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洪流”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总结,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 目录
篇1:课外科技活动总结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课外科技活动也越来越被众多的学校与教师所重视。作为小学教师,对于在课外活动中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本人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提高自身对课外科技活动重要性的认识
实施课外科技活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进学生健康、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和劳动技能的必要手段,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检验学生体质和自身能力提高的有效措施。我校领导、教师对课外活动的意义有深刻的认识,课外活动不流于形式,本学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本着对每位学生负责的态度
认真地组织实施这项工作我校的课外科技活动在学校的指导下有条不紊的进行。尤其是近年来这项工作的开展更是如火如荼,我们借鉴了好的经验,加大了管理的力度,制定了相应的措施,真正做到了管理得当,措施到位,实施有效。在工作中,我结合我班的实际情况做到有组织、有计划地落到实处。
1、以人为本,增进健康,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实施课外活动的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的素质,增进学生健康,我始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在项目的选择上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意志,让学生不感觉到课外科技活动是一种负担。在课堂教学中,把一些课外科技活动项目做了加工处理,改变了学法和练法,以游戏和比赛的形式出现,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锻炼热情,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又得到了积极的锻炼。对于素质较差的学生,我从不歧视与挖苦,而是去安慰和鼓励他们,使他们不但在素质上得到加强,在心灵上更树立了自尊与自信。
2、结合竞赛,常抓不懈。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4、培养学生的科学技能。
以上是我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时的一点做法,虽然工作有点成绩,但是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篇2:课外科技活动总结
几年来,我校扎实地开展科普教育活动,也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在努力体现办学特色的基础上,学校树立起科技兴校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加强了科普教育的投入和实践活动,加强了学生动手动脑和创新能力培养。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创设科普文化氛围
科普活动是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最直接的途径,是学生进行动手能力锻炼的有效手段,学校领导非常重视科普活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德育处人员、班主任为成员的科普活动领导小组,各专业组配合具体落实各项工作,保证了活动的有序开展,形成了良好的科普文化氛围。
学校充分利用广播、墙报、黑板报等形式进行科普宣传,让学生感受科技的重要性,营造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推动学习型学校建设,促进全体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很受学生欢迎。
为了让学生自始至终都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参加科普活动,在活动中感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我们以专业为主线,挖掘各种蕴涵于专业教学、生活习惯养成教育中的宣传阵地,耳濡目染、自然相机地渗透科普教育,使得科普教育看得见,摸得着,不仅具有雕塑的代表性而且更有实践功能。
一件件科技作品展示了学生不断更新的科普意识和科技能力,更加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开展科技创新的强烈欲望。
二、加强师资队伍和科教园地建设,确保科普活动顺利开展
教师在教学中,从实际出发,结合专业特点强化科技实践活动,不断增加科技含量,努力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学校每年保证投入一定的科普活动经费,确保科普教育和活动的顺利开展。由于客观的原因,学校校园场地十分紧张,尽管如此,我们仍把科教园地纳入学校发展规划。
二、搭建活动舞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学生对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对新生的科技产品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为调动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我们组织了三个层次的科普活动,诱导学生在科普方面的智力和创造力。
篇3: 课外科技活动总结
20xx年3月21日下午两点半,西昌学院20xx――20xx年度课外科技活动总结暨表彰大会在国际学术报告厅举行,学校党委副书记吴昊教授、学生工作部部长张炜教授、科技处处长蔡光泽教授、教务处副处长王福明教授,以及团委相关领导出席会议,校学生会干部、各二级学院学生干部、学生代表和获奖同学三百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袁颖副书记主持。
首先,胡映副书记就我校一年来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情况做了总结,肯定了同学们的科研成果。他指出,当代大学生就应该树立一种思想,发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来实现科技创新,对待科学研究不仅要注重个人投入,集体的努力更是必不可少,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随后,校学生会科技部部长汇报了此次科技活动取得的成果。
