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加技术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28 03:38:40 作者:yiheyuan12 个人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yiheyuan12”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机加技术总结范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机加技术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茶叶机采项目技术总结

茶叶修剪机采茶机械操作技术要点

一、使用前注意检查:

1、外观:有无磨损、裂痕、螺丝松动、线路脱落等情况。

2、齿轮箱:是否加了黄油(工作20小时加一次)。

3、空气滤清器:有无灰尘。

4、油箱:是否有油,油箱盖是否拧紧。

5、油门开关:是否过紧或过松。

6、汽油机开关:是否正常。

二、启动准备:

1、打开电路开关。

2、启动前注意观察油泡是否进油达到一半以上,如不足则要泵油,要先按几次手油泵,使汽油进入化油器、排出空气,油门关闭到位(冷机将油门适当打开一点)。

3、冷机启动时须关闭风门,热机启动时风门须处于开启状态。

4、按住汽油机,拉动启动绳。

5、启动后稍微加大油门,空转预热2-3分钟,正式采茶、修剪作业时需加大油门。

三、使用中注意事项(维护保养):

1、配比机油须摇匀才能启动机子,否则容易造成拉缸。不得用劣质机油,需用专用机油,以免拉缸。二冲程机子不得使用四冲程机子的机油,四冲程机子不得使用二冲程机子的机油,以免拉缸。

2、不得用不干净的壶装汽油,以免堵塞化油器。

3、未加黄油、机油不得开机工作,以免烧坏齿轮。

4、启动后未经预热不得突然加大油门,避免因机子过快发热损坏机件。

5、不得高速陡然熄火停机,以免造成呛火花塞不能启动。

6、不得搞歇人不歇机的超负荷运转,机子连续工作不得超过4小时,否则容易造成超高温拉缸。

7、三包期内,机子发生故障不得自行拆机,需打电话告知原购修理站派员拆检维修,以免造成损坏换件不能向厂家报损。因自改自拆造成损坏,由用户自行承担费用。

8、停机后如长时间(多天)不用要将汽油倒出来,以免损坏化油器。

9、四冲程机子要经常检查机油,机油少了要加上。加了三次机油以后要换一次机油,将废机油倒掉,否则容易损伤机件。

10、注意检查剪刀口螺丝间隙,防止螺丝松脱,以免影响剪刀寿命。

11、采茶机要注意检查软轴是否正常,防止因扭曲损伤软轴。同时注意检查风机风轮是否有磨损、擦壳、裂痕等情况,以免噪音过大和影响正常作业。

12、封园停机后要将机子擦抹干净,打上机油装箱。

四、茶叶采摘修剪机的安全使用要点随着茶叶采摘季节的到来,茶叶采摘机将广泛使用,为了更好地发挥机械农事上的作用,安全作业显得十分重要,务请作业人员按操作程序作业。

1、操作时对服装的要求:

(1)请穿长袖衣裤,但避免穿宽松袖口、裤口的衣服。

(2)请戴有锁带的帽子和保护眼镜.

(3)请穿不易打滑的鞋子。

2、对操作人员的要求:

(1)借用或对机械操作不懂的人需使用此机时,请先接受安全作业指导,然后再使用。

(2)下列人员不能使用该机械:洒醉的人、未成年人、过度疲劳的人以及药物过敏等原因使得不能正常操作的人。

3、作业时注意的安全事项:

(1)起动时周围的不要离得太近,拉起动绳时,人需站在远离刀片的一侧。

(2)作业时不要接近他人;雨天和地面较滑时,请特别注意安全。

(3)刀片被卡住时,请迅速停止汽油机;请不要倒退(走)作业。

(4)在汽油机发动着或补充汽油时严禁抽烟。

(5)严禁小孩玩弄机械或带小孩操作机械,以免伤及小孩。

(6)采茶、修剪时,一定要握牢机子手柄,不得用吊带驮挂机子工作,以免发生安全事故。修剪茶树时,要用扬叉撬茶树枝桠,不得用手捡脚拢,以免割伤手脚。

(7)启动后不得用手触摸火花塞,以免高压伤人。

五、茶叶修剪机修理中的常见现象:

1、电路开关没打开拉不响机子。

2、摩托车机油加机上,会造成拉缸。

3、使用前不排空气拉不响。

4、空气滤清器海绵灰垢阻塞或是排气管滤网灰垢堵塞,需要及时清洗。否则机子没有劲。

5、汽油里面含水过多,造成茶机启动不了、拉缸等问题。

篇2:茶叶机采项目技术总结

学院:XX学院

专业:XXXX

班级:20xx班

姓名:XXX

学号:XXX

指导教师:XX

20xx年XX月

茶叶自动摘采装置设计

摘要:本文梳理国内外关于茶叶采摘设计和发展前景的参考文献,通过分析茶叶市场需求、自动采摘机发展过程、人工采茶的缺点和茶叶的机械化采摘发展前景来为茶叶采摘机的设计改进提供几点建议。为以后的设计改进打下基础。

关键词:茶叶;市场需求;机械化采摘;发展前景

茶叶生产是我国传统产业,茶叶已经成为全球三大饮料之一。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对健康饮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茶叶富含的营养价值也越来越被人们推崇和喜爱。20xx年,我国茶叶产量175万吨,居世界首位。可茶叶的生产采摘大多数依赖人工采摘,这无形为茶产业增加了不少人工成本和降低了生产效率。所以一款方便快捷茶叶采摘机成为茶农不可或缺的工具,也可以打破采茶叶的发展瓶颈。

1茶叶的发展状况和市场需求

1.1茶叶的发展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文化也是源远流长。全国种植茶叶的地区越来越多。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茶叶的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早期的茶叶种植是以农户个体经营为主体,采用原始的人工采茶和加工,生产效率低下,极大程度限制了茶叶产业的发展。茶叶的加工技术水平落后,无法有效的形成规模化生产和销售。由于当时的茶叶生产水平限制,在采摘、加工、运输和销售的过程中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产品的品质也得不到保证。茶叶的生产效率低于国际平均水平,茶农大多是依靠自己的经验来进行采摘加工,缺乏专业的技能培训。而且茶叶的品牌也是良莠不齐,大大小小品牌数千个,而知名的就那么几个。但是随着茶叶的需求越来越大,中国的茶叶产业逐渐走进了人们的实现并且被重视起来。随着现代机械化农业发展和国家对茶叶产业的大力扶持,我国茶叶的生产逐渐走向现代化和产业化。茶农们也逐渐使用机械化生产工具对茶叶进行采摘和加工,茶叶的品质也在不断提高。随着越来越多的资本注入,茶叶企业已经意识到现有的茶叶生产规模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于是大规模的茶叶种植基地孕育而生。茶叶也从开始的个体化、手工化、家庭式经营逐渐走向了产业化、机械化、品牌化。茶叶产业的发展随着时代的脚步在不断扩大,对茶叶附属的设备机械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茶叶采摘机作为当中不可或缺的一步也逐渐走进了茶农的平常生活劳作当中。

1.2茶叶的市场需求

据统计20xx年,我国茶叶总产量高达到175万吨,产量达到世界首位。茶叶的消费市场也是逐年上涨。世界人均年消费茶叶近500克,英国人均年消费2460克,日本人1005克,爱尔兰3170克,中国330克,香港特别行政区1370克。由此可见,茶叶市场还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茶叶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消费往往倾向于那些名优茶、名牌茶叶。从长远来看,我国茶叶产业虽然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但是市场需求量是不容小觑的。喝茶已经成为中国人名的一种生活习惯,每家每户都会备点茶叶,接待客人或者自己小酌。而且走亲访友时,茶叶也成为时尚健康的送礼佳品。所以各地对茶叶产业也越来越重视。像贵州、福建、浙江、江苏等地都在大力扶持茶叶种植产业和茶叶附属产品的开发规划。

2茶叶采摘的机械化发展过程

2.1早期的人工采摘

在茶叶产业发展初期,农用机器发展落后,茶叶的采摘大多采用人工采摘。人工采摘这是传统的采摘方法。它的优点是易掌握,缺点是费时费力、动成本高。难以做到及时采摘。目前细嫩名优茶的采摘,由于采摘标准要求高,还不能实行机械采茶,仍用手工采茶。人工采摘往往伴随着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效率低下、人工成本高、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等。而且人工采摘茶叶对采摘者的技术要求十分高。茶农在采摘时出现用手扭采、揪采、抓采等现象,破坏树冠培养、损伤茶芽、老嫩不一、芽叶破坏、混杂等严重,即影响茶树生长,又影响品质的提高。所以采摘者往往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技能培训才可以胜任这项任务,但这又无形中提高了茶叶的生产成本,遏制了小型茶农的发展。而且随着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人工采摘已经无法满足当今茶产业的发展扩大。

