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的心得总结

时间:2023-03-09 04:10:24 作者:yy 其他心得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yy”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0篇唯物辩证法的心得总结,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唯物辩证法的心得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唯物辩证法的学习心得

企业是经济事物。企业的生产力、内部管理制度、尤其是所有制关系,属企业的内因,而市场是企业的外因。

说市场起决定作用,如果是对企业而言,那只是反作用。决定企业发展的是企业内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华为的高质量发展,内因起决定作用。如果市场起决定作用,那为何不能决定其他企业成华为?

说市场起决定作用,如果是对宏观经济而言,那就颠倒了社会生产与市场流通的关系。“市场是流通领域的总表现”。唯物史观揭示出,是社会生产决定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状况,而不是相反。市场对生产起的是反作用。社会生产才对市场起决定作用。归根结底,是全社会占主体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对市场起决定作用。

如果全社会工商领域资本主义私有制占了主体,那就是资本家阶级对市场起决定作用。即使有宏观调控也不能改变社会生产的自发性,从而社会再生产比例的严重失衡;而社会收入的两极分化一定导致市场供给过剩,从而生产过剩,工人失业。

《资本论》指出,即使是简单商品流通,也包含危机的可能性。资本主义私有制占主体的市场,必然使生产过剩的危机成为现实性,发生周期性经济危机,并从一国扩大到资本主义世界。

我们理应沿着马克思的科学理论道路前进。看请新自由主义违反辩证法,颠倒生产与流通关系,颠倒企业发展内外因关系,夸大市场作用,为国际金融垄断资本服务的欺骗性和危害性。

篇2: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

辩证法规律揭示的全是极限本质之间的联系,是抽象程度最高的产物。尽管辩证法的规律都是从概念的推演中抽象出来的,但是这些规律完全与客观现实的本质运动相一致,因此它们都是具有极限真理的客观规律。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彼此之间的联系是一分为二的关系。基本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它是其中的“一”。量变质变规律与肯定否定规律是“二”。

篇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什么

唯物辩证法还指出: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规律具有客观性、稳定性、可重复性和普遍性。换言之,规律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既不能被人创造,也不能被人消灭,只要条件具备就一定要发生作用,所以必须尊重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三条,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关于这三条基本规律的内在关系,一般认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篇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什么

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一条中心线索,是理解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是从各个不同侧面揭示事物的联系和发展的,而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联系和发展的最深刻的本质。因此,对立统一规律必然贯穿在其他规律和范畴之中。

对立统一的'方法,即矛盾的分析方法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承认不承认矛盾,承认不承认事物因内在矛盾而引起变化、运动,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

篇5: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高中政治

联系的普遍性:联系包括横向的与周围事物的.联系,也包括纵向的与历史未来的联系。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及其内部各要素、部分、环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但另一方面事物又存在着相对独立性,即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相区别而相对独立地存在。事物的普遍联系和事物的相对独立存在是互为前提的。

联系的多样性:从大的方面说,联系可分为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等等。

篇6: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发展观原理

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体现的哲学原理:

原理: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我们要坚持唯物辩证法这个观点,就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运动和物质关系原理:

原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

原理: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区别:第一,二者的内涵不同;第二,二者的地位与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第三,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第四,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第五,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二者联系:第一,二者不可分割;第二,二者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反之,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第三,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方法论: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发挥.

规律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指的是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是客观的,意味着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客观的,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规律是客观的,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同时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政治唯物辩证法发展观原理方法论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五条,大家一定要将原理和方法论对应起来,同时经常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才能更好的提高成绩。

篇7: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发展观原理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即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心理和精神状态)

④规律具有客观性,要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人们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于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或: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篇8: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发展观原理

政治知识点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整个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承认自然界与社会的客观性。反对在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政治知识点2.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政治知识点3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原理

【原理】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前提下,充分重视意识的能动反作用、自觉树立正确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反对否认意识能动反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反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政治知识点4、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原理

【原理】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方法论】力求使我们的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反对否认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不可知论。

政治知识点5、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其次集中表现在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一方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另一方面,既要力求使我们的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反对片面夸大物质决定作用而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机械唯物主义和否认物质决定作用、颠倒物质意识关系的唯心主义观点。

