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liliSu”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和县二中-学年度第二学期集体备课共享教案分,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和县二中-学年度第二学期集体备课共享教案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 目录
篇1:和县二中-学年度第二学期集体备课共享教案分
和县二中-第二学期集体备课共享教案分
和县二中2009-度第二学期集体备课共享教案分工表 集体备课信息 备课组 高一 组长 程林 填表人 程林 审表人 徐斌 备课成员 尘 程林 祝孝春 范津京 张炳权 王德萍 徐斌 纪圣琴 戴克武 周志银 序号 承担单元(或章节、课时等任务)名称 共享教案 主备人 共享教案主审人 集体备课定稿时间 个人教案 (课件) 完成时间 授课 具体时间 落实情况 抽查记录 1 必修三第一单元 作文:多思善想 王德萍 周志银 2/28 3/1 3/1到3/14 2 第二单元 作文:学会宽容 及 静 周志银 3/10 3/12 3/15到3/26 3 第三单元 作文:善待生命 范津京 徐 斌 3/22 3/25 3/29到4/7 4 第四单元 名著导读 程 林 徐 斌 4/1 4/5 4/8到4/22 5 必修二第一单元 作文:爱的奉献 祝孝春 张炳权 4/12 4/17 4/23到5/12 6 第二单元 名著导读 纪圣琴 张炳权 5/6 5/10 5/13到5/25 7 第三单元 周志银 戴克武 5/19 5/24 5/26到6/6 8 第四单元 徐 斌 戴克武 6/1 6/4 6/7到6/27篇2:第二学期集体备课计划书
第二学期集体备课计划书
为了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加快提高整体授课水平,从而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定计划如下:
一、集体备课的目的:
为了进一步落实教学常规,开展“说、讲、评”一体化教学,充分发挥集体的教研的作用,集思广义,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尽快提高化学组全体人员备课、授课水平,大面积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强化和规范备课。
二、集体备课的任务与要求:
1、集体备课应采取“一说、二议、三定、四行、五修”的方式。其程序如下:
①、将教材划分,确定出重点与难点以及备课内容。
②、将内容分配给各教师,并确定好中心发言人。
③、由中心发言人谈教材的处理意见,然后由大家讨论,最后 形成教学案的核心。
④、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典型例证、同步训练、跟踪测试作出统一的规定。
⑤、在教学框架和教学核心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形成教学案,每人精心设计一个教学案,由全组讨论后共同使用。
⑥、由主讲人先行上研究课,之后,每人修改,小组讨论后方可上课。
2、备课严格按照国家新颁布的`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常规及“自主、综合、拓展、创新”和“先学后教”的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有关要求进行。具体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做到五备:即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教学程序;
②、体现好五点:即每节课研究好知识点、能力点、重难点、教育点、及“自主、综合、拓展、创新”的渗透点。
③、力争三
篇3:第二小学集体备课共享教案―认识圆柱体
第二小学集体备课共享教案―认识圆柱体
嫩江县第二小学共享教案 学科: 数学 主备教师:张玉涛 课题 认识圆柱体 教学课时 1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 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课前准备 带商标的圆柱形饮料瓶,矿泉水瓶。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个性修改 预习检测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熟悉圆的周长公式:C=2πr或C=πd)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教师依次出示题目,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评判答案是否正确) (1)半径是1米(2)直径是3厘米 (3)半径是2分米 (4)直径是5分米 自学探究 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美观、实用、安全、可滚动……)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2.圆柱的表面 (1)摸摸圆柱。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2)指导看书: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3.圆柱的高 老师出示问题,结合问题自学课本后回答一下4个问题 (1)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2)圆柱的高的特点。(注意强调高线是两底间的距离) (3)面对圆柱的高,你想说些什么?(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4)面对这数不清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老师引导学生操作分析,得出测量圆柱边上的这条高最为简便.) 师 生 互 动 圆柱的`侧面展开(例2)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反馈后讨论: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 ┌长方形 板书:沿高剪┤ 斜着剪: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 强调:我们先研究具有代表性的长方形与圆柱的关系. (2)寻求发现.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①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 ②同学交流后说出自己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3)(学生有提出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这种方法)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 ①讨论:平行四边形能否通过什么方法转化成长方形? 课件显示:平行四边形通过割补转变成长方形,再还原成圆柱侧面的动画过程。 ②想一想:当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 ③引导小结:不管侧面怎样剪,得到各种图形,都能通过割补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双基练习1.做第11页“做一做”的第2题。 2.做第15页练习二的第3题。 教师在此其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3.做第15页练习二的第4题。 预习设计 查找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并了解其推导过程,理解这一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会计算公式求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表面积。(题略) 板书设计 ┌长方形 沿高剪┤斜着剪: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 圆柱的底面周长 →长方形的长 圆柱的高→长方形的宽 教学反思篇4:―学年度第二学期生物集体备课教学工作计划
