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感人故事

时间:2024-10-22 03:33:59 作者:吧爆专用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吧爆专用”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抗战感人故事,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抗战感人故事,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抗战感人故事

抗战感人故事1:抗日英雄任常伦

“战斗英雄任常伦……打仗赛猛虎冲锋在前头……”70年前,这是一首在胶东地区妇孺皆知的抗日名曲,歌曲的名字叫做《战斗英雄任常伦》,它歌颂的就是第41集团军某旅5连的抗日英雄任常伦。

任常伦1938年就加入了胶东抗日自卫团,参军后,他先后参加过120多次与日伪的大小战斗,9次负伤。每次战斗,他都是冲锋在前,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叫苦痛,一直坚持战斗到底。因战功卓着,1944年8月,任常伦被胶东军区授予“一等战斗英雄”称号。

1944年11月17日,在山东海阳长沙堡,5连的前身——胶东军区主力第14团5连随团参加了对日伪的伏击战。

这时的任常伦刚刚参加完山东军区英模大会,当时还没有给部队作传达报告,再加之他身上的伤口没有完全愈合,肩膀里还嵌着弹片,部队领导不想让他去一线,但任常伦坚决要求参战。

战斗中,大股的日军向14团指挥所附近的5连阵地扑过来,5连迅速截住敌人,与日军展开激战。团指挥所设在5连左后方,由于通信员来回奔跑,指挥所位置暴露,敌人组织起两个小分队,向团指挥所袭来。5连3排立即组织反击,激战中排长负伤,情况十分紧急。这时,任常伦站了出来,他把第九班编成两个组,向日军两翼迂回发起攻击,在连续打退日军4次冲击后,全排弹药用尽,望着蜂拥而来的日军,任常伦端起刺刀带头冲向日军,与敌人展开白刃战,在连续刺杀5名日军后,他不幸中弹,壮烈牺牲。

任常伦的牺牲激起了战友们满腔怒火,在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后,官兵们发起反攻,从不同方向夹击日伪军,敌人最终仓皇逃窜。这次战斗,共击毙日伪军258人,俘虏12人,缴获武器、物资一大批。这是日军侵占胶东以来遭遇的最惨重的一次损失。

得知任常伦牺牲的消息后,时任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悲痛万分。这一天,他汤水未进。为了纪念任常伦,许世友司令员亲自组织召开胶东军区扩大会议,授予任常伦所在5连为“任常伦连”,确定英雄牺牲当天11月17日为建连纪念日,并号召广大指战员奋勇抗敌、坚持到底。

胶东军民将任常伦的事迹谱写成《战斗英雄任常伦》之歌,这首歌成了5连的连歌,长沙堡战斗中,任常伦用鲜血铸就的“轻伤仍杀敌、重伤不叫苦、舍命杀顽敌、坚持干到底”的“任常伦精神”成为连队的连魂。7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5连官兵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始终保持着打仗赛猛虎、冲锋在前头的优良作风,不断努力前进。

1948年10月,在举世闻名的塔山阻击战中,5连担负一线守备任务,官兵在阵地上打出“寸土不丢、寸土必争”的战斗口号,地堡打塌了,跑到战壕打,战壕打平了,再转到弹坑打,打光了手榴弹就拼刺刀、拼石头,最终将国民党最精锐的独95师打得溃不成军,用生命扞卫了“任常伦连”的荣誉。战后,5连分别被纵队和师授予“英勇善战连”和“英勇顽强”锦旗,并荣立纵队集体一等功。

5连组织党员在任常伦雕像前进行宣誓

进入新时期以来,5连官兵先后参与边境自卫还击作战、支援国防光缆施工、98抗洪、抗击南方雨雪冰冻灾害等大项任务,他们像任常伦一样,用血肉之躯扞卫着祖国的疆土,用牺牲奉献书写着对党的无限忠诚,用行动践行着人民军队的崇高宗旨,连队再次被集团军授予“攻如猛虎”锦旗,并先后两次荣立集体一等功。

,任常伦被中组部等11个部委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作出突出贡献的英模人物”,这一喜讯让连队官兵倍受鼓舞,给连队全面建设增加了新的动力,20以来,连队先后5次被上级评为“全面建设先进连队”、“军事训练一级单位”。

抗战感人故事2:八路军苏村阻击战血战日寇

山东省作协会员,退休前为莘县广播局副局长、电台台长的70岁老人延保玉,十几年来,一部接一部地创作(或与人合作)出版了《古塔风云》、《徐庄党旗红》、《张鲁魂》、《钢铁濮范观/华北小延安》等抗日题材纪实文学作品,生动再现了七十多年前革命老区莘县的烽火岁月。

近日,延保玉对记者讲述了发生在1941年1月的八路军“苏村阻击战”的战斗过程,再现了74年前的一场残酷悲壮的血战,“这是一场鲁西军区特三营为掩护军区党政军机关、主力部队和群众转移的顽强阻击日寇的壮烈战斗。”

