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陆小忘”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四年级听课记录,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四年级听课记录,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四年级听课记录
听课时间:10月22日
听课班级:四年级
教师:王天斌
听课内容:中国结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新课
1、同学们,今年过年的时候,老师收到了一个很特别礼物,请你来猜一猜。 出示谜面: 出示中国结,贴到黑板上,并板书课题。你对中国结有那些了解?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品有关中国结的文章。 中国结是一种饰物,以它为题,如果你是作者朱杰人,有可能写哪些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3、说说作者在课文安排了哪些内容?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师:你喜欢中国结吗?为什么?从课文中找一找自己喜欢的段落,美美地读一读,并说一说喜欢的原因。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寻找答案。并让学生做好批注。 1、第二、六自然段:从哪里可以看出中国结特别受宠? 2、第三自然段: 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中国结市民间艺术的杰作?结合学生的回答,理解词语的意思。 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结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将自己美好的愿望寄予其中。引读:他们或象征幸福――
过渡、拓展:中国结不仅外形变化无常,而且寓意极其丰富。现在在很多的家庭中都挂着中国结,这有什么寓意?你还看见哪挂着中国结?他有什么不同的寓意?3、第四、五自然段: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头” 学生自读、再指名读 指名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小组讨论: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头” 让学生自由表达,各抒己见 指导学生画出文中的相关语句 小结:这个“头”就是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乡土,中国结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因此,中国节又被称为“同心结” 板书:同心结 齐读第五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
就同学上课伊始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可结合学生课前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
篇2:四年级听课记录
本周二听了四年级三位老师《找规律》一课,收获颇多。
陈菲老师的课:
1、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心理来看,越是跟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生动有趣的活动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促进学生积极有效的自主参与。在教学中注重设计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早餐搭配、衣服搭配等。学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自主地参与学习。
2、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以早餐吃什么导入新课,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与学生密切相关事,学生就有话说,就想说,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课末的轻松一下,又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游戏,从游戏中思考有几种搭配的方法,用所学的规律解决这个实际问题。
3、教师激励性、鼓励的语言较多,课堂上多次表扬学生,学生学得很开心。
建议:学生到讲台上来配时,手里拿的是教师的大图片,当时我想是不是可以把大图用磁铁贴在黑板上,然后学生再动手配一配,我想可以看到更清楚一点。
蒋老师的课:
1、注重发展学生合作探索的能力。学生合作要求明确,一人搭配一人记录,学生分工合作,效率高,在合作的过程中初步感知搭配的规律。
2、在展示搭配方法时,提问:你觉得哪种好?学生通过比较发现搭配的规律有两种上衣配裤子或是裤子配上衣,因为从表格中看上去不乱,让学生初步感知配的时候要有顺序。
3、精心设计练习,深化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三人通电话和三人互寄一张贺卡的两种题目,使学生把今天的内容进一步深化,教师并适时的提醒学生,虽然学了乘法来解决这一类的问题,但要结合实际来考虑。这也是很多学生会犯的一个错误,教师通过不同类型的题目来提醒学生。可见教师心思缜密,考虑周到。
建议:课堂中有两个小问题:一是蒋老师在讲从学校到少年宫时是说小丽要买礼物,我当时听的是小丽,看到课件上写的是小华,就感觉里面的人物关系比较复杂。二、在学生回答用图形代替时,后面一位女生说用正方形代替帽子,用木偶娃娃代替木棍,后面这句是错的。
夏老师的课:
1、小组合作目的明确。在活动之前教师先出示要求,要学生带着要求来合作完成,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并不是毫无头绪,而是带着目的进行的,并在活动中思考如何有序的搭配。
2、学生从实物图到图形在过渡到列式计算的过程中,各个环节过渡的很自然。教师说出做实物图时花了很长的时间,很麻烦,自然的过渡到用图形来代替,学生选择图形列出来时,教师又说:看到学生这么长时间都没好,老师很急,很自然的提问: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使学生很快想到算式,这里列式时教师在前面已经做好了铺垫,先选饮品:2个3种,先选食品:3个2种,因为几个几是列乘法的基础,所以学生能列出算式并理解其意义。
建议:学生进行四人小组合作时,有的学生刚开始是空口说的,没有图片,后来老师走过去提醒他们的,在活动之前,教师应该告诉学生拿出白色纸袋里的图片。
另外,我研究的课题是合作性学习策略,在三位老师的课堂中都安排了合作学习,有同桌合作探讨交流或四人合作交流,这些合作都有效的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都重视学生合作探索的能力培养。
篇3:四年级听课记录
认真做好听课记录 做好听课记录是听课者基本素质的体现,它反映了听课者的品德、态度、能力、水平等各个方面的基本素质。以下是四年级数学听课记录,欢迎阅读。
教学内容:
小数的加减法
一、复习整数的加减法
二、讲授小数的加减法
例1.李伯伯这个月水费24.83元,天然气费用51.6元,他家这个月应付水气费多少元?