―第二学期生物集体备课教学工作计划
2009―度第二学期生物集体备课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工作计划和教研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努力做好堂清工作为目标,以备、讲、听、评,强化辅批考为重点,加大教研、教改力度不断研究教材,开展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研究,力争做好生物教学工作。 二、学情分析 初一年级 初一年级的学生入学半年,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习习惯也已初步养成.学生记忆快,但是记忆时间短暂。一部分学生课上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明确学案要求进行自主学习。根据学生这些特点,我们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醒学生注意力切入,使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生物学,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培养学生能运用生物学规范语言回答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继续加强学生的堂清工作。 初二年级 初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三学期的努力学习,已经养成了一定的自觉性,学习目的比较明确,在课上能够集中精力,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并且都能试图努力完成堂清内容,但是规范性语言回答问题的能力、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读图能力、实验能力还有待教师去培养。 三、工作目标: 1、规范落实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力争在学期末使学生的生物成绩达标:及格率60%,优秀率15%。 2、认真参与教科研活动,加强教材和《课标》、目标教学的研究,充分利用好生物学案,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目标教学,使生物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 四、具体措施: 1、抓好常规教学 (1)加大集体备课力度,继续执行三级备课制度,责任到个人,做到有备而备。 备课要求:①每位教师要明确自己的备课内容、备课时间。②对教材分析要全面到位,对学案要充分利用。并将所要补充的内容或者修改流程列于学案批注位置。初二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4册教材内容融会贯通,课堂教学中融入会考综合知识。 (2)组织本组内的教师参与教研组、备课组内的听、评课活动,互相取长补短,以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水平。各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 (3)加强业务学习意识,努力研究课程标准,以课标为导向,进行三级备课。 (4)做好考试工作:每次考试要严把试题关,考试结束后及时做好学生的质量分析笔录。 (5)继续落实目标教学六个环节进行课堂教学,即:定向示标、自学指导、合作探究、自我展示、巩固练习、当堂检测。 (6)本学期各位教师要认真研究使用好学案进行教学,努力做好辅批抽查工作。课堂跟踪检测题学生自批、互批要留有批改痕迹,教师适当做抽查。 2、优化生物学科“目标教学”和“洋思经验” (1)组织本组教师继续学习“目标教学”和“洋思经验”、“杜郎口”理论,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2)查阅资料,努力研究“目标教学”和“洋思经验”课例,从中领悟“回归学生课堂本位”的教学内涵,并充分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3)备课组长带头,组织本组教师摸索着进行目标教学的研究课,其他教师做好听、评课,共同学习、交流,共同进步,使目标教学和洋思经验形成个人风格。 (4)本组教师要从备、讲、听、评四方面入手,做好本学期的“层推课”。 (5)落实好学校课堂中的“三为主”意识。 3、继续使用学案进行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好学案来辅助我们的教学工作,在备课中要将教材与学案充分融入一体,认真全面分析教材与学案,将学案的整个流程在课堂教学中更加细致化,包括过度语言的使用。对于学案上出现的问题及时标注修改。 4、继续抓实课堂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备课时根据学案设计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活动每一个环节。继续执行“一目标一反馈一矫正”的生物课堂教学模式。 5、强化生物实验教学:各生物教师要克服一切困难,尽量把实验教学落到实处,以此培养学生亲身实践,动手操作等能力,同时也增强学生积极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 6、初一年级将“关爱生命、珍惜生命,回报父母”做为本学期的情感主题,在课堂教学中要时时渗透,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物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且真实的感受到生命的宝贵,父母的博爱,理应回报父母。 7、初二生物教师明确自己的分工,听从指挥,各司其职。把复习工作放在第一位,努力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严格将初二生物复习计划落到实处。篇5:一年级第二单元集体备课的教案
一.教学内容:第一册数学第19——21页——分类
二.教学目的:
1.结合实际生活感受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初步学会分类的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条理的思考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比较能力。
三.教学重点:
不同标准下的分类。
四.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自主探索法。
五,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例图图片,各式本子。
结构程序教学过程及内容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请境激学导思一.导课教师出示一摞各式的本子,提问:“本子这么乱怎么办?你来帮帮我吧!”
