏

太阳刚从地平线上探出个头,浪子就从一堆散发着浓浓酸臭味的破衣服里钻了出来,他睁开血红的双眼,用脏兮兮的大手随便在脸上抹了一下,然后木木地瞪着面前的道路。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浪子慢腾腾地转过头,瞥见两个身着西装的男子正朝着前方走去。两个男子走过他身边时,说话声霎时停止了,两人用手紧紧地将嘴巴捂住,小跑着掠过浪子身边,像是一阵风。但浪子认为那是一阵散发着无尽的欲望的风,夹杂着一丝丝铜臭气。两人跑过去后渐渐放慢了脚步,其中一个男子眼睛不自觉地向后撇上几眼,眼神中满是鄙夷,他转头朝旁边的男子说了几句话,然后两人哈哈大笑起来。

浪子盯着两人的背影,直到他们渐渐变得模糊,在拐角处消失。他重重地低着头,仿佛颈上被压了一块大石头。他伸出自己冰冷的右手,用力地压到自己的胸口上,他想知道,自己的心是不是更凉了。嗯!还好,还是热的,而且还在有力地跳动着。他闭上自己的双眼,躺下,将右手移到了眼睛上,再睁开眼睛,他看不到任何光,黑蒙蒙的,像是没有星星和月亮的黑夜。

“汪汪”、“汪汪”一阵狗叫声响起。浪子本来心里就不爽,听到狗叫声,起都没起来,左手摸到自己的脚上的鞋子,一下子朝发声处扔了去。随后只听见几声呜咽,就再也没声了。浪子心想:“妈的!自从老子来到这里,都两个星期了,你还对老子这么凶。哼!等老子有钱了,一定把你毒死了。”浪子想起了狗的鼻子,觉得它像极了自己那个朋友的鼻子,他不禁卷走了自己的所有钱,还让自己背负巨债。想想那狗黢黑黢黑的鼻子,浪子忍不住捂着脸笑了,笑着笑着,浪子感觉脸上有凉意,他用手一摸,脸上顿时出现了几道不规则的黑印子。

睡梦中的浪子被饭香味熏醒了。“咕噜噜!”浪子的肚子大声地叫了起来,浪子用力地拍了拍肚子,咒骂道:“就你会闹腾!”皱了皱眉头,想到自己已经一天半没有吃东西了,他慢慢踱步到对面的饭店,在门口徘徊。

“滚滚滚!别在外面店门口徘徊,外面还要做生意呢!”说着不耐烦地朝浪子挥挥手。浪子狠狠地朝老板瞪了几眼,吐了口吐沫,捂着肚子向自己的“小窝”,那一团脏兮兮的烂布走去,决定用睡眠来麻醉自己。

“唉!等等,年轻人。”浪子听见有人叫自己,困惑地转过头,看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他衣着简陋,却十分干净。老人没在意浪子打量自己的眼神,把手伸进自己的包里,拿出一百块钱,说道:“是不是很久没吃饭了?来!我这刚领完退休金,你拿着这些钱,吃顿好的。”浪子惊呆了,他站着一动不动,眼睛盯着那张鲜红的票子。看到浪子没反应,老人把浪子的手拉了过来,把钱放在他的手上,拍拍他的肩膀,走了。

浪子看着他风中摇晃的白头发,浪子觉得那是自己的母亲,不知道母亲在自己逃跑后过得怎么样。他心中就浮起一丝无法察觉的痛楚。

“老板!把菜单拿上来!”浪子进入饭馆,大声叫到。老板转头看见是浪子,脸上的笑容消失了,快步走过来,正要破口大骂。浪子“啪”地一声,把手里的一百块钱拍在了桌子上,挑了挑眉,讥笑道:“怎么?店里面今天不开张了吗?我想,这一百块钱虽然不是什么大钱,但在你们这个餐馆应该还算不少吧!”

