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搞新社”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朗读者陪伴观后感600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朗读者陪伴观后感600字,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 目录
篇1:朗读者陪伴观后感600字
今天,我观看了《朗读者》这个大型综艺节目。这个节目是由著名主持人董卿阿姨主持的。这档综艺节目的总主题是:一个人,一段文。而今天第一期的主题是:遇见。
通过这档综艺栏目,我学习了朗读的方法与技巧,学会了怎样让朗读带有感情。欣赏着他们朗读文章的声音,我仿佛身临其境。
朗读的人来自不同行业:有成功人士柳总、有无私奉献的无国界医生、也有创建鲜花山谷的夫妇、还有诗译英法唯一人的许渊冲老爷爷……朗读的内容也丰富多彩:有濮存晰朗读的老舍散文《宗月大师》,来感谢人生路上帮过他的人、有无国界医生朗读的《答案在风中飘扬》,来表示她们对和平的渴望,也有朗读《朱自豪情书》的夫妇,来表达他们对彼此的爱意……
看完《朗读者》以后,我对朗读的兴趣更加浓厚了。我一定要在今后的日子里,朗读更多的书籍。
朗读者观看感悟
篇2:朗读者观后感陪伴
本期最让我感动的是郑渊洁父子的故事。父亲从没有打过郑渊洁,每当他犯错误的时候,就罚他写检查,要写的深刻,从此,也锻炼了郑渊洁的写作能力,为他成为作家打下基础。当年还么有电脑的时候,写作只能是用钢笔来进行,每个星期郑渊洁的钢笔都会打满水,但是有一次,他发现自己的笔变成了“神来之笔”,竟两个月都不需要打水,就在一个深夜,他起来上厕所,才恍然大悟,原来都是父亲每晚在他睡着了以后为他做的一切,父亲当时问他:“你打算坚持写作坚持到什么时候?”郑渊洁回答:“只要你和妈妈活着,我就会一直坚持写作。”父亲感动的应道:“好,只要你坚持写作,我们就一直活着陪伴你。”这一对父子都是言而有信的人,他们最终实现了对彼此的承诺。当父亲走上舞台的那一刻,我也被这个身材魁梧、挺拔的老人惊到了,怎么可能有86岁了?如此这般的精神抖擞,就连一般的小伙子都没法比的,父亲说他们家有个好的传统,那就是从不睡懒觉,他自己也是坚持写作,如今都拥有300万粉丝了,一个86岁高龄的老人尚且做到如此,我们这些风华正茂的年轻人还有什么理由偷懒呢?更重要的是,我十分羡慕郑渊洁的家庭教育氛围,我要让把的家风、家训都立起来,让我的小荣庭也像郑渊洁一样生活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下。附郑渊洁的《父与子》一篇。
父
我是一只羊。我活到了应该当父亲的年龄。世界真奇妙,到了这个年龄,我的思维里就产生了一种激情,还伴随着身体里的一股原始冲动。这大概就是生命得以延续的接力棒。
我渴望当父亲。渴望让生命中的一个单元通过我继续。
在我们这儿,不是你是什么就得生什么,而是逢什么年生什么。比如去年,不管你是羊还是兔还是马,生的孩子都是狗。狗的爸爸妈妈也不一定是狗,可能是兔子。
今年生的孩子都将是猪。于是就有了这么一头小猪成为我的儿子。这是我们的缘份。不管他是什么,我都爱他,他的血管里流着我的血。尽管我是羊,他是猪。
我们这儿有的爸爸可不这样,他们总希望自己的孩子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就拿我的邻居牛来说吧,他的儿子是一条蛇,他怎么看儿子怎么不顺眼,整天对儿子吹胡子瞪眼。我问他为什么虐待亲生儿子,他说他的儿子应该是只虎,起码也 得是头牛。他的儿子真不幸,摊上了这样的爸爸。
做父亲的对待孩子只能干一件事:爱。
我的儿子是一头小猪,这就足够了。我不羡慕别人的猛虎儿子,也不嫉妒人家的千里马儿子,这个世界上绝了哪种生命形式都会导致地球毁灭。狮子和蚂蚁一样伟大。我斗胆说一句话,你看人类在地球上横不横?可从生态平衡的角度看,小草和人类一样重要。
不明白这个道理,就不是合格的爸爸。
我是羊,我生了一头小猪,我感到幸福和惬意。如果在这个世界上,羊只能生羊,马只能生马,那该成什么样子了?
