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杜甫是一个时代的吗

时间:2024-02-10 03:36:59 作者:cryhac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cryhac”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李白和杜甫是一个时代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李白和杜甫是一个时代的吗,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

篇1:李白-一个时代的标志

李白-一个时代的标志

如果能重来,我要选李白——题记

近来,偶然听到李荣浩的李白,一首歌跨越时光,一句词点缀岁月,一个人凝固历史。李白你的名字,谁的故事?

倾墨一诗绝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李白之诗,字字虽简,句句生魂,故而称其仙。谈山水兮,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谈明理兮,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言思怀兮,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字一句,皆千古流芳,万事称绝。凡他持笔,必是倾尽遗墨,万金难买一诗绝。千古几人能及?仰其诗,自更是慕其人。

饮酒一醉狂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李白嗜酒,世人皆知。传他一袭白衫,揽酒在怀,所行之路飘酒香,所做之诗有酒酣。更有杜甫嘉其言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之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此诗一出,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李白斗胆包天,敢违天子令;有人说他李白放荡不羁,一醉成狂,唯我甚是欣赏其狂。李白诗不可无,李白狂怎能缺。

挥袖一身豪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心怀万丈豪气,自志存高远。世人都知他淡泊名利,却有几人知他存豪野心。高力士提鞋,杨国忠磨墨事后他只道是一时酒醉而荒唐,疑信皆不去追问,难掩其豪心野望。怀才不遇多磨难,李白也难避免,但他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挥袖离了官场,只留青莲居士之谈,谪中仙之豪。

纵观历史,唐诗宋词,多才华横溢,唯李白不可比肩。我欣赏他的.才华,喜他醉酒喜他狂,赏识他的豪心抱负,挥袖一去的淡泊决然。李白爱饮酒,人生也似酒,李白爱作诗,他自己也如诗。喜爱之甚,便无再多言。

品诗词,交鸿儒。一个人的故事,一个时代的倒影,一种历史的沉淀。

不论古今,李白 一个名字,几多故事。

篇2:清华是“李白”,北大是“杜甫”

清华是“李白”,北大是“杜甫”

著名国学大师、八十九岁高龄的北大教授季羡林今天下午在新华网与网民交流时,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各自不同的风格评论说,清华好比中国古代“诗仙”李白,北大好比“诗圣”杜甫。

季羡林与母校清华大学有过十四年的不解之缘,而他在北大也已经呆了五十五年。在回答网民关于清华和北大应如何比较的提问时说,两个学校风格肯定不一样,这并不奇怪,就好比李白和杜甫是两个好朋友,但却风格迥异。

季羡林解释说,二者风格的'不同来自其基础的差异。清华一九二五年建,受当时资本主义的影响深些,而北大从大学堂到国子监,一直是全国的最高学府,对传统文化的禀承使得北大文化积淀深厚,缺点就是封建的东西多了点。清华的特点是清新俊逸,北大的特点是深厚凝重。要比的话,清华就象“李白”,北大好比“杜甫”。

作为造诣精深的语言学家、翻译家和散文家,季先生在其长达六、七十年的学术生涯中,为世界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海内外学术界、教育界、文化界有着崇高声誉。

季先生说,现在五花八门的方式在给国内大学排名,但无论网上排还是哪儿排,我想最能代表中国学术水平的还是北大、清华。

篇3:李白与杜甫是哪个朝代

答:唐代

李白基本信息

李白(7-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主要成就

诗歌: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词赋:李白是否有词的创作至今仍然未有一致的定论,但是今传为李白词的作品,若不论其真伪及是否可归入词体,约有20余首,如《菩萨蛮》《忆秦娥》等。

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在词史上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这一地位犹如古代希腊神话在西方艺术中的地位,作为一种“不可企及”的规范,李白词成为人们心目中永远的偶像。李白在词体文本模式的形成,词的创作模式上均有重大贡献。

