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习俗

时间:2024-03-20 03:36:19 作者:szxiao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szxiao”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寒露习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寒露习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寒露习俗

寒露在二十四节气中排列十七,于每年的十月八日至九日交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时节的习俗与饮食有关系,到底寒露习俗吃什么,小编为你介绍。

寒露时节,天气逐渐转冷,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这一时节又是各种疾病的`多发期,所以要因时制宜,安排好日常的饮食起居,增强机体免疫力。下面有几款不错的养生食谱,推荐给大家。

一、大枣莲子银杏粥

原料:百合30克、大枣20枚、莲子20克、银杏15粒、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莲子先煮片刻,再放入百合、大枣、银杏、粳米煮沸后,改用小火煮至粥稠时加入冰糖稍炖即成。

功效:养阴润肺,健脾和胃。

二、香菇冬瓜球

原料:香菇、鸡汤、淀粉适量,冬瓜300克,植物油、精盐、姜、味精、麻油适量。

做法:香菇水发、洗净;冬瓜去皮洗净,用钢球勺挖成圆球待用;姜洗净切丝;将锅内放入适量植物油烧热,下姜丝煸炒出香味,入香菇继续煸炒数分钟后,倒入适量鸡汤煮开;将冬瓜球下锅烧至熟时,用水淀粉勾芡,翻炒几下放入味精,淋上香油,即可出锅。

功效:补益肠胃,生津除烦。

三、苡仁炖猪蹄

原料:苡仁200克,猪蹄两对,料酒、姜、葱、盐等适量。

做法:将猪蹄洗净开边,与苡仁同放入锅内,加入少量水、料酒、姜、盐等,先用大火煮开后,改用文火慢煮两个小时左右,猪蹄烂熟即可。

功效:补益气血,去湿消肿。

此外,谚云:“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这句谚语提醒大家:白露节气一过,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体;寒露节气一过,应注重足部保暖,尽量与气候变化相适应对于身体健康十分重要。

篇2:「二十四节气」寒露习俗

「二十四节气」寒露习俗

每年的10月8日前后(10月8日~9日),太阳移至黄经195度时为二十四节气的寒露。“寒露”的意思,是此时期的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史书记载“斗指寒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如果说“白露”节气标志着炎热向凉爽的过度,暑气尚不曾完全消尽,早晨可见露珠晶莹闪光。那么“寒露”节气则是天气转凉的象征,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露珠寒光四射,如俗语所说的那样,“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从气候学上知,寒露以后,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之下,雨季结束。天气常是昼暖夜凉,晴空万里,一派深秋景象。在正常年份,此时10℃的等温线,已南移到秦岭淮河一线,长城以北则普遍降到0℃以下,首都北京大部分年份,此时可见初霜。除全年飞雪的青藏高原外,东北和新疆北部地区一般已经开始飘雪了。我国大陆上绝大部分地区雷暴已消失,只有云南、四川和贵州局部地区尚可听到雷声。华北10月份降水量一般只有9月降水量的.一半或更少,西北地区则只有几毫米到20多毫米。干旱少雨往往给冬小麦的适时播种带来困难,成为旱地小麦争取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人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登高习俗

如果说白露时节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那么到了寒露,则露水增多,且气温更低。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北京人登高习俗更盛,景山公园、八大处、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九登高节,更会吸引众多的游人。

农事习俗

寒露时天气对秋收十分有利,农谚有:黄烟花生也该收,起捕成鱼采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来。寒露蜜桃属北方晚熟桃品种,成熟期在寒露前后,故名“寒露蜜桃”。

饮食习俗

“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暮秋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肺)为宜。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寒露时节,应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加体质;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因过食辛辣宜伤人体阴精。

篇3:2019寒露习俗吃什么

时食:菊、菊花茶、柿子、柿饼、板栗、红薯、凉薯、栗子松饼

“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这便是寒露的由来。华北一带已是肃杀的深秋景象,南方的萧瑟清冷之气也渐显浓厚。对于活动于黄河流域的古人们来说,寒露已经进入秋收的尾声,气温下降很快,低温与冷风往往会对田间最后的收成产生影响,也很容易造成风寒侵体,这便是俗语所谓的“寒露风”。 此时,群芳虽已凋落,秋菊却正当好处,秀色可餐亦是不输时令果蔬的美好食材。