我爱我的小猪儿子。如果他是鸡或是蛇或是兔或是老鼠,我一样爱他,一样让他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因为我是他爸爸。
子
我是一头小猪,我爸爸是一只羊。
从我出生那天气,我就发现爸爸和我不一样。后来,我还发现别的孩子的爸爸和我爸爸也不一样。
就拿邻居那头小猪来说吧,她爸爸是一只猛虎。再说隔壁的小兔,他爸爸是一匹骏马。
相比之下,我的爸爸显得弱小不起眼。可我最爱我爸爸。我觉得爸爸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不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有的爸爸虽然是老虎,但他不是男子汉。我见过一只老鼠爸爸,那可真算得上是一个地道的男子汉。
什么是男子汉?我觉得,他首先应该全身心地爱自己的孩子,和孩子平等相处。打骂孩子的爸爸都不是男子汉,是懦夫;他还不嫌弃孩子,不管孩子是什么,他都爱孩子。孩子是你生的,如果你不满意,就打自己。打孩子算什么?又不是孩子非要让你把他生出来的。
我的爸爸虽然是一只羊,但他是一个男子汉,他知道怎么爱我。我要让他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爸爸。
我有时偷偷想,假如我的爸爸是老鼠或是鸡或是蛇呢?我一准照样爱他照样,自豪——因为我是他儿子。
篇3:朗读者观后感陪伴
这一期的《朗读者》请来的嘉宾们带给我最多的感受就是感动。
长大成人后知晓人情世故的我们仿佛已经很少被感动,即使被感动也会让它戛然而止,因为怕受伤。长大后,我们的感情越来越稀薄,也越来越珍贵,不肯也不敢轻易付出,也不再期待收获。也往往少了对某些事某些人的执着。缺失了感动与执着的长大,是否真的快乐。
喜欢董卿在节目里念的一首孤城的诗:“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俩站着不说话。”这句诗让我想起安妮宝贝在《蔷薇岛屿》里的一段话:最好的爱情是两个人彼此做个伴。不要束缚,不要缠绕,不要占有,不要渴望从对方身上挖掘到意义,那是注定要落空的事情。而应该是,我们两个人,并排站在一起,看看这个落寞的人间。
我想这就是两个人陪伴最好的姿态吧!
更多相关优秀文章推荐:
1.朗读者观后感600字
2.朗读者观后感200字
3.央视朗读者观后感500字
4.2017朗读者观后感600字
5.中央一台朗读者观后感
6.cctv朗读者观后感精选
7.朗读者观后感精选
8.朗读者观后感陪伴
篇4:朗读者陪伴观后感
偶然看见《朗读者》的广告,又是董卿主持。
今天迫切看完《朗读者》第一、二期。
被里面的每个故事深深的感动着,让我感触最深的是那个耳聋孩子的母亲,儿子听力因为一次发烧耳聋了,从他上学的第一天起她的妈妈一直陪伴着他,做了儿子的同桌,她就是儿子的耳朵。
白天和孩子一起上课,晚上再把老师讲的课给孩子反复讲。
她要让她的孩子和正常的孩子一样与人交流,所以选择了上正常孩子上的学校,没有去上聋哑学校。
这位母亲的做法深深的打动了我,十六年,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次风风雨雨她不离不弃的陪伴。
让我想到我们每天陪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稍有不如意,可能就对孩子大吼大叫,指责等。
和这位母亲相比起来我们付出的太少太少,想想孩子是那么的不“记仇”。
记得有一次孩子做错了什么题,当时气的实在是不想理他了就去了客厅,当孩子后面遇到看不懂的时候哭着喊我“妈妈,妈妈,你就帮我看一下吗,我真的看不明白这道题(孩子刚上一年级有些字还不认识)”,每次对孩子的吼叫过去之后回想起来都很后悔觉得对不起孩子。
争取以后做到对孩子不吼不叫,耐心而有爱心的陪伴。
每天我和老公送孩子去上学,当孩子走到学校门口进门的那一瞬间孩子每次都要回过头来对我和爸爸招手,从不忘记,然后欢快的跑进学校。
虽然是个小小的举动,也深深的烙在我的心上,相信很多人都读过朱自清的《背影》,感动于文中父亲的背影。
早上,送儿子上学,看着他的背影,一种感动竟也在我的心底油然而生!双肩挑起大书包,吃力前行猫着腰,不管吃消吃不消,十年寒窗跑不掉!