“哪里哪里!我们店怎么不开张啊!谁说的?我这就给你拿菜单。”老板的脸上又堆起了笑,说道。

浪子摸着自己滚圆的肚子走出了饭店,朝着自己的流浪地走去。“汪汪!”一阵不经意的狗叫把浪子吓得后退了几步。他抬起头,又是那一条狗。浪子摸了摸口袋,里面还有十块钱,他的眼中射出一阵杀气,那狗好像也被吓住了,停止了嗷叫,转身摇摇尾巴跑了。浪子的眼中的杀气更重了,他再次摸了摸袋中的十块钱,转身朝药店走去。

这天,艳阳高照,火红的太阳把人考得头发昏。浪子忍不了,就跑到过道去乘凉。他的到来让过道里的人都向里面挪了几步,但并没有减弱他们聊天的热情。

“唉!听说了吗?那个老张头好像病的挺重的,好像要死了。”一个大妈摇着手里的蒲扇,说道。

“哎呀!是真的!唉!说来他也真是可怜,儿女都不孝顺,就只有一个狗陪伴着他。前几天啊!听说那只狗也被人毒死了,老张头抱着那只狗的.尸体哭了很久呢!”另一个妇女迫不及待地接过话茬。

“你说,现在的人都不知道怎么了!好人都不得好报,这老张头每个月的退休金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自己吃都吃不饱。”那个拿蒲扇的女人看了看浪子,接着说“喏!就是那个流浪汉,就前几天我还看见老张头给了他一百块钱吃饭呢!”但是也没见他得什么好报啊!病了连个端茶倒水的人都没有。”

“唉!这都是个人的命啊!我们过几天去看看他吧。”她身边的另一个女人说道。

浪子听到这里心里一惊,原来那个白头发的老汉名字叫做老张头,而自己憎恨的狗就是那个白头发的老汉的!那些女人后来说了什么,浪子一句也没听见,他在那里如坐针毡,于是顶着高温又回到了自己的“小窝”。

浪子的眼前又浮现出了那狗吃了带毒药的鸡腿后的画面。在那个晚上,浪子觉得非常兴奋。他杀死了那只狗,就像当初用毒药杀死自己的老婆一样。他的老婆与他的朋友联合起来欺骗自己,还想携款逃到外国,他怎么会让他们那么逍遥快活,自己来还他们欠下的债呢。当他看见那狗嘴角的血,他觉得自己的心又有了温度、又跳了起来。但在这个晚上,浪子却痛苦极了,他不知是睡是醒,他的脑中连续不断地浮现出老人佝偻的脊背和雪白的头发。他不自觉地摸了摸自己的肩膀,仿佛老张头的手还停留在那里,那手还有炙热的温度。他的脑中还浮现出那狗死时的样子,他突然觉得那血红血红的血好刺眼、好刺眼。浪子的思想在挣扎,他再次想起了自己年迈的老母亲,她不知道怎么样了?浪子又想起了他和那个背叛自己的朋友一起喝酒猜拳的画面、自己和爱人嬉戏的景象・・・・・・・

过了几天,老张头死啦!丧礼过后人们再也不见浪子的身影。

又过了几天,小镇上的人们听到一个消息,外省的一个通缉犯投案自首了。当警察贴出照片后,人们发现,那个通缉犯和浪子长得一模一样。

篇2:最后的祝福美文欣赏

最后的祝福美文欣赏

今天,我送给了小学语文老师在小学最后的祝福。

毕业后,在梦乡里总是有我亲爱的语文老师的身影,或许是这几天总是想着小学的故事的缘由吧!昨晚上躺在床上时,心中顿时格外想念老师,想去老师家看看老师,但是有一种力量总是驱使着我放弃这个念头,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我又回想起小学生活的酸甜苦辣,便翻开日记慢慢的看着,有序的.一页一页的翻着,在心里却很乱,我想:后天就是中秋节了,该不该去看看老师呢?去还是不去?还是别去了。为什么不去呢?后悔了可就来不及了,还是去吧,拿一些什么呢?水果,一个精致的发饰还是。。。。。。想着想着进入了梦乡,做了一个美梦,梦到我们小学同学聚在一起,多开心呀。。。。。。

早上起来,便去了精品阿姨的店里,因为这里有我的小学回忆,一有烦心事我便去哪里,精品阿姨非常愿意听我诉说。我刚进店门,就看到一对小兔子,我心想:就送老师一对兔子吧,明天就是中秋节了,送对兔子有特殊意义,老师一定会明白的。阿姨走过来,对我说,“小不点,看上这个兔子了?要送给谁?”“送给xxx老师,想她了。”我们聊了一个上午,她打半价卖给了我,还说以后有事就到她那里去。妈妈有事中午没回来,让我去买的吃,我也没去。下午,我到了老师家门口,不知怎么的,就是不敢敲门,我回了家,拿了一张我的相片,在相片后面写上:学生xx,祝老师中秋快乐!我又到了老师家的门口,放下礼物,门铃也没按,就跑了。

