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宝宝(小班综合)

时间:2024-11-19 03:35:05 作者:花开无期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花开无期”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瓶宝宝(小班综合),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瓶宝宝(小班综合),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小班综合活动:瓶宝宝

设计思路:

3~4岁的幼儿具有在操作摆弄物品时,逐渐认识一些事物的属性,如大小、长短、多少、简单形状等的年龄特点。根据儿童发展的阶段共性特点,《纲要》对3~4岁的幼儿提出了“喜欢观察周围环境中不同的物品,尝试对其进行分类、对应、排序等,发现其差异”的教育目标。那么,瓶子正好是每个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并且是多样化的物品。所以以“瓶宝宝”为内容展开教学,一是可以建立在幼儿的已有经验基础之上,二是瓶子的多样化有利于幼儿进一步探索,从而帮助他们提升经验。

另外,处于对幼儿差异性、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考虑,我采用了过程性目标的表述方法,即把幼儿对瓶子的认识作为过程而不是结果来提。使目标落在“激发兴趣”和“体验乐趣”上,这有利于幼儿在今后对更多的事物进行认识和探索。由于3~4岁的幼儿只是对事物属性的认识,所以我在目标中提了“感知”和“发现”。而不同幼儿的“感知”过程和“发现”结果可以是不同的。除这一显性目标以外,活动的隐性目标大致有:两点大胆交流自己的发现;巩固数学知识。

活动过程采用集体和个别形式,并创设四个不同的玩瓶区域,主要是让幼儿有充分的机会去感知并表达自己对瓶子的发现。流程设计主要考虑了由浅入深:从瓶子装什么的,到瓶子的高低大小形状颜色等,再到瓶盖、轻重、质地,装豆豆则渗透了瓶口与工具的联系,是一次挑战。

活动目标:

通过说说、看看、玩玩瓶子,激发幼儿感知物体的兴趣,使其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幼儿和老师收集各种瓶子。

2. 各种豆子(扁豆、黄豆、绿豆)、芝麻、小勺、筷子、漏斗;材质不同的小棒;装有瓶、盖分离的篮子;装有水的大水盆;在绳上悬挂各种空瓶。

活动流程:

一、说说瓶宝宝

1. 你的瓶宝宝是装什么的?(集体、个别)

瓶宝宝的用处真大呀!可以装许多不一样的东西呢。

2.小朋友的手里有几个瓶宝宝呀??那我们把瓶宝宝便得多一点好吗?请大家把一个一个瓶宝宝放到桌上去,让它们站好了然后马上回来。

二、看看瓶宝宝

1. 现在有多少瓶宝宝了?哎呀多得都数不清了,那就是许多瓶宝宝了。

2. 这些瓶宝宝长得怎么样?

3. 哪里不一样呢?(大小、颜色、形状、高低)

插入:这是我的瓶宝宝,哪个瓶宝宝比我大?(找出3~4个)谁能帮忙排排队呀?

这是我的瓶宝宝,哪个瓶宝宝比我高?(找出3~4个)也给他们排排队吧!

过渡:小朋友本领真大,瓶宝宝的一些秘密已经被你们发现了,但是瓶宝宝还有好多秘密哦,我们到旁边去和瓶宝宝玩一玩,看看它们还有什么秘密好不好?

三、玩玩瓶宝宝

1. 用不同的小棒敲击悬挂的各种瓶子,发现声音的不同。

2. 用不同的瓶子放入装有水的水盆中,发现沉浮的不同。

3. 给不同的瓶子盖上瓶盖。(旋、盖、塞;大小不同)

4.给瓶子装上豆子后倾听声音,继续排队。

教师逐一观察提问四个区域中的幼儿,引导他们发现。

师:把你们新发现的秘密告诉给好朋友和老师听!

