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silent1219”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慰问敬老院个人观后感,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慰问敬老院个人观后感,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慰问敬老院个人观后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看着天上皎洁的明月独挂天边,我想到了苏轼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抒发了作者对家乡和对亲人的思念。那,敬老院里的那些没有了子女的孤寡老人们,也在思念他们已过世的亲人吗? 中秋节,是中华人民的传统节日。在过完节日后,我们决定回妈妈老家宜阳的敬老院去看一看那些没有了子女的孤寡老人。那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上路了。我们在车里吃着零食,吃着月饼,又躺在亲人怀里睡觉。我的脑海中突然想到:我们现在有亲人,有幸福。
走进敬老院,那一双双深邃而好奇的眼睛直盯着我们看,好像我们身上有什么宝藏一样。弄得我很不好意思。来到他们的娱乐室,破旧的沙发,一台落满了灰尘的电视和几把椅子 就组成了这样的娱乐室。看着那一位位老人,心里未免有些心酸。我们为他们唱了首歌,发了些吃的,便开始为他们洗脚剪指甲了。我们那一组的第一位老人是一位老奶奶,年过九十,身体却依然硬朗。我端着盆,让妈妈放满了水,又端起来,向那位老奶奶走去。她的脸上满是皱纹,嘴巴干瘪瘪的,牙齿都快掉光了。皱纹把她的眼睛挤得格外的小,白发苍苍的头上带着一个毛线帽子,手握着一根拐杖。这位老奶奶的脚还算干净,但真可谓是“三寸金莲”。
阿姨把老奶奶的鞋和袜子脱掉。那双脚,从脚趾向后的地方开始,一直到脚踝部分,可能是因为缠脚的缘故,被窝得很高。而前面又很低。脚有点黑,有一些疤。我想:在那些时代,这些疤留给老奶奶的是思念,还是痛苦?脚上的皱纹向海上波浪一样,一浪接一浪,又很不规则,形成一道道横纹。我们抬起老人的脚,轻轻放入水中。我又嘘声问道:“怎么样?水烫不烫?”可看着老奶奶疑问的眼神,好像什么都没听到。我又指着盆里的水问:“水烫不烫?”可老奶奶还是丝毫没有反应。我有点急了,站起来,附在老奶奶耳边叫到:“水烫不烫!”这回。老奶奶用不标准的地方话急切地说:“哦!不烫不烫!我耳朵有些聋。”“哦。”我点点头。“嗯。可好了。你们真好,照顾得真好,嗯,真好……”老奶奶自言自语道。我双手放入盆中,用手挽起些水,轻轻倒在老奶奶脚上。水顺着老奶奶的脚缓缓向下流。我们又为老奶奶剪了指甲。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些在敬老院里的老人,半年不洗澡,指甲里都是土灰。指甲也厚0。3、0。4厘米。这位老奶奶指甲也算短的,有些老人的指甲长的都弯到脚趾上了。“你们真好!照顾得真周到,啊!真好!”老奶奶嘟哝道,她久违的笑了。
篇2:慰问敬老院个人观后感
别让未来的你太孤单 ——“走进敬老院”活动心得
今天,“小数点”青年志愿者队三分队举办了“走进敬老院”的活动。本人是第二次参加这种活动,但这一次却有着不一样的感动。
下午一点整,大家顶着浓浓的睡意从学校出发。在经历了近一个小时的漫长颠簸后,大家怀着期盼的心情终于来到了“华圣苑”敬老院。大家分为4个小队,每一个小队都在一个本地同学的带领下开始进行活动。
我遇见的第一个老人是一个和蔼的老婆婆,当我看见她时,她也正笑盈盈的望着我,从她的眼中我看不见岁月留下来的风霜,只剩下一种超然与淡泊。在接下来的谈话中,我才了解到这位老奶奶下个月就要被儿女接回家去了。顿时,我发现她那和蔼笑容的背后——是对亲情和关爱的渴望。
由于前一个老奶奶会普通话,于是我留下我的队员,独自一人继续寻找需要关怀的老人。就在这时,我看见一位老爷爷一个人坐在林荫里的坐凳上休息,他目光浑浊,一言不发静静的望着远方。我立刻走上前去亲切地打着招呼:“爷爷好!能聊几句吗?”老爷爷仍然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就在我要问第二遍的时候,老爷爷回过头来,微微一笑,说:“我知道你来了,坐吧。”我歉意的笑了笑,便坐在老爷爷的身旁。开始时老爷爷给我讲了他年轻时见过的山山水水,但也许是时间过得太久,对于这些的亲身经历老爷爷讲得断断续续的。后来我们又从中国的古代史讲到近代史,但由于老爷爷的记性不好和我对历史的不熟悉,使得对话的开展很艰难。在我看见一个玩手机的路人后,我灵机一动,用手机百度了各个朝代的重大历史事件,使得对话得以愉快的进行下去。临走时,老爷爷从小箱子里拿出两个橘子笑呵呵的塞到我手里,说:“你的同学都走了,谢谢你肯和我这个老头子说这么久。”刹那间,我发现,老人们真的很孤单,只是很简单的一次对话都能换来他们最诚挚的回报,但事实上呢?就连这小小的要求社会也满足不了,这到底是谁的疏忽造成了这样的结果?是你,是我还是我们每一个人?