延保玉介绍,日军在“百团大战”中遭到八路军打击后,加紧对抗日根据地扫荡、蚕食,大搞所谓强化治安运动。1941年1月7日,鲁西军区司令员杨勇率部在郓城潘溪渡一带设伏,毙俘日军软原少佐以下官兵150多人、伪军130余人,缴获九二式步兵炮l门。这次惨败和重要武器的损失,使日寇恼羞成怒,发誓报复。

几天后,日军集中大批兵力,采取分进合击战术,对鲁西军区的濮、范、冠、朝等县实行铁壁合围式的大扫荡,妄图摧毁鲁西抗日根据地,消灭我军主力部队和党政军首脑机关,扬言要“夺回大炮、活捉杨勇”。杨勇等人率鲁西军区、行署机关跳出敌人郓(城)范(县)合击圈,到达朝城西南一带。有一股敌人尾追而来,聊城敌人也正南下,有合击的迹象。为掩护军区、行署机关安全转移,鲁西军区教导第三旅特务第三营(军区警卫营),率九连、十连连夜奔赴苏村,准备在那里阻击敌人。

苏村在朝城西南的平原上,距敌人据点30多里,村内街道为丁字形,村西有一条抗日沟,再朝西不远便是徒骇河。该村原有围寨,朝城县发动群众破寨时,把原有的土围子扒得剩了四尺高,正好形成环形防御阵地。

特三营指战员来到苏村后,立即构筑防御工事。苏村的老乡们在村支部的带领下,给战士们做饭,煮地瓜、蒸干粮、熬米汤,忙着卸门板、扛木料,帮助部队构筑工事。营部领导再次向战士们作了动员讲话,号召大家为了打败日寇,不怕牺牲,英勇战斗,坚决粉碎敌人的大扫荡。

“1月18日上午9时,几辆日军汽车从朝城而来,向苏村渐渐逼近。战士们瞄准敌人目标,等待着开火的命令。”延保玉讲述着,待敌人进入特三营交叉火力圈时,钟营长用驳壳枪一指,高喊一声“打”!早就瞄准好目标的机枪、步枪一齐开火。被击中的敌人的汽车立刻停止前进,未被打中的日军纷纷从车上翻滚下来,托枪挺胸的向村东阵地冲过来。在我方猛烈火力的射击下,敌人的许多尸体横七竖八地躺在河沟里和大道旁。

这时,几百名日军赶来增援,特三营战士的枪口喷出愤怒的火焰,许多日军应声倒地。一群亡命徒不顾死活地往前冲,待到距离我阵地前沿二三十米的地方,立刻又遭到战士们的手榴弹的猛烈轰击,直炸得日军丢盔弃甲,尸横遍野。至10点多钟,双方停止了射击,战场一片寂静。

日军重新调整部署,用汽车拖着大炮,载着士兵向苏村南、北两翼运动。从郓城出动的鬼子也从南面转向苏村合围而来。此时,钟营长派人和苏村群众找来大车、木料、石磙等笨重器物堵住村口,防止敌人坦克进来。钟营长正准备回指挥所商量调整作战计划,一颗子弹打中他的左臂,鲜血直流。

这时,从朝城来了几十辆汽车,满载着日军。东西两面的敌人大概有一个联队,有汽车、大炮,加上看见的4架飞机,后边还有坦克。现在西南面又发现很多辆汽车正在向苏村驶来。但特三营士气很高,战士们说从来没有打得这么痛快。

东街敌人用机枪封锁了街道,机枪手胡敬忠乘敌人停止射击的时候跳到街心,朝着趴在街上的日军猛扫。九连连长黄学友沉着指挥,鬼子涌到跟前时,一排手榴弹甩下去,炸得鬼子血肉横飞。副教导员秦昌银组织战士集中火力对突入村内的敌人猛烈射击,并带领战士与鬼子展开白刃搏斗。

十连阵地上,指导员严海元组织反击敌人,代连长高云汉命二排掩护,带领一排战士向敌人冲去。一阵手榴弹,把冲进南门的鬼子炸得死伤过半。延保玉说:“就这样,我军连续击退敌人的4次攻击,打得敌人狼狈不堪。”

延保玉继续讲述道,当敌人的包围将要合拢的时候,钟营长准备组织部队突围。此时敌人已在苏村周围布满了汽车和士兵,用轻重机枪封锁了所有的退路,整个苏村被围得水泄不通。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突围已经无望。钟营长当机立断:依托阵地,最大限度的杀伤敌人。

敌人的大小炮弹、轻重机枪、步枪子弹像雨点一样向阵地倾泄。炮火轰击一个小时后,鬼子的步兵分别从东、北、南三面发起进攻。我军战士以密集的子弹和手榴弹回敬敌人。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鬼子调来了坦克参战。九连二排长刘勇身负重伤不能行走,便将一束手榴弹掖在腰间,待敌人的坦克来到身边时,猛力拉响了手榴弹,在牺牲的同时炸毁了敌人的坦克,堵住了后面坦克前进的道路。

