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并记录”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8篇党委党建关于全面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精选,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党委党建关于全面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精选,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 目录
- 第1篇:党委党建关于全面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精选第2篇:党委党建关于全面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精选第3篇:党委党建关于全面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精选第4篇:全面建成小康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第5篇:全面建成小康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第6篇:全面建成小康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第7篇:全面建成小康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第8篇:全面建成小康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第9篇: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心得体会第10篇: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第11篇: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第12篇: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第13篇: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第14篇: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第15篇: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第16篇: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第17篇: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第18篇: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
篇1:党委党建关于全面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精选
3月6日在京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
全面脱贫攻坚是20的“重头戏”,基层干部还需不忘为民初心,牢记脱贫使命,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紧绷全部脱贫“这根弦”,做到开展扶贫措施不能停顿,预警监测不能大意,推动乡村振兴不能放松。
紧绷“持续帮扶”这根弦,开展扶贫措施不能停顿。“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开展扶贫措施要有“要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扶贫措施是脱贫攻坚直接动力来源,如果我们机械化搞“一刀切”,对已脱贫人员立刻停止帮扶,可能会使数年的努力付之东流。因此,在帮扶措施上持续发力是过渡期的必由之路。一是要留住帮扶力量,驻村服务队作为贫困村脱贫摘帽的急先锋,为贫困户脱贫、产业项目创收指明了道路,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还需坚持留住服务队,站好最后一班岗。二是要开展动态帮扶,及时帮扶因疫致贫人口,及时落实好兜底保障等帮扶措施,确保他们基本生活不受影响。三是要注重产业帮扶,巩固脱贫成效。支持扶贫产业项目尽快复工复产,提升带贫能力,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更多机会。
紧绷“共同富裕”这根弦,推动乡村振兴不能放松。“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全面脱贫是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我们要全力做好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全面完成脱贫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乡村振兴。一是要以扶贫项目为契机,进一步巩固壮大乡村产业,逐步扩大受益人群,促进低收入人群增收致富。二是要充实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吸引更多人才投入乡村沃土,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在这伟大时代的历史交汇期,我们还需紧绷全面脱贫“这根弦”,做好持续稳定脱贫的文章,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篇2:党委党建关于全面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精选
由中央电视台、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出品,上海电影制片厂、武汉传奇人影视艺术有限公司、遵义昆鹏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中共遵义市委宣传部、中共遵义市播州区委宣传部、联合出品,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联合摄制,欧阳黔森担任总制片人及编剧,尚大庆(全总文工团话剧团团长)导演,王迅、朱墨、邵峰、尚大庆领衔主演,张洪杰、高蓓蓓、郑铭(全总文工团话剧团演员)、丁冠中、白一弘(全总文工团话剧团演员)、潘宏梁、薛硼(全总文工团话剧团演员)、李熙、李木子(全总文工团话剧团演员)、张瑞雪、付嘉灏联合主演,尹铸胜、詹小楠、董春辉友情演出的电视剧《花繁叶茂》将于5月11日晚八点黄金档登陆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与观众见面。作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脱贫攻坚重点剧目,《花繁叶茂》以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示了年轻干部和基层干部们几代人对脱贫攻坚的决心下与群众携手脱贫攻坚的时代缩影和情感故事。
俗话说:羊群走路靠头羊。对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来说,有了先进典型的示范引路,可以避免走入盲人摸象闭门造车的误区,通过对脱贫攻坚好经验、好做法的学习,从而转换理念、拓宽思路、打开工作局面。对参与脱贫帮扶的各类社会组织、非公企业和公民个人而言,投身这项伟大的事业并得到肯定和表彰,将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从而形成脱贫攻坚万马奔腾的良好局面。
客观而言,将10月17日设为国家扶贫日的四年来,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扶贫意识已经越来越强,对扶贫献爱心活动的参与也越来越多。但要在年实现现行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的全面脱贫,还必须健全更为完善的组织动员机制,搭建更为广泛的社会参与平台,完善更有力的政策支撑体系。因此,设立全国性的脱贫攻坚奖,强化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也是脱贫攻坚机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全国性的先进典型真正发挥引路作用,就要坚持评选标准、评选程序的严格规范,将真正具有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无私奉献的脱贫攻坚典型评选出来,发挥正向激励作用,推动全党全社会和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行动起来,形成人人愿为、人人可为、人人能为的脱贫攻坚环境氛围。