2.2日本茶叶采摘机的介绍

在世界产茶国中,日本茶叶机械发展很快。在全国76.9万亩采摘茶园中,除少数覆盖茶,玉露茶,碾茶等高级茶用手采外,其它的茶园几乎都用机采。平均亩产277斤。是世界上单产最高的国家。由于日本劳动力缺乏,所以日本对机械化农业发展十分重视。日本早在上世纪代就开始了茶叶机械化采摘机的研制和改进。从刚开始的携带型采茶机到最后的自走式采茶机都能比较有效的帮助茶农进行采摘生产。

2.2.1携带型采茶机

携带型采茶机的采摘方式有3种,既往复动刃型(现在的可搬型采茶机多采用这种方式)圆盘状的水平回转刃型以及圆桶刃型,到1965年止,全日本该机械的普及台数超过了100万台。携带型的机械,机身重6-12公斤,采摘幅度25-45厘米。采摘劳动强度相对较大,工作效率也相对较低,但现在日本的山地茶园还有不少是沿用该机械的,1小时可采40-60公斤鲜叶。

2.2.2可搬型采茶机

可搬型采茶机也被称为双人采茶机。1965年鹿儿岛松元机工开发了可搬型茶叶采摘机,最初采用的是圆筒刃型,现在的话,不锈钢的往复动刃型已经成为主流,该机械采用送风的方式,将采摘下的茶叶送到机身后的布袋中。随着新型材料的运用,机身的重量也由当初的超过20公斤,演变到现在的10公斤的程度。该机械一次采过,就可以完成半个茶树蓬面的采摘任务,快捷便利,售价不高,是日本当前最普及的茶叶采摘机型。一小时可采250-370公斤的鲜叶。

2.2.3自走式步行型采茶机

1970年,开始发行可走行装置的采摘机。主要采用车轮走行和履带走行的模式,这样就可以实现单人操作了,而不用非2人抬着不可了。这种机械的单人效率是可搬型机种的1。8倍。不过该机型的普及率不很高,卖的不是很好。

2.2.4轨道走性型采摘机

1985年,开始在茶园铺设轨道进行轨道走行型采摘机的研究,1990年,该技术进入实用化阶段,这种机型的突出优点是:采摘精度较高,可以采摘不混入茶茎和老叶的嫩叶部分,现在静冈县有380公顷的茶园普及了该机型。该机型1小时可采360公斤鲜叶。

2.2.5乘用型采摘机

1961年,鹿儿岛茶叶实验场开始进行乘用型采摘机机械的研究,此后其他研究机构和机械制造企业共同象实用性方向迈进,开始采用的是车轮型,但是车轮型在软弱的土壤中行走非常不便,之后,又改用履带式的。,这种采摘机械在平坦而宽阔的茶园地区的普及数超过了1000台。同年,落合刃物工业开发成功了只有之前机械重量3分之一的小型乘用型机械,这样搬送容易,还是价格也是一般中规模的农户所能承受的,20xx年开始,共有4家企业开始制造贩卖该型号的机械,价格从几十万人民币到几百万人民币的都有。1小时可采10-20A的面积,产量可达到500_1500公斤呢。该机械还有一个限制,就是茶园除了要求平坦,宽阔外,行间距要在180厘米。

2.3我国采茶机械的发展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就开始了对茶叶机械化采摘的研究。从开始研发到投入生产,大概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为50年代到60年代,这一阶段大都处于摸索阶段。大家互相合作,研制除了不少采茶机型。采摘原理有滚折式、切割式等。而采用的动力也是各种各样,有人力、电力和