实际上,从唐末五代《花间集》以来,所有的唐宋词选集、总集,在具体操作中,都不会忘记李白,至少也要在序跋题记中提上一句。其作为文学史上的第一位大词人,虽然只有很少几首著作权经常受到怀疑的词作,但却从来没有人对他表示过任何的不满或批评意见。如果评选天下第一词人,李白无疑将以全票当选“词王”。

杜甫基本信息

杜甫(7—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文学特点

意象:杜诗对意象选择的个性化,是杜诗语言的基础。常在杜诗中出现的意象,例如古塞、秋云、猿啸、残炬、急峡、危城、孤舟、落花、落日等自然景观,以及织女、老妇、老农、嫠妇等普通百姓,还有官吏、将军、恶少等权贵势力,都表现了杜甫对“中兴济世的热切,对淆乱乾坤的指斥,对横行霸道的愤慨,对漂泊流离的悲伤,对生灵涂炭的悲悯,对物力衰竭的惋惜,对博施济众的赞美”,而正是这些沉重情感的表达,使得杜诗的语言趋于“沉郁顿挫”。吴沆《环溪诗话》评杜甫晚期诗句“恣肆变化、阳开阴合”又云:“惟其意远,举上句,即人不能知下句”。吴沆又说:“凡人作诗,一句只说得一件事物,多说得两件。杜诗一句能说得三件、四件、五件事物;常人作诗,但说得眼前,远不过数十里内,杜诗一句能说数百里,能说两军州,能说满天下,此其所为妙”。

风格:杜甫的诗歌在风格上,是兼备多种风格的,元稹这样评价杜甫:“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秦观也有类似的看法:“于是杜子美者,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俊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所不及焉。然不集众家之长,杜氏亦不能独至于斯也。”例如杜甫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就可以看出杜甫的豪气。主流观点认为,杜甫诗歌的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格律严谨,穷绝工巧,感情真挚,平实雅谈,描写深刻,细腻感人,形象鲜明。“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他的创作风格。就杜诗特有的叙事风格和议论风格而言,有学者认为是受到《诗经·小雅》的影响,而其悲歌慷慨的格调,又与《离骚》相近。也有学者认为,杜诗具有仁政思想的传统精神,司马迁的实录精神。还有观点认为杜甫诗作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唐代的大文学家韩愈曾把杜甫与李白并论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王安石表彰杜诗“丑妍巨细千万殊,竟莫见以何雕锼”的成就。陈善《扪虱新语》卷七:“老杜诗当是诗中《六经》,他人诗乃诸子之流也”。蒋士铨《忠雅堂文集》卷一《杜诗详注集成序》亦称“杜诗者,诗中之《四子书》也。”

李杜相识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的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在这里,他遇到蹭蹬的杜甫。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此时,李白已名扬全国,而杜甫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也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洛阳时,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今开封、商丘一带)会面,访道求仙。同年秋天,两人如约到了梁宋。两人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三人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

这年的秋冬之际,李杜又一次分手。李白到齐州(今山东济南一带)紫极宫请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箓,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成为道士。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县,遇见这一带善写符箓的盖还,为他造了真箓。此次的求仙访道,李白得到了完满的结果。

天宝四年(公元745年)秋天,李白与杜甫在东鲁第三次会见。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们两次相约,三次会见,知交之情不断加深。他们一道寻访隐士高人,也偕同去齐州拜访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就在这年冬天,李杜两人分手。

