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出名的诗词

时间:2025-04-14 03:38:26 作者:wjj1986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wjj1986”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重阳节出名的诗词,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重阳节出名的诗词,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重阳节出名的诗词

重阳节出名的诗词

重阳节,为农历九月初九日。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

九日登玄武山旅眺

【唐】邵大震

九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天生夕风。

寒雁一向南去远,游人几度菊花丛。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

【唐】宋之问

凤刹侵云半,虹旌倚日边。散花多宝塔,张乐布金田。

时菊芳仙酝,秋兰动睿篇。香街稍欲晚,清跸扈归天。

九月九日望蜀台

【唐】苏颋

蜀王望蜀旧台前,九日分明见一川。北料乡关方自此,

南辞城郭复依然。青松系马攒岩畔,黄菊留人籍道边。

自昔登临湮灭尽,独闻忠孝两能传。

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怀

【唐】崔元翰

偶圣睹昌期,受恩惭弱质。幸逢良宴会,况是清秋日。

远岫对壶觞,澄澜映簪绂。炮羔备丰膳,集凤调鸣律。

薄劣厕英豪,欢娱忘衰疾。平皋行雁下,曲渚双凫出。

沙岸菊开花,霜枝果垂实。天文见成象,帝念资勤恤。

探道得玄珠,斋心居特室。岂如横汾唱,其事徒骄逸。

九月九日赠崔使君善为

【唐】王绩

野人迷节候,端坐隔尘埃。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

映岩千段发,临浦万株开。香气徒盈把,无人送酒来。

(唐)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唐)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唐)王勃:《蜀中九日》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唐)王缙:《九日作》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唐)杨衡:《九日》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宋)李清照:《醉花荫》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南朝 陈)江总:《于长安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元)关汉卿:《沉醉东风 重九》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谁肯教白衣送酒。

九日登高

【唐】刘禹锡

世路山河险,君门烟雾深。年年上高处,未省不伤心。

篇2:端午节的出名诗词

端午节的出名诗词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

端午 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五月五日 北宋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北宋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 明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 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 无酒渊明亦独醒。

午日观竞渡 明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同样是竞渡,在不同人的眼里,却有着不同的热闹与郁愤。

竞渡诗 唐 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喊,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竞渡曲 唐 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馀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端午感兴 宋 文天祥

流棹西来恨未销,鱼龙寂寞暗风潮。

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

乙卯重五诗 宋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 宋 黄庭坚

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岳州端午日送人游郴连 唐 徐夤

五月巴陵值积阴,送君千里客于郴。

北风吹雨黄梅落,西日过湖青草深。

竞渡岸傍人挂锦,采芳城上女遗簪。

九嶷云阔苍梧暗,与说重华旧德音。

同州端午 唐 殷尧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端午日 唐 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 唐 杜甫

肃宗昔在灵武城,指挥猛将收咸京。

向公泣血洒行殿,佐佑卿相乾坤平。

逆胡冥寞随烟烬,卿家兄弟功名震。

麒麟图画鸿雁行,紫极出入黄金印。

尚书勋业超千古,雄镇荆州继吾祖。

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

向卿将命寸心赤,青山落日江潮白。

卿到朝廷说老翁,漂零已是沧浪客。

端午感兴 宋 文天祥

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

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和中甫端午韵不依次 宋 文天祥

黄茅古道外,羸马发南州。

有客嗤齐鲁,何人念楚囚。

岁年付流水,风雨满沧洲。

手把菖莆看,黑头非所求。

浣溪沙 宋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宋 苏轼

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

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

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

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

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

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

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

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端午游真如迟适远従子由在酒局 宋 苏轼

一与子由别,却数七端午。身随彩丝系,心与昌歜苦。

今年匹马来,佳节日夜数。儿童喜我至,典衣具鸡黍。

水饼既怀乡,饭筒仍愍楚。谓言必一醉,快作西川语。

宁知是官身,糟曲困熏者。独携三子出,古刹访禅祖。

高谈付梁罗,诗律到阿虎。归来一调笑,慰此长龃龉。

少年游 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宋 苏轼

银塘朱槛曲尘波。

圆绿卷新荷。兰条荐浴,菖花酿酒,天气尚清和。好将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狱草烟深,讼庭人悄,无吝宴游过。

