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实践活动范文

时间:2024-05-11 03:38:16 作者:慧倩会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慧倩会”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初二实践活动范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二实践活动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实践活动初二作文

今天,我们参观白求恩小庙(孙家庄小庙)、爬狼牙山。

孙家庄小庙旁,建造了一个白求恩战地手术室展馆,向我们展览了东征医疗队活动路线示意图、白求恩(简介;生平;名言),当时的历史背景……应有尽有,各式各样。在纪念馆外,竖立着一块石碑,上面聂荣臻元帅题词:“大众的科学家和政治家。”我感动了。白求恩是一个加拿大人,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不顾生命危险来到中国,为前线受伤的战士医治,因左手中指被划破感染而牺牲。这是一位多么可敬的、伟大的国际主义、共产主义人士。

吃完午饭后,我们便乘坐大巴车来到了狼牙山脚下。狼牙山坐落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西部的太行山东麓。它奇峰林立,峥嵘险峻,山峰的形状好似一颗颗锋利的狼牙,“狼牙山”也由此得名。

爬山的过程中,我感受到山坡非常陡,但同学们面不改色,像上自然体育课一样以急行军的速度前进着。可是过了一会儿,有些同学落队了(体能有限)了,队伍也变得零零散散的。但是美丽的溶洞把同学们吸引过来了,重新站好了队。溶洞里的台阶很高,时不时梯子把台阶取而代之,同学们便一个接一个地爬上去。溶洞里面被灯光照耀得五颜六色,美丽极了!

狼牙山不仅有着陡峭的山坡和美丽的溶洞,还是五位烈士跳崖的地方。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福才、胡德林五位勇士为了掩护部队撤离英勇抗击日军和伪满洲国军。

在欣赏风景的同时,我对那些以身殉国的,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的烈士表达感谢。

篇2:实践活动

今天,明媚的阳光伴着我们来到了少年宫。虽然一路颠簸,但丝毫不影响我们的愉快的心情。

很快,到了目的地,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一座华丽的城堡。随后,一位年轻的男老师带着我们绕过城堡来到休息室。

“嘀”一声尖锐的声音,让同学们都安静了下来,老师发话了:“同学们,现在我来给大家讲一下这个教室的规矩。”大家洗耳恭听。“不能再教室吃零食盒喝水,若发现就罚打扫教室,接着我们去另一个教室,进行第一个活动。”

之后,便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上午的两个活动,大家好奇地穿上了CS的服装,拿起激光枪,跃跃欲试。老师让我们取好队名和口号,我们的口号是:小强不死,小强必胜!

喊过口号之后,大家都充满了信心,很快第一场战争便开始了,大家拿着枪到处扫射,每个人都在躲避敌人的追击,第一句齿虎队赢了,但小强队没有丧失信心,在随后的两场竞争中小强队获胜了!

就这样,大家怀着兴奋,激动的心情来到课趣桥,一到趣桥大家都傻了眼,但没有想过要放弃。

一声哨响过后大家纷纷上了趣桥,虽然恐惧,但还是坚持走完了四座桥。

下午,我们来到自救护理室,学习了心肺复苏和包扎受伤部位的方法,在有需要的时候可以救命。

上完这一课,我们收获了很多知识。接着我们陆续走到停车的地方,我们回学校了。

这一次的实践活动,让我认识到战场上的危险,让我挑战了另一个自己,让我们懂得了如何自救。这是满载而归的一天。

篇3:实践活动

同学们,在马路边你可能施舍过行动不便,又聋又哑的残疾人,因此,你可能认为残疾人都是自身能力差的弱者,如果你真这样认为,那么你错了,残疾人并不弱,现实生活中,虽然一些残疾人需要帮助,但是还有一些的残疾人,他们还帮助那些健全人,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的榜样张海迪,她虽然每天都坐在轮椅上,但却成了当着名作家和大夫。在我的生活中,也有像张海迪一样的残疾人,我的叔叔就是一位令我敬佩的残疾人。

叔叔今年马上40岁了,虽然他下肢残疾行动不便,但他每天仍在诊所为病人治病,他高超的医术赢得了病人的一致好评,回到家里,他也总是闲不住,一会儿去喂鸡,一会儿给牛饮水。

残疾人中有许多是我们的榜样,他们取得的成功是我们的榜样,他们取得的成功,要比我们付出许多倍的努力。我们不要歧视残疾人,要去关心帮助他们,要学习他们那自强不息的精神,努力学习。为将来回报社会练好基本功。