政治知识点6、规律是客观的原理

【原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具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是物质运动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的客观性包含三层含义:第一、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第二、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是不可抗拒的,第三、表现在它是不可创造和消灭的;特别强调: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

政治知识点7、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原理

【原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思想路线。要坚持实事求是就要坚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

【方法论】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

篇9: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发展观原理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1)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2)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因此,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改革要配套进行;说明我国要处理好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说明我国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处理好经济与教育、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说明当前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强,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说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生必须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4、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2)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方案,实现整体的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整体着眼,又要搞好局部;说明在我国的改革和建设这些重大问题上,要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说明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要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必须维护国家整体利益和中央的,又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说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要发挥各地区的经济潜能,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5、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6、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原理内容】:(1)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2)发展的实质就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3)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1)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2)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3)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7、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

【方法论】:我们在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错误倾向】:反对两种倾向: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或优柔寡断、缺乏信心。

篇10: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发展观原理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1)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2)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因此,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改革要配套进行;说明我国要处理好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说明我国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处理好经济与教育、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说明当前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强,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说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生必须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4、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2)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方案,实现整体的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整体着眼,又要搞好局部;说明在我国的改革和建设这些重大问题上,要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说明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要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必须维护国家整体利益和中央的,又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说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要发挥各地区的经济潜能,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5、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6、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原理内容】:(1)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2)发展的实质就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3)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1)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2)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3)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看待一个人应当坚持变化发展的观点;说明我国的改革事业是新事物,要用创新精神拥护和支持改革,积极投身到改革事业中去;说明必须用发展的观点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制度,看到两种社会制度的不同前途,看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说明要用发展的观点对待马克思主义、-思想,认识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是-思想的最新成果,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在对待马列主义、-思想、-理论的态度上,做到与时俱进,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思想、-理论。

7、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

【方法论】:我们在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错误倾向】:反对两种倾向: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或优柔寡断、缺乏信心。

篇11:试论唯物辩证法的一般意义

试论唯物辩证法的一般意义

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入新世纪,进一步认识它的时代意义、人文意义、科学意义、方法论意义,有助于人们提高科学与哲学意识.在改革的'实践中应认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唯物辩证法,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充分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作 者:吴晓峰 WU Xiao-feng  作者单位:北京星之星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北京,100080 刊 名: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英文刊名:SOCIAL SCIENCES JOURNAL OF COLLEGES OF SHANXI 年,卷(期):2001 13(10) 分类号:B02 关键词:唯物辩证法   时代意义   人文意义   科学意义   方法论意义  

篇12: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三条: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事物以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例如: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人奋斗,从而把理想转化为现实。

(2)质量互变规律:事物、现象由于内部矛盾所引起的发展是通过量变和质变的互相转化而实现的。

例如:吹气球。一点一点的吹(量变),吹到一定程度,气球就爆炸了(质变)。

(3)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自身的辩证否定实现的。事物是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统一。当肯定方面居于主导地位时,事物保持现有的性质、特征和倾向,当事物内部的否定方面战胜肯定方面并居于矛盾的主导地位时,事物的性质、特征和趋势就发生变化,旧事物就转化为新事物。否定是对旧事物的质的根本否定,但不是对旧事物的简单抛弃,而是变革和继承相统一的扬弃。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阶段,都是对前一阶段的否定,同时它自身也被后一阶段再否定。经过否定之否定,事物运动就表现为一个周期,在更高的阶段上重复旧的阶段的某些特征,由此构成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周期性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发展过程,体现出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篇13: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

A.质量互变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永恒发展的规律

答案:(A)。

相关阅读:

篇14: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

一、质量互变规律

1、质、量、度

质是事物成为它自身并使它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一种内在规定性。

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们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能够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度是标志事物质和量统一的哲学范畴,是指出事物持续其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幅度、范围,是和事物的质相统一的数量界限。事物度的原理,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务必注意“适度”的原则,过犹不及

2、量变、质变及辩证关系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体现为事物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连续性的中断。

关系: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相互转化。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量变中包含部分质变,质变中包含着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防止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

3、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好处

质量互变规律:量变和质变是对立统一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到必须程度,必然会有质变。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了道路。