到官病倦未尝会客毛正仲惠茶乃以端午小集石 宋 苏轼

我生亦何须,一饱万想灭。胡为设方丈,养此肤寸舌。

尔来又衰病,过午食辄噎。缪为淮海帅,每愧厨传缺。

爨无欲清人,奉使免内热。空烦赤泥印,远致紫玉玦。

为君伐羔豚,歌舞菰黍节。禅窗丽午景,蜀井出冰雪。

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金钗候汤眼,鱼蟹亦应诀。

遂令色香味,一日备三绝。报君不虚授,知我非轻啜。

浣溪沙 宋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齐天乐 宋 杨无咎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菩萨蛮 宋 陈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渔家傲 宋 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念奴娇 宋 张榘

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喜迁莺 宋 黄裳

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斗巧尽输少年,玉腕彩丝双结。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棹晚,载菏花十里,一钩新月。

篇3:李清照出名的诗词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薄露初零,长宵共、永昼分停。绕水楼台,高耸万丈蓬瀛。芝兰为寿,相辉映、簪笏盈庭。花柔玉净,捧觞别有娉婷。鹤瘦松青,精神与、秋月争明。德行文章,素驰日下声名。东山高蹈,虽卿相、不足为荣。安石须起,要苏天下苍生。

李清照诗词:《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诗词:《声声慢·寻寻觅觅》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诗词:《永遇乐·落日熔金》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瑕,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云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李清照诗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诗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篇4:李清照出名的诗词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晓梦随疏钟,飘然跻云霞;

因缘安期生,遍逅萼绿华。

秋风正无赖,吹尽玉井花;

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

翩翩垂发女,貌妍语亦佳;

嘲辞斗诡辩,活火烹新茶。

虽乏上元术,游乐亦莫涯;

人生以如此,何必归故家?

起来敛衣坐,掩身厌喧哗;

心知不可见,念念犹咨嗟。

李清照诗词:《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湖上风来波浩渺,

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

说不劲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

青露洗、苹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

似也恨、人归早

李清照诗词:《清平乐·年年雪里》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年年雪里,

常插梅花醉,

挪尽梅花无好意,

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

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

故应难看梅花。

篇5:形容出名的诗词

形容出名的诗词

1.形容出名的诗词

纵横天地,心随我意!

2.形容出名的'诗词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3.形容出名的诗词

我欲问鼎天下,试问谁与争锋.

4.形容出名的诗词

有朝一日虎归山,定要血染半边天.

5.形容出名的诗词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6.形容出名的诗词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7.形容出名的诗词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8.形容出名的诗词

可上九天揽月

9.形容出名的诗词

坐地日行八万里

10.形容出名的诗词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篇6:苏轼出名的诗词

苏轼出名的诗词

1、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苏轼 《和子由渑池怀旧》

2、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轼

3、此心安处,即是吾乡。 ——苏轼 《少年游·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4、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 《定**》

5、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轼 《浣溪沙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6、浅交言深,君子所戒。 ——苏轼

7、天涯何处无芳草,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轼

8、浮云时事改,孤月此心明 ——苏轼

9、今年春浅侵年,冰雪破春妍。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寒夜纵长,孤衾易暖,钟鼓渐清圆。 朝来初日半衔山,楼阁淡疏烟。游人便作寻芳计,小桃杏、应已争先。衰病少悰,疏慵自放,惟爱日高眠。 ——苏轼 《一丛花·今年春浅侵年》

10、生、死、穷、达,不易其躁。 ——苏轼

11、蝶懒莺慵春过半。花落狂风,小院残红满。午醉未醒红日晚,黄昏帘幕无人卷。 云鬓鬅松眉黛浅。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未信此情难系绊,杨花犹有东风管。 ——苏轼 《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

12、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 ——苏轼 《醉落魄》

13、“浣溪沙 [宋]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径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轼 《浣溪沙》”

14、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苏轼

15、别酒劝君君一醉。清润潘郎,又是何郎婿。记取钗头新利市。莫将分付东邻子。 回首长安佳丽地。三十年前,我是风流帅。为向青楼寻旧事。花枝缺处余名字。 ——苏轼 《蝶恋花》

16、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苏轼

17、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苏轼

18、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水调歌头》

19、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杳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苏东坡 《南乡子》

20、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苏轼 《西江月(平山堂)》

21、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苏轼 《西江月》

22、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觳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苏轼 《临江仙》

