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范文 景物

时间:2024-11-20 04:05:52 作者:mots520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mots520”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高考范文 景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高考范文 景物,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篇1:高考满分作文素材:描写景物

2015高考满分作文素材:描写景物

一、直接描写型

1.秋风飒飒,吹走了炎夏,代之而来的是秋天的凉爽。早晨,阳光透过窗子洒在地板上,带来阵阵暖意,朝霞也很滋润,镶嵌在苍老的枝叶上,澄碧的蓝天上飘着缓缓流云,凉爽的秋风之中,秋意显得更加优美、深沉。

2.四周宁静,只有大自然的声音,放眼望去,绵绵的群山,绿绿的田野,青青的河水,蔚蓝的天空下漂浮着几朵白云,身边芳草吐翠,燕舞莺歌,澄澈甘甜的溪水贯穿整个树林,好一幅自然和谐图啊!(江苏淮安卷《梦中的和谐》)

3.满目葱茏,花木成群,树影婆娑,花枝摇曳,四周是郁郁葱葱的翠竹,清风拂过,丛叶舞动,刚劲之中又显些柔娟。花丛高低错落,粉红的,洁白的,鹅黄的,淡紫的,花儿在寂静的空气中悄悄地飘散着微微清香。(湖北宜昌卷《我的梦中小屋》)

4.秋高气爽的季节里,远山是一片浅蓝中的一缕悄无声息的黛青。黄昏时分,一片朦胧的山体上方,镶嵌的是一道神秘的金紫。冬晨,一夜雪花过后,远山是一道柔美的银色曲线,是那样的清远高洁。春光明媚中,远山充满生机,若有若无的,在温暖的春风里晒太阳。如火的夏季里,它的影像似乎丰满了许多,凝神细视,似乎能看到山间湿润的气息在蒸腾。(山东临沂卷《读远山》)

5.风徐徐,将泛着金丝的叶儿拂在一处。暮色将启。粼粼的水波荡漾开去,揉成一道道金边,与延伸的青石小道浑然一体。(浙江宁波卷《沟通》)

6.烟波浩淼,水天相接,蔚蓝色的海面上,白帆点点,波翻浪涌;几只觅食的海鸥不时掠过海面,微风中隐约传来悦耳的鸽哨声。海,辽阔深邃的大海以它磅礴的气势,喧嚣着将层层海浪推向岸边。沙滩,就像裸露着的少女的胴体,承受着海浪一次次轻柔的爱抚,每一次海潮退去,都留下一道道白色湿润的吻痕。(广西百色卷《迷人的海滨》)

二、情景交融型

1.白云悠悠的日子,天空格外的湛蓝,大地异常的空寂。疾风过处,绿草上跃动着一颗充满活力的心。一颗心,再配一双脚,便勾勒出了我去远方放牧青春的风景线。(上海卷《充满活力的岁月》)

2.晨曦初露,村内到处飘飘渺渺,笼罩着一层轻轻的薄雾,犹如羞答答的少女蒙上一层薄薄的面纱,给人一种轻柔朦胧的美感。不久,拂面的清风吹走了薄雾,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大大的荷花池。池中荷花千娇百媚,有的亭亭玉立,有的鹤立鸡群,有的则连冒出水面的勇气也没有。这一幕,流淌着淡淡的碧光。我犹如进入了蓬莱仙境,一天的开始由大自然的美景拉开了序幕。(山东高青卷《大自然的声音》)

3.和煦的阳光掠过微微皱起波纹的`水面,清冽晶莹的水儿绽放着迷离动人的光泽。我小心翼翼地掬起它,那么柔软、脆弱,心中惟恐它会突然坠落,化为云烟。透过它明亮的身躯,我清楚地看到了我自己。于是,我迷茫了:我是水,还是水的我?(湖北武汉卷《水》)

4.窗外,细雨蒙蒙,微风夹杂着细雨扑窗而来,拂过我的脸上。那是怎样一种享受,怎样的一种惬意,坚硬之中透着一丝温柔,微痛之间夹杂丝丝舒坦。(四川南充卷《窗外,那雨》)