教师小结:我们刚才就是进行了分类整理。
出示课题:分类
学生用自己的经验,一边分,一边讨论方法。
自主探索
探求规律二.新课教师引导:分类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你看妈妈正需要你的帮助呢!
出示图片
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了各种方法帮妈妈,你认为他们的方法怎样?
引导学生分类总结。
“我们用了不同的标准进分类,分出的结果就不一样。
积极参与,大胆发言。
学生讨论如何帮妈妈整理衣服
1把爸爸妈妈和小明的分开。
2 按上衣和下衣分
………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不同得分类标准。
结构程序教学过程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引导:妈妈很辛苦,我们应该帮助妈妈做点什么呢?
培养热爱劳动和关妈妈的感情
谈自己的想法,至少说出一个例子,并说出分类的方法
巩固练习
提高能力四,练习自主练习
1 哪些是鸟类?圈出来。
2 分一分,说一说。
3 想一想,有哪几种分法?
能正确的圈出,并说明理由
讨论完成,说明理由。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组内交流。说出理由。
概括总结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
引导学生总结
能用自己的话回答主要内容。
板书:
妈妈的小帮手
——分类
1.按颜色分(布料……)
2.按上衣,下衣分
3.按季节
4.按年龄(性别)
……………
篇6: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一、单元主题:
第二单元以“奉献与关爱”为主题,其中蕴含的人文教育主题是:要学会真诚地关心人,帮助人。二年级上册我们也学过主题类似的一组课文(第六单元)。“如果我有一枝神比笔,我会画很多东西给需要的人。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二上)“我们在父母和老师的关怀下幸福成长。我们也要学会关爱别人。谁需要帮助,我们就伸出热情的手;谁需要温暖,我们就献上一颗火热的心。”(二下)因此教学第二单元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前面的学过的课文,也可以结合3月份文明月、学雷锋的活动展开这组课文的学习。
二、单元内容:
这个单元包括《泉水》、《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我不是最弱小的》、《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四篇课文和语文园地二。其中,除《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旧课文外,其余都是新课文。
三、教学建议:
这是一组爱心串起来的故事。平凡而伟大的雷锋,一路奉献甘甜和快乐的泉水,为蔷薇花挡雨的萨沙,喜爱小猫的卡罗尔,都有一颗清纯而美丽的爱心。语文园地中“读读背背”所选的四个句子,都是爱的谚语。口语交际的话题设计又指引着爱的行动。可以说,“爱”是一根无形的线,贯穿在字里行间。《教学用书》上明确指出,教学本单元时,要在把握整体目标的前提下,把重点放在一个“感”上,从三个层次来感受、品味“爱”:
第一层次:朗读感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通过对课文语言的细细体味,让学生有所感触,能够感动,有些感想。
第二层次:拓展阅读。触动学生自发地搜集反映爱心的诗文,动情地朗读,主动地背诵,积极地参加朗诵会、故事会等活动。
第三层次:行动指引。引导学生把思想落实到行动上,在家爱爸爸妈妈,在学校爱老师同学,在社会上关爱别人,愿意帮助别人。
本单元的课文,主题虽然类似,但又各具特点。
《泉水》是一篇美文,文字美,内容美,插图也美,就像潺潺的清泉,汩汩地流淌。因此,强调“自读自悟”,让学生在优美的意境中感受泉水的热情是教学的重点。《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一首儿童诗。诗歌讲究“熟读成诵”,要在一遍又一遍的诵读中去触摸雷锋昨天的足迹,去寻找今天的活雷锋,去沿着雷锋的足迹,时时处处关心别人。《我不是最弱小的》重在体会课文自然而平实的对话,用心体会并读好带问号和叹号的句子,明白“应该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这一道理。《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属于“略读课文”,篇幅较长,教学时要注意“长文短教”,注意指导学生学习默读,在真正自读的过程中,感受卡罗尔善良美好的童心。
四、教学例举:
《泉水》――
1、自读自悟
这篇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用优美的笔触,描写了泉水从冲出石缝到汇入大海一路经过的地方及发生的'故事。
课文共描绘了四个场景:山腰的水池、山间的平地、山坡的果园、静静的山谷。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充分的自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如一个人读、同桌读、小组读、男女生读、师生共读、轮读、配乐读等等,在读中品味、感受泉水的乐于奉献、乐于助人、团结协作。读首先要有整体性。要重视整体朗读,不要一开始就支离破碎地把一个词、一句话拿出来品读,破坏了课文的整体美。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再抓住泉水的四次说话:“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体会泉水的热情、自豪。体悟泉水的四个特点“多、清、甜、美”。在学生朗读体会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品读泉水说的话,并通过自己的朗读抒发泉水的乐于助人。在品读中要适时进行教师的范读。如果学生朗读得很好,充分读出了泉水的热情,教师就无须再范读,假如学生怎么读也读,教师就要及时进行范读和适当的朗读技巧指导,模仿本身也是一种揣摩,一种体会。