23、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 ——苏轼

24、生、死、穷、达,不易其操。 ——苏轼

25、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苏轼

26、相逢虽草草,长共天难老。 终不羡人间,人间日似年。 ——苏轼 《菩萨蛮·七夕》

27、笔秃千管,墨磨万锭 ——苏轼

28、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苏轼

29、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 ——苏轼 《狱中寄子由二首》

30、“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苏轼 《观潮》”

31、君子不重则不威 ——苏轼

32、书生之论,可言而不可用也。 ——苏轼

33、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苏轼 《水龙吟》

34、“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 ——苏轼 《范增论》”

35、君子以其身之正,知人之不正;以人之不正,知其身之所未正也。 ——苏轼 《私试策问》

36、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苏轼 《留侯论》

37、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 ——苏轼

38、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苏轼

39、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 《题西林壁》

40、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苏轼 《鹧鸪天》

41、纪纲一废,何事不生? ——苏轼

42、一定的文化 ——苏轼

43、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又教明月送将来。 ——苏轼 《花影》

44、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 ——苏轼

45、小诗有味似连珠 ——苏轼

46、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

47、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虚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苏轼 《行香子》

48、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如许?春纵在,与谁同?隋堤三月水溶溶。 ——苏轼 《江城子·别徐州》

49、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50、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 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还歌缓缓归。 ——苏轼 《陌上花》

篇7:李清照出名的诗词

李清照出名的诗词

《新荷叶》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薄露初零,长宵共、永昼分停。绕水楼台,高耸万丈蓬瀛。芝兰为寿,相辉映、簪笏盈庭。花柔玉净,捧觞别有娉婷。鹤瘦松青,精神与、秋月争明。德行文章,素驰日下声名。东山高蹈,虽卿相、不足为荣。安石须起,要苏天下苍生。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声声慢·寻寻觅觅》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永遇乐·落日熔金》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瑕,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云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晓梦》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晓梦随疏钟,飘然跻云霞;

因缘安期生,遍逅萼绿华。

秋风正无赖,吹尽玉井花;

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

翩翩垂发女,貌妍语亦佳;

嘲辞斗诡辩,活火烹新茶。

虽乏上元术,游乐亦莫涯;

人生以如此,何必归故家?

起来敛衣坐,掩身厌喧哗;

心知不可见,念念犹咨嗟。

《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湖上风来波浩渺,

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

说不劲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

青露洗、苹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

似也恨、人归早

《清平乐·年年雪里》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年年雪里,

常插梅花醉,

挪尽梅花无好意,

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

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

故应难看梅花。

《绝句》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武陵春·春晚》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点绛唇·蹴罢秋千》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闺思》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永夜恹恹欢意少。

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

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

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

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凤凰台上忆吹箫·闺情》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

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其声即旧《临江仙》也。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

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

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鹧鸪天·桂花》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泪湿罗衣脂粉满。

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水又断。

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

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

好把音书凭过雁。

东莱不似蓬莱远。

《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暖雨晴风初破冻,

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

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

被翻红浪,

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

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

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

非干病酒,

不是悲秋。

休休!

这回去也,

千万遍阳关,

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

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

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

从今又添,

一段新愁。

《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

君不见惊人废兴传天宝,中兴碑上今生草。

不知负国有奸雄,但说成功尊国老。

谁令妃子天上来,虢、秦、韩国皆天才。

苑桑羯鼓玉方响,春风不敢生尘埃。

姓名谁复知安史?健儿猛将安眠死。

去天尺五抱 峰,峰头凿出开元字。

时移势去真可哀,奸人心丑深如崖。

西蜀万里尚能反,南内一闭何时开?