时令食材:菊

菊,出自《植物名实图考》

桂花过了,便是菊花,《礼记》中说的“季秋之月,菊有黄华”便是印证。传统的菊花在我国早已是风骨与文化的象征,不仅观赏资源甚为丰富,又是可餐可药的佳品。屈原在《离骚》里写“夕餐秋菊之落英”,听上去便饶有风味,现实中做成菜肴一样令人食指大动。当年北京“同和居”的菊花火锅名动京城,便是以菊花加上好排骨所吊的高汤作为汤底,且花瓣花蕊一定俱为纯白,方才没有苦味。成品鲜而不腻、清纯如水,无怪乎慈禧太后也对之欲罢不能。除此之外,菊花亦可与鱼片同炒,或是加冰糖莲子熬粥。南京人春日喜食的菊花脑,也是野菊的一种,只是食用部位不在花朵,而取其嫩茎叶打蛋汤,清香可口,不在话下。

重阳将近,最应景的当属菊酒和菊糕。将糯米、酒曲与菊花并取而酿制,有延年益寿之意。西汉的《西京杂记》即载“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为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而“糕”与“高”谐音,象征的自然是秋日登高的怀思了。

不同种的菊花,出自《草花说》

菊花加工:菊花茶

比起一般的花草茶,菊花茶向来以清雅通透的口感和清火明目的功效而见长,加入蜂蜜或冰糖则更为滋润,是最适合秋日的佳饮之一。菊花中有专用泡茶的种类,最为人所知的大抵是杭白菊和徽州贡菊。前者原产浙江桐乡,先蒸熟后晒干成菊饼,茶色清淡略带甜味;后者则来自安徽黄山,由新鲜菊花直接烘干而得,味道浓郁而显甘苦。此中杭白菊未开的花蕾称“胎菊”,并以十月末第一批采摘者质量最佳,更是菊花茶中的上品。

时令水果:柿子

柿,出自《植物名实图考》

中国是柿子的原产地,栽培历史逾两千年,至今也仍是柿树栽培最多的国家。唐代的《酉阳杂俎》即有云:“柿有七绝:一多寿,二多阴,三无鸟巢,四无虫蠹,五霜叶可玩,六佳实可啖,七落叶肥大,可以临书。”可谓全身是宝。部分地区也有过年吃柿子的习俗,以其象征“事事如意”,北方人的“冻柿子”也多半由此而来:冬季将柿果置于室外冷冻,食用前以热水化冻,但不解冻直接食之也另有风味。还有一种“柿子煎饼”,将软熟去皮的柿子涂抹在摊好的煎饼上,烙熟后色红而味甜,十分别致。

柿子成熟后绵软甜美,但未成熟时则生涩坚硬难以入口。实际上中国普遍栽培的属涩柿,需人工脱涩或后熟才可食用;而日本等地另有栽培甜柿,枝头未经采摘便已先行脱涩,国内所见甚少,知名的惟湖北罗田甜柿一种。柿子性寒而味甘涩,不宜与螃蟹同食,空腹食用也是禁忌。

咏红柿子

唐 刘禹锡

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

本因遗采掇,翻自保天年。

柿子加工:柿饼

《调鼎集》中有“制柿”一段,即记载描述柿饼的做法:“去皮捻扁,日晒夜露,候至干,晒纳瓮中,待生霜,取出即成柿饼。”晒干的柿饼略带胶质,色泽金黄而呈半透明,表面覆盖的淡白糖霜则是由内部渗出的葡萄糖结晶而成,对于柿饼本身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从前柿果产区多以柿饼代粮备荒,如今自是没有这般情形了,作为消遣保健的小食,倒是不错的选择。

时令食材:板栗

栗,出自《植物名实图考》

作为中国最早栽培的果树之一,古人早已有诸多保存和烹制板栗果实的妙方。苏辙的诗说的是食阴干的生栗:”老去自添腰脚病,山翁服栗旧传方。客来为说晨兴晚,三咽徐收白玉浆。“而袁枚则似乎偏爱烹熟的板栗:“煮栗极烂,以纯糯粉加糖为糕蒸之,上加瓜仁、松子,此重阳小食也。“又云:”新出之栗烂煮之,有松子香。厨人不肯煨烂,故金陵人有终身不知其味者。“至于《红楼梦》里提到“桂花糖蒸新栗粉糕”,则是更加风雅和应景的美味。

欧洲人对于板栗的食用也有长久历史,但手法自然有所不同。大部分作为坚果加在炖菜及馅料中,或将外壳剥去,浸入糖浆做成糖衣栗子。对于国人而言,最熟悉只怕还是那一道糖炒板栗,厚实的淀粉与香甜的味道总能在热气腾腾中融化秋日的萧索之意。清人郭兰皋就曾盛赞传统的北京糖炒栗”中实充满……壳极柔脆,手微剥之,壳肉易离而皮膜不粘“,可谓炒板栗中的精品了。

