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飞扬科技”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韦应物拼音,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韦应物拼音,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
篇1:韦应物拼音
韦拼音:[wéi] 应拼音:[yìng] 物拼音:[wù]
简介: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说卒于贞元九年(793)。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早年豪纵不羁,横行乡里,乡人苦之。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少食寡欲,常“焚香扫地而坐”。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 、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 、苏州刺史。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而《西塞山》景象壮阔,则显示韦诗雄豪的`一面。其田园诗实质渐为反映民间疾苦的政治诗。代表作有《观田家》。此外,他还有一些感情慷慨悲愤之作。部分诗篇思想消极,孤寂低沉。韦诗各体俱长,七言歌行音调流美,“才丽之外,颇近兴讽”(白居易《与元九书》)。五律一气流转 ,情文相生,耐人寻味。五、七绝清韵秀朗,《滁州西涧》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句,写景如画,为后世称许。韦诗以五古成就最高,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但亦有秾丽秀逸的一面。其五古以学陶渊明为主,但在山水写景等方面,受谢灵运、谢朓的影响。此外,他偶亦作小词。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人物生平:
韦应物是京兆万年人。韦氏家族主支自西汉时已迁入关中,定居京兆,自汉至唐,代有人物,衣冠鼎盛,为关中望姓之首。不但贵宦辈出,文学方面亦人才迭见。《旧唐书》论及韦氏家族说:“议者云自唐以来,氏族之盛,无逾于韦氏。其孝友词学,承庆、嗣立力量;明于音律,则万里为最;达于礼仪,则叔夏为最;史才博识,以述为最。”这些韦姓人物,还只说到中、盛唐以前。中庸前期的韦应物,则可以说是韦氏家族中作为诗人成就最大的一位。
玄宗天宝十载 (751),15岁的韦应物以“门荫”入宫廷,为玄宗侍卫,同时入太学附读。在此期间,他 “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提樗蒲局,暮窃东邻姬。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少年荒唐,并未认真读书、作人。安史乱起,韦应物扈从不及,流落秦中。乱后,韦应物折节读书,痛改前非,从一个富贵无赖子弟一变而为忠厚仁爱的儒者,诗歌创作也从此开始了。
从肃宗广德二年 (764年)起到德宗贞元七年 (791年),将近三十年间,韦应物大部分时间在作地方官吏,其中也有短期在长安故园闲居,或在长安任官。在地方官任上,韦应物勤于吏职,简政爱民,并时时反躬自责,为自己没有尽到贡任而空费俸禄自愧。“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这是韦应物晚年任苏州刺史时写给朋友的诗中一联。一派仁者忧时爱民心肠,感动着后世读者。沈德潜评论说: “是不负心语。””不负心语“就是有良心的话。
苏州刺史届满之后,韦应物没有得到新的任命,他一贫如洗,居然无川资回京候选 (等待朝廷另派他职),寄居于苏州无定寺,不久就客死他乡。其享年约在五十五六岁。
生平年表:
1岁 玄宗开元25年(737)生于京兆
14岁 玄宗天宝九年(750)本年前后以门荫补右千牛
15岁 玄宗天宝十年(751)在“三卫”为玄宗侍卫。
……改羽林仓曹,正八品下。
……授高陵尉、廷评。
20岁 玄宗天宝十五年(756)本年8月在京兆府昭应县成婚,夫人元苹16岁。
23岁 肃宗乾元元年(759)安史乱后撤出三卫,后数年在长安,曾一度在太学读书。
27岁 代宗广德元年(763)本年秋冬间为洛阳丞。
29岁 代宗永泰元年(765)仍为洛阳丞,后为河南兵曹。永泰中因惩办不法军士被讼,后弃官闲居洛阳。
33岁 代宗大历四年(769)本年前后,从洛阳至长安。
38岁 代宗大历九年(774)任京兆府功曹,正七品下。
40岁 代宗大历十一年(776)朝清郎,正七品上。九月夫人卒,十一月葬。
42岁 代宗大功十三年(778)本年秋已为户县令。
43岁 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六月自户县令除栎阳县令,七月以疾辞官。
44岁 德宗建中元年(780)在长安闲居。
45岁 德宗建中二年(781)四月,迁尚书比部员外郎。从六品上。
46岁 德宗建中三年(782)仍在尚书比部员外郎任。
47岁 德宗建中四年(783)夏,由前任领滁州刺史,秋到任,正四品下。
48岁 德宗兴元元年(784)仍在滁州刺史任上,冬罢任。
49岁 德宗贞元元年(785)春夏闲居滁州西涧,秋加朝散大夫,迁江州刺史,正四品下。
50岁 德宗贞元二年(786)在江州刺史任。
51岁 德宗贞元三年(787)本年赐封扶风县男,食邑300户。入京为左司郎中。
52岁 德宗贞元四年(788)七月,由左司郎中领苏州刺史,从三品。
53岁 德宗贞元五年(789)仍在苏州刺史任上。
54岁 德宗贞元六年(790)本年春仍在苏州任上,后罢刺史任,闲居苏州永定寺。
55岁 德宗贞元七年(791)去年冬或本年初卒于苏州官舍。后运回长安,十一月归葬少陵原祖茔。
德宗贞元十二年(796)本年十一月廿七日与夫人合葬。
篇2:韦应物拼音
秋夜寄邱员外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答李瀚
林中观易罢, 溪上对鸥闲.