四年级:于海文

篇4:实践活动

设计思路:

纽扣是孩子们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孩子们都非常的熟悉。而玩纽扣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部分,它可以在孩子们收集纽扣、观察纽扣的过程中,了解纽扣的构造、特点。在玩纽扣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幼儿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想象力,活跃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此外,在玩扣子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让幼儿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做自己能做的事情的良好习惯。

2、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会观察。

3、让幼儿在活动中自己动手,锻炼幼儿的自理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幼儿及家长共同收集各种各样的纽扣。

2、在活动室外布置服装展。

3、小娃娃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各种各样的纽扣。

1、提出问题,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探究。

2、幼儿带着问题观察各种纽扣,教师给予幼儿充分的探索时间,并倾听幼儿交谈。

3、引导幼儿讨论

二、组织幼儿观看服装展。

1、带幼儿观看服装展。

2、讨论纽扣的作用。

三、组织幼儿讨论。

四、幼儿操作扣纽扣。

1、引起幼儿兴趣。

2、教幼儿帮娃娃穿衣服。

(1)老师示范讲解

(2)幼儿操作

篇5:实践活动

一、活动目标: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使学生学会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比较。

三、活动过程:

以连环画的形式来展示活动的过程。

(一)示范游戏

1.体验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列举所有可能的结果。(运用组合的知识,判断哪些和不可能出现,哪些和可能出现。)

2.教师提出游戏规则,学生猜想结果。11个可能结果中教师选5个,学生选6个,学生错误地认为赢的可能性比教师大。

3.开始游戏。学生总是输,产生认知冲突,从而引起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二)小组内游戏,探索结论。

通过小组内游戏的方式,进行实验,利用统计的方式呈现实验的结果,初步探索教师总能赢的原因。要引导学生在实验的结果中寻找统计学上的规律。

(三)理论验证

通过组合的理论来验证实验的结果。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组合,让学生探讨每个和所包含的组合情况的多少与这个和出现的次数之间的关系。

四、师生共同小结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通过让学生猜想、实验、验证等过程,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既发展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6:实践活动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树木对风速和气温的影响,以及树木在自然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爱护树木的意识,提高植树造林的自觉性。

2、通过户外测试和整理有关数据,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研究性学习能力及集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通过直接测试和讨论,掌握第一手资料,形成具体的感性认识。

课前准备:风速器、纸风车、温度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设疑激趣

1、观察两幅背景资料图,说说图中的树木起到了什么作用。

2、设疑:树木对风和气温有影响吗?有什么影响?

二、想一想:测试需要哪些工具?

1、出示风速器、纸风车、温度计。

2、知道这些工具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吗?你还知道别的工具吗?想得越多越好。

3、动手制作“小风车”等工具。

三、测一测

1、师:让我们测量一下有树木和没有树木的地方,在同一时间的气温和风速有没有不同。

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协作。

2、树对风速有影响吗?

将收集到的数据填入表格。

三、说一说:

1、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们吧!

2、我的收获:今天的活动使我了解了……

活动中我对自己最满意的是……

四、活动延伸:

1、做一做:调查自己家或学校附近的树木变化情况及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有什么发现吗?

2、试一试:把你在调查中了解到的树木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写成一份调查报告。

篇7: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加深学生对老师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尊师之情。

2、提高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选择一定的表现形式。

3、正确区别老师与学生之间外在的形象特征、神态。

教学重难点:

1、表现学生在教师节中向老师献礼的场面和情意。

2、把握师生的形象特征与神态;主题明确,画面内容感人。

教学准备:

彩笔或水粉水彩画工具、作业纸

导学:

一、导入

1、组织教学,教师巡视纪律与画具准备情况。

2、谈话导入

九月份有一个很特别的节日,那会是哪个节日呢?(教师节)

为什么要有个教师节?

二、说一说

1、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同学们想一想,你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了老师对你的关心和爱呢?

2、你想怎样来表达你心中的这份感谢之情呢?

教师启发学生,亲手做一件小礼物|:设计一个特别的贺卡、做一件手工艺品等等。在这节美术课里,我们要用手中的五彩笔来描绘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爱之情。

三、想一想:怎样画?

1、构思。画面内容:人物(学生与老师的区别有哪些?)、场景

2、作品表现形式:彩色笔、蜡笔、水粉水彩画、国画、钢笔线描等。

构图要饱满,有主次之分。

思考:可不可以借鉴一些画家的作画风格?