5.你能想像,站在街口,望过去是蓊郁的、没有边际的梧桐树,那是怎样的撩人心魄的美丽!我喜欢摸它盘虬卧龙的树干,聆听着树叶沙沙的耳语,透过叶隙欣赏那洒落在地上斑斑点点的阳光。(湖北宜昌卷《小街真美丽》)

三、巧用修辞型

1.他独坐窗前,深黑色的天空被窗棱划成几块。颗颗繁星散落在那皎洁的上弦月的周围,仿佛夕阳爱抚下的湖面上泛起粼粼金辉,夜很美,很静,简直棱人不忍呼吸。(河南卷《最美丽的心灵》)

2.西沉的红日,把缕缕落寂的橘红涂满天际。夕阳下,沧桑古老的小道上充满着迷离的格调,显得格外的幽静。天地万物似乎都酣醉在这片凝固着却极短暂的美丽之中,止住了一切声响。(山东高青卷《琴声感动我心》)

3.黄龙洞的水,或漫不经心地凝聚,或丝帘般地垂落,或琴弦般地涌流。点点成趣,丝丝流情。正是这秀色和餐的水,千回百次地浇注、滴落,使得黄龙洞内参差错落的钟乳石千奇百怪,像玉笋顶埂,像利剑,像猛兽,像飞禽。有的如少女沉思,有的如佛祖落尘。这像与不像之间,便留给我们许多想像的空间。(湖南益阳卷《走进神奇的地下魔宫》)

4.已是深秋了,岸上,金黄的落叶仿佛是枯干的蝴蝶,无力地在风中打着卷儿,怅然地被卷入江水,江水载着满满一河的叶,如同载着愁思,滔滔地向着漫漫长夜进军。夜,静谧极了,幽幽的江水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什么……(广东卷《我看见了长江》)

5.太阳已经接近山顶,满山满坡白晃晃的阳光渐渐变成微黄的颜色,但空气还是热烘烘的,夹杂着稻谷、干草和泥土的气息,像一条毛茸茸的大毛巾将人裹住,不痛快不舒服。(广西百色卷《乡村的黄昏》)

篇2:家乡的景物作文高中生高考

住在高楼大厦之中的我,心中的烦闷,一阵阵散发出来,使我心烦意乱,我总是不由地跑进卧室里,躺在木地板上,望着窗外如白丝缎的湘江,头脑之中一片空白,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暑假我带着一位好朋友来到我家小区的小池塘旁。我拾起一块扁平的小石块开始打水漂,我的朋友看到我的举动,也拿着一大把石块朝小池塘扔去,发出“扑通扑通”的声响。

我打了几个水漂,双眼穿过我所住的小区,心好似一阵清风,伴随石头扔进池塘的“扑通”声,飞过一棵棵碧绿的杨柳枝,飘过深幽幽的古老街道,穿过一片人山人海的巨大广场,最后在河西那边的湘江江畔上方静静盘旋。

我是多么喜爱湘江江畔啊!喜爱江畔旁被江水打磨得光溜溜、润滑而又色彩斑斓的石子儿。小的时候,我常常用大手帕把那些被我精心挑选过的石头包裹起来,蹲在江畔上,仔细观察它们自然优美的纹理。

我还会弯下腰,随手捡起江畔边的小树枝,戳着躺在石头上晒太阳的野螺蛳。

在江畔软软的沙砾堆中,我还曾看到过一株小桑树,它是那么坚韧,它随着晚风摇摇晃晃地摆动着,生机勃勃。

令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江畔上沿江风光带的铁链子。当我刚刚学会走路时,就用小手抓着生锈的链子,使劲儿地摇晃着,看着铁链子像秋千一样地摇晃着,我快乐地哈哈大笑。

沿江风光带上的人也特别多,一到晚上人山人海,许多叔叔阿姨悠闲地散着步,爷爷奶奶们跳着广场舞,孩子们骑单车、溜冰,无不快活……

现在的江畔又是什么样呢?那棵个小桑树还在吗?野螺蛳在干什么呢?现在的沿江风光带人更多了吗?一个个问题从我的脑海中浮现出来。

小伙伴扔石头的“扑通扑通”声,又把我从时光隧道里拉回,而故乡江畔的美,永远在我脑海里盘旋,飘荡……

篇3:家乡的景物作文高中生高考

我的家乡在北碚歇马大磨滩,那里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还有一个大瀑布。去过那里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你知道为什么吗?下面我就给你介绍一下那里的美景。

春天,河的两岸,柳树抽出了嫩绿的新芽,换上了绿油油的衣裳。小草一个个探出了小脑袋,好像在东张西望。小花穿上了五颜六色的衣裳,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美丽极了!