紧接着,吴昊副书记做重要讲话。吴书记指出,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研究工作应立足于基础,在原有的基础上谋求更好的发展。作为在校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锻炼平台,重视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把自己培养成为能安心、能创业、能吃苦的“三能人才”。吴书记对各二级学院在科研活动中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指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希望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大力推进学生科研工作的进程。最后,吴书记对所有参会的同学提出希望,他希望同学们要注重一点一滴的积累,尽最大的努力坚持下去,即使失败了,也不要气馁,希望同学们认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希望同学们对科研工作应抱以更加负责、更加严谨认真的态度。
最后,参会领导为获奖同学颁奖并合影留恋。至此,此次表彰大会圆满结束。
篇4: 课外科技活动总结
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已成为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当前,课外活动越来越被众多的学校与教师所重视,因此实践证明,课外活动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作为我校课外实践活动及科技辅导老师,对于在课外活动中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提高对课外活动的认识
实施课外实践及开展科技活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进学生素质的必要手段,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检验学生素质的有效措施。
课堂教学是指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活动,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但只重视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显然是不够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才的竞争,我们还要重视学生的思想素质、健康素质、心理素质等全面发展,特别是促进学生个性与才智的发展。因此,开展课外实践及科技活动就成为了学校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任何一个学校领导和教师都必须重视的。
本着对每位许学生负责的态度,认真组织实施这项工作
多年来,我校的课外活动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有条不紊的进行。尤其是进几年来这项工作的开展更是如火如荼。我们借鉴了好的经验,把开展课外实践及科技活动真正的落到实处。我们本着对每位许学生负责的态度,认真组织实施这项工作。
二、以人为本,增强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实施课外活动的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的素质,我们始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兴趣与爱好,燥项目的选择上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意志,让学生部感到课外活动是一种负担。在科技活动中,把一些课外活动项目做了加工处理,增加了学生的学校兴趣,提高了他们的锻炼热情,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又得到了积极地锻炼与提高。
结合竞赛,常抓不懈。
篇5: 课外科技活动总结
有一定特长的学生进行提高性训练,有演讲、美术、田径、电脑等项目的活动,发展个性,提高能力。并组织他们参加各级比赛,当他们获得成绩归来时,及时进行表彰,让学生体验成功后的喜悦。
我班的艺术特色是舞蹈,平时加紧训练,通过学习和训练,让一些有艺术才华的同学获得更大的提高,为他们提供展示的舞台。在学校组织的庆六一文艺汇演活动中获优胜班级。
班上经常开展各种形式不同的活动和比赛,如科技周、英语活动周、体育节、艺术节等主题活动。利用黑板报宣传科学知识,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普活动。本期出了四期科技的黑板报,每位同学阅读一本科普书籍,动手制作一件科技小制作并进行展评。同学们兴趣盎然,积极参与,科技节让爱好科技的同学过了一把瘾,同学们把“梦想在心中,创造在手中”这句话记在了脑子里。
体育节上每个同学积极投入参与,有集体项目的跳绳、踢毽子赛,接力赛,拔河比赛,球赛等。本期选拔的选手李曼斯参加乡乒乓球比赛获女子中年级组第二名。
篇6: 课外科技活动总结
11月28日,武汉大学20xx年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总结表彰会在行政楼一会议室召开。会上表彰了经济与管理学院、国际软件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5个先进集体,李雯凤等76名先进个人和黄静等8名优秀指导教师。校长李晓红,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传中出席,校团委书记聂磊主持会议。本科生院、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受表彰教师和学生代表参加了会议。
校团委副书记李好介绍了学校20xx年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的总情况。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传中宣读了《关于表彰20xx年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
20xx“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是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基础上开创的新赛事,由原来的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1项赛事扩大为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创业实践挑战赛、公益创业赛等3项主体赛事和MBA、移动互联网等2项专项赛,并首次设集体奖项“优胜杯”。在刚刚结束的“创青春”大赛中,我校代表队在主体赛中共获2金1银3铜,在移动互联网及MBA专项赛中共获2金2银,并捧得该赛事首届“优胜杯”。
表彰会上,经济与管理学院黄静、国际软件学院蔡恒进作为优秀指导老师代表先后发言。他们认为,“今年取得优异成绩离不开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团委等部门的精心组织,更离不开年轻学子的聪明与勤奋。希望学校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的支持和奖励力度。”
