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诗句——《秋日湖上》

时间:2023-12-06 03:36:14 作者:闹市的转角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闹市的转角”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秋天的诗句——《秋日湖上》,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秋天的诗句——《秋日湖上》,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秋天的诗句——《秋日湖上》

《秋日湖上》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秋日湖上》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秋日湖上》原文

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

浮沈千古事,谁与问东流?

《秋日湖上》注释

①五湖:指江苏的太湖。

②浮沉:指国家的兴亡治乱。

《秋日湖上》译文

落日的时候,我在太湖上游船,烟波迷漫下模模糊糊的景色使人产生了忧愁。千古而来历史不正如这浩渺烟波笼罩下的水浪一样在浮浮沉沉中远逝了吗,谁会关心那些繁冗沉寂的事情呢?

《秋日湖上》赏析

《秋日湖上》这首诗浅易近人,文情并茂,诗人既点出了世事如白驹过隙,变幻莫测的原理,也道出了对人生价值观的思考及探索。千百年来人们对它议论不一。

这首诗开头一句写出了诗人秋日泛舟闲游时间、地点,言简意赅;紧接着一句道出了太湖上的景致,同时也烘托出诗人的心境。这两句既写景,又抒情,情由景生,景带情思,情景交融。尤其一个“愁”字,直抒胸臆,点出了诗人抑郁的情怀。崔颢有诗《黄鹤楼》中一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同样是日薄西山,同样是迷离烟波,虽然诗人所想的不相同,但其心境是相同的。

“浮沉千古事,谁与问东流”两句是这首诗的题旨所在,意思是千百年不断发生的事都有随着太湖上的水面浮浮沉沉,俱随着湖水向东流去。太湖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然而,此日的湖波依旧,往日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却是灰飞烟灭。“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长江万古流”。名利争夺、打打杀杀都随着历史的车轮销为匿迹。唯一不变的,只是那一道江水,作为历史的见证,作者在这里告诫世人要跳出名利,淡漠名利,淡泊一生,因为“是非成败转头空”。作者用低精神财富的笔调,委婉地道出名利的虚无,既有了道家的出仕思想,又表达了作者的清风明月般的胸怀。

这是一首湖上怀古的作品,它反映出了一种世事浮沉的消极思想。春秋时吴国和越国,是相邻的两个诸侯国,都在今江苏、浙江一带,同太湖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诗人泛舟湖上,秋风萧瑟,落日烟波,触目所见,处处皆可生愁。然身临此境,最易令人发生感慨的,自然是历史上吴越争霸的故事了。当时吴被灭亡而越称霸,都已成为往事陈迹,所以说是“浮沉千古事”,早已付诸东流,没有谁来问了。全诗流露出诗人对现实无可奈何的心情。

此诗的妙处在于要言不烦,寥寥数语就将今与古、虚与实、景与情融合起来,古今一概,寓虚于实,情景不分。

《秋日湖上》作者简介

薛莹,晚唐诗人。著有《洞庭诗集》,《全唐诗》里收有十首他作的诗,其他的就只有残句了。他的诗风充满伤感,所作多表现隐逸生活。

篇2:秋天的诗句——《秋日三首·其一》

《秋日三首·其一》原文

月团新碾瀹花瓷,

饮罢呼儿课楚词。

风定小轩无落叶,

青虫相对吐秋丝。

《秋日三首·其一》赏析

正是“斑斑红叶欲辞枝”的秋宵,霜气霏霏,江水清寒,孤船在江面上滑行,夜幕朦胧,菰蒲在秋风中摇曳,无数寒星在天幕上闪烁,万籁无声,非复人世。诗人正在百无聊赖之时,忽然传来的“笑语声”,顿使萧萧的秋夜有了生气,给夜行人送来了一丝温暖,心情该是多么欣喜激动!“忽”字耐人寻味,把夜行人惊喜的神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在表现手法上,诗人用的是先抑后扬法。通篇不直写旅人,而是借物托志,别写霜气、秋水、寒星、菰蒲,最后写菰蒲深处的“笑语声”,随即戛然而止。然言虽止而意未尽。这亲切的笑语声是伴随着夜行人度过迷蒙空寂的秋宵呢,还是瞬间消失在凄冷的夜空,留下的却是更加难耐的寂寞和愁苦?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正面阐述,而是用遮掩来突出,用省略来增添,留给读者去想象,去补充。由于构思巧妙,含蓄深邃,令人浮想翩翩,收到极佳的艺术效果。

《秋日三首·其一》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苏门四学士”之一。汉族,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文学家,北宋词人。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颇得苏轼赏识。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历来词誉甚高。然而其词缘情婉转,语多凄黯。有的作品终究气格纤弱。代表作为《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满庭芳》、(山抹微云)等。《鹊桥仙》中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誉为“化腐朽为神奇”。

篇3:秋天的诗句——《秋日三首·其三》

《秋日三首·其三》原文

霜落邗沟积水清,

寒星无数傍船明。

菰蒲深处疑无地,

忽有人家笑语声。

《秋日三首·其三》赏析

诗的一、二句状景,雨过天晴,由于阳光的折射,西天出现长而弧曲的彩虹,变幻多姿,非常美丽,远远望去,就像挂在西楼之上,仿佛伸手就可摘下。极像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逐”和“追”两字,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彩虹以活泼甚至顽皮的性格,生动、形象,简直把彩虹写活了。此时此景,诗人也好像受了感染,神情振奋,突发奇想:如果能招来千万个美人一起歌舞,那该多好!在酒酣时,一定剪下这美丽的彩虹,赏赐给她们。缠头,指古代舞女绕缠头上作为妆饰的锦锻,后来将宴席上赏赐给歌舞者的罗锦之类的礼物称为缠头。诗人的幻想是做不到的,但却是心情愉快的真实流露。在这里,正面描摹已美不胜收,令人陶醉;又引发奇想,使美景更加可怜可爱,锦上添花。其构思之巧妙,手法之新颖,令人叹绝。

