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咕向前”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爱国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观看体会,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爱国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观看体会,供大家阅读参考。
- 目录
篇1:爱国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观看体会
国庆期间,观《我和我的祖国》后有感而发。有一种感动叫做“感同身受”,这一次的歌颂不是为庙堂上的伟大;有一种感动叫“中国”,这一次歌颂的是许许多多在70年中奋斗拼搏的人们。这个 国家仍会生生不息,耀若星辰。感慨于时光厚重如奔腾不息之江河,感动之于国家至于每个我们的意义。
前夜,是新生的开始。“一直向上就不会害怕啦”这一次,我们看到的不再是高台之上的伟人, 而是保证升起第一面旗帜万无一兵的小角色。从一块红布到一根旗绳,谈不上珠峰之危,但登高望远 那刻,看到的是新中国的未来。
相遇,伴随更逢的喜悦。“起爆”,在那个年代的爱情,不是分分合合,是在国家之前的渺小。 那个年代充满信仰,似水年华的卑微爱情是多遥远。那一声爆炸是平地惊雷,在如今张狂的年代是多 隐忍而伟大。
夺冠,是中国人的狂欢。“欢呼”,那次扣球挥舞的是艰难中奋起的决心。当冬冬泪水洒落,当不谙世事小孩都忍不住投以注视时,耀眼的不只是胜利,而是信心,是女排精神。
回归,是祖国强大的见证。“这一秒对你们来说是结束,但对我们来说是开始。”为了2秒钟, 多番谈判,底线问题一步也不能退让。洛勇兄的眼圈没有疲惫,英红姐的换徽,干脆利落,达叔的泪 中带笑,触动人心。
白昼流星,是他们改变一生的信仰。“孩子们,那是你们的星星。”不羁的造型,一个追逐的故事,神舟十一号的成功起降,承载的的却远不只是一次科研突破。站起来,这是一场找寻的我的过程。
护航,守护这伟大而强盛的祖国。“凭什么让我当备飞”饱含傲气,哪个飞行员不想驰骋驰蓝 天。吕潇然明白了,护航才是最好的飞翔。飘扬在天空的颜色是欢呼雀跃。
七个篇章,书写中国的七个十年。有创造,前行,犹豫彷徨;有爱情、亲情,热血挥洒。不一定平凡,但一定感同身受。我和我的祖国,是一种信仰,是一篇还在延续的史诗。
篇2:爱国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时间,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概念?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可以是朝晖夕阴,也可以是表盘上的每一分、每一秒,而每一秒,都是不一样的意义。就像7月1日,是从零分零秒开始的一样。而香港,也应该在7月1日的零时零分零秒回归祖国。
两秒有时候微不足道,甚至是可以忽略,可就是这两秒,让中英双方为之谈判了整整16轮之久。这两秒,关乎着中国154年屈辱史的结局,关乎着每一个中国人的信念与坚守,是中国最后的底线。
而这两秒的背后,是中国的外交。香港的回归是史无前例的,它没有任何先例可循,而安文彬先生也深知这一点,他在谈判桌前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地创造出了这个历史先例,捍卫了中国的尊严、主权和利益。时隔多年,再度回忆起往昔,记忆中的场景与对话依然清晰,就像对祖国的那份爱,不曾减少一半点。
这份爱是浓烈的,是永久的,也超越了时间。
时光交错,冲散了记忆中安老先生身影,又将他与另一个人重叠在了一起。而那另一个人,是顾维钧。两段截然不同的故事,两个毫不相干的人,因为同样的一份感情,联系在一起。“当祖国征召我时,我就是一名战士,义无反顾。如果,在东北遭遇了任何不测,这将是我莫大的光荣。”这是顾维钧在调查九一八事件和伪满洲国真相时所说的话。我想,如果安文彬先生,生在那样一个年代,大概也会说出这样的话。顾维钧先生面对日本人的咄咄逼人,不卑不亢。他不辱使命,在1932年的《国联调查团报告书》中,拒绝承认“满洲国”的合法性,秉承着“玉可碎,国不可碎。”的态度,肯定东北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他为祖国在外奔波了一辈子,正是因为他确信,在当时每一个中国人忍辱负重的身体里,有跳动着一颗坚强反抗的心,而这种坚韧,终将会迎来胜利的一天。而这,恰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对祖国的自信,与爱。
什么是外交官?
