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一诺roll”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战马影评,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战马影评,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 《战马》影评
《战马》影评
好久没有写文章了,看电影从初三开始一直到大四,必须承认今年是我看的最少,也是最没有动力码字以及看他人影评的一年。倒不是对电影的热情有所减退,实质上,我想或许是进入了一种与电影平静生活的一年。或许是因为这些年来对电影有了自己的认识,所以也就不再反反复复的去试探他人的评价或是刻意的标榜什么。无论身边的影迷究竟是看山是山,还是看山不是山,抑或早已不在乎他人眼里的山究竟是何物云云。当你从满怀着热情试探着电影,到从图书馆淘来各种理论或是著作,再到因为忙碌的学业和生活而忽略了电影,最后你还是会发现,电影他不偏不倚就站在那里,像生活一样,有美有丑,有善有恶,更有难以言说和判定的是非对错。
当你把电影看作生活,无所谓强求,无所谓标榜,无所谓浮躁或是虚荣,仅仅是一种从心里发出的热爱,爱每一帧,每一秒,每一次共鸣,每一次分享。好与坏,源自于每个人的眼和心,理性的争议,总是无可厚非。
其实,生活不也是这样。
回到正题,今年的颁奖季格外的慢热以及无趣。目前来看,口碑最好的应当是《艺术家》《雨果》《后裔》三部片子,紧接着的是《午夜巴黎》和《生命之树》。口碑也不错的《帮助》倒是足够温情,但是太过的脸谱化,将一个现实矛盾用一种非黑即白的情绪表达出来,看爽了人,却也没留下什么。而《亡命驾驶》和《点球成金》就见仁见智了,若非合口味,估计不会对其厚爱。
今年最让人期望落空的或许是史蒂芬戴德利口碑全死的.《特别响,非常近》以及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口碑死了一半的《战马》。
应该这么说,斯皮尔伯格希望这部片子看起来温情,感人,励志并在其中漂浮着一些小小的童稚和幽默。然后,我们看到的是,影片一开始便开始煽情,对马奔跑的特写伴着鼓舞人心的音乐,让人恍然有种吐狗血的感觉。倘若说没有之后的战争,这就部影片就像一部介于成人和儿童之间的电影,时而用温情打人,时而用理智鼓舞人,但无论是哪一种,都无法让这部影片有一种完整饱满的质感。
影片的视角随着马儿的经历一直在迁移,从贫苦的农庄,到了英军的战场,从被俘,到被小女孩救起,从为德军卖命,到狂奔闯入无人地带,最后带着主人公回到了家园。每一次的奔跑和流离都让我们看到了战争中每一面或是每一方的的状态,这每一次的切换都充满了对马勇敢的刻画,以及每一个视角里动人的细节。然而也正是这样的频繁的切换,让每一面都显得单薄而无力,特别是在悠扬的配乐和精美的摄影下,故事的苍白和流于浅表更是难以忽视。就像是一幅百花图,只看得见每一朵花的兀自妖娆,却看不见其背后的意境和神韵。
如果说,史蒂芬斯皮尔伯格的目的是用一种童趣优美的方式表示勇敢这个主题,那么我想他刻意或是无力的减少每次流离的深度和残酷其实是一种错误。对一批马的刻画,倘若跳脱了时代的背景,跳脱了生活的残酷,跳脱了遇见的每一个人,静默的口背后的欲言又止和无奈妥协,那么马的勇敢又从何而来?无非是完美的摄影,加上正确的机位,娴熟的剪辑,加上激动人心的配乐,可是这一切对于斯皮尔伯格来说,是早十年前就能做到的。
平心而论《战马》会是一部分人的心水,但或许会是更多人心中的鸡肋,因为客观来说它并不是不好,他有出色的摄影,配乐,各种优秀的演员,甚至杰瑞米艾文这个年轻演员的表演都可圈可点, 虽然他们的发挥空间都有限。但再次客观的说,他的感人和勇敢都显得有些浅薄。
