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几号开始

时间:2025-02-11 03:36:11 作者:咔叽秋秋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咔叽秋秋”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全国高考几号开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全国高考几号开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全国高考几号开始

目录

全国高考考试时间

全国高考几号开始

全国高考日期安排

☆全国高考考试时间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延期一个月举行,考试时间为7月7日至8日。往年高考时间是6月7日-6月8日举行。

3月31日,教育部发布《关于20全国高考时间安排的公告》。公告称,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考试时间为7月7日至8日。

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7月7日,语文9:00至11:30;数学15:00至17:00。7月8日,文科综合/理科综合9:00至11:30;外语15:00至17:00。

湖北省、北京市可根据疫情防控情况,研究提出本地区高考时间安排的意见,商教育部同意后及时向社会发布。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于206月7日-2019年6月9日举行,报名者达到上千万。

从1979年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时间固定在每年7月7、8、9日。20多年来,高考时间的稳定,对稳定中学教学秩序和规范招生考试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近年来这一时段气温有所升高,自然灾害频发,社会各界希望将高考时间适当提前。

为缓解高温天气和自然灾害对高考的不利影响,有利于考生身心健康、提高考试质量,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经调研论证,并报经国务院同意,决定从开始调整高考时间,高考时间固定安排在每年6月7、8、9日。

☆全国高考几号开始

高考由教育部统一调度,教育部考试中心或实行自主命题的省级教育考试院命制试题。考试日期为每年6月7日-10日,各省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会定在6月7日-10日。6月7日09:00:00—11:30:00考语文,15:00:00—17:00:00考数学。6月8日09:00:00—11:30:00考文科综合/理科综合;15:00:00—17:00:00考外语。

1979年-时间固定在每年7月7、8、9日。

从20起,高考时间改为每年6月7、8、9日。

2020年,高考时间因疫情推迟至7月7日-8日,部分新高考省份为7月7日-10日。

☆全国高考日期安排

高考对很多来说,都是意义非凡的,这两天完全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轨迹;因此这两天的日子是非常重要的,那为什么国家会规定每年的6月7号和8号是高考的日子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第一个原因,天气原因;

正常期末考试应该是在7月份;但是7月是我国一年下来温度最高的一个月,并且自然灾害在这个月发生的也频繁;为了不让高考生受到这种炎热天气的影响,也为了全国高考能够能够顺利的进行;自2003年开始,国家便规定高考时间是这两天。

第二个原因,谐音吉利;

对中国人而言,什么事情都非常的讲究吉利;高考时间是6月7号和8号,678组合在一起的谐音就是“录取吧”,非常的具有意义。

第三个原因,高考的后续工作很多;

在高考结束之后,也就是在高考生考试结束之后,后续是有大量工作的,各地的优秀老师,就要开始忙碌评改试卷,因为这是高考试卷,批改的时候一定是非常仔细认真的,并且还要核对很多遍才可以;等修改好试卷,然后还有进行统计,登记后台,公布成绩;以便考生们都能查到自己的成绩;另外还要忙碌的填志愿表,还有录取通知书等等;这样把高考时间定在6月初,这些事情就可以慢慢的完成;9月份能够按时的到大学报告;否则的话时间可能就会比较赶了!

<<<返回目录

篇2:2023年全国高考时间确定几号呢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对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作出部署。

全国统考于6月7日开始举行,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6月7日9:00至11:30语文;15:00至17:00数学。6月8日9:00至11:3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15:00至17:00外语,有外语听力测试内容的应安排在外语笔试考试开始前进行。

新高考地区有哪些省份?

实行新高考有浙江、上海、北京、天津、山东、海南、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黑龙江、甘肃、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山西、河南、陕西、内蒙古、四川、云南、宁夏、青海。

第一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浙江、上海等2省市,启动,首届新高考,高考采用3+3模式,不分文理科,其中第一个3为语文、数学、外语,第二个3为3门选考科目。

第二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等4省市,20启动,2020年首届新高考,高考采用3+3模式,不分文理科,其中第一个3为语文、数学、外语,第二个3为3门选考科目。

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省市,采取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第四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黑龙江、甘肃、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等7省份,采取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第五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山西、河南、陕西、内蒙古、四川、云南、宁夏、青海等8省份,采取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高考自主命题地区

高考自主命题省份是北京、上海、天津、浙江。

高考自主命题即是各个省份可以不使用教育部编写的全国试卷,单独组织本省教师进行考试试卷的编写,即自主进行高考试卷的单独命题。

高考,一般指高等教育入学考试,现有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自学考试和成人高考3种形式。高考是考生选择大学和进入大学的资格标准,也是国家教育考试之一。高考由教育部统一组织调度,教育部或实行自主命题的省级考试院(考试局)命题。

高考考哪些科目?