可怜孝德如天大,反使将军称好在。

呜呼!奴辈乃不能道辅国用事张后尊,

乃能念春荠长安作斤卖。

篇8:李清照最出名的诗词

李清照最出名的诗词

李清照最出名的诗词

最出名的应该是《如梦令》、《声声慢》、《一剪梅》、《醉花阴》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蕈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 ~ 1155年5月12日),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

她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志趣相投,生活美满。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李清照在南渡初期,还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讽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痛快淋漓,表达对宋王朝的愤恨。

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她在文学领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在同代人中,她的诗歌、散文和词学理论都能高标一帜、卓尔不凡。而她毕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词的创作。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她不追求砌丽的藻饰,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成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时,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

她杰出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赞扬。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

李清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等著作,但久已不传。现存诗文集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1卷、《漱玉集》5卷,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醉花阴》、《武陵春》、《夏日绝句》等。

篇9:重阳节诗词

有关重阳节诗词集锦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九日登巴台》

(唐)白居易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

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

去年重阳日,漂泊湓城隈。

今岁重阳日,萧条巴子台。

旅鬓寻已白,乡书久不来。

临觞一搔首,座客亦徘徊。

《九日题涂溪》

(唐)白居易

蕃草席铺枫叶岸,竹枝歌送菊花杯。

明年尚作南宾守,或可重阳更一来。

《九日醉吟》

(唐)白居易

有恨头还白,无情菊自黄。

一为州司马,三见岁重阳。

剑匣尘埃满,笼禽日月长。

身从渔父笑,门任雀罗张。

问疾因留客,听吟偶置觞。

叹时论倚伏,怀旧数存亡。

奈老应无计,治愁或有方。

无过学王绩,唯以醉为乡。

《闰九月九日独饮》

(唐)白居易

黄花丛畔绿尊前,犹有些些旧管弦。

偶遇闰秋重九日,东篱独酌一陶然。

自从九月持斋戒,不醉重阳十五年。

篇10:重阳节经典诗词

重阳节经典诗词

1.《千秋岁·重阳来未》

年代: 宋 作者: 彭子翔

重阳来未。谁领黄花意。斟玉醑,歌金缕。云山笼瑞彩,风月溶清气。北山顶,寿星一点光无际。

六十今朝是。甲子从头起。堂堂去,千千岁。是非华表鹤,深浅蓬莱水。翁不管,年年先共黄花醉。

2.《重阳宴集同用寒字》

年代: 唐 作者: 张登

锡宴逢佳节,穷荒亦共欢。恩深百日泽,雨借九秋寒。

望气人谣洽,临风客以难。座移山色在,杯尽菊香残。

欲识投醪遍,应从落帽看。还宵须命烛,举首谢三官。

3.《重阳日至峡道》

年代: 唐 作者: 张籍

无限青山行已尽,回看忽觉远离家。

逢高欲饮重阳酒,山菊今朝未有花。

4.《和重阳锡宴御制诗》

年代: 唐 作者: 魏谟

四方无事去,宸豫杪秋来。

八水寒光起,千山霁色开。

5.《重阳日有作》

年代: 唐 作者: 杜荀鹤

一为重阳上古台,乱时谁见菊花开。

偷撏白发真堪笑,牢锁黄金实可哀。

是个少年皆老去,争知荒冢不荣来。

大家拍手高声唱,日未沈山且莫回。

6.《重阳阻雨》

年代: 唐 作者: 鱼玄机

满庭黄菊篱边拆,两朵芙蓉镜里开。

落帽台前风雨阻,不知何处醉金杯。

7.《重阳》

年代: 元 作者: 王冕

重阳今日是,客邸忽凄怆。

树叶惊风堕,稀衣袭雨凉。

黄花衔古色,丹桂发天香。

珍重东屯社,携尊过草堂。

8.《重阳》

年代: 宋 作者: 陈与义

去岁重阳已百忧,今年依旧叹羁游。

篱底菊花唯解笑,镜中头发不禁秋。

凉风又落宫南木,老雁孤鸣汉北州。

如许行年那可记,谩排诗句写新愁。

9.《重阳日有美堂南望》

年代: 宋 作者: 蔡襄

越邑吴封绣错分,华堂繁吹半空闻。

山峰高下抽青笋,江水东西卧白云。

菊蕊芬芳初应节,松林照耀欲迎曛。

州人不见归时醉,未擬风流待使君。

10.《重阳日陪韦卿宴》

年代: 唐 作者: 朱湾

何必龙山好,南亭赏不暌。清规陈侯事,雅兴谢公题。

入座青峰近,当轩远树齐。仙家自有月,莫叹夕阳西。

篇11:重阳节诗词

重阳节诗词集合大全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高考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唐)白居易《九日登巴台》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

