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tomyoung”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木兰诗知识点概括,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木兰诗知识点概括,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木兰诗知识点概括
木兰诗知识点概括
一、译文:
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机杼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问问姑娘你这样叹息是在思念什么呢?(木兰回答道)姑娘我并没有思念什么。
昨夜我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王在大量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我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现在起替代父亲去应征。
在东市上买来骏马,西市上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市上买来马嚼子和缰绳,北市上买来长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象飞过去那样迅速。北方的寒风中传来刁斗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十年之后才得胜而归。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授爵木兰是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郎这样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好骆驼,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象乌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的。
雄兔的脚喜欢乱搔乱扑腾,雌兔的两眼老是眯缝着,当它们挨着一起在地上跑的时候,又怎能分辨得出谁雄谁雌呢? 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二、文学常识积累
本文选自代郭茂倩编的,这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本文与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答案:宋 乐府诗集 《孔雀东南飞》
三、字词句积累
(一)、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
机杼声 军帖()可汗大点兵( )( )
鞍鞯( )辔头( ) 燕山胡骑鸣啾啾( )( )
鸣jiān jiān( ) 赴róng( )机 传金tuò( )阿姊( )
著()我旧时裳( ) 磨刀霍霍( )
答案:zhù tiě kè hán ān jiān pèi yān jì jiū 溅溅
戎 柝zǐ zhuó cháng huò
(二)、重点字词解释
1、惟闻女叹息()2、愿为市鞍马()
3、旦辞爷娘去()4、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5、关山度若飞()6、朔气传金柝()
7、木兰不用尚书郎() 8、策勋十二转()
9、赏赐百千强()10、出郭相扶将()
11、著我旧时裳() 12、雄兔脚扑朔()
13、雌兔眼迷离() 14、安能辨我是雄雌()
答案:1、只2、买3、早晨4、只5、过6、北方7、不愿做8、记功9、有余10、外城11、穿12、动弹 13、眯着眼14、怎么
(三)、通假字
1、对镜帖花黄:通译为:
2、出门看火伴:通译为:
3、著我旧时裳通译为:
答案:1、“帖”同“贴”,粘贴
2、“火”同“伙”,伙伴
3、“著”同“着”穿
(四)、古今异义词
1、木兰当户织
2、军书十二卷
3、从此替爷征
4、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5、出郭相扶将
6、双兔傍地走
答案:1、户:古义:门今义:窗户
2、十二:古义:表多数,不是确指今义:数词,十二
3、爷:古义:父亲今义:爷爷
4、但:古义:只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5、郭:古义:外城 今义:姓氏
6、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五)、一词多义
1、市:愿为市鞍马() 东市买骏马()
2、度:关山度若飞() 孤不度德量力()《隆中对》
3、策:策勋十二转()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执策而临之()《马说》
4、强:赏赐百千强()余强饮三大白()《湖心亭看雪》
项为之强()《童趣》
5、安:安能辨我是雄雌()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答案:1、买;集市2、过;衡量3、记;用马鞭打,这里是驱使、驾驭;马鞭4、有余;尽力;同“僵”,僵硬5、怎么;安稳
(六)、词类活用
策勋十二转:策:名词做动词,译为:记
(七)、重点句子翻译
1、可汗大点兵
2、愿为市鞍马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5、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6、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7、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8、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答案:1、皇上大规模的征兵。
2、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3、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的跨过一道道关,越过一座座山,北方的寒风中传来刁斗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
4、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十年之后才得胜而归。
5、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郎这样的官。
6、希望骑上一匹好骆驼,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
7、雄兔的脚喜欢乱搔乱扑腾,雌兔的两眼老是眯缝着。
8、它们挨着一起在地上跑的时候,又怎能分辨得出谁雄谁雌呢?
(八)、理解性默写
1、《木兰诗》中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
2、《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预备情形的几句是:
3、《木兰诗》中写爷娘、姐姐、弟弟迎接木兰归来的诗句是:
4、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
5、《木兰诗》中简写木兰奔赴战场的两句:
6、《凉州词》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
7、《木兰诗》中写征途遥远行军神速的语句是:
8、《木兰诗》中体现木兰战功卓著的是:
9、《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
10、《木兰诗》中描写木兰辞别父母踏上征途情景、思念亲人的诗句是:
答案:1、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3、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4、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5、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6、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7、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8、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9、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10、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四、内容及写法理解
1、《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诗歌描述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刻画了木兰这一生动形象: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 巾帼英雄 爱国、渴望和平机智、勇敢、刚毅、忠孝,表现的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2、详略得当的写法
3、多种修辞手法运用:互文,夸张,比喻,排比
篇2:木兰诗概括
南北朝时,女子花木兰,因为感念父亲年迈,又无兄长,最终毅然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因为军情紧急,木兰仓促但有条不紊的做好各项出征准备,终于踏上了征途,行军紧急,离家越远,思乡越切,在艰难的`战争条件下,经过多年艰难的战争,很多士兵都牺牲了,木兰凭着英勇的武艺,立功归来,朝见天子(可汗),天子给他最高的奖励,但是木兰拒绝了,只求尽快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最终可汗应允,木兰得以回家,亲人都盛情接待,在回家后木兰回复了女儿身份,同伴都惊呆了——一起相处十几年,竟然不知木兰是个女郎,故事在回家团圆的欢快喜庆中结束!