国际软件学院吴冕作为获奖个人代表发言时谈到“只有辛勤的付出才是获取成功的唯一捷径”,经济与管理学院肖应胜认为一个创业者应该“依靠团队而不依赖团队”,他们在发言中都表达出对学校支持和培育的感激之情,并表示将再接再厉,努力实现创业梦想。
李晓红高度赞扬了赛事中获奖的学生和指导教师,并对辛勤耕耘的学院(系)和学工系统的幕后英雄们表示感谢。他认为,武大学子在重要赛事中屡获佳绩,绝非偶然,是学校多年来坚持“三创”教育的丰硕成果。相关部门应认真总结其中规律,争取在更多领域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他表示,下一步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课外学术创新活动的政策支持,加大资金的投入扩大创新活动的覆盖面,吸纳更多的本科生参与到创新活动中,支持鼓励成立本硕博创新团队。“争取明年再多拿两个金奖回来”,谈起明年的工作,他充满信心和期待。
篇7: 课外科技活动总结
课外科技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组织能力,通过相互合作,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是对第一课堂学习的延伸、补充、发展,具有广泛的、深刻的、生动的教育效能,可以丰富学生精神生活,陶冶情操,可以使学生学到多种新鲜知识,有助于培养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的智能。
学校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辟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科技活动,旨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优化及提高。实践证明,经过课外科技活动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思想觉悟得到提高,个性特长得到发展,知识面得到拓宽,动手能力也得到提高,与第一课堂教学相得益彰。课外科技活动的即时性,它可把即时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广泛性,可以不受大纲、教材、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多样性,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便于因材施教。自主性,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提供了学习与发展的理想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实践性,大量的活动要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动手、自己检验,可以促使学生把动手与动脑、实践与探索、学习与创造等密切结合起来。如学校组织一些竞赛活动,如体育比赛、科技制作比赛、演讲比赛、书法比赛、歌咏与朗诵比赛和各种学科竞赛等;还可定期举行科技日、文化艺术节等活动。这样既可活跃校园气氛,又能吸引更多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以扩大学生视野。不断地提高学生鉴别事物的能力。
此外,学校还配合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专题组织讲座、参观、访问、讨论等活动。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第二课堂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已日益显示出来。因此,探讨中学第二课堂活动的管理有重要意义。
篇8:谈如何辅导学生开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
谈如何辅导学生开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
1986年以来,我在学校领导和市科协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积极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992―1997年,先后获国家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优秀活动奖3项;省级奖39项,其中省级一等奖9项。在活动中也获得了一些体会,下面谈一下个人进行科技辅导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一、开展科技活动的一些做法
1、组织学生采集和制作标本。这一项是按照课本实验课要求而组织的。我刚上初中课时,凡初一、初二的有关实验课,我都组织学生制作标本,有时还给予评分,在学期期终评分时适当计入。后来教上了高中课,还是和科组老师一起,指导学生制作标本,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提高制作标本的技能。多年来,我们制作出一大批标本。制作出来的标本有许多有所改进、创新,不少获得了奖励和推广。如1994年有3位同学制作的“过塑和快速制作植物保色标本”获第七届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三等奖、海南省二等奖。另有2件获省发明创造二、三等奖。1995年有1件获省生物百项活动三等奖,1996年有2件获省发明创造三等奖。有一部分存放在生物实验室,作为教具用。这些标本,受到来访的各校同行、省教育厅领导、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活动办公室主任的称赞。制作方法先后被《生物学杂志》、《生物实验教学与仪器》、《生物报》等杂志发表推广,《中国教育文库》编委也拟把这些方法经验选入该书。
2、组织学生开展培育花卉和繁殖花木的活动,曾先后在生物园进行了红桑、木扶蓉等花卉的'扦插繁殖,还组织学生在家自养盆花,后带来学校进行评比奖励。通过活动,繁殖出一批花卉、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的观点、学到了一些花卉繁殖的技术。
3、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活动。我们曾进行了草履虫、果蝇的饲养实验,还进行了“卫星搭载番茄种子科学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和了解了一些科学实验的方法,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如“卫星搭载番茄种子科学实验活动”获得了全国一等奖、海南省一等奖。最近,我还接受中科院交给的任务,组织学生进行“卫星搭载白菜种子”的实验活动,并取得了成功,被评为省一等奖,全国一等奖。