课文总的基调是欢快热情的。但要注意开头、结尾相对较“静”的描写。最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开头一段中有个疑问句,朗读时也要注意。因为课后练习中的小诗,就是采用问答的形式构成的。
2、创设意境。
恰当发挥多媒体、插图、图片等资料的作用,创设意境,特别是教材资源要成分运用,本课的插图很美,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想象课文描述的美丽景象。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一些有关泉水的图片;课上,让学生欣赏一段清泉石间流的录像;朗读时,配上泉水叮咚的声音或合适的音乐……让学生在欣赏中阅读,阅读中欣赏,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3、拓展内容。
拓展要源于教材,在教材的空白处引发学生合理想象,不仅仅是课外补充才是有效的拓展。例如本文教学中,在充分朗读感悟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欢快的泉水弹着琴跑下山去,她还会经过哪些地方?会遇见谁?说了些什么?课堂上,让学生说一说,课后,有兴趣的,可以鼓励他们把说的写下来。像这样基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拓展,能促使学生进一步感悟教材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
4、语言模仿。
学习语言的表达和运用是语文教学最本质的任务,学生的语言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发现教材中的语言规律,并指导学生积累和模仿这些语言规律。本文和第六课在用词中有个共同的特点,在名词前都加了定语,构成(怎么样)的(什么),像“阳光灿烂的世界、美丽的身影、明亮的大镜子、更大更甜的果子、静静的山谷、清脆的歌声、欢快的泉水”学生在学习、积累这些词语时,可引导学生比较加上修饰部分和不加有什么不同,从而感悟这样可以使描写的事物更具体,生动、形象。并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写话中也能模仿着写写,把阅读和写话有机结合在一起,学语言的同时学习用语言。
5、背诵积累。
读读背背这一项,提法有所不同,要求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这也是本册教材更以人为本的创新之一。
本文认读的生字和需要写的生字不多,在全文朗读中学生不断和生字见面,然后可以集中在复习巩固阶段交流、识记,教师只要帮助学生重点分析“缝、罐”两个比较不难记的生字,其他的生字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识记,书写指导时“鹃、股、脆”都带有“月”的部件,可以结合第四课中的“骨”字,四个字一起出示,观察“月”字作旁和在字的左下时的变化。
五、教学目标:
1.认识“哦”、“股”等58个生字,会写、会用“瓦”、“原”等生字33个。
2.复习用音序和部首两种查字法查字典,进一步培养查字典的习惯和能力。
3.理解本单元的新词,鼓励学生不断积累词语,丰富语言积累。
4.进一步认识谚语,有搜集和积累谚语的兴趣。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注意读好有问号或叹号的句子。
6.会背诵第6课和第5课中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及《语文园地二》中要求读、背的谚语。
7.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奉献爱心、乐于助人,培养保护弱小的意识和善良的品行。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理解和积累新词。增加语言积累。
难点:第7和第8两篇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课文所蕴含的情感和事理的领悟与体验。
七、教学时间:
(略)
篇7:五年级上册英语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够进行物品归属的问话与答语,并能根据物体的远近,正确使用this和that。
能力目标:能听懂,会说要求的单词和句子
情感价值:进一步提高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培养更加稳定的学习兴趣。
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在情景对话中大胆开口,主动模仿。
教学重点学习和练习正确书写四会单词和四会句子。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代词this和that。
课时数2
教学过程1.热身/复习(Warming-up / Revision)
1)播放课本附录中的歌曲I want to be your friend,渲染课堂气氛。
2)把小动物面具挂在墙上,让学生说出它们是什么动词,是谁的。
2.新课导入(Presentation)
1)展示本课教学挂图,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What are Peter and Lisa doing?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2)播放本课录音,让学生听,然后讨论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3)再放录音,让学生仔细听:谁扮演bear?谁的头饰找不到了?最后找到了吗?