我想斯皮尔伯格到了现在这个份上,要想拍烂片已经很难了。但是也正是到了这个份上,要想拍出好片同样非常的困难。有了一切优秀的资源之后,他更应该想一想要如何将他们组装,从而去说一个扎实的,真正深入人心的故事,而不是在导演方向出轨后,让各种优秀的资源为他撑出最后的脸面,撑着战马中,那种浅入人心的勇气。
篇2: 《战马》影评
大导演斯蒂尔斯皮尔伯格对于战争片有着偏好,他多部叫好叫座的影片都是二战题材,可能由于他就是一个犹太人。但在战争这个大背景下,谁能否认这些故事不正因为“战争”而显得弥足珍贵呢。
《战马》就是主要讲述在一战前后,一个男孩和一匹马之间的深厚友谊。这样一个打着温情牌的故事,在太平盛世都容易赚人热泪,更何况是在一个动荡年代。不可否认,这部电影就是为让你在电影院哭得像个小孩儿。这位著名的“孩童”导演,大概想钻进观众历经打磨的心,掏出里面最柔软的部分,然后一次次地敲打着。观众可能会在看的时候,不知不觉就有泪滴落下,而自己还没察觉到。像一个好的悬念大师,他的作品必须处处留有悬念,才能瞬间引领观者。《战马》也有相同的效果,发生在人和马中颠沛流离的故事,随时会唤起人们最柔弱的神经。但是,这样的效果过多了会给人带来疲软,因为显得太刻意了,到最后反而没有真正的震撼。
确实人和动物之间的化学反应,真的煽情。然而在一个战乱时代,人都不能掌控自己,更何况是一只受人主宰的马。其实,在战争下,更能牵动人心是马对命运的抗争。
戏中真正的主角,一只叫乔伊的马。出生在一个英国村落,自小就被一个善良天真的15岁农夫之子艾比饲养调教。乔伊生来就是一匹赛马,它有着强健的肌肉,对奔跑有着独到的天赋。对于农夫之家,他们需要的是一匹会犁地的马,在面对农夫的枪口下,艾比虽救下了乔伊,但是真正救下它自己的是,是乔伊收起了作为赛马的骄傲,套上犁车。如果没有运气眷顾,即使本源是如此,又如何?命运不是没有机会的问题,而是要不要选择的问题。乔伊是一只马匹,但是它知道对于命运,不应画地为牢,即使是要它低下头,至少这是对命运的一种积极应对。在后来作为德军的俘虏马,正因为它懂得低头带上套马具,救下自己和同伴的生命。
乔伊被迫和感情深厚少年艾比分离,成为一个英国骑兵的坐骑,开始一名战马的`征途。本身矫健的马腿,是使它逃离危险的天赐礼物,但是在战争中,活命的天资反而成为送命的借口。或者,这就是在逃避命运的时候,往往就是与命运遭遇的时候。乔伊最后在两军交火的地方,发癫般奔跑,直冲向铁丝处,它对命运的无奈,而作出最后愤怒的抗争。即使是一匹马,都有它对自由意志的追求。
如同乔伊,人同样抵不过命运的掌控。在乔伊非凡的旅程中,它也改变了遇见它的人们。死在战场的英国骑兵,被射杀的德国逃兵兄弟,那对相依为命的法国祖孙,甚至是少年艾比,他们的命运都由一只马而联系在一起,造成的蝴蝶效应,使人不免问,假使他们的生命中没有乔伊,他们还会有现在的结果吗?遇见乔伊,不过是他们的一个生活片段,但是它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轨迹。骑兵选择了为荣誉而战,即使他早已遇见结局,哥哥为了保护弟弟而做了逃兵,愿意牺牲一切去爱护孙女的爷爷,还有为了乔伊自愿上战场的少年,因为乔伊,他们得到一个机会,可以重新去体会,去观察,去理解,去发现生活的整体意义,直至到被命运召唤,走上特定的道路。
篇3: 《战马》影评
如果要问看完《战马》我的感受和收获是什么,一句话概括之便是:我看到了人性之美。