4、组织学生外出调查访问和参观考察。方法主要有(1)结合高中课本《生物与环境》这一章实习课,要求学生外出调查,了解本地区动植物种类,环境污染的现状、自然保护的情况,并写出调查报告。(2)配合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环保科技夏令营,参观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3)配合科协、学校,组织学生参观珍珠养殖尝螺旋藻养殖基地等了解高科技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让同学们看到科学技术的威力和作用。每次活动之后,都认真地组织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和科技小论文。这些小论文质量颇高,其中有4篇获得了国家级二、三等奖。有27篇获得了省级一、二、三等奖。有3名同学还分别于1992年、1993年、1995年代表海南省青少年赴沈阳、北京、长沙等地进行论文答辩,获得了好评。
5、组织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生物知识竞赛。如先后组织过“显微镜操作比赛”、“环保知识竞赛”、“海洋知识竞赛”、“环境保护黑板报”竞赛等。1992年,配合学校、科协和科组老师一起,成功地组织了“环保知识智力竞赛活动”,获得了与会的联合国官员,各省代表的交口称赞,并在省环保智力竞赛中获得了第1名,并代表海南省参加了全国环保知识智力竞赛。
二、几点体会
通过活动,我体会到:
1、开展科技活动,对青少年学生来讲,意义重大。(1)能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感受到科学技术的作用和力量,从而立下掌握科学技术的志向。(2)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3)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4)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几年来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学生,学习成绩不断提高,绝大多数学生都考上了大学。
2、要开展好科技活动,领导的支持至关重要。因此科技辅导员要努力争取领导支持自己的工作。我们的科技活动之所以能正常开展,是与我校校长的领导支持分不开的,他教育思想端正、重视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他不但从精神上,而且还从经费上支持,而且还多次亲自参加辅导学生,此外,市科协领导等也很关心和支持。我们做出了成绩,他们都给予鼓励和肯定,如市科协推荐我为省先进科普工作者、省科协推荐我为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省教育厅推荐我为省优秀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模、全国十杰教师侯选人。
3、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开展科技活动,能促进自身业务水平、思想素质的提高,从而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几年来,为了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科技活动,我经常参考和学习有关的业务书籍,还请教各有关方面的专家领导,因而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结合教学和指导学生课外活动的经验,我先后写出了40篇论文,文章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其中获国家一等奖1篇,二等奖4篇,三等奖8篇,省级奖7篇。其中,谈如何指导学生写垃圾调查的论文《三亚市垃圾污染调查》获第四届全国中等学校生物教师优秀论文1等奖,入讯生物学通报》主编《优秀论文集》。教师要指导好学生开展科技活动,要有奉献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指导学生进行科技活动,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们花费时间和精力。几年来,我多次利用课外、假日、节日的时间来辅导学生。如1993年进行卫星搭载番茄种子实验,刚好碰上寒假,怎么办?能停下来不干吗?当然不能,因此,整个假期,都把时间花在上面,甚至大年三十也照样干,1997年为了搞白菜的实验,我又再次利用寒假来搞,我这样的行动,有些人不理解,有些人甚至笑我是“傻瓜”,但我也无所谓,我觉得,要做出一点成绩,没有这样的“傻瓜”是做不出来的,为了做出一定成绩,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素质教育出点力,牺牲一点个人利益,也是应该的。同时,我也觉得,只要我们认真做好工作,党和人们是不会忘记我们的。1996年,我荣获第二届全国十杰教师提名奖,并受到江泽民总书记的亲切接见,给予我很大的鼓舞。
4、科技辅导员要做好科技活动,要做到如下几点:
(1)精心制订活动计划;(2)要合理设计活动方案,根据学校的实验情况设计,如我们一中是城市学校,就不能设计橡胶栽培、水稻种植的实验,只能做一些用地面积不大的实验。(3)认真指导活动的进行,放手让学生操作,不能包办代替,要实事求是,不能弄虚作假。(4)认真检查活动的效果,有些可进行评分登记,有时还要进行奖励,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篇9:课外科技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学校教育中,组织好学生的课外活动,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任务,因为它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和因材施教,还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本学期我校课外活动的开展继续遵循上级教育教学工作重点,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以次开阔学生视野、丰富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开拓创新,为学生身心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二、工作重点
1、搞好校班二课活动小组管理运行
2、加强艺术活动建设,推动民族艺术文化的夯实
3、深化科普教育、推动科技创新
三、具体工作
1、加强领导,明确目标,规范管理,
进一步加强课外活动管理体系并形成网络。即校长分管、分管主任、小组负责规划、活动指导教师具体实施,最终落实到学生,形成普及→提高→特色这样一个四级管理、三个层次的组织管理体系。紧密围绕“以人为本,以素质发展为本”的思想,加强领导,统一思想,深刻理解课外活动的意义,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加强各课外小组辅导教师的业务水平,组织教师学习了解各种信息、开阔视野、激发教师创造性地开展二课活动。把课外活动的开展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
各级课外活动的开展,都要有计划、有内容、有措施、有记录、有成果、有总结。负责教师要做到各负其责,真抓实干,注重实效,努力抓出成绩。平时要注意经验的交流与总结,遇到困难和难题,大家共同讨论、研究,制定合理有效的改进措施并进一步完善,汲取经验以更快提高个人的活动能力。教导处加大检查管理力度,做到分工到人、职责到人、量化管理,促进我校课外活动的不断发展。