有时候在外面看到一些有缺陷的孩子,看到他们的父母坚强而毅力的付出和陪伴,真的从心底里佩服那些做父母的。
我们更应该知足,更应该耐心的陪伴我们的孩子!写到此处老师发来班上的优秀作业第一个就是我的儿子,在此情此景下第一个看到他的名字我一下子热泪盈眶。
希望所有的父母对待孩子都不是那么的“功利”。
愿所有的父母都耐心的陪伴孩子,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引导的父母。
在这里引用冰心的一篇文章《不为什么》。
不为什么——冰心
有一次,幼小的我,忽然走到母亲面前,仰着脸问:“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母亲放下针线,用她的面额抵住我的前额,温柔的,不迟疑地说:“不为什么,——只因你是我的女儿!”
小朋友!我不信世界上还有其他人能说这句话!“不为什么”这四个字,从她口里说出来,何等刚决,何等无回旋!她爱我,不是因为我是“冰心”,或是其他人世间的一切虚伪的称呼的名字!她的爱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
唯一的理由,就是我是她的女儿。
总之,她的爱,是摒除一切,拂拭一切,层层的劈开我前后左右所蒙罩的,使我成为“今我”的原素,而直接的来爱我的自身!
假使我走到幕后,将我二十年的历史和一切都变更了,再走到她面前,世界上纵没有一个人认识我,只要我仍是她的女儿,她就仍用她坚强无尽的爱来包围我,她爱我的肉体,她爱我的灵魂,她爱我前后左右,过去、将来、现在的一切!
天上的星辰,骤雨般落在大海上。
海波如山一般的汹涌,一切楼屋都在地上旋转,天如同一张蓝纸卷了起来。
树叶子满空飞舞,鸟儿归巢,走兽躲到它的洞穴。
万象纷乱中,只要我能寻到她,投到她的怀里……天地一切都信她,她对于我的爱,不因万物毁灭而变更!她的爱不但包围我,而且普遍的包围着一切爱我的人。
而且因为爱我,她也爱了天下的女儿,她更爱了天下的母亲。
小朋友!告诉你一句小孩子以为是极浅显,而大人们以为是极高深的话:“世界便是这样建造起来的!”
篇5:朗读者观后感600字以上
人的一生,总是在经历遇见和告别,这是我们成长必经的道路。观看第七期《朗读者》之《告别》,随着董卿的引导,分享了姚晨、曹文轩、王蒙等嘉宾有关告别的人生故事,回想自己48年的成长路程,无数次的告别成就了自己的成长。
离家与父母的告别,毕业与老师同学的告别,分手与恋人的告别,转身与陌生人的告别这是生离。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心态。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有着太多太多的告别。1980年,奶奶搬到了老家居住,每个周末是我们全家重逢的时刻,姐弟聚在一起,欢呼雀跃,睡着奶奶早已晾晒的棉被,吃着奶奶烤好的馍干、炸好的燎豆,听着奶奶总也说不完的故事,偶尔还可以到田地里撒个欢,每个周末于我们姐弟而言不亚于过节。然,相聚的时刻总是那么短暂,周日的告别是那样不忍,奶奶踮着小脚送了一程又一程,骑车看着路、躲着车在学校好生学习、别饿着奶奶一边叮咛我们大的,一边还要紧紧地护着小弟,稍一放松,小弟就像脱缰了的野马,边跑边嚷,吵着闹着要跟我们回去,有时走出村子好远,耳边还回荡着小弟的哭声。面对告别,我想说:如果有个大house,我们再也不分离。
,单位决定对基层劳资员、材料员进行岗位交流,不得不与供事了23年之久的青稞告别。那段时间,她每天忙碌着收拾物品、整理资料、进行交接,我则默默地观望、静静地守护,没有挽留、没有劝说,更多的是遥祝和不舍。在告别前两天,听说此事的老妈在电话中与青稞聊了很久,那情形比我还不舍,那是因为在家人心里,早已把青稞视为我生活中的姐妹、工作中的伙伴、情感中的知己。那次告别,非但没有疏离我们的感情,反倒促进了我们的工作,我俩由原来的合作关系转变为现在的同行,工作上越来越多的交集让我们相互促进、相互激励,用同事的话说岗位调整让基层宣传报道盛开姊妹花。面对告别,我想说:让我们永远记住彼此,并怀着骄傲,相互注视。