4、创作

四、欣赏教材图片

1、作者是怎样画出对老师的爱?

2、他们画出了老师的形象特征吗?

3、如何表现场景?

五、作业与作业展示、讲评

六、小结下课。

篇8:实践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要保持房间和自己用的物品的整齐。

2、学习整理自己的房间,能按物品的种类有序地摆放物品。

活动准备:

1、请家长提供幼儿房间的照片。

2、故意弄乱的教室或活动室。

3、练习册

活动过程:

1、通过讨论进入活动主题。

——教师:你有自己的小房间吗?你的房间里有什么?爸爸和妈妈的房间里有什么呢?(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2、教师出示照片,让幼儿猜测这些分别是谁的房间的照片。

(1、)教师:猜猜这是谁的房间?照片上的房间让你有什么感觉?

(2、)幼儿猜测并回答。教师小结:照片中的房间有的比较凌乱,有的比较整齐。

3、引导幼儿讨论使房间整齐的方法。

(1)教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小房间整整齐齐呢?

(2) 幼儿讨论交流。

(3)请房间整洁的幼儿说说自己或父母整理房间的经验,如按照物品归类,将物品有序地摆放在相对固定的位置上等等。

4、让幼儿学习按照有序的方法收拾教师里的用品。

(1)教师:你们看,我们的教师很乱,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收拾教室吧。

(2)幼儿开始动手分区收拾教室。

5、幼儿间交流将教室收拾整齐的方法。

篇9:实践活动

一、复习本单元易读错的字

1、学生独立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2、独立完成练习。

3、交流反馈。

4、订正把字放到语言环境中再次练习

5、补充相关练习。

二、巩固对四个字词语(及成语)的理解

1、学生独立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2、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练习。

3、学生帮学生这一类词语的规律。

4、用自己的话说说各词语的特点。

5、补充相关练习,或换一种形式练习。

三、新的修改符号。

1.读懂题目要求

2.看原句及其修改方法

3.集体读说明部分,学习使用方法

四、学联学生使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学生独立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2.读句子查找病因,独立修改。

3.交流反馈

4.使用方法

5.补充相关练习。

五、有感情的朗读短文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3遍,要求:音准句通、明白大体内容。

2、独立思考: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3、小组交流。

4、派代表归纳组内同学的发言汇报交流。(注意语言的组织)

5、画己喜欢的语句。再读一读。

口语交际

1、审清题目要求,明确自己要交流的内容、话题。

2、想一想自己熟悉的小工艺品或小吃,有什么特点,要如何介绍。

3、小组内交流。

4、选派代表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

5、听的时候要注意听清:,他说得怎么样,做出适当的,同时也为自己发言做好准备。

篇10:实践活动

活动内容:

调查身边的生活垃圾的种类、统计家庭中产生的可以再利用的垃圾数量。

教材简析:

该实践活动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三位数乘、除以一位数,量与计量和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之后安排的。除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调查、统计的活动经验之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整理、分析数据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加深对所学的有关计算、统计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了解可以再利用垃圾的用途和价值,认识到变废为宝的重要性。

2.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体会统计对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

3.通过调查、统计、学会关注我们的生活环境,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这是我们班的垃圾桶。垃圾好吗?

2.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难免会制造生产出一些生活垃圾,这该怎么办呢?

3.这个周,我们就一起来开展一个“变废为宝”的活动(出示课题)

二、实践活动:

(一)组织学生搜集资料,从不同途径调查生活垃圾的种类,了解哪些可以再利用,完成统计表:

垃圾的名称

能否再利用

(二)调查家庭中产生的可以再利用的垃圾的数量,完成统计表,并进行推算:

可以再利用垃圾名称

数量

(三)交流调查结果

学生各抒己见,认识变废为宝的重要性,讨论垃圾的处理方法。

三、活动小结:

在这次活动中,你有哪些收获?

篇11: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搜集赞美母亲的诗词、成语,写在纸上向同学展示。

2、每天帮妈妈做一件事情,并写出体验。

重点难点:

每天帮妈妈做一件事情,并写出体验。

教学准备:

课前一个星期每天帮妈妈做一件事情,并写出体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在班上开一个“交流展示会”,你们都做好准备了吗?