4)指导学生跟读录音。
5)让学生四人一组分角色表演会话。
6)鼓励学生戴面具到讲台上来表演。
3.趣味操练(Practice)
1)教师将全班划分成6~8个小组,每组发一张白纸,每张白纸的最上面都写有“失物招领处”。要求每组画出3~4种物品,供其它组认领。
2)每组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当失主去其它组找丢失物品,另一部分留在本组提供物品。用所学句型进行交际活动。
3)播放本课投影片,让学生边看边配音。
4.拓展活动(Additional activities)
1)回家听本课录音,模仿语音语调。
2)把本课对话改编或故事,讲给父母听。
篇8:五年级上册英语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Revision
教学内容分析Fun story
以趣味故事形式综合再现语言知识,通过Micky让Mimi猜“动物尾巴是谁的”这样一个特定的故事,为复习巩固本单元教学内容提供新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有机会巩固、提高本单元所学言语交际技能。
教学重点学习和练习正确书写四会单词和四会句子.
教学难点通过创设真实典型的语言情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通过小组活动和完成任务的方式,自然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课时数2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及导入
1.复习课的形式应该是操练为主,教师应该开动脑筋,依托课本的呈现形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灵活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
2.教师可以先展示教学挂图,让学生观察各种动物的尾巴形状,让学生讨论动物们在说些什么。
3.播放录音让学生听,检验对故事内容的预测。再次播放录音,学生逐句跟读模仿。
4.教师取Micky的角色,找一个学生取Mimi的角色,同时播放录音,示范演练故事对话,然后全班学生做Mimi再练一遍。
5.组织学生分组演练故事内容。
二趣味练习
1.摸词回答问题。教师把本单元的新单词写在小纸片上,每张纸片写一个词。写完后放在一块儿让学生每人选一张。然后教师用教学卡片或实物做道具,每次举起一个物品或卡片,依次问学生:Is this your ... ?如果学生手中的单词与教师举起的道具一致,就回答Yes, it is.不一致就回答No, it isn't.教师不断更换道具,让学生反复练习。
2.继续使用以上方法,教师的问题换成Whose ... is this?让学生检查自己手中的单词,与教师举起的道具一致的学生快速回答:It's mine,同桌的学生接着说:It's his / hers.
3.四人一组说chant.选两个男生、两个女生,男生说一、三句,女生说二、四句。比一比哪个小组配合得好。
篇9:五年级上册英语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知识目标:
(1)能听说,认读对话,重点掌握句型:
What do you do on Saturdays/Sundays?及其回答I often …并能结合实际情景进行运用。
(2)能运用句型What do you do on weekends?及其回答I often …完成pair work。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听、说和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性,既要抓紧校内时间的学习,又要合理地利用周末,做到有张有弛,劳逸结合。
学习策略:
通过pair work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合作式学习。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句型What do you do on Saturdays/Sundays?及其回答I often …
教学难点:能在实际情景中灵活运用上述句型进行交际。
课前准备:
①教师准备录音机,动词词组卡片,挂图,表格。
②课前让学生按要求制作表格
教学过程:
一、warm-up
策略一,歌曲,游戏教学法
①Sing a song: My Days of the week
②Game: Golden eyes
教师出示几张已学过的动词词组卡片。do home work, read books, playcomputer games, play football, watch TV …让学生快速地看了一遍,要求学生说出所看到的动词词组,谁说得又多又快就为胜者。
(策略分析;利用歌曲,游戏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注意力回到课堂,学生情趣大开。)
策略二;语言交际法
③Greeting
T: What day is it today?