按照实现共同富裕的定义,脱贫攻坚不仅是贫困群众生存发展的个人问题,而且是整个民族勠力同心的国家行动。我们党以愚公移山志向贫困发起的宣战,是新时期我们党带领中华民族开启的新征程。以设立全国脱贫攻坚奖为契机,激励动员更多的力量投身于国家的脱贫攻坚事业,将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进一步开花结果,奏响携手奔小康的时代强音。
篇3:党委党建关于全面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精选
3月6日,党中央召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脱贫攻坚取得的成绩,深刻分析了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对加强党对脱贫攻坚的领导、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提出明确要求,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进一步坚定了全党全社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决心。我认真聆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认为总书记的讲话发出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总攻战的动员令,吹响了攻克最后贫困堡垒的冲锋号,为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作为一名分管扶贫工作的领导,我认为我们必须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凝心聚力啃下硬骨头,真正兑现“全面小康也一个不能少”的诺言,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一要拧成一根绳,打好攻坚战。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阶段,党中央专门召开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凝心聚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心。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坚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全市上下拧成一根绳,一鼓作气、乘势而上,集中优势力量、发起最后总攻,确保脱贫攻坚再战再胜、连战连胜、决战决胜,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的最终胜利。
二要铆足一股劲,啃下硬骨头。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决不能松劲懈怠。今年是脱贫攻坚最后一年,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难度更大、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全市上下要铆足一股劲,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坚决克服疫情影响,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努力克服疫情影响,严格落实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切实解决扶贫农畜牧产品滞销问题,支持扶贫产业恢复生产,加快扶贫项目开工复工,做好对因疫致贫人口的帮扶;要谋划好组织好“春风行动”,充分利用好春耕生产的有利时机,把蔬菜、茶叶、生态家禽、食用菌、中药材等绿色优质农产品变成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要认真对标对表“两不愁三保障”要求,用“绣花”功夫做细各项脱贫工作,确保每一环节都精益求精;要做好啃“硬骨头”的充分准备,遵循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制定务实细致的脱贫对策;要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减轻基层负担,做好工作、生活、安全等各方面保障,不断提升群众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满意度;要切实做好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因疫致贫人口的帮扶,及时落实兜底保障等帮扶措施,不断增强贫困群众克服困难、摆脱贫困的信心,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三要定下一个调,携手奔小康。当前,我市还有__贫困人口,这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还有__万脱贫不稳人口和边缘人口,致贫风险不小。我们要定下一个调,真正兑现“全面小康也一个不能少”的诺言,把准方位航向,聚力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绝对贫困。要改进工作作风,落实奖惩机制,主要领导带头,主动担当,以上率下,带动各级干部提振精气神,以决战决胜姿态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要以提高脱贫质量为核心,加大对贫困村内贫困人口的支持,要盯准目标,制定并落实好各项帮扶措施持续发力,坚决提高帮扶措施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要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对已脱贫人口做到脱贫不脱责任、不脱帮扶、不脱政策、不脱项目,确保稳定脱贫;要夯实具体工作任务,抓紧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切实提高脱贫质量,全面反映脱贫工作效果;要严格考核开展普查,严把退出关,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要统筹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理清工作思路,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
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到了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我们要以更强大的勇气、更扎实的作风、更顽强的干劲,思想要紧起来、力度要大起来、速度要快起来,采取超常规的手段和超常规的力度,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向党中央、向历史、向全市人民交一份合格答卷。
党委党建关于全面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篇4:全面建成小康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
写好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贵在坚持不放松
“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到了关键时刻、接近目标和终点就更要凝神静气,做好一鼓作气、全力以赴的准备。“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各地区、各部门经过八年的精准扶贫、五年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巨大成绩。今年国家对剩余的52个贫困县实施挂牌督战,干群一心克服疫情的影响,在挑战中攻坚克难。月23日,贵州省宣布剩余9个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标志着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完成。
脱贫摘帽的胜利固然可喜,但是如果认为“摘帽”就是终点、是大战告捷,从此以后就一劳永逸、高枕无忧,有停下来放松放松、歇息歇息的想法,就会让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变为空谈。“马上得天下,宁可以马上治乎?”告诉我们“马上赢得天下”只是得天下、治理天下的开始,如以为打了胜仗就可以一劳永逸,必定得而复失。犹如脱贫摘帽只是群众开启致富门的第一步,我们只是取得了脱贫攻坚的阶段性胜利而已。我们的扶贫干部唯有认清形势,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克服麻痹大意,摒弃“歇歇脚、喘口气”的侥幸心理,以崭新的面貌抖擞精神、整装待发,以“钉钉子”的作风真抓实干,为不断巩固脱贫成果、增强造血功能、防止返贫而不懈努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脱贫攻坚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够完成的,在清零之后保持清醒才能够书写好“脱贫攻坚的后半篇文章”。当前,我们正处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的历史交汇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首次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把乡村建设作为“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摆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这为我们写好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指明了方向。