纵然战争是残酷的、无情的,但它难以阻挡人性的光芒绽放。一匹勇健的马唤起战争中的人们对亲近动物的渴望、对自然的神情,良知尚未泯灭的人们,因为这匹神奇的战马,完成了一次又一次对它的倾力帮助,也完成了自我的救赎。因此我们能够看到,英国军官放走了乔伊选择牺牲;我们得以看到德国士兵不顾叛逃罪名驾着乔伊带走即将赴战场的弟弟,为兄弟的安全,为了他对父亲那句弟弟始终在自己身边的承诺;我们得以看到法国祖孙对乔伊的悉心照料,以及之后,那名德国军官看到乔伊被劳役时的不忍、疼惜。这一切动人的画面,皆源自于人性中尚存的美好光辉。
最难忘的,当属影片后半段乔伊被困在无人区的'片段。两个本应是水火不容的士兵,因为一匹受伤的战马而相聚,没有流血,没有暴力,没有冲突,战争在此刻暂停了五分钟,他们因战而高度紧绷的神经此刻终于能够休憩片刻。看到战壕里抛出的几十把铁丝钳,电影院里的人们都发出了会心的笑声,我们都被这和平的五分钟感动着。
我是一个极易被电影感动的人。不记得从哪一个镜头起流泪,只记得当头顶上方的灯光缓缓亮起时自己已泪流满面。这是一部典型的斯皮尔伯格式电影,宏大的音乐,调色恰到好处的如油画般的画面,以及不时冒出的小幽默。但平心而论,影片打动我的是故事,整体来说还不到用溢美之词的地步,斯皮尔伯格交了一份没大差大错的作业,但还没到无可挑剔让人震撼的程度,也就出现了褒贬不一的局面。但我们也应当看到,《战马》刻意避免了过多血腥的战争场面,而是着力于对人性美好一面的刻画,所以即使在这样一部战争题材的影片中,仍让我看到了满满的爱,感受到忠诚、勇气的力量,更感受到人类,经历过丑陋战争的人类,对生命的那一份最初的真挚和敬畏。
很奇怪,自从知道了本尼的存在,此后感兴趣的影片全有他,《战马》、《锅匠》,声线太迷人了~如今《犯罪心理》CM之余又多了个《神探夏洛克》可追。
篇4: 《战马》影评
亿万年间,朝野更替,一弹指,即是一次轮回。佛曰《三世因果经》,讲的是“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殊不知那为人、为牛、为马都是这轮回的因果之报。在这个星球上,人以外的任何一种生灵,虽是这世间的唯一,轮回的我们又会不会是通灵通性呢?而不懂的,会不会是自己忘了为人之初的一次善意呢?
仿佛,我回到了1860年代。那时候,南北战争刚刚结束。一位伟大的美国士兵,在那一望无际的西部大草原上,与一只狂野的狼儿翩翩起舞着。他不顾自己的身份和所谓的文明,却融入于这片浑厚的历史之灵。想来,凯文・斯科特纳也是伟大的。若不是他,那1990年的记载便少了这一篇《与狼共舞》的史诗。
一回眸,1935年的日本,一只秋田犬八公同他的主人日久情深。也许,那是一种执着的缘定三生、抑或生死相随吧。所以,主人不辞而别后,他却依旧在火车站痴痴地期待主人的归来。一天、两天……一年、两年……这一等,便是十年。越过大西洋,莱塞・霍尔斯道姆似乎通了八公的忠诚与痴心,将一部《忠犬八公的故事》诉说得情真意切。
所有人都明白人与动物间可以留存着那一丝浓厚的情义。只是,在过去的五十年间,狮子的数量竟从45万头骤减到2万头。人类的智慧会是那般可笑。我们总以悲天悯人的姿态去同情弱者、扼杀强者,却未懂得大自然自己就会做出平衡的.选择。所以,《最后的狮子》让我们看到“狮子之母”和她的幼崽在非洲大陆上艰难求生,更使得我们不禁反问自己那是“最后的人类”吧?
再继续往前,将来的某一天,科技果真发展到可以将大猩猩的智商大幅度提高。尔后,他们以一句强而有力的“NO”来回复人类的自私。他们会反抗,兴许只为谋得一寸够自己栖息的土地。只是,大战终究难以避免,正如1860年代前南北战争的那场厮杀。大概,历史重演的是一次人类的自我毁灭与《猩球崛起》吧。
我怕了。
你呢?
但是,这时儿,总会有人悄悄告诉我不要灰心,总会有人喃喃细语着历史的轮回。比如,那位曾经讲述着友好的E。T。外星人故事的老头儿。他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我记得这位爷爷的名字。不是吗?