社会发展为量变重要形式,社会改革为部分质变,社会革命为质变。

二、否定之否定规律

1、含义:肯定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因素,是肯定这一事物为它自身而不是别物的因素或方面。否定是事物中促使它灭亡的方面,即破坏现存事物使它转化为他物的因素或方面。

2、辩证关系:对立统一的关系: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互依靠、相互渗透。

3、方法论好处

树立辩证否定观,反对形而上学否定观。

辩证的`否定观: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是包含肯定的否定,作为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否定就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

对待历史文化的态度。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三、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关于矛盾的学说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其一:相互依存性-共处于一个统一体。其二:相互贯通性-相互渗透,并在必须条件下相互转化。

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普遍性即共性,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特殊性即个性,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关系:相互区别,相互依存、相互联结,必须的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问题、多种经济形式并存、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是矛盾学说的精髓,是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关键。

3、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非主要方面(两点论和重点论)

在复杂的矛盾系统中,矛盾可分为主、次矛盾。主要矛盾是指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指处于服从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关系:

主要矛盾在矛盾体系中起主导作用,它制约着次要矛盾。次要矛盾影响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必须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矛盾的两个方面有主、次之分。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

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影响、制约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主、次双方在必须条件下能够易位,在这种状况下,事物的性质会发生变化。

辩证法的两点论,就是在研究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辩证法的重点论,就是在研究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不是把二者等量齐观、平等对待,如果不抓住重点,甚至否认重点,而把各种矛盾和矛盾的两个方面平均看待,就变成了形而上学的均衡论。一点论和均衡论在理论上都是错误的,在实践上都是有害的。

根据这一原理,我们分析问题时,要分清主流与支流,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

篇15:谈唯物辩证法的与时俱进性

谈唯物辩证法的与时俱进性

唯物辩证法是一门关于各种事物和现象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依存以及它们的运动和发展的科学.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唯物辩证法是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它对于我们的思想和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 者:李晓梅  作者单位:大庆石油学院社科系 刊 名:大庆社会科学 英文刊名:DAQING SOCIAL SCIENCE 年,卷(期):2002 “”(4) 分类号: 关键词: 

篇16:[中学生物论文]唯物辩证法和生物教学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而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也必然是矛盾运动的过程。这一法则,不仅适用于社会科学,同样也适用于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生物学也不例外。

生物学的两个最重要、最基本的观点是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虽然书中的每章每节的具体内容不同 ,也没有明确的辩证唯物主义方面的具体论述,但若细细的分析,用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去透视,我们就会 发现,事物的矛盾法则,才是这些内容中最根本、最本质的东西。

事实上,在自然界的万千生物中,不论它是植物还是动物,不论它是水生还是陆生,也不论它是低等的单 细胞植物还是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生长、发展过程,总是伴随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因为生命的过程 ,就是矛盾运动的过程。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如果简单机械的移动本身包含着矛盾,那么物质的更高的运动 形式,特别是有机生命及其发展,就更加包含着矛盾……生命首先就在于:生物在每一个瞬间是它自身,但却 又是别的什么。所以生命也是存在于物体和过程本身中的不断地自行产生并自行解决的矛盾,这一矛盾一停止 ,生命亦即停止……”

既然唯物辩证法所揭示的问题是生命发展过程中最根本最本质的东西。那么,在生物教学中,教师有计划 、有目的地把辩证唯物主义和教材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不但有助于学生对书本内容的理解,有 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我认为主要应以三个基本观点为基础。

一、运动和发展的观点。矛盾是简单的运动形式的基础,更是复杂的运动形式的基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 物的发展过程中,而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也必然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因此,我们认识物质,就是认 识它的运动形式、认识它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过程。例如多细胞动物是由一个受精卵逐渐发育成为一个个体的 ,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吐故和纳新的矛盾运动。卵细胞的发育,正是在这样一系列的矛盾运动过程 中完成的。单个生物如此,整个生物界和整个自然界也都不例外。

