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loveicbc”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我的父亲母亲经典台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我的父亲母亲经典台词,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我的父亲母亲台词
我的父亲母亲台词
《我的父亲母亲》是一部让人感动落泪的作品,女主角章子怡饰演的招娣和《卧虎藏龙》里骄纵的“玉娇龙”是完全不同的表现。讲述爱情、家庭、亲情的电影。一个纯朴的姑娘爱上了一个年轻的男人,一爱就是一辈子。他们的爱情很真诚。我们追寻的爱情也就是像电影中父亲和母亲的那样的吧!爱情有很多,但是可以让彼此快乐,有依靠的又有多少呢!在这个影片中我们看到了母亲对父亲的爱得执着,父亲对母亲的爱!多年以后再让我们回顾一下这部影片中的经典台词。
1.母亲一连好几天早出晚归,她把那几十里山路都跑遍了,她想找到父亲留给她的那支发卡。
2.小时候听母亲说起过,父亲念书的声音特别好听。母亲不识字,有的课文她也听不懂,但是她觉得父亲的声音是天底下最好听的声音,从这一天开始,母亲就天天去听。后来村里人习惯了,就没人再去听了,可是母亲还是去听,她一听就听了四十多年,这已经成了她生活中的一部分。
3.娣儿,你醒了?你都睡两天了,你还不知道,先生回来了,先生回来了!娣儿,这下可好了,先生回来了,他这是为你回来的呀!先生昨晚就回来了,一回来就上咱家来了,就在这儿守了你半宿!
4.使碗的人走了,把闺女的心也带走了,把这碗锔好了,也给闺女留个念想。
5.父亲对我说过,他第一次到母亲家吃派饭的时候,母亲站在门口迎他,他记得母亲扶着门框站在门口的样子,就像一幅画,他说很多年他都忘不了这幅画。
6.父亲已经来了,村里的学校还没有盖好。那几天村长正领着乡亲们赶着盖。照我们当地的.习俗,新房盖好的时候都要在梁上裹一块红布,图个吉利。这块布就叫红,通常是由村里最漂亮的姑娘来织,这次织红的事自然落在了母亲身上。也许是因为心里有了父亲的原因吧,这块红母亲织得格外仔细。
7.后来我听乡亲们说,当父亲真正和母亲相聚的那一天到来时,母亲又特意穿上了那件父亲喜爱的红棉袄,站在路边等着父亲。从那天起,父亲就再没离开过母亲一步。
8.当年村里有两口井,以前的井叫前井,后来新打的那口井叫后井。后井近,人们通常都在后井打水。自从父亲来了以后,母亲就改在前井打水了,因为这样会路过学校。
9.“识字歌”:读书识字,多长见识;能写会算,是件好事;大事小情,提笔就记;知今知古,知天知地;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东西南北,四方天地;风霜雪雨,事事在意;长幼尊卑,敬重有序;彬彬有礼,有情有义;人生在世,要有志气。
10.你穿那件红衣裳真好看,来的头一天我就看见了。这个是我给你买的,配你那件红衣裳好看。
11.这就是父亲和母亲的故事。他们相识、相爱的过程都和这条路有关,这是我们村通往县城的一条普通的路,也许就因为母亲曾经那么殷切、那么长久地在这条路上等待过父亲,所以她还想陪着父亲再从这条路上走回来。
篇2:《我的父亲母亲》台词评析
《我的父亲母亲》台词评析
爱情是什么,又好像不是什么,那种认为爱情通过努力就能获得的态度向来值得质疑。爱情能通过金钱获得吗?那多少金钱才是足够呢?爱情能通过人品获得吗?那多好的人品才能赢得足够好的爱情呢?爱情能通过外表获得吗?那什么样的容颜不会老去呢?与这些相比,一见钟情反而要可靠得多,有条件的感情不能算是纯粹的感情,充其量只能算做与现实的拔河而己。一点点感情加上一点点现实的考虑,造就大部分徒有虚名的爱情。
“先生回来啦,先生这是为你回来的啊”招娣醒来,再次听到学校里朗朗的读书声。她跑向学校,跑向那个向往己久的声音,教室的门打开,先生走出来,镜头到此为止。
然后,招娣就成了母亲。四十年后,老去的母亲,依然倔强。她依然喜欢听父亲读书的声音,“听了四十年,还是没有听够”。
儿子临走前,为了母亲和父亲给孩子们上一节课,他有生以来的第一堂课,念的是父亲当年在开学第一天念的课文。年迈的母亲,像当年那样循声而来,在教室外的寒风中无声的流泪,心中交响着两个不同的声音……老去的容颜,永远不曾老去的爱情。
我还是哭了,为我的爱情理想主义。
篇3:我的父亲母亲
我的父亲母亲1500字
弟弟6岁那年母亲与父亲分开,母亲从此远走他乡。二老却在25年后得了同一种病相继辞世。
长眠后的母亲仍然没能原谅父亲!