篇2:小班综合:会唱歌的瓶宝宝

教学目标:乐意探索瓶子唱歌的秘密,体验其中的乐趣。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幼儿有初步使用工具的经验;

(材料准备)幼儿每人一个装入各种材料的瓶子和一个空瓶子,可发出响声的材料,镊子、勺子等工具,欢快的音乐。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能尝试着使用多种材料使瓶宝宝发出声音;

(活动难点)借助工具将材料装入瓶中。  活动过程:

一、玩瓶子

1、幼儿自己摆弄瓶子玩。

2、说一说,这些瓶子是否一样,有什么不一样。

3、师生一道将“会唱歌的瓶子”放在一起,将“不会唱歌的瓶子”放在一起。

二、不一样的瓶子

1、交流:为什么有些瓶宝宝会唱歌,而有些瓶宝宝不会唱歌?

2、打开瓶子看一看(配以指导语:转呀转呀转,瓶子打开了)。

3、动手做一个“会唱歌的瓶宝宝”:

·教师示范——分别用镊子、勺子往空瓶中装入一种材料;

·请幼儿选择工具与材料,往空瓶中装入一种材料,并拧紧瓶盖。

三、瓶宝宝会唱歌

教师带领幼儿和着音乐有节奏地摇动瓶宝宝。

四、延续活动——在区角“炫动剧场”中随着音乐玩瓶宝宝。

篇3:小班综合活动:《我和瓶宝宝一起玩》

小班综合活动:《我和瓶宝宝一起玩》

设计思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幼儿园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使我们对幼儿园的课程有了新的理解——活动的开发和创新不在于名称的新奇,不在于材料的花哨,而在于活动真正引发幼儿参与的兴趣,在于真正符合幼儿的需要,在于能激发幼儿的操作,探究和体验,在于能与幼儿的已有经验建立一定的联系。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不断发现新的活动线索,切实为孩子营造一个有助于生成的氛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孩子接触到的各式瓶子种类繁多,他们非常喜欢去摆弄、玩耍,那么如何把握这一废旧物品的利用,生成一堂有趣的教育活动呢?考虑到本班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我将以“我和瓶宝宝一起玩”为活动主线,寓教于游戏中,注重活动的'综合性和趣味性,让孩子在愉快的玩一玩,说一说的过程中,自然融入到对各种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中。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体验和同伴一起操作的快乐感受。

2、引导幼儿乐意在活动中数一数,摆一摆瓶宝宝,促进其小肌肉动作的发展。

3、启发幼儿学用简单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操作体验。

活动准备:

1、各式瓶子人均四~五个;

2、塑料地毯拼摆成拱形,供幼儿席地坐;

3、制作小乐器所需的材料如绿豆、赤豆、黄豆及小勺若干;

4、录音机,磁带。(操作时背景音乐为《波尔卡进行曲》;律动为《大家一起来做操》)。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启发幼儿对操作内容和要求产生兴趣。

(1)师:你们知道这里边藏了什么吗?请你来猜猜看!(三塑料筐的小瓶用布遮掩着)

(2)师:(掀开遮布)哇,是什么呀?瞧,这些瓶宝宝多调皮啊,它们把帽子扔得乱七八糟,天气冷了,不戴帽子会怎样呢?那就让我们一起帮他们找到合适的帽子戴上吧!

a、分三组进行操作(用小手旋瓶盖),比比哪组又快又准确。

b、引导同伴间互相检验戴得正确与否,还可进行组与组间的相互合作。

c、集中小结:小朋友多能干呀,我们的瓶宝宝都找到了合适的帽子,瓶宝宝可高兴啦,它们想邀请小朋友和它们一起玩玩,你们愿意吗?好,待会儿别忘了告诉大家,你和瓶宝宝玩了哪些好玩的游戏。

二、引导孩子和瓶宝宝一起玩,并尝试用短语表述操作体验。

1、分三组进行操作,鼓励孩子(如滚,搭,排等)想出不同的玩法;

2、引导孩子在老师的启发下与所提供的材料和环境创设相互作用。教师根据孩子的操作情况,予以相应指导。

3。集中幼儿,师:“谁来说说,你和瓶宝宝是怎么玩的”。

三、老师示范用瓶宝宝玩,鼓励孩子每人动手制作两个“小乐器”,在韵律活动中结束活动。

四、延伸活动:带上瓶宝宝一起到户外进行体育锻炼。

建议与思考: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的不同,“瓶宝宝”的游戏还可设计以下活动,如:

1、瓶宝宝编上号,可以认识阿拉伯数字,进行倒数,顺数和相邻数等知识的掌握。

2、根据瓶子的大小、形状进行分类。

3、高矮排序:瓶宝宝要去做早操了,矮的在前面,高在后面,请你来排排队。

4、点数,知道总数。瓶宝宝排好了队,让我们数数共有多少人呢?等等。

篇4: 小班综合活动:我玩瓶宝宝

小班综合活动:我玩瓶宝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体验和同伴一起操作的快乐感受。

2、引导幼儿和瓶宝宝玩出不同的花样。

3、引导幼儿根据圆点的数量在瓶内装相应的珠子。

4、引导幼儿按1――5的顺序排队。

活动准备:

1、透明的塑料瓶宝宝人手一个;瓶盖分成红、黄、绿三种颜色,瓶盖上有1――5的不等数量的圆点;

2、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小圆形即时贴(每种各5个)在地板上贴成拱形,供幼儿席地坐;

3、蓝色珠子若干,小篮子若干;

4、录音机、磁带(内有律动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启发幼儿对瓶宝宝产生兴趣。

⑴、(幼儿坐在各自的圆点上,教师拿出用布遮住的篮子,篮内有无瓶盖的瓶宝宝15个)

T:葛老师有一件礼物要送给小朋友,看看是什么呀?(拿出一个瓶宝宝)

T:呀!原来是瓶宝宝呀!

T:来,都过来拿一个你最喜欢的瓶宝宝。拿好后,赶快坐到你的小圆点上来。

⑵、T:一阵微风吹来,把瓶宝宝的帽子吹跑了。我们一起帮瓶宝宝把帽子找回来,好吗?

T:瓶宝宝要找什么样的帽子呢?太大了或太小了,行不行?

T:那我们一起去找一找、试一试,帮瓶宝宝找一个合适的帽子戴上吧。(幼儿起身找盖子,教师上前指导)

二、引导幼儿给瓶宝宝分组。

T:找到帽子赶快坐到小圆点上来。

T:和你旁边的小伙伴比一比,这些瓶宝宝的帽子都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呢?(引导幼儿讨论,教师到幼儿跟前和幼儿一起讨论:颜色、大小、点子多少)

T:好,我请小朋友到前面来说一说。

T:×××和×××,你们瓶宝宝的帽子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让两至三组幼儿到前面来说)

T:原来瓶宝宝帽子上的颜色不一样,帽子的大小不一样,帽子上点子的多少也不一样。

T:看看你瓶宝宝的帽子是什么颜色?我们再站起来,看一看你地上的小圆点是什么颜色,找一个和你瓶宝宝帽子颜色一样的小圆点坐下来。快!(如:红色的瓶盖找红色的'小圆点)

三、引导幼儿和瓶宝宝一起玩。

T:我们小朋友帮瓶宝宝找到了合适的帽子,瓶宝宝可高兴了!他们想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想一想,你的瓶宝宝可以怎么玩呢?(幼儿讨论,教师积极响应)

T:好,我们开始玩吧!(放音乐。幼儿自由玩瓶宝宝,教师指导:引出多种玩法,如旋转、倒立等)

T:玩好了赶快带着你的瓶宝宝回到圆点上来。

T:你的瓶宝宝可以怎么玩呢,谁愿意到前面来玩给大家看一看?

T:×××,你的瓶宝宝可以怎么玩,到前面来玩给大家看一看。

T:还有谁的瓶宝宝有不同的本领的?

T:原来我们的瓶宝宝有这么多的本领,真了不起!

四、引导幼儿根据圆点的数量在瓶内装相应的珠子。

⑴、T:我们班要举办一个舞会,想邀请小朋友和你们的瓶宝宝一起参加,你们想去吗?

T:但是瓶宝宝们还想带一个舞伴去,它们的舞伴会是谁呢?(教师拿出珠子)

T:是谁呀?原来是珠子。那我们就把珠子装进瓶宝宝吧。

T:可是装几个珠子呢?瓶宝宝的帽子上有几个点就装几个珠子,好不好?先来数一数葛老师瓶宝宝的帽子上有几个点。(引导幼儿集体点数:4个)

T:有几个点?应该装几个珠子?