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

去年重阳日,漂泊湓城隈。

今岁重阳日,萧条巴子台。

旅鬓寻已白,乡书久不来。

临觞一搔首,座客亦徘徊。

(唐)白居易《九日题涂溪》

蕃草席铺枫叶岸,《竹枝》歌送菊花杯。

明年尚作南宾守,或可重阳更一来。

(唐)白居易《九日醉吟》

有恨头还白,无情菊自黄。

一为州司马,三见岁重阳。

剑匣尘埃满,笼禽日月长。

身从渔父笑,门任雀罗张。

问疾因留客,听吟偶置觞。

叹时论倚伏,怀旧数存亡。

奈老应无计,治愁或有方。

无过学王绩,唯以醉为乡。

(唐)白居易《闰九月九日独饮》

黄花丛畔绿尊前,犹有些些旧管弦。偶遇闰秋重九日,

东篱独酌一陶然。自从九月持斋戒,不醉重阳十五年。

(唐)白居易《陵园妾》

陵园妾,

颜色如花命如叶。

命如叶薄将奈何?

一奉寝宫年月多。

年月多,

春愁秋思知何限?

青丝发落丛鬓疏,

红玉肤销系裙缦。

忆昔宫中被妒猜,

因谗得罪配陵来。

老母啼呼趁车别,

中宫监送锁门回。

山宫一闭无开日,

未死此身不令出。

松门到晓月徘徊,

柏城尽日风萧瑟。

松门柏城幽闭深,

闻蝉听燕感光阴。

眼看菊蕊重阳泪,

手把梨花寒食心。

把花掩泪无人见,

绿芜墙绕青苔院。

四季徒支妆粉钱,

三朝不识君王面。

遥想六宫奉至尊,

宣徽雪夜浴堂春。

雨露之恩不及者,

犹闻不啻三千人。

三千人,

我尔军恩何厚薄?