在指挥反击敌坦克时,营长钟铭新被飞来的弹片打伤腹部,他不顾伤疼,继续指挥,不幸再次负伤。他捂着流出的肠子,与进攻的敌人同归于尽。十连指导员严海元,端着机枪爬上房顶,对涌进村南胡同口的40多名日军,一阵猛烈的扫射,将大部敌人消灭。当他站在房顶再度向鬼子扫射时,被鬼子击中,从房顶上跌落下来。

延保玉以气愤的口吻说,恼羞成怒的鬼子使用了化学武器,毒瓦斯把战士们呛得咳嗽不止,鼻涕眼泪直流,大家逐渐失去了知觉。鬼子调集重兵,从早到晚,强行将苏村攻破。

鬼子凶残地把被俘指战员分批拉到村南沟里屠杀。有几个未被刺死,冷风一吹,他们苏醒过来,相互搀扶着走到邱寺,得到群众的帮助,后被送到琉璃井的军区后方医院救治,侥幸存活下来,其中有副教导员秦昌银和战士白玉光。

“整个战斗中,126名八路军战士牺牲,消灭了日寇300余人。”延保玉说,苏村阻击战,打得悲壮,打得辉煌,特三营战士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阻击了十倍于已的日军的陆空联合进攻,掩护了边区首脑机关和当地军民的安全转移,在鲁西的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抗战感人故事3:九死一生打日寇

刘维忠是在17岁时,被国民党军队抓去当壮丁的。1942年,他从新兵连被安排到国军独立工兵第五团二营三连当工兵,参加长沙会战,主要负责修筑工事,挖战壕、筑碉堡。

“当时,国民党军队的武器比较简陋,没有高射炮,只有机枪、步枪等轻武器。日军的飞机连续在空中进行轰炸。一次轰炸中,日军飞机投射的炸弹距离我所在的战壕只有30多米,炸出了一个20多米的深坑。”提起长沙会战,刘维忠难掩激动。

在长沙黄土岭,由于部队损失很大,刘维忠所在的工兵连也直接投入战斗,与日军进行了一次次正面交锋,最终将其击退。

“那次战斗中,我们还捉了几个日本兵,虽然伤亡很大,但大家都十分兴奋。”说起残酷的战斗,刘维忠眼里满是坚毅。

1943年5月,刘维忠离开工兵团,加入国军74军57师炮兵团。刘维忠回忆,当时师长叫余程万。1943年11月,日军开始对常德发动进攻,炮兵团战士奉命死守城墙,确保半月内不能失守。

“在与日军连续对抗20天后,炮兵团几乎弹尽粮绝,每个战士只剩下两个手榴弹。为了攻进城,日军开始在城外投放毒气,挖洞、挖城墙。毒气吸入鼻孔后十分难受,但我们仍然死守着城墙。”刘维忠回忆道。

由于驻守城墙的炮兵伤亡很大,刘维忠一人必须守住4个“城墙眼”,防住数十个猖狂的日军士兵。在没有弹药的情况下,他不得不用石头代替子弹来抵挡企图爬上城墙的日军,这样连续蹲守了4天4夜,没有合过眼,没有吃过一粒米。

“你赶紧去休息一下吧,我来替你守着。”刘维忠记得,当时连长对他说了这句话。

28天后,日军攻进常德城内。刘维忠利用缰绳滑下城墙,不料缰绳断了,他摔落地上,双腿受了重伤。拖着伤腿,他奋力走到河边,靠一块船板游水过河,在游出河边20余米时,日军开始疯狂地在城墙上扫射,刘维忠用船板挡住身体,才得以保住性命。

“当时天很黑,天气十分寒冷,我游了两个多小时才游到对岸,上岸后身体完全僵硬了。在沙滩上不断翻滚,临近天亮时,手脚才有了点知觉,随后追赶部队。”刘维忠说。

采访中,刘维忠精神抖擞,思路清晰,每一次战斗的细节都记得很清楚。说起战斗中九死一生的场景,他还不时拿手比划,讲得绘声绘色。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挑起内战。1947年,刘维忠看到国民党军心涣散、民心丧失,决定开小差回家。途中遇到解放军,他毅然加入,后来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屡立战功。1949年5月,刘维忠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4年12月,刘维忠从部队复员,回到麻阳工作。离休后,他享受副县级干部待遇,晚年生活幸福。

“现在身体健康,儿孙孝顺,家庭幸福,日子过得好,还得感谢党。党和政府对我们这些抗战老兵很关心,我感到特别满意。”刘维忠感慨道。

篇2:抗战故事精选

【抗战老兵徐海云:八年抗战全部经历】

徐海云今年95岁了,住在阜阳颍上县。据介绍,他1937年参军曾经参加过南京保卫战、豫鲁皖边区作战、武汉会战等。徐海云还参加过远征军,属第71军88师262团第3营第7连,当过机枪手、六零炮炮手、班长、少尉排长,参加过鲁苏豫皖边区作战、武汉会战、滇西反攻作战、松山战役等战斗。20xx年7月1日,安徽省档案馆采访了徐海云。