S: It’s Monday.
T: What do you have on Mondays?
S: I have …
T: What do you do on Saturdays/Sundays?
S: I often …
(分析;师生自由交流,增深师生情感,又为以下的教学内容作好知识的`辅垫。)
二、Presentation
策略三直接观察,表达法
A、出示课本中Let’s try的挂图,让学生先说说ChenJie和Mike的活动。再让学生听完录音回答问题,并做出选择。
①What does ChenJie do on Saturdays?
②What does Mike do on Sundays?
B、让学生互相询问对方的周末安排。
(分析;让学生根据挂图说说ChenJie和Mike的周末活动,将听与说相结合,适当降低Let’s try听力练习的难度,同时也培养学生运用句型进行口头交流的能力。)
策略四;游戏教学
C、Play a game“快乐大转盘”,转动标有动词词组的快乐圆盘,停在哪个词,学生就以该词作为活动进行问答。
①例:T:What do you do on Saturdays/Sundays?
S:I often ….
…
②学生转圆盘并询问其他学生。
(分析;这项游戏体现了教师只是引导者,而学生就是主体,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能够愉快,灵活地学习语言。在玩中学,学中玩中巩固所学句型。)
策略五;激励法
D、①让学生听Let’s talk的内容并回答问题。
What does ChenJie do on Saturdays?
What does ChenJie do on Sundays?
(分析;对回答对的学生进行奖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②教师带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个别学生读课文。
(分析;对读好课文的学生给予表扬,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篇10:初中一年级第二学期地理备课教案
初中一年级第二学期地理备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范围、及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
2.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3.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认识与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
重点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难点
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请同学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范围,找出两个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线),并说说两个地区有哪些差异。
【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它们都位于东部季风区。今天我们学习非季风区的西北地区。
一、干旱的西北地区
【读图讲解】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北部。
【读图】P5的5.5图、5.7图
1.西北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学生回答课后的活动练习题。
【归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处于东部季风区,比较湿润,特别是南方地区更加湿润,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本区因深居内陆,并有山岭阻隔,年降水量多小于400毫米,从东部的400毫米左右,往西减少到200毫米、50毫米以下。干旱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
2.西北的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
3.西北的自然特征:干旱
原因:西北地区位于非季风区,降水稀少。
学生读图:5.14,然后回答:
1、塔里木盆河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周围的胡杨林耐盐碱、生长快,是西北地区重要造林树种。
2、塔里木盆地中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3、西北地区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风蚀作用显著,多沙漠、戈壁的雅丹地貌。
【回答】由东向西,地表植被大体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西北地区降水变化规律是:本区降水从东部向西逐渐减少。胡杨林耐盐碱、生长快,是西北地区重要造林树种。
(2)由东向西,植被变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是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教案一般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内容。为大家提供了初中一年级第二学期地理教案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上册书中我们学过了我国的行政区划,请大家回忆我国共划分几级行政区划?最高级别的有多少个?分哪几类?
提问,学生回答。(略)
讲述:我国幅员辽阔,面积广大,为了经济发展和管理方便,共划分了三级行政区划,其中最高级别的共34个。分别为直辖市4个,省23个,自治区5个,特别行政区2个。那么,大家知道在这34个省级行政区中,政治地位最重要的是哪个吗?
学生齐答:北京
对,北京。北京简称京,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大家对北京了解多少?有谁去过北京?请举手。好,我们请××同学给大家介绍他所了解的北京。
学生介绍。(略)
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我们大家对北京有了一些印象,但还不全面、不系统。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认识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板书: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
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讲授新课]
北京之所以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与它的位置、范围、地理环境等密不可分。
学生活动:请大家阅读图6.1“北京市略图”和图6.3“北京城区的地理位置”,以及相关文字内容。
分析、讨论、回答以下问题:(在屏幕上打出)
1.北京市的地理坐标;
2.北京市在什么部位与哪几个省区相邻?
