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燕舞阳春”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浪淘沙李煜原文带翻译,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浪淘沙李煜原文带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 目录
篇1:浪淘沙李煜原文带翻译
浪淘沙李煜原文带翻译
【作者简介】:
李煜,南唐第三任国君,史称李后主。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以亡国的悲痛,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可谓神品。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 相见欢》等,皆成于此时。此时期的词作大多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往事的无限留恋。故有人说:李煜不是个好皇帝,但是个好的诗人。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甚大。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李煜文、词、书、画创作均丰。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
《浪淘沙》
作者: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浪淘沙》赏析可能用到的词语注释:
①阑珊:衰残。②一晌;一会儿。
《浪淘沙》赏析:
李煜的这首《浪淘沙》以倒叙的手法先写梦酲后的环境和感受,然后写梦境。不过我们可以把《浪淘沙》的上片看作是同一时空中叠映的'室内室外两组镜头。室外春雨淅沥,本来就短暂的春光即将在风雨的摧残之下丧失。昏暗的外景更衬托出“春意将阑”时的悲凉冷清。室内五更时分,主人公一梦醒来,耳昕帘外春雨,身觉寒意逼人。“不暖”而“寒”,似嫌重复,其实各有侧重。“不暖”,是写罗衾的单薄,反映生括处境的可怜。而“寒”字,是侧重表现李煜心理的凄凉悲苦。在现实生活中,时时都处在高度的压抑,禁锢、恐惧、屈辱、悲伤的状态,只能在梦中一晌贪欢,他怎能不绝望,不心灰意冷!
《浪淘沙》下片写天亮后情景。长夜难熬,白天是否好过一些?长年软禁孤室,想登楼远眺,散散心思。“独自莫凭栏”,是先有凭栏远眺的愿望,后又自我还定。“独自”凭栏,没有了当年游上苑时“车如流水马如龙”的喧哗热闹,也没有了“花月正春风”的良辰美景,更看不到无限美好的故国江山,只能更添孤独而已。“莫”字,用得坚决,用得伤心。“别时容易见时难”淡淡的语肓中包含了无比丰富的人生感受,意蕴远比李商隐《无题》诗“相见时难别亦难”要复杂得多。
李煜的诗是指男女恋人之间因受外力的掣肘而难以随时相见,有怨愤,但不失望。而李煜这里是指江山的丧失和故国的分离。江山一失,永难回归,其中包含着悔恨,无奈和绝望。 《浪淘沙》末尾以流水,落花,春去三个流逝不复返的意象,进一步表现出李煜对人生的绝望。“天上”与“人间”,是天堂与地狱,欢乐与痛苦对立的两极世界,也是李煜过去与现在生活境况,心态情感的写照。
对李煜的《浪淘沙》赏析总结:
《浪淘沙》全词以春雨开篇,以春雨中落花结束,首尾照应,结构完整,意境浑成。当代词学大师唐圭璋先生曾在《李后主评传》中说此首“一片血肉模糊之词,惨淡已极。深更三夜的啼鹃,巫峡两岸的猿啸,怕没有这样哀罢。后来词人,或刻意音律,或卖弄典故,或堆垛色彩,像后主这样纯任性是的作品,真是万中无一”。
【扩展阅读】李煜名言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3、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5、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
6、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春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7、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8、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9、帘外雨潺潺,春意将阑。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0、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对雪。一壶酒,一竿纶,世上似侬有几人?
11、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12、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穗拂人头。
13、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14、东风吹朔日衔山,春来长是闲,落花狼藉笛声残,笙歌醉梦间;佩声悄,晚装残,凭谁整翠鬟,流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栏。
15、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16、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
17、又见桐花发旧枝,一楼烟雨暮凄凄。凭阑惆怅人谁会,不觉潸然泪眼低。
篇2:浪淘沙李煜原文及翻译
浪淘沙李煜原文及翻译
原文:
浪淘沙
作者: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注释:
潺潺:形容雨声。
阑珊:衰残。一作“将阑”。
罗衾:绸被子。不耐:受不了。一作“不暖”。
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一晌:一会儿,片刻。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翻译:
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娱欢。
独自一人在暮色苍茫时依靠画栏,遥望辽阔无边的旧日江山。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了,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赏析:
李煜的这首《浪淘沙》以倒叙的手法先写梦酲后的环境和感受,然后写梦境。不过我们可以把《浪淘沙》的上片看作是同一时空中叠映的室内室外两组镜头。室外春雨淅沥,本来就短暂的'春光即将在风雨的摧残之下丧失。昏暗的外景更衬托出“春意将阑”时的悲凉冷清。室内五更时分,主人公一梦醒来,耳昕帘外春雨,身觉寒意逼人。“不暖”而“寒”,似嫌重复,其实各有侧重。“不暖”,是写罗衾的单薄,反映生括处境的可怜。而“寒”字,是侧重表现李煜心理的凄凉悲苦。在现实生活中,时时都处在高度的压抑,禁锢、恐惧、屈辱、悲伤的状态,只能在梦中一晌贪欢,他怎能不绝望,不心灰意冷!