时令食材:红薯

红薯,出自《植物名实图考》

红薯在明朝由广东商人引入国内,栽培时间不算太长,全国各地却别名甚多。常见的红薯依据内瓤的颜色可大致分为红心和白心两种,前者味道香甜浓厚,适合烤食或是制作糕点馅料;后者则肉色浅而含糖少,多半用以油炸、水煮或是磨制薯粉。此外近年流行的紫薯,实则也是红薯的一种,深紫色的果肉含有更多的硒元素和花青素,保健功能又更上一层了。

红薯含有大量的淀粉,生吃不宜消化,食用需烹煮熟透;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却很低,解秋燥、补虚乏的同时也毋须担忧发胖。《本草纲目》即记之“南人用当米谷果餐,蒸炙皆香美……海中之人多寿,亦由不食五谷而食甘薯故也。”如今大部分地区已不再以红薯为主食,但相关加工食品如薯片、薯条、薯饼、薯粉等则是层出不穷,食用范围甚广。

时令食材:凉薯

凉薯有别名豆薯、沙葛、地萝卜,在华南四川、湖南、江西、福建一带是常见的秋季食材。有些地方也将之称为“地瓜”,和红薯重名,但实际两者毫无关系。不同于红薯的浓厚粉甜,凉薯有着洁白细腻的肉质,口感也甚是清爽多汁,生食与水果别无二致。与肉片同炒,则又是另一番的鲜美脆嫩,更可取代莲藕、萝卜做煲汤之用,并有生津止渴、清热解酒的功效。

时令良品:栗子松饼

寒意渐起的秋天,乐活良品特别为你奉上一份松软可口的松饼。无需烤箱,加入新鲜上市的板栗坚果,趁热一起享用吧。

食材 (制作10只左右)

• 中筋面粉 200g

• 全脂牛奶 2cups

• Baking powder 1tsp

• Baking soda 1/2tsp

• 细白糖 2tbs

• 精盐 1/4tsp

• 鸡蛋(两个全蛋和一个蛋白) 3个

• 融化黄油 2tbs

• 栗子蓉 1cup

做法:

1. 将粉类混合搅拌,再逐渐与液体一同缓慢搅拌至顺滑。

2. 将栗子蓉混合,搅拌均匀。

3. 中火预热锅子,刷油。煎一只刷一次薄油,入面糊后当上面出现小气泡时翻面即可。

4. 配以传统的枫糖浆和黄油,趁热享用。

Tips:

1. 蛋白和蛋黄需分开加入,蛋白待打成干性发泡状后再加入,这样做目的是为了让松饼更蓬松。

2. 黄油需隔水加热,还有一个节约时间的做法就是放入微波炉中,小火加热一分钟。

3. 煎饼前,不要用菜油,而是将黄油抹在锅底,这样香气更浓。

4. 可以提前做好一些松饼放在冰箱里,想要吃的时候取一些放入烤箱回热,更加松软。

篇4:2019寒露习俗有哪些

寒露习俗有哪些

寒露习俗之吃花糕

由于天气渐冷,树木花草凋零在即,故人们谓此为“辞青”。九九登高,还要吃花糕,因“高”与“糕”谐音,故应节糕点谓之“重阳花糕”,寓意“步步高升”。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干果:细花糕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寒露习俗之观红叶

寒露时节到香山赏红叶早已成为北京市民的传统习惯与秋季出游的重头戏。秋风飒飒,黄护叶红。寒露过后的连续降温催红了京城的枫叶。金秋的香山层林尽染,漫山红叶如霞似锦、如诗如画。

红叶,学名黄梢。是观赏树木,主要看叶。为历代文人青睐。A早见于司马相如(上林赋》,全国各地都有。事实上,人们在观赏红叶的时候,不仅仅是黄护,还有乌柏、丹枫、火炬、红叶李等树种。漫步在通幽曲径上望山坡。便会看到一簇簇、一片片红叶。色彩斑斓的美景。

不过,适合寒露观红叶的是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河以北。我国幅员辽阔,跨越纬度范围比较大,各地的红叶在辽阔的大地上呈现的时间是不同的。正所谓演戏的开幕时间是不同的,只有按时才能看上精彩的演出。

寒露习俗之登高

众所周知,重阳节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由于重阳节在寒露节气前后,寒露节气宜人的气候又十分适合登山,慢慢的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也成了寒露节气的习俗。如果说白露时节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那么到了寒露,则露水增多,且气温更低。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北京人登高习俗更盛,景山公园、八大处、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九登高节,更会吸引众多的游人。