3.北京市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
4.北京市及其周围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
5.北京市属哪种气候类型?有什么特点?
6.流经北京市的河流有哪几条?
7.北京市的对外交通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教师巡回参与指导。(根据时间要求,可安排1、2组讨论1、2题,3、4组讨论3、4题等)
提问,小组代表回答,组员补充。(略)
板书:一、北京概况
【小结】通过学习这一节,我们了解了西北地区地广人稀,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气候干旱以及河湖、植被方面的自然特征,也了解到本区矿产资源丰富,畜牧业和灌溉农业发达。通过“干旱”这一主导因素,逐层分析区内其他因素、归纳区域特征的方法。
布置作业
完成P14的活动题
板书设计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一、干旱的西北地区
1.地形
2.气候
3.自然特征
篇11: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集体的备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集体的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
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
情感与态度:
1.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课本插图。
【课时按排】
本单元可用13课时进行教学。
除法的初步认识…………………………………… 6课时左右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 4课时左右
1.除法的初步认识
(1)平均分(一)
【教学内容】12页—14页例1、例2 做一做练习三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势力和活动情境,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探索平均分的方法,会平均分,提高动手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
【学具准备】
每个小组12块糖.每个学生实物卡片.三角形.圆形学具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教师:最近我们五小二年级一班要组织一次春游活动,我们帮他们分一分春游需要的物品,好吗?
请小组长来领要分的物品,(每个小组12块糖)
请学生试着分一分,要求要分得大家都满意。
学生先在小组中分,再请学生到前面展示分的.结果。
多请几个小组,说说自己分的结果,预计都是每人分得3块糖.
教师:这样分大家都满意吗?为什么?
教师揭示课题:像这样把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地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索:
(一)分一分
1、每个小组8张面包的实物卡片,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2、每个小组4张桔子的实物卡片,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3、每个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二)找一找
想想生活中什么时候要平均分?是怎样分的?
先在小组里说说,再指名说。
(三)连一连、圈一圈
把10条鱼平均分在2个渔缸里,请学生连一连或圈一圈,
说说分的结果。
三、做一做
1、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说说你怎样分的。
2、练习三1~3
第1题:给每个花瓶里插上花,应该怎么插?如果要求每个花瓶里插上同样多的花,又应该怎么插?插几枝?
四、总结
篇12:开发区小学一年级数学科目集体备课教案分一分 (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2009年9月1日
课题: 本课初备 课时 共 1课时,本课第 1课时 个人复备栏
赵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初步培养学生整理物品的习惯。
重点难点:
通过活动,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和选择标准给事物分类
课前准备:
学具,文具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教学“分一分”
⑴学生独立观察图,想一想商店里的物品是怎样摆放的。
⑵集体交流:说一说商店里的物品是怎样摆放的。
⑶小结:商店里的物品是归类放好的,玩具归一类,学习用品归一类……
2、想想做做
⑴想想做做1
图中画了哪些动物?请小朋友把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圈出来,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⑵想想做做2
①图中画了哪些交通工具?它们各自在哪里行驶?
②分小组讨论怎么分,每组分别有哪些交通工具,然后集体交流。
③小结:这些交通工具我们根据行驶的地方不同,分为天上飞的,公路上行驶的和水里航行的。
⑶想想做做3
同样的一幅画,按形状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也可以按颜色不同分为两类,也就是说,同样的东西按不同的方法来分,分得的结果也不同。
二、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来分一分,分类时可以根据用途、种类、颜色等等标准来分。同样的东西分的标准不同,分得的结果也就不同。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新课标第一网
把圆形圈在一起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周兆发 赵 培 陈增英 魏玉珍 郭如贤 徐攀芳
★ 集体备课计划
★ 集体备课方案
★ 集体备课心得体会
★ 集体备课总结
★ 教学集体备课总结
★ 集体备课教研计划
★ 生物集体备课总结
和县二中-学年度第二学期集体备课共享教案分(共12篇)