《浪淘沙》下片写天亮后情景。长夜难熬,白天是否好过一些?长年软禁孤室,想登楼远眺,散散心思。“独自莫凭栏”,是先有凭栏远眺的愿望,后又自我还定。“独自”凭栏,没有了当年游上苑时“车如流水马如龙”的喧哗热闹,也没有了“花月正春风”的良辰美景,更看不到无限美好的故国江山,只能更添孤独而已。“莫”字,用得坚决,用得伤心。“别时容易见时难”淡淡的语肓中包含了无比丰富的人生感受,意蕴远比李商隐《无题》诗“相见时难别亦难”要复杂得多。
李煜的诗是指男女恋人之间因受外力的掣肘而难以随时相见,有怨愤,但不失望。而李煜这里是指江山的丧失和故国的分离。江山一失,永难回归,其中包含着悔恨,无奈和绝望。 《浪淘沙》末尾以流水,落花,春去三个流逝不复返的意象,进一步表现出李煜对人生的绝望。“天上”与“人间”,是天堂与地狱,欢乐与痛苦对立的两极世界,也是李煜过去与现在生活境况,心态情感的写照。
《浪淘沙》全词以春雨开篇,以春雨中落花结束,首尾照应,结构完整,意境浑成。当代词学大师唐圭璋先生曾在《李后主评传》中说此首“一片血肉模糊之词,惨淡已极。深更三夜的啼鹃,巫峡两岸的猿啸,怕没有这样哀罢。后来词人,或刻意音律,或卖弄典故,或堆垛色彩,像后主这样纯任性是的作品,真是万中无一”。
【李煜简介】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
后主本有集,已失传。现存词四十四首。
篇3:《浪淘沙·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见唐·刘禹锡《浪淘沙》。淘:用水冲洗。簸:摇动。自:来自。这两句大意是:九曲黄河之中有无数的砂砾,它们随同黄河流经万里,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诗人歌咏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沙,赞扬它们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的顽强性格。我们引用时可取其象征意义,歌颂与它们有着共同特点的事物或人们。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采用了张骞为武帝寻找河源和牛郎织女相隔银河的典故,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牵牛织女家,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
这首诗通俗易懂,常见诸儿童读物。刘禹锡写诗常借物抒情言志,牛郎和织女是天上的星宿名称,和高高在上、距己遥远的朝中之位相似。刘禹锡本在高处任职,由于谗言遭到贬谪下放的不公待遇,但诗人为苍生造福的社会理想永不改变。刘禹锡渴望回到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位,有一番作为,纵然是恶浪频袭也不改入世的初衷。由此可见,诗人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的精神是多么让人欣羡!这首诗用夸张等写作手法抒发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气势大起大落,给人一种磅礴壮阔的雄浑之美,一不留神就会落后于诗人的思路。
《浪淘沙·其一》创作背景
永贞元年,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司马。一度奉诏后还京后,他又因《游玄都观》触怒当朝权贵而被贬连州刺史,后历任和州刺史。他没有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这首诗正是表达了他的这种情感,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篇4:浪淘沙令原文及翻译
浪淘沙令原文及翻译
【原文】
浪淘沙令①
帘外雨潺潺②,春意阑珊③ ,罗衾不耐五更寒④。梦里不知身是客⑤,一晌贪欢⑥。
独自莫凭栏⑦,无限江山⑧,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译文】
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娱。
独自一人在太阳下山时在高楼上倚靠栏杆遥望远方,因为想到旧时拥有的无限江山,心中便会泛起无限伤感。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注释】
①浪淘沙令: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卖花声》等。唐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为长短句。双调,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减者),平韵,此调又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浪淘沙漫》,是别格。
②潺潺:形容雨声。
③阑珊:衰残。一作“将阑”。
④罗衾(音qīn):绸被子。不耐:受不了。一作“不暖”。
⑤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⑥一晌(shǎng):一会儿,片刻。一作“饷(xiǎng)”。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⑦凭栏:靠着栏杆。
⑧江山:指南唐河山。
篇5:欧阳修《浪淘沙》原文及翻译
欧阳修《浪淘沙》原文及翻译
原文: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注释:
把酒:端着酒杯。
翻译:
端起酒杯向东方祈祷,请你再留些时日不要一去匆匆。
洛阳城东垂柳婆娑的郊野小道,就是我们去年携手同游的地方,我们游遍了姹紫嫣红的花丛。
欢聚和离散都是这样匆促,心中的遗恨却无尽无穷。
今年的花红胜过去年,明年的花儿将更美好,可惜不知那时将和谁相从?