眨眼间,我再一次坐在了电脑面前,这一次我没像以前那样打开游戏,而是点击了“Word文档”记录下我这那一瞬间的感受——希望我的只言片语能照亮你内心里爱的角落。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篇3:敬老院个人观后感
为了丰富我们的周末生活,让同学们了解养老院中老人们的生活,我们2011级13班举行了一次以“关爱老人,服务社会”为主题的活动。10月27日,我们前往青岛四方哈福老年公寓为各位老人送爱心,送温暖。
8点30分,2011级13班的13名同学在学校门口集合。秋天的早晨,阳光明媚,天朗气清,没有一丝秋天独有的萧瑟气息。温暖的阳光照得我们心里格外清爽。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中巴车前往哈福老年公寓。经过了三十多分钟的车程,我们成功抵达目的地,在该老年公寓负责人的带领下,我们走近院门。
在我们正前方的是一个院子,在门的右手旁是一栋住宿楼,老人们住在二楼、三楼、四楼。当我们到达时,有几位老人在园中散步,院方负责人告诉了我们这些老人的情况,他们大多是因为子女工作在外比较忙,没时间照顾他们才把他们送到这里,也有的是无儿无女,孤独一身的生活在这里。那里最大岁数的是100岁。有的是军人。有的曾经是教师。落寞的眼神、被岁月碾过的脸庞以及驼掉的脊背让我们的心不禁地揪紧。
由于有的老人走路不方便,甚至一直都是坐在轮椅上,所以我们的成员到他们房间里小心翼翼的把他们搀扶出来到一楼大厅,还搬来板凳让老人们坐好。我们和老人围坐在一起,内心是无比的温馨感动。随后敬老院的负责人致辞,向大家介绍敬老院的`情况,以及向老人们说明我们13班的13名同学此次来的目的。十三位同学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各自做好了自己的分工工作。为老人们擦窗玻璃,扫地,擦椅子桌子,擦按摩器材等。为老人们提供了清洁卫生的生活环境。在卫生清扫结束后,我们和老人们一起聊天谈论日常生活。老人的脸上慢慢洋溢出幸福的笑容,快乐的感觉在心中荡漾开来。活动结束时,我们一起祝老人们身体健康、生活快乐、长命百岁,答应老人我们以后会经常去看他们。随后成员们将老人一个一个搀扶回房间。在敬老院门口拍照留念后便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同时我们也很开心此次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实我们都知道,这些老人缺的不是物质上的资源,而是内心精神上的陪伴。他们要求的并不多,只是希望我们这些子女能够经常去看看他们,和他们聊天让他们感觉不再孤单。(心得体会 )但是仅靠我们的微薄之力是肯定不能解决社会上所有需要关心的事情,所以我们希望并呼吁社会各界人士伸出双手,奉献爱心,让老人们不再感到孤单,让他们能够真正的安享晚年,构建我们的和谐大家庭。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需要的并不只有书本上的知识,更多的我们还需要像这种实践活动,
学校以外的另一种生活。不仅增强我们的责任意识,而且还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
慰问敬老院个人观后感(共3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