夏天,河的两岸,柳树的叶子长得像小姑娘的头发一样漂亮。一阵微风吹来,漂亮的“头发”在风中翩翩起舞,知了在柳树枝上欢快的唱着歌。小朋友在树下捉知了。太阳挂在高高的蓝天上,阳光洒在叶片上,一闪一闪的,好看极了!

秋天,河的两岸,柳树的叶子慢慢变黄,落得到处都是,在空中飞舞着,像一只只黄蝴蝶,让人都想去捉它。可捉到时,才发现时一片片黄色的柳叶。秋天的雨沙沙的落下来了,好像告诉我们冬天快到了。我不仅想起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这则谚语。冬天要来了,真是让人着迷!

冬天,两岸的柳树换上了银装。雪花从天而降慢慢地飘下来,像一只只白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到处一片白茫茫的景象。小孩子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时时传来一阵阵欢笑声,开心极了!

大磨滩还有一个大瀑布。每当下大雨,瀑布就会十分壮观,像一张长长的白纸,又像一条银色的巨龙腾空而下,发出剧烈地声音,像一列急驰而来地火车行驶发出的声音,又像一阵雷声。就像李白的一首诗的一句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就是我的家乡,它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我爱我的家乡,更爱我的祖国。

篇4:家乡的景物作文高中生高考

河岸边,小草从地里探出头来,如同一群顽皮的小孩,这么一堆,那儿一群。头上顶着绿色的新芽,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不知名的野花在山上,在田野,在小河边,在小路旁,都有它们绽放的五颜六色的笑脸,爱美的蝴蝶,在天空中翩翩起舞,一棵棵杨柳展开身躯,勤劳的人民己经手拿锄头提着幻苗去播种了。

青青的幼苗如一幅巨大的绿毯,在大地上是多么的可爱,美丽。

夏的欢歌

夏天的草长得很快,那生长速度如同蹦跳,也像窜一样的向上飞。绿油油的草在烈日的烘烤下显得无精打采,草丛中许多小虫子也不见了,似乎都回家乘凉去了。只有那树上的知了在不停的唱着,是那么的开心和快乐!

夏日虽然是那么的炎热,但各种.种各样的花儿,红的、粉的、黄的、白的......依然开的那么灿烂,远远看去就像一件五彩的衣裳。花儿不时飘来阵阵清香,引来了些昆虫,仿佛在说:“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做客。”

夜晚,繁星挂在夜空,一弯月牙不知什么时候露出了笑脸,来到郊外才能真正的体味和欣赏到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秋的金波

在秋天这个季节里,最美丽的莫过于大片大片金色的麦浪,夕阳西下,太阳将它最后的光辉洒在麦田上,清风徐徐吹来,麦田此起彼伏,像一群顽皮嘻笑的孩子,又像一架拨出优美声音的琴键。熟了的高粱如红色的红缨枪,仿佛在守卫这些丰收的果实。

冬的沉淀

冬天,大地重新恢复了宁静,太阳散发出来的光辉也被削弱了许多,树叶却被肆无忌惮的北风吹得四处飘洒,屋顶上、阳台上、大街上……全都有树叶的踪迹,人们都穿上了厚厚的冬装,而绿油油的的松树却像一位勇力屹立在大街上,那傲雪的梅花在寒风中独自开放。

这就是我美丽的家乡!