依靠于拖拉机发动机产生的动力旋转。其中最著名的实验产品有南茶702、浙农4号等。不过由于资金有限,这类产品都没有大规模投入生产使用。第二时期为60年代到70年代初,以NIC型(电动往复切割式)采茶机为代表。当时茶叶产业的发展需求已经越来越大,而现有的茶叶生产已经跟不上市场的需求,所以更加快捷的茶叶采摘机已经迫切需求。各个采茶机研发机构通力合作,总结了前一阶段经验和成果,在动力和采摘原理上进行了大幅度的优化改良,研制出了NIC型采茶机。这是我国第一台定型的采茶机。第三时期则是从80年代至今,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国家也加大了对农用机械的扶持和研发。各个茶叶大省都先后研制除了方便快捷的采茶机。目前我国有大大小小十几种采茶机,其工作原理大多为切割式采茶,采用的动力有手动、电动、机动等。

3采茶机的发展前景和利弊

3.1采茶机的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生活的不断追求,茶叶生产中的名优茶的生产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产量从的2.7万吨增长到20xx年20.3万吨,而产值从19的6.4亿元增长到20xx年的104.1亿元。近年来名优茶加工机械的发明和使用,解决了传统的手工制茶质量参差不齐的缺点,简化了操作程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得名优茶的生产步入机械化,而名优茶鲜叶采摘成为了限制名优茶机械化生产发展的瓶颈。要解决名优茶的采摘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实现机械化采茶。现阶段推行机械化采茶的难点在于,名优茶鲜叶原料要求高,且标准不统一,有单芽型,有一芽一叶初展为主型,有一芽二叶初展为主型,基本上所有名优茶叶原料都要求鲜叶原料芽叶完整,芽叶成朵,而现阶段在生产实践中普遍采用的采茶机都是针对大宗茶鲜叶原料设计和生产的,机械采摘的鲜叶一致性差,老嫩不一,很难找到一个有效的鲜叶处理和分级措施。一些茶区由于茶季采工紧缺,茶农只好看着茶树新梢老在树上,望茶兴叹,好的茶树长势却难以产生经济效益。要实行机械化采摘名优茶,应从几方面着手:

(1)改造现有茶园面貌,使之适应机械化采茶。如选择优良茶树品种,扩大无性系栽培面积,加强茶园管理,培养合适的树形和采摘面。

(2)改进现有采茶机械或深入研究名优茶采茶机,提高采摘茶叶鲜叶的质量,尤其是提高采摘芽叶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使之能基本符合名优茶鲜叶质量要求;我们应该加大对名优茶采茶的研究力度,如利用茶树不同成熟度的芽叶或叶片之间在颜色、纤维木质化程度、叶片面积等因素上的差异,采用智能化自动识别技术,使新一代名优茶采茶机械采茶时对芽叶新梢具备一定程度的选择性,且能较好地保持芽叶的完整性。

(3)改进和提高现有鲜叶处理和分级措施,提高机械采摘鲜叶的适制性。

(4)改革传统茶叶加工工艺技术,使机械化采茶和机械化加工相互适应,综合改进和提高茶叶制成品的品质和风格。我国茶园面积居世界首位,全国名优茶生产效益早已超过茶叶行业总体经济效益的五成,实施名优茶机械化采茶,是逐步实现茶叶生产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向现代技术密集

篇3:机加车间年终总结

机加车间年终总结

年终岁末,机加工车间在公司领导及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走过了20XX年,20XX年是机加工车间不平常的一年,机加工车间主要以机械装备制造企业为依托,从事补给机床厂零配件,内燃机厂配件及本公司产品配套配件,随着近年中国制造业低成本优势不复存在,中国大量制造企业生产增速减缓,危机重重。我机加工车间在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已经困难重重。

1、装备制造业经济下滑明显,各协作单位企业生产计划全年大幅下调,甚至停用了量大的产品型号。

2、争取到的产品订单大多是产品结构复杂,工装设备不能满足加工要求,产品需求呈现多样化,且多品种、小批量,因而加工新产品的周期明显加大,生产成本费用难免提高。

3、车间员工技能水平单一,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加之文化水平偏低,接受技能知识较困难等多方面因素,给车间组织员工全面提升竞争技能,形成“战斗力”造成了很大难题。

4、随着原材料、人力及各种成本费用的快速增长,以及内部人才培养机制的欠缺,车间生产管理成本难以控低。

5、车间一线员工受市场经济影响,各岗位人员流动较大,对岗位安排、生产进度的推进影响较大。困难的克服得到公司领导大力支持和车间员工的全力配合,回顾20XX年,我车间围绕年初公司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积极应对挑战,克服了产品多元化、人员流动频繁等因素的影响,生产经营趋于稳定。