T:葛老师来装了,你们一起来帮我数吧。(装珠子)

T:装好了,把瓶宝宝的帽子再戴上去。

⑵、T:你们的瓶宝宝想带舞伴吗?

T:数一数它的帽子上有几个圆点,然后就在它里面装几个珠子。(教师把装有珠子的篮子放在地上,幼儿操作,教师视察)T:装好珠子的小朋友坐在你的圆点上,抱着瓶宝宝休息一下,看谁的瓶宝宝最安静。

T:和你的好朋友相互检查一下,他装的珠子对吗?(幼儿相互检查)

T:葛老师要来检查了。

T:(教师检查)×××,到前面来,告诉大家,你的瓶宝宝帽子上有几个圆点?它装了几个珠子?(请两名幼儿)

T:×××小朋友装得对不对?

T:你们都装对了吗?哦!你们都装对了!

五、引导幼儿按1――5的顺序排队。

T:瓶宝宝们找到了舞伴,我们要排队去参加舞会了。怎么排呢?红帽子的瓶宝宝站在红线上,黄帽子的瓶宝宝站在黄线上,绿帽子的瓶宝宝站在绿线上。(T:先不要站起来,等葛老师说完了再排队)

T:我们看看,每一队前面都有一面小旗。小圆点最少的瓶宝宝排在最前面,依次向后排,小圆点最多的瓶宝宝排在最后面。听清楚了吗?我们一起来帮瓶宝宝排队吧。(引导幼儿按1――5的顺序排队)

T: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帮瓶宝宝们排好了队。准备好了吗?舞会开始了!(放音乐,跳律动操)

T:(跳了一会儿后)带着你的瓶宝宝和葛老师去外面跳吧!(活动结束)

篇5:小班综合活动我玩瓶宝宝教案

小班综合活动我玩瓶宝宝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体验和同伴一起操作的快乐感受。

2、引导幼儿和瓶宝宝玩出不同的花样。

3、引导幼儿根据圆点的数量在瓶内装相应的珠子。

4、引导幼儿按1――5的顺序排队。

活动准备:

1、透明的塑料瓶宝宝人手一个;瓶盖分成红、黄、绿三种颜色,瓶盖上有1――5的不等数量的圆点;

2、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小圆形即时贴(每种各5个)在地板上贴成拱形,供幼儿席地坐;

3、蓝色珠子若干,小篮子若干;

4、录音机、磁带(内有律动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启发幼儿对瓶宝宝产生兴趣。

⑴、(幼儿坐在各自的圆点上,教师拿出用布遮住的篮子,篮内有无瓶盖的瓶宝宝15个)T:葛老师有一件礼物要送给小朋友,看看是什么呀?(拿出一个瓶宝宝)T:呀! 原来是瓶宝宝呀!T:来,都过来拿一个你最喜欢的瓶宝宝。拿好后,赶快坐到你的小圆点上来。

⑵、T:一阵微风吹来,把瓶宝宝的帽子吹跑了。我们一起帮瓶宝宝把帽子找回来,好吗?T:瓶宝宝要找什么样的帽子呢?太大了或太小了,行不行?T:那我们一起去找一找、试一试,帮瓶宝宝找一个合适的帽子戴上吧。(幼儿起身找盖子,教师上前指导)

二、引导幼儿给瓶宝宝分组。T:找到帽子赶快坐到小圆点上来。T:和你旁边的小伙伴比一比,这些瓶宝宝的帽子都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呢?(引导幼儿讨论,教师到幼儿跟前和幼儿一起讨论:颜色、大小、点子多少)T:好,我请小朋友到前面来说一说。T:×××和×××,你们瓶宝宝的帽子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让两至三组幼儿到前面来说)T:原来瓶宝宝帽子上的颜色不一样,帽子的大小不一样,帽子上点子的多少也不一样。T:看看你瓶宝宝的帽子是什么颜色?我们再站起来,看一看你地上的小圆点是什么颜色,找一个和你瓶宝宝帽子颜色一样的小圆点坐下来。快!(如:红色的瓶盖找红色的小圆点)

三、引导幼儿和瓶宝宝一起玩。T:我们小朋友帮瓶宝宝找到了合适的帽子,瓶宝宝可高兴了!他们想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想一想,你的瓶宝宝可以怎么玩呢?(幼儿讨论,教师积极响应)T:好,我们开始玩吧!(放音乐。幼儿自由玩瓶宝宝,教师指导:引出多种玩法,如旋转、倒立等)T:玩好了赶快带着你的瓶宝宝回到圆点上来。T:你的瓶宝宝可以怎么玩呢,谁愿意到前面来玩给大家看一看?T:×××,你的瓶宝宝可以怎么玩,到前面来玩给大家看一看。T:还有谁的瓶宝宝有不同的本领的?T:原来我们的瓶宝宝有这么多的本领,真了不起!