2、开展民族艺术教育系列活动,通过“五条途径”打造“中华情”工程:
积极贯彻区艺术教育工作的精神,认真做好学校艺术教育各方面的工作,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和人文素养。积极参加区的各项艺术活动,根据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继续开展民族艺术教育系列活动,美术以民族剪纸为切入点,音乐以《荣辱歌》为展示舞台,为学生开设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精粹和民族精神的途径,进而打造“中华情”工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挖掘教材中的民族文化元素,将艺术课堂与民族文化有机整合。
继续抓好艺术教研活动,结合学校艺术特色,认真探究在艺术课中的民族文化含量,开发并拓展教材内外的民族艺术外延,并努力与艺术课堂进行有机整合,努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艺术课堂更加多姿多彩,以此进一步提高我校的艺术教学质量。
(2)开发班级课外活动新主题—“小剪纸,大中国”,让民族文化沁入心间。
本学期班级课外活动我们将围绕新内容—剪纸,继续运行上学期的“一统、二百”式的活动模式,即“一统”为统一确定班级课外活动主题为“小剪纸,大中国”;“二百”为各班辅导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定适合本班学生的活动内容,形成同一主题,但却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局面:可以搜集“剪纸”的有关历史、种类、风格、制作手法等资料进行文化探究,再研究用什么材料、形式、制作什么内容的剪纸作品,难易程度要适宜,在活动的后期,要鼓励和激发学生进行大胆创新。
本活动,我们将在双周二下午第三节课节同时进行,要有实效的计划、每月活动方案,做到每次有准备地开展活动,争取实效性和特色性并举。
3、开展群体活动,推动民族艺术特色活动。
本学期我校将继续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本”,创设更多渠道,开展民族特色的艺术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民族精神和艺术实践能力。
(1)搞好校级二课活动。本学期继续设立科技、舞蹈、合唱、器乐、绘画、主持人、计算机等活动小组。各组要制订实效创新的活动计划,认真做到“四落实”,确保活动质量,力争早出、多出成果和人才。
每周二、四继续开展校园集体舞活动,音乐小组积极训练,三团以饱满的热情推出更高质量的作品,为国庆节献礼。
校美术小组结合奥运绘画进行创作,拿出更加优秀的绘画作品参加区市大赛,为校争光,以此促进学生美术基础的夯实与提高。
(2)在国庆节将举行“心系祖国”歌咏比赛,将《荣辱歌》作为必唱歌曲,另外举行“小剪纸,大中国”为主题的手抄报作品展。充分展示群体探究民族文化艺术的成果。
(3)在元旦将举行“窗花红艳艳”作品展。展示全校学生以各种形式、手法、内容、材料创作的剪纸作品。
4、积极创建浓厚的校园民族艺术氛围。开学初在校园内更换“扬帆2008”为主题的宣传画,展示学生优秀作品和学生们迎接奥运的热情。在西教学楼二、三层新设绘画绒板开设“七彩小天地”设立1-5年级13个小版块,每月进行一次评比,把主办权真正回归给学生,让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自行设计、展示、介绍自己的美术作品。
5、建立科学评价机制,打造学校艺术特色优质工程。
本学期我们将细化、量化评估各班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除国庆节、元旦的各项活动的评定外,教导处还将通过定期检查班级课外活动的开展、“七彩小天地”各班学生的艺术成果展示。艺术资料的搜集美化,班级的.艺术氛围建设,进行综合评估,评出月艺术优胜班,进行表彰。
6、开拓创新勇于实践,推动科技奥运教育
积极贯彻区科技教育工作的精神,开展丰富的科技奥运活动,以“一点、二线、三面”的方式开展科技活动:
“一点”为一个优秀的“小小科学院”和校科技活动小组。虽然人员不多,但要充分发挥“小院士”的模范作用,和校科技活动小组的成员一起,围绕区、市比赛开展科技活动,提高科技技能,发挥龙头效应,争取在市区科技比赛中再创佳绩。
“二线”为围绕奥运活动组织各年龄层部分学生参与绘画行动,要为实现新青岛、新奥运添砖加瓦。激发同学们的奥运热情,促进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科技奥运的意识。“三面”举办全员参与的“科技奥运”科技月活动。
以上是我校课外活动计划,我们将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充分展示学生的科技、艺术才华,进一步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出更多具有较高素质的特长生的目标,达到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的目的。从而促进课外活动向科学化、规范化、特色化发展、使学生得到自主、全面的发展。
篇10:课外科技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小学科技教育是对小学生实施普及科学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和情感的教育。小学科技教育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走出课堂,结合环境教育,直接参与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实际的科技活动。在教育实践中,我们结合学校办学实际把科技教育与学科活动、环保活动、少先队工作、社区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有目的地采用多种教育途径,对学生进行科技、环保教育。
二、活动内容
1、班队活动。班队活动是进行科技教育的重要阵地。我们把科技教育和少先队工作紧密结合,设计符合学生实际、学生喜爱的主题系列活动,如“漫游科学世界”、“漫游大自然”、“雏鹰插上科学的翅膀”、“绿色植物知多少”、“地球?太阳?月亮”等等,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受启迪,得到教育。抓好主题鲜明的传统节日,开展内容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人人参与,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鼓励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举行科学小实验演示会、科技信息交流会、科学之谜讨论会。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要从实际出发,指导他们学做小风车、小降落伞,观察种子发芽、四季变化等,诱发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他们爱思考、爱动手的良好习惯。
