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手抄小报内容

时间:2023-11-22 03:38:53 作者:钟华婷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钟华婷”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春节手抄小报内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春节手抄小报内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春节手抄小报内容

春节手抄小报内容

一、春节的简介: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人在春节这一天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 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

二、春节的传统民俗内容资料:

春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春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春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

春节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古人谓谷子一熟为一“年”,五谷丰收为“大有年”。西周初年,即已出现了一年一度的庆祝丰收的活动。后来,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诸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井神等诸路神明,在春节期间,都备享人间香火。人借此酬谢诸神过去的关照,并祈愿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

春节还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于高潮。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

春节更是民众娱乐狂欢的节。元日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杂耍诸戏等,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

因此,集祈年、庆贺、娱乐为一体的盛典春节就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佳节。而时至今日,除祀神祭祖等活动比以往有所淡化以外,春节的主要习俗,都完好地得以继承与发展。

三、春节对联资料:

百联同歌盛世

九州共祝民康

百族家家乐业

九州户户安居

爆竹声声除旧

桃符代代更新

爆竹声声祝福

灯花闪闪迎春

爆竹一声除旧

桃符万户更新

爆竹一声除旧

春联万户更新

爆竹一声辞旧

桃符万户更新

四、春节的诗句内容: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王安石《元日》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王湾《次北固山下》

3、千门万户尤眨总把新桃换旧符。 ―― 王安石《元日》

4、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 高适《除夜作》

5、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 文征明《拜年》

五、关于春节的作文内容:

你们,

使大街小巷红彤彤一片,

大红的对联,

大红的福字,

还有垂涎欲滴的冰糖葫芦。

你们,

是孩子们的天堂,

新的衣服,

新的玩具,

还有长辈送的压岁钱。

你们,

是中国最隆重的节,

――春节。

篇2:新年手抄小报内容

1、《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3、《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篇3:新年手抄小报内容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19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年节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古人谓谷子一熟为一“年”,五谷丰收为“大有年”。西周初年,即已出现了一年一度的庆祝丰收的活动。后来,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诸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井神等诸路神明,在年节期间,都备享人间香火。人们借此酬谢诸神过去的关照,并祈愿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年节还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于高潮。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元日后,开始走亲访友,互送礼品,以庆新年。年节更是民众娱乐狂欢的节日。元日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杂耍诸戏等,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此时,正值“立春”前后,古时要举行盛大的迎春仪式,鞭牛迎春,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各种社火活动到正月十五,再次形成高潮。

因此,集祈年、庆贺、娱乐为一体的盛典年节就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佳节。而时至今日,除祀神祭祖等活动比以往有所淡化以外,年节的主要习俗,都完好地得以继承与发展。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观念。历经千百年的积淀,异彩纷呈的春节民俗,已形成底蕴深厚且独具特色的春节文化。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迅速增长,对亲情、友情、和谐、美满的渴求更加强烈,春节等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要大力弘扬春节所凝结的优秀传统文化,突出辞旧迎新、祝福团圆平安、兴旺发达的主题,努力营造家庭和睦、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推动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不断发展壮大。

篇4:读书小报手抄内容

我是个爱书如命的女孩。每当我看起书来,就着了迷,身边无论有多大的的声音我都听不见,心里只有书。我看书时,常常把自己融入到书中去。看到惊险的一刻,仿佛自己是里面的人物,顿时感 觉很害怕,有时额头都冒汗了。看的人物的悲惨命运就伤心落泪,如果书中哪个好人死了,我会伤心上一整天,甚至一星期。为此,我看书还引出了许多麻烦。

有一次,弟弟生病了,奶奶很忙,所以就让我去煮鸡蛋给弟弟吃。我正好从图书馆借了一本很好看的书,于是我便一边看书一边煮鸡蛋。

首先我把开水放到煤气灶上,然后顺手将圆圆的东西放入锅内,接着我看起了书。

故事中精彩的内容吸引住了我,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了,奶奶来了,问:“小雅,你把鸡蛋煮好了没有?”这时我才想起锅里还煮着鸡蛋,心想:这下完了,鸡蛋肯定煮坏了,我铁定要挨骂了 !我站在墙角不敢出声。看着奶奶把锅盖打开,听见奶奶无奈的说:“小雅,你这是煮鸡蛋呢还是煮石头?”我往锅里一看,锅里煮这一块圆圆的石头。糟了!我光顾着看书了,把石头当成了鸡蛋。我 不好意思的吐了吐舌头,赶紧重新烧水煮鸡蛋。

你们说我是不是一个爱书如命的女孩呢?