四、引导幼儿根据圆点的数量在瓶内装相应的珠子。

⑴、T:我们班要举办一个舞会,想邀请小朋友和你们的瓶宝宝一起参加,你们想去吗?T:但是瓶宝宝们还想带一个舞伴去,它们的舞伴会是谁呢?(教师拿出珠子)T:是谁呀?原来是珠子。那我们就把珠子装进瓶宝宝吧。T:可是装几个珠子呢?瓶宝宝的帽子上有几个点就装几个珠子,好不好?先来数一数葛老师瓶宝宝的帽子上有几个点。(引导幼儿集体点数:4个)T:有几个点?应该装几个珠子?T:葛老师来装了,你们一起来帮我数吧。(装珠子)T:装好了,把瓶宝宝的帽子再戴上去。

⑵、T:你们的瓶宝宝想带舞伴吗?T:数一数它的帽子上有几个圆点,然后就在它里面装几个珠子。(教师把装有珠子的篮子放在地上,幼儿操作,教师视察)T:装好珠子的小朋友坐在你的圆点上,抱着瓶宝宝休息一下,看谁的瓶宝宝最安静。T:和你的好朋友相互检查一下,他装的珠子对吗?(幼儿相互检查)T:葛老师要来检查了。T:(教师检查)×××,到前面来,告诉大家,你的瓶宝宝帽子上有几个圆点?它装了几个珠子?(请两名幼儿)T:×××小朋友装得对不对?T:你们都装对了吗?哦!你们都装对了!

五、引导幼儿按1――5的`顺序排队。T:瓶宝宝们找到了舞伴,我们要排队去参加舞会了。怎么排呢?红帽子的瓶宝宝站在红线上,黄帽子的瓶宝宝站在黄线上,绿帽子的瓶宝宝站在绿线上。(T:先不要站起来,等葛老师说完了再排队)T:我们看看,每一队前面都有一面小旗。小圆点最少的瓶宝宝排在最前面,依次向后排,小圆点最多的瓶宝宝排在最后面。听清楚了吗?我们一起来帮瓶宝宝排队吧。(引导幼儿按1――5的顺序排队)T: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帮瓶宝宝们排好了队。准备好了吗?舞会开始了!(放音乐,跳律动操)T:(跳了一会儿后)带着你的瓶宝宝和葛老师去外面跳吧!(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根据小班幼儿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小班社会教育目标生成了这一活动。为了避免单一说教的形式,我们采用了小班幼儿感兴趣的故事的形式及直观生动的图片等形式贯穿始终。以故事情节的变化激发幼儿的情感共鸣,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在看看说说中感受体验,自主建构社会经验。运用一步步引导性的提问,让幼儿在讨论中调动已有的经验,共享同伴的经验,通过自己的感受,自主建构这些经验、策略,产生情感共鸣。

篇6:小班综合《盒子宝宝》

小班综合《盒子宝宝》

活动目标:

1、复习1和许多,能用语言描绘不同数量的物体在盒子中撞击发出的声音。

2、学习用废旧牙膏盒进行创造联想,制作出各种物品。

3、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活动准备:

1、牙膏盒、黄豆、雪花片、双面胶、油画棒等。

2、幼儿观察了解一些长方形物体,如:汽车、火车、高楼等。

3、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牙膏盒交朋友,一起玩。

1、与牙膏盒宝宝打招呼。

1)师:“今天,我班来了一位小客人,(拿出一个牙膏盒)它是谁?”“我们一起跟它打个招呼。”

师幼:牙膏盒宝宝你好!