其实父亲母亲生来都是苦命人。
那年爷爷因抓壮丁偷跑回家被告发,只好连夜逃命,慌乱中失足坠进悬崖中。我奶奶只来得及看到爷爷被鲜血染红的白衬衫在朔风中凛凛作响,象爷爷的呜咽声。奶奶晕倒在父亲的脚下……
那年父亲12岁,叔叔9岁。
奶奶是裹了小脚的女人,爷爷的死于非命给了她致命的打击,仿佛一夜之间,奶奶的眼睛蒙上了一层翳,从此生活在黑暗之中,陪伴她一生的是那根油黑发亮的酸枣树拐杖。
弱小的父亲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他被迫永远告别了他的私塾生涯,过早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听人说父亲天分极高,成年的我也不免对只读了两年私塾的父亲的学问仰之弥高。他的所知所能很多是我未知不能的。
幼年丧父的打击让父亲过早成熟。他开始上山砍柴,下田扶犁,下水摸鱼,甚至给人做雇工,做苦力,而此时的父亲,仅仅是一个12岁的孩子,营养又差,恐怕下田扶犁时还没有犁高呢!父亲在灾荒之年啃过树皮,嚼过草根,孤儿寡母所受的苦难我的笨笔写不出万分之一二。总之,少年的父亲独立支撑,做了很多大事,父亲的背过早地佝偻了。
少年当家和苦难的生活,让父亲形成了坚韧甚至有些专横、勤俭甚至有些吝啬的性格,为他今后的婚姻家庭生活埋下了悲剧的种子。
我的母亲一出生就面临着挨饿受冻的苦难生活。外公是个剃头匠,走村串户给人理发换些粮米。我外婆像老鸟一样和四个嗷嗷待哺的儿女等着外公的救命粮,可外公却拿这些粮米与人赌博,常常输得一文不名。
那个除夕夜,在又一次的彻底失望之后,外婆安顿好四个儿女,目光漠然地静静地走向了大山深处……多年后母亲跟我们讲起这些,仍然泪光闪闪。我却仿佛看到了外婆深达骨髓的绝望。
外婆的以死抗争终于唤回了外公的.良知,他开始像个慈父般养活四个尚未成年的子女。但丧母的阴影始终笼罩着母亲姐弟四人的心灵。
1960年父亲和母亲结合,那年父亲30岁,母亲26岁。相似的命运为什么不能让两个从苦难中走过的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大姐出世的时候,父母的关系是很融洽的,她有小伙伴们艳羡不已的小靴子,花衣服,好吃的点心。但是好景不长,隔壁的婶婶生了三个儿子,而我母亲却一口气生了三个女儿。婶婶的冷嘲热讽,奶奶的指桑骂槐,是不是唤醒了父亲骨子里重男轻女的思想,他毕竟是从封建社会走过来的人。父亲并没有对自己的儿女心生嫌恶,却对母亲开始横挑鼻子竖挑眼,先至于骂,再至于打。听大姐说,那些日子连上学都心惊胆战。
篇4:我的父亲母亲
我的父亲母亲_700字
偶看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之后,心绪起伏不息。不禁想起自己的父亲母亲,既有敬爱,又有愧疚,交织在一起,不觉潸然泪下。父亲母亲都生在文革时期,但母亲出生时外公家已是富裕,而父亲深受奶奶的疼爱,所以父亲母亲的童年并不怎么受苦。后来,在媒妁之言下,父亲母亲成为了夫妻。没受过多少苦的父亲母亲自从有了哥哥和我之后,互谦互让,极少红脸,并开始奔波劳碌地挣钱,只为了我们能过上更好的日子。就像那首歌唱的“只要你过得比我好,过得比我好……”那样的付出。