二、普遍联系的观点。

一切过程中矛盾着的诸方面,不但有互相排斥、互相斗争、互相对立的一面,同时又有互相联系、互相依 存、互相制约的一面。生物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之间,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的。在不同的生物 个体之间,也是关系密切的。如寄生虫同寄主之间的关系,寄生虫若是离开了寄主就无法生存。再如,海葵与 寄居蟹共同生活,寄居蟹依靠海葵的保护,海葵则依靠寄居蟹的'活动获得了更多的捕食机会。

三、矛盾是发展的动力的观点。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并因此而引起了事 物的运动和发展。自然界的变化,主要是由于自然界内部矛盾所引起的结果。植物和动物的单纯的增长,数量 的发展,主要则是因为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充满了矛盾,并由这些矛盾的存在和斗争推动了生物体的生长发 育,其中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就是很重要的一对矛盾。这一对矛盾的存在和斗争,才是推动生物生长发育的主 要动力。同样,在生物与自然界中,也充满了矛盾和矛盾斗争。例如,位于印度洋南部的克尔格伦岛,岛上经 常刮大风,高大的树木完全不能生长,只有那些发生了矮小变异的植株才能生存,这一矛盾斗争的结果,最后 使这个岛上出现了贴着地面蔓生的植物。

总之,不论是在生物体内,在生物个体与个体之间,或是生物界与自然界之间,无不存在着矛盾,存在着 矛盾的对立和斗争,正是由于这些矛盾的对立和斗争,才促使生物界的不断发展和进化。

由此观之,教师在教生物学的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有机地结合到课文中去,应是一 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篇17:论系统科学方法与唯物辩证法

论系统科学方法与唯物辩证法

从系统科学方法的应用范围、普遍性程度及其使用的基本范畴来看,系统科学方法主要是一般科学方法.系统科学方法证实和丰富了唯物辩证法,为唯物辩证法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唯物辩证法作为最根本的.科学方法论体系,在正确地运用系统科学方法过程中,唯物辩证法起着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

作 者:白晓东 郭广 BAI Xiao-dong GUO Guang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湖北,武汉,430063 刊 名: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QIQIHAR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07 “”(6) 分类号:N031 B024 关键词:系统科学方法   唯物辩证法   层次定位  

篇18: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如何理解发展的实质

发展是哲学术语,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

事物的发展原因是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事物发展的根源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即事物的内因。

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而向前的,上升的,进步的运动即是发展。

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篇19: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B。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

正确答案:A

【解析】

考核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参见教材P51。

【相关阅读】

唯物辩证法(Materialist Dialectics), 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是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式之一;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经其他马克思主义者(比较突出的如恩格斯、列宁、托洛茨基、毛泽东等)发展而构成的一套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思想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发现的哲学原理。它科学地反映了关于宇宙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最普遍、最深刻、最基础的规律与本质。它认为世界万事万物是永远运动和普遍联系的`, 而运动的法则主要是依据一切事物内部的客观存在的“一分为二”的矛盾性构成的辩证运动法则,联系的纽带与方法主要是客观存在的又对立又统一为核心的一系列辩证原理构成的结构组成的纽带。这个哲学的基础是唯物论,主导则是辩证法。唯物论与辩证法互相制约、相辅相成、有机结合推动着这个哲学本身永远与社会实践亦步亦趋地一同进步着。它不断总结社会实践新的经验验证、完善与丰富自我,同时指导社会实践快速向前发展以至无穷。它是全人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最普遍的、最有效的科学武器之一。它是世界全人类的思想财富。

篇20: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知识点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什么是矛盾?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关系: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3、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原理: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方法论: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的海洋中扬帆远航,才能历经风雨,又见彩虹。

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方法论意义:想问题、办事情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分析矛盾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活的灵魂。

5、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和矛盾的特殊性(个性)的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是可以变化的。方法论意义:(1)应该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2)掌握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科学的工作方法。

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及其相互联系

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就是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7、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矛盾双方中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8、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

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牵牛要牵牛鼻子”;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中学生物论文]唯物辩证法和生物教学

幼教心得总结

销售心得总结

实习心得总结

年度个人总结心得

信息技术复习心得总结

康复科实习心得总结

党员读书心得总结精选

农业银行实习心得总结

三年级读书心得总结精选

唯物辩证法的心得总结(推荐2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唯物辩证法的心得总结,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