愿令轮转直陵园,

三岁一来均苦乐。

(唐)崔元翰《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怀》

偶圣睹昌期,受恩惭弱质。幸逢良宴会,况是清秋日。

远岫对壶觞,澄澜映簪绂。炮羔备丰膳,集凤调鸣律。

薄劣厕英豪,欢娱忘衰疾。平皋行雁下,曲渚双凫出。

沙岸菊开花,霜枝果垂实。天文见成象,帝念资勤恤。

探道得玄珠,斋心居特室。岂如横汾唱,其事徒骄逸。

(唐)白行简《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

降虏意何如,穷荒九月初。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

对酒情无极,开缄思有余。感时空寂寞,怀旧几踌躇。

雁尽平沙迥,烟销大漠虚。登台南望处,掩泪对双鱼。

(唐)独孤及《同徐侍郎五云溪新庭重阳宴集作》

万峰苍翠色,双溪清浅流。已符东山趣,况值江南秋。

白露天地肃,黄花门馆幽。山公惜美景,肯为芳樽留。

五马照池塘,繁弦催献酬。临风孟嘉帽,乘兴李膺舟。

骋望傲千古,当歌遗四愁。岂令永和人,独擅山阴游。

(唐)独孤及《九月九日李苏州东楼宴》

是菊花开日,当君乘兴秋。风前孟嘉帽,月下庾公楼。

酒解留征客,歌能破别愁。醉归无以赠,只奉万年酬。

(唐)杜荀鹤《重阳日有作》

一为重阳上古台,乱时谁见菊花开。偷撏白发真堪笑,

牢锁黄金实可哀。是个少年皆老去,争知荒冢不荣来。

大家拍手高声唱,日未沈山且莫回。

(唐)高适《重阳》

节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开花。百年将半仕三已,

五亩就荒天一涯。岂有白衣来剥啄,一从乌帽自欹斜。

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噪暮鸦。

(唐)皇甫冉《重阳日酬李观》

不见白衣来送酒,但令黄菊自开花。

愁看日晚良辰过,步步行寻陶令家。

(唐)李嘉佑《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菊为谁开。

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

(唐)李群玉《重阳日上渚宫杨尚书》

落帽台边菊半黄,行人惆怅对重阳。

荆州一见桓宣武,为趁悲秋入帝乡。

(唐)李适《重阳日赐宴曲江亭,赋六韵诗用清字》

早衣对庭燎,躬化勤意诚。时此万机暇,适与佳节并。

曲池洁寒流,芳菊舒金英。乾坤爽气满,台殿秋光清。

朝野庆年丰,高会多欢声。永怀无荒戒,良士同斯情。

(唐)李适《重阳日即事》

令节晓澄霁,四郊烟霭空。天清白露洁,菊散黄金丛。

寡德荷天贶,顺时休百工。岂怀歌钟乐,思为君臣同。

至化在亭育,相成资始终。未知康衢咏,所仰惟年丰。

(唐)李适《重阳日中外同欢,以诗言志,因示群官》

炎节在重九,物华新雨余。清秋黄叶下,菊散金潭初。

万实行就稔,百工欣所如。欢心畅遐迩,殊俗同车书。

至化自敦睦,佳辰宜宴胥。锵锵间丝生,济济罗簪裾。

此乐匪足耽,此诚期永孚。

(唐)李益《重阳夜集兰陵居与宣上人联句》

蟋蟀催寒服,茱萸滴露房。

酒巡明烛刻,篱菊暗寻芳。(李益)

新月和秋露,繁星混夜霜。

登高今夕事,九九是天长。(广宣)