枪法精准当上班长

1938年,我们在黄河北,当时日军和我方阵地中间仅一条公路之隔,我还是刚刚训练完毕的新兵。那天晚上,我站岗。我们站岗是在事前有挖好的壕沟里,齐胸可容纳一人,我找了些柴草和树枝铺在沟前做掩护。

夜里八九点,隔壁阵地36师突然传来“哇啦!”一声惨叫,一个中国士兵被夜里摸上来的日本鬼子扎死了。爷爷提高了警惕,果不其然,一个日本鬼子慢慢爬了过来。那时候年轻眼睛特别好,隔了十几公尺我就看到他了,把枪往肩膀上一顶,瞄着他的头……等到只有5公尺的时候,我眼睛一闭,扳机一扣,就听“吧嗒”一声,鬼子的头直直地摔在了地上……那颗子弹正中鬼子头中间,连钢盔都被我打穿了!营长听到枪声大喊:“哪个新兵又给我放空枪了?”我手指前方欣喜若狂:“我打中了!我打中了!”马上又一个飞身跳上前去把死去鬼子手里的枪摘了递给营长。大概又过了一两个小时又一个鬼子摸了上来,我也是一枪正中那个鬼子的脑门。这次,因为我枪法精准当上了班长。

武汉会战贴身肉搏

1938年秋,武汉会战。当时,我们的部队正驻扎在南阳的卧龙岗上。这里景色好,我就向请假出去走走,当时带上了步枪、刺刀、手榴弹以防遇到鬼子。

走过头一道门还没看到什么,走过二道门忽然听到里面“扑扑哧哧……扑扑哧哧……”,我一看第一排马上被日本鬼子扎净了!我就跳了下来。鬼子没有防住我,我对着小鬼子小肚子就是一刀!一口气扎死了8个。后来,我又去刺杀另一个人,那人大喊:“我是中国人啊!”听到这句话我的手就停了,眼看鬼子的大部队就要上来了,我一把把他从地上拉起来向自己的营地跑回。后来他在我的团里当了机枪射手,最后战死了。

两次负伤九死一生

1939年10月的一个拂晓,我们驻扎在山西省高平县。天蒙蒙亮,我醒了,睁开眼睛一看:啊!不好!三个戴钢盔的日本鬼子跳上来了。我想后面肯定还有鬼子的大部队,寡不敌众,抓起机枪掉头就跑。这时一个战友还在蒙头大睡,另一个正在上厕所,其他三个昨夜去半山腰的有利地势上打埋伏去了。我大喊一声:“鬼子来了!”并狠狠地踹了一脚正在睡觉的战友。可是他还是没有逃掉,我才跑五六步远就听到“哇啦”一声惨叫……

后来,这三个鬼子一直追着我,嘴里还不停地骂着。我就一直跑,突然看到前面山上穿黄军装的岗哨,那是我们这边的人,我大喊一声:“怎么还不打枪!”鬼子听到一惊,停了下来看看情况。我抓住机会,把机枪一架,“嗒嗒嗒”一梭子子弹还没打完,三个日本鬼子倒下了……我们一班六个人,其他四个再也没能回来……

后来,日本鬼子大部队来了。我把机枪一扣,一梭子子弹下去,鬼子像割豆子一样倒下一片。刚刚装好第二梭子弹,趴下正瞄着,突然手一软,耳边像有什么东西扫过去,下来后一看腿上尽是血,我还以为腿负伤了呢,就捂着大腿,后来试到疼了才反应过来是手臂。鬼子的狙击手是瞄准我的头的,打偏了一点……休息几天后,我回到了战场。那天晚上我和机枪射手咱俩守在阵地上。忽然看到一个炸弹滚了过来,我大喊:“赶快跑!赶快跑!”他没反应过来,炸弹就在他肚子上炸开了,是燃烧弹。有一点子崩到我腿上了,我疼地在地上乱滚乱爬,大喊大叫,又不能摸,手摸手燃着。第八班班长看到了,马上跑过来掏出小刀,一刀把这块肉镟了!扔在地上,草就熊熊地烧起来了。他的肠子都被炸出来了,身上的新棉袄熊熊地烧着,他叫着:“哪位同志给我补一枪吧?哪位同志给我补一枪吧?”后来,他还是牺牲了。

远征滇西手刺鬼子

1944年的6月,我所在的71军绕过松山侧翼,直插滇西重镇龙陵。

收复老东坡是龙陵战役的一个关键。老东坡前面的几个小山头很快就被远征军将士攻克了,最后只剩这一个主山头。每次远征军将士向上冲锋,马上两个日本人就会从工事的洞口中抬出一种炮向远征军将士扔来,落地就炸,每次都炸死五六个人,伤亡惨重。后来,指挥官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在日本人的工事洞口的下方挖了一个齐胸的战壕,需要一个刺刀劈地特别好的士兵,于是指挥官把我调去了。我稳稳地站在那里紧紧地握住刺刀,眼睛死死地盯着洞口,一刻也不敢走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就这样死死地盯着,盯着……就在两个鬼子抬着炮要出洞口没出洞口,就要出手还没出手的时候,我猛地一刀上去狠狠地扎住其中一个鬼子的眼睛快速抽回刺刀,他应声倒地,另一个也吓跑回去了……我们的刺刀上有电,刺到就死,前前后后手扯手扎死3个,后来才知道工事里原来只有五个鬼子,另外两个吓跑了。