寒露习俗之北京流行斗蟋蟀

白露、秋分和寒露,是老北京人斗蟋蟀儿的高潮期。蟋蟀儿也叫促织,一般听见蟋蟀儿叫就意味着入秋了,天气渐凉,提醒人们该准备过冬的衣服了,故有“促织鸣,懒妇惊”之说。据记载,斗蟋蟀儿始于唐朝天宝年间,南宋权相贾似道,“少时游博无行”,掌权后尤喜促织之戏,还专门写了一本书《促织经》。明朝宣德皇帝也爱斗蟋蟀儿,致使一只好蟋蟀儿价至数十金,上有所好,下必甚之,北京人玩蟋蟀儿,大概也始于明朝吧。

寒露习俗之南方较流行秋钓边

在我国南方,这个时节告别炎热,阳光和煦,正是出游的好时节,可赏花,流行吃螃蟹、钓鱼。寒露时节,气温下降迅速,深水处太阳已晒不透,鱼儿游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所以有“秋钓边”之说。

寒露习俗之饮菊花酒

寒露与重阳节接近,此时菊花盛开,为除秋燥,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这一习俗与登高一起,渐渐移至重阳节。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寒露的由来

每年10月8日或9日是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 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首都北京大部分年份这时已可见初霜,除全年飞雪的青藏高原外,东北和新疆北部地区一般已开始降雪。

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寒露节气的习俗

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到了寒露,则露水增多,且气温更低。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北京人登高习俗更盛,景山公园、八大处、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九登高节,更会吸引众多的游人。

古代把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仲秋白露节气“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时已是“露气寒冷,将凝结为霜了”。

这时,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继续下降。华南日平均气温多不到20℃,即使在长江沿岸地区,水银柱也很难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气温却可降 至10℃以下。西北高原除了少数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用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衡量,已是冬季了。千里霜铺,万里雪飘,与华南 秋色迥然不同。

篇5:寒露的习俗

寒露的习俗

登高习俗

如果说白露时节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那么到了寒露,则露水增多,且气温更低。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北京人登高习俗更盛,景山公园、八大处、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九登高节,更会吸引众多的游人。

农事习俗

寒露时天气对秋收十分有利,农谚有:黄烟花生也该收,起捕成鱼采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来。寒露蜜桃属北方晚熟桃品种,成熟期在寒露前后,故名“寒露蜜桃”。

饮食习俗

寒露时节,应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加体质;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因过食辛辣宜伤人体阴精。有条件可以煮一点百枣莲子银杏粥经常喝,经常吃些山药和马蹄也是不错的养生办法。

寒露饮食养生应在平衡饮食五味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水果有梨、柿、荸荠、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藕、银耳等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早餐应吃温食,最好喝热药粥,因为粳米、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黄精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鸭、鱼、肉等食品。

自古秋为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属金,故肺气与金秋之气相应,“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如果调养不当,人体会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症状。所以暮秋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肺)为宜。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

篇6:寒露时节习俗

登高

寒露节气宜人的气候又十分适合登山,慢慢的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也成了寒露节气的习俗。到了寒露,露水增多,且气温更低。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

饮菊花酒

寒露与重阳节接近,此时菊花盛开,为除秋燥,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吃花糕

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干果:细花糕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

寒露·养生

俗话说,“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进入寒露后,就不能再“秋冻”了,夜晚温度将会降得更低,因此要特别注意保暖。不要赤膊,以防凉气侵入体内;最重要的是脚部,除了要穿保暖性能好的鞋袜外,还要养成睡前用热水泡脚的习惯。

寒露时节养生保健,“防燥”至关重要。对付“燥气”,喝白开水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患者,但对于健康人来说,要想完全抵御“燥气”带来的负面效应,最好在白开水中加些盐或蜂蜜。

秋季宜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充足。每天可多睡1小时,缓解秋乏。注意劳逸结合。特别是深秋寒气袭人,既要防止受寒感冒,又要经常打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居室及其周围可种植一些适宜的绿叶花卉,让环境充满生机,又可净化空气,促进身体健康。

秋风肃杀,面对草枯叶落、花木凋零,人们往往容易触景生情,引起忧郁、伤感的心绪。用什么方法可以化解悲秋呢?登高就是不错的方法。秋游登高远眺,高喊几声呼出胸中浊气,不仅陶冶情操,还可以借此抛开工作烦恼,通过与大自然的接触,缓解压力,放松自己,对抑制悲伤的情绪大有好处。