(1)、抽生列算式
(2)、抽生列竖式
(教师讲解加法的规则)
教师投影出涂好的四边形,并问;观察一下这些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3)、抽一个学生估算一下要多少元?
25+50=75(元)
做活动:写出几个比10晓得小数(2位或1位),抽出较大或较小得数的同学,计算他们的和
(4)、小结、小数与整数的加法是一样的',只是小数点要对齐。
例2.大田村出售小麦49.5吨,黄角村出售小麦32.48吨,求大田村比黄角村多出手小麦多少斤 ?
(1)抽一名学生列算式:
49.532.48=?
(2)列竖式:49.5
-32.48
17.02
三、小结:教师讲规则(略)
四、布置作业
略
评点:
教师循循善诱,使学生跟着一起动脑、动手,且让学生去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课堂气氛。
但教师没有说出正确的分法,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其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思维,并且让学生去总结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篇4:四年级语文听课记录
课题:秋天
时间:9月20日
地点:四(3)班
教师:吴老师
第一课时:
一、导入教学
板书课题,设置三个问题:
1.《秋天》的作者是谁?
2.请用羊肠小路说一句话。
3.请你说出秋天的三个特点。
[引导语]
1.可以慢一些说,再大一点声好吗?
2.请已“秋天的三个特点是......是......是......的句型回答。”
3.用一个简单的词怎么说?谁可以合起来说一下?(落叶)
二、欣赏秋天的美(图片展示)
方式:1.逐张放映PPT,生对图片进行认真观察感受。
2.教师根据图片内容相机提问。
问题设置:
1.你怎么判断这是秋天?
2.如果秋游时你来到这里,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3.这幅图片与课文中的一个成语有关,想一想是哪个词?
4.你能说出井井有条的反义词吗?你能用这幅图片(棉花)说一句话吗?要求:比喻、拟任。(句式已给出)
[激励评价语]
1.“你愿意留在这里不回来吗?”
2.“坐姿可与更端正些吗?”
3.“XX你重复XX的回答。”
4.口令提示:屏息凝视――洗耳恭听。
三、初读课文
(一)合作朗读课文
“请带着刚才欣赏秋天美得心情一起来读课文!”
分工:找一名男生第一节、一名女生第六节、一组读一节、全班齐读第七节。
激励措施:小组加分。
(二)生字、生词的预习反馈
(过渡语)“同学们读的不错,可是你们经过了我的关,你才真正厉害!”
方式:
1.出示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生词(带拼音),请学生一行行地读。
2.一生有读不准的,请另一个来读以此进行纠正。
3.一生读的很好,让其带着大家读!
[激励评价语]
1.“掌声送给这个播音主持人!”
2.“词语来了,xx接着来!”
3.“xx的坐姿依然很端正!”
(三)自由读课文
学生读完后教师采访学生:“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激励评价语]
1.“我现在是秋天电视台的记者,来采访你们!”
2.“可以再想一想吗?没想好,再给你一点时间吧!”
板书设计:
篇5:四年级语文听课的记录
《成长》序列课程,是徐李中学开发的一门德育类校本课程。该课程以“学会做人”为主线,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活动。下面的课例由于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在学生和听课老师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录音机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该歌曲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恰到好处的导入了教育主题和创设了教育主题的教育气氛。
师:同学们,我们刚听完的这首动人心弦的歌曲叫――?