确保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序衔接,首先要抓好思想建设,保持思想上的不松懈。不断学习党的政策方针、理论指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等,以思想为指引,克服盲目乐观、松气歇脚、疲惫厌战的心态,为全力写好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奠定坚实思想基础。其实,是要打造一支有战斗力的帮扶队伍,继续发挥脱贫攻坚机制的效力,确保帮扶队伍不散、帮扶力量不撤、帮扶政策不减,推动扶贫队伍在巩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持续发力,发挥好承前启后的作用。最后,要大力做好“产业文章”,以产业筑牢基础,因地制宜找到区域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做精产业文章,坚持短期增效与长期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以“产业”激活农民、农村、农业的新动能,不断增强其自身的造血功能,真正实现乡村由脱贫到致富之路。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时刻保持脱贫攻坚的“战斗姿态”,时刻保持攻坚克难的“战斗精神”,时刻保持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这不仅仅是党中央对扶贫干部的告诫,更是人民对扶贫干部的殷切期望。要实现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就需要蓄力而为,将脱贫摘帽当成新起点,继续以乘风破浪之势、愚公移山之志、咬定青山不放松之姿,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书写好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篇5:全面建成小康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
多管齐下 夺取“生态”与“小康”双丰收
“老师,再教下嫁接,咋个劈接、咋个插皮……”在退捕渔民技能培训(果树嫁接)专班上,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白米镇退捕渔民封红军说道,“我家栽了十多亩桂圆、荔枝,专业老师讲得有道理。”31名退捕渔民学员认真听着,现场有问有答气氛活跃。
随着脱贫攻坚和“十三五”的“收官”,加强环境保护,打造更加宜居的生态环境成为了人们的共识。今年,长江流域“禁捕退捕”伊始,确实让一些靠捕鱼为业的“水上漂”们一度彷徨,不知道“何去何从”。民生问题无小事,作为位于四川南缘的川渝黔结合部,境内水域辽阔、渔业资源丰富的泸州市合江县,更是面临着“禁捕退捕”后续工作的挑战。为此,该县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多渠道、多层面为退捕渔民搭建创平台,让他们“脚踏实地”,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技能”培训让致富“渔路”更“广”。“退捕”渔民面临的第一难题就是缺乏从事其他产业的“技术”,他们“上岸”后“路在何方”,迷茫是肯定的。合江县实施退捕渔民专项职业技能培训行动,就是要从实处提升他们的干事创业能力,从而让他们树立起坚定的自信,激发起他们的内生动力。这就要求,“职业技能培训”不能搞成只是“看上去很美”的活动、形式,而要做到“适销对路”。合江县要求让渔民家庭至少有一人能掌握一门实用技能,让他们致富的“渔路”更“广”,信心也就更足了。
送“岗”上门让就业“门道”更“多”。有了一定的“技能”,还要有合适的“用武之地”。合江县就业部门义不容辞地扛起了“退捕”渔民们的“就业”大旗,采用就业岗位介绍、举办专场招聘会,提供创业担保贷款、产业发展示范补助、就业和创业补助等形式,促进具有各种专长的人员找到合适的“岗位”。除掌握了种养殖技术自身创业外,该县几乎实行岗位“全覆盖”,有的“退捕”渔民还成为了营销员、文员、协警等,这更多的“门道”让他们真切体会到“新”的工作比“风里浪里”奔波劳碌更实在,更实惠。
“政策”保障让小康“道路”更“实”。学“技术”、送“岗位”确实给“退捕”渔民铺就了创业之路,但在实现从“水上漂”到“脚踏实地”的转换过程中,如果没有一定的政策保障,大家还是存在“后顾之忧”的。针对这一切实问题,合江县给予退捕渔民过渡期一次性生活补贴每人0.5万元,全面落实就业和社保政策,对一些年龄大、劳力弱等特殊渔民,还开发一些“公益性岗位”,让他们的生活有了保障。这样,不管是哪一类的“退捕”渔民,都有了未来的奋斗方向,“小康”之路就更“实”了。
十年“禁渔”期,民生总关情。长江流域的“禁捕退捕”为的是生态,为的是民生,倘若一“禁”了之,那“民生”天平就不平衡,出现“顾此失彼”的问题。“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何以“本固”?唯有全面解决好“民生”问题。合江县多管齐下推进渔民安置保障工作,确保“退得出、稳得住、能小康”,是“禁捕退捕”后续工作的一个样板,必将夺取“生态保护”与“全面小康”的双丰收。
篇6:全面建成小康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
告别书:致不平凡的
2020,艰难的是你终于要与我们告别了。
与你相处的时光漫长又短暂。我们曾都想尽快离你而去,但在这将要离别之际,回忆起你与我们这一年来的羁绊,竟有些不舍。也许,是你带给我们的,太过深刻。
你带给我们坚强和团结。你匆匆赶来,带着疫情,冲散了年味儿。我们有些害怕和无措,直到我们当中的勇敢者站出来保护我们。他们有的身着白衣,有的胸挂军章,还有一些像我们大多人一样平凡。他们在国家的带领下与病魔抗争,有些人至今仍在战斗,有些人再也不能回来。如今我们不再恐惧与不安,我们控住了疫情,战胜了病魔,我们还在为全世界的疫情努力,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贡献,我们更加坚强、更加团结。
你带给我们干劲和幸福。经济下行、交通不便、物资缺乏、外交坎坷。你带给我们的,除了内忧还有外患。可这不能让我们认输,我们从未沮丧。压力就是动力,复工复产,我们充满干劲;面对贸易战,我们豪不退缩。如今我们是全世界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每一个人对于国家与民族的热爱让我们感到无比幸福。
你带给我们收获和目标。今年的路虽然坎坷,但我们同样努力。我们即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即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消除绝对贫困;北斗全球导航全面建成,“嫦娥五号”上天揽月……“十三五”规划即将圆满收官。是坎坷的一年,亦是里程碑的一年。我们收获了胜利的果实,同样向着新的目标奋进。“十四五”规划,下一个一百年的奋斗已经开始,我们从未如此接近我们的梦想——“中国梦”。
再见,2020。
篇7:全面建成小康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
减贫不分国界 “中国经验”我看行
人类减贫经验国际论坛12月14日在北京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论坛致贺信。他强调,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减贫事业面临严峻挑战。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携手推进国际减贫进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是中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自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经过8年的持续努力,终于实现了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的伟大历史壮举,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减贫“奇迹”。中国消除贫困的坚定决心,彰显着中国共产党的为民初心,中国的减贫经验,值得世界各国借鉴和学习。