篇6:《浪淘沙》原文翻译及赏析
《浪淘沙》作品介绍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此词是作者与友人梅尧臣在洛阳城东旧地重游有感而作,词中伤时惜别,抒发了人生聚散无常的感叹。上片由现境而忆已过之境,即由眼前美景而思去年同游之乐;下片再由现境而思未来之境,含遗憾之情于其中,尤表现出对友谊的珍惜。全词笔致疏放,婉丽隽永,含蕴深刻,耐人寻味。
篇7:《浪淘沙》原文翻译及赏析
端起酒杯向东方祈祷,请你再留些时日不要一去匆匆。洛阳城东垂柳婆娑的郊野小道,就是我们去年携手同游的地方,我们游遍了姹紫嫣红的花丛。
欢聚和离散都是这样匆促,心中的遗恨却无尽无穷。今年的花红胜过去年,明年的花儿将更美好,可惜不知那时将和谁相从?
创作背景
此词为春日与友人在洛阳城东旧地同游有感而作。据词意,在写作此词的前一年春,友人亦曾同作者在洛城东同游。公元1031年(宋仁宗天圣九年)三月,欧阳修至洛阳西京留守钱惟演幕做推官,与同僚尹洙和河南县(治所就在洛阳)主簿梅尧臣等诗文唱和,相得甚欢,这年秋后,梅尧臣调河阳(治所在今河南孟县南)主簿,次年(明道元年,1032)春,曾再至洛阳,写有《再至洛中寒食》和《依韵和欧阳永叔同游近郊》等诗。欧阳修在西京留守幕前后共三年,其间仅公元1032年(明道元年)春在洛阳,此词当即此年所作。词中同游之人或即梅尧臣。
篇8:《浪淘沙》原文翻译及赏析
浪淘沙
把酒祝东风⑴,且共从容⑵。垂杨紫陌洛城东⑶。总是当时携手处⑷,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⑸,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⑹?
《浪淘沙》注释
⑴把酒:端着酒杯。
⑵从容:留恋,不舍。
⑶紫陌:紫路。洛阳曾是东周、东汉的都城,据说当时曾用紫色土铺路,故名。此指洛阳的道路。洛城:指洛阳。
⑷总是:大多是,都是。
⑸匆匆:形容时间匆促。
⑹“可惜”两句: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诗:“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篇9:《浪淘沙》原文翻译及赏析
此词上片叙事,从游赏中的宴饮起笔。这里的`新颖之处,是作者既未去写酒筳之盛,也未去写人们宴饮之乐,而是写作者举酒向东风祝祷:希望东风不要匆匆而去,能够停留下来,参加他们的宴饮,一道游赏这大好春光。首二句词语本于司空图《酒泉子》“黄昏把酒祝东风,且从容”,而添一“共”字,便有了新意。“共从容”是兼风与人而言。对东风言,不仅是爱惜好风,且有留住光景,以便游赏之意;对人而言,希望人们慢慢游赏,尽兴方归。“洛城东”揭出地点。洛阳公私园囿甚多,宋人李格非著有《洛阳名园记》专记之。京城郊外的道路叫“紫陌”。“垂杨”和“东风”合看,可想见其暖风吹拂,翠柳飞舞,天气宜人,景色迷人,正是游赏的好时候、好处所。所以末两句说,都是过去携手同游过的地方,今天仍要全都重游一遍。“当时”就是下片的“去年”。“芳丛”说明此游主要是赏花。
下片是抒情。头两句就是重重的感叹。“聚散苦匆匆”,是说本来就很难聚会,而刚刚会面,又要匆匆作别,这怎么不给人带来无穷的怅恨呢!“此恨无穷”并不仅仅指作者本人而言,也就是说,在亲人朋友之间聚散匆匆这种怅恨,从古到今,以至今后,永远都没有穷尽,都给人带来莫大的痛苦。“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己矣!”(南朝梁江淹《别赋》)好友相逢,不能久聚,心情自然是非常难受的。这感叹就是对友人深情厚意的表现。下面三句是从眼前所见之景来抒写别情,也可以说是对上面的感叹的具体说明。“今年花胜去年红”有两层意思。一是说今年的花比去年开得更加繁盛,看去更加鲜艳,当然希望同友人尽情观赏。说“花胜去年红”,足见作者去年曾同友人来观赏过此花,此与上片“当时”相呼应,这里包含着对过去的美好回忆;也说明此别已经一年,这次是久别重逢。聚会这么不容易,花又开得这么好,本来应当多多观赏,然而友人就要离去,怎能不使人痛惜?这句写的是鲜艳繁盛的景色,表现的却是感伤的心情,正是清代王夫之所说的“以乐景写哀”。末两句更进一层:明年这花还将比今年开得更加繁盛,可惜的是,自己和友人分居两地,天各一方,明年此时,不知同谁再来共赏此花啊!再进一步说,明年自己也可能离开此地,更不知是谁来此赏花了。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立意与此词相近,可以合看,不过,杜诗意在伤老,此词则意在惜别。把别情熔铸于赏花中,将三年的花加以比较,层层推进,以惜花写惜别,构思新颖,富有诗意,是篇中的绝妙之笔。而别情之重,亦说明同友人的情宜之深。