1.通行方案“3+X”

“3”指“语文、数学、外语”,“X”指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从文科综合(简称文综,分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和理科综合(简称理综,分为物理、化学、生物)2个综合科目中选择一个作为考试科目。

2.“3+3”方案

第一个“3”是指:语文、数学、外语是3门必考科目,第二个“3”是指从物理、历史、政治、地理、生物、化学六门任意选择3门来学习。

3.“3+1+2”方案

“3”是指:语文、数学、外语是3门必考科目,“1”是指物理、历史选择1科作为必考,但两门只能选择一门,“2”是指再从政治、地理、生物、化学四门任意选择2门来学习。

篇3:2022高考志愿几号开始填_高考志愿有几个志愿

高考志愿几号开始填

高考志愿在不同的省份是有不同的填报时间的,所以考生要时刻关注本省高考志愿填报时间,以免因为时间的原因,而耽误志愿的报考。

另外,高考志愿是分批次录取的,本科和专科的填报时间不同,甚至不同的本科批次都有不同的志愿填报时间。一般情况下都是一个批次录取结束后才开始进行下一个录取批次。所以考生一定要时刻关注高考志愿填报时间。

从每年的志愿填报时间上来看,一般高考结束后二十天左右成绩就会公布,而成绩公布几天后就会开始填报高考志愿了。去年大部分的省市的提前批和本科填报志愿时间都是从6月25号左右开始的,而专科志愿填报时间则是比较晚,可能会在7月末8月初,也可能会在7月份,主要还是要看各省市的安排。

高考志愿填报时间每年都会根据高考录取工作的实际情况来作出一些调整和变化,但是变化不会很大,考生想知道高考后多久填报志愿,也可以去本省市的考试院,参考一下去年的志愿填报时间。

高考志愿有几个志愿

1、高考文理类的考生填报志愿是采用平行志愿和整机志愿设置,一般包含ABCDE五所院校,每个院校还会包含六个专业志愿和一个专业服从调剂志愿。体育类考生填报高考志愿也是五所院校,每个院校的志愿中包含四个专业志愿和一个专业服从志愿。

2、第一批本科:可填报A、B、C、D 四个院校志愿

第二批本科:可填报A、B、C、D、E、F六个院校志愿

高职(专科):可填报A、B、C、D、E、F、G、H八个院校志愿

第一批本科征求志愿:可填报A、B、C三个院校志愿

第二批本科征求志愿:可填报A、B、C、D、E、F六个院校志愿

高职(专科)征求志愿:院校志愿数量不限

每个院校志愿中可填报6个专业志愿,还有是否愿意调剂等选项。征求志愿环节中,每个院校志愿可填3个专业志愿及是否愿意调剂选项。

高考志愿填报技巧

1.先明确自己在全省的位次

第一要明确自己的高考分数和位次。在这里着重强调:一定要通过位次,而不是成绩去设计志愿方案,因为每年高考题目的难易程度不一样,最后的分数自然不同。高考位次才是衡量每位考生成绩的唯一标准。

2.根据自身情况定位学校和专业范围

了解各个大学的招生计划、招生章程和高考最新政策信息,全面衡量和比较,合理定位大致的、符合自己的专业和高校范围。也要考虑自身条件、个人意愿及经济条件,着眼于以后的就业发展,初步确定高校和专业。

计算机相关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软件工程等,根据自己的分数和位次初步确定了专业和高校。

3.以冲稳保为方针优化志愿。

“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对这个“志愿方案”进行综合分析与比较、优化组合,按照“冲、稳、保”的方针,分层次、分梯度再次确定志愿顺序。比如填报普通类96个志愿,可将自己优势不大,而自己很喜欢的大学或专业志愿放在前面20个左右 “冲一冲”,将具有一定优势也较喜欢的大学或专业志愿放在中间50个左右“稳一稳”,将优势较大且有把握的放在最后20个左右“保一保”。

篇4:福建高考志愿填报专科几号开始填报

根据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文件可知,福建省高考中各批次志愿填报数量如下:

(每个志愿均为院校专业组志愿,均设6个专业志愿和是否服从专业调剂栏目。)