篇7:「二十四节气」寒露习俗

「二十四节气」寒露习俗

每年的10月8日前后(10月8日~9日),太阳移至黄经195度时为二十四节气的寒露。“寒露”的意思,是此时期的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史书记载“斗指寒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如果说“白露”节气标志着炎热向凉爽的过度,暑气尚不曾完全消尽,早晨可见露珠晶莹闪光。那么“寒露”节气则是天气转凉的象征,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露珠寒光四射,如俗语所说的那样,“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从气候学上知,寒露以后,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之下,雨季结束。天气常是昼暖夜凉,晴空万里,一派深秋景象。在正常年份,此时10℃的等温线,已南移到秦岭淮河一线,长城以北则普遍降到0℃以下,首都北京大部分年份,此时可见初霜。除全年飞雪的青藏高原外,东北和新疆北部地区一般已经开始飘雪了。我国大陆上绝大部分地区雷暴已消失,只有云南、四川和贵州局部地区尚可听到雷声。华北10月份降水量一般只有9月降水量的'一半或更少,西北地区则只有几毫米到20多毫米。干旱少雨往往给冬小麦的适时播种带来困难,成为旱地小麦争取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人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登高习俗

如果说白露时节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那么到了寒露,则露水增多,且气温更低。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北京人登高习俗更盛,景山公园、八大处、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九登高节,更会吸引众多的游人。

农事习俗

寒露时天气对秋收十分有利,农谚有:黄烟花生也该收,起捕成鱼采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来。寒露蜜桃属北方晚熟桃品种,成熟期在寒露前后,故名“寒露蜜桃”。

饮食习俗

“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暮秋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肺)为宜。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寒露时节,应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加体质;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因过食辛辣宜伤人体阴精。

寒露习俗吃的食物

寒露习俗吃的食物推荐1:螃蟹

老南京关于寒露的习俗有吃螃蟹、收拾夏装等。也有俗话说“寒露发脚,霜降捉着,西风响,蟹脚痒”,天一冷螃蟹的味道就要“正”了。“九月团脐,十月尖”,眼下雌蟹卵满、黄膏丰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节,等农历十月以后,最好吃的则要轮到公蟹了。

蒸食螃蟹最营养!用手捏住螃蟹两排腿根处的大盖两侧,然后用牙刷刷所有能刷到的地方。尽量刷干净再放在盛器里;再将姜末放在小酒碗内,加熬熟的酱油、白糖、味精、黄酒、麻油搅和。另取一小碗,放醋待用;最后,将螃蟹上笼,用火蒸15至20分钟,至蟹壳呈鲜红色时取出。

寒露习俗吃的食物推荐2:花糕

由于天气渐冷,树木花草凋零在即,故人们谓此为“辞青”。九九登高,还要吃花糕,花糕因“糕”与“高”谐音,以“食糕”代替“登高”,希望自己或亲友能平安吉祥、百事俱高。

制花糕的原料分为皮料(精粉、大油、水)、酥料(精奶、大油)、馅料(枣泥、花生仁、葡萄干、青椒、黑芝麻、熟江米粉、小磨香油、蜂蜜、桂花等),经和面、制酥、包馅后,将生坯拍成两个片中间夹上各种果仁,然后上炉烧烤,即成外形美观,色泽素雅的重阳花糕。

寒露习俗吃的食物推荐3:柿子

民谚有“立秋核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软糯的柿子等到秋天才成熟,果味甘涩、性寒,入肺、脾、胃,清热润肺。其所含的维生素及糖分要高出一般水果一到两倍。可以养肺护胃,清除燥火,经常食用能够补虚、止咳、利肠、除热。

寒露节气的风俗

1、吃花糕

寒露节气后天气逐渐变得寒冷,树木花草凋零在即,故人们谓此为“辞青”。九九登高,还要吃花糕,因“高”与“糕”谐音,故应节糕点谓之“重阳花糕”,寓意“步步高升”。

2、饮菊花酒

寒露与重阳节接近,此时菊花盛开,为除秋燥,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这一习俗与登高一起,渐渐移至重阳节。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据说喝菊花酒还可以增加寿命。

二十四节气寒露前后的节气

在24节气中寒露节气前后的节气按照顺序就是,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在寒露之后就会逐渐寒冷进入冬天。

寒露的来历是什么

每年10月8日或9日是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首都北京大部分年份这时已可见初霜,除全年飞雪的青藏高原外,东北和新疆北部地区一般已开始降雪。

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寒露短信

寒露祝福语简短

房地产寒露文案

寒露祝福语一句话

关于寒露的诗词

寒露的古诗

寒露朋友圈经典问候语

寒露节气计算时间

寒露期间养生禁忌介绍

寒露的谚语-天气谚语-谚语

寒露习俗(共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寒露习俗,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