2、兴趣活动。成立了以科技类为主体的科技兴趣小组,如船模、航模、车模、电子、无线电测向等。调动一切力量增加科技类兴趣活动小组,努力提高兴趣小组活动质量,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提高动手实践能力提供广阔的天地。兴趣小组活动以诱发兴趣、发展兴趣、培养科学素质为原则,正确处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注意培养一批学生中的科技活动积极分子。
3、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确立了科技教育社会实践点,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考察,定期开展社会实践,从中进行科技教育。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参观考察市政建设新成就,既是必要的科技教育实践,又是极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安排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参观考察活动,如游览“文化广场”,参观市博物馆。开展“我和鸟儿交朋友”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们投身大自然的怀抱,认识大自然,探索科学的奥秘。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科学的情感,有计划、有目的地从社会实践活动中接受科技教育,能收到较好效果。
4、双休日俱乐部。双休日俱乐部是学校开展科技教育阵地的延伸,充分利用双休日充裕的时间,让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发挥。
三、活动时间
1、利用综合实践课。
2、利用课外活动时间。
篇11:谈如何辅导学生开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 论文
谈如何辅导学生开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 论文
1986年以来,我在学校领导和市科协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积极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992―1997年,先后获国家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优秀活动奖3项;省级奖39项,其中省级一等奖9项。在活动中也获得了一些体会,下面谈一下个人进行科技辅导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开展科技活动的一些做法
1、组织学生采集和制作标本。这一项是按照课本实验课要求而组织的。我刚上初中课时,凡初一、初二的有关实验课,我都组织学生制作标本,有时还给予评分,在学期期终评分时适当计入。后来教上了高中课,还是和科组老师一起,指导学生制作标本,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提高制作标本的技能。多年来,我们制作出一大批标本。制作出来的标本有许多有所改进、创新,不少获得了奖励和推广。如1994年有3位同学制作的`“过塑和快速制作植物保色标本”获第七届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三等奖、海南省二等奖。另有2件获省发明创造二、三等奖。1995年有1件获省生物百项活动三等奖,1996年有2件获省发明创造三等奖。有一部分存放在生物实验室,作为教具用。这些标本,受到来访的各校同行、省教育厅领导、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活动办公室主任的称赞。制作方法先后被《生物学杂志》、《生物实验教学与仪器》、《生物报》等杂志发表推广,《中国教育文库》编委也拟把这些方法经验选入该书。
2、组织学生开展培育花卉和繁殖花木的活动,曾先后在生物园进行了红桑、木扶蓉等花卉的扦插繁殖,还组织学生在家自养盆花,后带来学校进行评比奖励。通过活动,繁殖出一批花卉、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的观点、学到了一些花卉繁殖的技术。
3、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活动。我们曾进行了草履虫、果蝇的饲养实验,还进行了“卫星搭载番茄种子科学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和了解了一些科学实验的方法,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如“卫星搭载番茄种子科学实验活动”获得了全国一等奖、海南省一等奖。最近,我还接受中科院交给的任务,组织学生进行“卫星搭载白菜种子”的实验活动,并取得了成功,被评为省一等奖,全国一等奖。
4、组织学生外出调查访问和参观考察。方法主要有(1)结合高中课本《生物与环境》这一章实习课,要求学生外出调查,了解本地区动植物种类,环境污染的现状、自然保护的情况,并写出调查报告。(2)配合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环保科技夏令营,参观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3)配合科协、学校,组织学生参观珍珠养殖尝螺旋藻养殖基地等了解高科技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让同学们看到科学技术的威力和作用。每次活动之后,都认真地组织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和科技小论文。这些小论文质量颇高,其中有4篇获得了国家级二、三等奖。有27篇获得了省级一、二、三等奖。有3名同学还分别于1992年、1993年、1995年代表海南省青少年赴沈阳、北京、长沙等地进行论文答辩,获得了好评。
5、组织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生物知识竞赛。如先后组织过“显微镜操作比赛”、“环保知识竞赛”、“海洋知识竞赛”、“环境保护黑板报”竞赛等。1992年,配合学校、科协和科组老师一起,成功地组织了“环保知识智力竞赛活动”,获得了与会的联合国官员,各省代表的交口称赞,并在省环保智力竞赛中获得了第1名,并代表海南省参加了全国环保知识智力竞赛
[1] [2]
篇12:山区中学的生物课外科技活动
山区中学的生物课外科技活动
因地制宜地开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是中学生物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山区中学开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旨在启发青少年认识生物科学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关系,学习科学研究方法,掌握一两项实用技术,了解家乡的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以及发展经济的资源优势,增进热爱家乡的情感,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一、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的作用