生:(齐)《烛光里的妈妈》。
师:今天这节成长课,是孝亲教育课,主题是“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师:我在网上查找了有关材料,从古到今有很多孝敬父母的故事,如《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故事》、《清华硕士放弃学业打工救母》、《辽宁孝女带奶奶出嫁》、《残疾儿子带瞎眼妈妈上北京》等。(教师动情讲解)
生动的故事和具体的事例,给了学生有关亲情概念的铺垫,使得本课的教育基础得到进一步的扩展,没有刻板概念的灌输,但学生可以在“听”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周边的人和事进行切实的融会,达到对亲情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在收集这些资料的时候,也是倾注了自己思想情感和辛勤的劳动。教师在朗读和讲解这些材料时,语言的感染力也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全神贯注地倾听着,教室里安静极了,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静态状态下的**。
师:同学们,听了这些动人故事后,请大家讨论一下,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行为属于孝顺父母的表现呢?
(四人一组,五分钟的激烈讨论。学生讨论出有如下孝敬父母长辈的事例)
生:体贴父母,帮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
生:外出时跟爸爸妈妈说好说清楚,又能回家,那爸爸妈妈不是会更高兴吗?
生:如果爸爸妈妈生病,迅速帮他们请医生。
生:在学校好好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父母。
生:做错了事,能主动向父母承认错误,或道歉。
生:有时爸爸妈妈批评错了,要等他们火下去了再解释。
(教师肯定地点点头)
生:能记住父母的生日。
师:我们班有哪些同学能记住父母生日,请举手。(约有三分之一的同学举手)
师:这些同学做得不错。我还想问一下,有没有同学能记住爷爷奶奶的生日?(有十几名同学举手)这些同学不仅能记住爸爸妈妈的生日,还能记住爷爷奶奶的生日,真是难能可贵,使我深受感动。请同学们用最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敬意!
学生讨论得井然有序,基本上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讲出孝亲事件和过程,在思想上又是一次回顾性的体验或受到身边同学们孝亲故事的教育。
师:下面请一位同学对以上发言点评一下。好,徐玲玉同学说说看。
生:以上同学的发言,列举了很多方面,都是我们中学生孝敬父母的最好方式。是啊,我小时候,无论妈妈多忙、多累,她总是为我端水洗澡、洗脚。现在我们长大了,懂事了,我们也应该给妈妈洗洗脚、揉揉背,尽我们的一份孝心。
师:(点头赞许)同学们,说到洗脚,我来讲一个故事吧。某大学生到一家公司应聘,老总看到这位学生无论文凭还是长相都是无可挑剔的,可是老总却提出一个问题: “你给父母洗过脚吗?”大学生摇摇头说:“没有。”“好,你先回家给父母洗一次脚后,再来谈感受,我再考虑和你签约的问题。”当这位大学生回家帮父亲洗脚时,摸着父亲裂痕累累的脚,不由得流出了眼泪,父亲看到儿子能为自己洗脚,也留下了欣慰的泪水。大学生将自己的感受告诉老总,老总二话没说就录用了他。
师:我以前也布置过这项任务,要求同学们一有时间就帮爸爸妈妈洗洗脚、梳梳头,整理衣服。哪些同学做了请举手。(约有五分之一的同学举手)请大家掌声鼓励。
学生发言点评活动,部分学生能够有所见地的发表自己的意见,但还不够活跃。
讲 “洗脚”的事情:妈妈给我洗脚 ←→ 我给妈妈洗脚,大学生应聘时的提问“你给父母洗过脚吗?”等问题,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共鸣。这个问题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教师提问题也是很讲艺术性的,结合电视的公益广告的.作用,这些看得见、做得来、容易做的事情,学生是既可以听懂,又可以接受,也可以做到的事情,回想一下,我们平时做了吗?为什么没有做?这个问题,通过学生的体会和感悟,教育效果是非常好的。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是不孝的表现呢?请大家谈谈。
生:动不动就跟父母顶嘴。
生:生气时不理睬父母,甚至冷淡相对。
生:有的社会青年还打骂父母,欺骗父母。
生:在外跟别人打架闹事,给父母增加精神负担。
生:乱花父母的血汗钱。
生:外出不跟父母打招呼。
生:在学校不用心学习,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生:上网吧,打游戏机也是不孝的表现。
师:大家都谈得很好,请同学们谈谈在你的行为中有没有不孝顺的表现。
生:有一次,我在家里看电视,妈妈叫我去吃饭,可是当时我看得正着迷,很不耐烦,就说“我不吃”,妈妈很生气的将电视机关了。我非常恼火,就大喊大叫,把妈妈推了出去。邻居阿姨还以为我和妈妈打架,说我真是不孝顺。通过今天这次孝亲教育,我受到很深刻的教育,我真的后悔当初的做法。
这里采用了对比教育的方式进行教育,使学生在前面受到正面教育的基础上,再看看那些“不孝”的举动是多么令人不齿的行为!用正反事例产生激烈的碰撞,收到了更好的教育效果。
师:说得很好,还有谁能谈一谈?