【抗日战争】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进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有社会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4个多月内,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全部沦陷。日本强占东北后,中国人民就开始了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为名,突然向当地中国驻军第29军发动进攻,第29军奋起抵抗。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从此开始。8月13日,日军又进攻上海,同样遭到中国守军的顽强抵抗。至此,中国结束了对日本侵略者步步退让的不正常状况,开始了有组织的全面抗战。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作为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根本方针。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和督促下,1937年9月,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宣告成立。

抗日战争分为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

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战的序幕。在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先后进行了平津会战、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徐州会战、太原会战、武汉会战等重要战役,并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阻滞了日军的推进,粉碎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

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提出一条依靠人民群众的全面抗战的路线。1937年8月下旬,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10月间,南方各省的红军游击队也改编为新四军,开赴华中前线。八路军和新四军深入敌后,开辟敌后战场,主要从战略上配合国民党军作战。

随着战局的扩大,战线的延长和长期战争的消耗,日军的财力、物力、兵力严重不足,已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敌后游击战争的发展和抗日根据地的扩大,使日军在其占领区内只能控制主要交通线和一些大城市,广大农村均控制在以八路军、新四军为主的中国军队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了艰苦的斗争,坚决地进行反“扫荡”、反“蚕食”斗争,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同时,国民党的反共倾向也日渐增长,蒋介石采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妄图消灭共产党和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领导解放区军民一面抗击日伪军的“大扫荡”,一面打退了国民党的三次反共高潮,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根据地。

1944年,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军民在华北、华中、华南地区,对日伪军普遍发起局部反攻。1945年,八路军、新四军向日军发动了大规模的春、夏季攻势,扩大了解放区,打通了许多解放区之间的联系。1945年5月,苏军攻克柏林,德军正式向盟军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战争宣告结束。1945年8月,美国军队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作战胜利,逼近日本本土。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了两颗原子弹。

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8月9日,毛泽东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要求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在一切可能的条件下,对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照会美、英、苏、中四国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停泊于日本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9月9日,在南京陆军总部举行的中国战区受降仪式上,日本驻中国侵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代表日本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并交出他的随身佩刀,以表示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缴械投降。至此,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共进行大规模和较大规模的会战22次,重要战役200余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总计歼灭日军150余万人、伪军118万人。战争结束时,接收投降日军128万余人,接收投降伪军146万余人。

【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期间共歼灭国民党军625万余人,摧毁了国民党各级反动政权,从根本上*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1945年8月,蒋介石在日本投降前后三次发电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际、国内重要问题”。为避免内战再起,国共双方代表曾先后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和《停战协定》。然而,国民政府派出军队进入东北地区及其他原日军占领区后,不承认前期已经进入该地的中共军队及其所建立政权的合法性,双方遂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奉命前来进行调停工作,虽曾达成国共双方共组政府的协议,但在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张召开非常片面的国民大会,共产党及其他亲共党派坚决反对的情况下,短暂的合作再度破裂。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以突然袭击手段,进攻中共在中原地区的一个集结区,全面内战遂告爆发。

1946年年底,中国国民党、中国民主社会党与中国青年党召开制宪国民大会,制定中华民国宪法,并选举中华民国总统,中共及民盟等民主党派强烈反对和抵制,国共关系全面破裂。1947年7月,中共军队开始战略反攻,将战争引向广大国民党统治区。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名义发表宣言,提出了“*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其第五项号召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表示热烈响应,并逐渐向解放区集中。

1948年冬,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战略决战。历经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等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队实力快速缩减,节节败退。到了1949年元旦,内外交困的蒋介石宣布下野,此后代总统李宗仁试图求和,以长江为界划江而治,但遭到中共与蒋介石拒绝。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展开渡江战役,突破长江防线,向全国进军。南京国民政府对全中国的统治宣告终结。

解放战争的胜利,在中国大陆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获得解放,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对国际局势和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发展具有伟大而深远的影响。

篇3:抗战英雄故事

孩子剧团是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和爱国知识分子创办的儿童艺术团体。

1937年8月13日,日本帝国主义侵犯上海,以沪东临青学校为主的一部分中小学生,自发地在难民收容所进行抗日宣传活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难教育社得知情况后,立刻派人前往,于9月3日正式成立了孩子剧团。孩子剧团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抗日救亡爱国宣传。小团员在老师的领导下,进行各种宣传抗日节目的排练,然后再深入到各地特别是抗日前线去演出,宣传抗日。