篇5:家乡的景物作文高中生高考

我心中最美的风景,要数我的老家——滑集夏天的风景了,它像一幅秀丽的画,永远刻在我的心里;它像一曲动听的歌,让我百听不厌,如痴如醉。那儿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

暑假的一天,我和爸爸又回到了那里,刚到村口就听到知了在树上欢快地唱着优美的乐曲,声音越来越响,一个赛过一个,瞬间把我的声音淹没了,好像在说:“欢迎你回来!欢迎你回来!”老远我就看见了奶奶家房前的地,那里种了一些蔬菜,蔬菜们都争先恐后地长出来了,细长的紫茄子、圆溜溜的西红柿、青青的豆角、红艳艳的辣椒……应有尽有,你可以到菜园里随意摘,想吃什么就摘什么,这些蔬菜没有上化肥、打农药,是正宗的纯天然的绿色食品。这些蔬菜中最具特色的便是那一片绿绿的瓜架。奶奶种了一些丝瓜和黄瓜,那些手掌型的叶子,绿得青翠,或浓或淡。长长的藤顺着木架,蜿蜒地向上爬着,一直爬到屋顶。瓜架上结着青青的丝瓜、带刺黄瓜,给整个房子镶上了天然的花边。

一会儿,我们又来到了玉米地,但是我并没有见到黄衣玉米,而映入眼帘的是绿油油的又粗又高的玉米秆,秆上长着胖乎乎的“花苞”,我瞅准了一只又肥又嫩的玉米苞,我用力把它从玉米秆上掰下来,玉米稳稳地落在我手上,我仔细观察,这玉米的外

衣是绿里带黄的,脱去外衣,里面还裹了一层内衣,除去内衣,里面还披了一条嫩绿色的纱裙,掀开纱裙再撩起它那金黄的发丝,就露出了它那金黄的果实,粒粒晶莹剔透,像珍珠一样,紧紧挨在一起。我站在路边,放眼望去绿油油的玉米地,似乎没有尽头,太美了!这才是真正的夏日田园风景。

这么美的风景,难道你不想来欣赏一下吗?我在这里随时欢迎你的到来!

篇6:《诗歌形象之景物形象》 高考复习(高三)

《诗歌形象之景物形象》 高考复习(高三)

江苏省运河中学  于海

考点综述:

形象是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考题一般以主观题的形式呈现。设问形式一般为:(1)诗中的形象是什么?(2)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复习重点:

1.梳理常见诗歌中形象的类型,如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2.梳理常见诗歌中的意象,并能根据意象举出实例说明。

复习难点:

1.掌握形象分析的方法与步骤,如人物形象要通过意象、动作、背景等来分析;景物形象要通过描摹景物、感情技巧和作品背景来分析;事物形象要通过相关语句、由表及里和知人论世来分析。

2.学习辨别意象的方法。一般在一首诗中,凡出现的人物、人物所处的环境要注意分析;人物或事物动作所及的范围或状态要注意分析。

复习思路:

复习本讲可先预习[核按钮],完善积累意象的基础知识。开始做题时可严格按[课堂讲解]中的步骤去操作,用[巩固训练]中的题目去演练。等做题经验丰富了,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做题。

教学过程:

一、考点详解

(一)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二)形象(意象)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三)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

第二讲  景物形象

【总述】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

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就是把握景物中所体现出来的绚丽、明丽、雄奇、峻峭、雄伟、萧瑟、清幽、凄冷等特色,感受其所营造的意境和氛围。

一、典型例题精析:

例1、(2012山东卷)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  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  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   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

【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例2、(2012江西卷)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变做:纵使。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4分)

答:“杨 柳”“飞絮” 意象的内涵有二:既表春景逝去,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2分)这首词抒发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也抒发了愁情别恨。(2分)

例3、(2005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1)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参考答案: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 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尘埃)

二、备考锦囊

1、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解题方法

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描摹景物不能直译

对景物形象的分析要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作答,不能直译原诗。要把景物特点点化出来,再写出诗人的心境。如

阅读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一)》,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本诗的景物描摹可这样回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2)景物意象要与感情、技巧结合分析