生:小时候,我经常和爸爸在一起,爸爸是我最亲近的人,心里的话都能告诉爸爸。可是现在不知是我长大了,还是怎么的,我再也不愿和爸爸交谈,好像没有共同语言,有时还很烦爸,这是不是不孝顺父母呢?
师:请同学们就他的困惑谈谈看法。
生:我认为这也是不孝敬父母。难道长大了就和父母有了情感上的距离吗?
生:我认为这不能说是不孝。
师:好,班长谈谈你的看法。
生: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发生了一些变化,和我们与父辈的年龄差距有关。我认为儿女时时处处都要理解父母,多与他们接近,将心里的话向他们倾诉。我相信我们与父母的距离会越来越近,会越来越亲热。
引导学生透露和解决成长中的烦恼,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李老师用这样自然的课堂过程,让学生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想法--这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长大后较难和父母交流,让大家共同来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吧!
师:说得真好。同学们,你们是父母身上掉下的肉,是父母生命的组成部分。有了你们,他们对生活才有希望;有了你们,他们才更加充实;有了你们他们才有奋斗的动力。我们还有什么不能理解父母的呢?在这节课结束前,请一位同学总结一下这节课的收获吧。
生:亲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在这节孝亲教育课上我学到很多很多。我们无论走到哪里,父母的心都如同一根线牵着我们,我们怎么能不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呢,因为这也是我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呀!(教师与学生一起朗诵《游子吟》)
师:同学们,我相信通过这节课,大家都有很多收获。父母将他们毕生的精力奉献给我们,我们没有理由不孝敬我们的父母。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禽兽尚且知道感恩,何况人类呀!最后请听歌颂父爱的歌曲《懂你》。
教师适时的小结,使整节课画上了圆满的句号。通过适当的比喻,更深层地揭示了人性和亲情的无比高尚。
这节课属于徐李中学《成长》序列课中的一节课,《成长》序列课又是校本课程中的一部分,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种形式。象这样将校本课程或综合实践课程的大主题,进行适当的分解而形成序列,又在序列里分解为一课一得的小主题,以小主题的形式实施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社会的实际,能够收到切实的教育效果。
据悉:徐李中学用这种形式进行教育的时间,已经有一年多了,来自家长的反映,学生通过这种课程的学习,变得懂礼貌、讲规范、爱学习了。来自社会的反映,学生在街上的行为举止文明了许多,学生对公物的破坏减少、上游戏网吧的减少了。
篇6:四年级上语文听课记录
四年级上语文听课记录
听课时间:x月xx日
听课班级:四年级
教师:xxx
听课内容:飞向月球
教学流程: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同学们,每到中秋,人们都喜欢赏月诵月。有关月亮的传说、故事也很多。谁能列举一二。(嫦娥奔月、吴刚砍桂树等)
2、那么,作为天体的月球,你又知道哪些呢?
3、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对月球心驰神往,渴望着有一天能够登上月球,而这个梦想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终于实现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介绍当年登月情况的课文《飞向月球》。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学生根据“飞向月球”、“登上月球”、“月球很有开发价值”理清课文脉络。
三、阅读感悟、重温历史
1、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上月球,实现了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让我们一起来重温那段激动人心的场面。
2、播放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登月的视频。学生交流观后的感受。
3、学生阅读课文第5自然段,引导交流阅读体会。(抓住“终于”、“深深的脚印”等词)
4、引导思考: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登上月球时,他们的心情怎样,他们会想到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5、出示阿姆斯特朗的'话:“对于一个人来说,这只是一小步;但对于人类来说却是巨大的一步。”学生齐读,交流感受。
6、看到他们登上月球时的情景,你又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四、阅读体验、快乐旅行
1、月球离地球有38万多公里之遥,那么宇航员又是怎样飞向月球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随着宇航员开始月球之旅吧!