面对这个问题,顾维钧说:“我深爱着我的祖国,但我不得不在与她远隔千里的地方,为她争取荣誉和权利。这,就是外交官。”恍然间,脑海中浮现出安老曾说过的一句话:“这就是我们的爱国情操,国家,国家。”
多难兴邦,中华民族历尽千辛万苦迎来新中国的建立,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而这一切,靠的就是顾维钧、安文彬这样的人;靠的就是千千万万为了祖国和人民前赴后继的先辈们。
当国歌再次响起,当五星红旗在香港冉冉升起时,是多少双微红的眼眶,又是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才换来的。
时光荏苒,步履不停,回望历史,展望未来,是希望,也是光明。
篇3:爱国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10月2日,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看了一部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这片电影由7个小片段组成,分别是“前夜”、“相遇”、“夺冠”、“回归”、“北京你好”、“白昼流星”和“护航”。
这7个小片段涌动着不同的情绪,不仅表现了个人和祖国密不可分地紧密联系,而且是主人公为祖国奉献自己,奋不顾身的写照。
“白昼流星”这个片段最让我印象深刻。故事讲述了一对叛逆的流浪兄弟,在迷茫和落魄时遇到扶贫办退休李主任生活发生改变的故事。我跟着镜头见证了神舟11号飞船成功着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见证了人性中的善良,见证了草原预言中的“白昼流星”,内心受到极大冲击。
当兄弟俩劳教后回乡,已经退休的李主任把他们接到家里给他们洗澡、穿新衣服,剪头发,还供他们吃饺子和羊肉。本来应该痛改前非和感激的两个人,却屡教不改,当天晚上就偷了老李救命的5000块钱,警察追来抓住他们时,老李的妻子哭着对两个孩子说:“这是老李救命的钱啊。”看到这里我忍不住留下了泪水,同时心里斥责这兄弟两个,真是没有良心,救命的钱也偷啊,更何况这钱还是从乡亲们借来的,作为一个主任,劳累工作了一辈子,退休了连自己看病的钱也出不起啊!泪水在我脸上流淌着,我擦干泪水,继续观看。
老李的老婆看不过了,正准备伸手打兄弟俩时,老李大吼一声:“不能打!这钱是我给他们的,不是他们偷的!”妻子悲痛万分跑到老李面前吼道:“老李,你还想不想活?”看到这儿,泪水又一次夺眶而出,同时内心涌起一阵感动:为什么要对他们这么好?非亲非顾,李主任这么做图的什么?命都不要了?
第二天,老李让两个孩子骑上马跟着他走,带着兄弟二人来到了神舟十一的着陆点,让他们亲眼见证了中国航天史上这一辉煌时刻。当兄弟们兴冲冲回到老李等他们的地方,老李已倒在地上,从嘴里吐出一大堆血,兄弟突然明白了一切,含着泪感谢老李,老李却一直在说:“孩子,站起来!”站起来!站起来!是老李对兄弟俩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他在生命弥留之际,仍挂念两个孩子,鼓舞着两位叛逆少年。
草原上的人都说流星是希望,但我却认为说老李是兄弟俩的白昼流星。流星虽然光芒耀眼,但时间很短,就如同身患重的李叔,是他为两位少年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点亮了他们人生的希望!
这7个片段,跨越时间从1949年到,像是一个时光机向我们反映着小人物不平凡的故事。
电影散场了,我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观众自发唱起了“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我心中感动,眼中又有泪水涌动。
我,虽是一名小学生,但也要有责任,我应该好好学习,奋发向上,充满斗志,祖国要走的路还很长,祖国的发展需要我们的力量!