2)师:“牙膏盒宝宝说它一个人来玩多没劲呀,想请你们把它的好朋友都请到这里来大家一起做游戏。”(幼儿拿出各自凳子底下的牙膏盒)“和牙膏盒打个招呼”

幼:牙膏盒宝宝你好!

2、幼儿坐在凳子上自由玩牙膏盒。

师:“和你的`牙膏盒朋友说说悄悄话、玩一玩。”

二、复习1和许多。

师:“你手里有几个牙膏盒?”“牙膏盒宝宝到一起来,(师幼拿着牙膏盒走到一起)现在有多少?”幼:“许多。”游戏反复两到三次。

三、给牙膏盒喂黄豆。

1、师:“牙膏盒宝宝玩了一会有点饿了,我来喂它吃黄豆吧!”“听听牙膏盒宝宝吃了一粒黄豆会唱什么歌?”

幼:“滴答滴答”。幼:“啪啦啦”

“吃了许多黄豆会唱什么歌?”

幼:“哗啦啦”。幼:“稀里哗啦”。

2、幼儿给牙膏盒宝宝喂黄豆。摇一摇、听一听、说一说他们吃了一粒或许多粒黄豆会唱的歌。

四、牙膏盒宝宝变魔术。

师:“牙膏盒宝宝吃饱了,心里真高心兴,它要变魔术!你们想它会变什么呢?”幼儿商量。

幼儿:汽车。

幼儿:滑梯。

1、幼儿利用现有材料进行牙膏盒的创作想象制作。要求幼儿做出与众不同的小制作。

2、幼儿利用自己制作出来的小制作进行游戏活动。(伴音乐)

活动延伸:

让幼儿继续利用牙膏盒进行创作活动。

将幼儿的作品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利用它们进行各种活动。

简评:

这是一个适合小班幼儿的综合活动,优点在于:首先,整个活动以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满足了小班幼儿游戏的需要。其次,活动的各个环节过渡自然,从一开始的与牙膏盒宝宝做朋友到最后的牙膏盒宝宝变魔术,各环节都紧紧抓住了幼儿的心弦,调动了幼儿的注意力。最后,活动做到动静交替,一张一弛,课堂氛围更轻松、愉快。

篇7:小班数学:快乐的瓶宝宝

活动目标:

1、学习口手一致点数5以内的数,并说出总数。

2、区分高矮,体验成功的快乐。

重点和难点:

重点:口手一致点数5以内的数,并说出总数 。

难点:按瓶子宝宝上的点子来点5以内数。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幼儿一起制作的瓶娃娃人手一个;调羹;豆若干。

2、《大雨小雨》歌曲。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出示瓶娃娃:看这些是谁呀?有多少?(许多许多)许多许多的瓶娃娃你们喜欢吗?现在我们每人抱一个瓶娃娃。

(说明:在活动一开始引起孩子们兴趣的基础上,复习“1”和“许多许多”。)

二、观察交流

1、找个好朋友比一比,看看,哪个瓶娃娃高?哪个瓶娃娃矮?(引导幼儿自由结伴区别高矮)(说明:在这一环节中引导不同层次的的幼儿说出不同的感受,如:我的大你的小、我的高你的矮,我的胖你的瘦,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等。)

3、全班幼儿一起比一比哪个高哪个矮?(请两个幼儿上来比,矮的瓶娃娃比下去,再一个幼儿上来比,最后比出哪个最高)

三、瓶子操

这么多的瓶宝宝一起真开心,我们一起抱着瓶宝宝做操:变高、变矮、变胖、变瘦。(瓶子宝宝高高,我们一起跳跳。瓶子宝宝矮矮,我们一起变矮。瓶子宝宝胖胖,我们一起变胖。瓶子宝宝瘦瘦,我们一起变瘦。)(孩子们在与瓶宝宝一起唱唱跳跳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高矮等(说明:这一环节是活动中的一个亮点,这是我们根据瓶子的特点自己创编的儿歌,小班幼儿最喜欢这样有音乐有动作的朗朗上口的儿歌,孩子们在唱唱跳跳中心情会特别愉快)