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是取得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关键要领。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曾讲:“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不管时代如何发展和变迁,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从未改变。在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各级地方政府,各地党员干部始终将人民群众过得好不好作为衡量工作干得优不优的重要内容,经常深入基层一线、深入群众家中关注和了解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和所盼所求,以实际行动帮助困难群众发展产业、谋划未来,极尽所能为广大群众排忧解难,让群众看见更多希望和未来。一颗亘古不变的为民之心,正是中国赢得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关键要领”。
无数扶贫干部躬身一线助力脱贫,为群众实现致富奔康带来不竭动力。
下派“第一书记”、机关事业单位“结对帮扶”、领导对口联系村、驻村工作队……这些年来,无数党员干部离开繁华的城市,去到大山深处,去到偏远山村驻扎下来,在脱贫攻坚最前线不停战斗着。一名名扶贫干部铆足了干劲,有的帮助村民发展当地的特色产业,有的为村上争取资金修通了致富之路,有的为山区教育事业默默贡献着个人力量……在广大扶贫干部的不懈努力下,那些原本极度贫困的山村改变了模样,产业发展起来了,旅游业兴旺起来了,困难群众也穿上新衣、住上新房了。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无数扶贫干部勠力同心,汇聚起磅礴力量,为中国的减贫事业挥洒着青春和热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前行。
坚持践行扶贫扶志更扶智之理念,为脱贫攻坚后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帮助群众摆脱贫困,倘若只是一味地靠金钱去“砸”,当不再有资金支持之后,“返贫”现象便很容易发生。扶贫工作不是作“表面文章”,不仅要“输血”,更需要“造血”,让困难群众能够自力更生,靠自己双手创造出更多财富,才是真正的“脱贫”。要将扶志和扶智作为带领群众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可以通过学习周边先进脱贫事迹、宣讲脱贫后的美好未来等方式,让困难群众“想脱贫”的愿望更加强烈;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邀请专家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加强困难群众思想教育等途径,让他们掌握更多就业、创业所需的技能本领,凭借一技之长实现增收和致富。扶贫路上,扶智和扶志缺一不可,二者兼得,则困难群众未来可期。
当今世界各国,还有无数的普通民众身处极度贫困之中,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不知未来在何方,世界减贫事业面临着巨大挑战。如何应对贫困,“中国经验”指明了方向。在这过程中,中国定会愿意为任何国家的减贫事业分享经验,提供更多力所能及的帮助。
篇8:全面建成小康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
从珠峰测量重温“攀登精神”
1975年,8848.13米。
,8844.43米。
,8848.86米……
从1960年5月25日,三名中国登山队员:王富洲、贡布和屈银华从珠穆朗玛峰北峰成功登顶,创造人类首次征服珠峰北峰历史以来,中国登山队以永不满足的精神、攻坚克难的勇气、团结奋斗的态度,一次又一次征服珠峰,用实际行动铸就了中华民族的“攀登精神”。在电影《攀登者》中,导演向我们讲述了1960年和1975年中国登山队员的壮举,歌颂了登山健儿的强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在新时代,我们仍要以攀登精神作为人生的路标,不断砥砺前行。
独立自主,推动技术发展。20,中国登山队的攀登、测量工作主要依赖于美国的GPS系统,年,登山队已经同时参考了美国GPS、欧洲伽利略、俄罗斯格洛纳斯和中国北斗四大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其中以北斗的数据为主。同时此次登顶所用的GNSS接收机由华测导航研发,是我国首次全程采用国产北斗高精度定位进行珠峰高程测量。国产技术装备的开发应用,刷新了我们对中国制造的认知,正是一代代中国人的不懈奋斗、自强不息,才换来了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北斗系统的成功应用,意味着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能够在新一轮的科技大潮中抢占制高点。
创新驱动,形成竞争优势。此次登山,登山队携带智能手机全程测试珠峰上的5G信号,甚至还在峰顶打出5G电话,实际上,中国的5G信号已经覆盖了世界屋脊,珠峰的网络问题得以解决。中国的创新日新月异,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网购成为新时代中国的靓丽名片,而在5G的研究中,中国更是一骑绝尘,率先实现了5G技术的抢位发展,正是这样的创新精神和前瞻意识,才让我们在2G/3G的技术跟随后实现超车,成为领跑者,在标准和技术领域拥有了话语权。
携手共进,共谋美好未来。本次珠峰测量正值中国和尼泊尔建交65周年之际,经中尼两国讨论后,决定在今年中国登顶重测后共同发布珠峰新高度,将此作为发展两国友谊的新举措,这体现了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创新和发展,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提升。当前国际关系复杂,只有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才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我国正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在这样的前提下,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重温“攀登精神”,能够激励我们坚持不懈、努力奋斗、不忘坚守初心,勇担时代使命。
篇9: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为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近日,边门镇政府召开边门镇脱贫攻坚普查整改工作会议。边门镇政府党委副书记赵德智主持会议,镇党委班子成员、各村村长、支书、第一书记参加会议,镇长高燕进行会后总结。
会议共分三大议程。首先,产业服务发展中心副主任何宏对边门镇扶贫档案整理工作现阶段基本情况及各类档案具体内容进行详细说明。接着,副镇长姜卫东指出扶贫工作现阶段存在的几点问题,并对后续扶贫工作进行安排。最后,镇长高燕对会议内容进行总结,并对接下来的扶贫工作提出要求,要求各村、各驻村工作队要以“三个务必”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一是务必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克服厌烦情绪,持续推进。二是务必在行动上抓好落实,深入脱贫攻坚一线,认真落实各项帮扶措施。三是务必在责任上捋顺清楚。层层压紧压实责任,筑牢战斗堡垒。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边门镇党委紧紧围绕“党委领航、支部领路、党员带头”的思路,确保脱贫攻坚有力持续推进。20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年,边门镇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心得体会汇总5篇
篇10: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
打通脱贫攻坚“关节点”
以来,山东省青州市邵庄镇立足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将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牢牢抓住“两不愁三保障”、收入达标、长效机制建设、帮干队伍建设“四个关键”,全力打通脱贫攻坚“关节点”,走好“最后一公里”,为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坚强保障。