课堂教学是面向全班学生,是按统一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进行教学的,是同步化、标准化的教学。课外科技活动是在课余时间根据学生特点、学校师资和物质条件,为学生开展的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其作用:
1.扩大视野,激发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活动总是和情感紧密联系的,是在情感的推动下进行的。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长规律,扩大知识视野,激发求知兴趣,增强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提供机会,培养特长,利于因材施教和培养人才。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长。课外科技活动为他们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提供了机会,通过发现、探索和解决一些生物学问题,了解生物科学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以及现代化建设中的使用,有助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升华为理想和志向,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培养生物科学的后备人才。
3.丰富感知,促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具体的东西比抽象的东西容易被感知,人获得知识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来感知的,使用的感官越多收获也越大。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所观察、体验到的生物学知识,是课堂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有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同时也可以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技能用于实践,促进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相互渗透、补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4.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智能水平。
课外科技活动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实践性,能提供科学实验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5.有利于思想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快速增长期,需要健康的精神生活和体力锻炼。课外科技活动正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进行身体锻炼的有效途径。也使学生得到辩证唯物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陶冶他们爱自然、爱科学、爱祖国、爱劳动的思想情操,树立关心生态环境等的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6.技术培训,促进生物学教学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对农、林、牧、副、渔多方面的兴趣,掌握一两项农村实用技术,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农业生产的技术和能力,了解家乡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及发展经济的资源优势,促进科技兴农,推进生物教学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二、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的组织原则
课外科技活动不同于课堂教学,其基本特点是学生有参加活动的自主性和选择性;活动内容有广泛性、伸缩性和趣味性;活动方式有多样性和灵活性;活动的进行有开发性和实践性。这些特点决定了课外活动组织的原则是:
1.坚持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
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愿选择参加活动,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因材施教。
2.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
在课外科技活动中,既要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增长知识和智能,又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同时还要特别注意教育学生立志为祖国献身、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锻炼坚毅、顽强的意志与性格。
3.坚持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原则。
通过课外科技活动使学生掌握一两项实用技术,了解当地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及经济发展的资源优势,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4.坚持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和创造才能的原则。
通过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和百折不挠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
三、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的基本内容
根据山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学生特点和学校师资及物质条件等,活动的内容主要有:
1.农业科技活动 培养学生对农、林、牧、副、渔多方面的兴趣,掌握一些农业生产的技术,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农村实际工作的技能。诸如作物栽培、蔬菜栽培、果树栽培、林木栽培、花卉栽培、食用菌栽培、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特种动物养殖、农产品加工、动植物驯化、生物防治等。
2.科学小实验 培养学生进行简单生物实验的科研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诸如种子萌发率的测定、生长素在扦插中的作用、花粉萌发观察、蛙胚胎发育观察、涡虫再生实验、胃液消化作用等。