,儿子高中毕业考入天津大学,此时的我更能体会到奶奶当时踮着小脚与我们告别的滋味。开学之初,我和老公、小妹送儿子入学,报名、办卡、领钥匙、看宿舍、参加家长会办完各种事宜已近傍晚,儿子一个劲地催促我们趁天亮赶紧返回,不知第一次离家独处的儿子面对告别心情如何。春节过后,儿子返校,我和老公送至小区门口,本想陪儿子多说会儿话,不料儿子一个劲地催我们回去,面对告别,我眼睛湿润了。看着儿子拉着行李箱渐行渐远的背影 ,我想起龙应台《目送》中的话:我慢慢、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 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面对告别, 我看到了儿子的成熟和成长。
亲人、爱人、友人离世的告别,这是诀别。生是偶然,死是必然,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面对与至亲的生死离别。清明时节,让我想起离我而去的奶奶、婆婆。同事常说我是个女汉子,遇到再大的事情很少见我流眼泪,我也觉得自己心硬、近乎冷血,可面对与至亲的生离死别,我才知道自己是个泪点特别低的小女人。的农历10月15日,最爱我的奶奶永远离开了我们,我永远记得那场大雪,雪花那样大、天气那样冷,当我听到奶奶去世的消息后,我泣不成声,在赶回老家的公共汽车上,我的抽泣不时引来乘客异样的眼光,奶奶出殡时,我更是嚎啕大哭。在我的记忆里,我们姐弟四人从小到大属我最让奶奶操心,面对告别,奶奶再不会回头与招呼,再不出声音,温柔的与慈祥的。
篇6:朗读者观后感600字以上
《朗读者》第六期以眼泪为主题词,邀请到着名演员斯琴高娃、导演陆川、冻土科学家张鲁新、粉红丝带志愿服务队创始人张家敏、丁一舟夫妇等嘉宾,感受可贵的真心和美好的情感。
斯琴高娃为母亲深情朗读
斯琴高娃14岁登台,纵横影坛50多年。从雍容大气的西北老太太、底层小人物的党员二楞妈到康熙皇帝背后贤德的孝庄皇后,无数身份地位迥异的母亲角色被斯琴高娃演绎出一人千面的境界。完美的荧屏形象与淋漓尽致的演技征服一批又一批的观众,无不让人看后拍手称赞。
其实在她的心中,母亲对她的人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戏中我演了这么多母亲的眼泪,其实都来源于戏外我母亲的眼泪,所以我演绎的很多人物身上都有我妈妈的影子。斯琴高娃说道。
在《朗读者》现场,斯琴高娃将朗读贾平凹的《写给母亲》,献给挚爱的母亲。究竟是怎样的至深爱意打动主持人董卿,使她潸然泪下?
陆川不相信眼泪?
,导演陆川代表作《可可西里》上映,引起轰动,同年他凭借这部影片获得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虽然可可西里的名字美丽,但在那里发生的事情却现实而残忍。陆川曾经说过,《可可西里》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我找到了拍一辈子电影的方法。
当陆川在《朗读者》回忆当时拍摄的情景时,对于本期的主题眼泪有着独到的见解,我希望这个片子冷峻一些,看整个电影的时候觉得可可西里不相信眼泪。究竟为什么对于眼泪的故事,陆川会如此的不同?
赖敏 丁一舟:做自己生命的英雄
赖敏患有家族遗传性的小脑共济失调症,赖敏在男友丁一舟的陪伴下以梦为马、以爱为舟,用一个三轮车、一只狗,把家筑在了行走的万里路上,在全国的版图上书写他们爱的印记。他们如何将泪水化作坚强,做自己生命的英雄呢?