牢牢抓住“两不愁三保障”这个根本。“两不愁三保障”是确保贫困户顺利实现脱贫的“铸基工程”。今年以来,邵庄镇多措并举下活“一盘棋”,全力提升贫困户生活质量,提高贫困户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在疫情最吃紧、吃劲的艰难时期,突出关心关爱贫困户,配送物资、消杀住所,确保贫困户顺利度过难关。贫困户学生子女享受春、秋两季助学金,残疾人学生子女享受额外补助。卫生院积极行动,确保每户贫困户都有签约医生“一对一”联络服务,第一时间诊断办理慢病、“两病”,定期健康查体。聘请专业人士对贫困户住房进行鉴定,先后投入资金1200余万元用于贫困户房屋修缮和居家环境提升,贫困户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得到明显提高。
牢牢抓住收入达标这个核心。收入达标是贫困户实现脱贫的直观体现和首要标准。为确保全镇545户贫困户收入全部达标,邵庄镇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申请扶贫贷款支持等途径不断扩展贫困户收入来源,“志”撑脱贫“能动性”持续增强。为帮助生活确实困难、确实没有能力实现收入达标的贫困户,邵庄镇依托辖区企业较多的优势,引导42家企业筹资1000万元成立“扶贫联盟”,通过基金分红为收入不达标的贫困户全部“兜底”。突出收入核查排查,抽调扶贫专干16名组建档案材料联审队伍,按管区轮流对贫困户档案材料“过筛子”,确保各项收入全部落实。
牢牢抓住长效机制建设这个关键。贫困户脱贫质量高不高、稳不稳,能否实现真脱贫、脱真贫,关键是建立长效机制。邵庄镇注重发挥产业扶贫“造血”功能,发展农家乐、采摘园、养殖棚等扶贫项目14个,累计产生收益100余万,惠及贫困户131户313人,帮助贫困户上岗就业找到“门路”。马石西村探索“党支部+合作社+企业+贫困户”模式,引进青然农业蜜桃种植园1200亩,动员村民入股建成蜜桃生产包装车间,贫困户通过务工和分红,收入增加了不少。该镇还注重健全贫困户动态监测机制,结合“街坊议事”制度,常态化关心关爱贫困户,在前期“领导干部+扶贫专干+网格包靠”全面摸清困难群众基础上,开发大数据信息化平台,实现困难群众信息数字化整体呈现。
牢牢抓住帮干队伍建设这个主体。贫困户诉求能否得到及时回应,帮扶干部是重要“关节点”。自邵庄镇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工作很主动、行动很迅速、推进很有力,就是因为全镇186名帮扶责任人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及时将各项工作要求落实到位。先后多次召开扶贫专题培训会,持续提升帮扶责任人对各项政策的“掌握力”和“熟悉度”,建立每月固定走访制度,避免“走马观花”,深入“促膝长谈”,将“群众满意”作为扶贫工作的最大鼓励和最好褒奖,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细。制定考核办法,严格压实帮扶责任,对帮扶责任人形成持续激励和有效约束,为促进扶贫工作深入推进注入强劲“动能”。
篇11: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
“响鼓重锤”推进脱贫攻坚挂牌督战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通过全面整合力量、提升队伍战斗力、优化攻坚打法等举措,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工作。
上下联动,开启全面督战模式
该县结合实际,印发组织系统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挂牌督战方案,采取“点面结合、上下联动、分级挂牌、责任到人”的方式,由县委组织部部务会成员领衔挂牌,依托现有脱贫攻坚作战指挥体系,整合力量,对各镇(街道)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情况进行挂牌督战。
坚持县、镇(街道)两级联动原则,按照“全覆盖、督死角、查问题、抓整改”要求,到村到户开展督战。
成立县级督战队,由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担任县级督战队队长,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担任常务副队长,其他部务会成员担任副队长,下设7个督战分队,分别由部务会成员担任分队长、镇(街道)组织委员或副书记担任分队副队长,上下联动深入开展督战工作。
每名部务会成员负责挂牌督战1-2个重点镇(街道)及所辖村(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县级督战队日常工作由县委组织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统筹负责,下设工作专班抓好跟踪调度落实。由县委组织部干部监督科牵头,成立县级巡回督战队开展监督检查,推动各项任务落实。
集中力量,一线干部大作战
该县围绕各级党组织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三落实”情况开展督战工作。
扎实推动“1+7+9”(1个县级双指挥长、7个战区指挥长、9个专班)指挥体系和2249个网格扁平化管理体系,建强91支脱贫攻坚工作队,织密2249个网格,实现全体农户帮扶全覆盖。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纪律要求,持续巩固脱贫成效。
全面配强攻坚队伍,按照“摘帽不摘帮扶”要求,保持91支村级脱贫攻坚工作队2745名扶贫干部、2249个网格的网格管理体系总体稳定。
按照“出一进一”不得缩减帮扶力量原则,及时优化调整驻村干部58人,确保脱贫攻坚队伍尽锐出战。7个督战队围绕基层党组织建设、集体经济、村社合一、庭院经济等开展督战工作,举办三都县“村社合一”业务培训班,将挂牌督战推向纵深。
精准管理,夯实攻坚战斗堡垒
抓牢组织系统疫情防控,各党组织依托脱贫攻坚网格化体系,推行“十个一”工作方式、“一控四有”工作法和组织系统“1+4+1”工作体系、“五个一”举措、“干群连心春节大走访”活动、“快、实、准、精、严、爱、引”七字工作法等举措,发动全县462个基层党组织、1万多名党员、4760个在职在编干部积极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线。
强化对村干部的管理和监督考核等,做好村级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制管理,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严肃纪律整顿作风,切实抓好会风会纪工作。
充分利用新时代学习大讲堂、“云视讯”系统等平台对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第一书记、驻村干部、村干部等分级分类进行精准培训。
汇编《三都县脱贫攻坚应知应会知识》《三都县危房改造和“三改”宣传资料》《脱贫攻坚运行体系简明手册》等政策性资料印发全县各级干部学习,由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县纪委县监委、县委组织部组成工作组,对各战区开展工作督导,做好统筹调度,切实做到防控和春耕“两不误”。
优化打法,科学调度脱贫战场
网格员通过带头分片包干、全覆盖走访排查、全方位服务引领等方式,落实好“三查四保三落实”攻坚任务。
在党组织引领下,不断丰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推广飞地经济的“三包”和“六统一”等利益联结模式,将贫困户利益与企业、合作社有效捆绑。
抓实“村社合一”,加快完善“1个县级总社+91个村级合作社”的股份合作社链条,构建“产——供——销”一体化模式,提升党组织引领产业发展水平。
持续构建“1+N”“蛛网式”劳务组织体系,依托县镇村三级劳务输出平台,2月19日有组织“零风险”输出返岗农民工172人,拉开了三都“点对点”组织劳务输出的大幕。据统计,截止目前,共收集到县内外企业岗位74805个,其中省外岗位55016个,省内岗位19789个,全县累计转移就业54860人。
篇12: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
拧紧党建与脱贫攻坚“一股绳”
近年来,贵州省黎平县岩洞镇紧紧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的工作思路,着力推行“党社联建”“村社合一”等系列模式,形成了“党组织引领示范、村级合作社推动、党员能人带头、群众抱团发展、贫困户广泛受益”的良好效果,切实推进党建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不断发挥党建促脱贫攻坚引领作用,扎实有效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持续巩固脱贫成果下好“先手棋”。
压实党建责任,脱贫攻坚主责主业进一步聚焦。为拧紧思想这个“总开关”,积极履行“一岗双责”,把党建“主业”与脱贫攻坚“主责”相统一。一方面突出集中学习、主题党日和主题教育这个抓手,以“抓好党建是本职、抓不好党建是失职”的决心和以“脱贫攻坚总揽发展全局”的勇气,压实责任,聚焦要点、找准关键;另一方面以镇级脱贫攻坚片区指挥部为中心,统筹发挥业务工作专班力量,突出村级前沿指挥部核心关键,严格落实包村领导责任制,及时监督指导党员干部工作,形成了一层抓一层、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新格局。