篇5:读书小报手抄内容

书,是人类智慧的源泉,是文化的象征,是人类文明的教导者。

听到低年级的弟弟妹妹的朗朗读书声,就像在童声大合唱一样好听,我不禁想起我小时候读书时代。

我最早接触的是认识蔬果的书。那是一种印有水果和水果名字的.书,那时的我还不到3岁,就觉得很有趣。每天拿着读呀读,读了一遍又一遍。就这样这本书陪伴了我到了4岁,我也认识了50多种常 见的蔬果。

幼儿园里,老师给我们一人发了一本语文书,就这样我每天都抱着这本语文书看得醉如痴,晚上回家我还装模作样地给妈妈讲书中的故事,看着妈妈认真的样子,我特别有成就感。

到了小学阶段,语文书已不能使我满足。我认识的字也开始多了。我开始买课外书:《卖火柴的小女孩》、《鲁滨孙漂流记》、四大名著……一到过年,我就把压岁钱放起来准备买书。渐渐的,我的 压岁钱没了,我就又想出了一个办法:借书。借书馆里有几千本书,我一到星期天就“赖”在那里不走了。那里真是知识的海洋啊,我在里面尽情遨游,自在驰骋。

现在,我又不满足看童话故事,又开始看漫画书如:《阿衰》、《豌豆笑传》……这些漫画让我开怀大笑的同时也让我开始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

书,是你教会了我认识大千世界,是你教会了我人世间有喜怒哀乐,是你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   感谢你,我亲爱的朋友!

篇6:体育手抄小报内容

常见的运动伤害

扭伤(Sprain):通常是发生在关节韧带,容易发生的地方是脚踝、膝盖还有手指。

拉伤(Strain):通常是发生在肌肉处,容易发生的地方是大腿与小腿。

撞挫伤(Contusion):全身都会发生,只要被撞到或被打到都算,严重时皮肤会呈现出黑青(Bruise)。

上述都属于急性运动伤害(Acute Injury),我们可以很明确的知道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并且可以指出受伤的部位,可以做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和救助。

体育锻炼注意事项

1.运动开始时,应立足于个人目前的水平,逐步加强,普通人群的运动强度以达到中等或以上为佳。运动频率一般为每周3~7天,最好每天运动。运动时间为每天30~60min,可分2~3次完成,每次应持续10分钟以上。

2.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均可产生各自的健康效益,而两者的适当结合可产生叠加的健康效益。常见的有氧运动项目有走路、慢跑、做操、打扇、舞剑、踢毽、广场舞、太极拳、骑车、游泳、爬山等。常见的.无氧运动项目有举哑铃或杠铃、仰卧起坐、俯卧撑等。各人可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体质和爱好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量力而行。

3.走路是最好的运动方式已成为共识,但应在饭后半小时开始走路。饭后,人体大量血液流向消化系统,此时如进行剧烈运动,血液就会涌向运动器官,以保证肌肉工作的需要,造成消化系统血液供应不足,胃肠蠕动减慢,影响消化和吸收过程的正常进行,严重的会导致胃痛、消化不良、消化道溃疡等疾病。走路健身和散步是有区别的。走路健身需要有速度,有强度,有时间,有距离。而散步的速度慢,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恬静轻盈,无忧无虑,逍遥自在。散步特别适合老年人健身。

4.一般讲,每天走路6000步左右为低强度运动,每天走路7500步左右为中等强度运动,每天走路大于12500步为高强度运动。中老年人的运动强度通常以低、中强度为宜。超负荷运动可对身体产生危害。刮风、下雨、雾霾等气候原因,改为室内跑步机锻炼,也是不错的选择。

5.重视运动前的准备工作和运动后的恢复活动,提高身体对运动的适应性、协调性和安全性,以免发生胃肠痉挛、腹痛、肌肉或韧带拉伤、关节扭伤以及晕厥等事故。注意穿合适的衣服、鞋袜,预防运动损伤。

6.炎热或酷寒气候要避免室外运动。夏季参加户外运动,身体内的热量积累比散发的多,如果不注意防范,就很容易发生中暑。遇到风沙天气时尽量选择避风的环境锻炼,雾天里要尽量选择空气流动大的环境锻炼。