在这个越发混沌的年代,他仍然持着一颗童心。他说,19一战爆发,这够可怕了吧?那时候,有一位男孩养了一匹神驹。那神驹不会飞天遁地,也不能飞檐走壁,却可以在万里迢迢后同他的男孩于战壕里重逢。这一路啊,神驹披荆斩棘,地狱人间。而这一途,我听着悠扬的音乐,望着看不透的风景,想着这样的感情如此纯粹、这般动容。最后,我们也都愿意尊称那匹神驹为《战马》。
他说,是爱吧;
我觉得,是轮回,也是希望。
篇5: 《战马》影评
从风光静谧的德文郡田园到硝烟弥漫的英德战场再到充满梦幻色彩的法国农庄,名叫“乔伊”的战马足迹踏遍影片的每个角落,以自己的主观视角带领观众目睹这场战火浮生,虽踏遍千山,却身不由己,温情与惨烈各自散落沿途路边,再问前程,未有归期。只是这次斯大爷将故事编造的过于极致,处处雕琢情谊,时时流露对温暖人性的赞美与渲染,以及用疾苦与伤痛展示战争,也展示反战的核心情绪――极力向史诗大片套近乎,但就故事而言,过于童话式的表达则使影片落入了万劫不复的俗套,成就的,只不过是一出被提名奥斯卡的样板戏。
在斯皮尔伯格的影片中,甚少有如此儿童式的情感表达,无论是《辛德勒名单》还是《拯救大兵瑞恩》,对战争的态度以及反战情绪都是成熟的,观众可以从战争中看到残酷的杀戮,会有使人感到颤栗的恐惧以及沉痛的反思,但在《战马》中,更多的时候都在展示温馨快乐的情感状态,人与人的,人与马的,马与马的'情感交汇都是处在这种状态下,以至于在对峙的战场中,也会因为战马的受困而暂时止戈停战,上演一幕煽情至极的联手救援。
影片改编自1982年的儿童小说《战马》,所以故事中总是带有一种儿童般的天真和近乎童话式的乐观,这种主题情绪导致影片甚少表现战争的无情和杀戮,就连资本家剥削雇农,都带着一丝可以转圜的宽容和忍耐。战争片中,这种夸张的乐观无疑是一种嘲讽和戏谑,但却是我们多年来异常熟悉的表现模式――早期的抗战片就是这种表达方式,甚至现在以抗战为主题的片子仍不乏如此表现形式,例如刻意贬低对手的智商以制造喜剧效果。
而《战马》中的表现则是刻意回避残酷的事实而单纯展现“善良”和“忠诚”,从“乔伊”被迫踏上征程,它所遇到的人:酒鬼农夫,农家少年,英国军官,德国士兵,法国少女……每个人都善良的像个天使,而“乔伊”也因为在前半段拖沓的剧情中和少年艾尔伯特建立起来的感情而一心想要回归他的身边。这就使得影片只有单面的情绪表达,人物都是高大全,善良,宽容,仁慈,战马则是伟光正,忠诚,智慧,勇于牺牲,如果斯大爷对于将战争表现的更纯粹极致时暗自激赏过自己,他一定不知道其他国家的人民,已经看过太多如此路数的影片。所以抛却对斯大爷娴熟技巧以及数码技术剪辑的技术崇拜,宏大的场面与视觉唯美的画面是无法修补观众对故事陈旧与漏洞的唾弃。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第84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战马》这部获得六项提名的影片最终一奖未得,同样也能折射出评委对它的态度,尽管影片中艾尔伯特和乔伊载誉还乡,但在现实中铩羽而归无疑才是它真正的命途。
当然,用动物的视角来看待人类的行为自然带着几分怪异和不合时宜,但你始终又无法说出一个导演展示勇气,展示美好,展示温暖,反对战争,反对侵略是不对的,只是作为影片,在呈现所要表达的主题时采用简单肤浅的讴歌已然落伍。你那边又没有审查,干吗这么糟蹋影片?