孩子剧团的足迹遍及8个省市和几十个农村集镇,演出过《乐园进行曲》《猴儿大王》等优秀节目,为宣传抗日做出了贡献。

篇4:抗战小故事

陈田生带头劫车

1940年冬11月,日军在进犯长沙时,辎重运输十分困难,中途不时遭到阻击。有天,日军有辆汽车不知在那里受重创掉了队,开到界上就已经寸步难行,几个敌人也是精疲力竭地坐在车上。

陈田生看到了,过细一瞄,车上物资满满的,前后都没有日兵和汽车。他便大喊:“快来打汽车罗!”附近的农民一听,抡起扁担、锄头、木棍从四面追了上来,越来越多。日军一见这多人追来打,惊慌失措,只是连忙开车前进。可是这时的武长公路已经破坏得高低不平,加之汽车又受到重创,走起来歪歪倒倒,有时比走路还慢。百姓一面追,一面喊;日军一面走,一面叫,一直赶到赵家洞,这时平江的人也来一同攻打,汽车开不动,敌人无法跑,全部被打死了。车上的罐头、食盐、糖、美女牌香烟、牛奶、牛肉干,各种各样的食品,凭人们拿。车上还有机关枪、盒子枪、大刀等武器,汽车被你一锄,我一棍,搞得稀烂。武器送交部队了。

篇5:抗战小故事

“敌人密集的子弹打在我们身边的石头上啪啪乱炸。看到首长们和机关人员都转移了,我们就边打边向西撤。子弹打光了,就用手榴弹。当敌人靠近的时候,我们就拼上几个手榴弹,等敌人卧倒时再向后撤。”尽管战争已经过去了60多年,但提起当时战争的场景,今年82岁高龄的刘钢老人仍觉历历在目。参加过大青山突围战斗又在我市工作的而今仍然健在的仅有两位老人,刘钢是其中的一位,目前在临沂军分区第二干休所休养。大青山突围战斗发生时,他才18岁,是抗大一分校侦察队尖兵班的副班长。

想起当初,刘老仍然记忆犹新:“大青山战斗是1941年11月30日拂晓首先在大青山西北角的胡家庄、大古台北山上打响的。抗大一分校校部和五大队就驻在这一带。校首长迅速派出部队阻击,并组织机关向大青山方向转移。当我们转移到大青山西侧的南涝坑时,又发现山东分局、省战工会、115师机关以及《大众日报社》、还有医院等几千人也隐蔽在那里。这时胡家庄、大古台已被敌人占领,并在我们后边尾追上来,大青山东北方向也发现敌人。这样东面、北面都有日本鬼子,我们又侦察到南边由石岚方向来了一股敌人,以三路纵队快速向大青山接近。三面被围,校长周纯全等首长决定立即越过沙河向洋山(今为费县塔山)方向撤退。”

据刘老回忆,当时整个战场人多单位多,周纯全一边组织指挥战斗,一边组织机关人员撤退。但当大部队向西撤到李行沟时,南面的敌人占领了梧桐沟及上方的山头,一挺轻机枪居高临下向突围人群疯狂地扫射;北边,由胡庄家、大古台方向上来的鬼子占领了李行沟北边的小山头,一挺重机枪向下扫射,南北两挺机枪夹击,把李行沟西口完全卡住了。

这时敌人已从四面包围上来,大青山下硝烟弥漫,枪炮轰鸣。“向后撤时一些牺牲的同志身上有手榴弹,我就把它摘下来,一共有8个。”被刘钢搜集来的这些手榴弹由周纯全校长分给了其他的同志,刘钢和时任班长丁云(现居我市,离休在家)、王俊思沿着地堰迂回到南岭头下边,向敌人的机枪阵地甩了几颗手榴弹,把敌人的机枪打掉了,打开了敌人南北夹击的封锁口。

篇6:抗战小故事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名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叙事民歌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人。

王二小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鬼子让他带路,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上。《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介绍他英雄事迹的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迹深深打动,很快创作了这首流传60多年的歌曲。

新中国成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小故事五、《最年轻的抗日组织——抗日儿童团》

抗日儿童团是广大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成立的儿童组织。

尽管与敌人的斗争非常艰苦,广大抗日根据地仍处处成立了抗日儿童团,把儿童纳入组织的关怀。毛泽东和朱德曾多次题词勉励儿童团员。

儿童团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生产,同时也担负着“宣传抗日”“侦察敌情捉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等任务。

在百团大战中,王家峪儿童团帮助八路军割草喂马,为前线送干粮;晋察冀边区儿童团破坏日军的交通干线近百次,牵制了敌人的进攻和扫荡,有力地支援了抗战。

儿童团的成立不仅给孩子的生活带去了乐趣和希望,同时壮大了抗日队伍的力量,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革命接班人。