几个月前,妻子赖敏怀孕了,这个令大多人兴奋的事情,到了丁一舟身上,却变成了一个困扰。由于赖敏的坚持,二人决定将这个小生命留下,并为他取名丁路遥。现场,赖敏将朗读三毛的《你是我不及的梦》,献给丈夫。
张鲁新:我是不哭的男人
冻土科学家张鲁新把毕生的精力和汗水献给了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被称为功臣的张鲁新一直默默无闻奉献着自己的热情、心血,甚至差点付出生命。他说自己是个不哭的男人,但是在青藏铁路上他留下过眼泪,是什么样的情况让这个坚强的男人忍不住落泪呢 ,
张家敏:投身粉红丝带,坚持抗癌23年
55岁那年,张家敏第一次罹患乳腺癌,意志坚强的她积极抗癌23年,她公开了家里的座机,23年来接病友电话过万次,帮助乳腺癌患者树立抗癌信心。张家敏发起粉红丝带志愿服务队,至今,服务队探访患者超过8000人次。
如今78岁的张家敏一直行进在乳腺癌防治宣传的道路上。这次,张家敏与她的姐妹们将共同朗读泰戈尔的《生如夏花》,献给所有患病的姐妹。
篇7:朗读者观后感600字精选
传统文化类节目有繁荣迹象不错,但面临的问题同样不少。就商业价值而言,传统文化类节目在商业价值丰厚的顶级明星真人秀节目的挤压下始终处在一个“夹缝求生”的尴尬局面,大多数节目口碑不错,但招商却举步维艰。娱乐节目广告商以“亿”起步,如《我是歌手》5.5亿、《中国好声音》近10亿、《爸爸去哪儿》3季共9亿、《奔跑吧兄弟》4季下来12亿轻松划入囊中。相反,书信类节目《见字如面》看似红火,但却没有任何冠名商,直接“裸奔”上线。而像“诗词大会”这样的成功案例,商业价值也无法达到《奔跑吧兄弟》类似的程度。
对于这种现象,业内人士则一致认为是正常现象。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副院长曾祥敏说过:“文化类节目的商业价值要想达到明星真人秀那样的火爆程度本身就是悖论,因为文化类节目定位和诉求决定了它不可能像追求浅层娱乐消费的明星真人秀那样,迅速走红。文化类节目有内涵,有积淀,并不是说文化节目必须要自顾自的曲高和寡,而是指它的火是有相对性的。”
诗词文化的特性注定了小众。这就等同于你不能拿KTV与诗社的分布量来比较,群众基础决定了传统文化类节目很难像真人秀节目那样获得广告商的青睐。当然,尽管文化类节目商业上没有获得那么理想的价值,但文化传播价值却远远超过了商业价值。
只有当文化类节目寻找到摆脱这种受众束缚和桎梏后,像《朗读者》这样不靠流量明星刷关注,不喧哗自有声的人文综艺,今后才有实力与主流娱乐相博弈。
篇8:朗读者观后感600字精选
继春节期间央视刚刚播毕的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全国观众对于中国诗词的热情后,2月18日晚,央视一套三套联合了董卿主特并兼制作人的又一文化综艺新作《朗读者》。
此间一众娱乐综艺节目热闹上演之际,春节前后,《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综艺刮起一股清新之风,其中,《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更是一举夺得实时收视冠军。此番,董卿以制作人、主持人双重身份推出的《朗读者》,在“热身”阶段便引发关注。
董卿曾介绍称,《朗读者》不是朗诵节目,不是语言节目,而是人生节目和情感节目,这里不仅有在各领域推动社会进步的人,而且有很多普通人。
昨晚首度“发声”的《朗读者》第一期节目以“遇见”为主题,邀请了知名演员濮存昕、知名企业家柳传志、世界小姐张梓琳、著名翻译大家许渊冲等嘉宾,在节目中,濮存昕第一个亮相,他讲述了自己鲜为人知的一段人生经历,童年时竟被同学起绰号“濮瘸子”,他以一篇老舍散文节选《月大师》致谢改变自己一生命运的,濮存昕感谢了一位医生,改变了他的命运。
[朗读者观后感600字精选]
篇9:朗读者观后感600字
《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是今年最火的一个节目。主要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节目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现在在我们生活中“朗读者”这个代名词随处可以从电视、报纸等地方看到;这不,最近我们学校组织了一个活动,要招募几名朗读者。于是,我就开始练起来了。
我印象中的朗读者是电视上看到的麦家、冯小刚等名人。一开始总以为做朗读很简单,只要把课文朗读一遍就可以了,可是一试,却发现特难。
我先下载好了同学推荐的朗读软件----喜马拉雅,清了清嗓子,开始朗读。哎呀,读错了,重来;哎呀,卡断了,重来;哎呀,有噪音,再重来……看来,朗读也不是一件容易事。深呼吸,深呼吸;继续,我仔细读文,谨慎看文。煎熬了10分钟后,我终于读完了一篇文章。
当我把文章在朗读软件上发表后,在手机上听着自己的声音时,心里很开心,也很激动;那开心,如波涛汹涌的江水,势不可挡;心里想着以后要多朗读几篇,长大后,我的朗读水平越来越好,最后我走上了CCTV朗读者的舞台,放声朗读,这是多么美好的事!