(唐)李郢《奉陪裴相公重阳日游安乐池亭》

绛霄轻霭翊三台,稽阮襟怀管乐才。莲沼昔为王俭府,

菊篱今作孟嘉杯。宁知北阙元勋在,却引东山旧客来。

自笑吐茵还酩酊,日斜空从绛衣回。

(唐)李郢《重阳日寄浙东诸从事》

野人多病门长掩,荒圃重阳菊自开。愁里又闻清笛怨,

望中难见白衣来。元瑜正及从军乐,甯戚谁怜叩角哀。

红旆纷纷碧江暮,知君醉下望乡台。

(唐)刘兼《重阳感怀》

重阳不忍上高楼,寒菊年年照暮秋。万叠故山云总隔,

两行乡泪血和流。黄茅莽莽连边郡,红叶纷纷落钓舟。

归计未成年渐老,茱萸羞戴雪霜头。

载花乘酒上高山,四望秋空八极宽。蜀国江山存不得,

刘家豚犬取何难。张仪旧壁苍苔厚,葛亮荒祠古木寒。

独对斜阳更惆怅,锦江东注似波澜。

(唐)刘商《重阳日寄上饶李明府》

重阳秋雁未衔芦,始觉他乡节候殊。旅馆但知闻蟋蟀,

邮童不解献茱萸。陶潜何处登高醉,倦客停桡一事无。

来岁公田多种黍,莫教黄菊笑杨朱。

(唐)卢顺之《重阳东观席上赠侍郎张固》

渡江旌旆动鱼龙,令节开筵上碧峰。翡翠巢低岩桂小,

茱萸房湿露香浓。白云郊外无尘事,黄菊筵中尽醉容。

好是谢公高兴处,夕阳归骑出疏松。

(唐)武元衡《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

玉烛降寒露,我皇歌古风。重阳德泽展,万国欢娱同。

绮陌拥行骑,香尘凝晓空。神都自蔼蔼,佳气助葱葱。

律吕阴阳畅,景光天地通。徒然被鸿霈,无以报玄功。

(唐)权德舆《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六韵》

嘉节在阳数,至欢朝野同。恩随千钟洽,庆属五稼丰。

时菊洗露华,秋池涵霁空。金丝响仙乐,剑舄罗宗公。

天道光下济,睿词敷大中。多惭击壤曲,何以答尧聪。

(唐)司空图《丁巳重阳》

重阳未到已登临,探得黄花且独斟。客舍喜逢连日雨,

家山似响隔河砧。乱来已失耕桑计,病后休论济活心。

自贺逢时能自弃,归鞭唯拍马鞯吟。

(唐)司空图《旅中重阳》

乘时争路只危身,经乱登高有几人。今岁节唯南至在,

旧交坟向北邙新。当歌共惜初筵乐,且健无辞后会频。

莫道中冬犹有闰,蟾声才尽即青春。

(唐)司空图《喜王驾小仪重阳相访》

白菊初开卧内明,闻君相访病身轻。樽前且拨伤心事,

溪上还随觅句行。幽鹤傍人疑旧识,残蝉向日噪新晴。

拟将寂寞同留住,且劝康时立大名。

(唐)司空图《浙上重阳》

登高唯北望,菊助可□明。离恨初逢节,贫居只喜晴。

好文时可见,学稼老无成。莫叹关山阻,何当不阻兵。

(唐)司空图《重阳》

菊开犹阻雨,蝶意切于人。亦应知暮节,不比惜残春。

(唐)司空图《重阳山居》

此身逃难入乡关,八度重阳在旧山。

篱菊乱来成烂熳,家僮常得解登攀。

年随历日三分尽,醉伴浮生一片闲。

满目秋光还似镜,殷勤为我照衰颜。

(唐)司空图《重阳山居》

诗人自古恨难穷,暮节登临且喜同。四望交亲兵乱后,

一川风物笛声中。菊残深处回幽蝶,陂动晴光下早鸿。

明日更期来此醉,不堪寂寞对衰翁。

(唐)司空图《重阳四首》

檐前减燕菊添芳,燕尽庭前菊又荒。

老大比他年少少,每逢佳节更悲凉。

雨寒莫待菊花催,须怕晴空暖并开。

开却一枝开却尽,且随幽蝶更徘徊。

青娥懒唱无衣换,黄菊新开乞酒难。

长有长亭惆怅事,隔河更得对凭栏。

白发怕寒梳更懒,黄花晴日照初开。

篱头应是蝶相报,已被邻家携酒来。

(唐)司空图《重阳阻雨》

重阳阻雨独衔杯,移得山家菊未开。

犹胜登高闲望断,孤烟残照马嘶回。

(唐)韦庄《婺州水馆重阳日作》

异国逢佳节,凭高独若吟。一杯今日醉,万里故园心。

水馆红兰合,山城紫菊深。白衣虽不至,鸥鸟自相寻。

(唐)吴融《重阳日荆州作》

万里投荒已自哀,高秋寓目更徘徊。浊醪任冷难辞醉,

黄菊因暄却未开。上国莫归戎马乱,故人何在塞鸿来。

惊时感事俱无奈,不待残阳下楚台。

(唐)鱼玄机《重阳阻雨》

满庭黄菊篱边拆,两朵芙蓉镜里开。

落帽台前风雨阻,不知何处醉金杯。

(唐)张登《重阳宴集同用寒字》

锡宴逢佳节,穷荒亦共欢。恩深百日泽,雨借九秋寒。

望气人谣洽,临风客以难。座移山色在,杯尽菊香残。

欲识投醪遍,应从落帽看。还宵须命烛,举首谢三官。

(唐)张籍《重阳日至峡道》

无限青山行已尽,回看忽觉远离家。

逢高欲饮重阳酒,山菊今朝未有花。

(唐)郑谷《重阳夜旅怀》

强插黄花三两枝,还图一醉浸愁眉。

半床斜月醉醒后,惆怅多于未醉时。

(唐)赵嘏《重阳》

节逢重九海门外,家在五湖烟水东。

还向秋山觅诗句,伴僧吟对菊花风。

(唐)赵嘏《重阳日即事》

病酒坚辞绮席春,菊花空伴水边身。

由来举止非闲雅,不是龙山落帽人。

(唐)赵嘏《重阳日寄韦舍人》

节过重阳菊委尘,江边病起杖扶身。

不知此日龙山会,谁是风流落帽人。

(唐)赵嘏《重阳日示舍弟》

多少乡心入酒杯,野塘今日菊花开。

新霜何处雁初下,故国穷秋首正回。

渐老向人空感激,一生驱马傍尘埃。

侯门无路提携尔,虚共扁舟万里来。

(唐)朱庆馀《旅中过重阳》

一岁重阳至,羁游在异乡。登高思旧友,满目是穷荒。

草际飞云片,天涯落雁行。故山篱畔菊,今日为谁黄。

(唐)朱湾《重阳日陪韦卿宴》

何必龙山好,南亭赏不暌。清规陈侯事,雅兴谢公题。

入座青峰近,当轩远树齐。仙家自有月,莫叹夕阳西。

(唐)鲍溶《九日与友人登高》

云木疏黄秋满川,茱萸风里一尊前。几回为客逢佳节,

曾见何人再少年。霜报征衣冷针指,雁惊幽梦泪婵娟。

古来醉乐皆难得,留取穷通付上天。

(唐)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唐)崔国辅《九月九日》

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

九日陶家虽载酒,三年楚客已沾裳。

(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唐)杜审言《重九日宴江阴》

蟋蟀期归晚,茱萸节候新。

降霜青女月,送酒白衣人。

高兴要长寿,卑栖隔近臣。

龙沙即此地,旧俗坐为邻。

(唐)李乂《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涌塔临玄地,高层瞰紫微。鸣銮陪帝出,攀橑翊天飞。