不能单纯地分析景物形象,景物形象要附着在诗人的感情上,有时也附着在写作技巧上。

如阅读张可久的《双调清江引》,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这里就需要景物形象与感情和写法结合分析:这首诗取西风、雁啼、红叶、黄花、芭蕉和秋雨等一系列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渲染出一种浓深的秋意,萧瑟中带着热烈,抒发了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浓烈的愁情,全诗以景衬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

(3)结合背景分析

有的诗词要结合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分析,这个背景有时是熟知的,有的是诗词注解上注明的。

如有的诗歌中的[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这注释就暗示了诗歌的写作背景,对于分析意象有着重要作用。

2、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答题步骤

高考对于景物形象的考查一般有两种类型,即考查意象类和分析意境类。

(1)考查意象类答题步骤:

第一步,找到相关诗句,识别诗歌意象,并根据诗中诗句或体现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概括意象特点;

第二步,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意象;

第三步,指出描绘意象的作用或效果。

(2)考查意境类

①意境含义:

意境是诗歌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诗歌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②考查内容:

意境类考题主要考查对形象的解读、对画面的理解以及对情感的把握,即“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统一”。

③答题步骤: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 “感伤”。

(一)诗中赏画

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

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二是画面色彩;三是动态;四是静态。

示例1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问题:试从一个或两个角度赏析这首诗。

诗里写黄鹂近景,白鹭远景,千秋雪远景,万里船近景。上联黄、翠、白、青,用了四种颜色,色彩鲜明。这样,就景物的远近和各种色彩构成画面。千秋雪显得时间的永恒,万里船显得空间的广阔。一二句是动景描写,三四句是静景描写。画面动静结合,色彩丰富鲜明,境界阔大,这样,不仅给人以画面美感,更促人深远的联想。

(二)画中品诗

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

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

示例2

试比较下面两首诗,说说作者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赠别 杜牧

多情却是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第一首前两句直抒胸臆赞秋,一反传统悲秋题材。后两句描写白鹤冲云,晴空碧霄等形象画面,境界阔大,色彩明丽,情调高昂。如果说那排云直上的白鹤是诗人奋发进取形象的写照,那么,晴朗的秋空正是诗人宽广胸怀、乐观向上精神的外现。

第二首写离筵寡欢场面。一二句叙今昔:以前欢聚多情,而今别去,转觉无情。三四句以暗淡的蜡烛垂泪的外在形象,暗写离人流泪的内在形象,引人联想到离人一往情深,难舍难分之态。

在这两首诗中,“排云白鹤”与“蜡烛垂泪”形象,二者色调截然不同,前者是奋发向上的,后者是伤感愁苦的。

示例3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 “台城柳”“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1)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2)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三)组合意象,探究内涵

注意粗知简炼的人和事,特别是参与人活动的情节。

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是主观心意与客观物象在语言文字的融合与表现;是一首诗的构成单位,是诗歌构思核心。

1、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意境是作者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

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明月、风灯、宿鹭、跳鱼等意象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清幽、静谧的意境。

怎样体味古诗词的意境?一、抓画面;二、激起联想与想象;三、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

2、借助意象,体味情感。

诗歌的情和景是水乳交融的。

清代王夫之有云:“情景名为二,而实不能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坠落的夕阳、无声的落花、寻旧垒的归燕几个意象,可体会到全词的感情基调是抒写对人事变迁的无比惆怅之情。就其不变者而言,天气、亭台阁与去年毫无二致;就其变者而言,夕阳虽美好,但终究要沉没。好鸟相鸣似有意,但落花流水却无情。词人在好鸟娇花中叹人生的虽美好,终将消亡。但“似曾相识燕归来”寓意着消亡中又含有的存在而令人欣慰。

示例4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食。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问:“落叶满空山”的景象里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落叶满空山”,秋风萧瑟,落叶满山,杳无人迹,萧索而凄清的环境,诗人想到他的道士朋友修行的清苦,对朋友的深切的关怀;路径难辨,欲行无路,无以对朋友予以慰藉的惆怅;诗人自己在”清冷中无以遣怀的寂寞。“落叶满空山”的形象和这些情联系起来,便构成了情韵深长、耐人寻味的意境。