篇10:2017朗读者观后感600字
央视刚刚播毕的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在春节期间引爆了观众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讨论,也让担任嘉宾的董卿再次火了。日前,央视推出又一文化综艺新作《朗读者》,董卿首次担任制作人,该节目本周六(2月18日)起将在CCTV-1、CCTV-3黄金时段联合播出。
董卿说:“《朗读者》就是朗读的人,在我看来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理解,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就是展示生命。”从日前的发布会现场播放的节目片段看,《朗读者》的朗读内容包罗万象,有著名翻译家许渊冲的弟子们用中英法文为他朗读的文学经典,也有来自成都“鲜花山谷”的丈夫为妻子献上感人至深的《朱生豪情书》诗词;有贾平凹《写给母亲》这类表达集体记忆和大众情感的作品,也有如柳传志写给儿子婚礼讲话的个人感受。饱含情感的朗读形成情绪的磁场,能够给观众强烈的代入感和共鸣。
目前,节目已经邀请到了不少嘉宾参与朗读,包括濮存昕、许渊冲、斯琴高娃、王学圻等。在来到《朗读者》之前,每位嘉宾都有自己的社会角色,而《朗读者》要呈现出他们作为“情感人”的一面。比如柳传志是著名的企业家,但《朗读者》中他的身份却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父亲,他要朗读在儿子婚礼上的讲话;世界环球小姐张梓琳在节目中会给女儿读出刘瑜写给孩子的《愿你慢慢长大》。
篇11:2017朗读者观后感600字
《朗读者》在CCTV-1黄金档首播,一档纯文化节目,受到意料之外的全民关注。节目首播后,各方好评不断,豆瓣评分高达9.5,微博榜单持续上榜三小时,张梓琳、许渊冲等嘉宾纷纷登上微博热搜,翻译家许渊冲先生的书也上了当当的热搜,火热程度可见一斑。
《朗读者》是董卿作为制作人的首秀。从《中国诗词大会》到《朗读者》,仿佛是董卿走下春晚舞台的一个转身,让观众领受到了她规矩之外的别样风采,温婉庄重包裹的是一股强烈的个性,一瞬间鲜活起来。这也同样是《朗读者》带给观众的感受,无论是企业家、世界小姐、大明星、大学者、医生和普通人,他们虽各有身份之别、建树之差,但都有着同样浓度的性情之真。 一对平凡的夫妇上台念情诗,丈夫为妻子的愿望种下满谷鲜花,更让人击节赞叹的是丈夫遇到妻子后的所有荒唐举动。
妻子说,如果当年我有一万个结婚对象可以选择,他也只排在一万名之外,却被丈夫先通知了所有亲朋好友结婚的消息,收了礼金后再求婚的破釜沉舟之势反攻,妻子说更打动人的是那一往无前的勇气。从此一生,丈夫偕着妻子,以开阔的胸襟践行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古谚。
篇12:2017朗读者观后感600字
前不久,董卿让观众见识了她慧心如兰、由内而外散发的文化气质,而《朗读者》则会让人们看到她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朗读者与大家的遇见,能够让我们彼此之间感受到更多的美好。”
文字的作用是准确地传递信息、传递情感,文学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是因为文学本身就是对共通情感的精准描述。董卿说:“《朗读者》就是朗读的人,在我看来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理解,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就是展示生命。”从见面会现场播放的节目片段看,《朗读者》的文字和个人的情感紧密结合,朗读者的情感故事和之后的朗读内容在情感串联上完成了统一。《朗读者》的朗读内容包罗万象,有著名翻译家许渊冲的弟子们用中英法文为他朗读的文学经典,也有来自成都“鲜花山谷”的丈夫为妻子献上感人至深的《朱生豪情书》诗词;有贾平凹《写给母亲》这类表达集体记忆和大众情感的作品,也有如柳传志写给儿子婚礼讲话的个人感受。饱含情感的朗读形成情绪的磁场,能够给观众强烈的代入感和共鸣。