7.运动时应以鼻子呼吸,不要用嘴呼吸,以减轻寒冷空气对呼吸道的不良刺激。另外,因鼻子里有许多鼻毛,它能过滤空气,使气管和肺部不受尘埃、病菌的侵害。

8.水分的补给要充足,以保证细胞正常新陈代谢。但锻炼后也不宜大量饮水,因大量水分进入血液,会将血液稀释,使血量增加,加重心肾负担,同时稀释胃液,导致消化功能和食欲减退。同时,大量饮水会使出汗更多,盐分则进一步丢失,从而引起痉挛、抽筋等症状,应以饮用淡盐水为宜,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防止肌肉痉挛。补充水分时以适量、多次、缓饮为准则。

9.营养与睡眠充足,维持健康体重和良好的精神状态,肥胖者要结合饮食控制。注意体重负荷,防止关节磨损。身体不适时要休息,不要勉强运动。

10.秋天气候干燥,温度较低,易引起咽喉干燥、口舌少津、嘴唇干裂、鼻出血、便秘等症。对于运动者来说,锻炼后应多吃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苹果、芝麻、蜂蜜、银耳、新鲜蔬菜等食物,以保持上呼吸道粘膜的正常分泌,防止咽喉肿痛

篇7:春节的手抄小报

有关春节的手抄小报

有关春节的手抄小报

春节在我国有三、四千年的历史了。古时叫“元旦”。“元”就是开始的意思,“旦”就是早晨的意思,“元旦”即一年的第一个早晨,关于它的来历和传说有很多。

春节是一个具有多重文化意义的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过春节的一个最基本的形式就是亲人团聚,亲朋来往,于是家家张灯结彩,户户置酒备席。春节节日的质量概念就是团圆。人们的相互祝福是团圆,人们的内心高兴是团圆。大年除夕哪户人家的.哪位成员届时未归,一家人都觉得十分惆怅,同时也为远游未归者祝福祈祷。在交通、通讯不发达的年代,企盼亲人在春节归来,是家家户户的春节情感。但是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速,春节文化的这种传统感觉变得渐渐模糊起来,“团圆”也渐渐改变了形式。

篇8:春节的手抄小报

“年”起初是一种怪兽的名字,经常出来伤害百姓,后来人们制造了爆,把“年”给赶跑了,所以现在过年的时候大家都放鞭炮来驱邪避凶。

人们为了几年把年赶跑,人们可以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就把那一天定为节日,后来就 成了中国的“年”。

习俗

传说,年兽害怕红色、火光和爆炸声,而且通常在大年初一出没。所以每到大年初一这天,人们便有了拜年、贴春联、挂年画、贴窗花、放爆竹、发红包、穿新衣、吃饺子、守岁、舞狮舞龙、挂灯笼、磕头等活动和习俗。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篇9:中学生手抄小报春节

春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春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春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

春节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古人谓谷子一熟为一“年”,五谷丰收为“大有年”。西周初年,即已出现一年一度的庆祝丰收的活动。后来,祭天祈年成年俗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诸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井神等诸路神明,在春节期间,都备享人间香火。人们借此酬谢诸神过去的关照,并祈愿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

春节还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于高潮。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

春节更是民众娱乐狂欢的节日。元日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杂耍诸戏等,为新春佳节增添浓郁的喜庆气氛。

因此,集祈年、庆贺、娱乐为一体的盛典春节就成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佳节。而时至今日,除祀神祭祖等活动比以往有所淡化以外,春节的主要习俗,都完好地得以继承与发展。

篇10:中学生手抄小报春节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祇与东君偏故旧。

元宵《元夜踏灯》

(清)董舜民

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

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

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

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

《上元竹枝词》

(清)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元夕影永冰灯》

(清)唐顺之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元夕无月》

(清)丘逢甲

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元宵月正圆》

闽南歌谣

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

扶老携幼返故里,却两岸长相思。

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

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

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

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

读书小报手抄内容

一年级春节手抄小报

春节节日小报参考内容

春节节日小报内容

中秋节小报内容

心理小报内容

环境小报内容

法制小报内容

数学小报内容

春节节日小报

春节手抄小报内容(整理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春节手抄小报内容,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