篇7:抗战小故事

北平被日寇侵占后,京西一带便成了鬼子的根据地,但在永定河西岸的老八区(当时属宛平县),活跃着一支小小的游击队,人数虽不多,根据地在斋堂、灵水地区,活动范围却达到了永定河边的坝房子、稻地和侯庄子一带。小小的游击队在当时可是做了不少大事。队员们乔装打扮到河东探听日寇的动向,与麻峪村韩×、王×有过联系。

同时,了解到麻峪桥梁小学的刘静轩老师是八区人,并与他取得了联系。针对鬼子搞的“中日亲善”、“大东亚共荣圈”等有意奴役中国人民思想的侵略宣传,游击队展开反日宣传,编印揭露敌人侵略阴谋的宣传品,请刘老师帮助刻印,那个时候,刘老师都等夜深人静,在昏暗的油灯下以刻印测验试卷为掩护,刻印宣传品。

这些宣传品再由游击队员秘密取走,分发到老百姓手中。当时,敌寇在麻峪修碉堡,小小游击队还教大家巧妙地跟鬼子斗争,“出工不出力”,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在干活时,村民们都在磨洋工,游击队的宣传作用又得到了较好的发挥。期间也发生了不少抗战小故事。

小故事十、《活捉敌人翻译官》

1943年春夏相交的一天下午,鬼子的翻译官潘身穿鬼子军装,头戴鬼子牛皮帽,脚下一双黑色牛皮大马靴,骑着一辆自行车来到麻峪村,到保公所找到保长王,带他到一家吸鸦片的人家吸足鸦片后,又骑车回保公所。游击队安排的老乡发现了潘的行踪,立刻报游击队的炼星海同志。

当天下午,太阳快落山时,日本翻译官骑车走出东街要过大影壁时,被藏在影壁后的游击队员用河流石打了来,潘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游击队员抓住,并夺下了他的手枪,带回了“安全户”,换了农民的衣服押送到河西去了。

第二天,日本鬼子来麻峪村,把人们都集中到西街一个叫“西口儿”的地方,临时找来北街杨某人的姑爷当翻译,说明翻译官失踪之事,让大家举报,众人全说不认识那个翻译官,也不知道他来之事,敌伪保长说他在下午太阳下山时已经回去了。敌人无法只得作罢。

篇8:抗战小故事

狼牙山五壮士”是指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军和伪满洲国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他们是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

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

篇9:抗战小故事

马港人善战取胜

日军第二次湘北大战败退时,残部经岳阳大界窜马港。有个敌人牵着三匹马掉了队,给赵大邦看见。他即约同徐从虎、徐采芹等人尾追于后,等敌人走到一段柳树茂密的河边,他们几个人一哄而上,将敌人按倒在地上打死了。把三匹马牵着送到新十师。

1940年10月,有个日军背着步枪窜入下马港学堂屋。徐佛保伏在堤坊上瞄,看到这日军一进门把枪靠在大门口,就到厨房里烧得黑烟直滚弄吃的。他便溜进大门拿着这支步枪往塘里一丢,跑到后山躲藏起来。不一会,只看到日军大叫大喊,跳进跳出找枪。过了一刻,枪没有找到,便把这屋里的月爹推到塘里淹死后走了。徐佛保立刻将杨昭明与徐光保喊在一起,抄小路埋伏在坳上,等到日军从山坳过时,三个人一齐动手,将他打死,回来从塘里摸起步枪,交给了李惠畴。

这年底日军换防,徐从虎跑到当地驻军九十八师参谋处向作战科段科长报告了敌人在换防中的情况,感到如果和便衣队配合在一起乘机袭击,准可得胜。段科长与安守仁参谋长商议,即电话命令三十八团张长布署进攻。要驻白石岭第四连虚张声势,牵制故人。晚六时许,徐从虎等给警卫连带路出发,进袭尖山。日军最怕夜战,尤其怕与九十八师“二十一师短兵相接。当时日伪里有这样几句话:二十一师是我的崽,八十二师是我的孙,九十八师才是我们的对头人。所以,徐从虎同九十八师的警卫连出其不意,突然袭击,敌人三面挨打,日军仓促应战,阵脚就乱了,只战几十分钟,日军就弃甲曳兵,狼狈而逃。是役大获全胜,辎重不计外,毖敌十七人,获步枪二十余支,电话机一部。这一次赵大邦、杨昭明、徐佛保、赵世落、徐采芹等都参加了战斗,九十八师都给了他们赏赐。

篇10:抗战英雄事迹故事左右

抗战英雄事迹故事500字左右

1、张自忠

张自忠(1891.8.11-1940.5.16),字荩忱,汉族,山东临清唐园村人。中华民 国陆军中将加上将衔,牺牲后追授为陆军二级上将军衔,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同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牺牲的最高将领。抗日第一名将,第33集团 军总司令。张自忠当选第一名将首先是由战绩决定的,他曾在台儿庄战役中重创日寇坂垣师团,获得临沂大捷;收复枣阳桐柏,获得鄂北大捷;还获得过襄东大捷, 被老百姓称为活关公。同时还因为他是抗战时期牺牲的我军最高将领(李家钰牺牲得晚于张)。但最主要的,是因为人们对张自忠悲剧经历的同情,这样一位正直 的、人格高尚的爱国者却曾被误认为汉奸而人人喊打,简直是奇耻大辱。最后张自忠为这件耻辱主动选择了牺牲,以生命的代价表达自己的清白,真正是悲剧英雄。