3.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调查 掌握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调查的方法,了解家乡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及发展经济的资源优势。诸如动植物标本采集制作、生物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及对环境适应的观察、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调查、害虫害兽和防治、益虫益鸟益兽的保护、生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以及科技小论文的撰写等。
4.调查、访问、参观、远足等社会实践活动 帮助学生了解乡情,增进热爱家乡的情感,诸如人口问题调查、粮食问题调查、耕地问题调查、农业专业户和生态村参观、自然保护区参观和调查等。
5.知识讲座、图片展览、知识竞赛等活动 在课外面向全体学生的活动,有助于丰富知识、开阔眼界、激发兴趣、提高生物学素质,诸如生物科学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乡土生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人口与计划生育等知识讲座、珍稀动植物图片展览、生物知识竞赛等。
四、我校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的实践
我县地处浙南山区,地形复杂,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水热条件优越,境内动植物资源丰富。
1.结合校园绿化开展花木栽培等课外科技活动,美化校园,陶冶情操。自1984年以来,在初中段成立花木栽培小组,开展花木栽培、管理、繁殖等活动,同时渗透作物、蔬菜、林木栽培技术。介绍校园常见的花木的分类和识别方法,给校园内的花木挂上名称牌;介绍常见花木的栽培和管理技术及嫁接、压条、扦插、分株等繁殖技术,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实践,使学生掌握一些花木的栽培和繁殖技术;结合花木栽培进行野生花木的栽培驯化,较成功的有肾蕨、浙江红山茶、泰顺杜鹃等。
2.利用校园及附近的农田山地、溪流池塘进行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调查,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撰写小论文。几年来我们共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1000多份,撰写的小论文有《校园植物群落区系组成》、《泰顺野生杜鹃花资源及引种驯化》等。
3.结合课堂教学开展生物小实验,培养学生简单科学研究的能力,对生物知识进行验证,如结合植物激素教学对生长素作用进行验证;结合再生教学进行涡虫再生能力实验;结合种子萌发教学进行种子萌发率测定;结合动物个体发育进行蛙个体发育过程的观察等。
4.结合劳动技术课教学开展生物科技活动,使学生掌握一些实用技术,培养劳动观点、习惯、技能,如花木栽培、作物栽培、蔬菜栽培、果树栽培、林木栽培、食用菌栽培的教学及实践,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的教学与实践,农副产品加工技术等。
5.结合当地经济开发进行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学习农业生产技术,了解农业生产状况,调查人口、耕地、粮食状况,提出发展经济的一些建议。撰写的小论文获奖的有《从泰顺县人口、耕地、粮食发展情况谈计划生育的重要性》、《泰顺县人口发展情况及实行计划生育十一年的实效》等。
6.利用爱鸟周、环境日、地球日、无烟日、计划生育宣传月、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等活动举办知识讲座和黑板报、壁报、图片展览以及知识竞赛,扩大知识视野,提高生物学素质。
篇13:开展劳动教育总结
劳动教育是人生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家庭劳动教育是通过家务劳动树立孩子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把孩子培养成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的、有责任感的社会人的过程。家庭劳动教育关系到培养孩子高尚的道德意志和品质,对培养健全的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其聪明才智及动手能力都有重要作用。我们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的活动:
1、家长学校讲座,指导家庭劳动教育。通过讲座使家长明确家庭劳动教育的目的及意义,掌握家庭劳动教育的方法。家长通过写家教感言从思想上对劳动教育非常重视并鼓励孩子参加劳动活动。
2、学校印发家庭劳动教育宣传提纲,指导家庭劳动教育。通过与分散、口头与书面等多种形式对家长进行培训。
3、导学生的家庭劳动活动。学生开展家庭劳动实践活动家长给予指导,学生写劳动感受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家长对学生的劳动情况也给予评价,以此促进家庭教育的开展。
4、支持学校的劳动教育活动。5月份学校组织劳动技能比赛,学生在家中进行训练,班级进行预赛,学校进行决赛。家长给予了大力支持,为学生准备必备的工具和材料,在家庭中按照比赛的要求多次训练。六年二班陶然的家长为了让孩子掌握包饺子的技能在家已经连续吃了四天的饺子了。五年级的水果拼盘比赛家长积极准备食材并帮助设计造型,购买厨师帽、手套等。总之,通过家庭劳动教育的指导家长家庭劳动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14: 开展社区活动总结
为进一步增强辖区社区居民的法治观念,提高社区治理法治管理水平,8月2日,县司法局先后深入仙人洞社区、金沙社区、喜望桥社区等3个社区开展“送法进社区”系列活动。
此次系列活动包括以“共建法治新高地,共享平安新社区”为主题的法律咨询服务活动和以“你点我讲,按需授课”为主题的社区法治宣传专题讲座活动。活动通过发放《宪法》《刑法》等法治宣传资料,提供法律咨询、有奖问答等多种形式,让居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法治专题讲座围绕宪法、防范、老人权益以及继承民事纠纷、基层扫黑除恶宣传、房地产租赁等多个主题,向广大社区居民宣传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
据统计,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2800余份,礼品1200余份,法律咨询人数约1200人次,参加讲座300余人次。
★ 开展志愿活动总结
★ 开展七一活动总结
★ 开展三生教育总结
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总结(集锦14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