清人冯煦谓欧阳修词“疏隽开子瞻(苏轼),深婉开少游(秦观)”(《宋六十家词选例言》)。此词笔致疏放,婉丽隽永,近人俞陛云的评价正说明它兼具这两方面的特色。
名家点评
俞陛云:“因惜花而怀友,前欢寂寂,后会悠悠,至情语以一气挥写,可谓深情如水,行气如虹矣。”(《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浪淘沙》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馆阁校勘,因直言论事贬知夷陵。庆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诬贬知滁州。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对青苗法有所批评。谥文忠。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有《欧阳文忠集》。
篇10:浪淘沙原文翻译及赏析
浪淘沙·其七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赏析
这是《浪淘沙》组诗的第七首,写的是八月十八钱塘江湖。
钱塘江,又称为浙江。江口呈喇叭状,海潮倒灌,形成著名的钱塘潮。钱塘潮以每年的夏历八月十八在海宁所见者为最壮观。潮水涌来之时,潮头壁立,波涛汹涌,有如万马奔腾,成为古往今来自然界的一大奇观。
此诗的`首句“八月涛声吼地来”,写潮来之势,由远而近,以一个动词“吼”字,突出涛声逼近的感觉。第二句写潮势达到顶点时的壮观场面。悍湍的潮头,昂扬着数丈高的身躯,撞击著两岸的山崖。一、二两句,以“吼地来”和“触山回”相对照,描写出潮涨潮退的全过程,语气上的急转,更衬托出潮势的奔腾急遽。据《海宁县志·浙江潮略说》,钱塘江口有两座山,其南曰龛,其北曰赭,并峙于江海汇合之处,即所谓海门。第三句以“须臾”承接第二句,由开头的动境描写转入对潮去之后的静态描写。当潮水退出海门之后,呈现在诗人面前的是什么呢?汹涌的波涛以另一种形态展示出他的气概——波涛卷起沙堆似雪堆座座。文字表面上看已不是写潮水,实际上恰恰正紧扣起句“吼起来”,以潮去后留下的又一奇景,更衬托出八月潮吼地而来、触山打游的壮观场面。全诗不事雕琢,流走飞动,而又紧凑洗练,显示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才能。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
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
注释
八月涛:浙江省钱塘江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潮水最大,潮头壁立,汹涌澎湃,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篇11:浪淘沙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今日北池游。
漾漾轻舟。
波光潋滟柳条柔。
如此春来春又去,白了人头。
好妓好歌喉。
不醉难休。
劝君满满酌金瓯。
纵使花时常病酒,也是风流。
译文
今日同朋友一起来到北潭游耍,水波荡漾着小船。波光潋滟,柳条轻柔。就这般,就这样春来了又去了,人也白了两鬓发。
朋友啊,看看那漂亮的歌妓听听她们美妙的.歌喉,大家一起拿起酒杯吧,今天不醉不休。劝这位友人斟满那一杯酒,即使在花间我们饮多了酒,但那是别样的风流。
注释
北池:或称北潭、潭园。
潋滟:水波荡漾的样子。
金瓯:金属酒器。
病酒:沉醉,饮酒过量。
赏析:
庆历五年(1045)三月,新政主将范仲淹和韩琦解职,庆历新政失败。词人于当年正月权知河北真定府,后又因为范、韩辩护于八月再贬滁州。此首乃春日游宴遣怀之作。当作于河北真定府任上。
★ 浪淘沙其一翻译
★ 李煜诗词
★ 经典美文带翻译
★ 英文简历带翻译
浪淘沙李煜原文带翻译(精选1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