1、本科提前批:设置1个第一志愿和3个参考志愿

征求志愿设8个平行且有顺序排列的志愿。

2、本科批:设置4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

2次征求志愿均设20个平行且有顺序排列的院校专业组志愿。

3、高职(专科)批:设置40个专业志愿

2次征求志愿均设20个平行且有顺序排列的专业志愿。

篇5:福建高考志愿填报专科几号开始填报

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站(www.eeafj.cn/),点击网址链接,按照系统要求,输入考生相关信息,直接登录进去,就能进行2022高考志愿填报了。

福建各类别各批次的投档比例是多少

(1)普通类本科提前批第一志愿投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招生计划数的120%以内。军队院校区分性别,按招生计划数的110%投档。如有多名考生高考总成绩均为报考院校最低投档分、且符合学校调档要求,则全部投档。

(2)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高校(专业),其投档比例原则上按招生计划数的100%执行。

(3)艺术类本科提前批、本科批校考阶段,符合投档条件的考生全部投档。

(4)普通类本科提前批投档录取时,空军和海军招飞院校(如空军航空大学、海军航空大学等)、民航招飞院校(如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滨州学院等)、经教育部批准实行综合评价录取模式院校(如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纽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等)、有面试和政审等要求的院校(如北京电子科技学院、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国际关系学院、中国消防救援学院等)、经教育部同意安排在提前批的综合评价试点高校(如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和上海科技大学等有特殊投档要求的招生院校,经批准,实行单独投档。空军和海军招飞院校优先投档录取。

篇6:2023全国高考日期是几月几号

传统高考地区各科目高考时间安排可能如下:

6月7日 9:00-11:30 语文考试,6月7日 15:00-17:00 数学考试

6月8日 9:00-11:30 文综/理综,6月8日 15:00-17:00 外语考试

3+1+2新高考地区高考各科目时间安排可能如下:

3+1+2模式省份高考时间安排在6月7日全天和6月8日下午,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考试时间安排在6月8日上午和6月9日全天,每科考试时长均为75分钟。

3+3新高考地区高考各科目时间安排可能如下:

北京、天津、山东、海南、浙江、上海这六个省市都是实行的“3+3”新高考模式的地区,高考时间和等级性考试时间都安排在6月7日-10日期间。

高中生该如何备战高考

积累还不晚--有很多人都说高一高二的基础很重要,这两年掌握了高三会很轻松,但不是说你高一高二是“混”过去的,就一定意味着高三“一片黑暗”,其实高一高二漏掉的东西一样可以在高三找回来。

平时的练习卷子不能丢--高三大考小考都是家常便饭,但不要以为考过了就算了,成绩可以不去管它,但错题不能忽视,要仔细弄明白为止。记住你做错的题永远是你最好的复习资料,每次考前可以不在去看书上的知识,但必须要看你以前做过的卷子,看看哪里是你的弱点,争取不在同一个地方摔跟头。

适当放松很重要--高三不是意味着和一切娱乐活动绝缘,家长也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比如双休日时要抓紧补充睡眠。

高考注意事项有哪些

进考场前要怎么调节心理

在进入考试场之前,最好不要和同学有过多的接触,以免其中有人把紧张的情绪传染给你,在考试考试前半个小时左右可以听听音乐,放松一下。

第一门考砸了怎么调整状态

高考的考试科目是统一的,如果第一科是你的弱项,或者是没有考好,不要焦虑,也不要有压力,你要这样想,最不擅长的科目已经考完了,不需要担心下面的科目了。考完之后不要和同学对答案,那样会影响情绪,对下一科考试有不好的影响,要稳定情绪,调整状态,为下一科考试做准备。

参加高考有哪些注意事项

1、提前熟悉考场

高考考生应提前一天根据考点安排,在规定时间错峰、有序熟悉考场。提前规划好考场路线,算好赴考时间,熟悉考场环境。高考考场离家远的,尽量要预估路程和路况,尽可能的提前半个小时到考点。

2、准备好所需物品

考生只允许携带身份证件、准考证、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携带2B铅笔、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尺、圆规、无封套橡皮、小刀、空白垫纸板、透明笔袋等文具参加考试。建议考生不携带手其他与考试无关物品前往考点,确需携带的在考点指定区域妥善放置。

今年高考时间是几号

全国高考作文题

全国高考作文题目

高考全国一卷范文

高考全国二卷作文范文

全国高考分数线排名

全国高考语文试卷

高考数学试卷全国一卷

全国高考语文作文

全国II高考作文题目

全国高考几号开始(共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全国高考几号开始,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