二、教学过程

1、师宣布:本班“交流展示会”现在开始。

A、让学生把搜集到的赞美母亲的诗词、成语在四人小组内向同学展示、交流。

B、四人小组组长汇总各组员意见后,面向全班汇报。

C、师。

2、讨论区:你是怎样看待妈妈对自己的批评的?

3、体验大行动:A、把课前一个星期每天帮妈妈做一件事情所写出的体验在四人小组内汇报。B、四人小组中推选写得最好的同学向全班汇报。C、师。

三、师:

这节课,同学们都交流得很好,看来你们课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

四、布置作业:

让学生把搜集到的.赞美母亲的诗词、成语有感情地读给妈妈听。

篇12: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正确对待看电视这一现象,通过讨论交流、辩论、课内采访等活动形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看电视习惯;正确、科学的观看电视。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正确看待看电视的好与坏,学会自我选择。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一些学生熟悉的电视明星:月亮姐姐、李咏、毕福剑等。

2、学生谈对他们的了解。

二、课堂调查,揭示课题:

1、内容:我们班喜欢看电视的有多少?喜欢看哪些电视节目?

2、板书课题。

三、“小小辩论台”

1、辩论话题:看电视有好处 看电视有坏

3、辩论规则:A理由要充分

B要认真倾听对方的发言,反驳对方时要注意文明,要有礼貌。

4、学生准备一分钟后展开辩论。

四、出示家长态度统计表。

五、现场采访:学生下座位采访听课的老师,以寻求正确观点。

六、教师总结:科学收看(时间要恰当 内容要选择)

七、学生制定自己的收视指南。(表格略)

学生交流

八、课后实践:策划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

篇13:实践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记录一些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愿意根据要求,改变物体的形状后,观察其沉浮现象,激发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

1、各种船的图片

2、材料:泡沫板、油泥或面粉、纸、小石头、玩具、大的盛水容器

活动过程:

1、展示各种船的图片,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将一张传的图片遮住,然后一点点展开,请幼儿猜猜这是什么?

2)教师:老师这有一张图片,看谁先猜出它是什么?你见过那些船?船在哪里行驶?为什么它会浮在水面上?

2、教幼儿记录方法今天老师准备了很多材料,要请你们观看它们是沉在水里还是浮在水面上。放一个,教师示范进行记录。

3、出示各种材料,交代实验要求。教师: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很多材料,有泡沫板、油泥、纸、小石头等;请你们一个个将它们放进水里,看看它们是浮在水面还是沉入水底。放一个观察观察一个,然后做好记录。

4、请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并请个别幼儿进行记录。

5、幼儿分组进行交流实验结果。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验进行。

6、请幼儿把面粉或油泥变成小船形状,观察油泥小船的沉浮现象。鼓励幼儿用多种不同材料制作小船,进行实验。

篇14:实践活动

活动目的

1、发展幼儿跳跃能力,增强动作协调性。

2、大胆想象,探索不同的跳绳方法,发展幼儿与人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根跳绳,学会基本跳法。

2、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幼儿站成六路纵队,做老师自编的绳操,有上肢、下肢、体转、腹背、跳跃、放松运动。

2、基本部分

(1)幼儿分散在场地上,用不同的方法练习跳绳。

(2)鼓励幼儿在学会跳绳的基础上,创造性变换花样跳,尽量与别人跳得不一样。请有创意的幼儿示范,大家都来学一学。(正跳、反跳、单脚跳、双脚跳、两脚交替跳、边跑边跳、两脚交叉站立跳、两手胸前交叉甩绳跳等。)

(3)两人一根绳,幼儿结伴跳绳,教师指导幼儿合作跳绳:两幼儿同时甩绳同时跳;一幼儿站着不动,一手甩绳,另一幼儿甩绳边跳;引导幼儿把一人的跳绳方法迁移到两人合作跳绳过程中。

(4)请合作好的幼儿示范,让大家也变换花样试一试,看两人合作学会了几种跳法。

(5)幼儿分成4组,跳绳赛跑。

(6)复习游戏“我是木头人”。

3、结束部分。

(1)放松整理活动“我愿和你跳个舞”。

(2)每个幼儿领一根绳子绕好,返回活动室。

活动结束:

晨间活动时,幼儿继续练习花样跳绳。鼓励幼儿由两人合作到三人合作跳绳。

综合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ppt模板

实践活动说课稿

实践活动心得

实践活动介绍信模板

实践活动总结

中学生实践活动范文

实践活动报告格式

综合实践活动范文

实践活动报告

初二实践活动范文(精选1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初二实践活动范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