篇4:土工格栅加筋路堤施工技术总结论文

土工格栅加筋路堤施工技术总结论文

摘要:传统的高填方路堤需用较缓的边坡。占地面积大,且露肩边缘不易压实,边坡稳定,性差,受雨水浸蚀后易坍塌失稳。采用土工格栅对路堤边坡进行加固,能有效阻止土体侧向位移,保持路基稳定、耐久,同时可大幅减少占地面积,降低工程造价。

关键词:土工格栅;路堤;施工技术

离军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中,多处填土高度20m以上的高填方路堤采用了土工格栅加筋路堤。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和社会效益。

1 施工工艺

1.1基本原理

土工格栅加筋路堤,主要是利用土工格栅与土的摩擦作用、土对土工格栅的被动阻抗作用、土工格栅孔眼对土体的锁固作用以及加筋补强作用,阻止土体的位移、下沉和滑坍,提高路堤的稳定性。

1.2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地基处理―检测、清理下承层―铺设土工格栅―填土摊平碾压―削除边坡宽填部分―土工格栅向上包边―铺设上层土工格栅―两层土工格栅绑扎固定。

1.3工艺特点

土工格栅加筋路堤具有作业程序化、标准化,施工简单,易于把握,且适用范围广的特点。

1.4施工技术参数

土工格栅加筋路堤边坡坡率为1:1,每8m设置一宽2m的平台。在路堤施工中,每填筑50cm沿受力方向设置一层单向拉伸土工格栅(即单向格栅的受力方向垂直于路堤边坡线),至上而下全部设置。土格栅长度:路床顶面以下0~8m范围内,土工格栅长18.5m,路床顶面以下8m~16m范围内,土工格栅长23.5m;路床顶面以下16m以外,土工格栅长28.5m。每层土工格栅均向路基外伸出2.5m,用以向上翻折包边,与上层土工格栅搭接2m,并绑扎牢固。包边格栅外覆盖50cm厚素土,并植草防护。

1.5施工准备

在施工准备阶段,应认真符合设计文件,清楚设计意图,掌握设计要点、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熟悉施工规范和质量标准,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选择合格的土工格栅,做好试验段的施工。

(1)土工格栅技术指标。单向拉伸土工格栅要求原材料为高密度聚乙烯(HDPE),必须采用全新的原始颗粒原料,严禁采用粉状和再造粒状颗粒原料。单向格栅在20℃下长期蠕变断裂强度为44.2kN/m,抗拉强度≥80kN/m。土工格栅原料鉴定和性能指标应经过国家级试验室进行测试。

(2)试验段施工。根据工程实际结合现有的机械设备选择一段高填方路堤进行试验段的施工,通过试验段的施工确定最佳含水量、填土厚度(离军高速公路施工中,每50cm铺设一层土工格栅,故填土的压实厚度均按25cm控制)、最佳机械组合、压实遍数等。

1.6施工要点

(1)施工放样。在施工现场精确放出路堤边坡坡脚线(加筋路堤要求宽填50cm,所以测量放样时也应当按设计坡脚线外50cm进行),做桩并洒灰线标记。

(2)地基处理。按照《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对原地面进行清表,并将淤泥、杂草及松散土体清除干净。再对原地面做强夯处理(施工中采用2000kN・m的夯击能),然后铺筑30cm厚天然砂砾。为降低地下水位,在路基两侧挖设排水沟。

(3)土工格栅铺设。土工格栅铺设前,路基底面应平整、密实。沿着受力方向平铺、拉直,不得卷曲、扭结。土工格栅要向路堤边坡外伸出2.5m,以备包边固结路堤。在铺设的土工格栅上,每2m用U型钉固定于路基上。

(4)路基填筑。

①通过焖土或翻晒的方式控制填土的施工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2%之间;

②土工格栅铺设完毕后,不可长时间暴晒,应及时按试验段确定的厚度和施工方法填土摊平压实;

③填土的粒径要控制在15cm以下,填料中不可夹杂石块,以免损伤土工格栅;

④填土时,应先填格栅两端,然后依次扩大,车辆不可直接在铺好的格栅上行走,避免格栅隆起;