加强组织力量,脱贫攻坚战斗堡垒进一步夯实。狠抓“少数关键”,突显党组织力量,积极选好配强“两委一队三个人”,着力把党组织建设成脱贫攻坚战的前沿战斗堡垒。一方面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把退役军人、致富能手、产业能人等人员作为村党支部书记重点人选,并加强对村级后备力量人员的持续培养,让村党支部成为脱贫致富的“先锋队”;另一方面用活用好驻村干部。对县派第一书记、镇派干部等驻村干部合理调用,加强日常监管研判,定期进行考评测评,对不胜任的驻村干部及时调整,让驻村干部在脱贫一线练就本领,成长成才,进一步筑牢脱贫攻坚组织力量。
强化带头引领,脱贫攻坚示范效应进一步凸显。深入挖掘、整合各方资源,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脱贫攻坚夯实经济基础,增强发展后劲,持续巩固脱贫成果。一方面充分利用“党建+”扶贫发展模式,通过“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三位一体,因地制宜谋发展,以“党支部为带动,合作社为纽带,贫困户为实施主体”的模式,积极探索并壮大产业发展规模,引导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平稳持续增收创收;另一方面引导“输血”向“造血”转变,做大做强“侗文化”乡村旅游,“为村”平台优势,重点打造一批本地特色的招牌农产品,挖掘一批带富力强的农村能人,培育一批优秀的先进典型党员干部,确保脱贫不返贫、脱贫有成效,实现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篇13: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
“四查四看”全体体检脱贫攻坚成效
今年以来,贵州省黔西南州义龙新区纪检监察系统通过“四查四看”的方式,全体体检脱贫攻坚成效,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提供了坚强纪律保障。
查政治站位,看“四个意识”强不强。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聚焦主责主业,紧盯责任问题督落实,紧盯政策问题督效果,紧盯作风问题督作为,全员参战,坚持“督”“战”“帮”“问”一体推进,切实压紧压实脱贫攻坚主体责任。深入了解各镇(街道)党(工)委和政府(办事处)与区党工委签订责任状、责任清单后,是否严格履行主体责任,对脱贫攻坚“收官战”的目标任务是否明确细化,是如何把责任落实到班子成员、各站所和村(社区)的。
查政策落地,看工作措施精不精准。深入了解各镇(街道)和各有关部门任务清单、整改清单是否存在层层套用、照抄照搬,上下一个样,整改不细化,内容不精准、意见空泛化,清单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等问题,督促各镇(街道)和各有关部门把任务清单、整改清单由“类”到“户”进一步细化。围绕脱贫攻坚政策知晓、安排部署、工作落实等情况,采取个别谈话的方式,对25个贫困村56人开展访谈,发现问题9个;开展明察暗访发现政策执行不力问题问责2人。
查项目资金,看管理使用规不规范。严格落实脱贫攻坚“八个一”行动,督促全区有关部门完成153个扶贫产业项目数据上云工作,实现扶贫产业项目线上管理。以推进扶贫产业为核心,线上分析与线下核查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贯彻落实“五个始终”“三盯三公开”要求,对全区扶贫产业项目开展“大起底”“大筛查”,下发工作提示4份,督促镇(街道)党(工)委、政府(办事处)和区直有关部门党组对以来实施的153个扶贫产业项目认真开展分析研判。
查问题整改,看工作作风扎不扎实。按照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要陪同、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四不两直”要求,采取谈心谈话、个别访谈、随机抽查、明察暗访、查阅资料等方式,深入基层开展监督检查,形成“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工作格局,推动全区脱贫攻坚“两补”问题1529个全面整改。监督检查发现问题244个,下发通报59期、纪律检查建议书1份、监察建议书13份、派单督办21份、工作提示36份,谈话提醒43人,立案查处15人。
篇14: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
“四个不落”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贵州省丹寨县扬武镇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采取强化责任担当、动态管理、增收举措和目标任务四个措施,确保“四个不落”,全力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
强化责任担当,确保干部责任一人不落。强化“一联四包”领导联系指导责任,加强镇级脱贫攻坚工作的联系、指导和督促,定期召开专题研究会议,加快脱贫攻坚收尾工作的稳步推进,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强化驻村干部管理,明晰其工作责任,坚决纠正停一停、歇歇脚等“疲劳综合征”,严格按照驻村干部管理规定,保证吃住在村,在基层当好扶贫政策的“讲解员”,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始终保持攻坚定力和战时状态,坚决打赢这场收官之战。强化帮扶干部责任意识,进一步加强“一帮一联”“一户一卡”工作,严格按照“摘帽不摘帮扶”的要求,持之以恒抓好结对帮扶工作,因户因人施策,持续激发建档立卡贫困户内生动力,增强其造血功能,带动贫困户实现可持续性的脱贫致富。
加强动态管理,确保兜底保障一人不落。建立健全动态监测防致(返)贫机制,坚持强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紧盯“一过线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核心目标,聚焦“四类”重点户,建立健全动态监测机制,分类建立风险台账,科学研判,精准施策,着力补齐短板。严格落实兜底保障政策,对所有脱贫不稳定贫困人口,贫困边缘人口,因病、因残、因疫情等原因致(返)贫人口等对象进行核查,发现符合政策兜底保障的,及时纳入保障范围,确保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助尽助、应兜尽兜”。同时,加大对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排查和认定,用足用好临时救助政策,切实增强临时救助救急救难、托底保障功能,以及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等,多管齐下、合力推进,织紧扎牢兜底保障安全网,确保符合兜底保障条件的贫困人口不漏一人一户。
完善增收举措,确保贫困家庭一户不落。按照“突出党建引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利益联结”的发展思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路子”,坚持“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发展模式,以“一园两区三片”为中心,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水产养殖、中药材种植、蔬菜种植、异地置业等主导产业,强化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同时,持续打好稳岗促就业“组合拳”,全面摸清贫困劳动力基本情况,主动推进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及时为全镇劳动人员提供就业政策信息咨询、就业指导服务和权益保护,并加强对有意愿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农民工就业创业技能,保障农民群众稳岗就业。
聚焦目标任务,确保脱贫工作督查督导一项不落。坚持目标导向,完善工作调度机制。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镇党委、政府重点工作调度会的重要会议议程,严格落实每月召开“一联四包”工作调度会、定期召开镇村级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等专题会议,坚持联系乡镇领导到乡镇、联系村领导到村(居)指导和督促工作,加强工作调度,扎实做好脱贫攻坚收官工作。建立周巡查、月通报、季督查制度,对工作不力,阶段性工作滞后的部门、村(居)、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履职等情况进行通报,对作风不严不实的个人进行提醒谈话,对于各级检查督查反馈的问题,对照全年目标,建立整改台账,将排查整改贯穿脱贫攻坚工作全过程,逐村再排查、逐户再核验、逐人再审示、逐项再提升,保持问题动态清零,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篇15: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
“三方合力”助抓党建促脱贫攻坚