2、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至四自然段,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飞向月球的经过。3、在旅行的过程中,哪些事情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4、引导学生阅读交流描写宇航员飞行时工作、吃饭、休息的句子。让他们不仅体会到其中的趣味,也体会到了其中的艰辛。
五、阅读交流、作客月球
六、阅读思考、开发月球 阅读升华、总结激趣
篇7:听课记录及
科目:语文
课时:一节课
授课者:樊荣彦
听课时间:20xx年2月28日
课题: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两首》——《春游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古诗《咏柳》
1、①我说你拼。举例:亻+以是什么字,组词。
②我说你解。举例:柳,右边是“木”,左边的笔顺是什么
2、点名背诵(要字词清晰、有节奏)。
3、①安教师给的词句的意思,回答是哪一句原句。
②转换一下,说一说原句的意思。
4、团体背诵。
二、导入
1、由柳引出是春天来了,放幻灯片——完美的春天。
2、师:从幻灯片中看到了什么或者想到了什么
生1:柳树。
生2:白云、草。
(回答中若有不是春天的解说一下)
师:听过迎春花吗——最早开的是什么花——桃花——有一些人就浏览了桃花,来看看他们看到的都是什么呢——春游湖。
3、自读两遍、齐读。
三、解释重点字词和句子
1、解释字“蘸”
师:谁能解释这个字
生:过年吃饺子,要蘸东西吃。
2、说读音“夹”板书:jiā(夹子)
jiá(夹袄)——夹岸的意思呢
生:两岸边。
师:很好,接近了。把“夹岸”的意思写在书上,就是:排列在岸的两边。
3、师:你还对哪一个词语不明白呢
生:春雨断桥人不度
师:这一句都不懂吗明白春雨吗
生:明白,春天的雨
师:那断桥呢
生:断了的桥,都断成两半了。
师:这些你都明白,那你不明白的是什么呢不度
生:恩。
师:过不去的意思。说到这,有人能告诉我这一整句的意思吗
生:春雨把桥断了,人过不去。
师:解释的很棒。春雨过后,湖水已漫过桥面,人们就无法过河了。
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生:撑。
师:小舟要动,需要怎样呢
生:划。
师:划,也能够说撑(动作演示)。
师:这句的意思就是:柳荫下小舟撑出来。还有吗
生:夹岸桃花蘸水开,怎样桃花蘸水开呢
师:想想蘸的意思,蘸的是什么水呢桃花还在树上绽放,可能是湖水吗
生:不是。
师:那是露水吗就那么一小滴
生:不是。
师:那你认为是什么呢
生:雨水。
师:对了,还有雨水。你想,雨水不断地落在桃花上,越积越多,怎样形容这样的桃花呢就用到了蘸。看看这幅图(幻灯片演示)。
师:为什么要这样形容桃花呢作者是去干什么的
生:看景。
师:看的哪啊(指向题目)
生:西湖。
师:是去游览西湖的。那么他看到了哪些景色呢
生1:桃花、树。
生2:湖、燕子。
生3:划船。
师:刚才有同学说“划船”也很对,那你看他第四句为什么要写到小舟呢
生1:好看。
生2:能够渡河。
师:因为它第三句有提示,“人不度”,人都过不去,这时小舟撑出来了,猜一猜第四局写的心境是什么样的幻灯片上的
生:惊喜。
师:那要怎样读出来呢(挑人示范朗读)
4、齐读两遍——挑人读——齐读——自读——齐读
四、巩固
1、闭上双眼,根据教师的语言描述让学生自由想象并说一说都看到了什么画面。
2、去掉幻灯片的文字,试着背诵。
3、我会组词
夹度撑阴燕断(一人领读——两个人轮读)
齐读词组。
4、图片展示。
意见:
总体来看,这堂课很精彩。复习——导入——解释重点字词——由词引句义——完整翻译整首诗——引题目再导向重点句子——读——背——组词——图片。环节完整,效果很好,重点很突出。从课堂完整度来说,缺少了当堂作业。
★ 听课记录模板
★ 听课记录范文
★ 小学听课记录
★ 听课记录幼儿园
★ 听课记录范文小学
四年级听课记录(推荐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