篇4:爱国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随着女歌唱家甜美的歌声,《我和我的祖国》的电影大幕徐徐拉开。电影通过“前夜”、“相遇”、“夺冠”、“回归”、“北京你好”、“白昼流星”、“护航”,七个故事展开的时间轴来展现新中国成立到今天的变迁。
其中对我来说印象最深的就是新中国国旗冉冉升起那一刻的骄傲;科学家们为了科研隐姓瞒名远离亲人,不惜牺牲自己年轻的生命;还有冬冬和小美的女排故事,冬冬在友情和女排比赛里来回徘徊,看着街坊邻居的期待眼神,冬冬像个战斗一般身披“战袍”冲向屋顶扶住电线,正是这一刻中国女排战胜了美国队,整条街的街坊欢呼雀跃把冬冬抛向了天空,冬冬错过了和小美的告别,虽然很遗憾但他鉴证了女排精神,更是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香港回归故事是听爸爸妈妈讲的,今天在电影里能亲眼目睹真得非常骄傲,女警官换警徽的动作实在潇洒极了;去过北京但没有去过“鸟巢”,我也很想去摸摸这位“小哥哥”爸爸劳动过的栏杆,北京是首都,是中国的第一扇窗户,它把最温暖的阳光洒遍了祖国每一个角落;看“白昼流星”之前我还不懂得什么是“失足少年”,李叔用自己救命的钱换来两个少年的醒悟,让我不由自主的掉下了眼泪,航空员的返回舱就像白日里的流星,给迷失方向的人们带来了希望,李叔的精神不就是那个流星吗?我也终于懂得了什么是“备飞”,为什么最优秀的飞行员不能在阅兵仪式的上空飞翔,宁可成全了队员放弃自己的梦想,这是何得的大爱,是中国人民几千年的传承下来的美德。
影片里通过小人物的故事来述说大时代,那些时代都是我这个年纪不曾经历过的,所以我看得很认真也很仔细,小人物从来都不是小人物,他们对待工作时的坚守,以及为了保障国家利益时表现出的精益求精的精神,才让历史的高光时刻更加夺目耀眼。
我真庆幸生活在如此幸福安定的时代里,可以在明亮舒适的教室里学习文化,可以在假期里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可以一家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这些都是一代代中国人民的努力换来的,我也要从自身做起,努力学习,追寻闪光足迹,赓续红色基因,接力奋斗追梦。
篇5:爱国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我,一个普普通通的初三学生,与我的祖国,能有什么关系?
我们先将这个谜题的谜底放一放,来谈一谈刚刚看完的《我和我的祖国》。爱国片想拍出好口碑其实不容易,要顶着流量至上的潮流逆行,靠一腔热血是完全不够的,作为电影本身的质量要过关。
我很高兴看到,它的剧情没有落入常规爱国片的光伟正的大套路,而是另辟蹊径,用关键时间点把整段剧情分割为单元,至少方便导演对影片整体节奏的把控。
其中,我最欣赏的是“前夜”,作为第一个单元,它成功的留住了我。脱离了老生常谈的各个战役各个英雄,选用了名不见经传的人物:电动升旗装置的设计者。一个有记载却离我们又很遥远的人物,占据了我们的眼球。片段中成功的营造了戏剧性的冲突,一个科研气质的人物和一个军事气质的人物的碰撞带来的是轻松和幽默,也令人更能渡过平淡的铺垫。说到故事的高潮,我们可以看到冲突的化解,展现的是个体的善良;之后的各家各户提着灯笼,拿着锅碗瓢盆赶过来,则是群体的善良,在层层深入的剧情中,收获的感动更有层次感,也不乏轻松,让整个故事明快却不显浮夸,自然也仍然深刻。
从片子的艺术性,这个片段很棒,但它传达给我的感情却自然而然的打湿了我的眼眶。
人是感性动物,我们看到的是在国家之盛世的面前,一个平凡到再也不能更平凡的人物的奋斗和付出。我们看到的是温暖的橙光在大街小巷流淌,仿佛鲜活的血液般奔走着,运输着善意和希望,那一刻,不光是林志远的眼睛,每一个看着的人的眼帘中都倒映着这光芒。当焊接上阻断球时的全景镜头,看着这个在夜幕笼罩下的北京城,满足感升腾而起,一秒秒流逝的时间在此刻静止,我如同在几十米的旗杆上吹着那来自即将破晓的黎明的风。
我们是小人物,所以才会与这样平凡的人有着共同的心跳、共同的呼吸。祖国很大,但那是每一个中国人拉着手围成的一个城墙,或许我们这一生不曾会阻挡那硝烟和炮火,也不曾以一人支撑起国家的重任。但我们每个人都是一部分,是梦的一个章节,中华民族的复兴,要每个人的同时做着这场梦、追着这场梦。铭记着每一个与祖国发生的故事,点缀你的中国腾飞之梦吧。
篇6:《我和我的祖国》爱国电影心得体会
主旋律的电影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今年是祖国70华诞,又是多事之秋,此片以7个片段来回顾祖国7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唤醒全民记忆,献礼祖国又能激扬爱国热情,真的,仅仅看预告片都能激动不已,眼泪不自觉脱框而出,片子阵容强大,实力派的倾情加盟,给了片子更多的期待,有点迫不及待献礼片快点到来,只是希望某些黑子先把良心洗一洗再来说话,再有带有某种特殊的的发言来黑化爱国情绪的黑,你的良心可以当垃圾处理掉了。
爱国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观看体会(通用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