相比于文字,《朗读者》更注重“人”,节目不但要塑造立体的人,更是通过情感的纽带联系不同时空的生命。节目中第一个“人”是可见的朗读嘉宾,针对不同的主题,每一位嘉宾都带着自己的故事来讲述。在来到《朗读者》之前,每一位嘉宾都有自己的社会角色,而《朗读者》要呈现出他们作为“情感人”的一面。柳传志是著名的企业家,但《朗读者》中他的身份却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父亲,他要朗读在儿子婚礼上的讲话,那种紧张、兴奋和幸福综合的复杂情感是他最真实的内心。节目中第二个“人”是文字的作者,世界环球小姐张梓琳要给女儿读的作品是刘瑜写给孩子的《愿你慢慢长大》,通过文字的朗读,观众也能通过文字与它的作者交流,感受到文字背后那颗跳动的心脏。节目中第三个“人”是电视观众,每一段朗读、每一个作品,都是以共鸣的情感为切入点,让朗读嘉宾、文字和观众通过它连接在一起。节目中未见到第四个“人”,就是朗读亭里千千万万个真正参与的普通人,他们在朗读亭里大声的朗读,成为了节目的延续。
更多相关优秀文章推荐:
1.朗读者第三期观后感600字
2.朗读者第三期观后感500字
3.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300字
4.央视朗读者观后感500字
5.2017朗读者观后感600字
6.朗读者第三期观后感300字
篇13:朗读者观后感600字
前晚,随着李云迪的钢琴伴奏,董卿首次担任制作人的节目《朗读者》在央视一套播出。没有炫目的舞美,只有6组嘉宾安静的朗读声,节目首播便获得了豆瓣9.4分的高评。有96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有艺术家濮存昕,有企业家柳传志,也有从四川成都鲜花山谷里走来的普通夫妇等。围绕第一期主题“遇见”,嘉宾们念诗、读散文,分享家书,让曾经打动过,甚至改变过自己生命轨迹的文字,随荧屏潜入千家万户。对于节目的首播成功,董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真人秀或者纯综艺节目霸屏的今天,这给我们带来了不少鼓舞,也让我看到了文化类节目的风向标。
“我只愿意凭着这一点灵感的相通,时时带给彼此以慰藉,像流星的光辉,照耀我疲惫的梦寐,永远存一个安慰,纵然在别离的时候。醒来觉得,甚是爱你……”“我们喜欢天南海北地旅游,后来走的地方多了,她也累了,就想稳定下来。她原本就喜欢花卉植物,聊天的时候她说要是有个自己的花园该多好,我只有一个想法,就算砸锅卖铁都要满足她,我一定要亲手为她种一个花园。”节目中,汉语之雅驯,文化之宽广,情感之丰厚,全都在节目不疾不徐的节奏中渐次打开。朗读引起了观众很多的共鸣、关注和赞赏,同时也展现出了朗读者们的可爱和执着。无论是明星还是素人,朗读者的真诚打动了无数人。也有不少观众在观看时发现很有趣的细节,濮存昕在提到老舍时一直在说老舍(shè),原来不是老舍(shě)是念老舍(shè)。
对于节目首播的成绩,董卿坦言:达到了我们(制作团队)的预期。在被问到为何采用“星素结合”的方式挑选朗读者时,董卿也直言不讳地表示:明星已经被过度消费,在他们身上很难或者说比较难捕捉到大开大合的人生故事。“我们发现在普通人或者说一些特殊的普通人身上,真的有我们意想不到的,能够给我们带来惊喜和感动的一些人生的经历和感悟,像这一期里面鲜花山谷那对夫妇,就让我们看到了人生的一种我们都没有想到的普通夫妻,还能够有如此真挚、美好、单纯的一种生活,给我们大家带来了无限的想象。”
以下可能是您感兴趣的文章:
1.朗读者观后感200字
2.第三期朗读者观后感
3.朗读者第三期观后感500字
4.朗读者观后感第三期
5.央视朗读者观后感500字
篇14:朗读者观后感600字
对于满眼的娱乐与喧嚣,《朗读者》节目就像慢慢地翻开一本书,没有惊心动魄的画面,更无跌宕起伏的情节,随着董卿那亲切温和的语速,观众情不自禁地投入、并静静欣赏着倾听着。此时,每个朗读者面带表情,所朗读的 篇章段落、或唱首歌,都是根据自己亲身经历感受所选,或轻淡细腻如和煦的春风、或如涓涓流淌的溪水,拨动并滋润着每个人的心弦。
这是继诗词大会后,央视又一次在一套黄金时段,推出的一档由董卿主持的又一个好节目《朗读者》。我
★ 朗读者董卿观后感
朗读者陪伴观后感600字(锦集14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