正如他们所希望的,我和哥哥在父亲母亲的关爱呵护下渐渐地长大,可随着我们的长大,我们和父亲母亲却是聚少离多。于是,我们由爱生“恨”,怪父母的疏远,不负责任。不知伤了他们的心多少回。而他们则默默地承受着我们的'责怪,那默默的眼神,默默的叹息和默默的无奈,我们并不懂。时光荏苒,皱纹悄然无息地爬上了父亲母亲的额头,那两双青筋暴露、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布着星星点点老人斑的手也或隐或现地昭示着他们的苍老。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和哥哥无意间看到了父亲母亲青年时期的照片,一个英俊,一个雍容,与现在相比丝毫看不出他们曾经的风华正茂。那时,我和哥哥才猛然醒悟,其实,父亲母亲对我们的关爱不曾少过,犯错时的责骂,生病时的啰嗦,吃饭时的不吃“讨厌”的菜,都是他们对我们的关爱的表现。
虽然父亲母亲受过教育,但感情的表达仍是典型中国式的,花落不闻,水流不动,深潭一般波澜不惊,以致于被我和哥哥误解了。每每想到这些,都不禁心生愧疚,泪流满面。父母为了我们能过得比他们好,劳劳碌碌了大半生,面对我们的不理解,也任劳任怨。这就是我的父亲母亲,千千万万对父母中朴实、普通的一对,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父亲母亲的深恩呢?作为子女,只能希望他们身体健康,“过得比我好”。我永远爱我的父亲母亲!
篇5:我的父亲母亲
窗外有阳光透进来,才发现久雨的天空已经放晴.淡蓝色的天空中,缥缈的薄纱已挡不住阳光的灿烂,在金秋温暖的气息中支离破碎.突然间,我又想到了生命中的苦痛与安慰.好书荐读
作 者:陈飞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通州区新联中学 刊 名: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 英文刊名:THE WORLD OF CHINESE LITERATURE 年,卷(期):20xx “”(4) 分类号: 关键词:
篇6:我的父亲母亲
当前,央视一档”我的父亲母亲“节目打动了不少人!之所以打动人是因为它触及到了不少家庭承受的现实压力和心底最柔弱处。
随着中国快速向老年社会进展,老年人的养老成为一个极大的社会问题。而在老年人发病率中占有很大比率的老年痴呆症又突显出它在老年人养老问题中的特殊性和不可忽视性。失忆失能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失去基本辨别能力,其生存的尊严、质量和生命的安全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和挑战,正困扰着越来越多的家庭。特别是当我们这一代人进入老年后,家庭结构转入以”2――4――8“为主的模式,很难想象,那时的儿女怎样来应付?我们这些父母又将是怎样一番处境?不认识亲人,不知道回家的路,不能和人正常交谈,蓬头垢面四处流浪,然后在肮脏一隅的一领破草席上毫无尊严地死去……有时想来,我不禁心头直颤。
也许有人说,只要攒够了钱,可以请人服侍,也可以进高档养老院,但生存的尊严与金钱无关!那么我们只有在寄希望于社会能尽快找到应对方法(包括医学发达到能攻克此病难题)的同时,能清醒理性地对待我们的父母辈,为这类患病的老人尽我们希望自己的儿女将来对我们应尽的义务。我想,这恐怕是央视这档节目的初衷。
篇7:我的父亲母亲