篇6: 《战马》影评
《战马》是一部写满斯氏符号的作品:动物,男孩,战争,故土。
可以说,它是一部好电影,一部]定要被奥斯卡垂青的电影,但是,当它的卡司中打上“斯皮尔伯格”的字样时,影迷们期待的应该远比这部电影呈现出来的多得更多。
八匹骏马塑造出了神驹乔伊,八个男孩(其实也有男人啦。)表达着斯皮尔伯格永a的主题:人性,童真,勇气,青春。
电影的脉络,在我个人看来,多少有点凌乱。贯穿始终的线索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匹马,乔伊。这匹神驹出生在英国德郡,被一个老雇农用叁十基尔拍买下。然而,它并不是一匹天生适合耕田的马。它的新主人是个名叫阿尔伯特的不到十九岁的少年。在那片青葱的牧场上,它开始学着被驯养。它一生中的第一个成功是在地主的催债压力之下,在众目睽睽之下的滂沱大雨中学会了耕犁。这,也是男孩阿尔伯特人生中的第一个成功。相比于后面战场上的壮阔与残酷,我还是很喜欢前面这部份的宁静与恬淡。这是一种田园诗般的美好与灿烂。虽然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但是,只要能骑着马儿,奔跑在一眼望不到尽头的碧绿田野上,让风灌满衣服的前襟,一切,都还是那样美好。如同青春般的美好。
战争的爆发加快了电影的节奏。乔伊开始不间断地更换主人。英军的中尉,德军的士兵,德军的饲马下士,英军的士兵,法国的牧场女孩。直到,最后那一刻,回到阿尔伯特身边。从始,至终,乔伊没有一次,有权利或者有能力选择自己的主人。这是身为动物天然的悲剧,只不过当这b动物被赋予了人的情感之后,这种悲剧性就被无限放大。
在关于动物的影片中,一个最困难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动物与人的关S与戏份。动物表达的太多对于主题阐述有困难,人类的戏太多又会喧宾夺主。但是《战马》很奇特:在我看来,几乎没有一段戏是不依靠这批马而独立存在的(如果有,那么应该只有一场:阿尔伯特和德郡的两个兄弟在战场的枪林弹雨之中的那场)。战马乔伊作为一个关键性的标I,将片中的每一个人物联M在一起。这种穿越时间与空间的`联M,让人对“命运”这个概念产生了一种新的理解:如果说战争是人世间最深重的悲哀,那么命运就是上帝最神奇的恩典。战争改变了每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在战争中,人和马一样,没得选择,随波逐流。在生命的浪潮中,我们会遇到一个个过客,但是,在命运的终点,我们会回到最初的起点。一切,烟消云散,只剩一抹残阳如血。
影片背景架构在一战之前的1914年,直到一战结束的1918年。斯皮尔伯格不避讳战争,反而从战争中表达人性的美好。而且,他太擅长表达战争了。我印象最深的一段,是一名德国士兵和一名英国士兵在崖铁丝的战场上,用铁钳一起拯救被铁丝缠住的乔伊。这是一个非常奇异的表达战争的桥段。两个来自不同阵营的士兵,在一片废墟之中,顶着后面无数惊叹、愤怒、诧异的目光与枪口,一边调侃f聊,一边为这匹马绑。这是一幅多么令人动容的场景啊。那一下一下夹断铁丝的脆响,让我想到:人类,管来自不同的种族,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政治利益与意识形态,但是,在不断努力下,是不是,有一天,我们,也能一钳一钳剪断那些误解、猜忌、隔阂、偏见,成为一个包容的整体?在我心目中,这段戏是一段非常美丽的戏。这部全然表达战争的残酷要来得更为有力,更为震撼。
电影的配乐超赞。塬创音乐作曲家约翰・威廉姆斯提名过四十多次奥斯卡奖,算得上是有史以来最为成功的电影作曲家。每一段音乐都和想像中那般契合。再没有其他音符能这般透彻地表达英格兰国土上那些一望无垠的土地和夜晚的微风,表达那马蹄踏在泥水中的沉重和战场上命悬一线的交锋。大气磅礴不足以形如,那种细腻的影像感让人仅仅听着配乐都觉得满足。
六十岁的斯皮尔伯格,在我眼中,还是那个拍《虎克船长》《ET外星人》《人工智能》《丁丁v险记》,塑造出那样多可爱少年的孩子。是的,坦白说,我对《战马》期待的要更高一点。我希望重温过去看斯皮尔伯格片子的震撼。而《战马》只给我一种平静而温暖的感觉,没有痛哭流涕,也没有怅然若失:毕竟斯皮尔伯格还是那个我认识的斯皮尔伯格。从影四十多年,他似乎还能保持着一颗如孩童般的初心,这让我很是惊讶。也许,这种纯粹的热爱让我愿意成为他永远的忠实观众。
《战马》是斯皮尔伯格的梦幻岛。也许我们长大了,但彼得・潘不会,他一直站在塬地,提醒着我们那些关于生命的,简单的,却让我们时常遗忘了的,美好。
★ 战马观后感
★ 战马电影观后感
★ 战马作文400字
★ 战马作文600字
★ 小战马读书笔记
★ 影评范文
★ 影评
战马影评(共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