四、喂豆豆

1、教师示范:瓶宝宝肚子饿了,他要吃点心了,吃多少呢?我们来问问瓶宝宝?(要求:根据点子喂豆豆,不多也不少,喂得少了瓶宝宝要肚子饿的,喂得太多了瓶宝宝要肚子疼的,要根据点子喂)注意:教师在示范喂豆豆时语速要慢要清楚。

2、幼儿操作喂豆豆,教师巡回指导,重点观察指导幼儿5 以内点数。

(说明:这一环节中以喂豆豆为情节,来引导幼儿模仿爸爸妈妈,孩子们会特别喜欢,以瓶宝宝要肚子饿肚子疼为要求,来引导幼儿根据点子数喂豆豆,幼儿容易接受。)

3、互相交流:教师以瓶宝宝的身份来引导幼儿。如:“哎哟哎哟,这个瓶宝宝在肚子疼了,我们来看看他怎么会肚子疼呢,帮助幼儿梳理5以内的点数。

五、找瓶盖,请幼儿找到相应的小瓶盖。

1、师以瓶宝宝的口吻:我吃的豆豆都掉到外面来了,怎么办呢?

2、请小朋友给自己的瓶宝宝找个合适的瓶盖。

(说明:这一环节也是活动中的一个挑战,请小朋友在众多的瓶盖中找到与自己的瓶宝宝大小合适的瓶盖。)

六、瓶乐会

1、让瓶子来唱歌:宝宝摇晃瓶子发出不同声音,初步感受用力大小与声音大小的关系。

2、演唱歌曲《大雨小雨》,用瓶子乐器演奏,提醒宝宝用力的大小。

(说明:孩子们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感受用力大小与声音大小的关系,充分体验到了活动的快乐,音乐的快乐。)

篇8:幼儿园小班瓶宝宝的教案

教学目标:

⒈发展幼儿的协调能力。

⒉体验滚动带来的乐趣。

教学准备:

⒈饮料瓶人手一份。

⒉彩色棉花球若干。

⒊每位幼儿身着粘有雌雄贴的小衣服。

⒋请幼儿在饮料瓶上粘上嘴巴、眼睛。

⒌场地布置:

墙面(贴有小动物)

教学过程:

⒈幼儿手抱瓶宝宝,师生一同进入活动室。

我们昨天把瓶宝宝打扮得真漂亮,瓶宝宝要和我们做游戏了。瞧,它最喜欢滚了!(瓶宝宝滚)

(教师示范)你们也来滚吧!幼儿自由滚动瓶宝宝。

看,瓶宝宝滚到哪里去了(谁的家里去了)?(滚到小动物家去了)教师评价瓶宝宝滚得远。

有些瓶宝宝没有滚到小动物家。没关系,没关系。来,我们把瓶宝宝抱回来,再来试一试。

瓶宝宝滚到小动物家玩儿去喽!(3-4次幼儿练习)

⒉瓶宝宝累了,它想休息休息!

我们也来做个瓶宝宝,谁愿意来。(教师请)。表扬鼓励。

滚到小动物家怎么滚,谁愿意来滚一滚(幼儿滚)。滚起来了,滚起来了,到喽,小动物家到喽。

来,滚到陈老师身边来。

还有哪些小动物家没滚,我们一起来滚吧!(滚呀滚呀滚呀滚,滚到小动物家里去;滚呀滚呀滚呀滚,滚到陈老师身边来)。

(幼儿多次反复来回滚)

⒊看你们滚得这么棒,瓶宝宝说它休息好了,也想和我们一起玩。它说,它先滚过去,你们也滚过去抓住它。教师把瓶宝宝滚过去。

瓶宝宝滚得真远呐!谁愿意滚着过去抓住它。(幼儿示范)

_(幼儿姓名)和瓶宝宝玩得真好,我们也来玩吧!我们让瓶宝宝先滚吧!我们再滚过去把它找回来!

示范:(瓶宝宝滚),谁愿意来试试,滚过去把它找回来!(教师请)

幼儿反复练习2-3遍。

⒋结束:快来看,快来看,小动物们给我们好多礼物哦!我们来滚一滚,看谁得到的礼物最多!