我的父亲是名退休教师,今年69岁。我的母亲是名老代课教师,今年67岁,他们于1965年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在近五十年的婚姻生活中,他们相濡以沫,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坚定地牵手走过。如今,他们已经年近古稀,依然为儿女们操劳着。我的父亲、母亲一生最大的骄傲是当了一辈子老师,圆了许多农村娃的大学梦。
一、夫妻携手,倾情农村教育四十载
“人生在世几十年,化作春泥更护花”,相家庄村的乡亲们常用这句话来形容我的父亲、母亲。他们夫妻携手,一生倾情乡村教育,用自己的青春年华,书写着乡村教师的责任与使命。
说起他们的教育生涯,我的父亲显得有些激动:“当了几十年老师,虽然生活清贫,但是看到学生成才了就感觉很幸福。”在四十载的教学生涯中,他们培育出了三百余名大学生。当我的父亲、母亲走在相家庄的街头,很多人都会亲切地叫他们老师,这样的称呼,让他们感到很幸福。
1965年,我的父亲、母亲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几天后,村支书来到了我们家,请求他们到相家庄小学任教。那个年代的代课老师,工资很低,只有几元。但为了帮农村娃摘掉文盲的帽子,我的父亲、母亲欣然答应了老支书的请求。当时学校住宿的条件非常差,一间土坯平房就成了他们的新家。夏天,土坯房就像个锅炉,坐在里面,汗流不止;冬天刺骨的寒风直冲入屋,冷得让人直打哆嗦。当时,我的父亲、母亲也曾想过放弃,但一想到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最终坚持了下来。从那时起,就在这间土坯房里,不论严寒酷暑,狂风暴雨,我的父亲、母亲总是把各项工作处理得井井有条。
那时每个年级都是自由组班,很多老师都不愿意接受调皮的学生,而我的父亲却把别的老师不愿接收的问题学生都接纳到他的班上。作为班主任的他,努力为他们做工作,摸清了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和他们一起上课,一起玩,很快就和学生打成了一片。在他的感染下,这一群老师眼中的“问题生”,成绩渐渐好了起来,纪律也变好了。“学生就是一棵幼苗,如何生长要靠老师来指导,所以只要肯花点心思,调皮的学生也一样有出息。”我的父亲感叹道。就凭着这个信念,40年来我的父亲总是坚持着自己的理念:当一天老师,做一天父母,让学生学会做人,学到知识,此生只为了乡村教育。
我的父亲一直担任相家庄小学的校长一职,虽然工资低、任务繁重,但他一刻也没有停止对挚爱事业的追求。白天,他站在三尺讲台;晚上,他在昏暗的煤油灯下自学高中课程,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乡村小学任教二十余年后,我的父亲参加了省教委组织的民办教师转正考试,成为一名公办教师。而我的母亲却没有这样幸运,她先后养育了我们五个子女,根本没有时间自学高中课程,几次参考都名落孙山,当了一辈子代课教师。直到20xx年,才享受了政府对代课老师的补助,现在每个月拿560元的养老补助金。
由于教学成绩突出,在母亲担任村代课老师期间,曾经有两个私立小学聘请她去任教,承诺每个月工资200多元,这可是她在村小学工资的四倍啊!可母亲丝毫没有被金钱诱惑,依然坚守在乡村教室的三尺讲台。当别人不解地问她:“张老师,您怎么这样傻!在乡村小学,代课老师是没有任何前途的,根本没有转正的机会。而在私立小学,您可以拿这样高的工资,生活条件也可以改善啊!”母亲微微一笑:“这所乡村小学的学生更需要我!我离不开他们,离不开挚爱的教育事业啊!”