篇4:年轻,是一个时代人生哲理

年轻,是一个时代人生哲理

秋虫还在兀自唧唧复唧唧着,风扇也在眼前兀自呼啦啦转着,加上现在敲击键盘的声音,耳畔总共便只有这么三种音响。乘着这音响,想起了毕业前独自走在龙腾湖畔草树丛中的寂寂。夜月总是寂静的,人都在摸索黑暗中的光亮去处。刚刚翻看了几张毕业前的照片,w君的笑靥总是叫人感慨,似乎从来没有退怯的神情出现在她脸上,在她面前,人应该忘乎所以勇往直前,她似乎有这样的激发力……翻看过去,其实就是在直面自己,提醒不要忘记同学之间的鼓励,不要忘记青涩时光中青涩的狼樽持荆不要忘记一个人真实的过去,更不要忘记一个人当时理想的彼岸。当时的理想,怎么可以轻易地丢在现在的碌碌?心要恋着曾经的土地,心才会记着曾经土地上的种植,和生长。来自曾经,不应该斩断过去。曾经连着现在,曾经孕育着未来,要妥善保管曾经,不要叫未来流产,或者早夭。

克服,在世俗里契入,直到有一天你恍然大悟,懂得如何潇洒地超脱这个人间世。

没有深刻的契入,不会有淋漓的超出;没有泪水和汗水的浇灌,不会有挥洒自如的魅力。新的精神的天地和境界,要靠脚踏实地的攀援,而非凌空蹈虚的肆虐。在这个因为寂静而分外喧嚣的世界,要懂得倾听内心的寂静,懂得在喧嚣中真实地存在着,真实地努力着。存在着,努力着,庄周化蝶,不是年轻时代要做的梦。年轻连着泪水,连着汗水,连着年轻时代特有的真实感,和特有的坚持力。年轻时代,不关乎失败,只关乎前进,只关乎坚持,只关乎热烈的色彩。年轻是一个时代,在这个时代,青年打算如何划时代?

在时代的热闹里,藏着年轻一代的寂静;在时代的寂静里,藏着年轻一代的欲动。在时代的明晰里,藏着年轻一代的迷惘;在时代的迷惘里,藏着年轻一代的明亮。后人注定要洒下和先人一样多的汗水,后人注定要洒下和先人一样多的.泪水,先人在时代的大地上耕耘,后人也注定不能在空中楼阁里买醉。先有契入世界的辛劳,后有超脱世事的逍遥,先人这样走过,后人也注定要这样走过。富美的天堂没有一步登天的阶梯,年代虽然是一个时代,但热烈的色彩同样掩不住路上的荆棘和榛芒,肌肤磨割后的斑斑血渍,是通往富美境界的光荣肩章。没有年轻时代的磨割,就不会有引起心灵真实悸动的世界,就不会有年轻时代特出的真实感,就不会有伴着泪水的真实欢笑。

没有契入世事的勇气和坚持,年轻就是一个轻浮的时代,浮光掠影,了无痕迹,无影无踪。

年轻是一个时代,里面藏着青涩的豪情岁月,并永远为年轻这个时代增添无尽的光辉灿烂的勇气,这些勇气,打开了下一个时代的大门。当带着泪水和汗水的手渍印在下一个时代的大门上时,年轻,已经光荣地划开了一个时代。

划时代,正是年轻这个时代的代名词。

年轻,就是这样一个充满荣光的时代。即便这个时代有屈辱有挫折有跌倒有伤痕,但这一切,都归于荣光。荣光焕发,是年轻时代的底色。

年轻,是一个时代,一个准备着划时代的时代。

秋虫还在带劲地兀自地唧唧复唧唧着,风扇还在带劲地兀自地呼啦啦转着,只有敲击键盘的声音从急切切渐渐迟缓缓了下来,于是几行文字便从这迟缓缓里蜕化了出来。藉着这蜕化,在寂寂的夜里,似乎听到了涟漪般的圈圈动静。

李白和王勃是一个时代的吗

李白和杜甫并称为什么

杜甫《赠李白》注释及译文

李白写给杜甫的一封信

杜甫称赞李白的诗歌

乡愁是一个时代的情感背景随笔

如果你是李白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交谊

杜甫《赠李白》诗别解

是李白的一封信

李白和杜甫是一个时代的吗(共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李白和杜甫是一个时代的吗,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