近年来,湖北襄阳市襄州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市部署要求,始终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凝心聚力,真抓实干,通过组织、党员、群众“三方合力”,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
配强工作力量整改落实。成立全区组织部门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委组织部组织科;各镇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并结合各自实际制定整改方案,抓紧抓好巡视反馈问题整改相关工作落实。扎实贯彻落实省、市组织部门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聚焦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涉及组织部门问题,逐一对照检查,全面开展自查,集中精力整改,切实担负起中央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的政治责任,为确保襄州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充分引导党员群众参与。在决策、建设、管理等各个关键环节,引导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基层党组织在贫困对象的确认、脱贫项目的选择、脱贫计划的制定和易地扶贫搬迁具体安置点的确定等方面,都尽可能地让贫困群众最大限度的参与,与贫困群众进行充分地沟通协商。在脱贫攻坚具体政策的制定过程中,也注重多征求和听取贫困群众的意见建议,把群众的意见建议尽可能地吸纳到脱贫工作决策当中,使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决策更接地气、更体现民意、更科学。在村务管理和村级治理中,让有一定能力的贫困群众最大程度的参与,注重听取和尊重他们的意见,及时做好村务公开,全面保障贫困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据统计,襄州区所有村级组织都建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五务公开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党员群众参与感进一步增强。
注重典型示范引领带动。通过“树旗立标”的形式,选树了一批像刘大湾村、胡庄村、邵棚村等为代表的工作有能力、致富有本领的领头雁典型,把他们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推介,树立鲜明导向。有针对性加大贫困地区致富带头人的培训和扶持力度,通过资金、项目、政策的支持,为典型成长创造条件,鼓励致富带头人发展因地制宜的脱贫项目,并通过这种示范和带动作用,让贫困群众能够学有目标、赶有方向。,全区合作社发展到1328家,家庭农场累计达到400家,共带动农户7.5万户。在主导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了特色产业、农村电商、休闲农业、稻虾共作等高效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壮大。
篇16: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
坚持力量下沉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以来,贵州省从江县牢牢把握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积极探索“六个一线”工作法,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集中优势资源、优势兵力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总攻,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堡垒在脱贫一线筑牢。选优配强“领头雁”,注重从在外务工返乡、产业带头人、退役军人等群体中选拔村党组织书记,先后有15名思想政治强、服务意识强、带富能力强的优秀党员走上支部书记岗位。对370个挂牌督战村先后开展两轮村干部“过筛子”研判,对不胜任工作的9名村党组织书记进行了及时调整配强。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地毯式”摸排370个重点村,对排查出的3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完成整顿升级。规范化组织建设,专门制定《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提出组织生活、组织建设等6类38项具体标准,让各级党组织“照图施工”,争创一流。同时,财政按每个村2万元、每个社区5万元党建专项经费给予拨付,有效夯实基础保障。
党员在脱贫一线帮带。开展“党员结对帮扶”行动,建立“党员+贫困户”帮扶机制,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深入一线开展帮扶工作,采取“农家恳谈”“摸底排查”“解难帮困”等方式,累计帮助基层群众争取项目842个,为群众办好事3200余件,解决实际困难问题1628个。以开展“党员创业带富”“双型创建”等活动为抓手,积极引导鼓励村“两委”班子、种养殖大户、党员致富能手发展村集体公司280个,带动1.92万户农户脱贫致富。开展“传帮带”行动,明确下派驻村第一书记在履行“指导”“参与”“帮助”职责的过程中,注重对村干部手把手教方法,既要留下一个好班子、一套好机制、一派好风气,更要锻造真正能接得住接力棒的村“两委”班子。如西山镇小丑村在发展绿壳蛋鸡养殖产业过程中,从基地建设到线上销售,村第一书记采取“手把手”教,村干“面对面”学,当前村干部全面掌握了管理、加工、销售等技能。
干部在脱贫一线锤炼。推行机关干部包保责任机制,县级领导示范带动105个县直部门与207个贫困村结对帮扶,6554名干部与31165户贫困户结对帮扶,并加强日常监督管理,确保干部责任在村、岗位在村、工作在村。实行科级干部下沉机制,选派13名副科级领导干部到乡(镇)专职抓脱贫攻坚工作,确保精准脱贫。按照党群干部进弱村、政法干部进乱村、经济干部进穷村、农业干部进产业村、科技干部进专业村的原则,明确70%以上的机关干部下沉到村开展帮扶工作,充实村级帮扶队伍,目前全县共选派2126 名干部到村开展驻村工作,其中241名担任村第一书记,每个贫困村平均有4名以上正式干部驻村。
人才在脱贫一线聚集。立足月亮山区乡村旅游资源和食用菌、百香果、林下养鸡、稻鱼鸭复合生态系统等“特色产业”打造实训基地,聘请126名“土专家”“田秀才”“金种子”组建乡土师资队伍,开展培训6期3200余人次。深化“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将195名省、州科技特派员和县乡农技人才匹配到370个督战重点村的568个村级主导产业,推动了产业和专家有效对接。截至目前,各级农技专家开展联系服务646人次,农业专技人才到田间地头服务536次,帮助解决问题423个。宰便镇分耶村的辣椒产业,由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辣椒研究所、省级科技特派员宋拉拉在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控等方面进行指导后,长势良好。“我与镇农技人员交换了电话、互加了微信,就是希望在辣椒产业发展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能够及时沟通解决。”宋拉拉说。
问题在脱贫一线解决。针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力量分散、产业不优、攻坚能力不强等问题,及时明确思路措施,推动问题在一线解决。加强脱贫攻坚力量整合,统筹村“两委”干部、脱贫攻坚指挥所长、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网格员、包保干部5支队伍,明确村指挥所长为总负责人,细化责任清单,梳理各项问题,定时完成整改,进一步形成攻坚合力。深入开展“党建促产业发展”行动,帮助农村党组织理清发展思路,把牢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推广“党社联建”“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重点发展“4+1”产业。截至目前,全县养殖生态鸡128.2万羽,种植百香果1.09万亩,种植蔬菜2.46万亩,种植食用菌1100亩,实施有组织化劳务就业14.24万人,其中贫困劳动力6.24万人。同时,围绕提高基层干部攻坚实际能力,通过新时代学习大讲堂视频系统,对村“两委一队三个人”和县乡村三级攻坚队伍进行了全覆盖培训,组织37名村党组织书记、致富带头人到产业示范点观摩学习,当前村集体经济累计达10万元及以上有230个,5至10万元有78个。