1990年,相家庄村的村民李某开办了一个造纸厂,许多家长放下了农活,当起了工人。由于受“知识无用论”的冲击,五、六年级的学生也纷纷辍学,到造纸厂打工挣钱。我的父亲、母亲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他们挨家挨户地去走访,苦口婆心地去劝说。面对厂长的质疑,他们坦坦荡荡地回答:“我们不是为了自己的名和利,完全是为了孩子们的前途啊!知识改变命运,学习创造未来!难道你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一辈子呆在农村吗?”李厂长我的父亲、母亲的真情感动了,破例答应了他们的请求。“一个也不能少!”他们信守了承诺,把一个个孩子从造纸厂带到学校。
20xx年,已经60岁的父亲到了退休年龄,我的母亲也58岁,这时,他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一生挚爱的讲台。如今,他们已到古稀之年,原来的村小学早已经搬迁。但是,在闲暇之时,他们依然会携手“故地重游”,站在校门口张望。“一座房,两座房,红红的瓦,白白的`墙……要问哪里最漂亮,要数我们的小学堂!”那熟悉的歌谣再次回响在他们的耳畔,他们不由得再次携手,相约“来世再做一对夫妻老师,坚守农村教育四十载!”
二、言传身教,为儿女成长谆谆教导
我的父亲、母亲不光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而且对我们姐弟五个倾注了一生的爱。在我13岁那年,农村实行了土地承包制,我们一家八口分了十二母责任田。白天,他们去学校为学生上课,晚上,还要在煤油灯下批改学生的作业。最苦最累的是母亲,在批改完学生的作业后,还要为五个子女缝制衣服。记得一个寒冬的夜晚,北风呼啸,雪花飘飘。为了让我能穿上厚厚的棉衣,母亲在煤油灯下忙碌着。两个小时过去了,母亲的手都快冻僵了。躺在暖暖被窝中的我含泪劝道:“娘,别做了,明天还穿原来的那件棉衣吧!”母亲摇摇头,柔声说:“孩子,别担心,娘不冷。你快睡吧,马上就做好了。”说完,母亲低下头,继续为我缝制棉衣。看着母亲慈祥的笑脸,不由得轻声吟起古诗《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由于父母亲都是老师,工资低,生活十分困难。每到周日时,我都会和小伙伴们去地里拾些柴火。母亲总是叮嘱我:“平,记住,一定要从别人收割好的地里去拾,千万不能去偷。如果发现你偷了别人的柴火,一定不会轻饶你!”母亲的话影响了我一生,至今不敢沾任何人的一点儿便宜。
三、孝敬爹娘,用爱维系着家的和谐
我的父亲是家中的独子,奶奶舍不得让他吃苦。经常在父亲、母亲放学回家之前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父亲看到这一切十分感动,拉住我奶奶的手说:“娘,您年纪这么大了,该享享清福了,就别再这样操劳了。”
爷爷本来身体很硬朗,谁知在一年夏季不慎摔了一跤,躺在了病床上。父亲放学后就赶紧往家跑,细心照顾着我的爷爷。但一个月后,无情的病魔还是带走了慈爱的爷爷。父亲懊悔地跪倒在爷爷的灵床前失声痛哭:“都是儿不孝!都是儿不孝啊!”
奶奶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人,生活十分简朴。有时候,母亲为她买来了营养品,奶奶还埋怨妈妈浪费。母亲总是呵呵一笑:“娘,怎么能说浪费呢?您为我带大了五个孩子,理应孝顺您啊!”听了母亲的这句话,奶奶很欣慰地说声:“你真是我们家的好儿媳!我这一辈子连个闺女也没有,你就是我贴心的小棉袄喽!”在母亲的细心照料下,奶奶活了八十多岁。临终时,奶奶拉着母亲的手说:“你真是我的亲闺女!”
父亲、母亲的孝影响了我一生。在我嫁为人妻后,母亲常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孩子,婆婆就是娘。当你把婆婆当亲娘一样孝顺时,婆婆一定把你当亲闺女。孩子,你离娘家远,就好好孝顺自己的公婆吧!”
母亲的话我牢记心中,尽心尽力地伺候瘫痪在床的公婆,直到两年前公婆相继去世。我的孝心感动了许多人,在今年的重阳节,我被评为“广宗县孝亲敬老模范”,颁发了奖牌。手捧着鲜花,我感慨万千:只有用爱和奉献才能维系家的和谐,只有以孝传家才能传承文明!
我的父亲母亲经典台词(集锦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