庆洽重阳寿,文含列象辉。小臣叨载笔,欣此倾巍巍。

(唐)李治《九月九日》

端居临玉扆,初律启金商。凤阙澄秋色,龙闱引夕凉。

野净山气敛,林疏风露长。砌兰亏半影,岩桂发全香。

满盖荷凋翠,圆花菊散黄。挥鞭争电烈,飞羽乱星光。

柳空穿石碎,弦虚侧月张。怯猿啼落岫,惊雁断分行。

斜轮低夕景,归旆拥通庄。

(唐)李白《九日登山》

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

题舆何俊发,遂结城南期。筑土按响山,俯临宛水湄。

胡人叫玉笛,越女弹霜丝。自作英王胄,斯乐不可窥。

赤鲤涌琴高,白龟道冯夷。灵仙如仿佛,奠酹遥相知。

古来登高人,今复几人在。沧洲违宿诺,明日犹可待。

连山似惊波,合沓出溟海。扬袂挥四座,酩酊安所知。

齐歌送清扬,起舞乱参差。宾随落叶散,帽逐秋风吹。

别后登此台,愿言长相思。

(唐)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唐)李颀《九月九日刘十八东堂集》

风俗尚九日,此情安可忘。菊花辟恶酒,汤饼茱萸香。

云入授衣假,风吹闲宇凉。主人尽欢意,林景昼微茫。

清切晚砧动,东西归鸟行。淹留怅为别,日醉秋云光。

(唐)刘禹锡《九日登高》

世路山河险,君门烟雾深。年年上高处,未省不伤心。

(唐)卢照邻《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唐)罗隐《重九日广陵道中》

秋山抱病何处登,前时韦曲今广陵。广陵大醉不解闷,

韦曲旧游堪拊膺。佳节纵饶随分过,流年无奈得人憎。

却驱羸马向前去,牢落路岐非所能。

(唐)徐铉《九日落星山登高》

秋暮天高稻穟成,落星山上会诸宾。黄花泛酒依流俗,

白发满头思古人。岩影晚看云出岫,湖光遥见客垂纶。

风烟不改年长度,终待林泉老此身。

(唐)徐铉《九日雨中》

茱萸房重雨霏微,去国逢秋此恨稀。目极暂登台上望,

心遥长向梦中归。荃蘪路远愁霜早,兄弟乡遥羡雁飞。

唯有多情一枝菊,满杯颜色自依依。

(唐)齐己《庚午岁九日作》

门底秋苔嫩似蓝,此中消息兴何堪。乱离偷过九月九,

头尾算来三十三。云影半晴开梦泽,菊花微暖傍江潭。

故人今日在不在,胡雁背风飞向南。

(唐)钱起《九日登玉山》

霞景青山上,谁知此胜游。龙沙传往事,菊酒对今秋。

步石随云起,题诗向水流。忘归更有处,松下片云幽。

(唐)钱起《九日闲居寄登高数子》

初服栖穷巷,重阳忆旧游。门闲谢病日,心醉授衣秋。

酒尽寒花笑,庭空暝雀愁。今朝落帽客,几处管弦留。

(唐)邵大震《九日登玄武山旅眺》

九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天生夕风。

寒雁一向南去远,游人几度菊花丛。

(唐)宋之问《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

凤刹侵云半,虹旌倚日边。散花多宝塔,张乐布金田。

时菊芳仙酝,秋兰动睿篇。香街稍欲晚,清跸扈归天。

(唐)苏颋《九月九日望蜀台》

蜀王望蜀旧台前,九日分明见一川。北料乡关方自此,

南辞城郭复依然。青松系马攒岩畔,黄菊留人籍道边。

自昔登临湮灭尽,独闻忠孝两能传。

(唐)王绩《九月九日赠崔使君善为》

重阳节诗词

辛弃疾最出名十首诗词

重阳节七绝诗词

九九重阳节诗词

经典的重阳节诗词

关于重阳节的诗词

关于重阳节的诗句诗词

九九重阳节的诗词大全

出名的近义词

有关重阳节的诗词集绵

重阳节出名的诗词(共11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重阳节出名的诗词,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