导向在脱贫一线树立。强化考核奖惩,形成先进典型选树在一线、干部选拔任用在一线鲜明导向。对在脱贫攻坚中表现突出的275名共产党员、169名党务工作者和100个基层党组织在今年“七·一”期间作为“两优一先”对象进行表彰,对126名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指挥所长进行表扬。坚持在脱贫一线识别和考察干部,通过实地调研、随机查访、常态研判等多种途径,了解和掌握乡镇、部门一批表现优秀的干部,今年来共提拔重用干部23名,储备优秀年轻干部499名,在严格保持乡镇党政正职稳定的基础上,对在脱贫攻坚中履职不到位的5名乡镇正职进行免职和10名乡镇副职进行免职。同时,开展干部作风专项整治,对帮扶工作不扎实的4名帮扶干部进行全县通报,对作风不实、工作不力的57名驻村干部和网格员提醒约谈,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充分利用考核指挥棒促进干部担当作为、善作善成。
篇17: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
运用“三类人才”助力脱贫攻坚
习近平总书记号召,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贵州省三都县把脱贫攻坚作为人才服务大局的主战场,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科技、教育、卫生健康“三类人才”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带动和推动作用,为全县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科技人才助农增收
引导科技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为扶贫战场注入科技力量,让扶贫更有力量。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引领作用。紧扣产业用好人才资源,围绕全县“一县一业”“一镇一业”等主导产业,积极争取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各类科技人才开展技术、项目合作,加速成果转化和科研创新,为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发展服务,推动科技资源向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一线流动集聚。深入推进“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将省州选派的“三农”专家、县级农业专家、村级有一定特长的本土专家分门类别纳入到县级“脱贫攻坚农业专家服务站”中,组建专家库,全方位公布专家信息,不断攻克农业产业在农村生产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助推农业产业向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科技特派员和科技副职以技能培训、“科技特派员(科技副职)+企业+科技计划项目+贫困户”等方式,深入贫困村组户和企业开展技能培训、项目申报、系列科技活动,培育壮大乡村本土人才,为贫困户参与脱贫产业提供一定技术支撑。
教育人才支教助学
坚持把教育扶贫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创新加大教育扶贫宣传力度。成立教育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强化教育扶贫宣传工作,纵深落实脱贫攻坚教师包保制度。利用夜校扫盲班活动平台和特色精准扶贫班,宣传好教育扶贫政策,努力实现人人知晓教育扶贫政策,为贫困学子撑起“希望伞”。创新方式做好脱盲再教育。结合民族地区人口居住特点,采用“集中式”和“流动小黑板”办夜校,全面铺开农村脱贫再教育工作,把脱贫攻坚夜校作为治贫先治愚昧,扶贫先扶智的重要突破口,促进三都农村教育发展。创新模式实现教育扶贫信息精准化。利用钉钉办公平台,开发教育扶贫智能系统,将“简道云”和“扶贫云”有效结合,精准记录学生就读信息、受资助信息,形成线上线下信息一致,精准助力教育扶贫。以来,全县落实教育资助资金4591.043余万元,惠及学生6.742万人次。
卫生人才精准服务
坚持打好、打赢脱贫攻坚“七大战役”中的“健康扶贫”战役,实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如期脱贫致富。扎实实施结对帮扶。借助党建引领“健康使者·助推健康扶贫”行动,1000余名“健康使者”到脱贫攻坚一线开展健康扶贫,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全程结对的长效帮扶模式,实现建档立卡户应签尽签,推动医疗资源向一线流动。,上门开展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119225人,其中高血压患者已签约5977人,糖尿病患者已签约1986人,重性精神病患者已签约689人,活动性结核已签约154人,慢病患者共计服务33766人次。扎实提供健康上门服务。以解决因病致贫家庭造血功能弱作为健康扶贫突破口,对有望恢复劳动能力的患病贫困人群,按照精准摸排、因人施策、有效救治“三步走”策略,运用新农合报销、大病保险、医疗扶助、民政救助现有政策分摊救治,实行“一站式”即时结算,让患者得到快捷就诊。通过排查核实,针对我县罹患七类十三种大病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125人,按照“四定两加强”的原则,认真开展大病集中救治工作。为新增大病患者建立档案,并开展集中救治。扎实提升服务能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对接各界医疗帮扶团体和医疗技术人员,推动医疗技术服务团队下基层行动,定期到各村开展义务诊疗服务,对贫困患者疑难杂症诊断、患者诊疗方案,指导患者康复治疗等服务,有效排解困绕贫困患者“看不上病、看不准病、看不好病、看不起病”等健康扶贫重大难题。
篇18: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
“三举措”打造“扶贫车间”助力脱贫攻坚
近年来,贵州省惠水县断杉镇坚持以党建作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积极招商引资,以“三举措”为抓手合力打造扶贫车间,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探索“党建+”模式,以组织之力筑决胜之基。“党组织带头,发展有奔头。”为全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近年来,断杉镇党委始终坚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产业促脱贫”相结合,采取“党建+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通过党员示范带动,实现“党建+扶贫车间”链接,走出一条“村有产业、家有就业、人有事干”的脱贫攻坚新路子。始终坚持将就业脱贫作为保障民生的重要抓手,共创建扶贫车间47个,建设扶贫就业基地387个,同时大力支持自主创业。今年以来,带动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6万人次,积极开展劳动技能培训300余场次,培训人数105万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000人次以上。
引进“龙头”企业,培育市场主体促产业发展。始终坚持“龙头带动、支部引领、产业兴旺、集体收益、农户分红”的发展思路,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用活农村集体产权清产核资成果,完善“村社合一”建设,持续开展“三变”改革,创新“党支部+N”发展模式。通过招引贵州省利丰堂药业有限公司、贵州煜煌椒农业有限公司、贵州千秋瑞丰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打造花椒、蜂糖李、白芨、香椿、佛手瓜等产业为核心的扶贫车间,增强龙头带动效应,培树致富带头人,激发村级发展活力,形成党建示范带动效应,促进就业增收。
创新“互联网+”,电商扶贫大有可为。为有效将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镇党委牢牢抓住电商助农发展新模式,依托村级电子商务扶贫服务站点建设,创新“互联网+扶贫车间”模式,拓展销售渠道,致力打造“一村一品”,不断增强农特产品知名度,助推建立品牌效应,逐步实现效益线性分配、风险逐级分担,收益模式趋向稳定,效益区间趋向合理。同时,通过发展电商等新兴业态,提供自由灵活就业岗位、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为乡村培育优质人才,保证农副产品可持续、创新性地生产和输出,同步助力乡村脱贫、振兴内生动力,进一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升产能,激活农村自身的发展潜力,打造新型“造血式扶贫”。
★ 脱贫攻坚工作安排
★ 脱贫攻坚工作职责
党委党建关于全面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精选(共1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