三、随堂训练

例1、(2012湖南卷)10.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

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 G鹈泉②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 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G鹈泉:泉水名。

(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参考答案】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例2、(2012上海卷)(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

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16.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4分)

【参考答案】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例3、(2011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减字木兰花

苏 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等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1) 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3分)

【参考答案】早春(初春)。从“莺初解语”的“初”字,“微雨”的“微”字,“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特点可以看出。(黄莺才刚刚懂得开口唱几句春天的歌,天空也刚刚下着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刚刚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觉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远远望去,才发现有一层的嫩绿铺在地面。诗人所写的这些景物都独具初春的特点。)(写出“早春”,1分;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2分)

例4、(2011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琅琊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8.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四、课后巩固训练

1、(2010天津卷)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6分)

峡口送友人  送蜀客

司空曙   雍陶

峡口飞花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友人。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它是通过哪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参考答案】暮春  飞花

2、(2009琼宁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 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问: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思路分析] 解答本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描摹诗歌图景,如本词上阕有共四句,有田间桑树吐新芽,有农家养蚕,有山坡青草,有牛犊鸣叫,有夕阳斜照,有乌鸦晚归,要把这些场景描摹出来;(2)概括意境特点,上面的景象有什么特点要归纳一下,如本题可从热爱田园生活入手分析;(3)剖析作者思想感情。景生情,要把情点化出来。如本题可从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方面入手分析。

[参考答案] 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步骤一)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的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步骤二)这是一首热爱田园生活的颂歌,表达了作者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的思想感情。(步骤三)

3、(2009辽宁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晚 泊 岳 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问: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思路分析] 本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作答:(1)找出三处写“月”的句子,描摹其画面内容。如第三句有明月“来”悬空江,第五句有“月弄清辉”的画面,第六句有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的画面。(2)分析画面的同时带出人物的思想感情或写景的表达效果,要一景一情地分析作答。(3)最后用一句话对以上分析作总括。本题可从整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入手。

[参考答案] 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引;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步骤一、二)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 (步骤三)

4、(2011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题郑防画夹五首①(其一)

黄庭坚

惠崇②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③。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注]①郑防:画的收藏者,生平不详。画夹:分页装潢的画册。②惠崇:北宋僧人,画家。擅长画雁、鹅、鹭鸶及水乡景色。③潇湘:指湘江,流入洞庭湖。

8.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6分)

【参考答案】作者看惠崇的一幅画,画面上烟雨笼罩湖面,天上掠过归雁;进而作者仿佛已由画境置身于现实的湖上,望着归雁,就想唤一条小船归去;突然,耳旁响起朋友的声音:这是一幅画。于是作者才发现自己是将画境当作真景了。作者从画面引出真景,再从真景返回画境。

答出画境的,给2分;答出想象中的真景的,给2分;答出从画面引出想象中的真景,再返回画面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9.古代有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作者才想起眼前只是一幅画,这“太过”、太夸张了。你认为这个批评恰当吗?请简要说明理由。(5分)

【参考答案】不恰当。表面看,这首诗确有不合常理处,但其实十分高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因欣赏画中景色而产生幻觉的一种独特感受,从而赞赏画的高度逼真。批评者却未能领悟诗的这种佳趣。

答出诗表面不合理其实很高妙的,给2分;能简要说明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

5、(2010新课标全国卷)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8-9题。

雨 雪 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侍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6、                      谒金门   唐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岛煨尤铩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问题:“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情景交融,请简析之。

【参考答案】“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写了环境中的春天景色;而且用融情于景的手法,把女主人公不平静的内心世界巧妙地揭示了出来。春风搅动了池水,也搅乱了思妇的内心。光阴的流逝,季节的更迭交替,春天又悄悄地来到她身旁。春风乍起,春色迷人,这一切怎能叫她无动于衷而不勾起春思的愁绪呢!

于海

景物排比句

景物作文

有关景物的范文

初中作文景物

丹东家乡景物范文

初中描写景物范文

四年级描写景物范文

二年级作文景物

景物作文初一

家乡景物作文

高考范文 景物(整理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高考范文 景物,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