《秋日三首·其三》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苏门四学士”之一。汉族,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文学家,北宋词人。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颇得苏轼赏识。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历来词誉甚高。然而其词缘情婉转,语多凄黯。有的作品终究气格纤弱。代表作为《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满庭芳》、(山抹微云)等。《鹊桥仙》中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誉为“化腐朽为神奇”。

篇4:秋天的诗句——《秋日三首·其二》

《秋日三首·其二》原文

连卷雌霓挂西楼,

逐雨追晴意未休。

安得万妆相向舞,

酒酣聊把作缠头。

《秋日三首·其二》赏析

诗的开头,描绘了其乐融融的家庭日常生活图景:诗人手捧有花纹图案装饰的精细茶碗在慢慢地品茶,饮后,叫来儿子,考核《楚词》功课。屋外,不是“树树秋声,山山寒色”,而是天高气爽,艳阳高照,既没有肃杀秋风,也没有纷纷落叶,只有秋虫在静静地吐丝营巢,一切显得那么从容、静谧。一、二句写人情,三、四句写秋景,粗看似不相干,实则气氛和谐,情景交融,达到物我相忘的境界。全诗语言朴素清新,画面生动,极富生活气息,闲雅而有情致。

《秋日三首·其二》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苏门四学士”之一。汉族,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文学家,北宋词人。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颇得苏轼赏识。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历来词誉甚高。然而其词缘情婉转,语多凄黯。有的作品终究气格纤弱。代表作为《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满庭芳》、(山抹微云)等。《鹊桥仙》中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誉为“化腐朽为神奇”。

篇5:秋天的诗句——《始安秋日》

《始安秋日》原文

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

卷云山角戢,碎石水磷磷。

世业事黄老,妙年孤隐沦。

归欤卧沧海,何物贵吾身。

《始安秋日》鉴赏

诗人敏锐地抓住了岭南物候的特征,起句就开门见山地直陈其对桂林的独特感受。次句点题并阐述上句“风景异”的内容:“秋似洛阳春”。洛阳的春日究竟怎样,诗人没有明说,但这是人们所熟悉的,杨柳新绿,繁花似锦,莺歌燕语。仅“洛阳春”三个字就道尽了桂林秋色佳。这句诗写得既概括又具体,简洁而饶有韵味。紧接着的两句诗写得更新颖奇警,“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在这傍晚时分,雨过天晴,斜阳余辉倾洒江中,江天虽美非故土,只能使离人更加愁肠欲断。“分明”二字活泼了句意,使江天人格化,江天好像是有意恼人的。“卷云山角戢角戢,碎石水磷磷”,晚风袭来,云雾飞卷而去,山峰忽隐忽现,如同兽的角尖在角戢角戢钻动;江水清沏得可以看见底下的小石子,江水在石间穿梭,发出磷磷的声音,悦耳动听。像这样朴实生动的描写,已脱尽了绮靡之气。

自第七八句起,便转入述志感怀。“世业事黄老,妙年孤隐沧”,黄老,道家祖黄帝老子,故称道家之言为黄老。赞美隐士研习黄帝老子的学说,脱尘出俗,能悠游世事之外。宋之问早年曾学道,在陆浑山庄隐居过。这里言外之意很有些悔恨自己未能坚持隐居,热心仕途混迹官场,以致弄到“迁窜极炎鄙”,“百越去断魂”的地步。他一贬再贬终至流放,于是才产生了不如归隐的思想。他在这次流放途中写的《自洪府舟行直书其事》中说道:“妙年拙自晦,皎洁弄文史。谬辱紫泥书,挥翰青云里。事往每增伤,宠来常誓止。铭骨怀报称,逆鳞让金紫。安位衅潜搆,退耕祸犹起。栖岩实吾策,触藩诚内耻。”暗示自己欲进不得,欲退不能,心中感到羞耻。宦海的沉浮,他已经深有体会了。“归欤卧沧海,何物贵吾身”,表现的是急欲隐归的心理。意思是:说归去吧,到那海岛上远离尘世,寄情沧海,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比自己的生命更贵重呢?上句感叹,下句反诘,深沉有力,蕴含着无限辛酸和无奈。眼前美好的桂林山水,只能更增添他的烦恼和感伤。不久,他被勒令自杀。《旧唐书》说他“先天中,赐死于徙所”。《新唐书》说他“赐死桂林”,情节十分凄惨:“之问得诏震汗,东西步,不引决。祖雍请使者曰‘之问有妻子,幸听决’。使者许之,而之问慌悸不能处家事。祖雍怒曰:‘与公俱负国家当死,奈何迟回邪?’乃饮食洗沐就死。”可见这一次的被流放,诗人早已预感到凶多吉少了。

《始安秋日》作者简介

宋之问,字延清,一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县)人。初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篇6:秋天的诗句——《秋日登扬州西灵塔》

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

顶高元气合,标出海云长。

万象分空界,三天接画梁。

水摇金刹影,日动火珠光。

鸟拂琼帘度,霞连绣栱张。

目随征路断,心逐去帆扬。

露浴梧楸白,霜催橘柚黄。

玉毫如可见,于此照迷方。

秋天的诗句——《秋日三首·其二》

秋天风景诗句

描写秋天的随笔:秋日里

有关形容秋天的诗句

秋天的古代诗句

秋天天气的诗句

秋天的诗句 古诗

写秋天的诗句怎么写

秋天写景的诗句

关于秋天的诗句古诗

秋天的诗句——《秋日湖上》(精选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秋天的诗句——《秋日湖上》,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