篇3:概括木兰诗
叹息声接着叹息声,木兰对着门在织布.听不见机杼作响,只听见木兰在叹息.
问木兰在叹息什么?问木兰在思念什么?(木兰回答道) 什么都没有.昨晚我从征兵文书中知道皇上在大规模征兵,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我没有兄长,我愿意为此去买马鞍和马匹,替代父亲去应征.
在集市各个地方买出征用的东西.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的哗哗声.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木兰)凯旋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磨刀霍霍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女孩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十二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
据说,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雌兔哪个是雄兔呢?
篇4:木兰诗简单概括
【南北朝 乐府诗集】民歌
1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2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3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4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5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6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7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8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9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10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11 朝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12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13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14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15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16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17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8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19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20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21 愿借明驼千里足(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22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23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24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25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26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27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28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29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30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31 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概括】
这首古代叙事长诗,叙述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千百年来,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家喻户晓,深受人们喜爱。全诗明朗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诗名又叫《木兰辞》。
全诗以叙事的内容及时间来划分,可分为6段:
第一段(1-8行)说的是木兰得知征兵消息后权衡再三,只能由己替父从军;
从木兰停机叹息引出母女对话,表明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从中看出木兰深明大义,既体贴父亲年老无力从军的困难,又考虑到天子征兵是保卫国家的大计,于是毅然决定代父从军,表现了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第二段(9-14行)说的是木兰备得行装且已赴征途,并渲染着即将来临的战场之险恶;
木兰从准备出征到奔赴前线。一方面写征途的遥远、行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急,大刀阔斧地表现出征健儿的豪迈气概;一方面以宿营地空寂荒凉的夜景烘托木兰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细针密线地刻画年轻女子的细腻情怀,从而揭示出生活的骤然变化在木兰性格中引起的特殊矛盾。
第三段(15-17行)越过了战场征杀的场面描写和叙述,以万里关山、十年生死简笔概括了木兰的身经百战、得胜而归;
第15行夸张地描写木兰的矫健雄姿。她身跨战马,随着出征大军穿过一道道关口,飞越一座座高山,万里迢迢向前线进发。
第16行描写边塞夜景。凛冽的北风传送着刁斗的更声,将士军中宿营;冷森森的月光映照着明晃晃的铠甲,哨兵星夜巡逻。这星夜哨兵正是为战场上的木兰所做的'一幅剪影。
第17行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出征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在有幸生存归来的将士中,英勇善战的木兰就是一个。
这一部分总共三行六句,以极其凝练和谐的语言,形象地概括了木兰从离家出征直至凯旋回朝的全过程。由于诗的重点不在于讴歌主人公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英雄行为,而在于颂扬她勇于献身不图荣华的高尚情操,所以对战场和战争只用六句做了最高程度的概括。
第四段(18-21行)说得是木兰不喜官禄、不受官禄,坚决辞归故里;
用夸张的语言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由此再说到辞官不就,才更突出她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格。木兰依然眷恋着家园的耕织生活,依然是她爹娘的纯真的女儿。
第五段(22-29行)描写的是木兰归家时爹娘姊弟欣喜忙碌的情态和还归女儿装后自身的惬意、战友的惊讶;
先是通过父母姊弟各自符合性别、年龄、身份特征的举止描写家中的欢乐气氛,然后通过木兰一连串的动作,表现她归来后喜不自禁的激情。最后作为高潮和结局,是恢复女郎装束的木兰来见伙伴的喜剧性场面。
第六段,也是最后一段仅四句,即30-31行:“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是一段附文,是对木兰的赞词。以妙趣横生的比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二年未被发现的谨慎、机敏做了讴歌和赞美。
篇5:木兰诗概括
《木兰辞》是一首北朝民歌。花木兰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壮的英雄史诗。
木兰的父亲年纪大了,没办法上战场,家里的弟弟年纪又小,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多年的军队生活。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人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更不要说木兰又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但是花木兰最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十数年(原文为,是虚指)后凯旋回家。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认为她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不过,花木兰拒绝了,她请求皇帝能让自己回家,去补偿和孝敬父母。 当她回到家,换上自已的女装,从军的伙伴都很吃惊。因为十二年都没发现木兰是女人。
篇6:木兰诗概括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第一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诗以“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开篇,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然后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问一答,道出木兰的心事。
第二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东市买骏马……”四句排比,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表示对此事的极度重视,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
第三段,概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概括上文“旦辞……”八句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
第四段,写木兰还朝辞官。先写木兰朝见天子,然后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再说到木兰辞官不就,愿意回到自己的故乡。“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故乡”,固然是她对家园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儿身。天子不知底里,木兰不便明言,颇有戏剧意味。
第五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别、年龄的举动,描写家中的欢乐气氛,展现浓郁的亲情;再以木兰一连串的行动,写她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妆的喜爱,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表现她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最后作为故事的结局和全诗的高潮,是恢复女儿装束的木兰与伙伴相见的喜剧场面。
第六段,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 木兰诗全文
★ 木兰诗节选
★ 鉴赏木兰诗
★ 《木兰诗》改编
★ 木兰诗繁体
★ 《木兰诗》起源
★ 阅读 木兰诗
★ 木兰诗 教案
木兰诗知识点概括(精选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