第二天,老师打来电话说,谢谢我还记得她,老师会永远记住我的。我也一定要记住她。我们约定,等我学业有成的那一年,一定要去看她,不过要到屋里去看她。我哭了。。。

今天,我送给了老师在小学最后的祝福-一对兔子。

篇3:美文欣赏:七夕最后一枝玫瑰

美文欣赏:七夕最后一枝玫瑰

火车进站时,已经夜里10点了。我急匆匆下车、验票、出站,然后站在路口东张西望,希望找到一处卖玫瑰的。因为今天是2月14号,情人节,我答应女友今天一定送花给她。毕竟太晚了。若在白天,这里的花摊一家挨一家,我可以精挑细选,买一束最红最艳的送去,但现在,如果能买到玫瑰,就算运气不错了。 沿街走下去,终于在拐角的路灯下发现一处花摊儿,筒里仅剩一枝玫瑰,摊主正把它搁到三轮车上。我快步走过去,“这枝玫瑰归我了!”一边递过去10元钱。一般来说,情人节的玫瑰早上每枝可以卖到15元,到下午只能卖10元,如果是晚上,价钱就更低了。我出10元,是因为对这位坚持到深夜的摊主心存感激。

不料,我伸向玫瑰的'手被挡住了:“玫瑰不卖。”我这才抬起头来,打量这位不卖玫瑰的卖花人,瘦高个,30多岁的样子,穿一件蓝色的旧羽绒服,因为风吹日晒了一天,脸有些灰扑扑的。

我想我是碰上会做生意的了:能坚持到现在才收摊,自然是想多赚一点钱;而深夜求购者,肯定是急需,价格自然不菲了。我识趣地又掏出10元。摊主摇摇手说:“你出100也不卖。”

我再次打量这位卖花人。一脸憨厚的样子,眼睛平静地与我对视,毫不躲闪。他为我提供了方便,我应该多出一点钱,但如果价钱高得离谱,那简直是敲诈。我刚刚对他建立的好感此时荡然无存。但我实在需要这枝玫瑰,举目四望,空荡荡的街上也只剩这一家摊位。我压一下怒火,告诉他这枝玫瑰对我很重要,下个月我就要结婚了,这是最后一次送女友玫瑰,请他无论如何把这枝玫瑰给我……但不要漫天要价。

“为什么是最后一次?”他边整理车子边说,“结婚以后就不能送了吗?我和爱人结婚了,每年送她一枝,今年是第12枝了。本来,你真需要,这枝花可以让给你,可是今年不行,我一定要留一枝给她。因为……”他抬头看了看夜色,“她下岗了。”

卖花人骑上车子走了。我怔怔地站在那儿。他拒绝卖给我,等于自己花20元,甚至更高的价钱买下了这枝玫瑰。这对一个坚持到深夜,只为多赚一点钱的人来说,是不是有点奢侈?但谁又能说,卖花人的妻子不需要玫瑰?

后来,我把这个故事当做情人节的礼物送给了女友。她听了,依偎在我的怀里。

篇4:消失的最后一座土屋美文欣赏

消失的最后一座土屋美文欣赏

土屋算是人类祖先留在地球上最古老的建筑样式了,也是伴随人们走得最远,时间最长久,而且至今还有人居住着,使用着祖先的创造发明。一位建筑学家说,土屋能够保留至今是世界的奇迹。

土屋从建筑年代上讲,远比古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万里长城久远得多,也古老得多。与人类自身讲也亲切得多,重要得多。坐在土屋的土炕上会立刻感受祖先的感受,享受到祖先的温暖,直接与祖先交流对话了。可是,现实中遗存如此古老的土屋,却并没有引起人们一丝一毫的珍视,像北宋钧窑一片残瓷,送进博物馆那就是珍品,让人去刻骨铭心的幽思,敞开胸怀去怀想。土屋低垂着房檐,墙壁斑驳陆离的寒酸、颓废,仿佛成为人们眼中丁,肉中刺,恨不能一锹铲平,一步迈进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这就是人们对土屋的态度,简直让我心寒的看不起自己。