2、李宗仁

李宗仁(1891-1969)广西临桂人,汉族。字德邻。黄埔军校南宁分校总负责人。国民党高级将领,军事家,抗日名将,爱国人士。曾任中华民国副总统、代总统。1965年(74岁)从美国返回中国大陆。1969年逝世于北京。

李宗仁有点类似中共抗日名将第二名的林彪,先打出里程碑的一战,然后销声匿迹。台儿庄战役共歼敌两万余人,是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第一 次战役规模的大捷,而且对手是日本的王牌师团,在国际上也被称为“是日本建立现代化军队以来遭受的'第一场引人注目的大惨败”。台儿庄战役后,李虽然又参加 了武汉、随枣、豫南等会战,但没出什么彩。后来,干脆被蒋介石高吊了起来,和冯玉祥、李济深等一样,位高权轻。不过,只凭台儿庄一战,李宗仁也可以无愧于 抗日名将的称号。

3、杜聿明

杜聿明(1911月28日-1981年5月7日),字光亭,汉族。陕西省米脂县人,著名抗日将 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系骨干将领。出身于黄埔军校,后在国民革命军机械化部队任职,历任第二百师师长、第五军军长,率部参加桂南会战,取得昆仑关 大捷。1949年1月9日在淮海战役中全军覆没,于河南省商丘市永城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所俘。1959年12月4日,获得特赦释放。1981年病逝于北京。

抗战中任第5军军长。参加过古北口长城抗战和八一三淞沪抗战。以桂南会战中取得昆仑关大捷而一举成名。虽然有人认为这次胜利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5军作 为中国第一个机械化部队,火力强于日军,但对手毕竟是号称日本钢军的坂垣师团中村旅团(薛岳万家岭战役面对的则是一个二流师团)。1942年杜聿明作为远 征军副司令出征缅甸,虽然戴安澜在东瓜获胜,孙立人在仁安羌也大败日军,但最终远征军还是失败了。对于这段历史,众说纷纭,功过是非很难说清,因为有些战 略决策不经过亲自实践,很难判断对错。

篇11:抗战英雄事迹故事

抗战英雄事迹故事500字

【事迹一】

1948年5月25日,解放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国军一座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时左腿负伤,仍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过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毅然用左手托起炸药包,以自己的身体充当火药支架。随着一声天崩地裂的巨响,敌军的暗堡被炸毁,董存瑞用自己宝贵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

1946年秋天,国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边区,住文水一带的八路军调往晋西作战,阎锡山趁机扫荡晋中平川,形势恶化。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中共文水县委根据上级指示,决定留少数干部组织“武工队”,坚持敌后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刘胡兰也接到上山的通知。但经过锻炼逐渐成熟起来的刘胡兰,想到自己年龄小易于隐蔽,敌后工作更需要她,请求留下来坚持斗争,上级批准了她的请求。在艰苦的环境里,她深入敌区;收集情报,发动群众,开展斗争。经常出入“青纱帐”,隐匿“古墓穴”;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协助“武工队”镇压了云周西村罪大恶极的反动村长石佩怀。

【事迹二】

黄继光

攻打上甘岭的战斗是1952年10月14日开始的。主力部队是我们45师的134团和135团。黄继光当时是135团二营六连的通信员。

上甘岭战役打响后, 他被抽到营部当通信员。六连的战斗任务是依次收复六号、五号、四号和零号阵地。拿下了前面的三个阵地后,六连的90多人只剩下十来个人了。19日凌晨,连长万福来把剩余的战士编成三个爆破小组,对零号阵地的几个地堡实施爆破。结果,三个爆破组轮番上阵,全部伤亡殆尽。

正在这时,黄继光、吴三羊和肖登良冲了上去。他们三个人交替掩护爆破,很快炸掉了三个小地堡,只剩下最后一个大地堡了。这时,吴三羊牺牲了,肖登良也重伤后奄奄一息。指导员在敌照明弹的光亮上看见只剩黄继光一个人带着伤在运动时,连忙爬过来用机枪掩护黄继光。黄继光拖着受伤的腿,慢慢爬到地堡前,然后奋力投出一颗手雷。不料这个大地堡很坚固,手雷爆炸后只炸塌了地堡的小小一角。敌人的机枪依然疯狂喷吐着火舌。这时,黄继光的身体向机枪射孔果断移动,用身体堵住了那条炽烈的火舌……

抗战小故事

抗战英雄的故事

八年抗战故事:钢盔

爱国感人故事

感人故事作文

红领巾感人故事

感人故事心得

三国感人故事精选

疫情感人故事

抗战故事读后感1000字作文

抗战感人故事(精选11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抗战感人故事,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