⑤每层填料要用推土机和平地机整平,确保路基与土工格栅密贴。

(5)边坡整修及包边。土工格栅上填筑两层(压实厚度50cm)填土后,将宽填部分削除至下层(顺便将下50cm的包边格栅覆盖,以免格栅日晒老化)。人工将边坡边缘整修平顺后将下层伸出的土工格栅翻折上来,将边坡包起。

(6)铺设上层土工格栅。按第三条所述方法铺设土工格栅。与下层包起的土工格栅搭接部分用塑料带绑扎牢固,绑扎间距为1m。每填筑50cm后,铺设一层土工格栅并包边,以此类推,直至完成路基填筑。

(7)边坡防护。路基填筑完成后,及时做好坡脚防护。并进行边坡整修,将包边格栅外的覆盖土人工夯拍密实、植草。

2 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中要严格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控制基底处理、路基填筑、土工格栅铺设、路堤边坡整修、包边施工及边坡防护等的施工质量。

土工格栅的铺设质量除在施工中控制外,完工后可通过红外线遥感观测仪检测土工格栅的破损和位移。

路堤的施工质量除用常规的方法检测外,亦可用荷载板检测评价其施工质量。

3 效益分析与评价

离军高速公路工程采用土工格栅加筋路堤后,与传统路堤相比,减少土方填筑100余m3,减少高填方路基强夯90余m2。节约耕地4.02余hm2,并避免了3处共10km的二级公路改线工程,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非常显著。

1.6施工要点

(1)施工放样。在施工现场精确放出路堤边坡坡脚线(加筋路堤要求宽填50cm,所以测量放样时也应当按设计坡脚线外50cm进行),做桩并洒灰线标记。

(2)地基处理。按照《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对原地面进行清表,并将淤泥、杂草及松散土体清除干净。再对原地面做强夯处理(施工中采用2000kN・m的夯击能),然后铺筑30cm厚天然砂砾。为降低地下水位,在路基两侧挖设排水沟。

(3)土工格栅铺设。土工格栅铺设前,路基底面应平整、密实。沿着受力方向平铺、拉直,不得卷曲、扭结。土工格栅要向路堤边坡外伸出2.5m,以备包边固结路堤。在铺设的土工格栅上,每2m用U型钉固定于路基上。

(4)路基填筑。①通过焖土或翻晒的方式控制填土的施工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2%之间;②土工格栅铺设完毕后,不可长时间暴晒,应及时按试验段确定的厚度和施工方法填土摊平压实;③填土的`粒径要控制在15cm以下,填料中不可夹杂石块,以免损伤土工格栅;④填土时,应先填格栅两端,然后依次扩大,车辆不可直接在铺好的格栅上行走,避免格栅隆起;⑤每层填料要用推土机和平地机整平,确保路基与土工格栅密贴。

(5)边坡整修及包边。土工格栅上填筑两层(压实厚度50cm)填土后,将宽填部分削除至下层(顺便将下50cm的包边格栅覆盖,以免格栅日晒老化)。人工将边坡边缘整修平顺后将下层伸出的土工格栅翻折上来,将边坡包起。

(6)铺设上层土工格栅。按第三条所述方法铺设土工格栅。与下层包起的土工格栅搭接部分用塑料带绑扎牢固,绑扎间距为1m。每填筑50cm后,铺设一层土工格栅并包边,以此类推,直至完成路基填筑。

(7)边坡防护。路基填筑完成后,及时做好坡脚防护。并进行边坡整修,将包边格栅外的覆盖土人工夯拍密实、植草。

2 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中要严格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控制基底处理、路基填筑、土工格栅铺设、路堤边坡整修、包边施工及边坡防护等的施工质量。

土工格栅的铺设质量除在施工中控制外,完工后可通过红外线遥感观测仪检测土工格栅的破损和位移。

路堤的施工质量除用常规的方法检测外,亦可用荷载板检测评价其施工质量。

3 效益分析与评价

离军高速公路工程采用土工格栅加筋路堤后,与传统路堤相比,减少土方填筑100余m3,减少高填方路基强夯90余m2。节约耕地4.02余hm2,并避免了3处共10km的二级公路改线工程,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非常显著。

机加专业的自荐信

技术总结总结

技术总结范文

调机技术员个人总结

盾构机维修实习总结

党员个人总结加自我批评

输电技术总结

技术比武总结

施工技术总结

电工技术总结

机加技术总结范文(精选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机加技术总结范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