土屋是人类的宝贝,是世界上最原始的建筑遗产,是至今还能够用视觉感知的古董,去用身体触摸到的祖先哦。

前些日子从网络上看到一则《北方最后一座土屋倒下了》的消息,作者文章中还刻意将农民乔迁新居的气氛做了渲染。“农民扒掉了老祖宗留下最后一座土屋,敲锣打鼓,欢天喜地搬进农民新村住宅楼……。”对于作者欣喜之情深表同情,可是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想到最后一座土屋,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陪伴我们的老土屋眼巴巴倒下了,心里就有一种莫名失落感,一种疼痛让我想哭。

土屋是人类何等宝贵的文化遗产啊,它就这样悄然离开了吗,心里就有情不自禁的激动!。

对于土屋,今天的人们原本应该虔诚的匍匐其前,毕恭毕敬。可是,不少人在它面前有些冷血,高傲的`站成无一丝情感可言的旧施主,在她年迈老去的时候一脚扫地出门,对它瞬间可失的珍贵毫不理会,无所在意,我想批评当下人常犯逻辑错误了。一面口中念念有词,高喊重视文化遗产,一面却冷面无情,没有半点理智可言,正用自己双脚践踏着人类最为珍贵的遗存视而不见,漠然不知。他们对于一座楼的取材足能做到挑三拣四,鸡蛋里挑骨头,可是对于那一天,祖先留下的老土屋倒下了,锹镐斧锯飞扬里,先人构筑土屋用的檩子、椽子、樑驮粉碎成块却不以为然,我的五脏六腑犹如给人撕裂着,整个神智有些木纳了,不知道该说些啥……

土屋在人类前行中,我想它更应该比这个地球上留下的任何砖石建筑珍贵得多,因为土屋的存在,我们得以更近距离感受到从山林,洞穴里走出祖先的情感,体会先民狩猎过后坐在温暖的土屋里,热烘烘的土炕上盘腿而坐,喝酒吃肉,享受生活的美好。

老土屋消失了,转瞬灰飞烟灭离我们远去了,我就想用个大玻璃将它罩起来,让后来的人们也能够看到人类学会用两腿走路就建起的土屋,感觉我们人类走来的脚步何等的艰难困苦……

土屋是人类书写在大地上的历史啊,更是一段人类自身立体的记忆,也是人们至今还能见到这个世界上唯一带有原始意味的古代建筑呢。看到土屋就会让我们想起它的前身地窨子,半是穴居的山洞,中原一带称窑洞,后者是草房子,我国东北大兴安岭鄂伦春、达斡尔、鄂温克人居住过的撮罗子,木板房……

土屋就是这样举足轻重。尽管当下生活的人们还无暇顾及,更何况静静坐在屋里,颇费心思去想那厚厚的土墙,古旧的老板门,木制的画格子窗,老土炕,泥火盆曾经的温暖,超乎寻常的亲切与令人难忘,更无人把老土屋与楼房连贯在一起去想,从我们曾居住的房屋演变过程,品味人生的况味。当我给笔下这篇小文命名 “最后一座老土屋“,你知道我的心该有多么的沉重,五脏六腑都在痛,突然觉得土屋对于我们人类自身该有何等重要啊。

土屋也是我降生的摇篮,我与父亲母亲,兄弟姐妹及家的概念就产生于那铺着炕席的老土炕上,那糊着牛皮纸的花格子窗下,土屋与我不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土屋就是我的老祖母啊,怀念它就是怀念我的父母双亲……

篇5:关于弹棉花的美文欣赏:最后的弹花匠

“嘣!砰!嘣!砰!嘣嘣!砰砰!嘣嘣!砰砰!”袁家湾老街又传来弹花匠用木锤敲击弓弦的音乐声。这声音时而低沉,时而高亢,这是最美妙的时空旋律。

如果这次不是我主动邀请周师傅用昔日的弹花工具——一弯弹弓、一张磨盘、一个弹花槌和一条牵纱篾为我弹棉被,那么我这辈子包括我的子子孙孙再也无法听到这迟到的音乐。因为现在我所面对的是正在远去的老手艺——手工弹花,面对的是本世纪最后的弹花匠——周师傅。