教师撒彩棉,幼儿滚出活动室。

篇9:会唱歌的瓶宝宝小班教案

设计意图

孩子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本活动利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塑料瓶,洗净后成为孩子们游戏、实验、操作的资源;挖掘声音这一内容,让孩子们对声音有一个初步的探索,培养孩子对探索活动的兴趣,体验发现的快乐。

活动目标

1、知道瓶子和别的物体碰撞可以发出声音

2、初步探索软硬不同的材料与瓶子发生碰撞,发出的声音大小不同;材质相同但数量不同的材料和瓶子发生碰撞,发出声音的大小也不同。

3、体验探索活动带来的乐趣,萌发对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空塑料瓶(盖子可以拧紧)每人一个。

2、小盘子每人一个,餐巾纸每人一张。

3、黄豆若干。

4、教师用塑料瓶1个,装黄豆的盒子1个,餐巾纸。

5、孩子们围成半圆形。

活动过程

1、找个瓶宝宝做朋友

(1)出示瓶子:这是什么?今天,瓶宝宝要来和我们做游戏,你们高兴吗?

(2)每个小朋友取一个瓶宝宝。要求:请小朋友轻轻地走过来拿,不争也不抢,没人拿一个,拿好后轻轻地回到座位上。

2、尝试让空瓶子发出去声音

师:请你的瓶宝宝和我打个招呼吧。(可能没有声音,也可能是孩子在帮瓶宝宝说话)。

引导:要听瓶宝宝的声音。想一想怎样才能让你的瓶宝宝发出声音呢?扑捉孩子们是瓶宝宝发出声音的方法。引导孩子们试一试。

小结:原来找个东西和瓶宝宝碰一碰,就可以让它发出声音。

3、探索瓶子装上不同材料发出声音

(1)出示餐巾纸:这是什么?

师:餐巾纸也想来做游戏,想和瓶宝宝碰一碰。它想请你们帮忙,帮什么忙呢?

教师示范团纸球的方法。

幼儿从小椅子下面取出餐巾纸,团纸球,装进瓶子里,摇一摇,听一听。

师:你听到了什么?

小结:餐巾纸放进瓶宝宝里,摇一摇,碰一碰,声音轻轻的,小小的,几乎听不到。

(2)出示黄豆:这是什么?

师:黄豆也要来做游戏

请幼儿把瓶宝宝里的餐巾纸球倒进准备好的小框里,每人取一颗黄豆放进瓶宝宝里,拧紧盖子,不要让它跑出来。

摇一摇,听一听。

师:你听到了什么?你的瓶宝宝的声音变大了吗?

为什么餐巾纸放进去声音轻轻的、小小的,黄豆放进去声音就很大了呢?

请幼儿说一说。

小结:原来黄豆硬硬的,所以声音大;餐巾纸软软的,所以发出的声音轻轻的、小小的,几乎听不到。

(1)讨论:怎样让声音变得更大。

请幼儿说一说。

引导幼儿选择“装许多黄豆”的办法,大家一起尝试。请幼儿往瓶宝宝里装黄豆,要一颗一颗装,不要撒出来,装好后拧紧盖子,赶紧回到座位上去。

摇一摇,听一听。

师:声音变大了吗?你觉得声音为什么变大了?

小结:这个办法真好,许多黄豆在瓶子里跳舞,声音变得更大了、

教师装满满一瓶黄豆,请幼儿猜一猜:声音便更大了吗?

摇一摇,听一听。(没有声音)

师:为什么装满了黄豆,就没有声音了呢?

小结:装的太满了,没有空隙了,黄豆不能在瓶子里跑步跳舞了,所以就没有声音了。

4、游戏:大雨小雨(体验声音的大小与力的大小的关系)

讨论:怎样摇表示大雨,怎样摇表示小雨。

教师发出口令:下大雨了,雨停了,下小雨了,雨停了。师幼共同游戏。

小班科学气味瓶教案

小班科学教案:《蛋宝宝》

小班科学:橘子宝宝

《会唱歌的瓶宝宝》托班科学教案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瓶罐进行曲》

小班美术:老师画画、宝宝学

小班综合:玩具的家

大班综合教案:可爱的蛋宝宝

《摇摇瓶》说课稿

瓶包装岗位职责

瓶宝宝(小班综合)(精选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瓶宝宝(小班综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