楚俗饶词客, 何人最往还.
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为此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长安遇冯著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篇3:韦应物的拼音
韦应物的拼音
韦:[wéi] 应:[yìng] 物:[wù]
【生平】
韦应物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早年豪纵不羁,横行乡里,乡人苦之。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少食寡欲, 常“焚香扫地而坐”。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 、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 、苏州刺史。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
从肃宗广德二年 (764年)起到德宗贞元七年 (791年),将近三十年间,韦应物大部分时间在作地方官吏,其中也有短期在长安故园闲居,或在长安任官。在地方官任上,韦应物勤于吏职,简政爱民,并时 时反躬自责,为自己没有尽到贡任而空费俸禄自愧。”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这是韦应物晚年任苏州刺史时写给朋友的诗中一联。一派仁者忧时爱民 心肠,感动着后世读者。沈德潜评论说: “是不负心语。”“不负心语”就是有良心的话。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 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而《西塞山》景象壮阔,则显示韦诗雄豪的一面。其田园诗实质渐为反映民间疾苦的政治诗。代表作有 《观田家》。此外,他还有一些感情慷慨悲愤之作。部分诗篇思想消极,孤寂低沉。韦诗各体俱长,七言歌行音调流美,“才丽之外,颇近兴讽”(白居易《与元九 书》)。五律一气流转 ,情文相生,耐人寻味。五、七绝清韵秀朗,《滁州西涧》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句,写景如画,为后世称许。韦诗以五古成就最高,风格冲淡闲 远,语言简洁朴素,有“五言长城”之称。但亦有秾丽秀逸的一面。其五古以学陶渊明为主,但在山水写景等方面,受谢灵运、谢朓的影响。此外,他偶亦作小词。 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 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成就】
韦应物的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其诗多写山水田园,清丽闲淡,和平之中时露幽愤之情。反映民间疾苦的诗,颇富于同情心。是中唐艺术成就较高的诗人。
代表作有《观田家》。此外,他还有一些感情慷慨悲愤之作。部分诗篇思想消极,孤寂低沉。韦诗各体俱长,七言歌行音调流美,“才丽之外,颇近兴讽”(白居 易《与元九书》)。五律一气流转 ,情文相生,耐人寻味。五、七绝清韵秀朗,《滁州西涧》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句,写景如画,为后世称许。韦诗以五古成就最高,风格冲淡闲 远,语言简洁朴素。但亦有秾丽秀逸的一面。其五古以学陶渊明为主,但在山水写景等方面,受谢灵运、谢朓的影响。此外,他偶亦作小词。今传有10卷本《韦江 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
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而《西塞山》景象壮阔,则显示韦诗雄豪的一面。其田园诗实质渐为反映民间疾苦的政治诗。
【知识扩展】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简析
这是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写于滁州刺史任上。唐滁州的治所即今安徽滁州市市区,西涧在滁州城西郊外。这首诗描写了山涧水边的幽静景象和诗人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韦应物先后做过“三卫郎”和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也十分关心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这首诗就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心情。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篇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有人认为 “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悲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情事,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篇4:调笑令韦应物带拼音
调笑令韦应物带拼音
《调笑令·胡马》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词作。这首词描绘了一幅草原骏马图。抒发一种迷茫人生,归宿何处的感情。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吧。
调笑令·胡马
唐代:韦应物
húmǎ,húmǎ,
胡 马,胡 马,
yuǎnfànɡyànzhīshānxià。
远 放 燕 支 山 下 。
pǎoshāpǎoxuědúsī,
跑 沙 跑 雪 独 嘶,
dōnɡwànɡxīwànɡlùmí。
东 望 西 望 路 迷。
mílù,mílù,
迷 路,迷 路,
biāncǎowúqiónɡrìmù。
边 草 无 穷 日 暮。
译文
有一匹胡马,被远放在燕支山下。它在沙地上、雪地上来回地用蹄子刨,独自嘶鸣着,它停下来东张张,西望望,发现自己迷路了。而此刻,辽阔的'大草原茫茫无边,天色将晚。
注释
胡: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族的泛称。
燕支山:在今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境内。
跑:同“刨”。
嘶:马叫声。
篇5:滁州西涧韦应物拼音
chú zhōu xī jiàn
滁州西涧
zuò zhě :wéi yīng wù
作者:韦应物
dú lián yōu cǎo jiàn biān shēng ,
独怜幽草涧边生,
shàng yǒu huáng lí shēn shù míng 。
上有黄鹂深树鸣。
chūn cháo dài yǔ wǎn lái jí ,
春潮带雨晚来急,
yě dù wú rén zhōu zì héng 。
野渡无人舟自横。
诗歌注释:
(1)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2)独怜:唯独喜欢。幽草:幽谷里的小草。幽,一作“芳”。生:一作“行”。
(3)深树:枝叶茂密的树。深,《才调集》作“远”。树,《全唐》注“有本作‘处’”。
(4)春潮:春天的潮汐。
(5)野渡:郊野的渡口。横:指随意飘浮。
诗歌译文:
最是喜爱涧边生长的幽幽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
春潮不断上涨,还夹带着密密细雨。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诗歌赏析:
本首诗一首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诗写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唐滁州治所即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这诗写春游西涧赏景和晚雨野渡所见。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与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与不合意的情事,而其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流露出来。但是诗中有无寄托,寄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首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各有偏颇。
这首诗的前二句,在春天繁荣景物中,诗人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而对深树上鸣声诱人的黄莺儿却表示无意,置之陪衬,以相比照。幽草安贫守节,黄鹂居高媚时,其喻仕宦世态,寓意显然,清楚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后二句,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野渡口,本来行人无多,此刻更其无人。因此,连船夫也不在了,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浮泊,悠然漠然。水急舟横,由于渡口在郊野,无人问津。倘使在要津,则傍晚雨中潮涨,正是渡船大用之时,不能悠然空泊了。因此,在这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里,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在前、后二句中,诗人都用了对比手法,并用“独怜”、“急”、“横”这样醒目的字眼加以强调,应当说是有引人思索的用意的。
所以由此看来,这诗是有寄托的。但是,诗人为什么有这样的寄托呢?
在中唐前期,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好官。在仕宦生涯中,他“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寄李儋元锡》),常处于进仕退隐的矛盾。他为中唐政治弊败而忧虑,为百姓生活贫困而内疚,有志改革而无力,思欲归隐而不能,进退两为难,只好不进不退,任其自然。庄子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庄子·列御寇》)韦应物对此深有体会,曾明确说自己是“扁舟不系与心同”(《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表示自己虽怀知者之忧,但自愧无能,因而仕宦如同遨游,悠然无所作为。其实,《滁州西涧》就是抒发这样的矛盾无奈的处境和心情。思欲归隐,故独怜幽草;无所作为,恰同水急舟横。所以诗中表露着恬淡的胸襟和忧伤的情怀。
说有兴寄,诚然不错,但归结为讥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也失于死板;说偶然赋景,毫无寄托,则割裂诗、人,流于肤浅,都与诗人本意未洽。因此,赏奇析疑,以知人为好。
结语:古诗也是语文考试的必考题型之一,同学们要做好准备哦!
篇6:韦应物 滁州西涧拼音
韦应物 滁州西涧拼音
《chúzhōuxījiàn》
《滁州西涧》
zuòzhě:wéiyīnɡwù
作者:韦应物
dúliányōucǎojiànbiānshēnɡ,shànɡyǒuhuánɡlíshēnshùmínɡ。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chūncháodàiyǔwǎnláijí,yědùwúrénzhōuzìhénɡ。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解】
① 滁州: 在今安徽滁县以西。
② 西涧: 在滁县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③ 幽草: 幽谷里的小草。
【译文】
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
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
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
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赏析】
这是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写于滁州刺史任上。唐滁州的治所即今安徽滁州市市区,西涧在滁州城西郊外。这首诗描写了山涧水边的幽静景象和诗人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诗的前二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后二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引人思索。还更加说明韦应物宁愿做一株无人关注的小草,也不愿意去做那些大的官职。末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韦应物先后做过“三卫郎”和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也十分关心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这首诗就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心情。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篇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悲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 韦应物
★ 韦应物简介
★ 韦应物的代表作
★ 闻雁韦应物
★ 韦应物的诗
★ 韦应物《观田家》
★ 韦应物的生平
韦应物拼音(精选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