已过花甲之年的周师傅是浙江温州人,四十年前辗转至全椒从事手工弹花,在老街袁家湾一干就是三十多年。那个时候的周师傅风华正茂,带着一弯弹弓、一张磨盘,手提一个弹花槌和一条牵纱篾,只身来到全椒,虽然人生地不熟,但凭借他刚刚学成的弹花手艺,用别人听不懂的温州式全椒土话,在县城的大街小巷边走边喊“弹花吶,弹花吶!”还不时用弹花槌有节奏地打击弓弦,话虽然听不懂,但看到那瘦小身躯上背的弹弓和手势,就全明白是做什么的了。

那个年代弹棉花的店铺较少,一般都是上门服务。记得我家弹的两床棉被,就是在前面院子里的空地上,用两条板凳支上门板,搭个台子进行的。弹花一般是两人搭档,是师徒、是父子、是夫妻、是兄弟皆有。但周师傅好像自始至终是孑身一人,忙不过来的时候,请家主子凑凑手。数十年过去了,习惯依然未改,也许这是他的性格和习惯使然。

弹棉花工序主要的是弹、压、上线。如果是旧絮翻新,还有一个撕絮的工序。弹花人在工作时,系一腰带,后插一木棍,用绳系住,左手持弓,右手持槌。弹棉花的关键是振动弓弦,用木槌有节奏地打击,弓弦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均匀地振动,使棉絮成飞花而重新组合。在木锤的击打下,棉弓上弓弦激烈地抖动,棉絮一缕缕地被撕扯着,向四处飞溅,犹如一群群受惊的洁白小鸟,迅即飞起,又慢慢地落下。棉弓指向哪里,哪里就是一阵喧腾,此起彼伏,看着看着,案板上就堆积起了厚厚一层松软的棉絮。

圧絮是不可缺失的重要程序。一床棉被弹得是否松软、平整,除了弹工,就是用磨盘将松软的棉絮压服贴、压平整。圧絮的工序要分两次进行。一次是在棉絮被整体弹好后,另一次是在棉絮被网上纱后。棉被松软、平整,圧絮是重点;而四角是否勻称、是否呈无缝圆弧,则是难点。身躯瘦小的周师傅有时为了压实一个拐角,连自己的身体都压到磨盘上。他弹出的被絮松而有韵,四角圆润而富有张力。有时为了压好一个拐角,把整床已弹好的絮拆开重弹,宁可延迟吃饭时间也要让主人满意,这也算是我们现在提倡的工匠精神吧!

缠纱线是一个细活。“缠纱时要气定神闲。” 周师傅说,“过去没有现成的纱网,一床被絮要缠上近千根经、纬纱线,完全凭靠弹匠用一根细细的牵纱篾,顶部勾着纱线在被絮间穿梭着。纤纤竹枝,颤颤点点,似蜻蜓在雪地中点水;纵横往来,又似蜘蛛在白絮中织网罗云。用纱线把被絮包裹起来,再用磨盘将它压平整,一床棉胎才算弹好。”

用这套古老、陈旧的弹花工具,再使上这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古老弹花工艺,周师傅足足花了四个小时才弹好一床棉被。而现在,弹弓、磨盘被弹花机和又大又重的吊装在半空中的长方形磨板取代,合上闸刀,按下电门,一个上午可以弹四、五床棉被。周师傅再也不会被十几斤重的磨盘压得筋疲力尽。机械化、自动化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减轻了弹花人周师傅的负担,这应该是个进步。但科技发展的同时,也把像手工弹花这样许许多多古老的民间工艺送进了历史博物馆,速度之快,令我们吃惊!

四十年来,周师傅有两个未变。一个不变是乡音。那浓浓的乡音与我们对话,如不仔细听,还真听不懂。原以为他的户口已转入了全椒,其实不然。每年闲暇时,周师傅还抽空回温州老家看看。与那些一夜炒房暴富的温州老乡比起来,周师傅说他自己“混水了”,弹了几十年的棉花,现在依然租人家的一个门店,好歹把三个孩子拉扯成人。按周师傅的话说,在外奔波,最终还得叶落归根。

周师傅另一个未变是体重未变。来时是瘦骨嶙峋,四十年过去了,还像一个风一吹就散架之人。说起瘦,周师傅回忆起这段不平凡的经历。到全椒时,三个孩子都不足十岁,不到两年妻子离异。这样周师傅又当爸又当妈。如今两个女儿都已出嫁,小儿子二十多一点,在北京打工。现在周师傅孤身一人在袁家湾租了房,还是干那弹棉花的老本行。“想让现在的年轻人学习弹花工艺已经不可能了。让我的孩子子承父业,更是没门。”周师傅隔着口罩,与我们边说边弹。两床不足三斤的被絮足足弹了六个小时。

周师傅微微驼背的身影在小屋漂移,弹锤起落,奏响的音乐韵律合着空荡房屋里的回声,此起彼伏。和声里,洁白的花絮欢腾着,随风飘舞。弹花匠,这个昔日人们离不开的老手艺,随着房屋里的回声,正渐行渐远……

公众号:天府散文

篇6:生命中最后的相送美文欣赏

生命中最后的相送美文欣赏

因突发脑溢血一直处于昏迷状态的她,在医院躺了一个多月后,还是撇下执手了七十年的老伴儿,还有满堂的儿孙,安详地走了,终年91岁。

下葬的那天,当路祭将要接近尾声的时候,负责看护他的两个孙辈耐不住他的闹腾,无奈之余只好跑到外面问负责的纸客(俗语zhi kei)。纸客忙召集了老人的儿女到老人跟前,怕已是93岁高龄的他出去后看了那样的场面万一有个好歹可咋办?商量着让他在屋好好歇息吧。可老人苦苦央求着说:“你们都把心放在肚子里,我不会有事儿,也不会给大家伙儿添麻烦。”“再说了,我们毕竟是老伴儿啊,你们就让我再给她说上两句话,送她最后一程吧,要不她走也走不安心呐!”听完老人的话,众人已是无话可说,只好含泪依从了他,孝顺的.子孙们小心地把他搀扶到祭席边。

最后一拨行礼的是“举重的”队列,当他们行完最后一个礼后,鼓手们停止了吹打。亲友们取下身上能用的孝帽、孝巾、孝衣擦拭着汩汩而出的泪水,他们生怕眼泪落地的声音,都会惊扰了眼前的“两位”老人。大家屏住呼吸,默默地见证着两位牵手走过了七十年风雨历程的老人这与众不同的告别仪式。

祭礼席上,老人庄重地三鞠躬,然后又旁若无人地挪到灵柩前,慢慢地绕了灵柩一圈。他一边走一边用他老树皮一般的双手轻轻摩挲着灵柩,那感觉极像是在抚摸着老伴的手。

“孩他娘啊,你说你也不等等我,走能忙做啥呢?你跟我吃了一辈子苦,没有享上几天福,为了这个家你累了一辈子了,该着让我好好伺候伺候你补偿补偿你吧,你也不多给我几天时间了你说,唉!”

“哎,孩他娘啊,你是咱家的大功臣啊,你看你给我养的两双儿女,他们对咱多孝顺啊,到了那边你也用不着挂念我,你该好好歇歇了;我得求你一件事啊,到时候别忘了给我托个梦,告诉我你在那边儿过得好不好?要是缺什么了你就在梦里说一声,我好让咱孩子烧给你。”

“唉,这是我最后一次跟你说话了,再说的话,得等到那边了,你也别撒急,到了时候我就会去陪你。”

“行了,该给你置办的,小孩都给你置办好了,你就放心地走吧啊!。”

老人抖索着掀起衣襟,擦了擦脸上滑下的几滴老泪,然后朝身后忍泣吞声的人们招了招手:“行了,不早了,该上路了。”说完头也不回地朝家里挪去,留给众人的是一个模糊、却又坚强的背影……

雁栖湖美文欣赏

美文欣赏:柳絮

经典美文欣赏:杯酒释兵权

美文欣赏夕阳红

浪子回头美文欣赏

佛教美文欣赏

美文欣赏:《随缘》

轮回美文欣赏

《浅谈写作》美文欣赏

美文欣赏:如果可以

最后的十块钱美文欣赏(共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最后的十块钱美文欣赏,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